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教案

1数与代数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课时目标导航

一、复习内容

多位数的认识。(教材第109~110页)

二、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

2.会正确地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难点:数位上有0的数的读、写。

一、回顾整理

【回顾1】多位数的认识。

师:本学期中,我们对多位数有哪些认识呢?(让学生翻阅第1单元教材,回顾多位数的认识,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并共同整理)

教师提示:可采用结构图或表格进行归纳整理。

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归纳整理。

师生共同整理数位顺序表。

【回顾2】多位数的读法。

师:你们在读数时有什么好方法呢?(点名学生回答)

①先进行分级,从右边开始每四位一级;然后按照个级数的读法,先从高级读起,读亿级的数时末尾加“亿”字,读万级的数时末尾加“万”字。

②读数的时候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余数位的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回顾3】多位数的写法。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准确地写出一个多位数?在写数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点名学生回答)

①写数的时候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再对着数位写数,不容易出错。

②可以分级写数,从高级写起;注意每四位一级,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

就用0补足。

【回顾4】改写和求近似数。

师:说一说大数是怎样改写的,要说出改写的方法要点。(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为什么有时要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点名学生回答) 为了书写方便,免得那么多0写错了。

师:你还记得如何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吗?(点名学生回答) 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要看下一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舍后面的数,并加上一个“万”或“亿”字,注意要用“≈”连接。

【回顾5】比较大数的大小。

师: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①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

②位数相同时,比较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继续比较最高位的下一位……

二、知识应用

1.想一想,试着读出下面各数。(点名学生读数,然后集体订正)

60308700000269008000

答案:六百零三亿零八百七十万

二亿六千九百万八千

2.你能写出下面的数吗?试一试。(点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二十五亿三千零九万

五百一十亿零二百零七万

答案:253009000051002070000

3.自己试着比较下面两组数的大小。(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123150000与90780000

7036400000与7963000000

答案:123150000>90780000

7036400000<7963000000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点名回答,集体订正) 第1题:三万零六百七百零五万六千二百一千三百八十二万五十万四千二百一千二百万零九百四亿零六百零九万八千

第2题:(1)30000000(2)5604900

第3题:(1)400万(2)49万10亿

(3)450亿2500万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多位数的认识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

多位数的认识

1.本节课是多位数的系统复习课。为了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又能使学生更好的复习所学知识,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小组汇报,促使学生之间形成良

性的互动,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2.复习不只是为了温习一遍课本,更重要的是理清认识新知识的过程。经常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整理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用0,2,4,5,6,8组成一个无重复数字的六位数,使这个六位数省略万位后的尾数后约是64万。这个六位数最大是多少?

分析:要求六位数最大,千位上要用“四舍”,所以万级是64,千位上满足“四舍”的最大数字是2(4已经在万级),其余的百、十、个位由大到小依次排剩下的数字即可。

解答:这个六位数最大是642850。

棋盘中的米粒

传说国际象棋是由一位印度数学家发明的。国王十分感谢这位数学家,于是就请他自己说出想要得到什么奖赏。这位数学家想了一分钟后就提出请求——把1粒米放在棋盘的第1格里,2粒米放在第2格,4粒米放在第3格,8粒米放在第4格,以此类推,每个方格中的米粒数量都是之前方格中的米粒数量的2倍。

国王欣然应允,诧异于数学家竟然只想要这么一点的赏赐,但随后却大吃一惊。当他开始叫人把米放在棋盘上时,最初几个方格中的米粒少的像几乎不存在一样。但是,往第16格上放米粒时,就需要拿出1千克的米。而到了第20格时,他的那些仆人则需要推来满满一手推车的米。国王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米放在棋盘上的第64格上去,因为此时棋盘上米粒的数量会达到惊人的9223372036854775808粒。事实上,这一堆米粒比过去1000年来全球大米的生产总量还要多得多。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课时目标导航

一、复习内容

乘法和除法。(教材第110页第2题)

二、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运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难点: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回顾整理

【回顾1】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步骤。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2)如果因数末尾有0,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写竖式时,要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再把0前面的数相乘。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3)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师:解决实际问题时,关键是找出数量关系,你们知道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呢?(师生共同归纳)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回顾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可以想乘法算除法,也可以先去掉除数和被除数后面相同个数的零,看作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再计算。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①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就再试除前三位数。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回顾3】商的变化规律。

①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商也乘(或除以)几。②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反而除以(或乘)几。③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二、知识应用

完成教材第110页第2题。(先想一想笔算乘、除法应注意什么,再分析下面题的错误原因)

笔算乘法时,分别用一个因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再将所得的积相加。计算时,如果有进位,记得加上进位的数。

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从被除数前两位除起,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正确解答如下: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一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点名回答,集体订正) 第4题:32072024709045080

6604509210149218350254 5

第5题:537526......1537265 (8)

3486406……308280(验算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

乘法和除法

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乘除法的笔算。在此基础上,适时地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一种拖地用的拖把,原来买23个需要828元。如果每个比原来降价5元,那么现在买28个这样的拖把要用多少元?

分析:要求现在买28个这样的拖把要用多少元,就要先算出现在每个拖把多少元,即要

先算出原来每个拖把多少元,再减5元就是现在的单价。

解答:828÷23=36(元)

36-5=31(元)

31×28=868(元)

答:现在买28个这样的拖把要用868元。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_数与代数(精品)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9单元总复习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第1课时数与代数(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6页的第1题及第118页练习二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因数、倍数的特征,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利用这一特征解决一些问题。 3.进一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 4.通过复习,能发现不懂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因数与倍数。 (1)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请举例说明。 如:3×4=12 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2)你对因数和倍数还有哪些了解? 由学生自己回忆知识、语言表达所了解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说到下面几个问题: ①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本身。 ②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③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④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是相互存在的,不能孤立说因数或倍数。 ⑤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公倍数? 2. 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偶数:2,4,6,8,10…… 奇数:1,3,7,9,11…… (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5,10,25,35,40 教师: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3)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6的倍数,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吗?为什么?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吗? 提示:因为6=2×39=3×3 可以看出:6包含有因数3,9也包含因数3,从而得出:6的倍数中一定包含因数3,9的倍数也一定包含因数3。 所以,6和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3.质数和合数。 (1)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又称作什么数? (2)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3)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 二、复习讲授 1.写出36的所有因数和100以内的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怎样写才能不缺写也不多写。 2.从下面四张卡片中取出三张,按要求组成三位数。 0 8 7 (1)奇数。 (2)偶数。 (3)5的倍数。 (4)3的倍数。 (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五年级下册试题-总复习 数与代数 _人教版 (无答案)

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 1、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 (1)因为3.6÷3=1.2,所以3.6是3的倍数.() (2)25是5的倍数.() (3)20÷6≈3.3,所以6不是20的因数.() (4)51÷17=3,所以51是倍数,17和3是因数.() 2、把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长()m,每份是这根绳子的(). 3、 (1)三角形A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 。 (2)三角形B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 。 (3)正方形C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 。 (4)三角形D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 。 4、为了调动班级微信群的气氛,五(1)班的同学们在群里互相发红包。林林发了自己微 信零钱总数的1 2 ,红红发了自己微信零钱总数的 1 2 ,笑笑发了自己微信零钱总数的 1 4 ,东 东发了自己微信零钱总数的3 4 。 (1)林林和红红发的红包钱数一样多吗?为什么?(2)东东发的红包钱数一定比笑笑多吗?为什么?

5、 用4、5、9三个数字排列一个三位数,使它是2的倍数,再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5的倍数,各有________种排法. 6、 100以内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大奇数是________. 7、 两个不同的质数和是20,积是91,这两个数是________和________. 8、 25=________1518÷=÷________=________(填小数). 9、 计算下面各题. 111693 ++ 314737-+ 121()147-+ 10、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4541131313--- 1110()32-+ 12477979+++ 9810()19919 -- 11、 亮亮喝了一杯牛奶的 16,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13 ,再倒满水后又喝了半杯,然后加满了水,最后把一杯都喝了.亮亮喝的牛奶多还是水多? 12、 列式计算. (1)从1415里减去23与112 的差,结果是多少? (2)x 与38的和等于512,x 是多少? 13、 看图列式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上册 主备人: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的任务: (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是现有人数为33人,其中住校生22人人。大多数学生来自远处达连地、弯子、左口山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教案

第 9单元总复习 第2课时数与代数(2) 【教学内容】 课本118~119页练习二十八的第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根据意义和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2.熟练进行约分和通分,认识约分、通分的重要性质。 3.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排除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难,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分数的意义。 (1)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2)你怎样理解单位“1”? (3)什么是分数单位? 举例说明。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如:3 5 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2.真分数和假分数。 (1)什么样的数是真分数?真分数大小特征?(2)什么样的数是假分数?假分数大小特征? 找一找,填一填。 真分数:()

假分数:() (3)什么样的数是带分数?假分数如何化成带分数?化一化,练一练。 把5 4与8 5 化成带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说一说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举例说明。 4.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练习:请求出12和18,5和3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5.约分、通分。 (1)什么叫做约分?约分根据什么? (2)什么是最简分数? 约一约、练一练。将下面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3)什么叫做通分?通分根据什么? 将下列每组分数通分。 说一说取公分母的方法。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 试一试: 化成分数:0.6 0.02 0.47 0.125 (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怎么办? 试一试: 把3 10、17 2000 、9 25 、4 7 化成小数,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的几种特殊情况。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数与代数部分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与代数部分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一节小数乘整数 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主要内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第二节小数乘小数 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懂得小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主要内容: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点积的小数点时,乘得的积的小数位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 补足。 第三节积的近似值 重难点: 使同学懂得求积的近似值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与题目要求正确的求积的近似值。 主要内容: 去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 小数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 第四节连乘、乘加、乘减 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解答有关的应用题。主要内容:

小数连乘、乘加或乘减的运算运序同整数是完全相同的,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先 搞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 第五节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重难点: 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的计算,并会用乘法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主要内容: 运用定律计算,如果能设法使一个因数转化为整百数或者两个因数相乘的积为整百数就能使 计算简便。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第一节小数除以整数 重难点: 掌握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 地、熟练地进行计算。 主要内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出道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 再继续除。 第二节一个数除以小数 重难点: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道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 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熟练地进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主要内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步骤: 1 ,把除数化成整数;2,按被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第四节求商的近似值 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上的近似值方法,能正确的求出商 的近似值。 主要内容: 参见积的近似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全集)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旧州三小杨成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完以内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达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太平常,学生了解也并不太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自悟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会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3、了解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过程与方法

五年级数与代数复习教案

五年级数与代数复习教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1、回顾 引导学生对五年级下册所学的数与代数进行总的回顾,学过的数有:因数、倍数、奇偶数、质数和合数、分数。 2、因数和倍数 1)定义: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 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例子:3x5=15:3和5是15的因数,15是3和5的倍数。 易错点:a、b、c必须是不为0的整数、指代明确。 随堂练习 1.2×6=12 2和6都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 2.判断: 2.4÷0.3=8,因为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所以2.4是0.3和8 倍数。() 【解析:因为0.3不是整数,不符合因数和倍数的定义,所以错。】 2)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A.一对一对找,找到重复的就停止 B.从1开始找,找到它本身。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A用这个数,依次与非零自然数相乘 B加上这个数本身 3)因数个数有限:存在最小因数是1和最大因数(本身) 倍数个数无限:存在最小倍数(本身) 一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它本身。 随堂练习 30的因数:1、2、3、5、6、10、15、30

30的倍数:30、60、90、120…… 判断:一个数的因数都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解析:因为最大因数等于最小倍数】 3、2、3、5的倍数特征 1)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的倍数。 互动:学生进行快问快答 判断以下哪些数是3的倍数: 123、34、47、108、567、90、670、23 【解析:123、108、567、90是3的倍数】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随堂练习 在2、6、10、18、45、60、48、90、100、105、111中,2的倍 数有:2、6、10、18、60、48、90、100。3的倍数有:6、18、 45、60、48、90、105、111。5的倍数有:10、45、60、90、 100、105。2和5的倍数有:10、60、90、100。2、3和 5的倍数有:60、90。 4)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是0的偶数。 2、3、5的倍数特征:个数是0的偶数,而且各位数子相加是3 的倍数 4、奇偶数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随堂练习 1.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有三个连续偶数,中间一个是a,那么另外两个可以表示为 (a-2)、(a+2) 【延伸:连续奇数也是如此。由此可知: 三个连续偶(奇)数的和是3a。连续数和÷个数=中间数】 3.有三个连续的奇数之和是15,则这三个数分别是:(3、5、7) 【解析:15÷3=5,5-2=3,5+2=7】 4.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大数的认识(10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公顷和平方千米(3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这里介绍几种,供参考。 1.多位数计数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使用(见教科书第3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一年级下册的计数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也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 2.多级数位顺序表教学数位、计数单位、大数的读写时使用(见教科书第20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数位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加上数级、计数单位等的内容,并可在表的下面贴上一张白纸或连接几排插袋,便于进行读、写数的练习。 3.计算器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大数的四则计算时使用。计算器一般分成算术型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两种,算术型计算器可完成基本的四则计算,但是不能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科学型计算器比算术型计算器的功能有所扩展,可以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统计等运算,能够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本套教科书以信利牌(TRUL Y)P-127型小学生专用计算器为例,介绍电子计算器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 4.算盘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时使用。教师应准备一个算盘教具,有条件的学校可再准备几个算盘学具。 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角的度量和平行四边形时使用。通过操作理解角的大小变化,测量角的大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教学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使用。这几种教具和学具要求有很高的精确度,自己很难制作,可在市场上购买。 7.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用小棒作为算筹记数,找两把扇子认识平角和周角等;根据教科书第57页的“格子乘法表”制作表格。教科书第120页思考题的学具,如果计数器不能代替,可以自己制作类似的便于操作的学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3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4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7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10 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12 第5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15 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17 第7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20 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23 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26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28 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31 第12课时综合练习34 第13课时一亿有多大?36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38 课1时公顷和平方千米39 课2时练习课42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43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44 第2课时角的度量46 第3课时角的分类48 第4课时角的画法50 第5课时练习课52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54 第1课时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55 第2课时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57 第3课时练习课59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61 第5课时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63 第6课时练习课65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6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67 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69 第3课时长方形的画法71 第4课时练习课72

第5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74 第6课时认识梯形76 第7课时练习课(一)78 第8课时练习课(二)79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80 第1课时口算除法81 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83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85 第4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87 第5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89 第6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91第7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92 第8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94 第9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的变化规律97 第10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99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101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103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04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07第3课时练习课109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110 第1课时沏茶问题111 第2课时烙饼问题113 第3课时田忌赛马117 第4课时练习课119 第九单元总复习121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122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一)125 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127 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129 第5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二)131 第6课时统计复习132 第7课时复习课133

五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一、内容安排 这一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位置、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数学综合应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册教材也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 在数与代数方面,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一、二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包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近似值 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第一课时《认识大数》(P2_P4)则是从“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为避免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尽量少出错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是: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4、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快乐地获得知识,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五、课时安排 大数的认识约20课时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习惯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教案 总复习.1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教材第92页及第94、95页的练习题) 1.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会对分数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师:一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关于数,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分数的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和分数的乘除运算。 师:关于代数,我们又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列方程解应用题。 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这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忆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引导学生整理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列方程解应用题】

1.复习分数的运算。 师:还记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生:先通分,通常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师:说得好。分数乘法怎样计算呢? 生:分数乘整数,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师:总结得很好。分数除法怎样计算呢? 生: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师: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 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非常熟悉分数的一些计算,下面我们就来动动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继续完成教材第94页第1题和第3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在分数加减和分数乘除运算时,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一定要先通分,再加减。 生2:在计算分数乘法时,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生3:除以一个数(0除外),一定要转化成乘这个数的倒数再约分计算。 …… 师:你们讲得很重要,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想一想,在解决分数实际问题时应怎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复习知识点汇总

数与代数复习(三) 小数除法部分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 知两个乘数的______与其中的一个________,求另一个乘数的 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按照__________的方法计算,商的 小数点要与__________的小数点对齐。 3.小数除以整数除不尽添0继续除。例:5.7÷5= 商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如果 商的中间哪一位商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______________。 例:6.18÷6= 4.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例:1÷125=68÷80= 32÷5=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 _______的小数点,使它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__________________(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____________);然后按照 ___________________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例:0.93÷1.5=1.44÷1.8=0.21÷0.025= 6.求积近似值:取积的近似值时,需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

再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保留几位小数。如果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 数,就要看__________小数;如果要求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 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___取近似值。 例:计算0.87×2.16(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7.求商的近似值:取商的近似值时,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 ___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____。取近似值时,通常都用 “________________”,但有时需要用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这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例:1)制作一个铁桶需要用0.4平方米铁皮,5平方米铁皮能做多少个铁桶? 2)每辆卡车可以运4.8吨石头,要运35吨石头,至少要多少俩这样的卡车才能一次运完? 8.人民币和外币兑换的方法:美元、欧元兑换人民币用________ 算,人民币兑换美元用 _________算。 9.循环小数的概念: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循环小数。写循环小数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4~2015)上年度小学四年级数学 课 时 教 案 四〈3〉班数学:朱培春

教学计划 在这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按照教务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大数的认识,2、公顷和平方千米,3、角的度量,4、三位数乘两位数,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7、复式条形统计图,8、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重点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其目的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和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下面对教材各单元具体进行分析: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主要是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和十进制计数法。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画角。主要是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基础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让学生理解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变化规律,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和乘法的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从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入手,运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对一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出乘法算式中的变化规律。运用乘法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常见的数量关系。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点归纳

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数学教案 ●一、知识点: 1、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数位及计数单位。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 3、把大数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求小数的近似数。 ●二、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进行小数的化 简,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经历小数概念的抽象和小数性质的探索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率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典型训练题: (1)填空 1、小数是由组成,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1克就是把1千克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用分数表示是千克,用小数表示是千克。 3、2个百,3个十分之一和4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4、2.4里面有个 1和个0.1. 5、把下面的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0.8 0.808 0.078 0.087 0.78 (2)解决问题 100千克黄豆榨油后克榨出豆汁82千克,1吨黄豆克榨出多少千克豆汁?10吨呢?100吨呢?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知识点: 1、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口算;用竖式进行较为简单的小数四则计算。 2、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 3、用计算器进行较为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2019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19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体会并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再跳性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2)教案

第9单元总复习 第2课时数与代数(2) 【教学内容】 课本118~119页练习二十八的第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根据意义和性质解决一些问题。 2.熟练进行约分和通分,认识约分、通分的重要性质。 3.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排除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难,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分数的意义。 (1)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 (2)你怎样理解单位“1”? (3)什么是分数单位? 举例说明。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如:3 5 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2.真分数和假分数。

(1)什么样的数是真分数?真分数大小特征? (2)什么样的数是假分数?假分数大小特征? 找一找,填一填。 真分数:() 假分数:() (3)什么样的数是带分数?假分数如何化成带分数?化一化,练一练。 把5 4与8 5 化成带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说一说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举例说明。 4.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练习:请求出12和18,5和3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5.约分、通分。 (1)什么叫做约分?约分根据什么? (2)什么是最简分数?

约一约、练一练。将下面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3)什么叫做通分?通分根据什么? 将下列每组分数通分。 说一说取公分母的方法。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 试一试: 化成分数:0.6 0.02 0.47 0.125 (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怎么办? 试一试: 把 310、17 2000 、925、47化成小数,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的几种特 殊情况。 7.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加法: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计算。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8.计算方法和步骤。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32 32 99 9 +±=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2) 亿以内数的认识 (3) 数的产生 (13) 亿以上数的认识 (15) 计算工具的认识 (19) 用计算器计算 (21) 1亿有多大? (23)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25) 直线、射线和角 (26) 角的度量 (28) 角的分类 (30) 画角 (32)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34) 1.口算乘法 (35) 2.笔算乘法 (39)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3) 垂直与平行 (54) 平等四边形和梯形 (60)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66) 整理和复习 (91) 第六单元统计 (93) 你寄过贺卡吗? (99)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02) 第八单元总复习 (109) 多位数的认识图复习 (110) 乘法和除法复习 (112) 空间和图形复习 (114) 统计复习 (116)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师准备计数器,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