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抗浮计算书

管道抗浮计算书
管道抗浮计算书

计算书:抗浮计算

一、只需对埋深最浅的DN1000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进行计算

1、管道质量

经翻阅资料(详06MS201-1第39页),管内径为DN1000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壁厚为100mm,则延米管道总重量约

m

自重

=0.35(截面积)×1×2400(砼重)=840 kg

2、回填土重量

设计要求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为0.87,地勘试验报告得出土样最小干密度为0.975,回填土压实密度为0.975×0.87=0.848g/cm3=848kg/ m3

按设计图纸顶覆土最小1 m,每米覆土重量

m

覆土

=1×1.2×1.0×848=1017 kg/m

3、最大浮力

每米管道完全浸没时

F=gv

ρ=1000×9.8×3.14×0.62×1=11078N即为1108 kg

4、验算

m

自重+ m

覆土

=840+1017=1857﹥1108*1.1所以不须采取抗浮措施。

说明:①管道质量我不知道,请你界定;

②回填土重量:压实系数为0.87,最小干密度按1.34取值

计算为:1.34×0.87=1.1658g/cm3=1166kg/ m3

③ F=gv

ρ=

④验算:

DN500塑料管每延米25.9Kg/m,按覆土最小0.7m计算,设计要求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为0.87,

橡胶坝设计计算书

陂头设计计算书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1.1陂头布置 (1) 1.2水文资料 (2) 1.3地质资料 (2) 1.4等级及安全系数 (2) 1.5地震烈度 (2) 2 主要计算公式及工况 (3) 2.1主要计算公式 (3) 2.1.1 防渗计算 (3) 2.1.2 整体稳定及应力计算公式 (3) 2.1.3 消能防冲计算 (4) 2.2计算工况 (6) 2.2.1 防渗计算工况 (6) 2.2.2 整体稳定及应力计算工况 (6) 2.2.3 消能防冲计算 (7) 3 梅岗橡胶坝计算 (9) 3.1渗流稳定计算 (9) 3.2橡胶坝整体稳定及应力计算 (9) 3.3消能计算 (12) 4 双孖橡胶坝计算 (14) 4.1渗流稳定计算 (14) 4.2橡胶坝整体稳定及应力计算 (14) 4.3消能计算 (17)

1工程概况 1.1 陂头布置 本工程拦河陂头有2座,分别是位于肋下河的梅岗陂和甲子河的双孖陂,主要作用是壅水灌溉。 (1)梅岗陂 梅岗陂采用橡胶坝形式,橡胶坝底板高程为 5.60m,坝袋净高4.10m,坝袋长20.82m,设计正常挡水位9.70m。坝底板顺水流方向长度18.00m,底板厚2.00m,上、下游两端设齿槽,坝体段基面大部高程3.60m,齿槽底高程为3.00m,建筑物基础均坐落在残积土。两侧边墙墙顶高程为10.50m,为满足坝袋锚固要求,边墙迎水坡坡比为1:0.5,底板与两侧边墙采用U型C25钢筋砼结构。 (2)双孖陂 双孖陂采用橡胶坝形式,橡胶坝底板高程为8.50m,坝袋净高3.50m,坝袋长26.0m,设计正常挡水位12.00m。坝底板顺水流方向长度15.00m,底板厚2.00m,上、下游两端设齿槽,坝体段基面大部高程6.70m,齿槽底高程为6.20m,建筑物基础均坐落在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左侧边墙墙顶高程为14.00m,右侧边墙墙顶高程为12.50m,为满足坝袋锚固要求,边墙迎水坡坡比为1:0.5,底板与两侧边墙采用U型C25钢筋砼结构。

车库顶板行车及各类堆载验算实例计算书

车库顶板行车及各类堆载验算实例计算书 一、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8、《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二、设计数据(拟定,实际根据结构图纸) 地下室顶板板厚:300mm。 最大跨度为8.40m,无梁楼盖。顶板上设计回填土厚度为1.8m。 车库设计活荷载:5KN/m,消防车道荷载17.85KN/m2。 三、设计承载能力计算 1、査《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表A中A.1.4得:粘土 自重为18KN/m2 。 2、地下室顶板覆土1.8m每平方米荷载:18KN/m×1.8m=32.4KN/m2。 3、地下室顶板可承受荷载为:32.4KN/m+5KN/m=37.4KN/m(活载按恒 载计算,增大安全系数)。 4、根据拟定数据计算得顶板可承受恒荷载折算后为:37.4KN/m。 四、地下室顶板承载计算 (一)、车库顶板行车荷载 1、吊车、干混砂浆罐车、钢筋运输车、混凝土罐车作用下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的确定。根据各种车型荷载: (1)吊车 按20T吊车考虑,自重28吨,吊运钢筋每捆按5吨计,合计33×1.1,

总计37吨。(设计为恒载,将活载转化为恒载,下同) (2)钢筋运输车 按装30t考虑,车重15t,合计45×1.1=49.5吨。 (3)混凝土罐车及泵车 按装10立方米车考虑,混凝土罐车自重约15吨,10立方米混凝土按24 吨计,合计39×1.1=43吨。 (4)干混砂浆罐车 按装15立方米车考虑,车自重约20吨,砂浆25吨,合计45×1.1,总 计50吨考虑。 综上荷载按50吨考虑,车型按混凝土罐车考虑(増大安全系数) 混凝土罐车车轮距图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C.0.6:连续梁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可按单跨简支计算。但计算内力时,仍应按连续考虑。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2012附录C.0.4:单向板上局部荷载(包括集中荷载)的等效均布活荷载qe=8Mmax/bL2式中 L----板的跨度 B----板上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 Max----简支单向板的绝对最大弯矩,按设备的最不利布置确定。按罐 车后车轮作用在跨中考虑,后轮均作用在一个共同的平面上,轮胎着地尺寸为0.6m×0.2m,后车轮作用单侧荷载取25T,前车轮作用荷载不计,(偏安 全考虑): Mmax=FL/4=525KN.M 2、设计计算

抗浮计算版

抗浮计算书 一、基本设计数据: 基础底标高:-7.650m,±0.000相应绝对高程:420.40m, 抗浮设计水位:418.80m,覆土容重:18.00; 水位高差:7.65-(420.40-418.80)=6.050m, 建筑完成面标高:-6.30m; 主楼基础筏板厚:600mm,主楼基础覆土厚度:0.750m; 抗水板厚度:450mm; 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1.20m。 二、水浮力计算 F=1.0x10x6.05=60.50KN/m2 三、建筑物自重(按照最不利位置消防水池计算) 消防水池底标高:-6.800m, (基础顶覆土)(7.65-6.80-0.45) x18+(筏板自重)0.45x25+(顶板覆土)1.20x18+(顶板自重)0.18x25 =7.20+11.25+21.60+4.50=44.55 KN/m2 四、整体抗浮计算 G/F=44.55÷60.50=0.74<1.05,不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4.3条规范,必须进行抗浮设计。 五、局部抗浮设计(基础) 抗水板所受水浮力N=(水浮力)60.50-(基础顶覆土+筏板自重)18.45=42.05KN/m2 六、抗拔桩设计 整体抗浮时,底板所受水浮力N=60.50-42.40=18.10 KN/m2; 除主楼外,沿地下室外墙间隔6.00~8.00m,设置一抗拔桩,单根抗拔桩承担的面积为30 m2左右;所受拔力大小为540KN;根据上部荷载,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300KN,取桩长L=20m,桩径600mm,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6估算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Q uk= Q sk + Q pk =u∑ψsi q sik l i+ψp q pk A p =3.14x0.60x(40x6.0+8.9x65+5x78)+3.14x0.602/4x1300 =2276.814+367.38=2644.20Kpa. 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T uk= u∑ψsi q sik l iλi=3.14x0.60x(40x6.0+8.9x65+5x78)x0.7=1593.77 Kpa 抗拔桩单桩抗拉承载力特征值N=600KN,极限抗拉承载力1200KN; 抗拔桩试桩配筋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T,f y A s/1.25=1200KN得 A s=1200x1.25/400=3750mm2,取12根20,A s=3768.00 mm2. 抗拔桩工程桩配筋计算 单桩抗拔设计值600x1.25=750KN,抗拔荷载全部由桩身钢筋承担,根据f y A s>750KN得:A s>750x1000/360=2084 mm2; 取12根16,A s=2411.52 mm2>2084 mm2。 共计需设置29根抗拔桩。

消力池底板抗浮计算书

消力池底板抗浮计算书 一、概述 溢流堰、闸室后接消力池,消力池长18m,宽17m,深,底板高程为,消力池底板厚度为,。底板设置排水孔,孔排距均为2m,成梅花型布置,其下设置砂石反滤垫层,层厚。泄洪冲沙闸消力池和泄洪闸底板后接防冲海漫,海漫长29m。海漫采用浆砌石,厚。 二、主要设计依据及参数选取 1.特征水位及流量 正常蓄水位,设计水位,校核洪水位。 洪水流量及水位见表2-1。 底板采用C30混凝土: 容重m3, fc= N/mm2, ft=mm2;弹性模量Ec=×10-4N/mm2;基岩与混凝土面的抗剪断强度?=~,粘滞力c=~;Ⅱ级钢筋,fy=fy’=310 N/mm 三、设计工况 本次分析主要计包括坝后消力池底板的结构设计及配筋计算,具体计算工况如下: (1)工况一:正常蓄水位+自重+扬压力+脉动压力(基本荷载组合) (2)工况二:设计洪水位+自重+扬压力+脉动压力(基本荷载组合) (3)工况三:校核洪水位+自重+扬压力+脉动压力(特殊荷载组合) 四、底板荷载计算 1.计算公式及参数选取 (1)自重 G=γ c ×A×h G —底板自重(KN); A —底板面积(m2),306m2; h —底板厚度(m),; γ C —C30混凝土容重,取值24KN/m3。 带入数据求的底板自重为3672KN。 (2)时均压力P w =γ w ×H×A P w —水压力(KN); H —下游水深(m); A —底板面积(m2);γw—水的容重。

表4-2 时均压力计算表 计算工况底板面积 (m2)水的容重 (KN/m3) 下游水深(m)时均压力(KN) 正常蓄水30600设计洪水306 校核洪水306 (3)扬压力Py=γ w ×(H+h)×A Py—底板承受的扬压力(KN); H —下游水深(m); h—底板厚度(m),此处为; γw—水的容重,取值m3; 表4-3 扬压力计算表 计算工况底板面 积(m2)水的容重 (KN/m3) 下游水深(m)底板厚度(m)扬压力(KN) 正常蓄水3060设计洪水306 校核洪水306 (4)脉动压力 P m =a m ××γ w ×A P m —脉动压力(KN); V —底板计算断面处得平均流速(m/s) a m —脉动压力系数,此处取值; A —底板面积(m2),306m2; γ w —水的容重,取值m3; 计算工况下泄流量 (m3/s) 下游水 深(m) 平均流 速(m2/s) 水的容重 (KN/m3) 脉动压力 (KN) 设计洪水 校核洪水 (5)作用效应及抗力效应函数 作用效应函数(垂直向上所有合力) R()=γ Q ×P y +γ Q ×P m 抗力效应函数(垂直向下所有合力) S()=γ G ×G+γ Q ×P w γ G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 γ Q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

裂缝验算计算书

裂缝验算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构件编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 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设计资料 构件类型:轴心受拉构件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 r = 2.7 截面尺寸:矩形截面 b×h = 200mm×400mm ; 光面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ν = 0.7 受拉区纵筋根数、直径:4φ16 + 4φ0 所以受拉区纵筋实配面积:A s = 804.25mm2 外层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底边的距离:c = 25.0mm 受压区纵筋实配面积:A s' = 0.00mm2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距离:a s = 33.00mm 有效高度:h0 = h-a s = 400 - 33.0 =367.0mm 混凝土:C25 f ck = 16.70N/mm2 f tk = 1.78N/mm2E c= 2.8×104N/mm 主筋:HPB235(Q235) f y = 210N/mm2E s= 2.1×105N/mm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轴力值:N k = 400kN 200 4 二、计算结果 1.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te 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A te = 0.5b·h = 0.5×200×400 = 80000mm2 按规范公式(8.1.2-4),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纵向钢筋配筋率ρte ρte = A s A te= 628 80000= 0.010053 2.等效应力σsk 按规范公式(8.1.3-1),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轴心受拉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 应力σsk = N k A s= 400000 804= 497.36N/mm 2 3.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ψ 按规范公式(8.1.2-2),得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 1.1 - 0.65f tk ρteσsk= 1.1 - 0.65×1.78 0.010053×497.36 = 0.8686 4.最大裂缝宽度:ωmax 按规范公式(8.1.2-1),得构件最大裂缝宽度:

消力池稳定计算.doc

***水库工程 上坝址重力坝方案消力池稳定计算稿 (可研阶段) ************有限公司 XXXX年11月

审定:审查:校核:编写:

目录

1计算目的 根据水工结构布置和水力学计算成果,计算可行性研究阶段上坝址重力坝方案消力池底板的抗浮条件,确定抗浮处理措施和工程量。 2计算要求 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求。 3计算依据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XXXX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744-XXXX 《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XXXX 《***水库工程上坝址重力坝方案水力学计算稿》 4计算过程 4.1基本参数 消力池底板总长30m,宽43m,底板厚2m,底板高程1349m。消力池结合下游开挖布置,对基础进行固结灌浆处理,固结灌浆孔的间、排距均为2m,呈方形布置,坝基面孔深入基岩8m。为增强护坦与基础连接布置基础插筋锚固,插筋为Φ25@2m×2m,入基岩深5.0m。

底流消能跃前水深按取泄槽末端的水深,根据泄槽水面线结果取末端水深。 4.2 计算公式 消力池底板抗浮稳定复核计算按照不设排水孔考虑,计算工况: (1)宣泄消能防冲的洪水流量。 (2)宣泄设计洪水流量。 (3)宣泄校核洪水流量。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 253-XXXX 规定,底板的抗浮稳定计算公式按照下式计算: 123 12 f P P P K Q Q ++= + 式中:P 1—底板自重,KN ; P 2—底板顶面上的时均压力,KN ; P 3—当采用锚固措施时,地基的有效重量,KN ; Q 1—底板顶面上的脉动压力,KN ; Q 2—底板底面上的扬压力; (1)护坦自重 护坦长度30m ,宽度43m ,厚度2m ,混凝土容重24KN/m 3。 (2)时均压力 时均压力的计算公式按《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744-XXXX 中的要求, cos tr w p h γθ= 式中:p tr —— 过流面上计算点的时均压强代表值(N/m 2); w γ—— 水的重度,(kg/m 3); h —— 计算点的水深;

抗浮验算计算书

地下室抗浮验算 一、整体抗浮 (一)主楼部分 底板板底相对标高为- 4.700,地坪相对标高为:-0.300,抗浮设防水位相对标高为- 1.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 3.2m。 裙房部分抗浮荷载: ①地上四层裙房板自重: ②地上四层xx折算自重: ③地下顶板自重: ④地下室xx折算自重: ⑤底板自重:25× 0.48= 12.0kN/m2 25× 0.50= 12.5kN/m2 25× 0.18= 4.5kN/m2

25× 0.11= 2.75kN/m2 25× 0.4= 10.0kN/m2 41.75kN/m2 合计: 水浮荷载: 3.2×10=32 kN/m2, 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11第 5.4.3条,> 1.05,满足抗浮要求。 二、整体抗浮 (二)仅一层车库部位 J-1基础高度改为800,仅一层地下室位置防水板板底标高与J-1底平,上部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至设计标高(- 4.200)。抗浮计算如下: 图纸修改见结构05 底板板底相对标高为- 5.100,地坪相对标高为:-0.300,抗浮设防水位相对标高为-

1.5m,即抗浮设计水位高度为:3.6m。 地下室部分抗浮荷载: ①顶板覆土自重: ②地下顶板自重: ③xx折算自重: ④底板及回填自重: 考虑设备自重20× 0.30= 6.0kN/m2 25× 0.25= 6.25kN/m2 25× 0.11= 2.75kN/m2 25×( 0.4+ 0.5)= 22.5kN/m2 0.5 kN/m2

38kN/m2 水浮荷载: 3.6×10=36kN/m2>1.05,满足抗浮要求。合计: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1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塔机附着杆参数

着 悬臂端30 5 0.774 1.95 1.95 1.79 1.945 0.29 1.578 塔机附着立面图 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 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 q k=0.8βzμzμsω0α0h=0.8×1.79×0.774×1.95×0.2×0.35×1.06=0.16kN/m 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 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 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16×572-1/2×0.16×12.92=246.607kN·m 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 T k=0.9(T k1+ T k2)=0.9×(454.63+246.607)=631.113kN·m 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

计算简图 塔身上部第一附着点(塔身悬臂支承端)的支承反力最大,应取该反力值作为附着装置及建筑物支承装置的计算载荷。 剪力图 得:R E=85.771kN 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5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4、附墙杆内力计算 支座5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k(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5处的附墙杆承担),水平内力N w=20.5R E=121.299kN。 计算简图:

塔机附着示意图 塔机附着平面图α1=arctan(b1/a1)=45° α2=arctan(b2/a2)=45°

消力池计算

********************************************************************** 计算项目:消能工水力计算1 ********************************************************************** ---------------------------------------------------------------------- [ 消力池断面简图] ---------------------------------------------------------------------- ---------------------------------------------------------------------- [ 计算条件] ---------------------------------------------------------------------- [基本参数] 消能工类型:下挖式消力池 计算目标:设计尺寸 上游底部高程:1.000(m) 下游底部高程:0.000(m) 消力池首端宽度:6.000(m) 消力池末端宽度:6.000(m) 水流的动能校正系数:1.000 泄水建筑物下游收缩断面处流速系数:0.950 消力池出流流速系数:0.950 水跃淹没系数:1.050 是否计算消力池前段长度:交互 消力池前段长度:0.000(m) 自由水跃跃长计算系数:6.900 水跃长度校正系数:0.750 是否计算消力池底板的厚度:计算 消力池底板计算系数K1:0.200 消力池底板安全系数K2:1.300 消力池底板的饱和重度:25.000(kN/m^3) 脉动压强系数:0.050

一般性楼盖验算计算书汇总

模板支架对混凝土楼盖影响分析计算书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一、工程属性

结构模型立面图

结构模型平面图 三、荷载参数 当前施工层每根立杆传递荷载(kN) 7 施工荷载(kN/m 2 ) 4 振捣荷载(kN/m 2 ) 2 钢筋混凝土自重(kN/m 3 ) 25.1 模板自重(kN/m 2) 0.3 四、各楼层荷载计算 1、第3层荷载计算 模板类型 胶合板 本层砼的龄期(天) 7 砼的实测抗压强度f c (N/mm 2 ) 8.294 砼的实测抗拉强度f tk (N/mm 2 ) 0.829 砼的弹性模量实测值E(MPa) 22800 立杆传递荷载组合值:P 3=7kN 楼盖自重荷载标准值:g 3=h 3/1000×25.1=2.51kN/m 2 2、第2层荷载计算

模板类型胶合板本层砼的龄期(天) 14 砼的实测抗压强度f c(N/mm2) 11.154 砼的实测抗拉强度f tk(N/mm2) 1.115 砼的弹性模量实测值E(MPa) 27600 立杆传递荷载标准值:q2=0.528kN/m 楼盖自重荷载标准值:g2=h2/1000×25.1=2.51kN/m2 3、第1层荷载计算 模板类型胶合板本层砼的龄期(天) 21 砼的实测抗压强度f c(N/mm2) 12.87 砼的实测抗拉强度f tk(N/mm2) 1.287 砼的弹性模量实测值E(MPa) 29400 立杆传递荷载标准值:q1=0.66kN/m 楼盖自重荷载标准值:g1=h1/1000×25.1=2.51kN/m2 4、各楼层荷载分配: 假设层间支架刚度无穷大,则有各层挠度变形相等,即: P1/(E1h13)=P2/(E2h23)=P3/(E3h33)...则有:P i'=(E i h i3∑F i)/(∑(E i h i3)) 根据此假设,各层楼盖承受荷载经模板支架分配后的设计值为: 楼层各楼层混凝土 弹性模量 E i(MP a) 各楼层板厚 h i(mm) 楼盖自重荷载 标准值 g i(kN/m2) 立杆传递荷载 标准值 q i(kN/m2) 分配后各楼层 恒载的设计值 G i(kN/m2) 分配后各楼层活 载的设计值 Q i(kN/m2) 3 22800 100 2.51 5.785 2.582 2.789 2 27600 100 2.51 0.528 3.125 3.376 1 29400 100 2.51 0.66 3.329 3.596 G i=1.2×[E ci h ci3/(E ci h ci3+E ci-1h ci-13+E ci-2h ci-23)]×(g i+g i-1+g i-2) Q i=1.4×[E ci h ci3/(E ci h ci3+E ci-1h ci-13+E ci-2h ci-23)]×(q i+q i-1+q i-2) 五、板单元内力计算 1、第3层内力计算

闸门水力计算说明

水闸水力计算说明 一、过流能力计算 1.1外海进水 外海进水时,外海水面高程取5.11m ,如意湖内水面高程取1.0m 。中间三孔放空闸,底板高程为-4.0m ,两侧八孔防潮闸底板高程为2.0m ,每孔闸净宽度为10m 。 表2 内海排水时计算参数特性表 外海水位/m 湖内水位/m 5.11 1.0 1.1.1中间三孔放空闸段 a.判定堰流类型 27.511 .948 == H δ 式中δ为堰壁厚度,H 为堰上水头。 2.5<5.27<10,为宽顶堰流。 b.堰流及闸孔出流判定 11 .95 = H e =0.549≤0.65,为闸孔出流。 式中,e 为闸门开启高度,H 为堰、闸前水头。 c.自由出流及淹没出流判定 闸孔出流收缩断面水深h c=ε1e=5.0×0.650=3.25m 。 式中,e 为闸门开启高度,为5.0m ; ε 1为垂向收缩系数, 查《水利计算手册》(2006年第二版)中表3-4-1 得0.650。 收缩断面处水流速为 υc=)(20c h H g -?=)(25.311.981.9295.0-???=10.19m/s 。 式中,ψ为闸孔流速系数,查《水利计算手册》(2006年第二版)中表3-4-3,取0.95; H 0为闸前总水头,为9.11m ; hc 为收缩断面水深。

收缩断面水深hc 的共轭水深 hc”=)181(22 -+ c c c gh h ν=)125 .381.919.1081(225.32 -??+=6.83m ; 下游水深ht=5.0m <hc”=6.83m ,故为自由出流。 d.过流量计算 根据闸孔自由出流流量计算公式 Q 1=002gH be μ=11.981.92530503.0?????=1008.71m3/s 。 式中,μ0为流量系数,平板闸门流量系数可按经验公式 μ0=0.60-0.176 H e =0.60-0.176×0.549=0.503; b 为闸孔宽度,为3×10=30m 。 1.1.2两侧八孔防潮闸段 a.判定堰流类型 43.1511 .348 == H δ >10,过渡为明渠流。 式中δ为堰壁厚度,H 为堰上水头。 b .过流量计算 因泄洪闸下游与陡坡相连,水利计算可按堰流计算方法进行。 H h t =11 .31-=-0.32<0.8,为自由泄流; 式中,h t 为堰顶下游水深,H 为堰顶上游水深。 因堰顶设有闸墩,应考虑侧收缩影响,采用宽顶堰流量公式计算泄流量: Q 2=2 3 02H g mnb c σ=2 311.381.92108377.0985.0??????=721.70m3/s 。 式中,m 为流量系数,因进口为斜坡式进口,P/H=7/3.11=2.25,cot θ=30/7=4.286,查《水利计算手册》(2006年第二版)中表3-2-1取m=0.377; b 为每孔闸净宽,为10m ; n 为孔数,为8孔; H 0为堰上水头,为3.11m ; ζc 为侧收缩系数,为有底坎宽顶堰的侧收缩系数,可由别津斯基公式计算

抗浮锚杆计算书

抗浮锚杆深化设计计算书 一、工程质地情况: 地下水位标高 -1.00 m 地下室底板标高 -6.52 m 浮力 55.2 kN/m 2 二、抗浮验算特征点受力分析: 1.原底板砂垫层厚 0.10m 自重 0.10X20=2kN/m 2 2.原砼底板厚 0.40m : 自重 0.4X25=10 kN/m 2 3.新加砼配重层厚 0.30m 自重 0.3X25=7.5 kN/m 2 抗浮验算 55.20-19.50=35.70 kN/m 2 三、计算过程 由受力情况,将锚杆分为A 、B 、C 三类,A 类为图中○A 轴至○E 轴区 域,地面与中风化板岩之间有8米粘性土层;B 类为有○E 轴至○L 轴区域,地面与中风化板岩之间有4米粘性土层; C 类为图中○L 轴至○Q 轴区域,地面与中风化板岩之间无粘性土层。 锚杆间距取3m ×3m 。 1. 锚杆杆体的截面面积计算: yk t t s f N K A ≥ t K ——锚杆杆体的抗拉安全系数,取1.6; t N ——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N ),锚杆的拉力设计值=特征值×1.3,A 类锚杆取35.70×3.0×3.0×1.3=438.75kN 。 yk f ——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kPa ),HRB400取400 kPa 。 As ≥fyk KtNt =4001075.4386.13??=17552m m 总计 19.5 kN/m 2

选取三根HRB400 直径28mm 钢筋,钢筋截面积满足规范要求 2. 锚杆锚固长度 锚杆锚固长度按下式估算,并取其中较大者: ψπmg t a Df KN L > ψ πεms t a df n KN L > 式中:K ——锚杆锚固体的抗拔安全系数,取2.0; t N ——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N ),取438.75kN ; a L ——锚杆锚固段长度(m ); mg f ——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 ),按表7.5.1-1取粘 性土层65kpa ,中风化板岩层0.25Mpa ; ms f ——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 ),按表7.5.1-3取2.5MPa ; D ——锚杆锚固段的钻孔直径(m ),取0.15m d ——钢筋的直径(m ); ε——采用2根以上钢筋时,界面的粘结强度降低系数,取0.6~0.85,本例 取0.7; ψ——锚固长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系数,按表7.5.2取1.0; n ——钢筋根数。 (1)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强度(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q sik 分别为55kpa 、140kpa) A 类:pa 46.1220 .28 16515.014.3M K l Df N a mg t =????= = ψπ土 pa 29.36146.122-75.483-M N N N t t t ===土岩 m Df KN l mg t a 14.61 25015.014.329 .3610.2=????== ψπ

多排悬挑架主梁验算计算书3.19

多排悬挑架主梁验算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一、基本参数 主梁离地高度(m) 15 悬挑方式 普通主梁悬挑 主梁间距(mm) 1500 主梁与建筑物连接方式 平铺在楼板上 锚固点设置方式 U 型锚固螺栓 锚固螺栓直径d(mm) 16 主梁建筑物外悬挑长度L x (mm) 2200 主梁外锚固点到建筑物边缘的距离a(mm) 100 主梁建筑物内锚固长度L m (mm) 3800 梁/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混凝土与螺栓表面的容许粘结强度[τb ](N/mm 2 ) 2.5 锚固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f t ](N/mm 2 ) 50 二、荷载布置参数

平面图

立面图三、主梁验算 q'=g k=0.241=0.241kN/m 第1排:F'1=F1'/n z=5.3/1=5.3kN 第2排:F'2=F2'/n z=5.3/1=5.3kN

第3排:F'3=F3'/n z=5.3/1=5.3kN 荷载设计值: q=1.2×g k=1.2×0.241=0.289kN/m 第1排:F1=F1/n z=6.88/1=6.88kN 第2排:F2=F2/n z=6.88/1=6.88kN 第3排:F3=F3/n z=6.88/1=6.88kN 1、强度验算 弯矩图(kN·m) σmax=M max/W=2.046×106/185000=11.062N/mm2≤[f]=215N/mm2 符合要求! 2、抗剪验算

小型汽车吊上楼面验算计算书

小型汽车吊上楼面验算计算书 专业:结构 总设计师(项目负责人):__ _ 审核: ____ ____ _ 校对: ____ __ _ ____ 设计计算人: ____ _________ _ ***********所有限公司 2018年1月

汽车吊上楼面施工作业存在两种工况:工况一为汽车吊在楼面上行走的工况,工况二为汽车吊吊装作业时的工况。 一、楼面行走工况 1、设计荷载 根据原结构设计模型,四层楼面设计恒荷载9kN/m2,楼面设计活荷载 8kN/m2,四层楼面楼板厚度120mm,楼板自重恒荷载3kN/m2。因此,汽车吊楼面行走工况下,等效均布荷载不超过(9-3)+8=14kN/m2为宜。汽车吊行走区域如下图所示。 图1汽车吊行走区域布置图 2、吊车荷载及尺寸 质量参数行驶状态自重(总质量)kN 150 前轴荷kN 66 后轴荷kN 84 尺寸参数支腿纵向距离m 支腿横向距离m 3、汽车吊行驶相关参数 15吨小型汽车吊基本尺寸、轮宽及其行驶过程中各轮位置对楼板产生的荷

载如下图所示: 图2汽车荷载参数 4、承载力校核 15吨汽车吊行走时,后两轮居于板跨中为最不利工况,如下图: 图 3 汽车楼面行走计算简图 基本资料 工程名称:局部承压计算 周边支承的双向板,按上下和左右支承单向板的绝对最大弯矩等值, 板的跨度Lx =3250mm,Ly =8000mm,板的厚度h =120mm 局部荷载 第一局部荷载 局部集中荷载N =42kN,荷载作用面的宽度btx =200mm,荷载作用面的宽度bty =600mm; 垫层厚度s =0mm 荷载作用面中心至板左边的距离x =1625mm,最左端至板左边的距离

地下室抗浮计算

地下室抗浮计算 整体抗浮计算: 抗浮设计水头:7.4m,底板厚0.5m,底板上覆土1.9m,地下室顶板厚0.16m(梁板柱折算厚度0.4m),地下室顶板覆土1.5m。 单位面积水浮力:6.5x10=65KN 单位面积抗力:0.4x25+0.9x18+0.2x25+1.6x18+0.4x25=70KN>67 整体抗浮满足要求, 底板局部抗浮计算: 抗浮设计水头:6.5m,底板厚0.4m,底板上覆土1.1m。 单位面积水浮力:6.5x10=65KN 单位面积抗力:[0.4x25+0.9x18+0.2x25]x0.9=31.2KN 局部抗浮不满足。防水底板需计算配筋。 单位面积净浮力q为:65x1.2-31.2x1.2=40.56KN 按经验系数法计算:Mx=q*Ly*(Lx-2b/3)*(Lx-2b/3)/8 =40.56*8.4*(8.1-2*5/3)*(8.1-2*5/3)/8 =967.6KNm 柱下板带支座最大负弯矩M1为:M1=0.5*Mx=483.8KNm(跨中板带最大为0.17)柱下板带跨中最大正弯矩M2为:M2=0.22*Mx=212.9KNm(跨中板带最大为0.22)配筋为:下部为:As1=M1/(0.9*fy*h1*3.9) =483.8/(0.9*360*1150*3.9) =332.9mm <Ф16@200 As1’=M1/(0.9*fy*h1’*3.9) =483.8/(0.9*360*350* 3.9) =1039mm 基本等于Ф16@200 上部为:As2=M2/(0.9*fy*h2* 3.9) =212.9/(0.9*360*350* 3.9) =481.4mm <Ф16@200 上式配筋计算中分母3.9为柱下板带宽度。 原设计防水底板配筋满足要求。 独立基础计算 阶梯基础计算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② 二、示意图

桥梁挂篮强度验算计算书

合口澧水大桥挂篮强度验算计算书 一、计算说明 1、计算依据及参考资料 1.1《临澧县合口澧水大桥工程招标文件第四卷设计图表桥梁、涵洞第 二册》 1.2《挂蓝施工设计图》 1.3《悬浇箱梁施工组织设计》 1.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JTJ-041-2000) 1.5《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1.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G D62-2004) 1.7《钢结构设计规》GB 50017-2003 2、基本参数 2.1钢筋混凝土密度取2..5t/m3,钢材密度取7.85t/m,钢材弹性模量 E=2.1x105Mpa。 [τ=85Mpa; Q420 2.2 Q235钢弯曲容许应力] [σ=145Mpa;剪切容许应力] 钢(贝雷插销)抗剪强度设计值[fv]=195Mpa;贝雷梁Q345钢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310Mpa,抗剪强度设计值[fv]=180Mpa,容许弯矩[M]=900KN.M;φ25、φ32精轧螺纹钢筋(吊杆和锚杆)采用785级,按两倍安全系数控制拉应力不大于390Mpa。 3、计算方法和容 3.1计算工况:根据设计图纸,本桥箱梁梁段长度有3.5m和 4.0m两种, 取3.5m和4.0m长度的梁段,即最重的1#和5#梁段进行计算。

3.2荷载施加: 混凝土浇筑时,箱梁腹板及底板混凝土自重荷载作用在挂篮底模面板上;顶板混凝土及模自重作用在挂篮模走行梁上;翼板混凝土和外模自重作用在外模;挂篮其他结构在计算模型中以自重形式施加;各部分混凝土方量均按1#和5#梁段后端进行计算; 主要计算容:挂篮主体结构的总体强度和刚度。 4、荷载传递路径 翼板荷载 外模行走梁 已浇梁段翼板 顶板、底板、腹板荷载 底模纵梁 底模前横梁 前吊横梁 底模后横梁 已浇梁段 二、 荷载计算 单个挂蓝构件重量明细表 主桁架

水闸毕业设计计算书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计算书 MD水闸改建工程初步设计 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方向) 班级: 08工管2 姓名:钟剑锋 学号: 080311233 指导教师:曾越

1水力计算 1.1 闸室的结构型式及孔口尺寸的确定 (1)闸型选择:带胸墙式开敞式水闸 (2)堰型选择:宽顶堰 (3)闸底板高程的确定:根据地质条件可知,选择平底板,底板高程与渠底同高。取-1.0m (4)闸顶高程确定:闸顶高程不应少于设计洪水位与安全超高(按珠江三角洲经验取2m )之和:5.54+2=7.54m 1.2 消能防冲设计 由于本闸位于平原地区,河床的抗冲刷能力较低,所以采用底流式消能。本水闸的最大引水流量Qmax=15m 3/s (1)消力池的池深 流量按《水力学》闸孔出流公式计算 2s Q be gH σμ= 2()c c V g H h =?- 'c h e ε= 2 "8112c c c c h V h gh =+- 式中 e ——闸孔开度(m ) e/H ——闸门相对开度 H ——上游水深 (m) H 取3m ε ’ ——垂直收缩系数,根据e/H 值查《水力学》表8-1 h c ——收缩水深 (m) V c ——收缩断面流速 (m/s) ? ——闸孔流速系数 ?取0.97 σs ——淹没系数 查《水闸设计规范》表A.0.3-2 "c h ——共轭水深 (m)

μ ——闸孔流量系数,0.60.18e H μ=-,适用范围为0.1

抗浮锚杆计算书20777

结构计算书 项目名称: 设计代号: 设计阶段: 审核: 校对: 计算: 第 1 册共1册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 2015年04月07日

综合楼锚杆布置计算 一、 工程概况 (1)综合楼地下1层(含1夹层),地上2~4层,±0.00相对于绝对标高7.50m,室内外高差-0.300m ,地下室夹层高2.18m ,地下室高 5.30m,地下室建筑地面标高-7.480m,建筑地面垫层厚150mm ,结构地下室底板顶标高-7.630m。基础形式筏板,抗浮水位标高6.500m(绝对标高)。建筑地下室底板顶标高-7.630m (绝对标高-0.130m ),底板厚400mm 。 (2)综合楼抗浮采用抗浮锚杆。 二、抗拔锚杆抗拔承载力计算 依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以下简称《岩土规程》)计算。 锚杆基本条件: 锚杆直径D=150mm 锚杆长度L=7.5m 锚杆入岩(强风化花岗岩)长度:>2.5m 锚杆拉力标准值Nk =250KN 锚杆拉力设计值N t=1.3Nk =325KN 钢筋:3 ?25三级钢: As =1470mm2, f=360 N/mm 2 , f yk =400 N/m m2 依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以下简称《岩土规程》)计算。 根据****院提供的《***勘察报告》,岩石(或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rbk ),见第2页所附表1。 1、 根据锚杆与土层粘结强度所计算的锚杆竖向抗拔承载力设计值Nt 依据《岩土规程》第7.5.1条公式(7.5.2-1)计算 K f DL N mg a t /ψπ= 勘探点1Q-K15岩层深,较为不利,计算该点抗拔承载力

圆筒式放水塔及涵洞结构计算书

一、溢洪道加固设计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为开敞式宽顶堰溢洪道。 根据安全评价报告及其结论: 溢洪道浆砌石外包砼结构边墙,两侧浆砌石衬砌开裂、老化严重,底板冲刷破坏有裂缝,裂缝宽为2cm;溢洪道尾部出现冲刷坑。经本次水文分析计算,溢洪道泄洪不满足要求。 基于溢洪道存在上述的问题,需要对溢洪道进行除险加固处理。 5.5.1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堰顶高程为102.87m,堰顶宽度为20.0m。溢洪道原浆砌石老化严重,底板冲刷破坏有裂缝,尾部出现冲刷坑,且泄洪能力不满足要求。本次初步设计,拟加固溢洪道左岸浆砌石边墙及底板,拆除右岸浆砌石边墙,加宽溢洪道5m,以致其由原来净宽20m增至25m;并加固溢洪道连接段底板。 5.5.2基本资料 堰顶高程:H=101.87m; =101.87m; 正常水位:h 正 =103.23m; 设计水位:h 设 洪峰流量:h(P=2%)=96.90m3/s; =77.52m3/s; 最大泄量:Q 设 校核水位:h校=103.79m; 洪峰流量:h(P=0.2%)=133.40m3/s; =112.73m3/s。 最大泄量:Q 校 5.5.3水面曲线计算及边墙高度确定 1、水面曲线计算 本次初步设计,溢洪道分为二段泄水槽计算。第一段泄水槽长度=18.50m,进口段水深h1=103.79-101.87=1.92m,槽底宽度B=25.0m,坡比I= L 1 (101.87-99.57)/18.50=0.124;第二段水深h2=h1末,泄水槽长度L =3.70m, 1 宽度均为B=25.0m,坡比I=(99.57-97.14)/3.70=0.657。计算公式采用成都科技大学编写的《水力学》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