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数据一览(1978-2012)

中国历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数据一览(1978-2012)
中国历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数据一览(1978-2012)

中国历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数据一览

(1978—2012)

网易:纳兰容若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88.8万人,在校生2391.3万人,毕业生624.7万人。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90所,比上年增加28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42所(含独立学院303所),比上年增加33所;成人高等学校348所,比上年减少5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45所,比上年增加16所;高职(专科)院校1297所,比上年增加17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811个,其中高等学校534个,科研机构277个。

研究生招生58.97万人,比上年增加2.95万人,增长5.27%。其中,博士生招生6.84万人,硕士生招生52.13万人。

在学研究生171.98万人,比上年增加7.40万人,增长4.50%。其中,在学博士生28.38万人,在学硕士生143.60万人。

毕业研究生48.65万人,比上年增加5.65万人,增长13.13%。其中,毕业博士生5.17万人,毕业硕士生43.47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8.83万人,比上年增加7.33万人,增长1.08%。

在校生2391.32万人,比上年增加82.81万人,增长3.59%。

毕业生624.73万人,比上年增加16.58万人,增长2.73%。

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61.0万人,在校生2120.3万人,毕业生673.6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44.6万人,在校生2467.2万人,毕业生791.5万人。全国初中招生1570.8万人,在校生4763.1万人,毕业生1660.8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14.7万人,在校生9695.9万人,毕业生1641.6万人。特殊教育招生6.6万人,在校生37.9万人,毕业生4.9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685.8万人。

——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62所,比上年增加3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含独立学院309所),比上年增加51所;成人高等学校353所,比上年减少12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29所,比上年增加17所;高职(专科)院校1280所,比上年增加34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55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274个。

全国招收研究生56.02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增长4.09%。其中,招收博士生6.56万人,招收硕士生49.46万人。

在学研究生164.58万人,比上年增加10.74万人,增长6.98%。其中,在学博士生27.13万人,在学硕士生137.46万人。

毕业研究生43.00万人,比上年增加4.64万人,增长12.09%。其中,毕业博士生5.03万人,毕业硕士生37.97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1.50万人,比上年增加19.75万人,增长2.98%。

在校生2308.51万人,比上年增加76.71万人,增长3.44%。毕业生608.16万人,比上年增加32.73万人,增长5.69%。

——201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23所,比上年增加3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比上年增加53所;成人高等学校365所,比上年减少19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12所,比上年增加22所;高职(专科)院校1246所,比上年增加31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7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316个。

全国招收研究生53.82万人,比上年增加2.72万人,增长5.33%。其中,招收博士生6.38万人,招收硕士生47.44万人。

在学研究生153.84万人,比上年增加13.35万人,增长9.50%。其中,在学博士生25.89万人,在学硕士生127.95万人。

毕业研究生3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23万人,增长3.31%。其中,毕业博士生4.90万人,毕业硕士生33.46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61.76万人,比上年增加22.27万人,增长3.48%。

在校生2231.79万人,比上年增加87.13万人,增长4.06%。毕业生575.42万人,比上年增加44.32万人,增长8.34%。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08.43万人,比上年增加6.95万人。

在校生536.04万人,比上年减少5.31万人。毕业生197.29万人,比上年增加2.90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965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62万人;非学历教育报考1103万人次。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为9298人。

其中,本科学校为13100人,高职(专科)学校为5904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15.66万人,比上年增加4.5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34.31万人,比上年增加4.79万人。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33∶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7.71万人,比上年减少0.7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59万人,比上年减少0.45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为74604万平方米(含非产权独立使用),比上年增加2732万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2279亿元,比上年增加233亿元。

——200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89所,比上年增加26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305所,比上年增加42所;成人高等学校384所,比上年减少16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090所,高职(专科)院校

315个。

200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

全国招收研究生51.09万人,比上年增加6.45万人,增长14.45%。其中,博士生6.19万人,硕士生44.90万人。

在学研究生140.49万人,比上年增加12.19万人,增长9.50%。其中,博士生24.63万人,硕士生115.86万人。

毕业研究生37.13万人,比上年增加2.65万人,增长7.69%。其中,博士生4.87万人,硕士生32.26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39.49万人,比上年增加31.83万人,增长5.24%。

在校生2144.66万人,比上年增加123.64万人,增长6.12%。毕业生531.10万人,比上年增加19.15万人,增长3.74%。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01.48万人,比上年减少1.08万人。

在校生541.35万人,比上年减少6.94万人。毕业生194.39万人,比上年增加25.3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1042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62.5万人;非学历教育报考1051万人次。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为9086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11.15万人,比上年增加6.0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29.52万人,比上年增加5.77万人。生师比为17.27: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8.42万人,比上年减少0.5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04万人,比上年减少0.28万人。

——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63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263所,比上年增加355所;成人高等学校400所,比上年减少13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079所,高职(专科)院校

317个。

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

全国招收研究生44.64万人,比上年增加2.78万人,增长6.64%。其中,博士生5.98万人,硕士生38.67万人。

在学研究生128.30万人,比上年增加8.80万人,增长7.36%。其中,博士生23.66万人,硕士生104.64万人。

毕业研究生34.48万人,比上年增加3.3万人,增长10.58%。其中,博士生4.37万人,硕士生30.11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07.66万人,比上年增加41.74万人。

在校生2021.02万人,比上年增加136.12万人,增长7.22%。毕业生511.95万人,比上年增加64.16万人,增长14.33%。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02.56万人,在校生548.29万人,毕业生169.09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988.82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55.19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为8679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05.10万人,比上年增加7.6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23.75万人,比上年增加6.92万人。生师比为17.23∶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8.99万人,比上年减少4.6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32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

——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1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908所,比上年增加41所;成人高等学校413所,比上年减少31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职(专科)院校1168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5个;其中高等学校479个,科研机构316个。

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全国招收研究生41.86万人,比上年增加2.07万人,增长5.20%。其中,博士生5.80万人,硕士生36.06万人。

在学研究生119.50万人,比上年增加9.03万人,增长8.17%。其中,博士生22.25万人,硕士生97.25万人。

毕业研究生31.18万人,比上年增加5.59万人,增长21.84%。其中,博士生4.14万人,硕士生27.04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565.92万人,比上年增加19.87万人。

在校生188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46.06万人,增长8.4%。毕业生447.79万人,比上年增加70.32万人,增长18.63%。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191.11万人,在校生524.16万人,毕业生176.44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956.27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54.23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和分校点)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由上年的8148人提高到8571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97.45万人,比上年增加10.1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16.83万人,比上年增加9.23万人。生师比为17.28∶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13.63万人,比上年减少0.3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02万人,比上年减少0.12万人。

——2006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11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867所,比上年增加75所;成人高等学校444所,比上年减少37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20所,高职(专科)院校1147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67个;其中高等学校450个,科研机构317个。

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

全国招收研究生39.79万人,比上年增加3.31万人,增长9.07%。其中,博士生5.6万人,硕士生34.2万人。

在学研究生110.47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增长12.88%。其中,博士生20.8万人,硕士生89.66万人。

毕业研究生25.59万人,比上年增加6.62万人,增长25.87%。其中,博士生3.62万人,硕士生21.97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546.05万人,比上年增加41.59万人。

在校生1738.84万人,比上年增加177.07万人,增长11.34%。毕业生377.47万人,比上年增70.68万人,增长23.04%。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184.44万人,在校生524.88万人,毕业生81.52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和分校点)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由上年的7666人提高到8148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87.26万人,比上年增加13.05万人;专任教师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1.02万人。生师比为17.93: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14万人,比上年减少0.89万人;专任教师8.14万人,比上年减少0.29万人。

我国各级教育毛入学率(1991—2008年)

1978—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数量变化情况

我国历年教育规模(1985—2008)

我国高等教育行业概况及发展环境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行业概况及发展环境分析 目录 第一章高等教育行业概况 (2) 第一节高等教育行业界定 (2) 第二节高等教育行业细分领域分析 (3) 一、普通高等教育............................................. 3. 二、成人高等教育............................................ 4. 三、民办高等教育.............................................. 5. 第三节高等教育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6) 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地位的变化 (6) 二、2015年继续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7) 三、教育投资进一步加大 (8) 四、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高 (11) 第二章2014年高等教育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 3第一节高等教育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3) 一、国外经济环境分析........................................ 1.3 二、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1.3 三、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1.3 第二节高等教育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4) 一、重点政策汇总 (14) 二、重点政策分析 (24) 三、政策未来发展趋势 (25) 第三节热点事件透视 (26) 一、行业重大事件汇总 (26)

大盘历年市盈率数据大全

大盘历年市盈率数据大全! 历史上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最低最高在10.65倍和76.7倍之间波动; 历史上沪市A股平均股价最低最高在4.24元和20.16元之间波动。 中国股市在历史上,大盘平均市盈率在20倍以下时,是对应的大牛市的相对底部——是属于低风险投资区域。 沪市大盘市场平均市盈率----沪市上市公司平均股价----后市大势分析 1994.1.20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35.28倍---大盘见所谓777"铁底"---后照样无情跌穿---平均股价12.06元 1994.7.29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0.65倍----大盘见历史大底325点---大熊市结束---平均股价4.24元

1994.9.13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33.56倍---大盘见阶段顶1052点---平均股价13.91 1995.2.7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8.97倍---大盘见阶段顶926点---平均股价7.14元 1996.1.19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9.44倍---大盘见历史大底512点---大牛市开始---平均股价6.17元 1996.12.11平均市盈率47.89倍---大盘见短期阶段顶1258点---平均股价13.1元 1996.12.25平均市盈率33.62倍---大盘见历史大底855点---平均股价9.44元 1997.5.12平均市盈率59.64倍----大盘见阶段大顶1510点---大熊市开始---15.16 元

1997.7.8平均市盈率38.17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25点---平均股价10.43元 1998.6.4平均市盈率46.27倍---大盘见阶段顶1422点---平均股价13.13元 1998.8.18平均市盈率38.83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43点---平均股价9.96元 1998.11.17平均市盈率47.04倍---大盘见阶段顶1300点---平均股价11.97元 1999.5.17平均市盈率38.09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47点---5.19行情爆发---大牛市开始---平均股价9.26元 1999.6.30平均市盈率63.08倍---大盘见中级调整顶1756点---平均股价14.1元

我国高等教育每年的学生总数和毛入学率

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及其政策分析 郑春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宣传部,广东广州 510420 内容提要:本文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数量变化情况,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历程及其政策加以分析,以期从一个侧面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政策 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数量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校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较上年均有一定的增长,体现在几个方面的数量增长上,即高等学校数,高等教育本专科、研究生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平均规模,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数量、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数等。 (一)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908所,比上年增加41所,成人高等学校413所,比上年减少31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职(专科)院校1168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5个,其中高等学校479个,科研机构316个。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全国招收研究生41.86万人,比上年增加2.07万人,增长5.20%;其中博士生5.80万人,硕士生36.06万人。在学研究生119.50万人,比上年增加9.03万人,增长8.17%;其中博士生22.25万人,硕士生97.25万人。毕业研究生31.18万人,比上年增加5.59万人,增长21.84%;其中博士生4.14万人,硕士生27.04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565.92万人,比上年增加19.87万人;在校生1884.90万人,

中国近10年股市发展报告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逐步得到完善。2012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资本市场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本文尝试对2002年—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发展情况做一个基本分析,探讨中国股市近十年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股市;成果;问题

中国近10年股市发展报告 一、中国股票市场近10年取得的成绩 (一)发行规模逐步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公司成功上市,股票市场融资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表1,反映了我国自1992年至2011年股票市场发行规模。 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只有1224家,到了2011年共有2342家,10年的时间我国上市公司增长了1118家,平均每年增长112家,每年上市的公司数量居于世界前列。其中境内上市外资股近10年无显著变化,H股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2年内地在香港上市公司只有75家,到2011年已经有171家,增长了2、3倍。 (二)证券化率逐步提高 证券化率,指的是一国各类证券总市值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股市总市值与GDP总量的比值),实际计算中证券总市值通常用股票总市值来代表。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因此它是衡量一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一国或地区的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越重要。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滞后,证券化率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按照1997年末市场市值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为23.4%,不仅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说明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表2中的数据反映我国2002年-2011年年底证券化率情况。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全文

篇一:《2016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 ――事实和数据说话,展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自信与自省 这次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实现了两个“首次”,这是中国首次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发布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报告”。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对世界高等教教育发展和改革来讲,这都是一个创举,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系列质量报告的研制目的 系列质量报告积极回应了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战略部署;积极回应了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提高质量”的战略主题;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和公众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热烈关切。 系列质量报告由四本报告组成,即1本总报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和3本专题报告,分别是《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 四本质量报告的内容,紧紧呼应“十三五”阶段高等教育“提高、争创、优化、转型”四大主要任务,即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新任务新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以社会需求适应度、培养目标达成度、办学条件支撑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五大标准维度,力图全面回答、全方位展现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状况;《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以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大视角,展示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现状、问题与出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大数据”精准监测新建本科学校的“三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培养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实现情况;《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以“两突出”(突出学校办学定位的地方性、突出人才培养类型的应用型)为标准,全面客观深度展现近170所经过合格评估过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 二、系列质量报告的主要特点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评估中心着手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研制探索工作。这次公开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是由教育部评估中心会同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教科院、合肥学院等高水平专家团队精心研制而成。 一是充分体现和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系列质量报告参考了4000多位评估认证专家的质量评估报告、700多所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历次牛市熊市记录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四川教育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50%

四川教育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 50%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四川教育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50%,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四川教育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50% 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人口 5万人以上或初中在校生2000人以上的县,应办好一所高中…… 近日,《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提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学习型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建成教育强省和西部人才高地。 四川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包括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制度体系建设、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教育扶贫四方面目标,其 中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继续教育、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开放合作等11个方面具体目标。 1、学前教育方面 四川省将完善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80% 左右。 2、义务教育方面 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学校 之间的差距。努力消除大班额现象,基本解决城镇择校热问题。 3、高中阶段教育方面

毛入学率达90%以上,保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 体相当。继续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中等职业学校能力提升计划 等项目。 4、高等教育方面 毛入学率力争达50%。建成转型发展示范院校15所、应用型示 范专业200个、应用型示范课程400门。建设优质专科高职院校15所。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一批“四川省一流学科、优势特色 学科”。 5、教育开放合作方面 力争到2020年,在川留学生当年人数超过1.5万人,各类公派 出国留学、进修、培训规模累计突破2.5万人。 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上,我省将全面实施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中职学校招生办法。实施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加快推进高等 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制定出 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改革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设置,建立 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 多元录取机制;逐步取消录取批次,全面推进和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达10.16年,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2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 限达13.38年,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97%以上。 在教育扶贫上,到2020年“四大片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 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北京高等教育在我国所占地位的分析

北京高等教育在我国地位的分析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守法朱中彬 北京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目前,北京拥有着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一批国内一流大学,因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利用一些统计数据对北京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地位进行分析。 一、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从表1与表2中的具体数据看出。从最能反映高等教育规模的在校本专科生数量看,2003年与1949年相比,增加了29.73倍;2003年与1980年相比,增加了4.43倍,这期间在校本专科生数的年均增加幅度为7.63%。

资料来源:《北京50年》第303~313页,《北京教育年鉴(2000)》第583页,《北京教 育年鉴(2001)》第649页,《北京教育年鉴(2002)》第655页,《北京统计 年鉴(2004)》第362页。 1991~2003年,北京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较快。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培养单位数有所下降,但是在学研究生数、招收研究生数都是逐年上升的;毕业研究生数也是稳步上升的(只有1994年的人数比1993年略有下降)。与1991年相比,2003年的在学研究生数、招收研究生数、毕业研究生数分别增加4.73、5.68和1.98倍; 其年均增长幅度分别为15.66%、17.14%和9.54%。 表2 1991~2003年北京研究生数量 资料来源:《北京50年》第314页,《北京教育年鉴(2000)》第587页,《北京教育年鉴(2001)》第652页,《北京教育年鉴(2002)》第657页,《北京统计年鉴(2004)》第362、364页。 二、北京等高教育在我国的排序 从表3中可以看出,北京普通高等教育在全国的地位呈下降的趋势。学校数已经从1999年前(含1999年)的第1名或第2名下降到2003年的第6名;毕业的本专科生数已经从1992年前(含1992年)的第3名或第4名下降到2003年的第9名;招收的本专科生数已经从1991年前(含1991年)的第3名或第4名下降到2003年的第13名;在校本专生数已经从维持了多年的第3名下降到了2003年的第12名。1990~2003年,北京普通高等院校的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作者:稿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2010-12-26 15:42刘鸿儒 20年弹指一挥间。翻开中国证券市场历史,远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开山始祖”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中国“股份制改造”第一人厉以宁及“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经济学家吴敬琏,近到中国股市“三大证券教父”、中国股市“德隆神话”缔造者唐万新及迅速成长迅速倒下的上海“首富”周正毅……过去20年间那一个个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叱咤风云、沉沉浮浮的领军人物、资本大鳄如今仍历历在目。 领军人物各领风骚 翻开中国证券市场20年的历史,他们的名字无不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走势息息相关。 刘鸿儒:资本市场的“开山始祖” 刘鸿儒,高级经济师。1930年11月生,吉林榆树人。1992年-1995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著有《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社会主义信贷问题》等。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兼任主任,其办事机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

会,简称中国证监会,是中国股市的最高直接管理当局。而证监会首任主席即是刘鸿儒。 落幕却并不落寞。如今,他依然活跃在资本市场。刘鸿儒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1996年香港城市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30多年来,结合实际致力于有关金融政策、货币流通理论、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有专著8部,译著2部,主编著作20部,论文300余篇。 厉以宁:“股份制改造”第一人 厉以宁,1930年11月生,江苏仪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厉股份”的名号,久传中国大地。 当年,厉以宁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在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这一思路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被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广泛接受,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也因此被称为“厉股份”。 吴敬琏:“经济学界的良心”

中国股市20年

中国股市之7波熊市 第一次熊市 (1992.5.25-1992.11.17) 沪指:1429-386 跌幅:73% 深成指:2918-1529 跌幅:40% 行情特点:沪指在第一轮牛市冲上1429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 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这次熊市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 第二次熊市 沪指:1558–325 跌幅:79% 深成指:3422–944 跌幅:69% 行情特点: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 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1993年为276亿元,1994年为99.78亿元,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随着发行额度的明确,市场进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来临。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发行额度55亿元,明显要比1993年的195亿元低得多,但沪指在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后跌到全年最低325点。 第三次熊市 (1994.9.13- (1995.5.16) 沪指:1052-547 跌幅:48% 深成指:2162-1018 跌幅:50% 行情特点:第三次熊市时,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沪指1个半月涨幅达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暂的,随后A股进入第三次熊市。而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 第四次熊市 (1995.5.22-1996.1.19) 沪指:926-512 跌幅:45% 深成指:1473-931 跌幅:31% 行情特点:短暂的第三次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为抑制投机,1995

广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概述

广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概述 广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主要是分析广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全国的排名状况、近几年的增长情况和落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广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未来十年的增长规划和对策建议。 一、主要发现 通过研究发现,至2009年,广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7%,全国是24.2%。广西在5个自治区中排名为第5位,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排名为第11位,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为第30位。而我区人口总数在全国排名为第10位左右,在5个自治区中我区人口最多,我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排位与总人口的排位是极为不相称的。 二、原因分析 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幅太慢。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1%,我区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到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4.2%,比2005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而我区从2005年到2009年,只增加了2个百分点,不仅提高幅度跟不上全国的步伐,反而与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差距在拉大。

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较低。长期以来,我区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较低,2009年,全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79.2%,我区才是61%,比全国少18.2个百分点。 3.普通高校吸纳学生的能力不够。尽管近几年来我区高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高校数量与广西总人口数还是不相称的。如,2007年,我区每82万人拥有1所普通高校,而全国水平是每69万人拥有1所普通高校;我区每251万人拥有1所普通本科高校,而全国水平是每179万人拥有1所普通本科高校。 4.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比较艰难。2007、2008年我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连续出现过负增长,2007年由2006年的17.15万人下降到15.15万人,增长-11.66%;2008年由2007年的15.15万人下降到14.37万人,增长-5.15%。2009年较2008年有所增加,但增加比例极小,只有0.53%。 5.区外高校在我区招生人数比例小。与其他自治区相比,区外高校在广西录取学生数比例是不高的。如,2008年外省市区高校在内蒙古的招生计划占拟招生数的46.8%,2009年外省市区高校在新疆的招生计划占拟招生数的37.76%,而2009年外省市区高校在我区录取的人数只占20%,仅有4万人。 6.适龄人口下降幅度小。在全国适龄人口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的形势下,而我区适龄人口每年下降的比例不大。一些省市区在不需要扩大招生规模的情况下只要保持招生数不变,高等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国际比较

61 CHINA STATISTICS 为了进行国际比较,我们选取了16个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高、中、低收入国家。 将这些国家2000年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GDP代入公式InR= -5.4365+0.9563In(GDP)(根据有关模型计算出的公式,过程省略),可以得出对应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国际水平,并将之与各国实际水平相对照,得出表1数据。 表1 2000年各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国际水平与该国实际水平对照表 (注 :为了增强可比性,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数据也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国现有教育统计数据有些差别。) 从上述结果看,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和英国,虽然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高,但却低于与其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国际平均水平。中上等收入国家墨西哥和巴西,它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中下等收入国家土耳其、泰国、伊朗和菲律宾,以及低收入国家印度尼西亚、印度、越南和孟加拉国,它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从上表看,200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0%)在16个国家中位列倒数第二,同时也低于相对应的国际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这说明,不仅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实际水平较低,而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国际平均水平相比,也还有一定差距。 自从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国际比较 文/邱 雅 现了跨越式发展。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4年的《人类发展报告》,2003年我国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580国际元。根据上一公式计算,这一发展水平所对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国际平均水平为13.8%,而2003年我国实际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7%,已高出国际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05年已达到21%。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教育投入比例的进一步提高,人口增长率的不断下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十一五”期间继续保持每年提高1.5到2个百分点是完全可能的。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我们可估算出2010年我国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7952国际元。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与这一人均GDP水平相对应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国际平均水平为23.4%。如果“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提高1.5至2个百分点,那么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8.5%至31%,明显高于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应的国际平均水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年提高1.5至2个百分点是最适宜的发展速度。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100位之后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也较低(2003年仅为3.28%),如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过快增长,势必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着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才能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稳步健康地发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岳昌君、丁小浩:《教育投资比例的国际比较》, 《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股票市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上世纪80年代;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和发展阶段(1998——2001);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股市的起源 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的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的股票市场。1888年一些外商在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的交易业务,这是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的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的股票。国的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但发行量很小,也不规。1986年美国证券代表团来,我国将一标准的股票飞乐音响,赠送给美方。这股票作为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展出。 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规,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无论是从股市规模大小,还是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我国股票市场取得的成就 沪、深股票市场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却走过了西方股票市场近百年的成长过程,其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沪、深股票市场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有效地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数十年的实践证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由于目标不清、职责不明、产权不清而存在诸多问题。而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改造,而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很好办法。由于国家财政负担着科、教、文、卫、体、国防等多项开支,国家投资将不再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发行股票上市是国有企业筹资的最佳方式,能有效地缓解国有企业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并可以减少国有企业财务费用的支出,提高盈利水平。配股权的使用也为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断提供资金来源。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后,由于各种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报道,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起到了广告宣传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同感。另外,改制上市后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呈多元化,产权明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置于广大股东、职工、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经营活动更加规。在沪、深股票市场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原国有独资企业。 硬件设施建设居世界先进水平。90年代初期,投资者买卖股票还不得不到大中城市才行,股票的交割,过户也需等待几天时间,很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指标体系研究

第5卷 第6期教育学报Vol15,No16 2009年12月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 s Dec12009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指标体系研究 乔锦忠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摘 要: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确保社会公平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布状况,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包括全国和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城乡、阶层、民族和性别差异等指标。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9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298(2009)0620069205 背 景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入学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确保入学机会公平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对于个人收入水平和文化修养有较大影响,是社会分层的基本工具之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域差异、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特长生加分、民族学生身份造假等问题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入学机会公平是指入学机会不因为学术能力和个人意愿以外的其他条件而存在差异。通俗地说,就是指入学机会与个人及其家庭背景无关。入学机会均等包括横向和纵向两层含义,横向的入学机会均等是指学术能力相同的学生享有相同的入学机会;纵向的入学机会均等是指学术能力不同的学生享有不同的入学机会。横向的入学机会公平体现了平等原则,纵向的入学机会公平体现了能力原则。现实生活中除学术能力和个人意愿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性别、种族、民族、年龄、家庭背景和出生地等诸多因素会对入学机会产生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就是指一个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接受何种质量的高等教育与其性别、种族、民族、年龄、家庭和出生地等背景无关,而只与学术能力和个人意愿有关。 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是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前提是了解其分布状况。为了描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的基本状况,也为政府监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状况提供理论支持,有必要对反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指标进行系统研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既涉及数量、也涉及质量;既有总量特征,也有按照地域、阶层、性别和民族等维度分类的结构特征。因此,不可能通过单一指标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状况进行全面描述,而应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指标体系。 总量指标———全国和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反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总量指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因此,除了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外,反映各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总量的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分别探讨这两个指标。 讨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先应从毛入学率入手。毛入学率是与净入学率相对应的指标。净入学率是指学段在校法定学龄(由国家教育系统确定)人数与法定学龄总人口之比。毛入学率是指学段在校生数与法定学龄总人口之比。毛入学率与净入学率的区别在于分子中是否包括非学龄在校生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收稿日期:2009209202 作者简介:乔锦忠(1972—),男,汉族,山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号04J ZD0023)。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分析 摘要: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 有近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1980年至1991年的初步发展时期,1992年至1997年的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的调整和规范时期。在这二十余年中,我国股票市场可以说是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尽管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总的来说,是不断发展壮大和不断完善的,股票市场的复兴和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股票市场的变化与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发挥着经济状况晴雨表的作用。当前我国的股票市场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股票市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充分认识和尊重市场规律,政府才能有效地稳定和调控股票市场,好的服务于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 正文 一、中国股市的起源 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的股票市场。1888年一些外商在上海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的交易业务,这是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上海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的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的股票。国的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但发行量很小,也不规范。1986年美国证券代表团来北京,我国将一张标准的股票飞乐音响,赠送给美方。这张股票作为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展出。 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规范,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无论是从股市规模大小,还是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 1、1980年至1991年的初步发展时期,我国主要发生以下一些事件:1984 年11 月14 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发行。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1986 年11 月,邓小平接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赠送一股飞乐音响的股票。1987-09-27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由人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1990年12月19日,上海举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上市交易的仅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兴业)的股票,同日申银证券公司开设了上海第一个大户室出现了中国第一代个人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大户。1991年7月11日,

股市崩盘历史

股市崩盘历史 全景网4月17日讯在周期性行业轮翻跳水的冲击下,沪深股市今日再度遭受重挫,四大主要股指数均创出本轮调整新低,其中上证综指最低下探至3180.20点,再度击穿3200点关口,而两市第一大权重股中国石油逼近发行价,市场的人气已经降至冰点。回顾本轮调整,中国A股市场的跌势之猛烈,可以用“熊冠全球”来形容。从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点6124.04点,到今日的3180.20点,仅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上证综指的累计跌幅达到48%,而如果从998点起步算起积累的上升成果,已跌去57%。对比之前全球股市崩盘的历史,A 股市场的本轮调整可以说对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全球历史上有名的股市崩盘历史。1929年,美国股市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道琼斯指数从1929年10月21日的386点,疯狂跳水至198点,1个多月的跌幅高达48%,在经历短暂反弹后再度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跌幅高达90%。 1987年,美国股市再度遭遇毁灭性打击,10月19日一天之内,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创下近半个世纪来的最大跌幅。随即,这场股灾如同瘟疫一般传导至美国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区。香港恒生指数当日下跌11%,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被迫采取停市四天的异常措施;日本日经指数在19和20两天共下跌4446点,跌幅近17%;19日,英国金融时报指数下跌了11%;德国、法国等股市也大幅下跌。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出现大幅下跌。 1973年,香港股市遭遇股灾,恒生指数从1973年3月9日的1774.96点,大幅暴泻到1974年12月10日的150.11点,历时共一年零九个月,跌幅高达91.5%。 90年代初,日本股市遭遇历史上最为巨大的一次股灾。1989年12月31日,日经指数达到了辉煌的高点38915点,但是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风云突变,股市出现跳水式崩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跌破20000点。1992年4月1日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再降至14309点。至此,日经指数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宣告破灭。 90年代初日本股市的暴跌同样传导至相隔不远的台湾。从1990年2月台北股市的最高点12682点,到止跌的2485点,在8个月内跌掉了10000点,跌幅高达80%。时至今日,台湾加权指数依然在8000点左右徘徊,再也没有回到之前的高点。 1997年5月,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突袭东南亚。东南亚股市随后开始了跳水式集体暴跌,到1997年8月底,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股指分别比上年下跌了39.5%、35%、36%、36.2%、22.6%、18.5%。这次危机波及了亚洲其他国家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