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常识——诗词篇(经典古诗文)

公务员常识——诗词篇(经典古诗文)
公务员常识——诗词篇(经典古诗文)

公务员常识——诗词篇(经典古诗文)

按朝代和作者分:

三国:

1.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唐:

1.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2.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3.张继——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入亦沾衣《山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4.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

5.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6.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7.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8.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9.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曲》

10.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11.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为草当作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12.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13.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题》;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滿襟《蜀相》;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白》;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14.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15.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16.白居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17.杜牧——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宋:

1.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2.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3.释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4.姜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

5.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6.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7.俞文豹——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清夜录》

8.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

9.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

10.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11.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

明:

1.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2.汤显祖——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誰家院《牡丹亭》

元:

1.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2.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滿乾坤《墨梅》

清:

1.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2.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题竹石》

3.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绝命诗》

当代:

1.秋瑾——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2.鲁迅——心事浩茫连宇宙,于无声处听惊雷。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3.毛泽东——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重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其他经典诗词:

1.诗经——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投我以挑,报之以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言必信,行必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可忍,孰不可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孟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荀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5.谚语/俗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6.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增广昔时咸文)

7.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汉刘邦大风歌)

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司马迁史记易水歌)

按内容分类:

一、天地山水

1.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4.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8.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9.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3.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山水)——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5.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

1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7.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唐.王维《鹿柴》

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2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2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岸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3.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二、日月风雨

1.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2.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3.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4.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7.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8.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牧《秋思》

9.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13.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5.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16.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1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2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22.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2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2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25.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26.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三、花草虫鸟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5.几处早莺争暖树,誰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8.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1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1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13.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1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1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1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17.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18.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19.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2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2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2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2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2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2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26.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27.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2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29.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3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3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33.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34.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35.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四、时令节日

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6.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8.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9.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1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2.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13.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4.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15.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6.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17.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18.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断句》

19.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2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21.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五、爱国忧民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3.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歌》

12.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1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1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1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1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誰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8.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9.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0.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21.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22.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3.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25.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26.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六、述志抒怀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11.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5.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16.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1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18.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

22.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23.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2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2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6.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2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9.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3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32.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见日俄战争地图》

七、乡思离情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6.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7.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9.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1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1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1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8.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19.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2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2.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2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6.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7.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8.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瑕《江楼感怀》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30.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3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32.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八、愁恨悲欢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共5首)3.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平调》

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10.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11.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12.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1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6.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19.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2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2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24.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2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6.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7.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九、友谊爱情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7.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11.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12.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4.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1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16.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7.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1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2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22.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2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8.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30.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宋.陆游《钗头凤》

3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32.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十、学问成才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3.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5.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6.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8.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9.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0.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1.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2.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1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4.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7.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十一、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7.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8.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1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1.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2.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3.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5.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6.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17.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8.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21.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2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3.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2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以寄》

2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6.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27.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2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宋.林升《题临安邸》29.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3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3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7.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8.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39.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4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十二、关于写作

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3.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6.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7.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9.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10.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1.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12.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13.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14.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15.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16.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17.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

19.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20.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21.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22.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4.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25.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26.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27.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28.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9.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

小学生教育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40篇) 1、冲称象 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 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 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 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 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 【译文】: 武帝(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梦龙《古今谭概》 【注释】: 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捕食昆虫、小鱼。②避患:避免灾祸。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④坠:落,掉下。⑤稍下:稍微低一点。⑥复:又。⑦益:更加。⑧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下巢:把窝做低⑨遂:于是。⑩之:指小鸟。【译文】: 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寓意】:现在比喻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4、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yà)之者①,芒( máng)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yǐ)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qū)而往视之⑤,苗则槁(gǎo)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guǎ)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yún)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同“悯”,担心,忧虑。长——生长,成长,揠——拔。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⑤趋——快走。往——去,到..去。⑥槁——草木干枯。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 一、古代诗歌的文体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按形式分为: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渭川田家》。 2、近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 ①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无须对仗。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七绝如王昌龄《从军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泊秦淮》等。 ②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七律如杜甫《登高》、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商隐《锦瑟》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3、词 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③词的分类: 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一、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1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关于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比如,我们诵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可以讲有关的故事。 小学五六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尚书》《孝经》《易经》 有计划地完成《颜氏家训·风操第六》《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二)古典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o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扬州慢·【宋】姜夔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乾坤能大" 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专题 一、诗歌常识 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如《诗经》、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诗歌鼎盛于唐代,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三、中国古代诗人作品 (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二)两汉 3.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考纲要求: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复习要点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 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 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 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 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经典小古文100篇(上)

小学生经典古文诵读篇目 1、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冲曰:“置(zh 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2、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

前源。 【注释】: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⑴源:水源 【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寓意】: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 【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②避患:避免灾祸。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④坠:落,掉下。⑤稍下:稍微低一点。⑥复:又。⑦益:更加。⑧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下巢:把窝做低⑨遂:于是。⑩之:指小鸟。 【译文】: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于是人们就把它们捉住了。

古典诗词常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如果文友想深入研究的话,可以参考阅读范文澜先生的《中国文学通史》。 综上所述,诗和词按照格律和声韵,可以作如下分类: 古典诗歌:

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陈太丘与友期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论语》十二章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泛指多次。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 虽有嘉肴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称呼。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过故人庄(孟浩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北方。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背诵篇目

淇县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内容分解目录 (说明:其中带“▲”的为课本中古诗) 第一部分:古诗 一年级: 上册背诵古诗: 1、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2、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白▲ 4、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5、画(远看山有色)▲ 6、咏华山(只有天在上)寇准▲ 7、画鸡(头上红冠不用裁)唐寅▲ 8、山村(一去二三里)▲ 9、蚕妇(昨日入城市) 10、明日(明日复明日) 下册背诵古诗: 1、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 3、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4、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李白▲ 5、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6、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 7、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曹植 8、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 9、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 10、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

上册背诵古诗: 1、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 3、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 4、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绅▲ 5、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绅 6、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 7、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 8、梅花(墙角数枝梅)▲ 9、夜雪(已讶衾枕冷)白居易▲ 10、马诗 下册背诵古诗: 1、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2、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3、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杨万里▲ 4、所见(牧童骑黄牛) 袁枚▲ 5、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7、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叶绍翁▲ 8、雨晴(雨前初见花间蕊)王驾▲ 9、鸟鸣涧(人闲桂花落)王维 10、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李白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古代诗歌常识学习知识

古代诗歌常识知识清单 一、常见古代诗歌的10种类型 1、送别赠别诗 这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与祝福。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雨霖铃》(柳永)。 2、咏史怀古诗 其主题不外乎两大类。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刘禹锡的《石头城》。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怀古伤今)。如杜甫的《蜀相》、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③通过昔盛今衰的变化,表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3、边塞征战诗 大都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①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②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③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4、羁旅行役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

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篇目

濉溪县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一年级上册1 江南·汉乐府·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一年级上册2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年级上册3 梅花·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上册4 古朗月行·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一年级上册5 悯农二首·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一年级下册1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年级下册2 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一年级下册3 相思·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一年级下册4

秋浦歌·唐代·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一年级下册5 鸟·唐代·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二年级上册1 长歌行·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年级上册2 夜宿山寺·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二年级上册3 云·唐代·郑准 片片飞来静又闲,楼头江上复山前。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 二年级上册4 风·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二年级上册5 乐游原·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中国古代诗歌常识

中古国代诗歌常识 一、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等等;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题目中一般有“歌、行、引、吟、曲、辞、弄、乐府”等标志性字眼(尤其隋唐时期的古体诗);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且不讲究押韵;如五言古诗有陶渊明《归园田居》,七言古诗有白居易《琵琶行》,杂言古诗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和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尤其唐代)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新乐府: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中唐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并以新题写时事,故称新乐府。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五言、七言、杂言呈现,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2、近体诗是指隋唐及其之后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考试问到体裁,可具体回答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五言(七言)律诗。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句押韵,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3、宋元明清时除了延续一部分前代的律诗和绝句外,更大量出现了词、曲及戏曲唱词,它们都属于近体格律诗。 ①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因句式长短不齐而叫做长短句、诗余;也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琴趣等。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调名,叫做“词牌”(即词谱);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根据内容所起的题目。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如通常的小令;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前段称上阕或上片,后段称下阕或下片;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②曲:又称为词余、乐府,代表是元杂剧和散曲合称的元曲。散曲是诗歌样式,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的体制相当于宋词的小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由多支曲子组成。 二、古诗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其下又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等。 三、中国古代诗词最主要的派系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末宋初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椒房阿娇青娥老”椒房:后妃所住的宫殿,用花椒籽和泥涂壁,取其香暖兼有多子之意。 B.“云中谁寄锦书来”锦书:据《晋书》记载,窦滔妻子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她的丈夫,后来就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指李清照想给丈夫寄信。 C.“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古代用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伯仲”连用,后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D.“蓬莱宫中日月长”蓬莱宫:泛指仙境,蓬莱是古代传说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是方丈、瀛洲。 2.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 3.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 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B.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 ——宋词——元曲。 C.“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D.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学体裁,说它是报告是就其主题的真实性 而言,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方法而言。夏衍的《包身工》是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 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至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C.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抒情诗《长恨歌》 《琵琶行》,还有七律《钱塘湖春行》等。 D.白居易的诗歌,不单《赋得古原草送别》人人皆知,他的《长恨歌》《琵琶行》也众口 传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说。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 “骚体”。

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方案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为深入开展“养正”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校将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2、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陶冶其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 4、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结合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努力塑造学校文化氛围。 三、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一至六年级) 四、诵读内容 《课程标准》规定必背篇目50篇、《论语》、《诗经》、《三字经》、《弟子规》、古代散文名篇和现代诗歌散文名篇等。(注:后面附有推荐篇目,各年级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选择诵读内容向学生推荐,但应注意量的控制) 五、实施建议 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全校教师人人参与,个个想方设法,处处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老师的统一协调下,在各个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 (1)每天安排20分钟进行诵读; (2)每周利用诵读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3)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手”的评选活动。 (4)充分发挥家长作用,督促学生诵读经典。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1.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 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 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十二郎文 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孟者,《说文》:“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说文》:“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说文》:“季者,少称也。”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5.省:探望。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6.薨:古代称侯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