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福建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福建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福建省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

二〇一四年二月

目录

一、总则 (1)

二、组织体系和工作职责 (2)

三、常规监测与预警机制 (3)

四、赤潮灾害应急响应程序 (4)

五、后期处理 (8)

六、保障措施 (9)

七、附录 (10)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赤潮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全面提高赤潮灾害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赤潮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切实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职能配置、内部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文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省管辖海域内赤潮监视监测、预警报、应急处置等应急响应工作。大型藻类灾害性暴发(如绿潮)的应急响应可参照本预案执行。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坚持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赤潮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根据赤潮灾害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坚持属地为主,实行分级响应,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辖海域内

赤潮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其它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赤潮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

3、预防为主,防应结合。坚持赤潮灾害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应急相结合;加强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提高赤潮灾害预警报能力;积极开展赤潮科研工作,提高应急技术保障水平;强化应急响应培训和演练,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切实提高赤潮灾害预防和应急响应能力,做到积极预防、及时响应、有效控制。

4、快速反应,团结协作。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资源共享、协同行动,建立健全赤潮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加强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二、组织体系和工作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

1、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成立赤潮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厅领导

小组”),负责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赤潮灾害应急工作。省厅领导小组下设办

公室,挂靠厅资源环境保护处。

2、省厅领导小组组长:厅长

副组长:分管资源环境保护、渔业、加工流通与质量监督、防灾减灾和应急指

挥中心的副厅长。

成员:资源环境保护处、办公室、计划财务处、防灾减灾处、渔业处、加工

流通与质量监督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分管领导,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省海洋预报台负责人。

3、组织机构职责

(1)省厅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组织、协调和监督赤潮应急预案的实施;启动和结

束突发性赤潮应急预案。

(2)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①制定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②建议赤潮灾害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并组织实施;

③及时向省厅领导小组报告赤潮灾害发展趋势,组织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赤潮应急监测工作;

④负责统一对外发布赤潮灾害信息,与相关部门沟通与联系;

⑤组织编写赤潮灾害评估报告并报省厅领导小组;

⑥指导沿海设区市海洋与渔业局及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编制或修订地方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⑦向相关单位通报关闭海水浴场和海上活动场所。

(3)省厅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①资源环境保护处:承担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②办公室:负责赤潮灾害发生后的新闻宣传报道和后勤保障工作。

③计划财务处:负责争取、落实海洋与渔业系统防范赤潮灾害的能力建设和

灾后渔业生产,负责落实省级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经费和救助资金。

④防灾减灾处:赤潮灾害的预测分析,协同渔业处做好减灾工作。

⑤渔业处:负责指导开展各类养殖水产品抢收等工作,负责收集统计、分析

和上报全省渔业生产受灾情况,负责指导灾后渔业恢复生产工作。

⑥加工流通与质量监督处:负责做好赤潮期间赤潮海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防止含有生物毒素不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水产品起捕上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⑦应急指挥中心:协助做好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督促各项赤潮

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负责赤潮发生期间的24小时应急值班工作,统计全省海洋与渔业防御赤潮灾害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向国家、东海区海洋局和省委、省政府报送赤潮应对情况。

⑧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协助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含有生物毒素不符

合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水产品养殖海区的监管。

⑨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参与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和水生生物疫病防控工

作,通过短信平台向沿海养殖户发送赤潮灾害预警和信息。

⑩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负责对赤潮灾害开展跟踪监测和报告,及时将赤潮监测信息报告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积极配合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通报发送工作。

○Ⅱ省海洋预报台:负责对赤潮发生条件的预测分析,发布赤潮预测信息,为政府部门和渔民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减轻损失提供指导。

三、常规监测与预警机制

(一)常规监视监测

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海洋环境及赤潮灾害监视监测与预警预报网络体系,组织开展管辖海域海洋环境以及赤潮灾害的常规监视监测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和应急需求,在海水增养殖区等重点海域设立赤潮监控区,开展重点监视

监测,及时掌握赤潮发生动态,获取赤潮监测、预警及防治基础数据和信息,要对监视监测工作开展监督管理,保证监视监测质量。

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动员、发挥社会各界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全方位、覆盖广的赤潮灾害监视监测网络。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向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赤潮灾害信息。

(二)预测预警

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赤潮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对所获得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做出赤潮灾害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对管辖海域内赤潮高发海域,以及受赤潮影响较大的渔业资源利用区、海水资源利用区、旅游度假区、海洋保护区等海域开展赤潮灾害区划,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做好赤潮灾害防范工作。

四、赤潮灾害应急响应程序

(一)应急响应程序的启动和结束

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赤潮灾害的级别向省厅领导小组建议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程序启动后,省厅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按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当赤潮灾害影响消失后,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向省厅领导小组建议结束应急响应行动。

(二)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和级别

按照赤潮灾害等级标准,明确赤潮灾害应急预案的启动级别、条件及相应机构的职责,建立赤潮灾害三级应急响应程序。

1、一级应急响应

(1)启动条件

在我省管辖海域发生的赤潮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经省厅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后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程序。

▲赤潮面积超过800平方公里,或有毒赤潮灾害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

▲出现因赤潮毒素导致的人身死亡案例。

(2)处置程序

▲省厅领导小组应报告省政府,省领导亲自赴现场指挥调度;

▲省厅领导小组应组织对赤潮灾害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赤潮发生区水文、气象、理化和生物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省厅领导小组应密切跟踪赤潮灾害发展趋势,监督和协调应急程序的实施;

▲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做好赤潮灾害应急监测、预警与卫生防疫工作,控制赤潮灾害区域的渔业生产活动,关闭采贝场和禁止赤潮区域及邻近海域的含有生物毒素不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水产品流通销售;

▲组织赤潮生物物种及其毒素的鉴定和检测;

▲组织和监督赤潮毒素患者的救治;

▲沿海设区市海洋与渔业局及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按照统一部署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评估赤潮灾害导致的人体健康、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损失。

2、二级应急响应

(1)启动条件

在我省管辖海域发生的赤潮灾害海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经省厅领导小组研究,

启动二级应急响应程序,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沿海设区市海洋与渔业局及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也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赤潮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或有毒赤潮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

▲出现因赤潮毒素导致的人身严重不适案例10个以上。

(2)处置程序

▲省厅领导应亲赴现场指挥调度,组织对赤潮灾害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赤潮发生区水文、气象、理化和生物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组织赤潮生物物种及其毒素的鉴定和检测;

▲省厅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关闭采贝场和禁止赤潮区域及邻近海域的含有生物毒素不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水产品流通销售;

▲开展医学调查,对因赤潮毒素中毒的人员开展救治;

▲评估赤潮灾害导致的人体健康、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损失;

3、三级应急响应

(1)启动条件

在我省管辖海域发生的赤潮灾害海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由沿海设区市海洋与渔业局及平潭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发生100平方公里以下的赤潮或50平方公里以下的有毒赤潮;

▲因食用受赤潮污染的海产品或接触到赤潮灾害海水,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病例报告10个以下。

(2)处置程序

▲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开展赤潮灾害应急监测,各级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站)密切关注赤潮发生区水文、气象、理化和生物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组织赤潮生物物种及其毒素的鉴定和检测;

▲及时救治因赤潮毒素中毒的人员;

▲调查和评估赤潮灾害导致的渔业及水产养殖业损失。

(三)应急响应措施

赤潮灾害发生期间,在省厅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开展赤潮灾害监视监测和分析预测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相关赤潮减灾防灾措施。赤潮灾害结束后,及时开展灾害评估工作。

(1)监视监测

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接到厅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响应指令后,紧急出动监测船,迅速开展赤潮灾害应急监测。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见附表2。

(2)分析预测

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对赤潮灾害发生区域及相关的海洋环境要素进行分析、会商,对赤潮灾害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作出预测,并将结果报送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内容包括:

▲赤潮灾害发生海区、面积、赤潮种类、海区气象、海况等,初步预测赤潮灾害发展趋势;

▲评估赤潮灾害是否对生态敏感区如渔业资源利用区、海水资源利用区、旅游度假区、海洋保护区等造成影响;

▲评估赤潮灾害是否对海水浴场和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评估养殖区环境状况和水产品质量。

(四)赤潮灾害信息传输

1、赤潮灾害环境监测信息报告程序与时限

达到一级应急响应程序的赤潮灾害信息在3小时内报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达到二级或三级应急响应程序的赤潮灾害信息在6小时内报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指挥中心按规定时限报送国家海洋局和省政府。

2、赤潮信息主要内容包括:赤潮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生物种类、生物毒性、生物密度、发展趋势、发生条件等监视监测、预测信息,以及赤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及对人类健康危害等赤潮灾害评估信息。

3、赤潮灾害环境监测信息报告内容

赤潮灾害环境监测信息报告内容见附表3。

(五)减灾防灾措施

1、省厅领导小组或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紧急会商会,研究协调行动的具体措施、进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2、在渔场、养殖区发生赤潮灾害,根据赤潮毒素情况(参照附表4),指导当地海洋与渔业部门采取禁捕、封闭和转移等措施;

3、加强与赤潮灾害发生地卫生部门开展鱼贝类食物中毒防治等与赤潮灾害有关的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加强食用水产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做好中毒病人的医疗救治;

4、选择合适的赤潮灾害消除方法,如化学消除法、高岭土沉降法、围隔栅法、气幕法和回吸法等物理、化学或生物法消除赤潮;

5、采取切实可行的减灾和防灾措施减轻赤潮危害,如指导养殖户采取迁移、沉

放养殖网箱,采用清洁饲养或臭氧处理快速清除经济贝类体内赤潮毒素等。

6、及时通报赤潮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和危害,并严格按照赤潮信息发布权限归口对外发布信息;

7、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赤潮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

(六)安全防护

海上应急人员应配备必要的海上救生和防护设备,避免人体与赤潮水体直接接触。

有毒赤潮灾害发生后,通过媒体及时对公众进行宣传,有效控制含有赤潮毒素的海产品的流通、销售和食用。

(七)信息管理与发布

省厅领导小组对赤潮灾害信息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制度,赤潮灾害信息由省厅领导小组发布,有毒或造成水产养殖或滨海旅游等经济损失的赤潮灾害信息由省厅领导小组签发,无毒或未造成水产养殖或滨海旅游等经济损失的赤潮灾害信息由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签发。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信、短信、彩信等媒体向社会发布赤潮信息需经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许可。

(八)应急响应终止与调整

1、应急响应终止

根据监视监测结果,当赤潮灾害消亡时省厅领导小组可适时终止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终止时,应当及时向国家海洋局和省政府报告,并向当地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2、应急响应调整

根据赤潮灾害发生情况、发展趋势及危害影响程度的变化,省厅领导小组可适时决定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应急级别调整时,应当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并向当地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五、后期处理

(一)善后处置

对遭受赤潮灾害影响的地区,省厅领导小组派出由渔业处、加工流通与质量监督处、防灾减灾处、资源环境保护处、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成的工作组分赴现场,指导当地群众做好受灾自救以及恢复生产等善后工作。

(二)灾害评估

在赤潮灾害消失后,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赤潮灾害评估工作。评估主要内容:

1、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渔业资源损失、水产养殖业损失、旅游业收入减少或人体健康损害等;

2、间接经济损失包括水产品质量的下降、水产品加工产量及质量的下降及赤潮灾害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3、总结减灾防灾措施落实工作。

(三)奖励与责任

1、对应急行动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于玩忽职守、推诿扯皮,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行政处分。

2、对发现赤潮并及时报告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一定的奖励。

3、有毒赤潮灾害发生后,赤潮灾害海域内的渔业生产及相关的企事业有义务配

合应急响应行动。

4、对偷运、偷卖禁止上市水产品造成人员伤亡的有关责任人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档案归档

赤潮灾害应急档案和相关监测资料全部归档到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赤潮防灾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和资金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赤潮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报工作能力建设,使各级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单位基本建立生物、化学、水文、气象等专业实验室,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具备开展赤潮生物种类鉴定,赤潮毒素检测和水质分析等工作,具有获取与赤潮相关的海洋环境要素信息的能力,能够保障赤潮灾害应急监测工作。其中: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省渔业环境监测站要具备水环境、沉积物、生物、赤潮毒素等监测能力,达到国家级实验室标准;宁德市海洋与渔业监测站、莆田市海洋与渔业监测站、泉州市海洋与渔业监测站、漳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中心、平潭县海洋与渔业监测站要具备水环境常规项目监测及赤潮生物鉴定能力,应达到省级实验室标准。

(三)技术培训

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要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赤潮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等。

(四)经费

赤潮趋势性及频发期监测、赤潮灾害应急响应行动、赤潮防治的研究以及开展赤潮发生的经验性预警报等经费列入省级财政安排,并根据应急工作实际需求,逐步加大相应工作经费投入。

(五)教育宣传

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以及赤潮灾害应急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赤潮灾害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海洋环境保护和赤潮应急工作的氛围,为应急工作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七、附录:

赤潮术语

赤潮: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它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生物:能够大量繁殖并引发赤潮的的生物。赤潮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原生动物和细菌等,其中有毒、有害赤潮生物以甲藻类居多,其次为硅藻、蓝藻、金藻、隐藻和原生动物。

赤潮毒素:由有毒赤潮生物产生的具有毒副作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危害性较大的几种毒素分别是麻痹性贝毒素(PSP)、腹泻性贝毒素(DSP)、神经性贝毒素(NSP)、

西加鱼毒素(GFP)、失忆性贝毒素(ASP)和蓝细菌毒素(蓝藻毒素,CTP)、溶血素等。

有毒赤潮:体内含有某种赤潮毒素或能分泌出毒素的藻类形成的赤潮。

附表1 赤潮灾害毒素警戒标准

表1 赤潮灾害毒素警戒标准和检验方法

毒素类型

PSP DSP ASP

警戒浓度分析方法警戒浓度分析方法警戒浓度分析方法

80μg/100g

鼠生物法

HPLC 24h内3只

小老鼠死亡

2只以上

鼠生物法

HPLC

2mg/100g HPLC

20μg/100g

附表2 赤潮灾害应急监视、监测项目

表2 赤潮灾害应急监视、监测项目项目内容仪器及方法

现场观测1、范围

2、摄象*

3、色、味、嗅、漂浮物

船舶定位,航迹推算

录象、照相

目视及感官

生物因子1、浮游生物垂直或分层拖网

2、叶绿素a

3、底泥孢囊*

4、藻毒素及贝毒测定*

镜检计数法

分光光度法或荧光分光光度法

采泥器、套筛

小白鼠法、免疫方法或HPLC检测

环境因子1、气压

2、风速

3、风向

4、气温

5、透明度

6、水色

7、海况

8、水温

9、pH值

10、盐度

11、溶解氧

12、化学耗氧量

空盒气压表

风向、风速仪(表)

风向、风速仪(表)

通风干湿表、温度计

透明度盘(水下照度计)

水色计比色法

海浪及海流目测

表层水温表、现场快速测定仪法

pH计法,现场快速测定仪法

盐度计法、现场快速测定仪法

碘量法、现场快速测定仪法

碱式高锰酸钾法

13、活性磷酸盐

14、亚硝酸盐

15、硝酸盐

16、氨氮

17、铁(Fe)*

18、锰(Mn)* 磷钼酸法

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锌镉还原法

次溴酸盐氧化法

原子吸收或邻啡络啉分光法原子吸收法

其他项目1、赤潮灾害范围的大尺度分析*

2、光谱分析* 卫星图片的综合处理分析光谱仪

注:*视条件许可时进行(详见《海洋污染调查监测规范》)

附表3 赤潮灾害报告表

表3 赤潮灾害报告表

监测单位:

赤潮发生时间赤潮发生面积

赤潮发生地点及范围赤潮毒素

赤潮种类赤潮密度

气温(℃)表层水温(℃)

风速(m/s)透明度(m)

风向(°)pH值

光照(晴、阴、雨)盐度

采样日期:月日时;分析日期:月日时

化学耗氧量(mg/L)NO2(mg/L)

溶解氧(mg/L)NO3(mg/L)

溶解氧饱和度(%)NH4(mg/L )

活性磷酸盐(mg/L)粪大肠菌群(个/L)

叶绿素-а(ug/L) 弧菌总数(cfu/mL)

赤潮灾害漂移路径与发展趋势,以及赤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及对人类危害等赤潮灾害评估信息。

填表人:审核人:报表日期:年月日

附表4 赤潮灾害养殖区应急反应

表4 养殖区有毒藻类浓度与应急反应

有毒藻类

细胞浓度

(Cells/L)

应急反应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1×106加强监测、监控或关闭功能区

链状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 catanella

>4×104检测毒素

塔马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 tamarense

500 加强监测或关闭功能区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103~104限制或关闭功能区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500 加强监测或关闭功能区尖锐鳍藻Dinophysis acuta500 加强监测或关闭功能区鳍藻Dinophysis spp.500~1.2×103限制或关闭功能区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500 限制

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500 加强监测或关闭功能区拟菱形藻成列类

2×105加强监测或关闭功能区Pseudo-nitzschia seriata-group

多列拟菱形藻

5×104监测贝类Pseudo-nitzschia multiseris

尖刺拟菱形藻

>103加强监测或关闭功能区Pseudo-nitzschia pungens

拟菱形藻

104~105限制Pseudo-nitzschia spp.

短裸甲藻Gymnodinium breve>5×103毒素存在则关闭功能区

巴哈马麦甲藻扁平变种

200 限制Pyrodinium https://www.360docs.net/doc/da16915594.html,pressum

(此件主动公开)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 金世胜 安徽师范大学GIS实验室 二○○二年八月 第一章用户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实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公开化,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治理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地质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已有的地质环境调查、勘查、灾害防治信息,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统计信息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集信息查询、浏览、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系统。 根据用户的需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将发挥GIS可视化的优点,能迅速向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发生地质灾害所在地的地质环境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实时显示地质灾害的现场情况,及时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预测,为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的重点放在信息处理、查询、图形显示、统计和简单的分析上。 一、需求概述 1、基础信息管理需求

数据管理是整个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如何管好数据,进一步进行分析利用,提高数据的附加价值。 对于数据管理的需求,首先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数据分析利用是建立在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之上的高级应用。用户普遍反映,需要对地质环境数据进行深度加工,需要一个相对灵活的分析工具,能够通过使用该工具来实现自己的一些分析思路,并打印出相应的数据报表。只有实现了数据分析,才能充分挖掘出基础信息管理的功效,真正产生效益。 2、地理信息系统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大量地质环境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可以完成统计报表处理、属性数据查询等工作,但无法处理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从而不能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需求是把各种环境信息同地理位置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从而把各种环境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把结果提交给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 通过调查、交流,用户对GIS在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应用非常重视,希望结合当前地质环境管理重点工作将GIS用于地质环境管理和决策中,结合GIS技术网上发布地质环境信息。 3、信息共享和发布需求 用户迫切地需要有一个灵活的数据查询环境,将各种数据源集成到一起。因此构建一个地质环境信息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心任务之一。 此外,为适应网络化的发展,建议开发WEBGIS,以便于普通用户用浏览器界面进行数据查询。浏览器界面具有美观、灵活、易用的特性,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大多数只具有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而互联网上的浏览器应用正好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经锡高速公路(赤峰境内) 第二高级驻地办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秦皇岛保神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经锡高速公路(赤峰境内)第二高级驻地办 二○一四年七月

经锡高速公路(赤峰境内)第二高级驻地办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为确保在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应急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保障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地震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丁国田 副组长:王佳平陈继奎 成员:朱庆辉吴利建王欣高宁张向云张国星发生突发事件时在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到达之前,由值班员负责处理。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协调,综合处理抗震救灾有关事宜;掌握震情和灾情,随时向上级汇报,向工作组通报;筹集、调拨救灾经费和救灾物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各组任务和职责 (一)抢险救灾组 负责人:丁国田 1、迅速集结人员和器材,抢救被埋压人员; 2、及时运送重伤员和调配救灾物资; 3、震后第一时间迅速关闭电源、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他灾害。

4、抢修供电、供水、供气等管线和设备; 5、保证通信网络设备的畅通,确保能够随时接受和发布信息。(二)医疗救护组 负责人:王佳平 1、准备充足的药品、器械和设备; 2、根据领导小组命令,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3、根据灾情情况,部署救护力量,妥善安置重伤员 (三)治安保卫组 负责人:朱庆辉 1、加强单位内治安巡逻、检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稳定‘ 2、检查各部门的安全措施和消防器材完好、可用情况; 3、地震灾害发生后,做好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 4、维护治安,严防各种破坏活动; 5、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人员疏散组 负责人:张国星 1、负责驻地办人员的疏散,要按照离出口“近及远”原则撤离到安全地区; 2、疏散撤离过程中,要避免碰撞、拥挤、踩伤; 3、负责人在指挥人员疏散过程中,不得擅离岗位。 (五)物资供应组 负责人:陈继奎

上海市处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上海市处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处置发生在本市的风暴潮、海啸和赤潮等海洋灾害,提高本市海洋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海洋灾害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海洋环境,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编制此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家海洋局《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和《赤潮灾害应急预案》、《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灾害分级 本预案所称的海洋灾害,主要指风暴潮、海啸灾害和赤潮灾害。 1.3.1风暴潮、海啸灾害 参照国家海洋局《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根据风暴潮、海啸灾害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本市风暴潮、海啸灾害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Ⅰ级(特别重大)风暴潮、海啸灾害。是指风暴潮、海啸造成3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对本市沿海区县或50平方公里以上的区域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特别严重影响。 (2)Ⅱ级(重大)风暴潮、海啸灾害。是指风暴潮、海啸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对本市沿海区县经济、社会和群众生

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对大型海上工程设施等造成重大损坏,或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3)Ⅲ级(较大)风暴潮、海啸灾害。是指风暴潮、海啸造成10人以下死亡,或1 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对本市沿海区县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对大型海上工程设施等造成较大损坏,或较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4)Ⅳ级(一般)风暴潮、海啸灾害。是指风暴潮、海啸对本市沿海区县经济、社会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和经济损失。 1.3.2赤潮灾害 参照国家海洋局《赤潮灾害应急预案》,本市赤潮灾害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Ⅰ级(特别重大)赤潮灾害。是指发生无毒赤潮面积8000平方公里以上,或有毒赤潮面积5000平方公里以上;因食用受赤潮污染的海产品或接触到赤潮海水,出现死亡病例10人以上。 (2)Ⅱ级(重大)赤潮灾害。是指发生无毒赤潮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8000平方公里以下,或有毒赤潮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5000平方公里以下;因食用受赤潮污染的海产品或接触到赤潮海水,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病例报告50个以上或死亡5至10人。 (3)Ⅲ级(较大)赤潮灾害。是指发生无毒赤潮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3000平方公里以下,或有毒赤潮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1000平方公里以下;因食用受赤潮污染的海产品或接触到赤潮海水,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病例报告10个以上、50个以下或死亡人数5人以下。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DOC)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5年12月 目录 0前言 (3)

1基本灾情 (3)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3) 2.1自然地理条件 (3) 2.2水文气象条件 (3) 2.3地形地貌 (4) 2.4地层岩性 (4) 2.5地质构造 (5) 2.6工程地质条件 (5) 2.7水文地质条件 (5) 2.8区域地壳稳定性 (6) 3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6) 3.1灾害规模、特征 (6) 3.2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 4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 (8) 5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8) 5.1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 (8) 5.2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 (8) 6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8) 7应急调查准备和安全问题 (8)

0前言 1基本灾情 2014年9月2日13时19分,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青干河支流锣鼓洞河左岸的杉树槽发生重大岩体滑坡。初步估算,滑坡体总面积3万m2,估计总方量约80万m3。滑坡地点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2组、3组交界处,距离青干河河口约5.15 km。滑坡导致G348国道约200m损毁中断,大岭电站3栋房屋被掩埋,损毁柑橘园约60亩,损毁镇村公路2条450m,16个村(居委会)133个供电台区全部停止供电,紧急转移撤离沙镇溪初级中学师生、当地村民、电站职工家属共计953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3220万元。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县境东起茅坪新集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公里。秭归县版图面积2427平方公里。据2010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秭归县国土实际总面积22.74万公顷。本次调查的杉树槽滑坡位于秭归中部的沙镇西镇流锣鼓洞河左岸。 2.2水文气象条件 滑坡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19℃,多年平均降雨量1 493.2 mm.降雨具时段和频度相对集中的特点,雨季多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达358 mm.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低到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1.1总则 1.1.1编制目的 使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1.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XX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管理办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活动。 1.1.4应急预案体系 本应急预案是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应对地震灾害的专项预案。如灾害后果达到重特大伤亡事故等级,应同时启动《XX集团公司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如同时发生水电厂垮坝、环境污染等次生事故,应同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1.1.5应急工作原则 依靠地方、立足自救、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是处置其行政区域地震灾害事件的主体。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地震应急依靠人民群众并建立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依靠和发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处置地震灾害事件中的骨干作用和突击队作用,依靠科学决策和先进技术手段。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应自动按照预案实施地震应急,处置所辖区域地震灾害事件。视地方政府地震应急的需求,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应给予必要的配合和支持。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集团公司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产业公司、基层单位、合作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震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1.2应急分析 1.2.1概况 1)本单位所辖区域的地震烈度级别,以往地震灾害史; 2)本单位所辖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1.2.2地震灾害风险主要有 1)地震灾害有可能直接造成的人身伤亡、设施、设备毁损; 2)地震灾害有可能造成的供电、通信、供热、供气、道路等设

赤潮的基本知识

【赤潮的基本知识】 伴随着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本来是渔业方面的用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水面发生变色的情况甚多,厄水(海水变绿褐色)、苦潮(按即赤潮,海水变赤色)、青潮(海水变蓝色)及淡水中的水华,都是同样性质的现象。构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但鞭毛虫类、硅藻类大多是优势种。当发生赤潮时的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是102—106细胞/毫升。在日本近海淡水流入的内湾,自春至秋均有发生。近年,随着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增加而出现了富营养化,在东京湾、濑户内海、有明海等赤潮频繁发生。赤潮有时可使鱼类等水生动物遭受很大危害,这是由于赤潮浮游生物堵塞鱼鳃,引起机械障碍,和它们死后分解,迅速消耗氧气,水中氧气不足,以及分泌有害物质等造成的,〔尤其是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Olisthodiscus等为害甚大〕。一般以为是由于水不流动、富营养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温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赤潮与历史记载】 赤潮是一种灾害性的水色异常现象,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旧约?出埃及记》中就有关于赤潮的描述:“河里的水,都变作血, 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赤潮发生时,海水变的黏黏的,还发出一股腥臭味,颜色大多都变成红色或近红色。在日本,早在腾原时代和镰时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记载。1803年法国人马克? 莱斯卡波特记载了美洲罗亚尔湾地区的印第安人根据月黑之夜观察海水发光现象来判别贻贝是否可以食用。1831—1836年,达尔文在《贝格尔航海记录》中记载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据载,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一些有关赤潮方面的记载。如清代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 【赤潮的典型特征】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应 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 地测科 二〇一七年 地质灾害现场评价及防治措施应急预案一、矿井基本情况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南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城东北的南沟村一带处,行政区划隶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2′47″~112°25′13″,北纬38°59′42″~39°01′33″。 1、地理、人文、地质、气象信息: 水文地理:井田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井田南石湖河沿大运公路分布,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没有流水。只有雨季才有水流经过。地表水基本汇于沟谷,向西流出井田,汇入恢河。 井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迟暖早寒,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季严寒长达七个月,根据忻州市宁武县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在~℃,最高气温在7月份,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全年无霜期约90-130天,最大积雪厚度,冻土深度在,日照时数每年约2800时左右,年降水量为~,平均降水量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最大在5、6月份,最小在1月份,气候特别干燥。霜冻期为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风向为西及西北风,风期多集中在冬春两季,最大风速可达23m/s,年平均风速s。 本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冰雹、暴雨等。 地质情况:该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属中高山侵蚀地貌,区内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本区最高处位于矿区东北部,海拔为,最低处位于井田西7号拐点附近,海拔为,相对高差。井田内沟谷较为发育,多呈树枝状,个别沟谷切割较厉害,地势较陡峭。

施工现场防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施工现场防地震灾害 紧急情况应急救援预案 (西区大水井项目部) 一、编制目的 为了防止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地震应急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使用范围 本预案使用于工程项目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活动。 二、应急工作原则 1、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有关各级人员立即按照预案实施地 震应急,处置本工程区域地震灾害事件; 2、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 则,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增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安全隐患,有效防止重特 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3、统一指挥。对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实行“统一指挥、组织 落实、措施得力”的原则,在各级领导、有关机构以及应急小

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积极有效的开展对突发事件处理、事 故抢险、生产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稳定、等各项应急工作。 4、保证重点。遵循“统一调度、保重点”的原则,在突发事件 的处理过程中,将保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限制突发事件范围扩大。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管理组织机构及其分工 (1)成立攀枝花大水井项目部施工现场防地震应急准备和响应 小组。 领导小组: 组长:冉学刚 副组长:国锋黄绪良 应急小组成员:王林陈远强罗炜坤李俊 彭中波宋仲莉张云会吴朝莲 (2)职责及其分工: 领导小组: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 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 抗震工作。 应急小组: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①组织有关人员对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关闭危险场所,停 止各项大型活动。 ②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施

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通知

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的通知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四方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部门、单位: 现将市应急办《关于加强应急预案和奥帆赛城市运行计划演练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其中,我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各牵头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策划部署,确保演练实效。区应急办将对各单位应急演练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 各单位制定的演练计划和演练脚本,要提前报送区应急办审查备案。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一日青岛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加强应急预案和 奥帆赛城市运行计划演练工作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各类应急预案和奥帆赛城市运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锤炼应急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水平,确保2008年奥帆赛和残奥帆赛期间城市的正常运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青岛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青政发[2005]53号),以及奥帆赛和残奥帆赛对城市安全运行的规定要求,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就加强应急预案和《计划》演练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应急预案和《计划》演练,是增强应急预案和《计划》的针对性、实用性的必要途径,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证奥帆赛和残奥帆赛各项

赛事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应急预案和《计划》演练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从资金、物资、人员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确保各项演练工作有序进行。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指挥部和《计划》主责单位要按照预案和《计划》的要求,发挥好牵头作用,搞好组织协调,抓好演练工作落实;各区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相互支持和协同,做好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通信联络,确保应急演练的有效沟通和统一指挥;市应急办要加强对各级应急演练工作的监督管理,及时做好演练的协调、指导、服务等工作。 二、注意突出重点,强化演练实效。目前,奥帆赛和残奥帆赛举办日期日益临近,保障奥帆赛和残奥帆赛期间城市运行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中。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落实奥帆赛城市运行计划演练作为今年演练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奥运安保、食品安全、海洋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和服务、城市供电以及市政供水、供气、供热、环境卫生等预案和《计划》的演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排除《奥帆赛风险评估报告》中提出的风险隐患。演练工作要注重实效,注重实战,切实增强演练场景的仿真程度,防止演练流于形式。力求通过演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力求通过演练达到“检验预案成效、磨合工作机制、锻炼应急队伍、提高应急能力”的目的。在演练过程中,各主责单位要主动牵头落实演练计划,协办单位要积极配合,合力推进演练目标任务的落实。 三、科学计划,周密组织。应急演练是由各方参加的预案训练和演习,是对应急能力的综合检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必须提前策划,周密部署,并形成相对完善的演练工作机制。在组织演练前,各单位要制定出科学详尽的演练计划和演练脚本,力求“演练时间、地点、演练内容、演练目的、情景设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方法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方法 (2011-03-23 17:54:39) 转载▼ 王宇 1确定位置 对照地形地质图或其它带地理底板的图件,询问、对照确定所处位置。应用简便的GPS测定灾点的地理坐标和高程、方向。 应用地质罗盘确定坡面产状。 2了解灾情及发灾过程 认真听取当地干部的汇报,收集汇报材料,记录灾害损失情况、近期天气情况、灾害发生时间及过程、目前地质体的活动情况、灾害救援情况。 向当地灾民询问灾害损失、灾害发生时间及过程、灾害表现形式、有关成灾地质作用的表象、河流动态和降雨情况等。 现场调查核实灾害损失情况。通过灾害现场的观察,统计记录现场人员及财产损失的数量、毁坏程度,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第四条的标准确定灾害程度分级(表1)。 表1地质灾害灾度分级标准

调查分析确定地质作用类型。通过现场地质作用途径和痕迹、堆积体土石成分、结构的观测、堆积体规模的测量,确定地质作用的类型、规模等级,掌握具体形态数据,譬如:滑坡体的长、宽、厚度、体积,确定成灾地质作用的类型。 3调查地质灾害成因 地质环境条件 调查内容:①地形地貌,崩塌陡崖地形地质特征,滑坡山体的地形地质特征,泥石流的流域地形地质特征;②岩体工程地质特征;③土体工程地质特征;④地质构造;⑤水文地质条件等;⑥地震活动情况。选择及规划调查路线。符合地质规律,安全,有利于全面观测。 勤于观测记录、拍照和素描。

主要针对地质环境中导致灾害发生的脆弱性问题进行观测,确定地质灾害形成的不良地质环境因素。譬如高陡的斜坡、松散的岩土、暴雨活动情况、强烈的地表水流侵蚀等。 注意量力而行,确保人员安全。 人类活动的影响 调查内容:通过观测和访问,调查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以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譬如土地开垦、耕种,建筑、道路、水利工程建设的切坡和填土、对地表径流的改变、增加坡体荷重,采矿活动,弃渣不合理堆放,地下水开采或疏排等。 认真调查分析这些活动与成灾地质作用的关系,包括空间位置、时间上的关联,确定这些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活动痕迹调查 调查内容:①崩积体的分布范围、高程、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分选情况、块度、架空情况和密实度,崩塌方式、崩塌块体的运动路线和运动距离;②滑体形态及规模,后缘滑坡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特征;滑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性状;滑动的方向、滑距等;③泥石流残留在沟道中的各种痕迹和堆积物特征,推断其活动过程、泥石流性质和规模等。 分析整个地质作用过程。 引发因素确认

加油站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殪虎桥加油站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A班) 应急组织名单 现场指挥: 通讯联络组: 安全警戒组: 应急救援组: 后勤保障组: 一、现场指挥:赵志刚召集员工进行简短的紧急会议,通报情况,按照事故发生的不同情况,组织员工启动地震应急预案运行程序。当总指挥长到达现场后,服从总指挥长统一指挥。 二、通讯联络组:刘小林向公司应急办公室汇报情况,听取指示;向临近单位请求支援;在汇报完情况后负责将营业室内贵重物品及资料转移到安全地点。 三、安全警戒组:薛随亮立即停止作业,关闭电源,划分警戒区域,督促员工疏散。加强出入站口、罐区及重点部位的巡检,防止不法分子的趁机进行偷盗、破坏。 四、应急抢险组:李彦斌、赵志刚迅速将受伤人员抬、扶至安全地带,进行急救,如伤势较重应立即送至距事故现场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对危险油罐,要害设备、仪器进行观察、监视,并采取必要的防范和保障措施。 五、后勤保障组 主要职责:刘强准备好医疗和救护器材及其它防灾用品。灾害过后,清点人员受伤及财产损失情况并统计上报。

殪虎桥加油站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B班) 应急组织名单 现场指挥: 通讯联络组: 安全警戒组 应急救援组 后勤保障组: 一、现场指挥:赵志刚召集员工进行简短的紧急会议,通报情况,按照事故发生的不同情况,组织员工启动地震应急预案运行程序。当总指挥长到达现场后,服从总指挥长统一指挥。 二、通讯联络组 主要职责:刘小林向公司应急办公室汇报情况,听取指示;向临近单位请求支援;在汇报完情况后负责将营业室内贵重物品及资料转移到安全地点。 三、安全警戒组:王科林立即停止作业,关闭电源,划分警戒区域,督促员工疏散。加强出入站口、罐区及重点部位的巡检,防止不法分子的趁机进行偷盗、破坏。 四、应急抢险组:朱启明、赵志刚迅速将受伤人员抬、扶至安全地带,进行急救,如伤势较重立即送至距事故现场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对危险油罐,要害设备、仪器进行观察、监视,并采取必要的防范和保障措施。 五、后勤保障组 主要职责:刘强准备好医疗和救护器材及其它防灾用品。灾害过后,清点人员受伤及财产损失情况并统计上报。

国家海洋局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海洋局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08-05-12 1.总则 1.1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对突发性事件处理的要求,建立灾害性赤潮灾害应急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轻赤潮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的威胁,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加强监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密切协作。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对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的重大灾害性赤潮的应急处置。 2.赤潮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国家海洋局设立赤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 2.1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构成 组长:国家海洋局分管赤潮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局领导。 成员:国家海洋局环保司、办公室(新闻办),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及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分管领导。 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办公室设在国家海洋局环保司;专家组由赤潮监测监视、分析预测和防治领域专家组成,适当补充其它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

2.2职责 2.2.1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国重大灾害性赤潮应急管理工作,协调相关部委对省市赤潮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研究解决海区和省级赤潮应急工作机构的请示和应急需要。 2.2.2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成员部门及单位。 2.2.3专家祖:负责为应急监视监测、分析预测和防治提供技术咨询和建议,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2.2.4国家海洋局办公室(新闻办):向国务院报告赤潮发生及处理情况;组织管理全国赤潮信息发布工作以及发布全国赤潮监测预警报信息等。 2.2.5中国海监总队:应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组织、协调海监飞机、船舶的调用。 2.2.6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为海区和省级赤潮应急工作机构开展赤潮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指导和协助,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2.2.7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为海区和省级赤潮应急工作机构开展赤潮分析预测提供技术指导和协助,开展赤潮趋势分析预测等相关技术研究。 各分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应建立相应赤潮应急工作机构,落实相关责任。其中海区一级主要职责为开展本海区的赤潮应急跟踪监测监视和预警报,对省市赤潮应急响应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协

2020年6月份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工作总结

2020年6月份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工作总结在总站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省2020年6月份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工作圆满完成,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工作 全体值班人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守岗位,接打好每个电话、接收和转发每份 传真,做好详细的值班和交接班记录,确保了信息的上通下达和准确无误。 6月份共接打电话267次;上报民政厅、国土厅、地调院当日值班报告30份90次;收发传真157次,其中发传真148次,收传真9次。6月份值班签到查询检查并登记 30次,值班记录检查并登记30次。6月份对市县值班情况抽查3次,抽查60个市县。 6月份,共发送平安短信427条,灾险情短信291条。 6月份制作更换了值班制度牌。 二、地质灾害灾险情 6月份值班期间,共接报各市灾情1起,为6月18日14时20分,西安市鄠邑区 景区管理局纸房村五组发生小型滑坡,造成78人受灾,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5万元。 15月份,全省上报灾情报告9起,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62.4 万元。 三、地质灾害成功预报 6月份,全省未上报成功预报。 15月份,全省共上报地质灾害成功预报4起,避免伤亡人口149人,避免经济损 失450万元。 四、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6月份值班期间,与陕西省气象局联合制作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产品2期,等 级均为黄色预警,发送预警短信312条。 五、全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一)省级应急调查演练 2020年6月5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柳家湾村滑坡隐患点 成功开展地质灾害应急综合演练,旨在提高我院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速度和调查处置能力。省应急办、省国土资源厅、西安市国土资源局、西安市气象局、蓝田县政府、蓝

公司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公司地震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发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援行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科学、有序,高效地做好地震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公司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XX省地震应急预案》、《XX州地震应急预案》、《XX县地震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使用范围 本预案使用于在XX县XX有限公司区域内地震和地质事件的处置和应对工作。 (四)工作原则 地震救援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协同应对,预防优先、分级负责、属地优先,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地震发生后,灾区生产单位应立即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 二、组织体系

(一)抗震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长:XX 副总指挥长:XX 成员:XXXXX 在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一个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教育室。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指挥部可根据工作需要,对组织机构和职能职责进行调整。 (二)应急救援工作组 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工作需要分设事故现场保卫组(保卫处)、事故抢险救护队(副总工程师、采矿科、技术科和灾区施工单位)、救援物资保障组(采购科、财务处、车队)、事故调查处理组(安全环保处、监察审计室)和联络人。 (三)应急救援应急联络员 指挥部制定一名人员负责本单位防地震具体事务,平时为本单位防地震联络员,负责单位防地震日常工作,发生地震时为指挥部应急工作联络员,负责灾区与指挥部和县相关部门的联络工作。 三、地震与应急响应分级管理 (一)地震事件分级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地震险情和地震灾情四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在公司范围内因地震造成死亡300人以上300人(含失踪),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Ⅰ级)。

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1.总则 1.1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对突发性事件处理的要求,建立灾害性赤潮灾害应急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轻赤潮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的威胁,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加强监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密切协作。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对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的重大灾害性赤潮的应急处置。 2.赤潮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国家海洋局设立赤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 2.1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构成 组长:国家海洋局分管赤潮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局领导。 成员:国家海洋局环保司、办公室(新闻办),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及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分管领导。 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办公室设在国家海洋局环保司;专家组由赤潮监测监视、分析预测和防治领域专家组成,适当补充其它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 2.2职责 2.2.1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国重大灾害性赤潮应急管理工作,协调相关部委对省市赤潮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研究解决海区和省级赤潮应急工作机构的请示和应急需要。 2.2.2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成员部门及单位。

2.2.3专家祖:负责为应急监视监测、分析预测和防治提供技术咨询和建议,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2.2.4国家海洋局办公室(新闻办):向国务院报告赤潮发生及处理情况;组织管理全国赤潮信息发布工作以及发布全国赤潮监测预警报信息等。 2.2.5中国海监总队:应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组织、协调海监飞机、船舶的调用。 2.2.6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为海区和省级赤潮应急工作机构开展赤潮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指导和协助,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2.2.7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为海区和省级赤潮应急工作机构开展赤潮分析预测提供技术指导和协助,开展赤潮趋势分析预测等相关技术研究。 各分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应建立相应赤潮应急工作机构,落实相关责任。其中海区一级主要职责为开展本海区的赤潮应急跟踪监测监视和预警报,对省市赤潮应急响应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协助,发布本海区赤潮监测预测信息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一级(简称省级)主要职责为负责开展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所辖海域赤潮监测监视及预警报工作;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当地相关部门开展赤潮应急响应工作和负责发布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赤潮监测预测信息等。 3.赤潮应急工作程序 应门获取赤潮发生信息的海洋机构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海监队伍以及志愿者等单位或个人一旦发现赤潮发生迹象,应立即向同级或当时所能送达信息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赤潮发生信息。该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直接委派(所属)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或海监队伍赶赴赤潮发生海域,确认赤潮发生信息,也可通知赤潮所在海区或省级海洋部门,由其负责赤潮信息现场确认。赤潮信息一经确认,随后的赤潮应急处置将根据赤潮面积、毒性和造成影响,分三级予以处置:

中国的海洋灾害同步练习3 1

《中国的海洋灾害》同步练习 当堂双基达标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人民网2010年5月4日电: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福建省福州市长乐至平潭附近海域5月1日起发生赤潮,面积约380平方千米,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据此回答1~2题。 1.赤潮的危害包括( ) ①危害水产养殖业和捕捞业②损害海洋环境③危害人体健康④影响海洋旅游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赤潮发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潮的发生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了自动调节能力 B.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含氟制冷剂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破坏 C.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是赤潮发生的直接原因 D.空气中CO2浓度升高,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引发了赤潮的发生 【解析】第1题,从赤潮的危害不难得出结果。第2题,赤潮发生是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其发生除赤潮本身生物学因素之外,还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又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排入近海的大量污染物(如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和排放)使水体富营养化等人为原因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故选C。 【答案】 1.D 2.C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 【解析】第(1)题,由材料结合题目设问可知大风天气引发风暴潮,且是迎岸风。我国南方的热带气旋,北方的温带气旋都可能形成迎岸风,且风力大。第(2)题,海南岛东南部是热带气旋的登陆地点。. 【答案】 (1)热带气旋、温带气旋。 (2)类型:台风风暴潮(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4.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暴发提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的pH值一般在8.0~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值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值上升的主要原因。 (3)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值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赤潮的形成、影响,综合性比较强。第(1)题,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

赤潮相关现状分析及防治方法整理

一、研究背景: 赤潮的定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发的一种生态异常,并造成危害的现象。 现状:有害赤潮肆虐于我国和世界各国沿海,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海洋环境问题和生态灾害。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有记录的赤潮有300多次,发生次数以每10年增加3倍的速度上升,2000年以来赤潮事件每年都达到了几十次;赤潮发生规模也呈急剧扩大的趋势,1998 年至今,每年都发生了面积超过1 000平方米的特大赤潮,其中有几年赤潮面积甚至达到上万平方公里,前后持续时间将近一个月,世界罕见;与此同时,有毒、有害的赤潮原因种也在不断增加,甲藻等有害种类已成为我国赤潮的主要原因种。这些趋势充分表明了我国赤潮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09年我国近海共发生赤潮灾害792起,平均每年发生 79.20 起,而其中又以2003~2007年间赤潮发生的次数最高;而从2000~2003年,我国赤潮灾害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2003年达到最高,为119次。2004~2009年赤潮发生次数有逐步下降,但仍远远高于2000年的次数。 在时间上,又对2000~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记录的117起大型赤潮灾害事件进行统计分析(见图 2 ),发现我国近海赤潮灾害多发生在5月、6月和8月,3个月共记录赤潮事件91起,占赤潮灾害发生总数的77.78%。 从图上可以看出5月的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6月份为34起,8月份15起。

从空间角度看,我国四大海域均有赤潮灾害发生(见图 3)。在 2000~2009年内的任何一年,我国东海发生赤潮的次数远远多于其他3个海域,南海次之,渤海第三,黄海最少。 2000~2003年,我国东海发生赤潮的次数逐年递增,在2003年之后的两年赤潮发生数有所下降,且基本稳定;2006年和2007年赤潮发生数又有所增加;2007年后才呈现下降趋势。 危害:1、2,赤潮频发给我国沿海造成了严重的生态、资源、环境问题和重大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赤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的年份可达 10 亿元以上。而有些有害赤潮生物能产生毒素,经贝类或鱼类累积后危害食用者的健康和生命,调查表明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这两类主要的藻毒素污染普遍存在于我国沿海,在近年有记录的贝毒事件中,就有有几百人中毒,数十人死亡。 3、4,然而,上述这些损失和影响也只是我国沿海赤潮危害的冰山一角,因为赤潮频发预示着我们的海洋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可能已经或者正在遭到破坏,而生态环境一旦失衡恶化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近年来在渤海、东海等海域都发现了水母比往年发达、而鱼虾资源减少的现象,这很可能与基础饵料改变、甲藻类赤潮生物的异常增殖而使食物链演变有关。生态系统的这种异常改变将是非常危险的,就像“沙尘暴”在向不利于人类居住的方向演变一样,赤潮频发的危险信号是这些海域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

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研报告材料

第一章绪言 2010年2月,XX县XX镇XX村XX组下方斜坡地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XX县人民政府、XX县国土资源局、XX县水务局、XX镇人民政府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亲临现场查看,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预案,对地质灾害危害区居民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受XX县国土资源局委托,XX单位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调查,于2010年1月20日至1月22日会同XX市国土资源局领导、XX县人民政府领导及相关人员和XX 镇主要领导对灾害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 第二章地理位置及乡镇概况 2.1地理位置 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安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位于XX镇东部XX村XX组的下侧,大沟左岸,距XX镇约1km。镇和村组之间有水泥路,交通便利。 2.2乡镇概况 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大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西接勐简乡、XX县县城,北与永德县和勐永镇接壤。 XX镇国土面积535.08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52平方公里,是XX县第三大坝子。镇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坝区年平均气温17.2℃,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2.3℃,年降雨量1700毫米,全年无霜期

310—320天,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全镇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7万人,占总人口的96%;居住着傣、佤、拉祜、回等14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936 人,占总人口的33.12%。人口自然增长率 4.74‰,人口密度 56 人/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8.16万亩,其中,水田2.03万亩,旱地6.13万亩,人均耕地2.85亩。2010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49亿元,增长13%;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5008元,增长31%;农民人均有粮292公斤。 XX县XX镇XX村XX组共有村民168户740余人,建筑物以1~2层为主,基础为浅基,墙体采用实心或空心砖砌成,局部为土墙。 第三章地质环境条件 3.1气象、水文 (1)气象 XX县地处横断山系南段,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属北热带和南亚热相交的结合部,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候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干、湿两季。由于受构造运动影响,境内地形起伏,海拔高低悬殊,立体气候明显。海拔800m以下的低热山脚和河谷坝区气候炎热多雨,终年无霜;海拔800m以上地区气候温和,多雨多雾,时有霜降。 据XX县气象站统计资料,全县年平均气温18.8℃,年平均日照时数2162小时,年平均总积温6883.3℃,年平均无霜期318天,年平均降雨量1331.84mm,年平均蒸发量1640.1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 据XX气象局资料:县域内年降雨量最大为1757.10mm,出现于2001年,最大日降雨量152.10mm,出现于2006年10月7日;XX镇近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