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之腹泻型

从心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之腹泻型
从心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之腹泻型

从心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之腹泻型

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特點入手,结合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痛泻要方并非是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惟一方剂。肠易激综合征病在肠胃,关乎心肝二脏。心与肠胃生理上经络连属、互为表里,病理上相互影响、上下传变;”肝与大肠相通”,肝主疏泄之职,司脾升胃降,助大肠传导,无使气机壅滞,致土不疏木,渗泄中满之证。

Abstract:From the aspect of 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hogenesis characteristic,combined with modern medicine understanding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ain not from liver and spleen s differentiation only prescription of 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sease in the intestines and stomach,about two dirty heart. Heart and gastrointestinal physiological nelumbo,each list of main and collateral channels,pathologically influence each other,the up and down;“Liver and colon are interlinked,” liver factor,spleen and stomach descending,help e. conduction,no angry machine indicates lag,not thin wood to soil,full of the seepage drainage.

Key words: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Disorder of liver and spleen

肠易激综合征为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粪便性质改变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肠易激综合症之腹泻型患者,多为腹痛即泄,泄后痛缓为特点,吴鹤皋云:”泻责之于脾,痛责之于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传统中医之泄泻多从”肝、脾”两脏论治,认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出现肝脾不和,肝气乘脾之候,脏腑气机不利,传导失司而致泄泻,治法多为疏肝健脾、渗湿止泻为方,有一定疗效,却不够理想,容易复发。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不仅有腹泻腹痛,并且多有精神抑郁、焦虑、烦躁不安,朱教授认为本病不仅应从”肝脾”论治,亦从”心”论治。明代著名张介宾在《类经》中说:”心为脏腑之王[1],而总统魂魄,……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心五志唯心所使也”,对临床上情绪不畅,焦虑忧思的患者,朱教授采用解郁安神、疏肝健脾之法,均取得良好疗效。

1临床资料

冯某,女,32岁,公司职员,因解水样便4月余就诊。患者4月来日均解水样便3~5次,腹痛即解,解后痛缓,无粘液脓血,无里急后重感,每因情绪不畅、抑郁时症状加重,服用思密达、左氧氟沙星等抗炎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2],入院症见:精神差,面色萎黄,胸肋胀痛,伴乏力、眠差,舌苔薄白,脉细。初诊为”泄泻”,予以酸枣仁30g、合欢皮12g、白术20g、白芍20g、陈皮10g、防风10g、法夏10g、干姜10g、黄芩10g、苍术10g、厚朴10g,共十剂,并开导患者,嘱其放宽心情、条畅情志、劳逸结合;二诊患者泄泻缓解,大便1次~2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导读: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尤以白领阶层居多,爱运动人群发病率很少。其主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两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想便时,迟迟解不下,腹部肿胀疼痛、肠道痉挛等。那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如何治疗呢?关于肠易激综合症如何 治疗的问题,请听专家的解答。…… 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尤以白领阶层居多,爱运动人群发病率很少。其主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两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想便时,迟迟解不下,腹部肿胀疼痛、肠道痉挛等。那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如何治疗呢?关于肠易激综合症如何治疗 的问题,请听专家的解答。 饮食因素食物本身并不引起肠易激综合症,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可因乳糖酶缺乏发生乳糖类消化不良,很多病人可因进食或刺激性食物发作,可能对某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致使肠腔扩张和肠蠕动正常功能发生紊乱而发病。 在治疗肠易激综合症上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宜避免产气的食物如乳制品,大豆等、高纤维食物有助改善便秘,对失眠,焦虑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尽量避免使能自己产生胃肠不适的食物。一般应避

免过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酒精的摄取。 肠易激综合症心理治疗调整情绪和行为,建立合理规律的 生活方式。尽量不要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多想些愉快的事情,或多看些搞笑的电影或电视。 肠易激综合症药物治疗促动力药,西沙必利和莫沙必利替 加色罗,均能促进结肠运动,治疗便秘,胃肠微生态制剂可调整肠道内菌群失调,以及消化酶制剂如泌特。 肠易激综合症便秘型的病人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粮,早晨起床后要适量喝水,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即便排不出大便也要定时蹲便,以形成条件反射;另外经常做腹部按摩操、多运动、保持乐观情绪等均可改善病情,此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润滑肠道、改善肠道神经、稳定病人情绪。

62脾胃科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汇总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住院患者。 一、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病(TCD: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K59.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发布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罗马IV诊断标准《Bowel Disodrers》(《https://www.360docs.net/doc/da2527395.html,cy A,FerminMearin,Lin Chang,et al. [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5):1393-1407.》)及Mutli-Dimensional Clinical Profile (MDCP)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North Carolina: the Rome Foundation, 2015)。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肝郁脾虚证 脾虚湿盛证 脾肾阳虚证 脾胃湿热证 寒热错杂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泄泻(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罗马IV诊断标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发表时间:2010-01-13T09:34:05.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0期供稿作者:刘连武 [导读]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 刘连武 (临江市医院 134600)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0-0149-02 【关键词】肠道易激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后首次发病极少,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过去称此症为结肠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等,实际上并没有炎性病变,而功能性紊乱也不局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則表现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疼痛和肠鸣亢进,往往因情绪波动而激发,有些患者,由于只在一段小肠发生较持久的痉挛,可有上腹或脐周持续性隐痛而无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为中医的“气滞腹痛”的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肝木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所致,其症状以腹部胀闷疼痛,痛无定处,嗳气、矢气后减轻,情志郁怒加重为其特点,并伴有其他气滞不行之象,当然在临床上不是单一出现,常兼杂寒热虚实的症候,我们根据临床加以辩证加减,取得很好的疗效,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科收治病例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病程1年以上者16例,3个月到一年者30例。大便中伴有粘液者26例,不伴粘液者20例。日大便在4次以上者15例,2-4次不等者26例,最多每天7次,便秘者5例,本组46例病人均针对其病情、病史、病程而进行过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乙状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而排除器质性病变。同时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服过黄连素、土霉素、氟派酸等抗菌药物和654-2类解痉剂,因无明显疗效而改服中药治疗。 2 临床症状 患者常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3个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2~4次以上,甚至可达7次以上,每次泻下量不多,亦无里急后重感,或2-3天一大便。其中大便有伴少许粘液者,也有无粘液者。也有服黄连素后先是有效,后渐失效,也有服氟哌酸有效,后亦无效者,更见食减、体瘦、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脉细弦或细软无力,苔薄白腻或淡黄薄腻苔。 3 诊断标准 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诊断参考标准如下: 1)以腹痛、腹泻及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状。2)一般状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表现腹部压痛。3)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表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7)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实验治疗无效。 4 治疗方药 基本方:黄芪40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0g,薏米20g,莲子肉15g,柴胡15g,香附15g,茯神10g,远志10g,石菖蒲10g,龙齿10g,木瓜25g,元胡20g,白芍20g,甘草10g 随证加减:若畏寒肢冷,痛多拘急,腹鸣切痛,大便闭塞不通,加附子、细辛、大黄,若腹中时痛,绵绵不休,喜得温按,按时痛减,加生姜、桂枝、大枣,如腹部痞满,胀痛,拒按,潮热,大便不通,并见口干引饮,矢气频转或泄泻色纯青,腹部作痛,按之硬满,所下臭秽,加大黄、芒硝,若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呕恶,痛甚欲便,得大便痛减加枳实、木香、砂仁,若腹泻日行7次以上加秦皮、石榴皮,诃子,若烦躁易怒,胸胁满闷,失眠多梦,加酸枣仁、夜交藤、郁金、青陈皮,以上15天一个疗程。 5 疗效评定 1.痊愈,腹痛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日1次便或隔日1次便,半年无复发者:2.显效,腹痛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日1次便或隔日1次便:3.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尚不成形,便次明显减少;4.无效,临床症状未减轻。 6 治疗结果 46例经以上治疗,服1~4个疗程后,统计如下:治愈19例(随访一年以上未复发者)占41%:显效17例,占36%:有效17例,占15%: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7%。 7 病案选录 李某,女46岁,干部。因工作长期紧张,家庭又闹矛盾,饮食不节,致腹痛、腹泻半年,日稀便3~4次左右,并伴有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善太息。经多方医治效果不显,服中西药几十余种,并做辅助检查多次、均无异常,特来本院诊治。刻诊见患者形体瘦弱,精神倦怠,痛苦愁容,查: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心、肺无异常,月经正常经量少色淡。大便常规、培养(一),肠镜示结肠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脉弦细,舌苔淡白腻。此肝郁气滞,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水液聚肠,浊阴频泄,当益气健脾,安神定志,疏肝理气,燥湿固肠,选基本方加秦皮15g,石榴皮20g,服7贴。水煎服,日1剂,煎3次分早中晚温服,并配合心理治疗,调整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轻松配合治疗,可以使疗效更好。 复诊自诉症状已减,效不更方,守方继进服五贴,其效更神,日便一次成形,腹痛消失,守服20贴后用逍遥丸,人参健脾丸善后服一个月,随方一年未见复发。 8 体会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比肠道器质性疾病的治疗更困难,症状多在思想负担过重,情绪紧张的同时,或以后发生,所谓精神因素的躯体症状化,有人在描记结肠腔内压力时证明:焦虑、愤怒、对抗、抑郁、惧怕等情绪能影响植物神经功能,使结肠运动和分泌失调,激动和对抗情绪常伴有乙状结肠收缩增强,这类患者大多结肠痉挛,便秘和结肠绞痛,消沉失望情绪常伴有乙状结肠收缩减弱和黏液分泌增多,这类患者多发生黏液性腹泻,腹痛不显著,所以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中医“气滞腹痛”为主,正如叶方士《临证指南》中曰:“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而创“泻木安土之法” 可以这样认为,患者因情绪激动,或抑郁导致肝风振动,肝失疏泄条达,肝气犯胃乘脾,导致胃失腐熟水谷,脾失健运,气机逆乱,而致腹痛、腹泻,这是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分析,故吴昆有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在治疗上,不仅依靠药物,而且要配合心理治疗,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与患者及其家属密切接触,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想开导,要善于抓住矛盾,根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

肠易激综合征 一、概述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iome,IBS)是一种以肠道功能紊乱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或排便异常。据流行病学调查,IBS症状人群的总体患病率多在5%~25%之间,门诊就诊率约30%,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 二、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腹痛或腹部不适感[2]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灼痛及痉挛样疼痛。程度各异,轻者仅为轻微不适,重者甚至影响正常生活。疼痛部位多位于左下腹部,或为全腹疼痛。多伴有腹胀。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不具特异性,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心理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排便常发生于早餐后,睡眠中极少出现。 2.排便异常[3]排便次数>3次/日或<3次/周。性状为稀便、水样便或干硬便,可伴黏液,排便费力或不尽感,但无血便,也可表现为秘泻交替。 3.肠外症状可有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早饱、恶心、呕吐、嗳气等,部分病人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4]各种临床检查的目的主要在于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1.血常规(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白红蛋白量、白细胞分类)和红细胞沉降率均应在正常范围内。 2.粪便检查可见到黏液,但不应有较多的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应为阴性,也无致病菌、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其他肠原虫、血吸虫卵等。 3.口服钡餐示钡剂迅速充盈小肠和结肠,钡剂经小肠时间显著缩短,此点颇为突出。钡剂灌肠x射线检查示结肠充盈迅速、结肠腔普遍变细呈索条状(索状征),或节段性变细,或袋形增多和加深,特别以在横结肠为突出和典型;结肠形态可有变化,甚至和变细的肠段交替出现某些肠段袋形消失或轻度扩张,但从无粘膜破坏、溃疡、固定狭窄、充盈缺损等征象。在进行x射线检查前,宜用温盐水作清洁灌肠,因为用皂水或寒冷液体灌肠均能引起结肠痉挛和类似本病的x射线图像。口服导泻剂也将影响检查结果。 4.纤维结肠镜检查常由于结肠的强烈收缩,器械不易进入满意的深度,此时病人常诉说有左下腹痛。所见肠膜可有轻度充血水肿和过度黏液分泌,但无出血、粘膜脆弱易碎、颗粒状息肉、溃疡等,粘膜活检正常。 此外,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试验、钡餐检查上中消化道等一般不作为本病的常规检查,但可在鉴别诊断中选用。 (三)诊断标准

62 脾胃科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发布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及《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诊断要点: 泄泻:以腹痛、大便粪质清稀为主要依据。或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甚则如水样;或泻下完谷不化。常先有腹胀腹痛,旋即泄泻。暴泻起病急,泻下急迫而量多,多由外感寒热、暑湿或饮食不当所致;久泻起病缓,泻下势缓而量少,有反复发作史,多由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罗马IV诊断标准《Bowel Disodrers》(https://www.360docs.net/doc/da2527395.html,cy A,FerminMeari n,Lin Chang,et al. [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5):1393-1407.)及Mutli-Dimensional Clinical Profile (MDCP)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 l Disorders(North Carolina: the Rome Foundation, 2015)。 根据罗马IV标准,肠易激综合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最近3个月内每周至少发作1天,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①与排便有关;②发 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持续存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至少25%的排便为Bristol 6~7型,且Bristol 1~2型的排便小于25%。 (二)证候诊断 1.肝郁脾虚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急躁易怒,发作常和情绪有关;身倦乏力;两胁胀满;纳呆泛恶;舌淡胖,也可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 2.脾虚湿盛证:大便溏泻;腹痛隐隐;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神疲纳呆,四肢倦怠;舌淡,边可有齿痕,苔白腻;脉虚弱。 3.脾肾阳虚证:腹痛即泻,甚如清水状,可在晨起时发作;腹部冷痛,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不思饮食;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4.脾胃湿热证:腹痛泄泻;泄下急迫或不爽;大便臭秽;胸闷不舒,渴不欲饮;口干口苦,甚或口臭;舌红,苔黄腻;脉滑。

脾胃科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门诊患者。 一、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病(TCD编码:BNP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编码:K58.9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38-41)。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肠道气滞证 肠道热结证 肺脾气虚证 脾肾阳虚证 津亏血少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电子肠镜检查; (4)腹部超声; (5)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 (6)肛门直肠测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CT或MRI、下消化道造影、结肠CT、心电图、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凝血功能、甲状腺激素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气滞证:顺气导滞。 (2)肠道热结证:清热润肠。 (3)肺脾气虚证:益气润肠。 (4)脾肾阳虚证:温润通便。 (5)津亏血少证:养血通便。 2.针灸治疗。 3.推拿治疗。 4.外治法。 5.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便秘、腹部不适等主要症状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病情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肠易激综合征_腹泻型_的辨证论治

30度角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00次/分左右,行针3min,留针5min,反复进行3次后出针。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 3 电针 取穴:病变颈椎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髃、天宗、秉风;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向棘突方向斜刺1 0~1 5寸,余穴进斜刺1寸左右,行捻转泻法,得气后接电针仪,采用疏密波,频率10~40次/分,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 4 水针 取颈肩背压痛点,分别注入50mg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和0 1g利多卡因注射液的混合液,每穴0 7~1ml,5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2 5 叩穴 用皮肤针叩击穴位和经络。先叩击双侧风池穴,再以颈胸椎为中心由内向外叩击督脉、夹脊、足太阳经,最后叩击肩中俞、肩井、肩髃、肩髎、肩贞,每部各20~50次。 2 6 挑刺 取颈胸椎旁压痛点或风池穴。每次取3个挑刺点,使三者之间呈三角形。局部常规消毒,用0 1g利多卡因在反应点皮下注射麻醉。三棱针从针眼处横向挑破皮肤,再挑皮下肌纤维。宽度小于0 5cm。外敷无菌纱布并固定。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 3 推拿疗法 3 1 旋转复位法 有侧颈加力复位、前屈侧旋复位、肘臂提旋复位法等。用以整复颈椎关节错缝。 3 2 提端摇晃法 患者坐位,医者站其后,用双手拇指顶住风池穴,余四指托住下颌部,双手向上提端,双前臂下压患者肩部,双手腕做回旋、前屈、后伸运动6次。 3 3 捏提颈椎法 患者俯卧或直坐,头微前倾。医者以两手并置于一侧风池穴,拇指在颈肌外侧,余四指并置颈肌内侧,将肌肉微向上提起,自上而下拿捏至肩中俞穴,操作5~ 6min。左右交替。宜缓慢、均匀、有力。 3 4 掌推肩胛法 患者直坐或侧卧,医者一手拿定患肩,并向后方掀扳,另一手用掌根推,自肩中俞沿肩胛脊柱缘经膏盲穴向外下方斜推至腋中线止,反复2~3min。 3 5 拿肩井法 于肩井穴处着力向上拿捏5~6min,以能耐受为度。并用轻柔的掌揉法以消不适。 以上手法根据临床体征酌情配用,则能明显提高疗效。 4 讨论 近年来中医外治疗法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牵引、针灸、手法等传统疗法更直接有效。正常人的颈椎平衡由内源性(椎间关节)稳定和外源性(脊柱肌群控制颈椎活动的力量)稳定来维持的。颈背部软组织损害性病变所产生的异常应力导致颈椎力学平衡结构破坏。进而引起颈椎节段性失稳,尤其是中上颈段的失稳,使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发生椎动脉供血不全。我们认为治疗颈性眩晕征,选用2~3种中医外治法综合运用,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可使交感神经等张性降低,反射性血管扩张,促进该区血管网重建及恢复血管壁弹性功能,组织代谢旺盛,血流增加,脑组织供血改善;有利于颈背部神经肌肉组织水肿和炎症的吸收,解除肌肉痉挛,减少对椎间盘的压力;通过调节椎间关节紊乱,改善或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使扭曲的椎动脉得以伸张,恢复或重建了颈椎生物力学平衡,进而缓解对颈交感神经的激惹,解除椎动脉痉挛,改善血运,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有氧灌注,进入机体恢复的良性机制,从而改善眩晕症状并疗效持久稳定。 (收稿2008 10 14)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辨证论治 张艳萍1 杨成玲1 谷 潇2 鞍山市中医院胃肠科1(辽宁鞍山114004)中国医科大学91期7年制1班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分腹泻型、便秘型及腹泻与便秘交替型。其中腹泻型IBS属祖国医学中之泻泄、腹痛范畴。泻泄之作,多责之于脾胃与大小肠病变,肝胆病变亦可导致。脾虚湿胜为泻泄之主要病机。笔者总结多年临床,将其分为3型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1 肝胃不和型 症见泻泄稀溏,伴肠鸣腹痛或坠胀感,泄后痛减,矢气多,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恐惧焦虑时加重。舌淡红,苔白,脉弦。此由肝旺脾虚,木郁乘脾,脾湿不运而致。七情所伤,情绪紧张之时,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故腹痛泄泻。肝失疏泄,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正如 景岳全书泄泻!所说:?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 医方考!:?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治宜抑肝扶脾,方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化裁:柴胡10g,陈皮10g,白术15g,枳壳15g,白芍20g,防风10g,甘草6g。方用白术燥湿健脾,白芍养血泻肝,陈皮理气醒脾,与柴胡合而疏肝理脾,防风散肝舒脾,升清止泻,炙甘草甘温益气以健脾,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枳壳下气破结,与柴胡合而升降调气,诸药合用,使肝气条达,脾胃健运,泄泻得止。 2 脾胃虚弱型 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稍进油腻或生冷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水谷不化或夹黏液,食少纳呆,纳后腹胀,脘闷不舒,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胖,苔白腻或水滑,脉细弱。此由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导致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所致。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则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或生冷食物,大便次数增多。久泻不止,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故面色萎黄乏力。正如 景岳全书泄泻!?夫泄泻者,注下之症也,盖大肠为传送之官,脾胃为水谷之海,或为饮食生冷之所伤,??,脾胃停滞,以致阑门清浊不分,发注于下,而为泄泻也。#治宜健脾益气。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黄芪10g,党参10g,白术15g,茯苓15g,薏苡仁30g,砂仁10g,山药15g,扁豆30g,陈皮10g, 246Chinese M edical Journal of M etallur gical Indus try,April2009,Vol 26No 2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 1062一1065)。 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便秘”的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 38一41)。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肠道气滞证;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闷不舒,喜善太息,嗳气频作,心情不畅,脉弦。 2.肠道热结证:大便硬结难下,舌红,苔黄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胀痛,口干口臭,脉数。 3.肺脾气虚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4.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迟,腹中冷痛,

得热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5.津亏血少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口干少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怔忡,两颧红,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气滞证 治法:顺气导滞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等。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2肠道热结证 治法:清热润肠。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厚朴、枳实等。 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黄连上清丸等。 3.肺脾气虚证 治法:益气润肠。 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4.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润通便。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诊疗现状与挑战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诊疗现状与挑战 发表时间:2013-08-21T17:26:23.187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唐鸣鸣[导读] 中药治疗一般根据此病的病因用药以补肝肾、行气活血止痛药进行加减。唐鸣鸣 西峡县中医院,中医消化内科 【摘要】目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病因和我们需要在平时注意的事项,然后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系统化的治疗。方法:因为现代医学没有可行的治疗方法,但是通过中医的临床研究和治疗,说明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就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结果:以中医的治疗理念为基础 ,通过临床的试验和研究,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地进步。结论: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还是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建立治愈肠易激综合征完善的治疗体系。 关键词:中医药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现状与挑战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并且存在于许多人身上的一种消化系疾病,主要人群为20 到40 岁的患者多一些。IBS分为多种类型,便秘型、混合型、腹泻型等。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快节奏的运动、饮食的改变等是引发人们患上IBS 的主要原因。IBS 是一种极为“顽固”的疾病,现代医学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通过中医的临床研究和发现,中医在治疗IBS 方面有着良好的前景和优势,因此利用中医学来研究出治愈IBS 的方法是当前必须实现的目标与挑战。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从2009年08月至2011年0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9 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 例,女性患者54 例,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病史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1.2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所有作为研究对象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得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并且临床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其中中医的治疗在所有的治疗方法中是有着明显的优势和___________很好的前景。肠易激综合征基本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内侵、劳役禀赋等,导致肝脾失调,脾虚运化失常,肝郁气机阻滞,并产生湿浊、湿热、食滞、寒凝等病理产物,从而导致腹痛伴大便性状改变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的治疗理念是平衡,中医认为人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的火、木、土、金、水。人之所以患病就是因为人体的五行失调,因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就是将人体失衡的五行通过药物的治疗使人体内的五行重新达到原来的平衡。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目前还没有一种特定的药物或者指定的疗法能够治愈,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排解患者的顾虑,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的原则是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根据不同症状类型进行对症治疗和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治疗,注意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包括饮食以及心理方面的治疗:轻度患者可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中度症状的患者可采用中医或短期结合西医的治疗方式,一方面根据中医治疗理念的优势,另一方面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对应的抗腹泻、治疗便秘等的西药,迅速解决患者的症状,同时以中药理念为基础来恢复人体的平衡。重症患者必须进行综合性的治疗。除了要针对病状本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也要注重其他症状的治疗,以病人的安全为治疗宗旨,严格将患者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1.3 术后处理 第一在饮食方面一定要做到进行有规律的节制的饮食方式,避免暴饮暴食,导致身体的消化功能不能保持平衡。第二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虾、烟酒、咖啡等,第三对于具有高脂肪的食物我们尽量不去食用,多吃一些清淡点的食物,高脂肪的饮食可以使消化功能减退,而清淡类的食物易于吸收,可以有助于消化系统的进行,第四避免食用碳酸饮料、苹果、豆类等产气食物,产气食物进入肠道后,经肠道细菌的分解可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肠道扩张和肠蠕动变慢,可致患者出现肠便秘、胀气、腹痛或腹泻等症状,第五放松心态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心情不要紧张,精神要放松,调节好自己的生活方式放松心态,注意饮食,我们就可以避免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调差初步显示,在治疗初期首选中医者占44.5%,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占40.5%,西药效果不好再寻求中医者占15%。表明中意的治疗方法在患者人群中是受到明显的亲睐的,也说明中医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2 结果 以中医的治疗理念为基础 ,通过临床的试验和研究,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地进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9 例患者有76 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变,20 例患者有了轻微的改变,只有3 例患者没有进行改变,总体来讲,我院通过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治疗恢复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极大地进步。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还是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建立治愈肠易激综合征完善的治疗体系。 3 讨论 虽然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在证候标准、诊疗共识或指南、病因病机、临床疗效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突出体现出了中医药在治疗肠胃及综合症的明显优势;但中医药在治疗肠胃激综合症方面有着更为困难的挑战,还需要中医、中西医结合在一起站在更高的战略角度,以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做出更大的贡献,把握住机遇,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建立中医药诊治肠易激综合征的完善体系,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占道伟;孙建华;徐陆周;吴晓亮;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穴位机制研究 [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年04 期 [2] 王艳杰;刘慧慧;刘旭东;柴纪严;赵金茹;王德山;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3 表达的影响 [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 年09 期 [3] 吴晓亮;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对其模型大鼠 CGRP,NPY,和5-HT的影响研究 [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汪红兵;张声生;李振华;唐旭东;王新月;张福文;陈明;陶琳;唐博祥;朱培一;吴兵;李保双;宋秀江;刘敏;查波;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卫生经济学评价 [J];北京中医药;2010 年03 期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得《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 1062一1065)。 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便秘”得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得《肠易激综合征诊断与治疗得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 38一41)。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复发作得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改善; 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肠道气滞证;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闷不舒,喜善太息,嗳气频作,心情不畅,脉弦。 2、肠道热结证:大便硬结难下,舌红,苔黄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胀痛,口干口臭,脉数。 3、肺脾气虚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4、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迟,腹中冷痛,得热

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5、津亏血少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口干少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怔忡,两颧红,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气滞证 治法:顺气导滞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等。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2肠道热结证 治法:清热润肠。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厚朴、枳实等。 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黄连上清丸等。 3.肺脾气虚证 治法:益气润肠。 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4.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润通便。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写在课前的话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调查显示,有 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10%-20%,我国北京一组报道为8.7%。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 病少见。男女比例约1:2。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它的发病于饮食 习惯、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下面就从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介绍。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IBS?IBS是一类十分常见的胃肠道感觉运动敏感性疾病。属于慢性、亚慢性胃肠功能紊乱。IBS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部不适和排便功能的改变,便秘、腹泻或两种情况的间断发作。 IBS是一组以腹痛、不适、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异常而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的症状群。IBS是功能性胃肠 疾病的典型代表,临床非常常见,研究也很多。患病率,人群患病率是约9%-12%,男性1.5%-12.1%,女性是5.2%-19.1%, 这百分比取决于诊断、判定的标准。 1. 心理障碍:忧虑、悲观、抑郁、人际关系的敏感、睡眠障碍等等,都是IBS的常有的伴随表现。精神紧张可 改变肠道的MMC,IBS较正常人更容易出现MMC的异常。抑郁延缓全肠道通过的时间,而忧虑则促进小肠的转运。IBS 发病与儿童期身心受虐待有关,大约占到20%-30%。 IBS及普通人群MMPS的研究结果,也就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IBS和非IBS进行比较,它分了三个方面,一 个是疑病倾向,第二个抑郁倾向,第三个癔病倾向。这三个,在IBS病人中分别占到了50%、30%和50%,而非IBS病 人分别占到25%、15%和30%,统计学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1。 2. 应激事件与IBS发病有关。 就业、婚姻、家庭的变故、人际关系、诉讼或者手术、疾病等等。健康志愿者急性应激扰乱了正常餐后运动模式, 可以促进小肠的运转。大鼠的身心应激可以引起结肠张力增加,传递速度减慢。而且伴随有VIP、肠啡肽这些激素的 分泌的增加。应激促进CRH的合成与分泌,静注CRH以后,腹痛加重,结肠运动指数增加。用了CRH拮抗剂以后,或

肠易激综合症的分类及治疗

肠易激综合症的分类及治疗 肠易激综合症就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肠易激综合症根据其症状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而又视类型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症?就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肠易激综合症根据其症状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而又视类型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就详细介绍肠易激综合症的分类及治疗: 一、肠易激综合症的分类: 1.腹泻型: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稀软不成形,或成糊状便,或为水样便,但泻后不爽、有排便不净感、腹胀不适、嗳气叹息,情绪抑郁,不思饮食等症状,中医属于肝脾不调。 2. 痢疾型:主要是下痢粘液便,可以是便秘,也可以是腹泻,便秘是软便或是糊状便,只是排便很费劲。 3. 腹痛型:主要表现是腹痛,伴有便秘、排便不畅,或腹痛欲便、便后痛减、矢气多等症状。 若有疑问请拨打电话:400-779-8599 4. 混合型:是各种症状会同时出现,病人主诉很多,精神症状明显。 从植物中提取的生物制剂【奘灵水苏糖】 1、不被消化酶分解,有害菌无法利用,可靶向性的调节肠胃菌群平衡,重组良性微生态环境。 2、能中和病毒、毒素及致病菌等生物活性抗原,具有广泛的保护作用;免疫屏

障功能强大 3、清理肠道毒素垃圾,构建生物屏障防御功能。 二、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 1、止泻法 主要针对以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症。能直接止泻的中药很多,应辨明证型,不可混用。按药性可细分为: (1)健脾止泻,药物有淮山、莲子、芡实、薏苡仁。适用于有明显脾虚之象的患者。 (2)清热解毒止泻,药物如葛根、马齿苋。用于热毒泄泻患者。 (3)温中止泻,药物有肉豆蔻、补骨脂。主要用于虚寒型腹泻,不可用于热象明显者。这些治则和药物在临床上须正确选用,运用错误会影响止泻效果。 (4)涩肠止泻,药物有五味子、诃子、乌梅、金樱子、赤石脂、五倍子、石榴皮。多为酸味药,各种证型的腹泻均可使用。根据腹泻次数,每剂药可选1~3味。 2、通便法 主要用于以便秘为主的肠易激综合症。通便的目的可分峻下和缓下。如燥屎内结数日,腹满腹实较甚者可在短期内使用峻下,泻下积滞。但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便秘多用缓下,以调理脏腑为主。通便药可细分为:

疏肝润肠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20例疗效观察

疏肝润肠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在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疏肝润肠汤进行治疗,并对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0例在我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其中40例选择应用西沙必利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另80例选择应用疏肝润肠汤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而后由护理人员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症状的实际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结果表明,在总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无较大差异,分别为92.5%与90%(P>0.05),在临床的治愈率方面,对照组患者为60%,明显要低于观察组患者的85%(P<0.05),且在腹痛以及消除便秘等临床症状方面,应用中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效果要明显好于应用西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中药治疗的方法效果更为理想,因此,应选择应用疏肝润肠汤对患者进行治疗。 标签:疏肝潤肠汤;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之中主要表现为排便的习惯出现改变、腹痛以及腹胀等,在当前临床之中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且没有较为权威的定论,属于目前为止了解程度最差的几种疾病之一,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可以选择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两种不同的方法[1],为对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论证了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120例在我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其中44例为女性,76例为男性,经调查表明,患者年龄在39~42岁,病程为(4.12±0.65)年,40例选择应用西沙必利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另80例选择应用疏肝润肠汤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经对比计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在1年之内,患者至少有12w出现腹部不适或者腹痛情况(不需要连续),伴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中的两种以及两种以上的(不需要连续):①患病起初时粪便的形状出现改变;②便后缓解;③患病起初时排便的频率出现改变。 1.3方法 1.3.1观察组患者选择应用疏肝润肠汤进行治疗,药方主要有以下药物组成:10g的川楝子、20g的白芍、30g的郁李仁、10g的柴胡、5g的炙甘草、15g的槟榔、15g的杏仁以及20g的枳壳八味药物共同组成[2],对于临床表现出大便夹粘液的患者,可添加3g的黄连以及15g的败酱草,对于临床表现出干结甚的患者添加15g的火麻仁,对于临床表现出腹痛的患者可添加10g的甘草以及30g的白芍,对于临床表现出腹胀甚的患者添加15g的厚朴,对于临床表现出食滞的患者添加15g的莱菔子以及10g的鸡内金,对于诊断为脾虚的患者添加6g的白术以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症 概述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有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10%-20%,我国北京一组报道为8.7%。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男女比例约1:2。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尚不明确,找不到任何解剖学的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情绪因素,饮食,药物或激素均可促发或加重这种高张力的胃肠道运动.有些患者有焦虑症,尤其是恐惧症,成年抑郁症和躯体症状化障碍.然而,应激和情绪困扰并不总是伴有症状的发作和反复.有些IBS患者表现有一种有获得性的异常病理行为,比如,他们倾向于将精神上的困扰表达为消化道的主诉,通常是腹痛.内科医生在评估IBS,尤其是有顽固性症状的患者时,应了解其有否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包括性虐待和躯体恶习. 一、胃肠动力学异常 在生理状况下,结肠的基础电节律为慢波频率6次/分钟,IBS以便秘、腹痛为主者3次/分钟慢波频率明显增加。 二、内脏感知异常 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IBS患者充气疼痛阈明显低于对照组。 三、精神因素 研究认为,本病症状发作或加重均与情绪紧张有关,焦虑、抑郁、激动、恐惧等情绪不安因素刺激机体,影响了植物神经功能,从而引起结肠和小肠的运动功能改变及分泌功能的失调。 四、遗传因素 肠易激综合症有明显的家族集聚倾向。国外33%的患者有家族史,国内与此接近,而且同一家族中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雷同。 五、感染因素 约1/4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症状起自胃肠炎、痢疾或其它直接影响胃肠功能的疾病。研究认为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因素可引起肠粘膜下巨细胞或者其它炎性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而发生肠易激综合症。 六、饮食因素 食物本身并不引起肠易激综合症。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可因乳糖酶缺乏发生乳糖类消化不良,很多病人可因进食或刺激性食物发作,可能对某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致使肠腔扩张和肠蠕动正常功能发生紊乱而发病。七、神经和内分泌因素 研究表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与胆碱能神经异常有关,而腹泻型则与肾上腺能神经异常有关。更主要的是本病与内分泌激素如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P物质(SP)、生长抑素(SS)、胃动素(MO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