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

后稷
后稷

后稷
后稷:周朝王族的始祖,名弃,出生于稷山(今山西运城稷山县)。母 为帝喾高辛氏元妃有邰女姜嫄,出生于古邰城(今陕西武功县西南) 。 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 《诗经· 生民》篇说:“厥初生民, 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同时, “后稷”也是西周时期的官名。
中文名 国 籍
后稷 中国帝喾、帝尧、帝舜、 帝禹时期
别 名 民 族
姬弃、农耕文明始祖 汉族周部落
出生日期 约公元前 2300 年 主要成就 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助 禹治水 母 亲 封 地 儿子 姜原 邰 不窋(讹作不窟)
出生地 职 业 部 族 父 亲 别 姓
稷山 农师(农官) 有邰氏部落 帝喾 姬氏
后稷生于稷山,今山西运城稷山县。春秋称“稷”,相传后稷曾于 县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穑,后称此山为稷王山,属晋,汉为河东郡闻 喜县地,北魏太和十一年置高凉县,遂于隋开皇十八年改高凉县为稷 山县。他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名弃。
1

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所以 他叫“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 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后稷,其母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足迹,踏之,践 之而动如孕。生一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从他旁边过都不踩 它;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 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 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 “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尔后稷播时百谷, 别姓姬氏。 ”其后子孙繁衍, 逐渐强大, 是为周。 家庭成员 高祖:黄帝 曾祖:少昊 祖父:蟜极 父亲:帝喾 生母:姜嫄,帝喾的元妃 庶母:简狄、庆都、常仪、某女(台玺的生母)
2

二弟:契(xiè),简狄所生。契,是商朝先祖,他的后代建立了 商朝。 三弟:尧,庆都所生。尧,即帝尧,也称唐尧,建立了唐朝(陶 唐氏之唐),其子丹朱不肖,尧的女婿舜继承天下。 四弟:挚(也作“鸷”),常仪所生。挚,即帝挚,在位 9 年,被 废。 五弟:台玺。他的母亲,可能是没什么能耐或者身份太低微,所 以史书未载其名。后稷因疼爱他而把王位传给了他,他又传位给自己 的儿子叔均,叔均最后把王位传给了后稷的儿子不窋(kū),这样,不 窋的子孙才得以世代传继王位。所以,台玺、叔均与弃(后稷)都被尊 为周朝先祖。 大妹:简狄,帝喾次妃简狄所生。 二妹:建疵,帝喾次妃简狄所生。据《后汉书·南蛮传》《搜神 记》等书记载,盘瓠助帝喾取犬戎(或说术器)吴将军人头,帝喾把自 己的小女儿建疵嫁给他,盘瓠带她住进南山。建疵生六男六女,自相 配偶。盘瓠和建疵就是今天苗、瑶、畲等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 2 传说 后稷和夏禹是中国上古文献中最先出现的两个传说人物。据《诗 经·鲁颂·閟宫》的说法,后稷之“奄有下土,”是“缵禹之绪”, 即“禹治洪水既平,后稷乃始播百谷。”意指后稷是继承禹治理洪水 造成的灾难以后,接下来领导农业生产[2]。在甲骨文中的“司”字,
3

是人张开大口, 指发号施令的人。 “司”是人在右旁, 也可放在左旁, 便是“后”字,所以“司”和“后”最初是同一个字的两种写法(以 后词义增加,才分为两个字)。后稷也好,司稷也好,都是指领导农 业生产的领袖人物,这个人的名字称稷。 顾颉刚认为,“自西周以至春秋初年,那时人们对于古代原没有 悠久的推测。?他们只是把本族形成时的人作为始祖。而并没有更远 的各族共同公认的始祖。”至于更早的炎帝、黄帝、尧、舜、神农和 伏羲等古史传说人物,则至春秋特别是战国以后的古籍中才出现。 西周时民间流传的后稷, 《诗·大雅·生民》 有这样的介绍: “厥 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 攸介攸止,载震载夙,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 无菑无害。以赫其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诞置之隘巷, 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 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讦,厥其声载路。?”《诗经》这段话较难 理解,《史记·周本纪》有很通晓的阐述:“周后稷,名弃。其母有 邰氏女,曰姜原(通嫄)。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 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 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 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帝收养长之,因名 曰弃。”与《史记》类似的记述,在《列女传》卷一、 《吴越春秋·吴 太伯传》、《论衡·吉验篇》、《路史·余论四》等中皆有之,不俱 引。
4

至今在山西闻喜一带仍保留着与《评理经》中这一段关于后稷的 记载相类似的故事,并添加了一些无关的内容,如姜原是坐着骡子出 走的,那是个大雪天,所以容易有脚印。??姜原产子后,天刮起了 三天三夜的大风,姜原死在大风之下的土堆里,即是姜娘娘的坟(以 后为庙),大风带来的大量黄土,堆积成一座山,离闻喜县姜娘娘庙 不远,就叫稷山。稷王高高地在山上,可姜娘娘只好躺在他的脚下。 后稷这个传说反映了母系氏族时期儿子知母不知父的实际情况。 这种情况当然不限于姜嫄一例,中国的姓氏起源,都类似。《白虎 通·姓名篇》说:“禹姓姒氏,祖以薏生;殷姓子(好)氏,祖以玄 鸟子生也;周姓姬氏,祖以履大人迹生也。”这可说是母系氏族残余 的最好证明。后稷的母亲姓姜,是以羊为图腾的氏族。在母系氏族社 会时期,婚姻已发展到禁止族内婚的阶段,姜氏的女子必须与另一个 图腾氏族的男子婚配,才是合法的。《晋书·苻健载记》:“苻健, 字建业。洪第三子也。初,母羌梦大罴而孕之。”羌和姜在甲骨文中 是同一个字,都是羊图腾。见下图 1 及 2。羌氏梦大罴(黄熊)而孕 苻健和姜氏履熊迹而孕后稷是相似的, 说明羌人这种信仰到晋时依然 如故。西北高原的诸部落,多以动物为图腾,传说黄帝率六兽(熊、 貔、罴、貅、貙、虎)之师讨伐炎帝,指以熊图腾为首的黄帝,率领 其他五个图腾首领一起讨伐炎帝。 周人姓姬,黄帝也姓姬, 《国语·周语》说“黄帝以姬水(漆水) 成,炎帝以姜水成。”黄帝是姬姓之祖。《史记·五帝本纪》说“故
5

黄帝为有熊氏。”由此可见,姜嫄履大人之迹而生子,即踩熊迹而生 子。姬字在甲骨文中如下图之 3 及 4,女边(图 2-3)即熊的脚印。 周人对于自己的熊图腾不称熊,而称“大人”,是因避讳之故。 一切氏族人对于他们崇拜的图腾都有种种忌讳,其影响所及,直至有 史以后,依然如故,譬如对帝王、祖宗、父母亲都不可直称。民间还 有许多风俗, 也充满了忌讳, 可谓源远流长。 有趣的是, 加拿大 Ottawa 印第安人的熊族,也不称自己为熊,而称“大脚”,这与《诗经》之 称“大人”不媒而合,反映了避讳是一种共性风俗。在语音方面,孙 作云指出,姬字从上图 5,迹字从“亦”,二者为双声,也可证明姬 之得姓本乎足迹,在字音上亦可通。 《诗经·大雅·生民》又说“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艺之荏菽,荏菽斾斾,禾役遂遂,麻麦蒙蒙,瓜瓞唪唪。诞后稷之穑, 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褏,实发实秀, 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麇维芑。 恒之维秬秠、是获是亩。恒之麋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诞我祀如 可。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蒸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 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具 香始升,上帝居歆。??”这段话的开头是说后稷还是小孩时,就知 道自食其力,知道怎样除草,怎样种植大豆、大麻、大小麦、甜瓜等 作物,而且所种的作物都是籽实饱满、硕大的好品种。接着叙说怎样 收获、 脱粒、 加工成熟食品, 把它们放在祭祀用的豆器里, 尊祖配天, 香喷喷的熟食,很快连上帝也高兴享受了。这段话的内容反映了西周
6

时的农作物结构,从种到收的技术,直到祭祀祖先上帝为止。联系上 面从后稷的母亲生下后稷开始,这一章完整地把周族的农业起源、农 业结构和操作技术内容,以歌颂的诗句,非常简洁而又生动地描述出 来。是一份极其可贵的农业史文献。
教稼台 教稼台—关中四大名台之首,位于武功古城东门外漆水之滨,相 传这里是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 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而建立 了此台。 武功教稼台位于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漆水之滨,相传为后 稷向人们宣讲稼穑百谷之道的场所。原一矩形土心砖砌平台,下大上 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为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洞门东口上有 宽约 1 米、长约 2 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区”。上款为“道光 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县事邓兆桐立”,西口上为 “教稼台”。 此台代有修葺,清雍正元年(1723)知县杭云龙、清道光五年 (1825)知县邓兆桐、民国 25 年(1936)县长钱范宇曾三次重修。 1970 年,由于“文化大革命”中破坏,教稼台已荡然无存。1987 年, 耆宿发起倡议,士、农、工、商,尤其中央、省属杨陵农业科研单位 踊跃筹资 4 万余元,于 1988 年秋施工,次年春主体落成。教稼台重 立于旧址,形体依旧,仍呈覆斗形,高 12 米,周长 24 米,台周围确 定了保护范围,占有面积 2500 余平方米。遂立标识,设门楣,建起
7

砖围墙,1988 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积极开发中,后稷 广场,先古农业展示中心。 这是一个砖砌箕斗形平台,长 78 米,宽 31 米,高约 15 米,古 朴墩实,别具一格。台四面各辟一门,寓意一年四季;有 24 根栏桩, 隐含 24 节气。前台阶分别为五级和六级,象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前后有台阶可达其顶,象征五谷丰登。台前石碑和四面门洞之中嵌满 于右任、吕楠、王任重、屈武等人诗词题刻,既可思索内中事理,又 可欣赏诗书艺术,引人入胜。教稼台四周垂柳依依、翠柏常青、花繁 叶茂、争奇斗艳。若遇天气晴朗,游人登台览胜,长川曲幽、漆水映 带、田野碧绿、白云蓝天、太白屏南、梁山拢北,一切自然美景尽收 眼底。 河滩会 武功县是中华农耕文明始祖后稷的故里,武功镇东河滩交流大会 也由来已久、渊源深厚。相传上古时期每年春季,后稷在教稼台前教 农稼穑,授民于农耕技术。至于农历 11 月初 7,四方百姓聚合东河 滩教稼台下,纷纷带来各自的收获以答谢后稷,并开始以物易物,中 国最早的市场即发端于此。 武功镇河滩会,即武功县武功镇东河滩物资交流会,从某种意义 上说,是人们为纪念后稷教民稼穑而举行的古会,每年农历十一月初 七至十七日在教稼台前漆水河滩上举行。每年这个时候可谓人山人 海,祭农神,庆丰收,学经验,物资交换,并有歌舞、杂技、戏曲等
8

节目助兴,影响力波及西北五省。作为咸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项目,正努力朝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迈进。河滩会是我国 农业始祖后稷--开发的唯一古代农业示范基地, 也是保存至今最大的 的纪念后稷农业物资盛会。 河滩会,农博会(即农高会)是举办时间一后一前,展示方式一 古代一现代,形成“南有农高会,北有河滩会”的盛况。武功人正用 崭新的姿态,依历史河滩古会打造成现代物资交流盛会,向着关中商 贸强县而迈进。千年有邰古镇——武功镇也将因此而重放光彩! 教稼园 后稷教稼园位于杨凌高速公路出口处。教稼园以农耕始祖——后 稷设计为主线,以农耕文化为背景营建的具有现代休闲性的观光公 园。设计上追求简捷明快,悠久朴实的视觉效果;在设计风格上追求 古朴,自然的格调;同时园内还增加了参与性项目,以增强公园的趣 味性、娱乐性。 园区主入口与后稷像分别为园区两条南北景观轴线的起始点,以 体现后稷和其相关的农耕文化。 公园入口处采用古农具与景石等相互 结合,三个大篆体绿色的字“教稼园”醒目而高雅。在入口名称下设 置 5 个仿古代石农具,在其顶部刻有其五谷即:“栗、麦、稻、稷、 豆”字样和相关图形,以和主题相互呼应。在入口到后稷像之间为教 稼广场。一直径 50m 圆型广场,其中央为一方型高 2m 的 T 型台子, 顶部为直径 6m 的花岗岩地雕农耕“授时图”,台四角各设置 1 个花
9

岗岩景观圆球内侧刻有“春、夏、秋、冬”汉字,与其“授时图”的 农时相呼应。整个广场以喻意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哲 学思想,方型教稼台的颜色为土黄色,其圆型广场为青蓝色与其形成 互补的对比效果;也取意为五色土中黄土为中的风水的思想。台子和 高大的后稷雕像遥相呼应,以传递中国农耕历史发源地的信息符号。 一进大门,你就可以看到在涌道上,有 12 个高 50cm,长 1.2m 的 阴阳大脚印, 其意来源于历史典故——后稷之母姜源郊外践巨人脚印 而怀孕的故事,也喻意中国农耕历史发展变化的艰辛脚印,从景观的 角度讲,会给游人带来一种新奇的视觉美感,也会激起游人参与意识 而践“古人”之脚印。在广场以北的涌道设计了两列共 10 个直高度 1.8m 巨型粮缸,缸内设置色光灯,夜晚之时从缸内底部发出迷人的 光线,其缸外部携粗麻绳以追求粗野的视觉景观效果,每个粮缸上刻 有胛骨文“粮”字。 沿台阶拾级而上,进入后稷像下的农业史展览馆,全面了解农耕 历史的文脉, 再登更高一层后稷像下的观景平台, 也是全园的最高点, 南眺为巍巍秦岭,渭河两岸滚滚麦浪,北看农科城全貌,俯视教稼公 园全景尽收眼底,在有限的园区内观光情绪达到高潮。教稼园土台长 178 米,宽 67 米,高 8 米,总面积 12000 平方米,农业始祖----后 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其雕像雄伟高大,引人注目。园内有 近 10 亩 53 种花卉苗木。园内设有农业科技史展馆,分别展示古代农 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史和从古至今为农业做出贡献的名人 以及他们的成果介绍。
10

教稼园的夜景也是一道独特的景观。教稼穑区主要色光为黄色, 后稷像为白黄色光,台下为紫色光渐变,给人一种上升感;水系区为 蓝色光,五谷种植参与区为绿色光。 5 故里 后稷故里, 一说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 二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 秦帝为鼓励农耕, 弘扬后稷教稼传统, 置邰封里。 唐武德元年 (618 年)七月,李渊称帝,他为了加强统治,在武功设稷州,辖武功、周 至、好畴、扶风四县。并在武功故居(今大庄镇南立节,又称南里街 或南里城)筑邑,设稷州衙门改武功宅为武功宫。后因渭河溃堤,又 将稷州迁址其北五华里,且地势高坦的邰封里。贞观七年(633 年), 因灾裁员,省去稷州。天授二年(691 年),武则天复置稷州于邰封 里。 稷山县春秋称“稷”,属晋。汉为河东郡闻喜县地,北魏太和十 一年置高凉县,相传后稷曾于县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穑,后称此山为 稷王山,遂于隋开皇十八年改高凉县为稷山县。 6 祠堂 后稷祠位于陕西武功境内西北稷山之巅上阁寺,后稷祠是专门供 奉后稷的祭殿。此处三面环山,登临远眺,武功旧城九街十八巷布局 分明,人流如蚁,所有建筑嵯峨有致、各具特色。环视远处,山川河 谷,八方道路,田野林荫一览无余。
11

祠前山门殿上悬匾额“粒食万年”。进山门北行五十步为戏楼, 过两侧月门往北是献殿,面阔三楹,正中悬“有邰家室”巨幅愿额。 东、西陪殿各三间,正殿为三间硬山式建筑,内塑后稷坐像,设暖阁 围幔,前檐、后檐均安装有满间棂格。图案雕刻精巧,彩绘以后稷生 平事迹为主题的各种图画,后稷传说一目了然。沿祠外右侧望西登上 七十二步台阶,建有飞檐八卦亭一座,雕刻技艺精湛,工笔彩绘绚丽 多彩。 亭侧便是玲瑰剔透的钟楼, 内悬一巨钟, 按十二时辰敲钟报时, 方圆七八里地均能听见钟声,人们闻钟声而作息。 《水经注》卷十八载:邰(武功)“城东北有姜嫄祠,城西南百 步有后稷祠,眉之邰亭地”。此即武功有姜嫄、后稷祠的最早记载。 《长安志》于武功条下载:“后稷祠在县西南二十三里,姜嫄祠在县 西南二十二里”。即中亭川武功城(今武功镇)。 康对山《武功县志》载:后稷庙、姜嫄祠“今俱亡矣”,而“今 (明正德时) 后稷祠在城内西上, 故宝意寺址也。 明弘治丙辰 (1496) 知县(宋)学通改建,祠后又作姜嫄祠”。 《长安志》载:“宝意寺在县西一里,亦唐神尧别宅。乾封三年 (668)建为宝意寺,周显德二年重修宝意寺,寺东临绝崖”。显然 是后稷祠在唐以前(乾封三年)即已有之,后来的宝意寺(俗称上阁 寺),即以后稷祠为中心改建发展起来的。此后,代有修葺。 到清雍正十一年(1733)《后志》记载:“殿三楹,四角垂檐, 南向,殿前有碑,马嵬阎铎记”。明、清数有修葺,每次立碑以记其
12

事,碑文多言宝意寺“大唐创业天子(李世民)读书处”,与《长安 志》的“唐神尧(李渊)别宅”之说相吻合。 李渊在武功的住宅有三处,宝意寺即其一,此宅系以后稷祠为中 心所建,由此可知,后稷祠建于李渊之前。 明代知名学士吕楠登谒后稷祠赋诗一首: 夫子天下烈,播谷广炎皇。直茅当兹土,种德邀无疆。 有口咸食力,罔极齐穹苍。二月武功曲,莺鸣柳半黄。 星言拜古祠,陟山云中翔。烟川睇春县,览极独惨怆。 风尘翳环宇,赢黎裂予肠。缅怀躬稼泽,谁可使均穰。 7 奖项 “后稷奖”是农高会设立的唯一奖项。后稷乃中华农耕文明之始 祖,杨凌则是其“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之地。为缅怀后稷重视农业 之遗风和为中华农业文明作出的开创性努力, 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 展,故此,农高会的这一奖项取名为“后稷奖”。设立“后稷奖”的 目的,旨在通过国内相关专家对申报项目的评审,客观公正地遴选出 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的优秀新成果、新产品,予以颁发“后稷奖”和 “后稷特别奖”,为其进一步占领国内外市场,加速实现农业科技成 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服务。“后稷奖”的评审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 化及涉农产品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3

农高会的奖项在前八届称为“后稷金像奖”,从第九届开始,更 名为“后稷奖”,分为后稷奖和后稷特别奖。 2007 年 11 月,在第 14 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 “稞青黄瓜”获得农高会“后稷奖”。
后稷 姓名:姓姬,名弃 朝代:上古 简评:农业生产始祖
《史记〃周本纪第四》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 螈,原为帝喾元妃。姜螈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 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 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 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及 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 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 后稷播时百穀。”封弃於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14

——摘自《国学宝典》
姜螈与后稷 后稷, 姓姬, 名弃, 传说是周的始祖, 也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始祖。 后稷母亲是有邰氏女,名姜螈,为帝喾之妃。传说姜螈在郊野践巨人 足迹怀孕生下他,以为不吉,先弃之不管,后见其不死,复又抱回抚 养,因此起名为“弃”。弃在儿时,就喜种五谷麻菽,长大之后,精 于农耕。如果说神农氏“尝百草”发明了农业,后稷则是大大推动了 农业种植的发展,培育了黍、稷等作物,被尧舜封为农官,使“天下 得其利”。
15

《诗经·生民》是记载后稷最早的文献, “厥初生民,时维姜螈。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 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诗篇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奇的降生,体现了 父系时代流传下来的早期观念,并保留了母系时代的某些社会遗俗。 后稷作为农神的形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多阶段的演变过程。这 一形象的演变, 反映出黄河流域远古人类对农耕的依赖和对农神的崇 拜。中国神话大多以部族神话为主体,具有地域性和部族的差异性, 有各自不同的产生区域和传承范围, 后稷则是周未取代商以前的周民 族的部族神。《生民》开篇云:“厥初生民,时睢姜螈。??载生载 育,时睢后稷。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即有邰家室。”齐思和先生 认为:“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以社稷为国家的象征,可见 周民族与稷的关系的密切。稷是谷名,而周人以为始祖,稷大概是周 人的图腾。按古书的记载,稷盛产于西北,周本是西北民族。稷的艺 植,可能是始于周民族。”
16

黍稷 稷,是一种谷物。《说文》:“稷,五谷之长。”《汉书·郊礼 志》“稷者,百谷之王,所以奉宗庙,共粢盛,人所食以生。”《尚 书·尧典》:“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稷除了作为一 种重要的谷物可被食用外,还是重要的祭品。抗战前,北平研究院在 陕西省凤翔县斗鸡台,发掘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在一个瓦鬲中发现发 现了谷子(稷)粒。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陕西西安 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已经炭化了的一小罐谷子,还在一 个纂葬的陶钵里,发现了同样的谷子。这些考古资料证明周人在原始 社会已经开始种植谷子(稷)。由于稷这种作物本身耐旱而又相对高 产, 因此得以在在关中地区得以广泛种植, 成为周人最主要的农作物。 《周礼·小宗伯》郑玄注:“祭之用谷、黍、稷为多。”由此,稷的 形象逐步从谷物发展成谷神,得到人们的崇拜。
灵星舞
17

后稷死于稷王山,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在他教民稼穑的稷王 山建了稷王陵和稷王庙,又在庙东南建了稷王塔,刻有“后稷明堂” 四字。明初开始,每年农历四月十七都要遣官致祭。清代稷王庙也是 如此, 以示人们对这位农业始祖的怀念。 今稷山县有后稷陵、 姜螈墓。
18

言语理解题

1.发展没有局外人,谁也不能____,各级领导干部更是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置之度外 B置身事外 C置之不理 D置若罔闻 答案解析 根据文段提示,指的是没有局外人,后面又提到了身先士卒,表示要亲力亲为,故结合语境,B项“置身事外”指的是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符合文段语义。 A选,“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文意显然不符,故排除A选项。 C项,“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多搭配他人的言行,而非文段中的发展,故排除C 选项。 D项,“置若罔闻”指放到一边,好像没听见一样,显然重在以听不见表达漠不关心之意,亦无法与发展搭配,故排除D选项。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2.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______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______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达虚浮 B包涵虚无 C贯穿空洞 D体现枯燥 答案解析 第一空,根据前文语境信息“艺茶过程中”可知,C项“贯穿”符合语境,意为“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C项当选。A项“传达”有口头通知、告诉的意思,通常和人搭配,故排除A项。 第二空,根据文段,所填词语搭配“理论”。只有道而没有艺,即是“空洞”的理论,C项“空洞”搭配恰当,符合语境,故C项当选。B项,“虚无”一般不与“理论”搭配,故排除B项。D项,“枯燥”指干枯,干燥;单调,无趣味,没意思亦或者无聊。形容一点劲头也没有。有道无艺,文段强调的是“空”,非无趣味,故排除D项。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3.今后,____农业份额会下降,农村人口会减少,____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不会改变,“三农”问题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黎族人祖先

黎族人祖先 黎族同胞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黎族没有文字记载,黎族的族源问题,专家们意见分岐,只能凭些民间传说,语言习俗进行分析形成不同几种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遇到一次灭顶之灾的洪荒时各自逃生,兄妹俩天妃和观音躲进胡芦瓢内,被水冲入海中随处漂流。一天漂流到海南岛昌化江畔的燕窝岭,被一颗榕树卡住而得以幸存。洪水退却后,二人走出胡芒瓢登陆上岸。她们走遍天涯海角,都是不见人迹。随着时间的流逝,兄妹长大成人。二人商量后,决定分头去寻找洪水冲散的亲人。约定每逢农历的三月三日回到燕窝岭来会面。于是哥哥向东行,妹妹向西寻找。艰难的旅程,兄妹俩寻遍天涯海角的山山水水,始终未找到一个亲人。年复一年,妹妹察觉自己的青春即将逝去,家族灭绝,万般无奈。为了繁衍后代,她横下一条心,从山上扯下一根红藤。截去有尖刺的小段,走到水边,借水为明镜,用藤刺刺在脸上、四肢、胸腹部。刺下道道根迹,涂上用碳灰等合成的黑汁涂抹,留下永久的纹迹。当她来年三月三日回到燕窝岭时,其哥哥已认不出她。春天山花烂漫,木棉花开之际兄妹俩结成夫妻。生儿育女,黎族

才得以新生,繁衍后代。男的打猎开荒种粮,女的织布做饭相依为命生存,仍然居住在山洞中。以后有了儿女,搬出洞外找来木料茅草、藤条搭成茅房避风挡雨生存。二人恋旧结婚故地,只是每年的春节天妃和观音带着她们的儿孙们来这里欢集,纪念她们结婚的时候。不知过多少个春天,天妃和观音沉睡在山洞内没有出现,待她们的子孙进去探视时,只见她们已化成了一对石头,永远地沉睡在山洞里。子孙们为了纪念祖先这永远沉睡的洞穴,此洞取名为“娘母洞”。往后,每年的春暖花开之际黎人带着山兰稻酒,棕子,水果等礼品,从四面八方聚集到燕窝岭“娘母洞”进行祭拜。大家集在一起欢乐无比。然后,大家开始唱歌跳舞,热闹至次日开始陆续的离去。久而久之有了时间的概念,时节习俗,为了大家统一日期,把它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相集,这就有了每年三月三民族节日。

苏美尔人与苏美尔文明4

苏美尔人与苏美尔文明4 四、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人是最先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民族之一。“苏美尔”这一名字不是他们自己起的,是后来的阿卡德人的发音。因为苏美尔人最早来自遥远东方的黑发种族,在他们带来的石碑上的文字描述中,自称为“黑头”。 1922年—1934年,英国考古学家伍莱率领一支庞大的队伍对美索不达米亚 南部苏美尔文明的核心聚落乌尔进行了12个季度的大规模发掘,揭示了这个遗址从7000年以前的一个小村庄到逐步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文明都市和在公元元年前后被最终废弃的一幅全景画。 1、历史起源 苏美尔人可能性是从伊朗高原的崇山峻岭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新月型地带)的,因为出土的苏美尔人的最早的建筑物,是按照木结构原理建造的,而木结构建筑通常只是在树木茂密的山区才被广泛采用,不过,这与苏美尔人的神话传说却发生了矛盾。 另一个相反的可能性则是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来到这大河入海的地方。可在苏美尔女王舒伯—亚德的陪葬品之中,却只有一金一银各长约0.6米的,只能在幼发拉底河上航行的小船模型。 有的研究者认为:可以在从阿富汗山区到印度河谷的居民之中,来寻找到苏美尔人的踪迹,这一区域大约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东将近2500公里的半径以内。这个假设似乎很快就得到了考古学者的证明,因为在印度河河谷发掘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古文化遗址,其出土文物之中,有几个长方形的印章,无论从制作外观上,还是从图案风格上,看起来都与吾珥古城遗址中被挖掘出来的十分相似。 无论如何,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是:在远古时代,一个古老的民族或国家,有没有可能全部迁徙到一个远在两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同时既没有在民族神话中留下一丝线索,也没有在文化典籍里保留一点记载。然而,苏美尔人从何处来的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答。 2、文明演进

我们的祖先

《我们的祖先》教学设计(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第二课《我们的祖先》的内容。爱国情感是人的基本社会情感,爱国情感的基础是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即使找寻民族的“根”。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在历史中寻找民族的根,能培养人的爱国主义基础情感。这也是儿童个体发展中的情感需要。《千年不衰的汉字》一课旨在通过学生了解古老汉字顽强的生命力,汉字成为艺术的独特魅力,深刻领会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古老的汉字经历几千年后仍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原因,感知汉字不仅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一幅作品、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维系中华民族的一条情感纽带。 2、感受祖先创造出这种表情达意文字的高度智慧,从而发自内心地产生为祖先而骄傲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的工具,还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感受祖先创造出这种表意文字的高度智慧.,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预设: 一、了解各种文字,追寻汉字起源 1、认识人民币中各少数民族的文字到东巴文字再引出汉字,去追寻汉字起源。我们的祖先一些记事方法:树上刻符号、收集木棒、结绳记事…… 2、了解树上刻符号、收集木棒、结绳记事的方法,知道这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于是出现了汉字。 二、了解汉字的演变,感受汉字特点

1、汉字是怎样演变过来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学习手中的资料并交流,然后请学生排列汉字的演变过程。 2、汉字的书写形体演变交流:重点学习甲骨文,了解他的特点。知道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汉字,他的结构和造字方法与我们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 3、甲骨文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通过猜一猜、找一找的形式来体会他的意思。 4、了解其中一个字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特点。(课件演示) 5、学写汉字,小小考古家亲身感受,模仿汉字的演变过程。在写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模拟了一个字的演变过程,但实际上文字的发展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艰难的过程,有着悠久的历史。 三、感受汉字文化魅力 1、学习瑞典的汉学家林西莉女士的故事,对我们的汉字就情有独钟,她觉得汉字就是一种最美丽的文字。 2、走进书法的殿堂。(欣赏) 3、班中书法爱好者介绍。 4、神奇的汉字还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四、感悟汉字精神 1、教材中的补充资料学习,并把课题补充完整。 2、学习理解:汉字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络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3、汉字之所以能够历千年而不衰,正是由于无数智慧的中国人民传承了这条情感纽带,延续这个根,并不断发展汉字,使之与时代相适应。同学们,让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二千四百年前,大名鼎鼎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演说和著作里曾经说过,比他早九千年,大西洲的居民已经有了很高的文明。他还对大西洲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建筑式样,作了生动的描述,说那里有许多雄伟壮丽的建筑物,周围还栽上了枝叶茂盛的树木。但是不知哪一年,这个大西洲在一夜之间,突然沉没在浩瀚无际的大西洋中了。 如果柏拉图所说的确有其事,那么早在一万二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创造了文明。不过,这个大西洲究竟在哪里,千百年来一直是个无法解开的谜。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群科学研究人员来到了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附近。他们从八百米的海底里取出了岩心,经过科学鉴定,这个地方在一万二千年前,确实是一片陆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导出来的结论,竟然同柏拉图的描述如此惊人的一致! 其实,最近三十年来,考察大西洋海底的科技人员,曾经多次在大西洋底发现庞大的古建筑群。那里有长长的道路,有雕刻精美的石柱,还有其他许多文物。一九七九年,在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海区,又有惊人的发现。经过美、法两国调查队的仔细考察,证明了这个海区的底下,有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它的建筑时间,比古埃及的金字塔还要早得多。根据科学测定,这座海底金字塔每边长300米,高200米,塔尖距离海面100米。它有两个大洞,海水以极快的流速从洞中穿过,激起了海面上一片汹涌澎湃的狂澜。 那么,早已沉落在大西洋中的古大西洲的居民,究竟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是怎样建设起文明来的呢?他们还给人类创造过哪些奇迹呢?非常可惜,现在还没有人能够作出确切的回答。再说,时间已经相隔一万二千多年,因此对于这些富有兴味的问题,看来只能让科学家们去继续探索和考察了。 自从古猿下树走到地面上来生活,并且用石块作为劳动的工具,到现在已经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的祖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改造着客观世界,也创造着人类自己。人,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敏的双手,也有丰富的语言和严密的思维。正是依靠这些,在悠久的历史年代里,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文明。 尽管大西洋底的文明之谜,还有待于科学家们去进一步揭开,但是,广泛存在于世界上的丰富的历史古迹、众多的地下文物在大量的文字记载,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的苏美尔和巴比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黄河和长江之滨和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篮。五、六千年来,她们孕育着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开创了源远流长和科学和艺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期间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从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开始,讲讲五千年来世界各国的种种历史故事吧! 人类文明的起源及其分布 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两河流域 地球上最早出现文明之光的是两河流域,两河是指亚洲西南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条河的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古代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河间之地。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前,这里就居住了苏美尔人。对于苏美尔人,人们虽然至今还不知道他们

科学家证实:中国人最早的祖先来自非洲

科学家证实:中国人最早的祖先来自非洲 开篇 中国人来自哪里?谁是我们最早的祖先? 这个问题,必须从远古人类出非洲开始讲起。早在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中就写道,“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经生活在非洲大陆,而不是别的地方。”但是,正如“人类是‘猴子’变的”这一命题曾经引起几乎全人类的抵制一样,人类——包括中国人——来自非洲,最初也同样不会为人们所顺利接受。 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陆续发现的远古猿人化石,尤其是东非的猿人化石,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个事实。 于是,科学家据此推测出了这样一幅图景:较早前的发现是,自“人类”从200万年前走出非洲,进而散布在各地之后,我们的先祖就各安其所,各得其命,他们在旷古洪荒的原野上采摘,在泥沼溪流中渔猎,在幽暗的岩洞中繁衍,生生不息,延绵至今。 然而,正当这一图景渐渐为学界所接受之时,科学家们又有了新的发现:15万年前,人类曾经拥有一个共同的“非洲祖母”,今天的所有人都是她的后代。我们的先祖从东非出发走走停停,直到6万年前才到达东亚南部,而后渐次进入到我们如今生息的这片广阔大陆。炎黄子孙的拜祖大典仪式

中国人从非洲来,与我们是“炎黄子孙”的说法其实也不矛盾。在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发现后,我们一度曾有新的答案:我们来自“北京人”。但是后来水帘洞人的发现,证实我们跟北京人没有血缘关系。 反而是“炎黄子孙”这个说法,隐藏着远古人类自西部进入中国大陆的事实:昆仑神话中的汉藏民族远古图景、汉藏语系中的语言传承密码……所谓炎帝、黄帝,大约就是远古青海一代古羌部族的首领。 我们的迁徙路线图正越来越清晰,但科学家们却并永远不会驻笔,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或许正在于他从不会停止从各种角度探索一个命题:我们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 入中国记 黄色人种的近祖之一,是3万~4万年前出现在中亚或南西伯利亚的Y染色体M242,它是M45的后代,他们被天山阻挡后,转向中亚和印度,然后一部分人移民进入了美洲。这批移民至少分为三批,在不同时间到达美洲:第一批是3万年前,由中亚来的部分人走过白令陆桥,到达美洲后南下,成为南美和北美南部大部分的印第安人;第二批在2万年前,从南向北经中国东北到白令陆桥,占据了北美北部;而大约3千年前,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从白令海峡到美洲,是第三批。人类Y染色体迁移分布图 另一支近祖M175,则继续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向东、向北

苏美尔人种语言与中国人之间的关系讲解

苏美尔人种、语言与中国人之关系 苏美尔人的Y-DNA 以前对苏美尔人知道得很少,看到网络上的讨论后,想到要了解一下外国人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研究状况,即他们对以下问题的看法:苏美尔人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别处迁移到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吗?是何时、从哪里来的呢?从有关资料看到部分国外研究者对这些问题比较有影响的看法或研究成果,以及他们对于“苏美尔人”究竟指的是什么人有不同的理解。在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居民很可能是由多个不同族群融合而成,可能包括农耕、游牧和渔猎族群。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自然环境,缺少适当的古人类遗存材料,迄今一直没能测试苏美尔人的Y-DNA[1]。根据其它方面的资料,有人猜测苏美尔人的Y-DNA可能为G、J、L、T或某种R[2],也有人认为是R1b[3]。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找到了一具古人类骨骼,来自6500年前的苏美尔人首都乌尔(Ur),其保存完好的牙齿,可能有足够的软组织进行DNA 测试[1]。鉴于,苏美尔人很可能是由多个不同族群融合而成,不知这一测试结果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揭示苏美尔人的奥秘。 一、沼泽阿拉伯人的Y-DNA 关于苏美尔人的Y-DNA,由伊拉克、意大利、印度的几位学者联合发表的一篇研究伊拉克沼泽阿拉伯人遗传特征的文章(以下简称《印迹》)影响最大。文中指出,有人认为伊拉克沼泽阿拉伯人可能与苏米尔人有着很深的渊源,但也有观点认为沼泽阿拉伯人为外来移民,并与家养水牛的出现有关,也即可能与南亚农业文化人群有关[4]。该文关于沼泽阿拉伯人Y-DNA研究的要点如下面所述。 需要说明的是,《印迹》中所说的“苏美尔人”,指的是苏美尔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所有居民。但通常所理解的苏美尔人,其语言、文化,可能也包括外表,都与他们的闪族邻居和继承人不同。按照这种说法,古闪族应该不属于“苏美尔人”。若据此对《印迹》的观点加以修正,则苏美尔人的基因池中可能不包括或只有很少的闪族Y-DNA单倍群J,主要成分可能是以下单倍群(子群)中的一种或几种:G-M201、R1-L23(R1b1a2a)、Q-M25 (Q1a1b)、L-M76、Q-M378(Q1b1)和R2-M124(R2)。 1、父系Y染色体的多样性。根据对143例健康伊拉克沼泽阿拉伯人男性的父系Y染色体进行的测试结果,得到其Y-DNA的谱系关系以及频率,参见下图(原文图2)。超过90%的基因池可以追溯至西部欧亚大陆成分:中东单倍群J-M304,近东的G-M201、E-M78和E-M123,

中国姓氏人口排名

中国姓氏人口排名 中国姓氏起源要追溯到原始部落时代,当时的姓氏是作为氏族的一个标志符号,多以女字旁为主,如上古八大姓氏“姜、姬、妫、姒、赢、姞、姚、妘”其中7个姓氏有女字,也用来辨别不同氏族的后代。姓氏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里程碑。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 说到姓氏排名,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完书于北宋初年,宋代钱塘儒生所作,自古都是皇家第一大姓,否则就是欺君之罪了。 而根据同居数据显示,中国单姓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931个。那么谁是这些姓氏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姓?据了解,2017最新版本的百家姓人口排名已经出炉,第一人口姓氏已经更为李姓。 2017年中国百家姓人口排名前十为: 2017最新排名姓氏人口比例人口数量 1 李汉族人口比例7.94% 95,300,000人 2 王汉族人口比例7.41% 88,900,000人 3 张汉族人口比例7.07% 84,800,000人 4 刘汉族人口比例5.38% 64,600,000人 5 陈汉族人口比例4.53% 54,400,000人

6 杨汉族人口比例3.08% 37,000,000人 7 赵汉族人口比例2.29% 27,500,000人 8 黄汉族人口比例2.23% 26,800,000人 9 周汉族人口比例2.12% 25,400,000人 10 吴汉族人口比例2.05% 24,600,000人 通过姓氏人口数据显示,原先的“赵钱孙李”已经被改写为“李王张刘”,各位观众老爷的姓氏在百家姓人口排名第几呢?

中央形考人类与社会任务一试题和答案

中央形考人类与社会任务一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试题,共 25 分。) 1. 提出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是() A. 伽莫夫 B. 哈勃 C. 康德 D. 爱因斯坦 满分:1 分 2.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 英语 B. 阿拉伯语 C. 汉语 D. 俄语 满分:1 分 3. 驱动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政治动荡 B. 瘟疫流行 C. 文化上的不适应 D. 追求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 满分:1 分 4. 目前,支持中国人的祖先是土生土长的,而非非洲来客的主要证据是()。 A. 中国人祖先的头盖骨化石比较特殊 B. 中国人祖先的DNA比较特殊 C. 中国人祖先的门齿化石比较特殊 D. 中国人祖先的语言比较特殊

满分:1 分 5. 我们通常称的“七曜”,指的是()。 A. 水、金、火、木、土、太阳、月亮 B. 水、金、火、木、土、太阳、地球 C. 木、土、太阳、月亮、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 D. 水、金、火、木、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 满分:1 分 6. 资源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A. 廉价性、实用性 B. 再生性、广泛性 C. 社会效应性、稀缺性 D. 可获得性、可交换性 满分:1 分 7. 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A. 人力资源 B. 土地资源 C. 矿产资源 D. 森林资源 满分:1 分 8. 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这类气体称 之为温室气体,包括()。 A. 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 B. 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气等 C.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臭氧等 D. 二氧化碳、氨气、氯氟烃、氢气等 满分:1 分 9.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世界的被重视,是自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著名的()报 告,并获得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之后才发生的。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I)卷(模拟)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互助合作是() A.南北对话B.南北合作C.北北对话D.南南合作 2 . 一个晴朗的夜晚,某学校地理实验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操场上用自制的简易测高仪对准北极星(如图所示),测学校的地理纬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学校在南半球 B.该学校的地理纬度是40°S C.该学校的地理纬度是50°N D.该学校的地理纬度是40°N 复活节岛位于(27oS,109oW),面积约160km2 。历史上人类对该岛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文明从繁荣到衰退。

阅读表格,完成下面小题。 3 . 复活节岛位于上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4 . 岛上人口达到峰值时,人口密度约为(单位:人/km2) A.125B.8C.1630D.12 5 . 1772年,有一位法国传教士来到此传教,他传播的应该是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 6 . 复活节岛历史进程中符合人地和谐发展理念的是 A.1500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B.1500年以后为了满足需求大量砍伐树木C.1722年以后因外族入侵导致当地文明消失D.1960年以后利用石像等古迹发展旅游业 7 . 地球上不同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是由于() 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 C.不同地区的关于时间的法律有差异D.人为规定 8 . 火山和地震的相同之处是() ①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②多发生在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③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④地球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 . 读“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图”。关于①②③④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我的祖先是炎黄

我的祖先是炎黄!我不过西方的节日!(转) 我不过西方的节日。 我不是基督徒,何来圣诞节? 我不是上帝的子民,何来情人节? 我更不是西方的公民,缘何要过西方的节日? 家人团聚,赞天地之化育,我感恩,过春节! 家人团聚,报四时之恩赐,我温暖,过中秋节! 家人团聚,感先贤之圣德,我学习,过端午节! 家人团聚,念祖先之恩德,我思远,过清明节! 家人团聚,孝亲人之大恩,我感动,过重阳节! 冠礼上,我有三加冠冕,宾客云集,何来举手宣誓? 婚礼上,我有大红的盖头,凤冠霞帔,何来白纱祭祀? 寿礼上,我有寿桃长面,福禄寿三星高照,何来英文的歌曲,蛋糕和蜡烛? 忘了吗?我们的祖先叫炎黄? 我们有霓裳羽衣,穿起民族服装,何来异样的目光? 我们有礼义廉耻,做个孝子慈孙,何来怪异的叹息? 我们有戏曲歌舞,唱首昆腔越剧,何来与时代不配? 敌人本想殖民我们,没有办到,今天我们自我殖民。 敌人本想侵略我们,没有办到,今天我们自我侵略。 敌人本想同化我们,没有办到,今天我们自己同化。 忘了吗?我们的祖先叫炎黄?

忘了祖宗,崇洋媚外,是自我奴化。 忘了文化,蛮语洋文,是自我同化。 忘了冠服,西装领带,是自我洋化。 烈山丁艳2015-12-24 23:46:46 2015-12-24 23:47:26 任2015-12-24 23:47:26 一个关于中学学科的比方:语文是朕的皇后,虽然朕几乎从来不翻她的牌子,可她的地位依然是那么的稳固;英语是朕的华妃,朕其实并不真正爱她,只是因为外戚的缘故总要给她家几分面子;数学是朕的嬛嬛,那年杏花微雨,也许一开始就是错的;音体美是朕的纯元皇后,那才是心中的挚爱;至于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些卑微的官女子,朕理都懒得理她,到底是谁让她们入宫的![呲牙][呲牙][呲牙] 祝平安快乐! 任2015-12-24 23:49:14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汉字故事 刘为:林西莉女士是一位作家和汉学家,她来自瑞典。她写了一本畅销书《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在瑞典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本书,并且它出版以后,很快就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还有芬兰文和挪威文,现在又有了中文版,这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下面我们想先请林女士谈一下她怎么对汉字发生兴趣的。 林西莉:我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楚,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妈妈送给我一把伞,在伞的顶端印着一些非常漂亮的汉字,跟我们所用的字母比较,这些汉字真是漂亮极了。后来我跟瑞典著名的汉学家高本汉学习汉字,他教给我有关汉字的构成以及起源等方面的知识,使我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1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学- 习汉语,对汉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在这之前我还学过中国的艺术史和考古学,这些都为我以后研究中国的汉语打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因为汉字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非常地美,而学习中国的历史、艺术也是我学习汉字的一种途径。 刘为:看起来你学习汉语的方式确实和其他人不一样,也就是 说你是从汉字人手来开始学习汉语?

林西莉:对,非常地对。因为我的老师高本汉他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他在中国只待过二三年的时间。但是他的汉字知识非常地渊博我记得在50 年代末的时候我跟着高先生学习汉语,我们学习 了孔子、孟子等等,我们不说汉语,只是对汉字本身进行分析。我们朗读其中优美的句子,比如说有关如何做人、如何生活以及行为准则等等。但是我们从来不说汉语,因此从一开始我就只学习汉字。 刘为:这的确是一种非常非常有趣的学习汉字的方式。 林西莉:对。从70 年代开始,我开始教授别人学习汉语和中国 的历史。我发现对汉字的起源讲得越多,比如说像甲骨文和金文,而学生就越容易记住这些汉字,并且对汉字产生更大的兴趣。我的这些学生经常对我说,你能不能多讲一些汉字的知识?例如它们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我开始进一步地研究汉字,以便能够回答学生的提问。同时也因为我个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这本书创作的初衷。 15 年来我一直在搜集资料,我每年都要到中国到处看一看,拍一些照片,采访一些学者,买一些相关的书。15 年后我对自己说,行了,

后稷

后稷
后稷:周朝王族的始祖,名弃,出生于稷山(今山西运城稷山县)。母 为帝喾高辛氏元妃有邰女姜嫄,出生于古邰城(今陕西武功县西南) 。 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 《诗经· 生民》篇说:“厥初生民, 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同时, “后稷”也是西周时期的官名。
中文名 国 籍
后稷 中国帝喾、帝尧、帝舜、 帝禹时期
别 名 民 族
姬弃、农耕文明始祖 汉族周部落
出生日期 约公元前 2300 年 主要成就 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助 禹治水 母 亲 封 地 儿子 姜原 邰 不窋(讹作不窟)
出生地 职 业 部 族 父 亲 别 姓
稷山 农师(农官) 有邰氏部落 帝喾 姬氏
后稷生于稷山,今山西运城稷山县。春秋称“稷”,相传后稷曾于 县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穑,后称此山为稷王山,属晋,汉为河东郡闻 喜县地,北魏太和十一年置高凉县,遂于隋开皇十八年改高凉县为稷 山县。他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名弃。
1

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所以 他叫“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 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后稷,其母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足迹,踏之,践 之而动如孕。生一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从他旁边过都不踩 它;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 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 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 “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尔后稷播时百谷, 别姓姬氏。 ”其后子孙繁衍, 逐渐强大, 是为周。 家庭成员 高祖:黄帝 曾祖:少昊 祖父:蟜极 父亲:帝喾 生母:姜嫄,帝喾的元妃 庶母:简狄、庆都、常仪、某女(台玺的生母)
2

西琴和苏美尔人

西琴和苏美尔人 如果你还没读过西琴的作品,你会从中获得很多的乐趣。他的第一本书叫《第12 颗行星》,但我想推荐其它 两本,《失去的王国》和《游创世纪》。他写了许多基督教圣经里描述的城市,例如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是虚构的巴比伦、阿卡德、埃雷克,因为没人能证明他们的存在,甚至找不到任何存在的迹象。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一座城市,并由一个引出下一个,最终,他们发现了圣经里提到的所有城市。? 这些古城大概是在过去的120 年间被发现的,其中大多数是最近才发现。他们发现了数千块圆柱形的泥板,上面详细地记载着苏美尔和地球的历史,他们的文字叫 楔形文字。我将告诉你的并不仅仅是西琴的解释,现在许多其他的学者都能理解楔形文字,当他们翻译出同样的结果,它改变了我们整个世界观;就像约翰?安东尼奥?韦斯特关于师身人面像的著作,正影响着现代对人类历史的看法。? 我们最后会回来解释苏美尔人是如何得到他们的知识。苏美尔人的记录是在地球 上的最古老的文字记录,至今已5800 年。但他们描述的却是几十亿年前的事,并且

45万年前之后的事记载得更加详细。西琴认为人类存在了大约30 万年,但科学的考察、苏美尔人的记录、透特、麦基洗德﹙遍布宇宙的圣人团体﹚都认为约20 万年。在这20 万年里,地球上存在于尼菲林人﹙圣经中提到的﹚之前的文明,比尼菲林人以及后来我们所知的任何文明都先进得多。这本书的最后你会理解,当他们离开时,为什么没有留下任何踪迹。?通常,对于历史事件的最古老来源,我们都给予最高的信任,因为它最接近事件发生的时间。除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可能更早之外,苏美尔人的记录是我们目前所发现最古老的文字。苏美尔人告诉我们一个在许多方面都令人难以置信的历史故事。即使科学家知道它一定是对的,也很难去接受它。? 另一方面,如果这些故事都是他们编的,那么我们该如何从历史的观点,来解释他们对一些事情的了解。例如,不仅多贡人知道所有的地外行星,苏美尔文明甚至一开端就知道这些。苏美尔文明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文明,起源公元前3800 年。苏美尔人很清楚从外太空接近太阳系时可以看到的景象,他们知道所有的地外行星,并能数出这些行星从外到内有多少个。正如多贡人洞穴中的壁画,苏美尔人也描写了行星之间的相对大小和它们的详细情况,就好像他们真的曾经在太空中穿过所有的行星,知道这些行星的外观、行星上的水以及云的颜色。这一切早在公元前3800 年就被记录下来!这就是事实!这怎么可能?也许是我们对自身的起源是一无所知。?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探测器,穿越地外行星,探索外层空间之前,西琴就已经把苏美尔人描述的各个星球的景象发给了美国航空航天局,当探测器穿过一个个行星,他们发现,苏美尔人所描述的果然是完全正确的。另外,苏美尔文明刚开始,苏美尔人就知道春分点岁差;他们知道,黄赤交角为约23°,也就是地轴倾斜约23°,并且地轴旋转一周大约25,920 年。?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有科学背景的历史学家,他们知道,必须至少花2160年持续不断的观察夜空,才会知道地球的摆动。但苏美尔人在他们文明开始的第一天就知道了。? 那么他们是如何知道的?这些泥板提供了大量的惊人证据,但是这些知识现在还没有被大众吸收。正如我在学校所学的,摩西在公元前1250 年写下了创世纪,距今约3250 年。但苏美尔人的泥板比摩西生存的年代至少提前了2,000 年,但他们竟然和圣经的第一章一模一样,几乎一字不变。这些泥板甚至记载了亚当和夏娃,包括他们儿子和女儿们的名字,创世纪中记载的全部内容都在其中。这证明了创世纪的作者不是摩西,显然,这样的事实是不会被基督教的世界所接受的。因此我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些知识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被现代文明所接受,因为它与我们公认的地球历史有很大的偏差,摩西这件事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日本人的祖先

日本人的祖先 2011级日语一班韩宇彤(2011010288)这学期我们新开设了一门课程------日本历史。学习一个国家的历史必然会关心这个国家的起源,这个国家人的祖先是谁?学习日本历史自然也会关注这个问题,日本人的祖先究竟是谁? 为此我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大家都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真是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观点,至今仍没有定论。其中最可笑的是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水浒》中的武大郎!他们给出的原因是日本男人矮小,日本女人美丽漂亮,日本的国旗像一个烧饼。当然这只是大家调侃日本人的一个笑话,只能一笑而过,且不说武大郎这个小说人物是否存在,就是时间上也是不符啊! 那么日本人的祖先究竟是谁呢?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西伯利亚北部的先住民(绳文人) 现发现最古老的日本人人骨,大约属于2万年前至3万年前的冰河期时期。一般认为绳文人最早于冰河期时代到达日本列岛。 由绳文人人骨中采集遗传因子与世界各地的对象比较,与西伯利亚北部的先住民最为相近(但也有南方基因)。冰河期之前的西伯利亚北部气候温暖,有大型动物、草木生长,进冰河期时代以后则再找不到人类生活的痕迹。西伯利亚特有的石器如楔形石核的遗迹被发现于西伯利亚北部、库页岛、北海道、与日本列岛等地如弧形分布,故一般认为是于冰河期由西伯利亚北部经库页岛、北海道、再进入日本列岛居住。

冰河期时代的北海被冰所覆盖,于库页岛、北海道、日本列岛间进行移动明显是可行的。 二、中国北京猿人 根据中日学者的研究,早期生活在日本列岛的先民中,有些人可能是中国北京猿人的后裔。当年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连为一体,日本的西部与中国、朝鲜直接相连,逐兽而徙的原始先民们经由朝鲜来到这里,成为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居民。随后,也有生存在亚洲大陆其他地区的古猿人,因追逐猎物,踏上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在冰川时期形成的陆桥,陆续抵达日本列岛。 日本考古学家樋口隆康认为:进入日本列岛的移民途径主要有5条: 1.北路:来自库页岛,经北海道进入本州北部; 2.南洋路:来自南太平洋竹岛进入本州东部; 3.朝鲜路:来自北西伯利亚和中国华北,经朝鲜半岛进入本州中部; 4.东中国海路:来自中国长江流域,直接东渡至九州北部; 5.冲绳路:来自中国华南及东南亚,经台湾、冲绳至九州南部。 由此可见,日本的祖先比较复杂,按照日本学者木通口清之的说法:“日本人是在日本产生的,但其要素是以和中国华南的洪积期化

】中国历史人物之13——张姓始祖张挥(远古)

】中国历史人物之13——张姓始祖张挥(远古) 【转载】中国历史人物之13——张姓始祖张挥(远古)2015-01-22 15:45:07|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转载自劲松《中国历史人物之13——张姓始祖张挥(远古)》中国历史人物之13——张姓始祖张挥(远古) 张姓始祖张挥 张挥,张姓始祖,号天禄,上古时代汉族传说历史人物,濮阳之子,为黄帝之孙,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帝颛顼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也称弓长(掌管弓箭的官职)。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挥公姓张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因此说中华张姓始祖为挥公,张姓祖根在濮阳。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 在距今5000年左右,黄帝先后战胜蚩尤、炎帝,统一了中国的中西部,生活在东部地区以少吴为首的东夷族看到黄帝的势力强大,就臣服于黄帝。少昊建都穷桑,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那时濮阳一带是黄帝的华族东部边缘,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黄帝为了巩固这一边缘地区的统治,就将他同正

妃螺祖生的两个儿子都派过来作为诸侯。大儿子玄嚣封于青阳,即古清河之阳,因此得号青阳氏。古清河是流经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一带的一条河流,不同河段称湛或白汤。另一儿子昌意封于今河南、河北交界处,后人称昌意城,今南乐县境仍有昌意城遗址。玄嚣、昌意的封地一处清河上游,一处清河下游,兄弟两人待人都很宽厚,关系极其融洽,交往非常密切。 张挥与五帝关系图 玄嚣生子挥,昌意生子颛顼,二人年龄相仿,情趣相投。那时的诸侯王一般都是善观天象的巫师,观天象也是家中子弟从小到大的必修课。挥和颛顼也都爱上了观天象,但二人的其他爱好又有区别,挥喜欢制作打斗器械,捕猎抓鱼;颛项则喜欢琢磨怎样将天下各族融为一体。 黄帝一天天年老体衰,同时看到天下并不太平,就注意在足,守小国可以,却不堪大任。他很快发现了挥和颛项。二者比较,他感到颛项有治国王气,挥有为将之风。为了培养考察他们,黄帝就让颛顼去辅佐少昊,让挥负责制造器械,训练士卒。 少吴是伏羲太吴的嫡系后裔,年事已高,深明大义,对颛顼一见如故,立即委以国政。颛项那时虽还是个15岁的少年,但相貌堂正,有胆有识,又勤奋谦让,用了三年就让东夷人

自然科普知识:猴究竟是不是人祖先

自然科普知识:猴究竟是不是人祖先 以下是###整理的《自然科普知识:猴究竟是不是人祖先》,希望 大家喜欢! 又一个猴年来了,关于猴的话题或物品都多了起来。人们对猴的 关心似乎比对其他动物要亲近得多,因为众所周知,猴是我们人类的 近亲。据现代科学家的研究,二者的遗传基因有98。4%是重合的。所 以人们认为这个物种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这种观点早已深入人心。但最近几年,“人猿同祖”论遭遇了各种挑战。 人类是由猿猴演化来的? 1863年,赫胥黎出版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他把人和灵长 类动物的身体结构作了详细的比较,由此证明人是猿类的近亲,他认 为人是由古代的类人猿逐渐变化来的,或者是和猿从同一个祖先分支 而来的。他是第一个提出“人猿同祖论”的科学家。 真正用科学的方法搜集证据,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是英国学者 达尔文。19世纪中叶,他和他的同事根据大量科学的观察提出:人是 古代的猿猴进化而来的。1871年,达尔文发表了新书《人类起源和性 的选择》,详细列举了人和动物在胚胎和身体构造上的一些相似之处,来论证人与动物的关系。他在书中还举出一些在有的动物身上很发达,而在人的身上因为不再有用或用得很少而退化的肢体,如尾巴,来论 证人类与动物的“血缘关系”。 现代科学的发展协助了科学家,他们能够使用各种新方法和新技 术来界定人类、猿类和猴子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黑 猩猩与人类的关系最近,它们和人类是共同的祖先,但从700万年前 开始分化开来;再往前200万年,大猩猩又从那时的共同祖先分化出去;其他的猿类在时间上和亲缘关系上,就更早与人类分化了。 人类是从水中演化来的?

苏美尔文明的启示简述

苏美尔文明的启示简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古巴比伦。在古巴比伦的前面,曾经出现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即苏美尔文明。《苏美尔年表》以“大洪水”为界限,详细记述了苏美尔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其开篇即讲:“王权从天而降,王权在埃利都,阿鲁利姆为埃利都国王,他统治了28800 年。” 阿鲁利姆(Alulim),是传说中的第一位国王。然后是阿拉勒伽,埃利都的第二位国王。《苏美尔王表》讲:“埃利都衰落了,王权转移到巴德提比拉”,“巴德提比拉衰落了,王权转移到拉尔萨”,“拉尔萨衰落了,王权转移到西巴尔”,“西巴尔衰落了,王权转移到书珥鲁帕克”,接着是“大洪水来临”。《苏美尔王表》开始新的历史叙述,称:“大洪水之后,王权再次从天而降,王权在基什。”其间,出现牧羊人伊塔那(Etana),《伊塔那史诗》(Epic of Etana):称:“他升到天上,统一了所有国家。”历史出现恩美巴拉格西(En-me-barage-si),即《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基什王阿伽的父亲,他征服了埃兰,“基什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埃安那”。叙说中的历史出现诸多

的“基什王朝”。这里的埃安那即乌鲁克城内神庙。乌鲁克王朝出现太阳神乌图的儿子美什千加舍尔,而“美什千加舍尔走向大海消失了”。历史又分别出现“乌努格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乌尔姆”、“乌尔姆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阿万”、“阿万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基什”,历史再次出现“基什王朝”,“基什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阿克沙克”、“阿克沙克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基什”。苏美尔王权出现新的循环:“基什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乌努格”、“乌努格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阿卡德” ,阿卡德的萨尔贡(Sargon)“击败乌鲁克的卢加尔扎克西,接管苏美尔,并建立了阿卡德帝国”,“阿卡德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乌努格”、“乌努格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库提人的军队”,“在库提军队中,一开始并没有著名的国王,他们是他们自己的国王,这样统治了3年”,“库提军队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乌努格”、“乌努格被打败,王权转移到了乌尔姆”、“乌尔姆被打败,苏美尔的根基被撕破,王权转移到了伊辛”。历史进入“伊辛王朝”,出现“乌尔·尼努尔塔”(Ur-Ninurta)和“恩利尔巴尼”(Enlil-bani)等可以称颂的时期,但是,苏美尔文明终究还是破灭了。《苏美尔王表》再现了苏美尔文明从公元前4000 年到公元前2000 年存在的历史,每一个时期都形成两河流域

汉人祖先中有白种人!

汉人祖先中有白种人! 在汉民族的历史上,由古代的黄帝部落开始不断有新的民族加入,这些新兴并且充满活力的民族感受到了华夏文明的伟大,于是就放弃了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一切以华夏文化为标准,并且修改了民族史,也改成了华夏民皇五族三帝的子孙.在汉民族的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新兴的异民族加入就是来自于遥远西北利亚的鲜卑人. 约东汉桓灵时, 鲜卑民族出了一个杰出的领袖人物名唤?墒??? ,他们在高柳(今山西阳高)北面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部落军事联盟,大举挥军南下,击摆了东汉北征军.并向东西发展,控制了东至辽东,西至敦煌,包括蒙古草原在内的东西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的大片土地.到公元3世纪30年代,鲜卑人棵能比控铉十余万骑,称雄塞上,并开始学习优秀的汉民族文化.其后继续向中原发展,到公元4世纪时,鲜卑人先后在中土建立了前燕、西燕、后燕、西秦、南凉等政权.而鲜卑族中拓跋氏的一支.势力更是强大, 他们建立的北魏政权机关,曾一度统一中国北方,与江东的刘宋王朝对峙.在这个政权统治长达标148年的时间里,由于出于对汉民族文化的热爱,君主开始禁止通行鲜卑民族的民族服饰和鲜卑语,与本来之鲜卑民族划清界线.自称是五帝之后.改从汉人姓氏,提倡鲜卑汉通婚混血已达到改造自己民族的目的. 因此的缘 故, 鲜卑民族就可以称为是新的汉民族. 因为鲜卑已经放弃了原来的生活方式与本民族划清界线.这与后来入主中原的蒙古人和满族人的政权完全是不同的 根据原本的中国民族学,喜欢把鲜卑列为东胡民族系列.后来经过民族学者调查发现有误. 鲜卑民族是来自与遥远的西北利亚的民族.鲜卑二字就是西北利亚的汉语音译.拓跋氏鲜卑族的祖先之庙在乌洛国西北,早期拓跋氏凿石室而嗣祖. 此石室离代京(今山西代县)四千余里,位于西北利亚. 拓跋氏南下后已把石室的祖先忘却. 这也不奇怪,一是因为他们已经远离了故土,二是时代已经久远.三是他们自己已经把自己改造成了汉民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