遗传物质的传递精编版

遗传物质的传递精编版
遗传物质的传递精编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浙教版高中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已了解了DNA的结构,同时学生经过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已经初步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能较好地完成对本节中视频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说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各碱基在DNA分子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2.了解DNA分子的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与丰富多采的生物界的关系。(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去领悟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和DNA结构模型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

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望。

2.从小树立敢于攀登,勇于拼搏的精神。

五. 教学重点与难点:DNA的半保留的复制关于DNA复制的计算问题。

六. 教学工具:多媒体、DNA复制过程图解

七.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组合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

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

1.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复制所必需的条件是[]

①酶类②游离四种脱氧核苷酸③ATP④DNA分子⑤mRNA⑥

tRNA⑦适宜的温度⑧适宜的PH值

答案:D。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⑦⑧

2.某生物的双链DNA分子共含有氨碱基700对,其中一条链上(A+T):(C+G)=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A.300个

B.400个

C.600个

D.1200个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