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行业零售企业(春伦茶业、日春股份)竞争力分析

茶行业零售企业(春伦茶业、日春股份)竞争力分析
茶行业零售企业(春伦茶业、日春股份)竞争力分析

茶行业零售企业(春伦茶业、日春股份)

竞争力分析

一、春伦茶业

(一)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名“福州春伦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 1985年,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世界最具影响力品牌”企业、“中国茉莉花茶传承品牌”企业、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集团位处于闽江沿岸城门经济开发区。

(二)企业资质能力分析

企业已通过QS、ISO9001/14001/18001、HACCP、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多项认证。2010年国家授予企业“福州茉莉花茶加工示范基地”;2011年国家授予企业“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茉莉花茶专业分中心”、“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称号、2012年荣获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集团生产优质产品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企业茶园基地分析

目前,公司在福州地区设有 800亩的生态旅游观光生态园、春伦茉莉花茶文化创意产业园、福州茉莉花茶科普示范基地和 7000亩的春伦茉莉花生态种植基地,在闽东、闽北等高山地区建立了 3.5万多亩的绿色有机茶园基地。

公司产品从原来的单一化走向系列化、多元化,主要产品系列有:“春伦”牌茉莉花茶、绿茶、铁观音、大红袍、红茶、白茶、茶饮料、保健茶以及高、中档礼品茶等。

(五)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目前春伦集团总部拥有 3.3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下属九个基地加工厂约 5万平方,先进的自动化、洁净化茶叶生产线、优质服务的销售网络。公司主要产品年产量约 330多万公斤,年销售量在 300万公斤以上。

(六)企业营销网络分析

企业秉承“以诚为本,以质取胜,以客为尊,茶行天下”的经营理念,以传承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千年工艺,弘扬福州茉莉花茶民俗文化为己任蓬勃发展。“春伦”牌系列产品现已进入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还销往三北地区、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等全国各地,并出口至美国、俄罗斯、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二、日春股份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日春股份公司发源于铁观音的故乡——安溪西坪镇,是一家集茶基地建设,茶叶、茶具、茶食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龙头企业,它的源头可追溯至乾隆年间(1736)王仕让发现铁观音。公司在“高端茶叶自主品牌供应商”战略定位的指导下,持续完善茶叶供应链体系升级:首先,原茶来源多元化,在现有感德、祥华片区1万多亩茶园的基础上,公司还积极深化“自己生产+合作社(散户合作、统一管理)+农民(使用我们的化肥及技术指导)+市场收购(通过我们的仪器检测)”的发展模式,实现茶叶年产量约 1000吨(200万斤),日生产约 5500斤。同时带动安溪1万多户茶农发展,为每

位农民年增创收入 3000元以上;其次,公司建有初制场五处,并在泉州台商投资区建设占地 120余亩的精制厂一处,其拥有办公大楼、产品实验室以及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管控标准的现代化生产车间等硬件设施;再次,公司拥有专业、先进的检测实验室,配设参观通道。

“人才乃企业之本”,“日春”历来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员工福利的改善。在“谦、礼、理、真”价值观的影响下,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工作氛围;提供并逐步完善员工工作环境,除标配食宿外,大部分员工已享受五险一金待遇。目前,公司员工近 2000人,聘请国家级技师和专业管理人才 200余人。2008年,“日春管理学院”成立。学院拥有完善的培训系统、齐全的硬件设备、大型培训室及阶梯教室,现已培养出专业营销人员 1600余人,受到同行喜爱,为行业输送一批又一批茶文化使者。

近年来,公司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先后获得“中国百强茶企”、“中国市场十大品牌”、“‘乐善好施,扶贫济困’企业”等荣誉,2011年,“日春”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列入福建省上市后备企业。

(二)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上世纪改革开放后,铁观音先祖后人集体创办了“村办茶业公司”,受到海内外广泛热捧,日春创始人王木杞老先生,在此看到商机并重新定位茶叶发展之路,创办了“南山茶叶加工厂”,成为当地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私营茶企,这不仅带动了当时的茶业发展,也促成了铁观音的一个飞跃。

上世纪 90年代初,大多数茶农还在注重种茶制茶时,日春王老爷子二子王启灿就已认准了茶叶的发展要把握终端销售和品牌经营,于 1993年创办了“日香茶业公司”,其后发展的“日春”品牌在 2011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2008年,“日春”申请并经国家工商总局获准,成立了“日春股份公司”,标志着公司的发展进入新的起点。

(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2008年,日春茶业的分店数量突破了 100家,随着定货数量的增加,连锁店的运营复杂度激增,各种管理难题纷至沓来。转型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表面上,对于日春这样类型的企业而言,现金尤为重要。实际上不仅是日春,对于整个零售行业而言,都有类似的痛苦。由于处于供应链的末端,在它前面有原料商、生产商、多级渠道代理商等,利润空间相当有限,零售企业只有靠提高管理与效率、降低成本、控制损耗来拓展利润空间。

2009年,日春开始进行全面的公司治理,对资产进行重组和整合,并力争于2012年上市。一直以来,日春所坚持的经营理念“真不二价”,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和价格控制,所有分店均为直营连锁,这也为日春的集团管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日春对分散的 200余家直营门店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母子公司制,并对子公司的生产线和销售线进行了严格划分。

在风险防范方面,集团通过财务委派,根据子公司的标准,在泉州、福州、厦门、苏沪、北京、广东等六个区域委派财务人员,对当

地的资金通过控制。资金通过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信贷和担保由集团资金部统一来进行调配。

与此同时,日春也在信息化转型之路上快速前行。2010年 5月,公司经过多家系统的对比选型,通过多番考察和论证,选择了金蝶EAS管理与 IT整合解决方案,涉及财务、供应链、零售、协同、HR、BI等。经过 2个月的实施,财务、零售、供应链顺利上线,2011年2月,全国门店的硬件、终端 POS系统全部更换完毕。

1993年创办日香茶业公司

1995年为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确立“直营保品质”的发展方针

1996年组建了五位或五位以上的国家级评茶师组成的“五人茶叶品质审评团”

1998年确定以“真品质,不二价”为销售原则及公司经营理念1999年成立泉州日香茶业有限公司

2000年成立培训部,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及“手牵手”工作辅导,此外还聘请顾客老师给员工上课,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2000年公司被推崇为“好茶专家”

2004年成立茶艺队,距今已为各大企事业单位提供多场茶艺助兴服务

2004年创办月刊《茶香天下》,作为茶文化、企业信息的传播平台

2005年成立福建日香茶业有限公司

2005年确定了VI、CI、SI等形象识别系统

2005年底率先提出“打造行业标准”的理念,并组织专家编写《铁观音生产标准》,使产品生产有标准可依,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2006年为满足广大客户群体对铁观音高品质要求的需要,成立安溪日春茶叶研究所

2007年为更好的宣传和保护公司品牌,“日香”更名为“日春”

2008年“日春”申请并经国家工商总局获准,成立了日春股份公司,标志着公司的发展迈入新的起点

2008年日春管理学院成立

2008年日春铁观音文化馆成立,分别为福州“正气”馆、泉州“雅气”馆、厦门“贵气”馆,传播和弘扬中国茶文化

2009年日春铁观音文化馆开始举办醉西施茶友会,茶友会以“享八闽文化,品西施茶香”为主题,每月中旬定期为广大茶友提供节目演出

2011年“日春”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1年日春股份公司被授予“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荣誉称号

2012年日春股份公司被授予“泉州市重点企业”荣誉称号

2012年“日春”被授予“福建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2012年日春股份公司被授予“全国重质量、诚信品牌联盟单位”称号

2012年日春股份公司荣获“铁观音安全质量十佳明星企业”称号

2012年日春股份公司荣获“食品安全承诺企业”称号

2012年日春股份公司荣获“福建省品牌服务会员单位”称号公司以“发展自主品牌、探索直营连锁”为发展方向、坚持“真品质,不二价”的经营理念,稳健成长。公司现有绿色有机茶基地万余亩,初制厂两处,精制厂一处以及一个配送中心;创办了国家级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第三方公正独立专职检测机构);拥有国家级技师和专业管理人才 200人,专业营销人员1600余人;直营连锁专卖店230余家,遍及福建、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山西、广东、辽宁、山东、上海、四川、重庆等省市。

2015年茶具行茶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茶具行茶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1月

目录 一、茶具行业概况 (3) 1、行业现状 (3) 2、行业竞争格局 (4) 二、茶叶行业概况 (5) 三、行业监管及相关产业政策 (6) 1、行业管理体制及主管部门 (6)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产业规划及政策 (7)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8) 1、有利因素 (8)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8) (2)国民购买力水平提高 (9) (3)消费者对健康、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10) 2、不利因素 (11) (1)行业标准的缺失,总体技术水平偏低 (11) (2)市场价格体系混乱,品牌影响力不足 (11) 五、行业进入主要障碍 (11) 1、品牌形象 (11) 2、产品设计 (12) 3、质量标准 (12) 4、营销渠道 (13) 5、资金实力 (13)

一、茶具行业概况 茶具制造主要是茶具的研发设计、茶具生产及茶具销售。茶具根据产品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陶瓷茶具、玻璃茶具、竹木茶具、金属茶具等;根据产品用途的不同,分为茶杯、茶壶、茶勺、茶盖、茶碟等;根据茶艺冲泡要求可划分为煮水器、备茶器、泡茶器、盛茶器、涤洁器等。 陶瓷茶具,包括陶具、瓷具、紫砂具等,属于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中的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行业。 日用陶瓷工业属于传统工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用陶瓷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并已发展为完全竞争行业。我国日用陶瓷制造依托于传统生产技术和人力成本优势,行业发展迅速,其竞争优势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产品。 1、行业现状 茶具是我国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随着我国人民饮茶的风俗而开始出现。茶具与茶叶是互补产品,茶具的需求量主要受到茶叶市场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茶叶产量不断增长,行业产值也出现了较快的增长。

批发零售行业分析结果汇报

批发零售行业分析报告 批发零售业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目前,从宏观经济走势来看,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上处于较快上升阶段。从长远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这为我国批发零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中长期宏观环境。 一、行业基本情况 1.批发零售行业的概念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批发零售业共包括2大类、18中类、92小类,详情见附件。 批发业是指批发商向批发、零售单位及其他企业、事业、机关批量销售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活动,以及从事进出口贸易和贸易经纪与代理的活动。批发商可以对所批发的货物拥有所有权,并以本单位、公司的名义进行交易活动;也可以不拥有货物的所有权,而以中介身份做代理销售商;还包括各类商品批发市场中固定摊位的批发活动。 零售业指从工农业生产者、批发贸易业或居民购进商品,转卖给城乡居民作为生活消费和售给社会集团作为公共消费的商品流通企业。它是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门零售商店、品牌专卖店、售货摊等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如居民等)的销售活动。包括以互联网、邮政、电话、售货机等方式的销售活动。还包括在同一地点,后面加工生产,前面销售的店铺(如面包房)。

目前我行的客户中,从事批发零售行业的客户占45%,包括从事服装、图书、建材等产品销售的客户,均属于此类行业。 2.行业的基本特征 (1)零售业的基本特征 ①交易对象是为直接消费而购买商品的最终消费者,包括个人消费者和集团消费者。消费者从零售商处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转卖或生产所用,而是为了自己消费。 ②零售贸易的标的物不仅有商品,还有劳务,即还要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如送货、安装、维修等。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零售提供的售前、售中与售后服务已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或领域。 ③零售贸易的交易量零星分散,交易次数频繁,每次成交额较小,未成交次数占有较大比重,这是零售应有的定义。正由于零售贸易平均每笔交易量少,交易次数频繁,因此,零售商必须严格控制库存量。 ④零售贸易受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比较大。零售贸易的对象是最终消费者,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表现为无计划的冲动型或情绪型。面对着这种随机性购买行为明显的消费者,零售商欲达到扩大销售之目的,特别要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需求兴趣,一定要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以吸引顾客,备货要充足,品种要丰富,花色、规格应齐全。 ⑤零售贸易大多在店内进行,网点规模大小不一,分布较广。由于消费者的广泛性、分散性、多样性、复杂性,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

中国茶行业的SWOT分析

中国茶行业的SWO分析 当今,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茶叶因兼具防病强身功效而备受消费者青睐,饮茶时尚风靡全球,国际茶业一片繁荣。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国粹。在历史上,中国茶香飘四海,茶文化饮誉中外,丝茶之邦,盛极一时。然而,现在中国是茶业大国,却不是茶业强国。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内各茶区奋起直追,产量、出口均有较大增长,各地茶市日趋兴旺,名茶佳茗琳琅满目,茶厂茶号星罗棋布,值得欣喜。但同时也要看到,环顾国内茶市,品牌众多而强势名牌寥若晨星,茶商林立而龙头企业凤毛麟角,小规模、分散化是阻碍我国茶业与国际接轨的最大软肋。有关专家学者认为,从总体上看,中国茶业还处在产品阶段、市场待开发期。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因“绿色壁垒”而频遇寒流。继欧盟提高茶叶农药残留标准之后,今年日本出台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茶叶设限更严,门槛更高。严峻的现实再次昭示:中国茶业必须更弦易辙,改变一盘散沙的小生产,走产业化道路,舍此别无他路可走。近一时期,各地不少茶叶企业就市场转化进行不懈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进一步发展却步履维艰,瓶颈尚未突破。问题的症结依然是企业规模问题。各地现有茶商企业,规模有限,品牌竞争力低,其辐射半径不出省,甚至出不了市县。至今,全国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茶叶龙头企业,也没有一个真正叫得响的茶叶品牌,这就难以跻身国际茶市强手之林,我国茶业正面临新的挑战。 1、发展优势strengths (1)中国茶的文化力 中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国民族产业的茶可借此融入世界,扩张国际市场。一些企业在国际化战略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并已取得一定成效。如2010年的中日韩茶文化交流会,中日韩茶道交流会是东亚地区乃至亚洲地区最大型的茶道文化交流会议,目的在于共同交流和探讨茶道文化,发展茶产业、促进茶经济、弘扬茶文化精髓。茶最能代表民族的,其国际化潜力也将是巨大的,从此角度来说, 我国茶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饮茶习惯的惯性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茶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人有饮茶的传统,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在很多场合,茶现仍无可替代,且很多茶品牌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在国内拥有相当稳定的需求量。从高端茶市场的历史演进过程看,茶消费的品牌结构及地域结构都较为稳定。 (3)产品稀缺性 高档茶的供给增长尤其受到一定限制,诸如工艺、产量或者产地等方面客观因素,产量增长比较缓慢,短期内难以大量扩产,给产品的稀缺性带来了可能,适度稀缺是高档茶的重要特征。由于消费者对高档茶价格基本不敏感,高档茶具有较好的提价能力,尤其在经济波动时期,抗风险能力较好。 2、发展劣势weakness (1)营销方面整体战略 部署缺失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营销方式仍停留在企业或产品导向阶段,大多表现为广告 大战、会展招商、名促暗扣、让利返点等初级竞争手段。某些龙头企业不过是依靠历

中国茶叶行业分析

中国茶叶行业分析

一、生产要素状况 人类发现和利用茶叶已有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是公认的世 界茶叶发源地。近几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每年以10万吨和10亿元的销售规模递增,其消费趋势表现出档次越来越高、包装更加环保、保健功能进一步开发等特点。目前,中国有大约8000万茶农,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 的工作,有7万家茶企。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的2010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仍位居榜首,2009年其年销售额最大,为14.57亿元。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2009 年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有74家,比2008年多了18家。目前,绿茶依然是中国产量最大的茶类,大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3/4 ,其次是乌龙茶和红茶,大约分别占茶叶总产量的11%和6%,紧压茶和花茶等特种茶类大概占9%。 二,需求状况茶、咖啡、可乐并称三大“无酒精饮料”。当今,全世界已有60个国家种茶,其中有30 个国家能稳定地输出茶叶,而进口茶叶的国家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 多亿人钟情于茶饮。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的年消费量一直稳定在250 万吨左右,人均年饮茶0.5 公斤,日均消费茶近 4 亿杯。茶已经成为了世界性饮料。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园面积为世界第一,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历年来,我国茶产品出口也呈现了大幅增长势头,出口100 多个国家

和地区。中国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一种精神饮品、一种情感饮品、一种文化饮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目前,茶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保健食品之首,可以预测,茶将成为21 世纪世界“第一大饮料”。中国茶“走出去”有着广阔的前景,茶叶出口屡创新高。 在诸多产茶国中,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国的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80%左右,在世界茶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是非洲的肯尼亚和马拉维。回望20 世纪,不同国家的茶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印度、斯里兰卡的茶叶产销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印度尼西亚受大战影响,长期处于恢复阶段,80 年代后始有发展。肯尼亚是20 世纪的新兴产茶国,但却发展迅猛。我国茶业曾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达200多年,但自1886 年以后每况愈下,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本世纪40 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茶业才重振精神,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1 年中国茶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10 年我国茶叶 出口30.24 万吨,内销110 万吨。记者发现,我国茶叶的主要市场仍在国内。2010 年我国茶叶种植面积197 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茶叶产量147.5 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农业产值530 亿元,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出口30.24 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金额7.84 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摩洛哥是中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绿茶出口传统市场。日本是我国茶叶的第二大出口国,中国以52%的占比稳居日本茶叶第一

中国茶叶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分析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 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

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一元茶叶是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茶叶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也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更香茶叶发展到46家连锁店。 3、新的资本注入。

2020年【新零售】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2020年【新零售】行业调 研分析报告 2020年2月

目录 1. 新零售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6) 1.1 新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6) 1.2 新零售行业结构分析 (6) 1.3 新零售行业PEST分析 (7) 1.4 新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 1.5 新零售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10) 1.6 新零售行业特征分析 (11) 2. 新零售行业驱动政策环境 (12) 2.1 市场驱动分析 (12) 2.2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4) 2.3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4) 2.4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5) 2.5 宏观环境下新零售行业的定位 (15) 2.6 “十三五”期间新零售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5) 3. 新零售产业发展前景 (16) 3.1 中国新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7) 3.2 新零售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8) 3.3 中国新零售行业市场增长点 (18) 3.4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9) 3.5 新零售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9) 3.6 新零售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0)

3.7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1) 3.8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2) 3.9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2) 4. 新零售行业竞争分析 (24) 4.1 新零售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4) 4.2 中国新零售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6) 4.3 中国新零售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6) 4.4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7) 4.5 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28) 4.6 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28) 5. 新零售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0) 5.1 政策体系不健全 (30) 5.2 基础工作薄弱 (30) 5.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30) 5.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30) 5.5 技术相对落后 (31) 5.6 隐私安全问题 (31) 5.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32) 5.8 管理效率低 (32) 5.9 盈利点单一 (33) 5.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34) 5.11 法律风险 (34)

中国茶行业的SWOT分析

中国茶行业的SWOT分析 当今,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茶叶因兼具防病强身功效而备受消费者青睐,饮茶时尚风靡全球,国际茶业一片繁荣。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国粹。在历史上,中国茶香飘四海,茶文化饮誉中外,丝茶之邦,盛极一时。然而,现在中国是茶业大国,却不是茶业强国。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内各茶区奋起直追,产量、出口均有较大增长,各地茶市日趋兴旺,名茶佳茗琳琅满目,茶厂茶号星罗棋布,值得欣喜。但同时也要看到,环顾国内茶市,品牌众多而强势名牌寥若晨星,茶商林立而龙头企业凤毛麟角,小规模、分散化是阻碍我国茶业与国际接轨的最大软肋。有关专家学者认为,从总体上看,中国茶业还处在产品阶段、市场待开发期。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因“绿色壁垒”而频遇寒流。继欧盟提高茶叶农药残留标准之后,今年日本出台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茶叶设限更严,门槛更高。严峻的现实再次昭示:中国茶业必须更弦易辙,改变一盘散沙的小生产,走产业化道路,舍此别无他路可走。近一时期,各地不少茶叶企业就市场转化进行不懈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进一步发展却步履维艰,瓶颈尚未突破。问题的症结依然是企业规模问题。各地现有茶商企业,规模有限,品牌竞争力低,其辐射半径不出省,甚至出不了市县。至今,全国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茶叶龙头企业,也没有一个真正叫得响的茶叶品牌,这就难以跻身国际茶市强手之林,我国茶业正面临新的挑战。 1、发展优势strengths (1)中国茶的文化力 中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国民族产业的茶可借此融入世界,扩张国际市场。一些企业在国际化战略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并已取得一定成效。如2010年的中日韩茶文化交流会,中日韩茶道交流会是东亚地区乃至亚洲地区最大型的茶道文化交流会议,目的在于共同交流和探讨茶道文化,发展茶产业、促进茶经济、弘扬茶文化精髓。茶最能代表民族的,其国际化潜力也将是巨大的,从此角度来说,我国茶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饮茶习惯的惯性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茶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人有饮茶的传统,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在很多场合,茶现仍无可替代,且很多茶品牌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在国内拥有相当稳定的需求量。从高端茶市场的历史演进过程看,茶消费的品牌结构及地域结构都较为稳定。 (3)产品稀缺性 高档茶的供给增长尤其受到一定限制,诸如工艺、产量或者产地等方面客观因素,产量增长比较缓慢,短期内难以大量扩产,给产品的稀缺性带来了可能,适度稀缺是高档茶的重要特征。由于消费者对高档茶价格基本不敏感,高档茶具有较好的提价能力,尤其在经济波动时期,抗风险能力较好。 2、发展劣势weakness (1)营销方面整体战略部署缺失 我国绝大部分企业营销方式仍停留在企业或产品导向阶段,大多表现为广告大战、会展招商、名促暗扣、让利返点等初级竞争手段。某些龙头企业不过是依

中国茶叶市场分析报告完整版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和第一生产、消费大国,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现在的国内茶叶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众多茶叶企业亟待破茧而出。 国内茶叶市场问题 目前我国茶叶市场整体需求趋于饱和,消费增长速度低于茶叶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历史积淀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1.多:茶叶种类多,行业企业多。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大约有上千种茶叶,仅名茶就有两百种左右,而每一种茶叶因采摘时节、产地不同又可分出众多子类。 与茶叶种类多相对应的就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 2.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 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近年来,各地大建茶叶城、茶叶批发市场,甚至一个城市建有多个批发市场,超出了市场的需要,结果导致市场内商户的销量和利润越来越薄。而且批发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 我国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多数都非常弱小,规模上亿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且没有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企业。2008年,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叶总产值300亿元人民币,而同年仅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加工企业年产值即达到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茶叶产值的2/3强。 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称的还不到1000家。

我国零售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中国零售行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连锁化时代,其形式特点是:大型连锁超市、连锁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餐饮店的兴起,大量城市步行街的建设和将来要发展起来的各类shopping mall。其间,大量国际零售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店,民营连锁商业快速发展,各种商业业态纷纷连锁化经营; ?而其他各业态近年来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业态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商品迎合人们“一站式”购物需求,且又以产品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占据相当的竞争力,将成为内外资企业竞争的焦点; ?百货店将向细分化、个性化发展,传统百货店市场份额将逐渐萎缩,购物中心将在未来几年内有较大发展; ?从对业内专业人士的调查发现,未来主流的商业业态将集中在便利连锁店和各类超市方面传统商业模式将退居次席。 ?2004年底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而中国本土零售业无论是在资金、服务还是在业态的配置方面都与国外企业存在着一定距离。因此,了解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分析市场上的供需、消费群体的喜好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当指引意义; ?思潮公司会采取多种方式获取影响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市场关键信息,并将对信息进一步分析,从而为客户提供翔实准确的咨询服务; ?思潮公司提醒欲进入国内零售行业的企业:零售行业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其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在于经营业态的选择,而经营业态的选择当前国内现阶段,比较适合走规模路线,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是成功的关键。

商圈研究 ?连锁经营调整发展的同时,许多企业忽视了市场容量和市场属性对其的影响,造成连锁店建设的盲目性与重复性。 目前许多连锁企业处于亏损的临界点,有的企业甚至已面临破产问题,这里固然有规模不够大无法获得规模效益的原因,但连锁网点布局上缺陷和不规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商圈研究就是运用特定的市场调研方法,通过调查分析网点商圈的构成情况、范围、特点以及引起商圈规模变化的因素等,为选择商业网点选址或制定营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商圈研究成为现代零售店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而受商家普遍重视,它可以: o帮助客户确定商业投资选址和商圈范围; o协助客户进行商圈环境的分析,评估商圈的竞争格局、市场机会和发展潜力; o了解商圈消费群体的购买行为和购买潜力,提供市场经营战略的指导依据 ?选址的商圈分析内容与步骤

销售分析报告(精选10篇)高品质版

《销售分析报告》 销售分析报告(一): 小家电行业销售分析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质生活有了更高要求,小家电产品开始跟随彩电、空调、冰箱等大家电之后,成为每个家庭的追求产品。小编近期精心准备了一份小家电行业销售分析报告,大家如果有需要了解的话,能够阅读一下。 一、行业分析 1、市场总量及增长 近几年小家电市场每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2007年,中国小家电生产规模到达14.4亿台,同比增长12.7%,全国小家电销售额到达971.9亿元(在各小家电品类中,厨卫类小家电占据最大的份额,占整体小家电市场销售额的78%,家居类小家电紧随其后)。2008年销售规模到达1109亿元人民币,同比预计增长14.1%,预计2010年会突破15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从市场需求量上看,欧洲平均每家有30多种小家电,而在中国平均每家仅有3~4种小家电。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小家电快速进入消费者家庭,在大家电市场日趋饱和、受人民币升值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国家鼓励消费政策的出台等环境下,业内人士指出,今后25年仍将是我国小家电发展的黄金时期,年需求量增幅在30%以上。 另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厨卫、小家电行业整体销售额到达1094亿元,同比增长16%,预计全年将到达1500亿元的市场规模。应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机遇,雅乐思、爱庭、浪木等小家电品牌开始借助三四级市场高速成长从而快速崛起。 2、家电行业整体状况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发布2010年度业绩预报的28家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中,预增的有21家,续盈2家,扭亏1家,首亏2家,预减2家。整体而言,报喜的上市公司到达24家,占比高达85%,整体大面积盈利,意味着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但是分析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数据,却能够发现一个事实:主营冰箱、洗衣机、空调的青岛海尔(29.06,0.44,1.54%)、美的电器(18.73,-0.22,-1.16%)、格力电器(19.00,-0.27,-1.40%)等主流大家电公司尽管营收规模都在四百亿元以上,但是业绩增幅都较大,可谓是大象起舞。而构成鲜明比较的是,近年来持续登陆资本市场的厨卫类小家电上市公司,尽管营收规模多在二三十亿元,其增幅却明显缓慢。 3、渠道竞争

茶行业分析

我国茶叶行业的PEST分析: 1.POLITICALFACTORS: 国家制定了茶叶行业“十二五”规划。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茶叶行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转变增长方式为途径,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提升茶业地位,提升茶业效益、提升茶业品质、提升茶业品牌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技兴茶,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改革和完善产业发展机制加快茶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茶业,逐步引导中国茶业向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内挖潜力,外拓空间,造中国茶业新优势,创茶叶新的增长点。同时,全民奔小康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后WTO时代的来临,创造了良好的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标志着饮茶时代的到来,茶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ECONOMICALFACTORS: 由于产量增加较多,加之价格继续上涨,干毛茶总产值大幅增加,达到1349亿元,同比增加216亿元,增%。除海南减少1734万元,其他17省(区、市)均增加,增加较多的贵州增加亿元、增%,陕西、云南分别增加亿元、亿元,福建、浙江、四川、湖北也都增加14-20亿元之间。据我国,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万吨,同比下降%,出口金额亿美元,同比上升%。 3.SOCIALCULTRUALFACTORS: 茶叶从古至今都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中国文化受到世界的追捧,茶叶产业逐步进入繁荣阶段。同时,茶叶是地球健康和人类健康的守护神这一地位,得到全世界的认同。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饮茶成为保健、修身养性的首选。 4.TECHNOLOGICALFACTORS: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茶叶产业将传统和现代生产、加工、储存技术结合起来,提高了标准化、国际化水平,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卫生、健康的茶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茶行业: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1、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分析 由于目前茶行业的利润较社会平均利润水平高的现状,以及由于茶的独特性而使其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进入到该行业,特别是国内外一些实力较强,拥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大型企业投资茶行业,从而导致茶行业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这会对茶行业内原有企业构成一定的威胁。但由于茶行业集中度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由众多企业共同分担了威胁。并且新进入者带给茶行业原有企业的威胁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但往往也是不易察觉的。 2、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从茶产业发展周期来看,伴随着中国茶业几年来的高速发展,目前茶行业正处于较长的成长期中,其特点是茶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下,虽有为数不多的规模较大企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格局尚不够稳定,茶生产处于较大范围的调整当中,可是行业的发展速度比较迅速,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从产业市场结构来看,中国茶生产企业普遍为中小型企业,

中国零售业分析研究报告

中国零售业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中国零售业发展基本情况 3 1.1 零售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3 1.1.1 中国零售业发展概况 3 1.1.2 当前中国零售市场的特点 4 1.1.3 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格局分析 5 1.2 2008-2009年国零售业现状分析7 1.2.1 2008年中国零售业区域结构7 1.2.2 2008年中国零售业不同业态规模结构9 1.2.3 2008年中国零售业竞争现状分析11 1.2.4 2008年中国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分析13 第二章主要零售业态分析14 2.1 连锁超市分析14 2.1.1 中国连锁超市零售业的现状 14 2.1.2 中国连锁超市运作和盈利模式20 2.1.3 2005-2008年中国连锁超市业总体销售额23 2.1.4 中国主要连锁超市基本情况 24 2.1.5 2008-2012年中国大型连锁超市未来发展25 2.2 便利店分析 28 2.2.1 中国便利店现状28 2.2.2 中国便利店运作和盈利模式 30 2.2.3 2005-2008年中国便利店业总体销售额31 2.2.5 2008-2012年中国中国便利店未来发展32 2.3 零售业态之:百货商场分析34 2.3.1 中国百货商场现状 34 2.3.2 中国百货商场运作和盈利模式35 2.3.3 2005-2008年中国百货商场业总体销售额36 2.3.4 中国主要大型百货商场基本情况 36 2.2.5 2008-2012年中国中国百货商场未来发展38 第三章其他零售业态分析39 3.1专业大卖场(建材,家电,手机)39 3.1.1 大卖场业现状 39 3.1.2 中国大卖场运作和盈利模式 41 3.1.3 2005-2008年中国大卖场业总体销售额42 3.1.4 中国主要大卖场基本情况42 3.1.5 2008-2012年中国大卖场未来发展43 3.2专卖店44 3.2.1 专卖店现状44 3.2.2 专卖店运作和盈利模式 44 3.1.3 2005-2008年中国专卖店总体销售额44

2018年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2018年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全文)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传统零售业形态 传统零售产业链 传统零售的痛点 1)利润与成本 以传统商超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商超的经营模式趋于固定,其所售卖的商品毛利率都不高,一般都不会超过20%。传统商超的利润来源主要倚仗其所占据的黄金地段优势,使卖场得以轻松获取大量客流,因此薄利多销才是传统商超一直以来的生存之道;

2)坪效 坪效(1坪=3.3平方米)指终端卖场单位面积(1平米)上产生的销售额,是评估卖场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据统计,传统百货、购物中心,包括奥特莱斯,它们的平均坪效仅有0.5~1万元/平方米/年,盈利效率偏低。 3)流量 传统零售业态往往开设在人口稠密的住宅区或客流密集的商业中心区,依靠庞大流量实现薄利多销的盈利模式。线上电商的蓬勃发展已经把线下零售业态的流量带走了一部分。 中国零售传统模式痛点 30年间相继出现百货、购物中心和连锁超市业态,实体零售处于追赶式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均零售设施面积远不及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不均衡,超级城市供给过剩与低线城市供给不足并存,大量消费者无法享受高质量的零售服务(以购物中心为例,如图);“租赁柜台+商业地产”盈利模式偏离零售服务核心,不可持续。 零售业的变迁与发展:从传统零售到新零售

新零售诞生契机及推动因素 1)线上零售遭遇天花板 虽然线上零售一段时期以来替代了传统零售的功能,但从两大电商平台,天猫和京东的获客成本可以看出,电商的线上流量红利见顶;与此同时线下边际获客成本几乎不变,且实体零售进入整改关键期,因此导致的线下渠道价值正面临重估。

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析_翟羽

学术 专业 人文 茶趣 2015年第六期 46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析 翟 羽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 海南海口 570026) 摘 要:中国是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长期以来中国茶叶出口量都稳居世界前三位。但是,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量徘徊不前,创汇能力表现疲软,影响了中国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等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探究了中国茶叶产业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提升中国茶叶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品牌;市场占有率 在全球茶叶贸易中,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尼是最主要的茶叶出口国。就中国而言,茶叶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出口稳步上升,比如,2004年我国茶叶出口接近29万吨,出口金额达到4.5亿美元,仅次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但是,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遇到了许多挑战,受到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茶叶出口的威胁,发达国家茶叶农残检测标准的提高,茶叶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等,使我国茶叶出口开始走向低谷。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仅30万吨,同比下降7.5%,且屡屡遭受日本、欧盟的农残检测超标通报。为此,应深入分析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力成了国际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对于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和标准,学术界仍有着较大分歧,并未形成为人们广泛认同的定义或评价方法。不过,人们通常以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等作为评判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1.1国际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又称市场份额,是指某种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对国家而言,某个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则表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如果该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低,则表示该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始终处于12%~15%之间, 且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2007年欧盟出台农药检测标准之后,中国茶叶出口受阻,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1]。 从总体上看,世界茶叶市场基本为斯里兰卡、肯尼亚、中国、印度四个国家所垄断,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长期居于世界第三。1.2 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某国进出口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TC 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TC 指数总是处于-1与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该产业的贸易竞争力越强。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3年之间,中国茶叶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处于0.9左右徘徊,这说明中国茶叶产业有着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肯尼亚与斯里兰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高达0.97和0.96,这说明两国有着很强的贸易竞争力;印度和印尼的竞争力指数也长期处于08~0.9之间,这说明印尼、印度两国的贸易竞争力与中国相当。1.3生产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衡量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需采购品物价状况的指标,也是衡量某国或地区出口产品价格变化情况的显示性指标。如果某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则生产者价格指数就会下降,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会减弱。据联合困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从2005年到2012年中国茶叶的生产者价值指数上涨18%,茶叶出口价格呈缓慢上升趋势;印度则上涨了73%,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印尼、肯尼亚、斯里兰卡则有不同程度下降[2]。 综上所述,中国茶叶产业有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但是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伊斯兰卡、肯尼亚两国差距较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2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2.1中国茶叶产业的优势 第一,自然资源丰富。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分布区域广,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大国。以中国东南地区为例,东南部多为丘陵地带,多为酸性土质,冬季温度较高,光照和降雨量充足,这些都有利于茶树生长。 第二,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早在3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种植茶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茶文化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今,中国茶叶种类齐全,名优茶叶有一千多种,如西湖龙井、祁门红茶、信阳毛尖、安溪铁观音等。这种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为中国茶叶出口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2.2中国茶叶产业的劣势 作者简介:翟羽(1986—),女,河南南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物流管理。

中国茶叶行业分析

中国茶叶行业分析 一、生产要素状况 人类发现和利用茶叶已有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是公认的世 界茶叶发源地。近几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每年以10万吨和10亿元的销售规模递增,其消费趋势表现出档次越来越高、包装更加环保、保健功能进一步开发等特点。目前,中国有大约8000万茶农,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有7万家茶企。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的2010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仍位居榜首,2009年其年销售额最大,为亿元。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2009年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有74家,比2008年多了18家。目前,绿茶依然是中国产量最大的茶类,大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3/4,其次是乌龙茶和红茶,大约分别占茶叶总产量的11呀口6%紧压茶和花茶等特种茶类大概占9% 二,需求状况 茶、咖啡、可乐并称三大“无酒精饮料”。当今,全世界已有60个国家种茶,其中有30个国家能稳定地输出茶叶,而进口茶叶的国家遍及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钟情于茶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的年消费量一直稳定在250万吨左右,人均年饮茶公斤,日均消费茶近4亿杯。茶已经成为了世界性饮料。中国是茶的故乡,茶

园面积为世界第一,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历年来,我国茶产品出口也呈现了大幅增长势头,出口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一种精神饮品、一种情感饮品、一种文化饮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目前,茶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保健食品之首,可以预测,茶将成为21 世纪世界“第一大饮料”。中国茶“走出去”有着广阔的前景,茶叶出口屡创新高。 在诸多产茶国中,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国的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80%左右,在世界茶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是非洲的肯尼亚和马拉维。回望20 世纪,不同国家的茶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印度、斯里兰卡的茶叶产销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印度尼西亚受大战影响,长期处于恢复阶段,80 年代后始有发展。肯尼亚是20 世纪的新兴产茶国,但却发展迅猛。我国茶业曾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达200多年,但自1886 年以后每况愈下,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本世纪40 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茶业才重振精神,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1 年中国茶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10 年我国茶叶 出口万吨,内销110 万吨。记者发现,我国茶叶的主要市场仍在国内。2010 年我国茶叶种植面积197 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茶叶产量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农业产值530 亿元,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出口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金额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摩洛哥是中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绿茶出口传统市场。日本是我国茶叶的第二大出口国,中国以52%勺占比稳居日本茶叶第一

现代茶类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现代茶类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国是茶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茶品生产与出口大国。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中国就有15属,260余种。茶叶中有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Y-氨基丁酸等成分,经常喝茶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提高免疫力和杀菌力、减肥瘦身等。尽管茶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就目前而言国内外茶类行业现状,其实中国依旧有很大潜力,这不仅仅是在产量上,更在于茶类品牌和优质时尚新品的打造上。 在结合市场调查与资料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从茶叶的价格、品牌、升值空间、消费现状、出口、以及目前的问题和建议等多方面展开,全面分析解读当下茶类行业市场现状! (1)茶叶价格波动大由于我国茶叶种类、质量的差异性,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 (2)品牌现状:茶叶品牌杂乱,消费者品牌意识缺乏目前,商品茶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对商品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由于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茶叶市场运营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购买力受阻,从而制约了茶叶市场的深度拓展。在中国,永远不缺好茶,缺的是能叫得响

的品牌,能统领茶叶市场的领导者。茶行业现有规模高达3600亿,但是中国茶类行业100强总量叠加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还不及总份额的5%。众所周知,国内的十大名烟名酒都是以品牌进行打造,但是十大名茶却只有品类,尚未构成品牌,在行业上无法发挥主导作用,难以整合市场进行大规模操作。 (3)茶叶的升值空间大,附加值待提高在我国,茶叶被当做和食用油相抵的农产品进行毫无附加值地销售,如此一来,茶叶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地挖掘。国内市场的茶叶主要以传统茶叶为主,传统泡茶工序繁琐,不符合现代人简约的生活方式,在包装和技术注入上缺乏,在时尚感和简易性上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4)茶叶消费概况根据中国农科院数据显示:全国茶消费者约为4.7亿人,其中城市2.6亿人;农村2.1亿人。茶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还落后于其它行业,目前互联网上众多为简单的B2C中介式平台。传统茶叶交易集中在批发市场,中高档零售则在体验茶馆和茶庄居多。目前我国有茶叶企业实体7万多家,单位规模弱小,年销售额也不过十几个亿,上亿元规模的也没超过100家,作为全球最大的茶业企业,立顿全球年销售额200多亿,相比之下,差距可想而知。 (5)中国茶叶出口现状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品种以绿茶为主,绿茶出口量占整个世界绿茶贸易量的90%左右,分析显示我国的绿茶影响着国际绿茶市场价格。自2002年起,我国绿茶出口总量占出口茶叶总量的最低达60.9%,最高达77.5%。2017年,我国茶叶产量为258万吨。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同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为35.5

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零售业的定义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零售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认为,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 零售业没有一个统一定义。目前比较主流的零售业定义分为两种: 一种是营销学角度的定义:认为零售业是任何一个处于从事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产品营销活动的个人或公司,他们从批发商、中间商或者制造商处购买商品,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这种定义在近三十年的营销学的文献中非常普遍。 另一种是美国商务部的定义:零售贸易业包括所有把较少数量商品销售给普通公众的实体。他们不改变商品的形式,由此产生的服务也仅限于商品的销售。零售贸易板块不仅包括了店铺零售商而且包括了无店铺零售商。 零售业发展现状 2015年,以大型超市、百货为主的实体店仍然遭遇业绩和利润的双双下滑。 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9月份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仅为4.6%。截至2015年11月17日统计的76家零售业上市公司2015年三季度报显示,六成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且迄今没有好转迹象。 百货业继续成为重灾区。2015年上半年,大部分百货企业的销售和利润双双下滑,新世界百货利润同比下降86.6%。 超市业态抗跌能力普遍要好于百货店,大润发、永辉超市、武汉中百、步步高、华润万家等上市零售企业2015年三季度报显示,虽然增长极为有限,但销售业绩大都有所增长,华润万家、永辉超市、步步高等少数企业仍获得两位数以上增长。 便利店业态是2015年逆市增长超过20%最靓丽的实体零售板块。各个业态分化的业绩表现也决定实体店铺的拓展在2015年仍呈现出“关多开少、大慢小快”的局面。 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百货、超市等)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门店,相比2014年上半年关闭的158家门店虽有降低,但专家认为这并不说明实体零售业的“关店潮”有所好转,其原因,一是上述数据的全面性有待考证,二是零售企业的线下店铺在2014年大面积关闭的较大基数上,来年必然有因节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