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必要的摄影名词解释

(整理)必要的摄影名词解释
(整理)必要的摄影名词解释

几个必要的摄影名词解释

种田要知节气,开车要懂离合,任何一样手艺都有行话。虽然我觉得尽量从实际问题说起,尽量不要说的很专业,但有几个词却是谈到摄影无法避开的词,它们是:光圈,快门,曝光,焦距,ISO,景深。ISO(感光度)与图片质量

ISO -- 感光度,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ISO感光度是CCD/CMOS(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会脸色不自然,而且相机内的小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更何况有些地方是不准使用闪光灯的,如博物馆剧院。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提高数码相机感光度到ISO800甚至1600。同样是1000万像素的小数码DC和数码单反DSLR,如果都设置在最低感光度来拍摄(例如ISO100或80),假设镜头的素质相同,它们所拍的图片

分辨率和图片质量差距不是太大。但如果ISO提高到400来拍摄,图片质量的差别就明显了,DSLR拍出来的图像依然干净,和ISO100时所拍差别不大,而DC的图片质量则下降明显,噪点很大,颜色失真,细节丢失。如果继续提高到ISO800,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就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了,而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虽有下降但依然可以接受。如果进一步提高到ISO1600,大部分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也下降得厉害,但依然能满足10寸照片的放大需求,而此时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之差,您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才敢看。在像素相等的情况下,CCD/CMOS面积越大,高ISO的成像质量越好。也就是说:在CCD/CMOS 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里面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所以现在的数码相机不应该在1000万像素以上再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而应该在提高CCD/CMOS质量上下功夫。降低高感光度(高ISO)噪音水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度才是当务之急。800万像素已经足够旅游摄影之需,我们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就不该只看像素高低,而应该注意相机CCD/CMOS的大小。目前而言,解像度已经足够,该是重点关心图像质量的时候了。

快门

在摄影术最初发明的那些年,拍张照片曝光时间一般都需要好几分钟,大部分照相机是不需要快门的,开始曝光的时候把镜头盖取下,然后看表,五分钟后盖上,照片完成。后来,胶片的感光速度越来越快(ISO 越来越高),曝光时间变为一分钟,几秒钟,1/10秒甚至几百分之一秒,这时候用手取镜头盖就不够快了。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控制曝光时间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快门。快门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以及电子机械联合快门等很多种类。

定义: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安全快门速度。在使用135相机拍摄的时候有一个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

光圈

所有相机都基于小孔成像原理:拿一个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钻个小圆孔,然后把有孔的这面对着窗外,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树什么的,就会在圆孔对面的箱内壁生成此树的倒影。假如我们在内壁涂上感光材料(装上胶卷或CCD/CMOS),这个有孔的箱子就是一台完整的照相机了。这就是针孔相机。

既然一台照相机可以不需要镜头,为什么现在的相机前面不是一个小圆孔而是几块玻璃呢?而且这几块玻璃(镜头)还卖得那么贵!这是因为小孔要成像的话,孔必须很小,这也是针孔相机名称的来历。如果孔开得和门一样大,这个孔就成不了像。所以我们没有小门成像一说。孔小进光量就小,所以玩针孔摄影非常锻炼人的耐心,一张照片曝光几分钟到几个小时都常见。而且,由于光的衍射干扰,针孔相机拍的图片都不够清晰,如雾里看花一般。没有人原意花几个小时去拍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我们要想办法加大进光量。有什么办法能够把这个小孔开大而又能生成清晰的图像呢?人们马上就想到了凸镜的聚光功能。把玻璃凸镜装到大孔上,问题不就解决了?确实如此。相机镜头就是这样诞生的。今天数码相机的各种镜头都是几块凹凸镜的排列组合,然后外面用塑料或铁皮一包。有了镜头,小孔成像的这个孔–也就是下文中的光圈–就不再是针孔了,它变成了洞。进光量问题解决。但有时候问题又来了:我们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大洞。比如夏日沙滩上烈日当头,四处白花花一片,为了分清到底是人肉还是白沙,我们需要眯着眼睛仔细观察。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这时候相机也需要眯起眼睛。很显然,为了应付不同的光线强度,我们还需要给镜头装上能够调节这个洞的大小的装置,以便在强光时缩小为针孔,弱光时开成大洞。这个装置就是光圈。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一组凹凸镜再加上光圈就诞生了完整的镜头。

定义: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

常见的光圈值如下: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每两挡相邻光圈值之间进光量相差一倍。例如光圈从F4调整到F2.8,进光量便多一倍;从F2.8到F2又多一倍。也许您已经看出来了,光圈值和光圈实际大小是相反的,进光量最大时光圈为F1,最小时为F64。对135相机来说大多数镜头的最小光圈为F22。

既然光圈可大可小,那多大的时候镜头的成像质量最好?根据上图,最小光圈F22时光圈跟针孔差不多,数码相机成了针孔相机,前面说过针孔成像好不了;光圈最大的时候小孔又变成了大门,成像也差。所以,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庸之道,请牢记:

镜头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图片最清晰)。

我们称成像最好的那档光圈为最佳光圈。

如果是135数码单反,中等光圈为F8或F11。小数码DC要看具体机型,如果可选光圈值在F2.5到F8之间,中间的F4.6为最佳光圈。假如光阴似水,镜头的光圈就是水龙头,它控制着水流(进光量)的大小。对于镜头我们当然是希望它的光圈越大越好,这就如同家里的水龙头,虽然平时我们刷牙洗脸从不把它开最大,但万一有一天家中失火,我们会立即把龙头拧到最大,并且痛恨当初为什么没有装一个大点的水龙头。一个镜头最大光圈时成像并不好,平时我们一般少用最大光圈;但在特殊弱光又不准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比如深夜的街头纪实抓拍,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最大光圈,并且后悔当初为什么没买一支大光圈镜头。

但大光圈镜头的价钱很贵,重量惊人。比如Canon70-200mm有两个版本,光圈为F4的售价人民币四千元,重700克;光圈为F2.8的那一款售价八千多元,重达1500克。这是因为光圈大一级,镜片就大很多,加工难度大。是否值得为大一级光圈多付出一倍的钱和负重的汗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曝光

为了讲清曝光这个词,我们还是回到小孔成像。假设一个黑乎乎的密闭房间,一面墙壁上开了个小圆窗户,窗对面的内壁上安上感光材料(白沥青,大型胶卷或CCD/CMOS)。这就是一台大型房式照相机。在没有打开小窗之前,房间里是黑乎乎的。

我们打开小窗,光线从小孔而入,射到对面墙壁的胶卷上,产生光化反应(或光电反应,如果是CCD/CMOS),照片就诞生了。此过程就叫做曝光。要得正确曝光的图片,必须精确决定曝光量。所谓曝光量就是让多少光进入这个密闭房间里。如果进光量太大,照片就会白花花一片,晚上变成了白天。如果进光量太小,照片就会黑乎乎的,白人变成黑人。

幸好我们有了光圈和快门两样工具可以一起来控制曝光量。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可以这样认为:光圈(值)大小其实就是那个小圆窗户开多大,快门(速度)就是窗户打开多久。假设窗户只打开1/4,时间为4秒钟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很显然,窗户打开一半,时间2秒钟也能让底片正确曝光,因为1/4*4=1/2*2=1,进光量都是一样多。同样的,如果窗户全开,曝光时间就只需要1秒了。

假若一个镜头光圈全开为F4,用摄影行话来说,光圈F4快门速度1秒为正确曝光值,那F5.6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样能得到准确曝光的图片。

重要结论: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可以有N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

总结以上几个名词解释,有三个因素能影响一张图片是否正确曝光:光圈,快门速度,ISO。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ISO决定CCD/CMOS的感光速度。如果进光量不够,我们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ISO。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降低则图片可能会糊,提高ISO后图片质量也会下降。没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

测光与测光模式

曝光和测光是一对双胞胎,如果不能准确测定光照强度,正确曝光就无从谈起。1965年以前绝大多数相机都没有机内测光装置,拍照时要另外携带笨重的测光表,或者靠经验来估计光照强度。现在所有的数码相机都内置测光表,它能测量光线的强度,自动给出能正确曝光的光圈和快门速度,大大降低了摄影的技术门槛。

相机是如何实现自动测光的?原来每个数码相机里都有一个光敏电阻(不同强度的光线照射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相机内的电脑根据电阻值的变化确定光线强度,进而确定曝光值(光圈,快门)。

测光模式主要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区域(平均)测光三种。点测光只测取景框内一个小点的光线强度(此小点大约为取景框面积的10%到1%,看不同机型)。区域(平均)测光则把取景框分为5到63块(看机型不同),分别对每块测光然后再加权平均得到光照强度。中央重点测光是简化的区域(平均)测光,只把取景框分为中央圆圈和四周两块,分别测光,然后加权平均(中央圆圈的权重为70%左右)。根据什么情况来采用不同的测光方式?大多数情况下用区域测光即可。在光线明暗反差很大时应该采用点测光。用区域(平均)测光或中央重点也可以,你可根据自己的艺术创意进行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exposure compansation)

到底怎样才算是正确曝光?这个问题没有绝对准确的答案。总原则:照片要能真实反映拍摄时的环境亮度。如果一张正午户外的照片被拍得昏暗如夜,这张照片就曝光不足,反之则是曝光过度。曝光是否准确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判断的。

相机自动确定的曝光值90%以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准的时候,典型的例子是雪景,本来应该雪白刺眼的场景拍出来却是一片灰色;再比如对着一堆煤球拍,本来是纯黑,拍出来却是灰煤。这种失误根源在于相机的反射式测光原理。

我们之所以能看见东西,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物体本身可以发光,比如太阳或灯泡;大多数情况是物体能反射外来光线。反射的光线越多,物体就越亮,反之则越暗。假设两个极端,纯黑色物体不会反射光线,反射率为零,而纯白的物体反射率是100%。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取中间值就是不黑也不白的灰色,称为柯

达灰,也称为18%中间灰。

以一张客厅照片为例,客厅墙壁又白又亮,而电视机的大屏幕又黑又暗,窗帘和家具等亮度居中。要以谁的亮度来确定曝光?相机自动测光就是取平均数,最后给出一个让图片达到中间灰的曝光值。

相机内部的自动测光电脑是个死脑筋,它认为全世界所有场景的平均亮度都是18%中间灰。好在大部分生活场景都是明暗交织的,平均起来差不多是灰色,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自动曝光自动测光都相对准确。但在雪景这样的纯白场景(或者煤球等纯黑场景)时,相机依然会给出中间灰效果的曝光值,拍出来就会白雪成灰雪,煤球成灰球。此时我们就要对自动曝光值予以修正,对雪景增加曝光,煤球减少曝光,这样才能拍出亮度和色调正确的照片。修正(增减)曝光值就叫做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的原则:白加黑减。如果构图中有大片白色物体或者有灯等特别明亮的物体,就要相应增加曝光量(增大光圈or/and减低快门速度);如果取景框中有大片黑色的物体,则要减少曝光量。一般来说,在光照比较平均的情况下相机的自动测光和曝光比较准确,但在明暗反差很大时自动曝光往往不准,需要手动暴光补偿。

之所以需要曝光补偿,是因为相机的小电脑虽然聪明,但还没有聪明到能判断物体到底是什么,如果有一天电脑能辨别出白雪,茶杯,或者煤球,那也就不用人脑来补偿了。不过就算相机能认识物体,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还是需要曝光补偿,例如我今天心情不好,想故意把明亮的世界拍得灰暗些;又比如我想故意增加曝光量,把一个深色皮肤的妹妹拍得白白的。这些事情相机的电脑永远学不会,因为它不懂我的心,所以我们永远需要补偿。

在胶片时代,精确测光和曝光是极其重要的,负片底片一旦曝光不足,色彩就非常难看;而反转片一旦过曝一档(1EV),其色彩和层次就消失大半,更何况只有在底片冲印后才知道曝光是否准确。在数码时代曝光的问题变得简单了,拍完之后可以立即回放,曝光不准可以马上改,而且如果图片以RAW格式存储的话,其抗过曝/欠曝能力是很强的,只要没有曝成完全没层次的一片纯白,过曝/欠曝一个EV之内的照片

都能在后期电脑处理时调正,而且基本不漏痕迹。但过曝/欠曝太多还是不行,如果相差2EV以上,调正后的图片也会很难看。所以掌握曝光补偿白加黑减的原则依然重要。

焦距

光线经过透镜就会聚成一点(焦点),镜头的焦距就是从镜片(或镜片组)的中心到焦点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对全幅135数码单反相机以及我们以前常用的135胶卷相机(使用超市里的盒装胶卷)来说,焦距50mm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简称标头,拍出来的照片类似肉眼平视的感觉(视角为45°左右)。严格的定义是:标准镜头就是焦距等于底片(或CCD/CMOS)对角线长度的镜头。单张135底片是24x36mm,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其对角线长度为43mm,所以135画幅的标头应该是43mm。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把焦距为40-60mm的都称为标头。早期的单反相机是与50mm镜头捆绑销售的,这也许是称其为“标准镜头”的原因吧。广角镜头(焦距小于35mm)能够让照相机“看得更宽阔”,因为它视角大;长焦镜头(焦距大于70mm)能让照相机“看得更远”,但视角窄。长焦镜头也称远摄镜头或望远镜头。从焦距的定义就可以推断出,广角镜头都身材矮小,长焦镜头都高大威猛。以后我们只要一看到那些又粗又长的大家伙,不用说那都是长焦头。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1960年以前,变焦基本靠走。1965年之后,焦距可以调节的变焦镜头开始大量上市。变焦镜头的优势是明显的,改变焦距不用再走路,只需转动镜头筒。但变焦需要一套复杂的光学系统(其内部结构大多超过十片镜片),这给变焦镜头带来了两个问题: 1. 体积和重量大; 2. 成像往往都不如最好的定焦镜头成像清晰。

光学变焦与数码变焦

我们经常看到数码相机广告上写XX倍光学变焦。这里的变焦倍数=最大焦距值/最小焦距值。一个28-280mm变焦镜头的光学变焦倍数就是280mm/28mm,即10倍。光学变焦英文名称为Optical Zoom,它依靠镜片的位移来实现焦距的改变。光学变焦倍数越大,里面的镜片就越多,镜头体积相应较大,画质

相对较低,光圈相对较小。光学变焦并不是越大越好。一般来说,只要愿意花大价钱认真设计精心制作,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光学变焦比在4倍以内的镜头其光学素质才有可能接近或者达到定焦头的平均水准,比如佳能Canon 70-200mmF2.8IS镜头(市价两千美元,重1.5公斤)。超过4倍变焦的镜头其光学素质基本不可能达到定焦头的水平。1995年以来市场上陆续出现了10倍以上的大变焦镜头,光学变焦越大当然越方便,但成像也会相应下降。2007年底上市的Panasonic松下FZ18数码相机其光学变焦为28-504mm,达到了不可思议的18倍,但实测这款相机的镜头边缘解像度相当差,看来18倍已经接近光学变焦目前的技术极限了。

关于数码变焦我只有三个字:骗人的。数码变焦只是电子放大,软件稍作改动就可以从一倍到一万倍变焦任君自取。只有光学变焦才是真正的变焦,数码变焦是厂家用来欺骗外行消费者的。

焦距与135相机镜头的分类

焦距镜头类型备注

14-24mm超广角视角很大,形变夸张,多用于拍摄建筑与风光

24-35mm 广角多用于拍摄建筑与风光以及街头人文抓拍

35-70mm 中焦视角接近人眼,多用于人文纪实抓拍

70-135mm中长焦视角比人眼窄,很多人像摄影师喜欢用这个焦段拍半身和头像的特写135-300mm长焦适合拍摄远距离物体。例如体育摄影、风光特写等等。

大于300mm超长焦/望远适合拍摄超远距离物体比如野生动物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镜头是不是标准镜头(标头)不是看它的焦距而是看它的视角,视角45度的就是标准镜头。对120相机来说80mm焦距镜头才是标头。在数码时代,对Nikon D5100等APS-C画幅的数码单反来说,35mm焦距的镜头就是标头。

焦距与焦距转换系数

目前,只有少数售价昂贵的顶级数码单反CCD/CMOS才与原35mm胶片一样大(36x24毫米),大部分数码相机CCD/CMOS面积都比原胶片小,由此产生了镜头焦距转换系数的概念。Nikon非全幅DSLR的焦距转换系数均为1.5,也就是说原来135相机的镜头安装到D3100,D5100,D90,D7000,D300s等数码单反上,其焦距要乘以1.5,50mm的标头变成了75mm,200mm的变成300mm,以此类推。

之所以有焦距转换系数这个东西,是因为我们几十年来习惯了135相机和35mm胶卷的世界。如果以前几十年胶卷一直就是nikon D3100的CCD/CMOS那么小,现在我们完全可以不需要所谓的转换系数而直接把33mm焦距镜头叫做标准镜头,因为它的视角是45度。在胶片时代我们的世界是很简单的,除了少数专业人士用120和大画幅相机,绝大多数人都使用135相机。表2-1关于镜头焦距的分类就是针对135相机和35毫米胶卷来说的。几十年来我们往往把50mm焦距,标准镜头以及45度视角这三者等同起来。进入数码时代以来,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或者说不完全对,因为只有在CCD/CMOS面积与35毫米胶片一样大的时候,焦距50mm的镜头才依然是视角为45度的标准镜头。如果焦距不变,CCD/CMOS面积变小,镜头的视角也会变小,因为镜头的视角是由镜头焦距和胶卷(或CCD/CMOS)尺寸两者联合决定的。参见下图:

焦距,感光元件(CCD/CMOS)尺寸,视角三者的关系

图中focal length就是焦距,angle of view就是视角。根据上图可以推论:假如焦距不变,CCD/CMOS越小,镜头视角越小。Nikon D5100数码相机CMOS的对角线长约为原35mm胶片的2/3,如果镜头焦距保持50mm不变,我们发现视角从原来的45度变成了30度。如果要保持45 度的视角,则需要把焦距缩短为33mm。也就是说,33mm镜头的成像因为CMOS变小而与原来50mm镜头的成像一致,等于是33mm 镜头变成50mm的了。我们就把这50/33=1.5称为镜头的焦距转换系数,它的计算公式为135胶片与非全幅DSLR的CCD/CMOS对角线长度之比。

因为不同品牌型号的数码单反CCD/CMOS大小不一(有全画幅、APS-H画幅、APS-C画幅和3/4系统等),所以焦距转换系数也不同。CCD/CMOS面积越小,其焦距转换系数越大。SONY和Pantex宾德非全幅DSLR的镜头焦距转换系数与尼康一样为1.5。佳能60D和600D系数为1.6,Sigma SD14系数为1.7。奥林巴斯Olympus和松下Panasonic等3/4系统的数码单反镜头转换系数为2。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看到原200mm镜头在非全幅数码单反上变成了300mm,就说数码单反像增倍镜一样拉长了镜头的焦距。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数码单反并不是增倍镜,只是因为CCD/CMOS面积小,成像就如同在原135胶卷相机的36x24mm面积上截取了中间部分,这个中间部分和原300mm镜头的成像范

围是一致的。虽然成像范围一致,但数码单反使用300mm镜头的效果并不完全等同于全幅相机使用200mm镜头的效果,例如它们对景深的影响就不一样,也就是说镜头转换系数只影响视角。

同是50mm焦距,CCD/CMOS尺寸一变,镜头的视角大不相同。进入数码时代以来,我们的世界变得复杂起来,因为数码相机CCD/CMOS从24x36mm到黄豆大小的1/2.5英寸甚至更小,足有十几个不同的规格。以前用35mm胶卷的时候,只要一看焦距就知道视角大小,现在的CCD/CMOS五花八门,光看镜头焦距不知道CCD/CMOS大小,我们无法得知视角范围。为了让大家回到那难忘的看焦距知视角的35mm 胶卷时代,现在数码相机说明书在实际焦距后面都会注明“相当于135相机xx-xxx焦距”,有的干脆实际焦距都不写了,直接在镜头上标注这个“相当于135的xx-xxx焦距”,这样大家就好理解了。

景深与光圈优先

通俗地说,景深就是照片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清晰区域”。相对于光圈和快门,景深比较难理解,因为它是一个基于主观判断的概念。清晰还是不清晰并没有绝对客观的标准。

还是打比方吧:一张合影,如果对焦准确,一排人的脸部都很清晰,但人群前面的鲜花和人群后面的建筑物就比较模糊。这张照片的清晰区域只限于人群,我们就称此照片景深较浅(小)。如果用F22最小光圈来拍合影,除了人物清晰,人群前的鲜花和后面的建筑物也比较清晰,照片的清晰区域很广,我们就说此照片景深很大。

风光摄影一般需要大景深,因为我们希望景物的前前后后都清楚。人像摄影一般需要小景深,我们只希望美女的脸部清楚,此美女四周的树枝和丑男最好都模糊,这样才能够突出主体。景深直接关系到图片能否吸引人。

景深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1,光圈大小;2,焦距长短;3,被摄物体的远近。所以在相机上并不能直接调整景深,只有景深预览按钮,小数码DC和有些入门级单反连景深预览按钮也没有,一切要靠估计。好

在掌握了几个原则后,估计景深并不难。这三个原则是:

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2.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3.离被摄物体越近,景深越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指的是实际光圈大小。第三节我们说过,光圈值和光圈实际大小是相反的。对135相机来说大多数镜头的最小光圈为F22,这时候景深最大(如果焦距和拍摄远近不变),在F2.8的时候景深最小(如果此镜头最大光圈是F2.8)。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这个好理解,广角镜头景深大,长焦镜头小。实际上17mm的超广角镜头如果使用F8以下的中小光圈,随便你朝何处对焦,拍的照片前前后后景物都清晰。相反,200mm或更长的镜头景深很小,一定要仔细小心对焦,如果可能最好在三角架上拍摄,这些望远镜头本来视角就小,很难端稳,稍不留神焦点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离被摄物体越近,景深越小。如果你凑得足够近拍小狗的脸,有时候鼻尖清楚眼睛却模糊,这种景深就非常小了。所以在很近距离拍摄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对焦,例如用微距镜头拍花花草草时。

既然景深这么重要,我们一定要摸清上述三个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在不同的焦距段用不同的光圈各拍几张,马上回放看看,熟悉图片的景深变化。最后要做到烂熟于心,不用相机的景深预览按钮,只要一看焦距和光圈就知道图片的景深。

到这里我们终于可以回头再谈谈光圈了,它是摄影里最重要的一个词。光圈有三个作用:

1.控制进光量,这直接影响到图片是否能正确曝光,是拍摄成功与否的关键;

2.控制景深,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虽然焦距和拍摄远近都影响景深,但焦距和被摄物远近的改变同时也会影响构图,如果构图确定,我们能控制景深的武器就只剩下光圈了;

3.光圈影响图片的清晰度,任何一个镜头都是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图片最清晰),在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的时候解像度差。

所以光圈这个家伙对照片的影响真是太大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前面我们说过,一张正确曝光的照片可以有好几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如何选择就要看你的拍摄意图了,如果你要最小景深,那就设置F2.8最大光圈;如果你要最大景深,那就直接设置F22最小光圈;如果你要解像度最高,那就设置F8中等光圈。

由此我们引出摄影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光圈优先。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能正确曝光的快门速度。光圈优先的英文是Aperture Priority,相机主转盘上大写的A或者Av就代表光圈优先拍摄模式。

白平衡与RAW

要了解白平衡white balance就必须先了解另一个概念:色温color temperature。所谓色温就是以开尔文温度表示光线的色彩,单位是K。当物体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发出光线,此光线不仅含有亮度的成份,更含有颜色的成份。我们常说的炉火纯青,即炉火的温度非常高,颜色才会达到青色,所以,温度越高,蓝色的成份越多,图像就会偏蓝;相反,温度越低,红色的成份就越多,图像就会偏红。光线的色温举例参见下表:

光线的色温

光源色温(K)

蜡烛2000

钨丝灯2500-3200

荧光灯4500-6500

日光(平均)5400

有云天气下的日光6500-7000

物体在不同色温的光源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色调,在日光灯下整体偏白,在普通钨丝白炽灯下整体偏黄。白平衡就是照相机对白色的还原准确性。大多数情况下数码相机能准确判断光源的类型,拍出的照片颜色准确,但也有时候相机的电脑对色温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拍出的照片颜色惨不忍睹,严重偏蓝或发黄。这时候我们就要手动设置白平衡。中档以上的小数码DC和所有的数码单反DSLR都能在菜单里选择色温。但万一人脑也判断错误怎么办?要彻底解决白平衡和色温准确性的问题只有一个方案:选择RAW图片存储格式。高档小数码DC和所有DSLR都有图片存储格式选择。相对于Word文字文档,图片文件都巨大无比,典型的一千万像素数码照片如果以不压缩的TIFF格式存储,一张可能超过25MB。如果相机存储卡是1G(约1024MB),一张卡只能拍40张。所以不推荐TIFF存储格式。我们需要把巨大的图片文件压缩以便一张卡能存储更多照片。现最常用的图片压缩存储格式为JPEG,同样是一千万像素的照片,以JPEG 存储一张1G的卡往往能拍100多张。但JPEG是一种有损压缩,拍两张一样的照片分别以TIFF和JPEG 格式存储,你会发现JPEG图片丢失了某些细节。大部分相机都有图片质量选择,这实际上就是JPEG压缩比的选择,压缩得越厉害,文件越小,一张卡能存储更多照片,但细节丢失更多。

数码相机内部都有一个小电脑,CCD/CMOS经曝光产生电子图片信号,相机内的小电脑把这些电子信号

进行加工处理,再传输给存储卡。这些加工处理包括白平衡配置,颜色饱和度的增减,图片锐度和对比度增减,降低图片噪点等等,最后压缩转换为JPEG格式进行存储。RAW英文是原始的意思,这很好地说明了RAW图片的特点:它是原始的,CCD/CMOS经过曝光产生的图片电子信号直接传给存储卡,文件没有经过相机内部电路的任何图片参数和质量处理。所以RAW文件又被称为数码底片Digital Negatives。其实准确地说RAW文件也经过了压缩,但这是一种无损压缩,后期在电脑上可以准确还原,没有一点细节丢失。我们回家后在电脑上可以给RAW图片任意配置色温(彻底解决白平衡问题),调整图片的颜色,锐度,对比度,曝光补偿等等,可以这么说:RAW格式的图片几乎所有的参数都可以后期在电脑上调。桌面电脑比相机内的小电脑强大得多,我们后期手工精心处理RAW而转换成的JPEG图片肯定漂亮。

这个世界当然没有完美的事,RAW文件最大的问题和TIFF文件一样,太大了。虽然通常比TIFF稍小一点,但还是比JPEG大两倍以上。好在现在的存储卡都卖成了白菜价,16G的卡才人民币一百多,问题不大。RAW文件第二个问题就是后期处理比较费时间。如果出门旅行十来天拍了上千张RAW图片,后期处理会让人头变得巨大。还好现在很多相机都可以同时存储JPEG和RAW,如果JPEG图片看起来还可以就不用处理RAW文件了。但同时存储JPEG和RAW,文件不是更大?唉,没办法。所以我最后的建议就是:重要图片的拍摄一律存储JPEG+RAW,一般的图片存JPEG.

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 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这些概念有体会。

温故而知新-- 体会过后再看这些概念,才能将这些体会总结变成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

摄影复习题-6244资料

1. 摄影测量的定义 以分析、判读和量测航摄像片为基础,确定所摄地面目标的性质和空间位置的学科称为航空摄影测量摄影测量优越性: 成图周期短;室内替代野外;有利于测图自动化 2. 简述摄影测量的分类 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以及显微摄影测量。 3. 摄影测量的特点有哪些? 在影像上进行量测和解译,主要工作在室内进行,无需接触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气候、地理等条件的限制; 4. 摄影测量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有哪些特点? 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 5. 摄影测量对航空摄影有哪些基本要求?空中摄影的摄影比例尺如何确定? 摄影比例尺、像片重叠度、航带弯曲度(R)、像片偏转角(k)航摄比例尺的选取要以成图比例尺、摄影测量内业成图方法和成图精度等因素来考虑选取,另外还要考虑经济性和摄影资料的可使用性。 6. 已知像片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及像幅大小,怎样求得其航向和旁向重叠长度? 7. 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哪些? 像平面空间坐标系、像空间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摄影测量坐标系、物空间坐标系 8. 中心投影有什么特点? 投射光线或其延长线都经过一个固定点(投影中心)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9. 什么是倾斜误差?什么是投影误差? 因像片倾斜而引起的像点位移,称为倾斜误差。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移位称为投影误差10. 什么是相对航高?绝对航高? 以分区的平均高度平面为基准面的航高为相对航高。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航高为绝对航高。摄影中心到像面的距离为摄影仪主距 11. 航摄像片重叠度及其要求? 航摄像片必须要有一定的影像重叠,重叠大小用像片的重叠部分x(y)与像片边长比值的百分数表示,称为重叠度 12. 什么是像片倾斜角? 摄影机物镜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称为像片倾斜角。 13. 什么是立体像对? 由不同摄影站摄取的具有一定影像重叠的两张像片称为立体像对。 14. 立体观察应满足哪些条件? (1)两张像片必须是由相邻两摄影站对同一物体摄影所获得的,即要有立体像对;(2)两眼必须分别各看一张像片,即必须实现分像;(3)像片所安置的位置,必须使相应视线成对相交,即像片定向,以保证两视线在同一视平面内。(4)同名影像的比例尺差异应尽量小,一般不能大于比例尺的16%。 15. 产生立体视觉的原因是什么? 生理视差 16. 立体观察有几种效果? 正立体、反立体和零立体效应 17. 航测成图对航摄像片摄影质量有哪些要求? 摄影质量、现势性的要求、飞行质量的要求 18. 航测成图对飞行质量的要求有哪些? 像片倾斜角、摄影航高、摄影比例尺、像片重叠度、航高差、航线弯曲度、像片旋偏角 19. 航测成图的作业过程有哪些?

1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之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从用户角度看,操作系统可以看成是对计算机硬件的扩充;从人机交互方式来看,操作系统是用户与机器的接口;从计算机的系统结构看,操作系统是一种层次、模块结构的程序集合,属于有序分层法,是无序模块的有序层次调用。操作系统在设计方面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结合。 windows7操作系统 windows xp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 操作系统是软件,而且是系统软件。它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大致可以从两方面体会:对内,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扩充硬件的功能;对外,操作系统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它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 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 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 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 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 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 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 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 和图形用户界面。 ●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 能再向前推进。 ●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 续写,修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 立的基本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End Else unlock interrupts; End 13.链接文件 逻辑文件中的不同记录可以存储在离散的磁盘块中。每个盘块中都设置了一个指向下一个盘块的链接指针,用这些指针可将一个文件中的所有盘块拉成一条链,而在文件控制块中的“文

医学影像技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篇总论 1.穿透作用:是指X线穿过物质时不被吸收的本领,X线的穿透力与管电压相关,与物质的密度和厚度相关。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作用: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它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作用:由于电离作用,X线照射到胶片,使胶片上的卤化银发生光化学反应,出现银颗粒沉淀,称X线的感光作用。感光效应是X 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作用:物质受到X线照射,原子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这种作用称为电离作用。 5.造影检查:用人工的方法将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引入体内,使其改变组织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密度差,以显示成像区域内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6.对比剂:引入人体产生影像的化学物质。 7.阴性对比剂:原子序数低、吸收X线少,是一种密度低、比重小的物质。影像显示低密度或黑色。包括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阳性对比剂:原子序数高、吸收X线多,是一种密度高、比重大的物质,影像显示高密度或白色。包括钡制剂和碘制剂 9.直接引入法:通过人体自然管道、病理瘘管或体表穿刺等途径,将对比剂直接引入造影部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10.间接引入法: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将对比剂引入体内,利用某些器官的生理排泄功能将对比剂有选择性地排泄到需要检查的部位而

第二篇普通X线成像技术 1.实际焦点:X线管阳极靶面实际接受电子撞击的面积称之为实际焦点。 2.有效焦点:实际焦点在X线摄影方向上的投影。 3.标称焦点:实际焦点垂直于X线长轴方向的投影。X线管规格特性表中标注的焦点为标称焦点。其焦点的大小值称为有效焦点的标称值。 4.听眶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5.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 6.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 7.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 8.听眉线: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9.眶下线: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10.中心线:X线束居中心的那一条线。 11.斜射线:X线中心线以外的线。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操作系统的特征 1、并发性(Concurrence)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具有此特性的程序称并发程序。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宏观上有多道程序同时运行,但在微观上可能是交替 或顺序运行的。 并行性(parallel)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具有此特性的程序称并行程序。 并行执行意即同时执行。 并行是一种物理的、或微观的同时性概念。 并发是一种逻辑的、或宏观的同时性概念。 单处理机系统不能实现并行,但可实现并发。 多处理机系统既可实现并发,又可实现并行。 2共享性 是指OS与多个用户程序共同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 资源共享方式 互斥共享:指某个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这种资源称临界资源。 同时共享:指某个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多个进程同时使用。但这里的同时的概念是宏观的,微观上则可能 是交替地对资源进行访问。 3、虚拟性 虚拟是指将一个物理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前者是实的后者是虚的,是一种感觉性存在,如虚 存、虚网、虚设备、虚文件等。 4、异步性又称:不确定性: 多道程序环境下,进程以独立的、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即为异步运行方式。 但只要运行环境相同,进程虽经多次运行,都会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 注意:并发性和共享性是OS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这两者之间又是互为存在条件的。 1.6 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多道批处理) 分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前三个为基本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 1.7 操作系统的功能 1、处理机管理 2、存储管理 3、设备的管理 4、文件管理 5、用户接口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 作业:把一次业务处理过程中,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用户要求计算机所做的全部工作,称为作业 进程状态间转换 在进程运行过程中,由于进程自身进展情况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三种基本状态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换j 就绪—运行 k 运行—就绪 l 运行—等待

摄影技能之18-单反相机常用名词解释

单反相机常用名词解释 这一篇日志只做相对粗浅的名词解释,希望能成为摄影初学者的速查表。 一、综合篇 问:什么是镜头卡口? 答:可更换镜头的系统(无论是单反相机、旁轴相机还是现在的微单相机、单电相机)的机身与镜头连接处被称为『镜头卡口』。 问题扩展:不同镜头卡口在物理和电器规格上都是互不兼容的,通常我们无法在不损失自动化功能的情况下,将A卡口镜头安装在B卡口的机身上。 问:什么是等效系数? 答:不同感光元件面积的相机,在使用相同物理焦距的镜头时,实际视角会有所不同。为了便于比较,我们以35mm画幅相机作为基准,从而得到APS-C或其它画幅相机在计算实际视角时的等效系数。 问题扩展:等效系数只与相机的感光元件面积有关,而与镜头的物理焦距无关。 问:什么是小像场镜头或数码专用镜头? 答:各大厂商均设计、生产了一些APS-C画幅的专用镜头。这些镜头在35mm画幅数码或胶片相机上可能无法使用,或在成像画面的四周出现明显的暗圈。各大厂商对小像场镜头的标识不同,具体为:佳能EF-S(区别于EF)、尼康DX(区别于FX)、索尼DT、宾得DA(区别于FA、DFA)、腾龙Di II(区别于Di)、适马DC(区别于DG)、图丽DX。 问:什么是圆形光圈? 答:具有圆形光圈叶片的镜头在收缩2-3级光圈后,光圈叶片所形成的通光口径依然是接近正圆的。所以焦外点光源虚化后得到的散景也会更自然、更美丽。圆形的英文是『Circular』,因此圆形光圈常被标识为『CIR』。 问:什么镜头防抖?

答:以镜头内镜组位移方式抵消拍摄中相机抖动的技术被成为『镜头防抖』。各大厂商对镜头防抖的标识不同,具体为佳能IS(Image Stabilizer)、尼康VR(Vibration Reduction)、索尼OSS(Optical SteadyShot )、适马OS、腾龙VC(Vibration Compensation)和松下MEGA O.I.S。 问题扩展:与机身防抖(感光元件位移防抖)相比,镜头防抖的最大好处是对远摄镜头的防抖效果更好,同时能在取景过程中获得防抖效果;缺点则是会影响镜头的通光量,并且大多数广角定焦和标准定焦镜头尚且无法实现镜头防抖。 问:什么是反射式镜头? 答:反射式镜头通常为远摄、超远摄镜头。它借助内部的反射镜组实现了镜头长度和重量的大幅缩小,但也因此无法安装光圈叶片。除美能达/索尼的500mm F8 Reflex之外,其它所有反射式镜头均只能手动对焦。 问题扩展:反射镜头由于特殊的二线性效应而往往能在焦外形成环形散景,这也是摄影爱好者俗称的『甜甜圈』焦外。 问:什么是移轴镜头? 答:透视的最基本概念是『近大远小』和『平行线条汇聚在无穷远处』,而移轴镜头就是为了消除透视形变而出现的。这种镜头拥有非常大的成像圈,并能通过滑动机构调整光轴,改变拍摄时的透视关系。此外,佳能TS-E和尼康PC-E等现代移轴镜头还拥有『倾斜』功能,可以通过调整焦平面达到控制景深的目的。 问题扩展:现代移轴镜头已经实现了自动测光功能,但尚且无法进行自动对焦。 二、镜片篇 问:什么是低色差镜片? 答:为了克服镜头色差(多出现于远摄镜头),各大厂商都研发出了可以降低色差的特殊镜片。其中,佳能的人工合成萤石(FL)镜片效果最佳,但同时价格也最为昂贵。而其它厂商的AD、ED、UD、S-UD、SD、SLD、FLD等镜片虽然称呼不同,但其目的是相同的。相对来

实用摄影基础之数码相机名词解释

什么是UDF CD-R ( CD-Recordable )及CD-RW ( CD-ReWritable )乃是用来储存数字影像的重要媒体。而UDF 则是用于CD-R 及CD-RW 上的一种档案系统。 UDF( Universal Disc Format ) 允许您使用封包的方式进行档案的写入,换言之,就好象是在硬盘上进行档案作业一般,可以随意地进行新增、删除( 但删除的档案还是会占空间),非常地便利。而不用担心停止作业后,CD-R 已经无法再行写入了( 只要还有空间的话,这可以继续地写入)。 目前,像Adaptec 的DirectCD,就可以支持此类型的烧录作业。 Sony 的Mavica MVC-CD1000 是全球第一部使用CD-R 为储存媒体的数字相机,它的原理便是使用UDF 为相机上的档案系统。 什么是HMI 光源? HMI 是一种摄影棚中专业的光源,它的色温与太阳光相近,使用频闪的模式发光,由于闪动的频率高达100 fps -200 fps,因此,几乎可以视为「连续光源」。

HMI 灯具没有一般钨丝灯的高热缺点,色温又与闪光灯相同,因此被视为一种相当理想的采光装置,近几年来,在日本地区的专业摄影棚中,也开始被大量地采用。不过,它的价格仍高,使用的寿命亦不像闪光灯那么地长。 据站长所见,国内的摄影图书在谈到采光时,大多还是讲钨丝灯、石英灯及闪光灯,对于新一代的HMI 光源则甚少探讨。 什么是CCD CCD 是数字相机用来感测光线,取代银盐成像的组件,对于数字相机而言,它的地位便相当于传统相机的胶卷( 底片),会影响最后的相片之分辨率及品质。 目前,使用CCD 来感测影像的设备包括了扫描仪、数字相机以及办公室中的传真机、复印机...等。 CCD ( Charged-coupled Device ) 的中文翻成电荷耦合组件,在数字相机中,每一个感光的像素( Pixel ),都包括了转换光能为电荷的感光二极管、传导器及CCD。 随着科技的演进,数字相机感光组件亦将有所转变,例如,Fuji

摄影技术与技巧题库

《摄影技术与技巧》 一填空 1 可见光的波长约为380nm----780nm ,波长最长的是红光,最短的是紫光。 2 三原色光红,绿,蓝的补色分别为青,品, 黄。 3 第一副能长久保存的照片《窗外的景色》的作者为尼埃普斯。 4 世界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之日为1839年8月19日,称为达盖尔摄影术。 5 柯达公司最经典的广告语是:你只要按快门,其他的事我们来做。 6 马格南图片社被称为“世界的眼睛”。 7 照相机按照胶片规格的不同可分为大画幅,120照相机,135照相机,110照相机和APS 照相机等。 8 照相机按照取景方式的不通可分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大画幅照相机 和平时取景照相机。 9 照相机的镜头主要由光学部分,机械部分,电子部分三部分组成。 10 快门主要分为镜头快门和焦平面快门两种类型。 11 构成数码摄影的最小单位是像素。 13 影调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 14色彩的三要素分别为色相(色别),饱和度(纯度)和明度。 15 彩色摄影的光源色温可分为灯光型和日光型。 16 彩色感光材料主要有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和彩色正片几种类型。 17 最主要的黑白胶片冲洗药液是显影液和定影液。 18 黑白胶片的主要冲洗步骤为:浸润—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干燥。 19 被百兆片的冲洗效果除了显影液的配方,浓度药效外,还取决于显影的温度,时间,搅动 量。 20 给景物以照明的光源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 21 按照所侧光的种类,测光表可分为入射式测光表和反射式测光表。 22影像文件有TIFF,RAW,BMP,JPEG等常见记录格式。 24 RGB是色光的色彩模式,其中R代表红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 25 在色彩模式CMYK中,C代表青色,M代表红色,Y代表黄色,K代表黑色。 26 常见的打印机种类有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热升华打印机。 27 方位光是指光源水平方向的移动,基本分为:顺光,前侧光,侧光,侧逆光和逆光。 28 角度光是指光源的垂直方向的移动,基本分为:顶光,中位光,脚光。 29 光的性质主要包括了光的方向性,光的色彩,光的强度三个方面。 二选择 1 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空中摄影的摄影家是(A ) A 纳达尔 B 达盖尔C塔尔博特D尼埃普斯 2 被称为“闪光灯之父”的是(C ) A 兰德 B 汤姆逊C埃杰顿 D 韦斯顿 3 早起的数码摄影技术在(C )领域率先得到应用。 A 新闻传播和商业B军事和政治C新闻传播和军事 D 政治和商业 4著名的“决定性瞬间”的提出者是(D )

摄影术语缩写

摄影的术语缩写 AE:Auto Expouse ,即自动曝光之意。 AF:Auto Focus ,自动对焦。 MF:Manual Focus ,手动对焦。 AE-L/AF-L :自动曝光锁定/ 自动对焦锁定,后面的L 代表Lock 。 WB: White Bala nee ,即白平衡之意。AWE即Auto White Bala nee ,自动白平衡。 正确的AE、AF、AWB可以说是拍摄一好照片的必要条件 LV :这里所说的LV 并不是Louis Vuitton ,而是Live View 的缩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实时取景。 有关镜头的昵称 除了这些摄影的术语之外,还有一些热门的镜头也有各种“昵称”。 XB : “小白”的拼音首字母缩写,特指佳能EF 70-200mm F2.8L USM镜头 XB IS :俗称“爱死小白”,特指具备光学防抖功能的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USM 镜头XXB:“小小白” ,特指佳能EF 70-200mm F4L USM 镜头 XXB IS :“爱死小小白”,具备防抖功能的佳能EF 70-200mm F4L IS USM 镜头 DB:“大白” 。特指佳能的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 镜头 XGP: “小钢炮”:特指尼康的AF 80-200mm f/2.8D ED 镜头,XGL共有三代产品,我 们通常所指的是它的第三代产品。 XZP :“小竹炮”。特指尼康的AF-S VR 70-200mm f/2.8G IF-ED 镜头。和XGP相比,增 加了VR光学防抖,增加了超声波对焦马达,改为对焦设计,并且广角端从80mn扩展到了70mm但是,取消了光圈对焦环(从D头改成了G头)。 关于机身的的昵称 无敌兔:特指佳能EOS 5D Mark II数码单反,其中“无敌”是5D的谐音,而“兔”是 II 的英文谐音。 大兔子:特指佳能EOS 1Ds Mark II 小兔子:特指佳能EOS 1D Mark II/EOS 1D Mark II N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操作系统概论 脱机输入/输出 具体的输入/输出不需要在主计算机上进行的方式也称“脱机输入/输出” 批处理 作业是由操作系统成批地进行处理,操作系统能自动地从输入池读入下一个作业,并予以运行和输出,如此直到整批作业全部处理完毕。 SPOOLING 由操作系统将磁盘模拟为输入/输出设备的处理方式称为SPOOLING(Simultaneous Peripheral Operating On Line),即“并行的外部设备操作联机”,也称“假脱机”。SPOOLING 系统是以磁盘为几乎无限巨大的缓冲区来解决低速的I/O设备与高速的CPU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分时系统 为了降低交互式系统的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的比率,系统通过多台终端同时向很多用户提供运行环境,这种分时系统就能以合理的成本向用户提供交互式使用计算机的方便。 多路性 一台主机可连接多台终端,多个终端用户可以同时使用计算机,共享系统的硬软件资源。交互性 用户能与系统进行对话。在一个多步骤作业的运行过程中,用户能通过键盘等设备输入数据或命令,系统获得用户的输入后做出响应,显示执行的状况或结果。 实时操作系统 是一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对输入进行快速处理并做出响应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多处理机系统

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可具有多个CPU或处理机。一般用微处理器构成阵列系统,其运算速度可以达到上万亿次, 分布式操作系统 分布式系统是一种多计算机系统,这些计算机可以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拥有不同的软硬件资源,并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具有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分布式系统具有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它可以把一个大任务划分成很多可以并行执行的子任务,并按一定的调度策略将它们动态地分配给各个计算机执行,并控制管理各个计算机的资源分配、运行及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协调任务的并行执行。以上所有的管理工作对用户都是透明的。 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是指用数据通信系统把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群和各种计算机设备连接起来的集合,它主要用于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特别是软件和信息共享。 作业:请求计算机完成的一个完整的处理任务称为作业,它可以包括几个程序的相继执行。一个复杂的作业可由多个作业步组成,如编译、运行、打印一个程序的全部工作是一个作业,其中相对独立的每一部分称为作业步。 进程(不支持线程的进程):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活动,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可并发执行的独立单位。 并发:并发是指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计算机系统内存在着多个程序活动。并发是从宏观上(这种“宏观”也许不到一秒的时间)看多个程序的运行活动,这些程序在串行地、交错地运行,由操作系统负责这些程序之间的运行切换,人们从外部宏观上观察,有多个程序都在系统中运行。 虚拟:例如操作系统将一台互斥共享设备虚拟成同时共享设备。 共享:共享是指多个用户或程序共享系统的软、硬件资源。 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指的是使用同样一个数据集的同一个程序在同样的计算机环境下运行,

《摄影摄像技术》结业考试试卷A

** 1分, 1A.C.2、A.特写 3A.寻像器 4A.C.5A.C.6A.捕捉动感7、_____是电视画面构成可视形象的基本元素,是处理画面造型、构图及烘托气氛、表达 情感、反映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选项为:() A.光线 C.影调 B.色彩 D.线条 8、_____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在有情节的场景中,常被用作叙事性的描写。选项为:() A.近景 C.全景 B.中景 D.远景 9、三角形机位布局时,在三角形底边上的两台摄像机处于两个被摄人物之间,靠近关系线向外拍摄。这种方案是:() A.外反拍三角形布局 B.内反拍三角形布局 C.平行三角形布局 D.大三角形布局 10、电视画面是从一定数量的画幅,以__的连续运动中体现出来的。选项为:() A.每秒25帧B.每秒30帧C.每秒35帧D.每秒40帧 11、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的是:() A.拉镜头B.移镜头C.综合运动D.固定画面 12、____是指画面主体对象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选项为:() A.陪体 B.前景 C.背景 D.环境 13、下列拍摄方法中,能同时引起被摄主体背景、角度和视点变化的是:() A.变焦推B.跟移C.变焦拉D.跟摇 14、____中环境范围由小变大。选项为:() A.推镜头 C.摇镜头 B.拉镜头 D.跟镜头 15、日出、日落时的色温一般为___之间。选项为:() A.5000~6000KB.2800~3500KC.6800~7500KD.6000~7000K 16、为克服“越轴现象”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提高拍摄高度B.改变色温 C.插入中性镜头D.改变光圈快门 17、就电视场面调度和舞台调度相比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舞台调度的空间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 B.舞台调度在观赏时,具有较大的强制性 C.电视场面调度的视点固定、视距不变 D.电视场面调度具有复杂性、多变性 18、电视摄像师在拍摄时应寓艺术表现于技术基础之上,如在拍摄夕阳时,为了获得落日

摄影专业单独考试试题及答案:名词

摄影专业单独考试试题及答案:名词 解释摄影专业单独考试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传统135相机是指: 答:使用135胶卷的小型相机。 2.数码相机: 答:不是使用胶卷,通过CCDCMOS光电传感器进行光电转换而记录影像的相机。 3.DC: 答:数码相机的标志。 4.DV: 答:数字摄像机的标志。 5.ISO: 答:国际标准感光度制式标志。 https://www.360docs.net/doc/d96047544.html,D: 答:数码相机的电荷耦合器件,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为数码相机的感光装置。 7.LCD: 答:液晶显示器。 8.像素: 答:构成数字影像的基本单位。

9.测光表: 答:测量曝光值的仪器。 10.顺光: 答:又称平面光或正面光,被摄主体前面与相机镜头拍摄方向相同的光线。 11.散射光: 答:又称漫射光,光源光线方向不明显的光。如阴天或阴影下的光线等。 12.快门: 答:控制进入照相机焦平面光线时间长短的装置。 13.xx: 答:当聚焦在某景物时,此处最清晰,该景物前后的清晰范围称景深范围,简称景深。 14.标准镜头: 答:镜头焦距等于或略大于底片或芯片对角线的长度的镜头。 15.短焦距镜头: 答:镜头焦距小于底片或芯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16.xx焦距镜头: 答:镜头焦距大于底片或芯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17.B门: 答:用于长时间的曝光,按下快门按钮,快门开启;松开后,快门关闭。 18.T门:

答:用于长时间曝光,按下快门按钮,快门开启,松开后快门不关闭;再按一次快门关闭。19.自拍器: 答:又称快门延时装置。可用于自拍或慢速摄影。 20.取景器: 答:照相机上选取景物范围的设备,并兼有其他功能。 21.物距: 答;被摄体到镜头前节点的距离。 22.人造光:自然光 答:人工制造的光源。天然形成的光源。 23.光色的三补色: 答:黄、品、xx。 24.光色的三原色: 答:红、绿、xx。 25.显影: 答:用显影剂药品使感光材料曝光后的潜影变成可见影像的过程。 26.定影: 答:显影后把没有感光的卤化银去掉,把感光的卤化银固定下来,使影像稳下来的过程称定影。 27.标准灰: 答:18%反光率所产生的灰色影调,也称V区中灰,是曝光的基准。 28.极调(极色):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第一章引论 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2管态:当执行操作系统程序时,处理机所处的状态 3目态:当执行普通用户程序时,处理机所处的状态。 4多道程序设计:在这种设计技术下,内存中能同时存放多道程序,在管理程序的控制下交替的执行。这些作业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其他资源。 5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活动在同一给定的时间间隔中进行。它是宏观上的概念。 6并行:是指两个或多个活动在同一时刻同时执行的情况。 7吞吐量: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计算机所能完成的总工作量。 8分时:就是对时间的共享。在分时系统中,分时主要是指若干并发程序对CPU时间的共享。 9实时:表示“及时”或“既时”。 10系统调用:是用户在程序中能以“函数调用”形式调用的、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子功能的集合。每一个子功能称作一条系统调用命令。它是操作系统对外的接口,是用户级程序取得操作系统服务的唯一途径。 11特权指令:指指令系统中这样一些指令,如启动设备指令、设置时钟指令、中断屏蔽指令和清内存指令,这些指令只能由操作系统使用。 12命令解释程序:其主要功能是接收用户输入的命令,然后予以解释并且执行。 13脱机I/O:是指输入/输出工作不受主机直接控制,而由卫星机专门负责完成I/O,主机专门完成快速计算任务,从而二者可以并行操作。 14联机I/O:是指作业的输入、调入内存及结果输出都在cpu直接控制下进行。 15资源共享: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被多个进程所功用。例如,多个进程同时占用内存,从而对内存共享;它们并发执行时对cpu进行共享;各个进程在执行过程中提出对文件的读写请求,从而对磁盘进行共享等等。 第二章进程和线程 1顺序性:是指顺序程序所规定的每个动作都在上个动作结束后才开始的特性。 2封闭性:是指只有程序本身的动作才能改变程序的运行环境。 3可再现性:是指程序的执行结果与程序运行的速度无关。 4进程:程序在并发环境中的执行过程。 5互斥:在逻辑上本来完全独立的进程,由于竞争同一个资源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6同步:是指进程间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些具有伙伴关系的进程在执行次序上必须遵循确定的规律。 7临界资源: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 8临界区:在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 9线程:线程是进程中实施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 10管程:管程是一种高级同步机制,一个管程定义一个数据结构和能为并发进程在其上执行的一组操作,这组操作能使进程同步和改变管程中的数据。 11进程控制块: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它保存了系统管理和控制进程所必须的信息,是进程动态特性的集中表现。 12原语:指操作系统中实现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这些程序段的执行过程是不可分割的,即其执行过程不允许被中断。 13就绪态:进程已经获得了除cpu之外的全部资源,等待系统分配cpu,一旦获得cpu,进程就可以变为运行态。 14运行态: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所处的状态。在单cpu系统中,任何时候最多只能有一个进程处于运行状态。

摄影期末试卷A含答案

课程名称: 摄影摄像试卷类别:闭卷 考试用时:90 分钟总分:100 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 1.摄影术诞生于1839 年,创始人为法国的________ 。 2.照相机是能使感光胶片通过摄影镜头把景物逐张拍摄下来的工具。它是由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大部分组成。 3.按镜头的焦距与胶片画幅对角线长度的比值,镜头可分为:________ 、_ _______ 、________ 。 4.公安部门规定,居民身份证照片要求片幅为________mm ;公安机关出入境 管理部门规定新版护照的照片的规格为33mm×48mm ,着白色服装的照片背景颜色必须用________ 色;拍摄驾驶证相片,要求背景为________ 色。 5.在室外自然光拍摄证件照最理想的光线条件是________ 。 6.标准灰板的反光率为________ 。夜景人物纪念照所用闪光灯指数(GN)为24,如果人物离相机距离为 4 米,拍摄时应选用的光圈为________ 。 7.光圈的大小是由一系列的f/系数来表示的,f/后面的数字越小,表示光圈 越________ ,进光量越________ 。 8.光圈除了能够控制光线的多少外,它的大小直接影响景深的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________ 。 9.景别是指在画面上被“框”起的被摄景物或人物的大小范围。景别分五种分别 是远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二、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20 分) 1.快门的主要作用是:() A.控制曝光量 B.景物成像 C.控制景深 D.景物取景 2.下列焦距镜头,哪一个视角大() A.f=24mm B.f=45mm C.f=80mm D.f=135mm 3.下面光圈 f 值系列中,哪一个通光量最大() A.f/5.6 B.f/2.8 C.f/2 D.f/11 4.当用1/60 秒,f/8 光圈曝光正确时,如用f/4 光圈,曝光时间为() A.1/30 秒 B.1/60 秒 C.1/125 秒 D.1/250 秒 5.同一距离,同一光圈下拍摄,下列镜头哪一个景深大:()

考试必备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多道程序设计1概念:把一个以上的作业存放在主存中,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器时间和外部设备等其它资源。2优点:提高CPU及其它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并行性。 操作系统的1作用:a.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b.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2功能:a.处理器管理b.存储器管理c.输入输出设备管理d.信息管理3特性:a.并行性b.共享性 操作系统分为三类:1: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特点:吞吐量大2:分时系统特点:人机交互3:实时系统特点:响应及时 CPU指令分两类: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 常用的存储保护机构:界地址寄存器(界限寄存器)和存储键 重定位的概念:重定位是把程序中的相对地址变换为绝对地址。 重定位分为:静态重定位(它是在程序装入主机时,由连接装入程序进行重定位)动态重定位(重定位不是在程序装入过程中进行) 进程的概念: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特点:a并行性b制约性c动态性 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a运行状态(Running)b就绪状态(Ready)c等待状态(Blocked)三种状态的相互转换:1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后,就分配到处理器来运动。于是进程状态由就绪变为运行。2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在其运行过程中需等待某一事件发生后,才能继续运行,于是该进程由运行状态变为等待状态。3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在其运行过程中,因为给它的处理器时间量已用完而不得不让出处理器,于是进程由运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4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若其等待的事件已发生,于是进程由等待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进程和程序的区别:1.进程是程序的执行,故进程属于动态概念,程序属于静态概念2.进程是有生命过程的,程序的存在是永久的3.进程的组成应包括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4.一个程序可能对应多个进程5.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程序。 进程控制块(PCB)应包含三类信息:1进程标识信息2处理器状态信息3进程控制信息 常用的进程控制原语:1建立进程23456 线程的概念:线程是进程内一个相互独立的,可调度的执行单元。 进程之间的三种关系:1互斥2同步3通信互斥是一种间接制约 临界资源与临界段:临界资源具有互斥性要求的资源,临界段是使用临界资源对应的代码段临界段的设计原则:1在共享同一个临界资源的所有进程中,每次只允许有一个进程处于它的临界段之中2若有多个进程同时要求进入它们的临界段时,应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其中之一进入临界段,而不应相互阻塞,以及于各进程都不进去临界段3进程只应在临界段内逗留有限时间4不应使要进入临界段的进程无限期的等待在临界段之外5在临界段之外运行的进程不可以阻止其他的进程进入临阶段6在解决临界段问题时,不要预期和假定进程进展的相对速度以及可用的处理器数目。 信号量:一个进程强制地被停止在一个特定的地方知道收到一个专门的信号,这个信号就是信号量。 一个信号量被定义为一个整数变量,在其上定义了三个操作:1可以被初始化为一个非负数2Wait操作(P操作)将信号量值减1后,若该值为负,则执行P操作的进程等待3Signal 操作(V操作)将信号量值增1后,若该值非正,则执行V操作的进程唤醒等待进程。

摄影常识及技巧(摄影选修课试题附答案)

课程名称:实用摄影与作品欣赏教师:杨晓利 学生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 每空2 分共30 分) : 1 、“线条”是摄影造型的四大要素之一,线条的作用:()、 ()、()、()。 2 、色彩中含灰的量越大,色饱和度就越()。 3 、能够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的滤光器是()。 4 、能够使拍摄的影像产生适度的虚化效果的滤光器是()。 5 、前景是照片中位于被摄主体前面的景物, 它的作用是( ) 、 ()、()、()。 6 、逆光是由()方向投射来的照明光线。 7 、顺光是由()摄向被摄体的照明光线。 8 、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以上的感光,被称为()技术。 9 、“框式构图”是利用()美化画面的构图形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追随摄影 2、新闻摄影 3、景深 4、感光度 三、课堂面试(每题 2 分共50 分) (将“题号”和“答案”写在考券背后)

课程名称:实用摄影与作品欣赏教师:杨晓利学生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每空 2 分共30 分): 1 、“线条”是摄影造型的四大要素之一,线条的作用:(引导视线)、(增强透视)、(完整构图)、(图案形式)。 2 、色彩中含灰的量越大,色饱和度就越(低)。 3 、能够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的滤光器是(偏光镜)。 4 、能够使拍摄的影像产生适度的虚化效果的滤光器:(柔光镜)。 5 、前景是照片中位于被摄主体前面的景物,它的作用是(引导视线)、(陪衬主体)、(充实画面)、(表达空间)。 6 、逆光是由(由照相机相对)方向投射来的照明光线。 7 、顺光是由(拍摄者方向)摄向被摄体的照明光线。 8 、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以上的感光,被称为(多次曝光)技术。 9 、“框式构图”是利用(框式前景)美化画面的构图形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追随摄影: 在快门开启的瞬间,摄影镜头随物体运动方向移动。运 动物体始终落在胶片的一个位置上,造成清晰影像,而静止的背景形像则变成模糊的影像。 2、新闻摄影: 一种运用摄影技术技巧进行新闻报导的宣传形式。要求 迅速及时地真实再现社会事件、生活现状、及有代表性的人物 活动。 3、景深: 景物清晰的范围. 影响景深的因素: 光圈大小、焦距长短、 距离远近。 4、感光度: 表示感光材料感光快慢的数值。

常用摄影名词解释

常用摄影名词解释 焦距透镜中心到其焦点的距离。焦距的单位通常用mm(毫米)来表示,一个镜头的焦距一般都标在镜头的前面,如f=50mm(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镜头”),28-70mm(我们最常用的镜头)、70-210mm(长焦镜头)等。 光圈用于控制镜头通光量大小的装置。 快门用于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快门一般可分为帘幕式快门和镜间叶片式快门以及钢片快门三种。其中帘幕式快门又可分为纵走式帘幕快门、横走式帘幕快门。钢片快门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目前最高快门速度可达1/12000秒以上)。 快门速度快门开启的时间。它是指光线扫过胶片的时间(曝光时间)。例如,“1/30”是指曝光时间为1/30秒,同样,“1/60”是指曝光时间为1/60秒,1/60秒的快门是1/30秒快门速度的两倍。其余以此类推。 景深影像相对清晰的范围。景深的长短取决于三个因素:镜头焦距、相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所用的光圈。景深与以上三者的关系是:⑴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例:在同样的光圈、距离的情况下,28mm的镜头的景深要远远大于70mm镜头的景深);⑵距离越近,景深越短,距离越远,景深越长(例:在同样的焦距、光圈的情况下,拍摄对象在10米时的景深要远远大于拍摄对象在1米时的景深);⑶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例:在相同的焦距、距离的情况下,光圈为F16时的景深要远远大于光圈为F4时的景深)。 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感光度的单位用“度”或“定”来表示,如“ISO100/21”表示感光度为100度/21定的胶卷。感光度越高,胶

片越灵敏(就是在同样的拍摄环境下正常拍摄同一张照片所需要的光线越少,其表现为能用更高的快门或更小的光圈)。200度的胶卷感光的灵敏度是100度胶卷的2倍,400度的胶卷的灵敏度是200度胶卷的2倍,其余以此类推。 曝光光到达胶片表面使胶片感光的过程。需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曝光是指胶片感光,这是我们要得到照片所必需经过的一个过程。这和非专业人士所说的“曝光”大不相同,他们所说的“曝光”是指因相机漏光导致胶卷作废的意外事故。 相对孔径镜头有效通光口径(光束直径)与焦距的比值。相对孔径越大,镜头就越“快”。如1:2.8、1:3.5-4.5等。在变焦镜头中,一般把相对孔径固定的镜头称为专业镜头,把相对孔径不固定、但相对孔径在1:2.8-1:4之间的镜头称为准专业镜头,其余则称为普及型镜头。 曝光组合是指在同一拍摄环境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比如,用测光表测得快门为1/30秒时,光圈应用5.6,这样,F5.6、1/30秒就是一个曝光组合。我们也可用F4和1/60秒的曝光组合代替(二者等效),也可用F2.8 和1/125秒的曝光组合代替。也就是说,这几个组合是等效的。但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虽然这几个曝光组合是等效的,也就是说曝光是准确的,但不同组合所获得的景深是不同的。 白平衡即White Balance。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例如以钨丝灯(电灯泡)照明的环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黄,一般来说,CCD没有办法像人眼一样会自动修正光线的改变。所以通过白平衡的修正,它会按目前画像中图像特质,立即调整整个图像红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 入,续写,修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 个独立的基本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End Elseunlock interrupts; End 13.链接文件:逻辑文件中的不同记录可以存储在离散的磁盘块中。每个盘块中都设置 了一个指向下一个盘块的链接指针,用这些指针可将一个文件中的所有盘块拉成一条 链,而在文件控制块中的“文件地址指针”便指向存放该文件的第一个盘块的编号。14.快表:采用联想存储器加快查表速度 ,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加入一个高速,小容量、具有并行查询能力的联想存储器,构成快表,存放正运行的作业的当前页号和块号。在快表中找到,直接进行地址转换;未找到,则在主存页表继续查找,并把查到的页号和块号放入联想存储器的空闲单元中,如没有,淘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