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日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

中日两国分别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主要的经济体,在地区和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 之后,中日贸易摩擦呈现出数量增多、范围扩大、程度加深的特点。事实表明,两国间贸易摩擦的升级会使双方都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正确应对贸易摩擦,尽量减少损失,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系统的研究分析,探究这段时期中日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及思路,对解决中日贸易摩擦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日本贸易摩擦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bstrac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respectively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and the world's major economies, in the region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 trade fric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intensified trend. Especially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s, expanding and deepening. The fact that the up grading of trade fric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ill make great damages to both sides. Therefore, how to correctly deal with trade frictions, to minimize the losses, is worth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system, explore the problems in trade during this period and the reasons, put forward the coping strategies and train of thought,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Key words: China; Japan; Trade friction

目录

一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两国经济的发展直接决定了东亚经济走向。由于地理位置毗邻,中日两国一直保持着相互间密切的经济合作,其直接的表现是两国间的贸易合作不断扩大。目前,中日互为第一、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国。通过2006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2007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融冰之旅”和2007年12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中日两国高层领导人互访使两国关系回暖,共同启动了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中日贸易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景象,但也存在一些较明显的问题,例如,双边贸易差额分歧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贸易摩擦问题等。随着中日政治关系的好转,并未出现人们所期盼的“政热经热”局面,相反,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政热经凉”现象,这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国际背景下,中日两国目前在贸易各个层次上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中日两国是否有再次合作的潜力?在政治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影响中日两国贸易关系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实质因素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哪里?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应对这些问题?这些都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贸易理论的创新做学术上的积累。中日贸易问题的研究,可以为相关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影响中日贸易合作的深层次分析,可以为国内贸易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视角;另一方面,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政府制定恰当可操作的对日贸易、投资等政策需要理论指导,通过对中日贸易合作的学术剖析,可以对问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二)文献综述

关于中日贸易合作,国内学者和国外学者都进行了不少研究。对中日贸易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了中日贸易关系中的日本对华政策、日美同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等问题。关志雄在《缺乏战略思考的日本对华政策》(2002)中分别阐述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农林水产省、外务省和财务省、防卫厅对中国的政策。经济产业省主张深化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的经济关系;农林水产省由于担心日本的农业受到中国的威胁而对中国采取的是对立态度;外务省和财务省害怕日本受到中国发展的负面影响采取合作的态度;防卫厅对中国军事大国化心存疑虑采取的态度是对立态度。

国内的学者们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整体上研究中日贸易合作,分析中日贸易合作的有利、不利因素;另一类是对中日贸易关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如中日中小企业的合作、中日合作的潜力节能环保合作、日本对华投资的趋势、中日贸易摩擦的原因、影响及对策、日本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的影响、中美日三者关系等等,主要的代表作有史棋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理论、模式、战略》,冯昭奎的《经济全球化中的大国战略21世纪的日本:战略的贫困》,彭晋璋的《中日投资合作策略》,吴寄南、陈鸿斌的《中日关系瓶颈论》,刘昌黎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概论》等。

就国内国外的学者总体来说,在中日贸易合作方面,他们的研究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中日政治关系对中日贸易合作的影响。应用这一分析方法的学者主要

以政治学的视角审视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他们一般都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分析问题。

第二,中日经济发展对中日贸易合作的影响。应用这一分析方法的学者主要从人口、福利、产业、环境、资源等角度对分析对中日贸易问题的影响。

第三,区域经济合作对中日贸易合作的影响。这一类学者以建立东亚共同体为出发点,从区域合作的角度分析中日贸易问题。

第四,中日经济结构对中日贸易合作的影响。这一类学者通过对中日经济结构研究来分析中日贸易问题。他们着重从经济结构的调整的差异上寻找中日贸易间出现的问题。通过比较两国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结构来探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往往只就中日贸易关系中的某些方面,比如贸易摩擦、商品结构、政治关系等,结论比较零碎、分散;本文试图研究中日贸易关系最新的发展变化,期望为中日贸易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学术借鉴。

(三)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对具体数据的收集整理,将数据分析,得出中日贸易关系的具体发展现状,然后运用相关经济贸易理论对中日贸易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原因,并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

(四)本文研究思路及框架结构

本文主要考察的是中日高层互访以来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文章的第一部分全面详细的论述了中日贸易发展的现状,包括贸易领域、投资领域、其他合作领域;第二部分分析了中日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传统存在的问题,也有新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可行对策;最后,本文对今后中日贸易合作的发展展开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思考。

(五)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对于中日贸易合作,有不少人做过相关的研究,但大部分只侧重于某一点、某一个事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而且研究的成果可能已经滞后。本文除比较系统的研究了中日贸易合作的现状之外,还用大量详实的、最新的数据资料探讨了中日贸易的合作情况,此外,本文更侧重从合作的角度来分析中日贸易的发展。

本文在关于日本数据和资料的搜集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本文涉及到关于日本方面的大量资料,需要从日本有关网站与资料上查找,由于语言的不同,难以取得日方的第一手统计数据及资料,这对本论文的研究造成了一些困难。此外,数据的计算、对比、分析相对比较繁杂。

二中日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日贸易合作经过近几年的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不仅仅局限于贸易领域和投资领域,然而,随着两国合作的深入,双方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既有历史遗留的问题,如政治问题,也有新出现的问题,如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下降等。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对中日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简要分析:

(一)中日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政治问题

⑴中日间因素的影响

中日间的影响因素分为历史部分和现实部分。历史部分主要有领土主权争议、日本对当年侵华历史的认识和态度、钓鱼岛领导主权以及海洋石油开采问题等。日本政府没有对侵华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而且对历史刻意掩盖和歪曲, 中日两国国民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并没有因为经济往来的频繁而增强。经济关系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基础,中日两国之间感情上的疏远和敌对必然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的选择,中日政治关系限制了两国经济合作利益的发挥。

⑵美国因素的影响

中日两国在国际事务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中日关系己不再局限于双边关系,而需要从全球的角度来观察和处理。多年来,中日两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都把对美关系放在首位,中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美关系和日美关系的影响。中日关系中美国方面的影响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改变。就美国而言,它希望通过参与亚太的国际事务来增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以约束和限制中国和日本的政治影响;就日本而言,应对中国崛起,在安全领域日本离不开美国保护,尽管日本不甘心沦为美国全球安全体系下的一颗棋子,但是迫于现实却也无法摆脱。

2 双边贸易差额问题

中国对日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在中国对日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这段期间,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换句话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从日本进口和对日贸易赤字的增加,而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主要是关键零部件、优质原材料以及高端机械设备。这说明中国严重依赖于日本的是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中国贸易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中日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双边贸易不平衡是国际贸易中的正常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有利于贸易双方的经济发展,也符合贸易双方的经济利益需求,但中日两国贸易差额分歧的特殊性在于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日统计数据之间存在非常悬殊的差异。中日如果不能沟通解决这种统计上的差异,双方学者又按照自己的统计数据分析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这样分析的结论不符合中日贸易发展的现实情况,对相应问题提出的对策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势必会影响中日贸易的长期健康发展。

3 贸易摩擦问题

中日贸易摩擦由来已久,不同的历史阶段出现的问题不同。在产品安全问题上,最典型的是发生于2007年底2008年初的“饺子事件”。这次事件使得中日贸易摩擦白热化,也对中国食品出口及国际形象产生了严重影响。中国一直是日本的农产品主要进口国,离开了中国食品,日本的一些中小企业、超市、流通行业等遭受了沉重打击,日本消费者的利益也遭到了直接损害。在日的中国食品业主也受到波及,在横滨和神户的中华街,出售饺子的店铺都贴告示表明非中国所产,而那些经营中国其他食品的店铺也饱受冷落,销售业绩一路下滑。

4 垂直分工体系未改变

按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可以把国际分工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和混合型国际分工。垂直型国际分工一般指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它又分为两种:不同国家在不同产业间的垂直分工和相同产业内部因技术差距所引致的国际分工。

中日两国由于资源的差异性以及在生产技术方面的差距,双方贸易长期以来一直属于单纯的垂直分工体系。近年来,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商品中数码产品、IT

产品等高端产品的比重开始迅速增加,中日贸易出现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贸易结构转移的迹象,然而中日两国在技术水平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中日两国仍是垂直分工体系。

以中国对日出口的某些高端产品为例,这些产品的关键零部件都是由日本生产的,中国进口后进行组装,然后再返销日本或出口到别的国家,这些产品的关键技术仍然掌握在日方手中,根据前述定义,这是典型的垂直分工的第二种形式,即产业内技术差距引致的国际分工。

5 日本对华投资水平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中日经济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却出现了明显下降。不论是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还是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日本对华投资水平都在下降。

无论日本是出于分散风险、利益最大化因素的考虑而降低对华直接投资,还是出于其他目的,单纯的投资下降可能并非不可以,但中日贸易有它的特殊性,即中日贸易的增长与日本对华投资的增长是密不可分的,中日贸易大多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拉动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如果投资持续下降,很有可能会直接引起双边贸易额的下降。

6 日本对建立中日贸易合作机制表现消极

现在,世界上政治友好、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都在积极地开展双边自由贸易,日本政府也明确地把这类国家列为优先缔结FTA/EPA的对象。由此可见,日本政府想选择的FTA/EPA对象无非是对日本有重要战略意义并且是与日本政治、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按照此原则,日本政府在东亚优先与韩国!东盟和东盟各国缔结FTA/EPA,在其他地区优先与墨西哥、智利、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缔结FTA/EPA,与美国、欧盟的FTA也在积极的考虑之中。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却未在日本的考虑范围之内。中国与日本同是东亚国家,又是邻邦,中日贸易合作历史悠久,中日FTA有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解决日本政治!外交方面的课题,有助于东亚共同体的形成以及东亚的稳定和繁荣。日本对中日贸易合作机制的消极表明日本政府并没有把中国作为经济上关系密切、政治上友好的国家,这势必会影响两国的长期合作和东亚的稳定、繁荣,也不利于东亚共同体的形成。①

(二) 中日贸易问题原因分析

概括说来,中日贸易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1 中日两国间的信任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日两国相互怀有较强的猜疑和戒备心理,这个问题不解决,两国间进一步扩大贸易领域的合作就会受到影响。然而这个问题又是短时期内难以解决的,因此造成了中日两国目前的诸多问题;

2 中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日本国内长期的不景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加剧了两国的矛盾;

3 日本政府出于政治考虑,极容易将经济问题政治化

4 美国的影响

战后几十年形成的日美从属关系,使得中日关系带有浓重的美国色彩。

①刘昌黎.中日FTA难以启动的原因【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

三推动中日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中日贸易合作的现状及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尽管中日之间存在很多问题,但中日贸易关系总的走向是积极向前的。因此,只要双方秉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中日贸易关系必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一)中日两国必须努力寻找解决贸易摩擦的途径方法

1 借鉴美国经验,成立独立的风险评估机构

美国的食品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把风险分析作为食品安全规制的基础,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规制在当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确保食品安全的方法,为世界粮农组织(FAQ)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倡导。

我国也应当成立独立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机构,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成员由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组成,隶属于国务院或行业协会,其职能有两项:一是风险评估,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对食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险进行评估,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二是风险交流,即定期向消费者提供有关食品和产品中可能存在及已被评估的风险信息。①

2 加强与日本的技术合作,争取签订双方互相认可的标准

我国应结合现有的环境技术、管理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与日本进行技术合作,签署相互承认的检验检疫标准及各种认证的协议,减少因标准不同而形成的贸易壁垒,同时也可以避免中日二次检验检疫,既节省成本,又节约出口通关的时间,有利于我国的顺利出口和双边贸易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中白两国可以共同制定解决贸易摩擦的时间表,建立优先处理机制等,以尽快的解决贸易摩擦,最大限度的减少摩擦对当期及后期双边贸易的影响。

3 我国应加强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很多发达国家,商会、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十分发达。每个行业部门都有各自的商会组织,以协调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和与国外行业进行谈判协商。行业协会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起着政府部门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机构活跃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发挥着协调关系、信息服务、自律监督等功能,减少了各种社会主体之间的摩擦和矛盾,维护了会员企业的合法利益,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传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多数带有行政色彩,很难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行业协会在我国的作用就尤为突出。然而,我国的商会由于起步较晚,加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比较缓慢,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应当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建立、发展和完善商会、行业协会等协调组织,加强立法,完善相关的法规,以期在贸易摩擦中积极协调、斡旋,加强交流,彼此了解各国的政策法规,缓解贸易摩擦,维护我国企业利益。

4 中国有必要实行多元化市场战略

过分狭窄的销售市场,会使得出口国对于进口国产生很强的贸易依赖性,在国际竞争中丧失主动地位,一旦该进口国市场产品的进口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对出口国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日本对我国农产品实行紧急限制进口措施之后,

①商伟,管娜.浅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J】.日本问题研究.2009.

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损失巨大,这与我国农产品销售市场过于狭窄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实行多元化市场战略,合理规避市场风险"细化市场,分析各个市场的消费偏好,采取相应的销售策略,因地制宜的拓展市场,以分散风险。

5 加强对日本在华投资的引导,鼓励企业赴日投资

⑴引导利用外资结构

针对日本在我国投资的变化,应加强对日本在华投资的引导。

我国应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积极引导日本投资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鼓励外商投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

⑵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外商投资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利用外资的质量、效益和成败。

改善外商投资环境首先是重视改善硬环境建设。我国应努力在交通、通讯、用地、用水、用电、绿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以满足日商建厂的需求!形成对日招商的环境优势,这是外商投资的基础。

其次是要重视改善软环境的建设。我国应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对日商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高效的协调解决日资企业遇到的各类问题;改善对日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努力制止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乱收费、乱检查和乱摊派。

⑶定位日本大型跨国公司,兼顾中小企业

我国应在相关领域政策上对在华中小企业进一步扶持,包括金融领域、法律领域。

在金融领域方面,日本中小企业普遍反映在华筹资方面存在问题,据调查,日本中小企业对华投资通过贷款筹资的有55%,而45%的企业是仅凭自有资金来中国发展的,筹资能力的不足限制了来华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国的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在华中小企业的扶持;

在法律方面,我国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的立法。众所周知,不少日本企业拥有独到的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对我国企业技术革新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应该加快知识产权的立法使日本中小企业投资的省心、放心。

⑷鼓励企业赴日投资

首先,积极收集关于日本的各种投资信息,并重视了解同行业日本企业的各种情况。比如商务部和驻日使馆以及中日友好协会等机构都可以提供很多日本企业的信息,一旦机会来临即可展开投资活动;此外,应该积极参加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组织的各种企业交流活动;

其次,积极利用留学生来克服人才不足的困境。在日本有将近10万人的各种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大部分人用半工半读的方式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也对中日两国的社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积极培养和利用这些人才是企业走进日本市场的捷径。

再次,积极利用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降低的机会,用适合本企业的方式结成战略联盟。

在经济全球化之下,在某一行业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企业已经不多见,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了在竞争中合作的发展战略,以求得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的。

6 扩展新领域的合作

⑴服务贸易合作的可行性

日本在服务贸易上是先发展金融、技术等高附加值行业,而中国则是先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等低附加值行业,后发展其他服务业如金融等高资本、高技术行

业,两国处在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因此有进一步扩展服务贸易领域合作的基础。

⑵着重金融领域的合作

由于金融领域的合作也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它在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合作中应该居于重要地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在金融领域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方式,但在中短期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的,然而,中日之间却可以探索适当的金融合作方式。中日之间可以通过在政府层面、金融机构层面、资本市场方面加强合作,政府层面的合作可以为中日双方创造一个稳定、开放的金融环境,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价值,资本市场方面可以采取双向开放等。

7 继续推动双边合作

⑴通过中韩FTA继续推动中日FTA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的两个经济大国,对东亚区域经济、区域政治和区域安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此,作为东亚地区的核心大国,中日两国在建设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中日FTA不仅与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新阶段相适应,而且符合全球和东亚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的新潮流,对促进中日两国以及东北亚、东亚的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中日FTA无论从政治方面看,还是从经济方面看,其谈判和达成协议的难度都是最大的,但是中日FTA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也是最大的。

⑵探索多样化的中日双边合作模式

中日由于政治历史问题、利益需求差异的存在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等诸多因素,导致中日间FTA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尚存在问题,在此种情况下,一方面,FTA 方式可以继续作为中日今后合作的重要方式加以探索;另一方面,双方的合作又不能仅仅依靠这种受到一定程度局限的方式,而需要注重方式的多样化和领域的广泛性。①中日双边经济合作需要通过寻找共同利益来谋求共赢发展。因此,以共同利益为基础,而渐进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将是中日双边经济合作的主流8 中日两国应认真解决贸易统计上的问题

中日贸易统计问题一直是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的统计方法是导致中日两国在贸易差额上存在巨大分歧的主要原因,也是诱发双边贸易摩擦的根源。因此,要解决两国的贸易摩擦问题,首先应该在统计方法上实现双边统。双方应该在友好对话和和平磋商的基础上,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选择一致的统计方法,为双边贸易的顺利展开提供基本的前提。

结论:对中日贸易合作的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中日两国的贸易关系,不仅是亚洲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中日双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中日两国应增强政治互信,加强政治关系,在国际社会中相互支持、友好协商。世界经济合作的经验证明,随着两国依存度的提高,一般贸易不可能单独承担经济纽带的作用,投资、服务、技术合作等各种合作途径共同支撑起这个互利共赢的大厦。中日贸易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两国经济高层对话机制不断完善,将为中日贸易合作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东亚合作加速推进,区域内各种合作机制蓬勃发展,前景光明,将为中日贸易合作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①王静,仲鑫.关于中日FTA的几点思考【J】.区域合作.2009.

(一)中国方面

1 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重要战略提上日程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资源、能源消耗大国,中国经济结构转变面临的最大约束就是资源、能源与环境"中国在实施打破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过程中,为在华的跨国公司,尤其是日本的在华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 中国产业升级战略中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节能产业、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正是日本企业的长项

日本企业可以在这些方面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3 实行开放式的自主创新,开放式的自主创新即利用已经市场化、国际化的科技资源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具体包括合作研究、技贸结合等方式,日本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中日加强技术方面的合作交流可以说是双赢,既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又发挥了日本企业的优势。

中国今后几年的宏观政策中要求提高消费率,这无疑为包括日本在内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二)日本方面

1 根据相互需求原理,在由两国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所决定的界限内,国际交换比率取决于两个贸易国家各自对对方商品需求程度的强弱。

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国际交换比率对本国越有利。反之,如果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外国对本国的需求强度,国际交换比率对外国越有利。因此,中日应借此机会扩大两国间的贸易合作,增加对对方商品的需求,相互进一步开拓市场,以谋求贸易的最大利益,实现两国共赢。这有利于提振亚洲人民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符合两国和亚洲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2 根据亚洲内需论,金融危机使日本国内消费低迷、欧美市场急剧萎缩,而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又不能快速的随之调整,因此,作为出口大国的日本迫切需要一个外部市场来消化国内的产品以起到缓冲国内经济的作用,而这个外部市场正是亚洲市场

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又保有极具潜力的市场,中日间进一步的合作必定有助于日本度过危机,拉动日本经济的复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不仅将惠及13亿中国人民,也将为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合作伙伴提供更多商机,为中日贸易合作开辟更大空间。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贸易存在进一步合作的空间,中日两国间的贸易合作是双赢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刘昌黎.日本FTA/EPA的新进展、问题及其对策.日本学刊.2009.(4).

2 彭晋璋.中日投资合作策略.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3 刘昌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概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0.

4 史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理论、模式、战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5 程永明,石其宝.中日贸易关系60年(1945一2005).天津:天津社会科学研究院出版社,2005.

6 吴寄南,陈鸿斌.中日关系“瓶颈”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7 王洛林.日本经济与中日贸易关系发剐民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8 张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2009.

9 江瑞平,竺彩华.全球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和中日贸易关系的影响.和平与发展.2009.

10 吴德烈.中日贸易合作的机遇与新思路.国际贸易.2008.

11 徐小苏.金融危机下的日本对华投资情况分析.商业经济.2009.

12 唐辉亮.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研究.上海海事大学,2008.

13 袁立莉.中日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黑龙江大学,2006.

14 刘昌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动向与问题.日本学刊.2005.

15 赵辰辉.中日贸易摩擦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8.

16 王宏.日本的“中国威胁论”评述.东北师范大学,2008.

17 张楠,崔日明.中日服务贸易发展路径比较研究.国际贸易探索,2009.

18 刘昌黎.中日FTA难以启动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

19 贺蔚蔚.“饺子事件”的原因及其对中日食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当代经济,2008.

20 耸志刚.中国企业对日投资现状及其演变.日本学论坛.2007.

21 刘昌黎.中日贸易的新发展与问题.日本研究,2006.

22 李光辉.中日贸易关系的新发展与前景.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

23 魏琦.中日贸易统计差额的分析极其对中韩贸易的影响.生产力研究,2005.

24 傅钧文.均衡双方利益―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国际贸易,2001.

25 金熙德.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经济评论,2005.

26 赵瑾.全球化与经济摩擦.商务部书馆,2002.

27 赵瑾.中日贸易摩擦的焦点和主要问题.国际贸易论坛,2004.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我的导师**教授致以真诚的感谢。从论文的前期资料搜集开始,到论文的整体构思、基本框架结构的形成,再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都得到了**老师的认真指导和帮助,并给予了大量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严禁的治学态度,教海了我做学问乃至做人的道理。

论文在前期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了图书馆各位老师的大力协助,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在论文整体构思过程中,得到了**学院硕士研究生**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提供了大量借鉴内容。

作者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衷心的感谢我的导师**教授,言传身教,终生难忘!

衷心的感谢学习期间给予我无私帮助和悉心指导的诸多老师、同学!

由衷地感谢在同一领域做过研究的专家、学者,论文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研究成果。

由衷的感谢我的亲人,在学习及论文写作期间,亲人们的支持给予我努力坚持的信念和动力。

还有许多朋友对论文的写作给予了关注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谨以此文献给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与家人!

中日贸易摩擦问题浅析

中日贸易摩擦问题浅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日贸易摩擦呈现出数量增多、范围扩大、程度加深的特点。事实表明,两国间贸易摩擦的升级会使双方都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正确应对贸易摩擦,尽量减少损失,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日本贸易摩擦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中日贸易摩擦的现状与特点 1.进入21世纪以来贸易摩擦显著增多。中日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双方的贸易摩擦就持续不断。1993年日本向中国征收硅锰合金的反倾销税,1995年日本对中国的棉府绸进行反倾销,1996年又对从中国进口的纯棉绸实施保障措施调查。进入21世纪后,中日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其中经历了2001年及2006年两次较为激烈的时段。2001年日本对中国的毛巾进行紧急进口限制调查,同年,又对中国的大葱、鲜香菇、蔺草席实行紧急进口限制。2006年中日贸易战又闻硝烟。5月,日本正式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之后的一个月间,中国就有三种输日食品被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分别为鲜豌豆、冷冻干燥油菜和冷冻木耳。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出现大幅下降。 2.农产品成为摩擦的焦点。从摩擦涉及的领域来看,中日双边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贸易。早在1995年,日本就运用《WTO农业协议》中的特殊保障措施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蒜、生姜提出限制措施。 2001年4月3日,日本又依据《WTO协议》的一般保障措施对从中国进口的鲜香菇、蔺草和大葱实施为期200天的紧急限制措施,设置进口配额,超过部分征收106%-266%的关税。 2002年7月,日本以农药残留“毒死蟀”超标为由,对我国冷冻菠菜实行“进口自肃”,全面封杀中国对日出口的冷冻菠菜。2002年4月25日,日本以对我国出口的活鳗检验出部分禁用的药物残留为由宣布,从中国进口的产品需要在通关前停留48小时,实行强行检验。受其影响,2003年前7个月,中国对日出口的活鳗同比下降了23%。 2004年1月27日,日本以我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由,宣布暂停从中国进口禽类产品。2004年6月17日,日本对中国产粉丝实施“过氧化苯甲酸”项目命令检查,检查频度为100%,检查标准为“不得检出”,检出限界值为0.30g/kg。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摘要】中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随着中日贸易的不断发展,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文章从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出发, 以近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为依据,归纳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特点,从中国和日本两方面分析了产生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 并提出了中国应从强化政府管理, 改革农业行业协会体制,加快市场多元化等方面入手解决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 【关键词】中国和日本;农产品;贸易摩擦;对策

Sino-Japa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Friction and Methods Abstract: Sino-Japanese tra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ino-Japanese trad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also increa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Japanese agricultural trade in recent years and according to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lso, from two aspects of China and Japan,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Finally, it proposes that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reform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association system and accelerate the market diversification of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Key words:China and Jap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Friction Methods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一)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摩擦;政治因素;经济因素 论文摘要: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严重制约障碍,正视和重视贸易摩擦成为当前贸易发展的重点。文章在分析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特征 贸易摩擦是指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导致的争端和纠纷。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隐蔽而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引发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由于我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同,以及双方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一致,中美、中日和中欧间的贸易摩擦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1.中美之间,由于双方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美国推行贸易上的霸权主义,经常在国家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中打制度牌,因而中美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制度摩擦方面,如中美知识产权摩擦、农产品市场准入摩擦等; 2.中日之间,摩擦源于日本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为了限制中国产品对日出口,日本千方百计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因而中日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微观领域,如农产品摩擦; 3.中欧之间,由于欧盟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中国在欧盟对外贸易中处于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以及欧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对产品的技术和环保要求十分严格,因而中欧贸易摩擦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性贸易摩擦方面。 二、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 贸易摩擦往往是国家间政治斗争的筹码,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关系对于双边贸易合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受两国间政治关系的影响。虽然中国政府多次重申愿意同所有国家和地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经济贸易往来,但是欧盟始终未能摆脱意识形态的羁绊,仍然对社会主义中国怀有偏见,对我国长期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在贸易实践中,专横地以替代国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选取上又别有用心或不负责任,并对我国外贸企业以“国有”为由,普遍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率,甚至把对个别企业的反倾销当成对整个国家来裁决。不久前发生的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就有强烈的政治背景。 (二)经济因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中国生产的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国外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成为贸易摩擦的“矛头所向”。随着我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进一步展开和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进入欧美市场的产品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中欧、中美贸易顺差也不断扩大,从而引起欧美国家的警惕和重视。例如,欧盟便以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过快、威胁到欧盟成员国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导致失业上升为由,对中国产品设限,并且增加其对华反倾销诉讼的数量。 (三)利益集团因素 利益集团是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力量。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行业、劳工团体等利益集团对国家的政治过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相关产业利益集团在历次贸易摩擦中都在以各种资源和手段推动政府部门制定有利于他们的贸易政策。贸易摩擦常常演变成复杂的政治问题,在极端的情况下它可能还成为国家间政治斗争的手段。2005年12月,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就向欧盟提出中国汽车发展政策的所谓“六大问题”,并在2006年3月份,欧盟还与美国一起就我国汽车零部件关税问题向WTO起诉中国。可见,利益集团对欧盟贸易政策的影响巨大。(四)出口产品结构因素

浅谈中日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中日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21世纪以来,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国,中日贸易总量已排到世界第四位。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也是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中日之间一直在贸易上有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但是中日之间贸易摩擦又与日俱增。本文从中日贸易现状出发,认真分析当前贸易现状和预期发展情况,为中日贸易健康发展提出有益意见。 关键词:中日贸易贸易现状贸易摩擦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中日两国贸易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体系之一,两国的贸易已取得长远的发展。自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中日贸易也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姿态。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相互的合作关系日趋紧密,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中日两国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这一方面由于全世界经济的衰退,双边贸易争端加剧;另一方面是由于中日双方在领土上的争执。比如近期在钓鱼岛事件上,两国在争执,领土上的争端必然会影响两国的贸易。 1、中日贸易现状 纵观中日两国对外贸易历史,从我国建国以来,两国的双边贸易量一直呈现增长趋势,2002年中日贸易总量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2006年更是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 最近几年,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快速增长。日本是中国第四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的机械仪器进口总量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其中部分是由于日资公司的“再进口”,这些公司把制造基地转移到了中国。 从日本财务省日前公布的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27.5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9%,创历史新高。受3.11大地震导致供应链中断和日元大幅升值等因素影响,日本对华出口额12.9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4%,自中国进口14.64亿日元,同比增长9.1%。 2011年日本外贸总额31年来首次出现赤字,中国继续维持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在日本外贸总额占比达到20.6%。 2、中日贸易现存问题 2.1 两国贸易摩擦的加剧 中日贸易摩擦随着双边贸易的深入正在不断升级。2006年,SK-Ⅱ系列化妆品查出违禁成份;2008年,“毒饺子事件”迫使中国食品出口遭受巨大的打击。近几年,两国的贸易摩擦问题也越来越普遍,这不仅对双方贸易造成影响,而且也对两国的关系造成一定影响。 2.2 两国政治和领土上的争端加剧 本来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是踏入2012年,中日之间的摩擦却与日俱增。1月初,冲绳县地方议员登上钓鱼岛,2月,名古屋师长高谈南京大屠杀无有伦,4月,东京都知事推出购买钓鱼岛计划,5月底,中国外交官间谍嫌疑案,7月7日,日本首相又突然宣布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这些事件都为本来已摩擦不断地中日贸易蒙上了阴影。

中日双边贸易

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现状研究 (第三组) 资料查找:陈海燕02 邹宛苡39 黄春霞14 幻灯片制作:叶雅雯33 资料整合:王紫岩28 余涵34

目录 中日贸易现状 (3) 中日贸易的结构特点 (3) 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 (3) 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 (4)

一、中日贸易现状 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幅为9.5%左右;目前世界第四名。同时,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目前对外贸易额高达1766亿美元,顺差1774亿美元,目前,中国已处于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第四大经济体的地位。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进出口贸易额接近12亿美元。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而且会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 二、中日贸易的结构特点 中日两国在经贸结构上有着较大的互补性。 1、从资源上看,中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以资本资源为例,中国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而日本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 但中国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资源方面则落后于日本。以知识技术资源为例,目前,日本的知识技术资源是中国的8倍。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1.85%,而日本则占14.7%。这种资源上的差异为两国进行经贸领域里的合作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2、在纺织品领域,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加工成本方面远远低于日本,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档纺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日本则具备技术优势,具体表现在新纤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所以,日本往往将研发出来的新原料出口至中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将原料加工成成品,然后返销至日本或其他国家。在此过程中,中日两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实现了优势互补,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三、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 中日贸易自两国1972年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迅速发展,到2016年,双边贸易额已达到273.6亿美元,是1972年的186倍。事实上,日本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近年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贸易规模扩大 近6年来,中日贸易发展势头惊人,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双边贸易额为877.2亿美元,2012年119亿美元,2013年1335亿美元,2014年168亿美元,2015年1845亿美元,2016年273.6亿美元。中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除了两国的经贸结构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外,那就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日本的经济增长,使中日经贸合作有所扩大;同时,日本主观上也想借助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使自己早日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 2、加工贸易比重较大在中日贸易中,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对日出口总额的54.1%,这一比重应该说是相当大的。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中,真正用于中国人消费的只有5%左右,其余大都在中国加工完后返销日本或其他国家。对日本而言,中国目前主要还是一个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基地。换句话说,日本企业实际上是在“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企业内贸易”——日本的“总公司”将生产设备、零部件等出口到设在中国的“子公司”,由“子公司”负责加工成制成品返回“总公司”。 当然,这并不是说加工贸易比重大就是件坏事。中国缺少技术、资金,但在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加工贸易是目前较为适合中国的贸易方式。事

浅析贸易摩擦及我国应对措施

论文名称:浅析贸易摩擦及我国应对措施 经济学十大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和他人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国家也一样,通过贸易,能使一国的总经济福利增加。所以,从原则上分析,各国应该支持自由贸易,使国内状况变好。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顺利,贸易纠纷层出不断。 以下是今年以来中美双方的一些贸易摩擦。首先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反倾销。 1、美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油井管征收反倾销关税。11月6日,美国商务部5日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2、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钢丝层板、钢格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石油管材展开反倾销。今年以来,美国发起了8起。 3、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关税限制。中国也有相关的情况。1、中国对美国肉鸡启动反倾销反补贴。2009年9月27日日前商务部已启动对美国进口的肉鸡产品和部分汽车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的立案审查程序,这标志着立案受理的开始。2、中国对原产美国的排气量在2.0和2.0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发起反倾销。2009年11月6日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3、中国对美国钢材展开反倾销。2009年6月3日中国启动了据信是首次针对美国进口钢材的反倾销调查,加剧了美中之间的紧张形势。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虽然各国支持贸易,然而,由于国内大集团利益冲突,各国对进口商品征收重税,设置进口配额,甚至实施反倾销调查,引发贸易大战。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结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巨大贸易差额问题是导致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以中美贸易为例,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经济学

中日贸易现状

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引言 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经济大国,中日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2012年中日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285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率为22%,现在,中国己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对象国,日本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对象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中日贸易额的不断扩大,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愈发激烈。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不少国家相继抬高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通过各种政策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由于日本对中国部分农产品及工业产品设置了很高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使得双方贸易摩擦不断。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对中日贸易乃至两国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研究中日贸易摩擦问题,对于发展中日贸易,确保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对中现状的研究,分析中日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与特点,并提出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建议,希望以此来达到减少贸易摩擦和降低摩擦损失的目的。 二、中日贸易发展的特点与现状 (一)中日贸易发展的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全面发展,中日贸易规模逐步增大,双边贸易的主要方式仍是垂直分工,正逐步向水平分工转化。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中日本的经济因素地位正慢慢下降,而日本的整体经济中对华经济因素地位明显上升。 1.中日贸易仍然是以垂直分工为主要方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虽然中日两国在某类商品上处于竞争优势,但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仍处于低端位次,严格的说,中日贸易的分工基础还是垂直型体系,从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上可以看出,中国出口到日本的还是以低端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以高端产品为主,技术含量高。总体上是这样,但中国的技术水平正在提高,已经开始向日本出口数码、IT 等产品,这说明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正慢慢发生变化,水平竞争的特点也显现出来,因此,中日两国的国际产业分工方面出现了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过渡的趋势。但是由于日本跨国公司跨越国境的延伸,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建立成品环节加工基地,由中国进行组装,然后再返销日本或其他国家。这样,日本对华出口的各类零部件产品的比重非常高,而中国对日本出口中成品的比重特别高。中日之间的贸易方式在国际分工上仍然属于垂直分工。 2.日本外贸中对中国的依赖性增强 近年来中国在日本对外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日本对华出口规模的增大对日本经济回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促进日本经济回升的因素中,外需特别是出口迅速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

浅论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

浅论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 论文关键词:互补性中日贸易垂直分工体系反倾销 论文摘要:本文围绕中日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以及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这3个层面作了系统而简要的论述,指出: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幅为9.5%左右;2006年,GDP已达26847.0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名。同时,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额高达17606亿美元,同比增长23.8%,顺差1774亿美元,同比劲增75%。目前,中国已处于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第四大经济体的地位。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2006年GDP为49113.6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额接近12000亿美元。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而且会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 一,中日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 其实,中日两国在经贸结构上有着较大的互补性。 首先,从资源上看,中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就拿资本资源为例,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资本总量的9.4%,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而且资本储备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日本的资本资源则占世界资本总量的6.9%,其原因在于日本长期以来一直都限制国外资本流入国内,同时又鼓励本国的企业去海外投资,使日本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 但中国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资源方面则落后于日本。就拿知识技术资源为例,目前,日本的知识技术资源是中国的8倍。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 1.85%,而日本则占14.7%。这种资源上的差异为两国进行经贸领域里的合作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其次,从具体的产业来看。在纺织品领域,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加工成本方面远远低于日本,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档纺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日本则具备技术优势,具体表现在新纤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日本在研制出新材料之后,能迅速地将其转化成独领风骚的新产品,这种技术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日本可以制造出世界独有的差别化产品,如利用最尖端的技术研制的游泳服及田径服,根据南美的蝴蝶的神秘色彩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研制出来的生态服装,通过吸收人体汗水而发热的保暖式纤维等。而中国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所以,日本往往将研发出来的新原料出口至中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将原料加工成成品,然后返销至日本或其他国家。在此过程中,中日两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实现了优势互补,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在汽车领域,目前中国的汽车普及率极低。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正在逐渐增加,对私家汽车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汽车消费潜力最大的市场之一。但中国汽车企业与丰田、本田这样的跨国企业相比,在经营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于日本国内和发达国家的汽车存量稳定,对汽车的需求主要来自更新而更新量又不足以支撑日本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发挥,日本汽车企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日趋饱和等问题。因此,日本汽车企业纷纷来到中国谋求发展。而中国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一流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使自己的汽车制造业得到了改造和升级。以中国一汽为例,一汽公司与日本汽车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一汽就派出大批人员赴日考察,学习丰田公司等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并在企业内部推行丰田生产方式;80年代中期,一汽分别从日野、日产公司引进变速箱产品技术和驾驶室技术,为

浅谈日本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借鉴意义

浅谈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借鉴意义 内容提要: 中国2009 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出口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 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2010 年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形势依 然严峻。不过,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而自二战以来,日本有效利用了各种新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利用使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引言: 中国与日本的对外贸易日益密切,双方相互依存,各有优势。中国正努力向贸易强国发展,借鉴日本的对外贸易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本对外贸易概况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0年日本货物进出口额为14629.6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9.2%。其中,出口7701.1亿美元,增长32.7%;进口6928.4亿美元,增长25.6%。贸易顺差772.7亿美元,增长169.4%。12月当月,日本货物进出口1379.8亿美元,增长20.7%,其中,出口733.4亿美元,增长21.9%;进口646.3亿美元,增长19.4%。贸易顺差87.1亿美元,增长44.4%。2010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3030.6亿美元,增长30.6%。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496.9亿美元,增长36.6%,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9.4%,提高0.5个百分点;日本自中国进口1533.7亿美元,增长25.2%,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2.1%,下降0.1个百分点。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36.8亿美元,下降71.6%。截止到12月,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以上数据可知,日本经济的崛起多得益于其自身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反映日本对外贸易对日本国民经济的所处的重要地位。日本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发展快,主要出口机械产品和电子产品,进口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例如:2007年1-9月日本出口商品中主要载人的机动车辆,(8702的车辆除外)占出口商品同比的12.2%,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占出口商品同比的12.3%,货运机动车辆占出口商品同比的16.8%。 日本进口商品中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占进口商品的16.0%,铁矿砂及其精矿,包括焙烧黄铁矿占进口商品的1.4%,煤;煤砖、煤球及用煤制成的类似固体燃料占进口商品的24%等等。日本对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中国等,其中与美国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20.4%,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11.6%;与中国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15.2%,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20.7%。 日本在“贸易立国”的基本方针指导下,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发展。从日本的贸易看,日本具有以下竞争优势。第一,日本国外资本雄厚,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善于研发高新技术,具有内在优势;第二,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拥有优良的海港,东京,大阪,名古屋等。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第三,日本政府长期采用开放式保护政策,实行“产、官、学”一体化,建立灵活多样的关税制度,有效的保护了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提高,继续大力推行产业政策以促进出口,强化深加工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另一方面,日本的对外贸易也面临考验。日本虽然已是成熟的经济大国,但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日农产品贸易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两国贸易的增多,农产品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出发,结合近年两国农产品贸易摩擦事件,从中国和日本两方面分析了产生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标签:中日农产品;农产品贸易;贸易摩擦 1 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及摩擦表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额不断增长,而日本是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2001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总额为57.2亿美元,占到了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35.78%。但从2002年开始,由于受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影响,致使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出现了较大波动。此外,在金融危机、经济波动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下,2008年和2009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出现了负增长,直到2010年,中日农产品贸易才走出困境,恢复增长。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是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但由于中国农产品质量欠佳,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没有取得国际身份证,给中国农产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日本为维护本国农产品市场,针对中国农产品出台了众多政策措施,激化了两国的摩擦,2002年的冷冻菠菜事件,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事件,2006年的“肯定列表制度”,以及2008年初发生的“饺子中毒事件”,这一系列事件都是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激烈的集中体现,对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2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当今世界正逐步走向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统一体,各国贸易更加頻繁。但是由于各国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使得贸易摩擦难以避免。此外,关于农产品贸易问题,国际没有统一制定可以参考的标准,各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作出决策,增大了贸易摩擦发生的概率。除了国际方面的因素之外,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发生的原因可以从中日两方分析。 2.1 中国方面的原因 (1)我国农产品质量较差。 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的污染,在当今时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我国农产品污染不断加剧。我国是化肥使用大国,虽然近几年此状况有所好转,农产品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距离国际标准还有一段距离。中国个别的农产品质量较差,并且其中存在化肥、农药等残留超标问题,日本常以我国的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为理由对我国农产品实行非关税壁垒,我国农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导致了中日两国的农产品贸易摩擦。

贸易摩擦的定义【修订版3.0】

一、贸易摩擦的定义: 贸易摩擦(Trade Friction)通常界定为一国贸易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内特定产业所体现出较强的进口或出口保护倾向,从而导致该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纠纷,表现为跨越国家的产业间的摩擦与冲突。贸易摩擦的形式主要包括技术性贸易措施、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措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301与超级301 条款等单边合法措施所引起的贸易摩擦。贸易摩擦的主要特点:第一,涉案国的行为顺序性,即一国发起,另一方应对的模式;第二,贸易摩擦本质上是由于一方贸易行为不符合或是违反了单边、双边、多边政策制度而引起,因此其最终可以归结为对其政策制度的研究。(基于贸易摩擦视角下的中日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_高丁柱) 国际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交往中,国与国之间在贸易往来上所产生的一国贸易持续顺差与另一国贸易的逆差,或某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相关利害的产业。(浅析中国的国际贸易摩擦问题_吴兰) 普遍意义上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在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国际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或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的现象。贸易摩擦包括传统的非制度摩擦和制度领域的摩擦。非制度摩擦是指各国采取贸易保护性措施从而引发的贸易摩擦。轮胎特保案就是一起典型的非制度贸易摩擦。北美钢铁工人联合会(USWA) 周一提出请愿书,要求美国总统奥巴马限制从中国进口轮胎。紧接着,奥巴马便宣布对中国轮胎实施三年惩罚性关税。由于国家间的制度差异和结构性障碍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叫制度摩擦。这一般是由于各国的国内规则不同、知识产权的保护、或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等方面的因素引发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_赵洋) 诸多方面对贸易摩擦的倾向性认识是笼统的、宽泛的,往往与贸易保护主义相提并论,不便于把握具体问题的性质。同时,对贸易摩擦认识上存在的负面判断倾向,难免忽略其可资利用的正面意义,导致战略资源错配,对治失当。为能严格把握贸易摩擦的中性特征,就应剥离贸易保护主义投射其上的负面意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政策取向,贸易摩擦可以作为行使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之一; 贸易保护主义是特定贸易形势下的宏观选择,贸易摩擦是利益主体在多边规则内博取利益的微观行为; 贸易保护主义的单边原则带有歧视性、反竞争性,约束或阻碍自由贸易和投资,贸易摩擦是多边框架下的对等博弈,目的是促进自由贸易投资;贸易保护主义是战略行为,波及面大,不易控制,贸易摩擦在规则框架下运行,总体上是可控的。综上,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规则框架下的贸易冲突与争端,并不以冲突各方是否善意地履行国际规则和义务为划分标准。这是因为,被指责的一方常常申诉自己的行为是合规的、善意的。所以,对于贸易摩擦,如果从定义上就赋予负面的含义,本身就偏离事实。(探析贸易摩擦常态化的治理策略_刘永平) 对外贸易摩擦是贸易过程的一个伴生物,是各国政府对本国企业和本国总福利进行单方保护的结果,甚或掺杂着本国企业对政府的游说等多重因素。(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优化研究_李娟)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实质上是在各国经济一浪接一浪的增长过程中出现的、跨越国界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摩擦, 即比较优势产业一与比较劣势产业之间的摩擦。(日本对我国农产品实行紧急进口限制的原因及应对措施_张鸿)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在实质上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摩擦, 即比较优势产业与比较劣势产业之间的摩擦。按照自由贸易的理论,一个国家必须适应其产业的不断发展,相应地调整其产业结构, 促使生产要素从比较劣势产业转移到比较优势产业, 然而,这种调整和转移不会很顺利, 必然使一部分劣势企业被淘汰, 一部分就业人员失去就业机会, 这部分利益受到损害的群体必然会找到他们的政治代表并发出要求保护的声音。(合作与摩擦并存_就当前中

中日贸易摩擦

1.中日贸易摩擦的现状 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三十年多年来,两国的贸易往来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可以说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目前在日本国内却出现了一股“中国经济威胁论”的逆流。他们视中国为他们的“死敌”,他们害怕中国的强大,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影响他们在亚洲的地位。于是千方百计地限制中国的发展,挑起事端限制中国对日本贸易的正常发展。导致两国间的贸易摩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中日的贸易战最初发生在2001年,并在这一年尤为激烈,该年2月,日本毛巾业联合上书日本政府,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毛巾发动紧急进口限制措施,限制我国毛巾的出口;同年4月,日本政府不顾中国和很多国人的反对,强行宣布了对我国向日出口的大葱、鲜蘑菇、蔺草席为期200天的紧急进口限制,在定额限制内对产品征收3%——6%的关税,超出部分征收106%——266%的关税;5月,日本政府又考虑对中国的鳗鱼进口实行紧急限制措施;几乎同时,日本还准备限制从中国进口的领带和袜子等纺织品;6月,日本政府以检测出禽流感病毒为由,宣布停止从中国进口禽类产品;7月,日本财务省决定将对进口食用盐和工业用盐征收高额关税。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国承受了与日本贸易摩擦的巨大压力,同时由于缺乏应对经验,措施不利,使国内的相关产业遭受了重大打击。我国对此也采取了相应措施, 近几年中日的贸易摩擦有所缓和,贸易值逐年增加,但增长的背后也不乏问题存在。从05年5月末日本对进口农产品大幅加强检疫标准,此举开始诱发中日检疫摩擦,两国通商摩擦逐渐白热化。该措施的实施,使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面临了很大困难,中国当局陆续出台了报复性措施。 那中日贸易摩擦的原因是什么呢? 提到原因,中国的强大不得不视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 之后,凭借着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很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占据优势地位。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匮乏,人口稀少,在粮食生产及很多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上受到限制,他们只能依靠汽车业和家电业的发展得到的收益去购买其他产品。然而这些传统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时期,很难再有跨越式的,所以他们产生了危机感,面对中国的日益强大,各行各业每天每日都有崭新的变化他们怕了。他们害怕中国的强大会威胁他们在亚洲的地位,害怕中国贸易的发展会抢占他们的商机。于是他们开始利用甚至“创造”一切机会限制中日贸易的正常发展。殊不知,他们的这种行为,非但不能彻底地限制中国的发展,反而会因为中国做出的回应措施使自己受到制裁。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日贸易摩擦比较研究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日贸易摩擦比较研究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市场化的不断完善,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信息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中国也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经济之中。中国对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的同时,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也不可避免的增加。本文从中美贸易摩擦和中日贸易摩擦作比较分析的角度加以论证。首先论述本文选题的意义和相关文献理论基础,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和可行性。其次分析了中美和中日贸易摩擦的发展状况和特点,最后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日贸易摩擦在原因,结构和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得出中美中日贸易摩擦的差异。并针对中美和中日贸易摩擦的特点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美,日美,贸易摩擦,比较分析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carrying out, the market-oriented economy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degree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was deepening, the economy of China is developed rapidly.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de with other counties has also developed by leaps and bounds. During the time of information tim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s deepening developded, China has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In the process, with the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ed rapidly,trade fric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is also inevitably increased. This article dicussed the problem from the view of the comparative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 and Japan-US trade friction. The first part mainly discussed the meaning of selecting this topic and the theory foundation of this paper. Besides, this part also analysis the innovation points of this article.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article started to discuss the

中日贸易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浅析中日贸易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作者:————————————————————————————————日期: 2

浅析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日双方贸易背景及现状的挖掘,从中日间的贸易现状 及特点出发,对其间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及前景作了相应阐述,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区域性合作与交流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字:垂直分工体系、贸易摩擦、可持续性发展、双赢 背景: 从汉代开始,我国就与日本有贸易上的往来,自此以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无论是19世纪的被迫开放国门,抑或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主动接纳,再到如今21世纪在经济上的息息相关,对中国而言日本是第一贸易伙伴,对日本而言中国是第二贸易伙伴,如今中日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和日本无法回避、需认真对待的双边贸易,期间所产生的问题以及摩擦及其发展,如今仍是众多国人关注的热点。 中日贸易现状: 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幅为9.5%左右。目前,中国已处于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第四大经济体的地位。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而且会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 一,中日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 首先,从资源上看,中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就拿资本资源为例,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资本总量的9.4%,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而且资本储备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日本的资本资源则占世界资本总量的6.9%,其原因在于日本长期以来一直都限制国外资本流入国内,同时又鼓励本国的企业去海外投资,使日本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 但中国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资源方面则落后于日本。就拿知识技术资源为例,目前,日本的知识技术资源是中国的8倍。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1.85%,而日本则占14.7%。这种资源上的差异为两国进行经贸领域里的合作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其次,从具体的产业来看。在纺织品领域,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加工成本方

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文摘要 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中日双边的贸易问题不断更新,进一步影响到中日两国贸易的发展。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来对中日贸易的现状进行阐述,同时针对两国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中日贸易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从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合作形式多样化,贸易额度曲折中增长来描述中日贸易的现状;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中日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以分析制约中日贸易发展的因素;第五部分是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此略。 关键词:中国日本贸易制约因素策略

Abstract China and Japan are the two largest economies in an Asia Pacific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bilateral trade problems continue to update, which further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paper is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data analysis, case analysis to expou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fter I know the problems in the trade , than I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advice. 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de goods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trade cooperation various form, trade and growth of amount; The third part is mainly introduced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The fourth part i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The fifth part is that I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to solve above problems. Key Words: China ; Japan ; trade ; restricting factors; strate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