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采区地质说明书

下山采区地质说明书
下山采区地质说明书

编号:2011地质-2

下山采区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技术科

编制人:

审核:

总工程师:

编制日期: 2011年

第一章采区概况

第一节采区位置、范围

xx煤业下山采区位于井田东南部,对应的地表位于xx煤业有限公司东部,北部为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及山西xx有限公司,东北部边界为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东部边界为xx煤矿,东南部为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西南部边界为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地表对应均为山梁,此处无水库、河流、堤坝和需要特殊保护的建筑物。井田位于沁水煤田西缘,沁安普查区西北部,沁源矿区南部。总体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东部地层较陡,西部较缓,倾角为3°-21°,一般10°左右。在此基础上发育一系列断层和陷落柱,从目前控制及揭露情况看主要有4个断层和5个陷落柱,具体见下表所示:

主要断层一览表

陷落柱一览表

矿开采,但由于该区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水平限制,采高较小,有不少地方遗留了大量的煤柱。采区范围内的断层均已探明,属控制断层,在这些大断层附近小断层发育。

综上所述,井田内地层平缓,断层、陷落柱较少,井田构造总体上属于简单类型。

第二节临近采区关系

上山采区是经90万吨验收后的首采区;采区回风上山从-980m开始施工,本采区开采煤层为2#煤,上距其16.12m为1#煤层;距2#煤层5.79m 为3#煤层,距3#煤层35.99m为6#煤层,距6#煤层19.21m为11#煤层,现在除2#煤层在开采阶段,其它煤层均未进行开采。

第三节井上下对照关系

开采范围对应的地表位于我矿西北,地表对应均为山梁、农田,此处无水库、河流、堤坝和需要特殊保护的建筑物

第四节设计采区基本情况

此次设计矿井西北部2#煤层剩余的储量。2#煤层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类JM12050kt,SM610kt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类为21340k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类为9270kt开采2#煤层时,采区的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2煤层的服务年限为19年。

第五节相邻采区水文地质情况概述

经山西xx实业有限公司委托出版了《山西康伟集团xx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该采区防治水重点为采空区积水探放及隐伏陷落柱、断裂构造的探查,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为中等。低洼处存有部分老空积水,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坚持探放水十六字原则,工作面如过断层、采空区时遇顶板出现淋水应立即汇报调度室,当水量超3m3/h时将人员撤出。

第二章地质构造

图1-1 2#煤层综合柱状图

第三章煤层顶、底板及各煤层的层间距

1、1号煤层

赋存于山西组上部,上距K8砂岩9m左右,煤厚0.60~1.04m,平均0.80m,井田西南部变薄不可采,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结构简单,无夹矸,顶板为粉砂岩,底板

为泥岩或细砂岩。在井田西北部出露剥蚀。

2、2号煤层

赋于山西组中部,上距1号煤层11.65~19.70m,平均16.12m;煤层厚度0.65~2.65m,平均2.14m,属稳定可采煤层,零星不可采,结构简单,局部含1层薄夹矸,顶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在井田西北部出露剥蚀。

3、3号煤层

赋存于山西组中下部,上距2号煤层5.15~6.65m,平均5.79m;煤厚0.38~1.63m,平均0.81m,不稳定,只在井田南部局部可采,结构简单,大多含1层夹矸,单层夹矸最大厚度0.45m,顶底板均为泥岩或粉砂岩。在井田西北部出露剥蚀。

4、6号煤层

赋存于太原组上部,上距3号煤层34.15~38.07m,平均35.99m;煤层厚度0.60~2.65m,平均1.66m,只在井田西北部变薄不可采,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1~2层夹矸,单层夹矸最大厚度0.38m,顶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底板为泥岩。在井田西北部出露剥蚀。

5、9+10号煤层

赋存于太原组中部,上距6号煤层38.96~45.32m,平均42.12m;属稳定可采煤层,煤层厚度2.00~2.89m,平均2.38m,结构较简单,含1~2层夹矸,夹矸最大厚度0.50m,顶板为石灰岩,底板为泥岩或细砂岩。

6、11号煤层

赋存于太原组下部,上距9+10号煤层18.95~19.38m,平均19.21m;属稳定大部可采煤层,煤层厚度0.68~3.08m,平均1.82m,结构简单~复杂,含0~3层夹矸,夹矸最大厚度0.70m,顶底板均为泥岩。

可采煤层特征表

(三)煤层对比

煤层对比采用沁安普查地质报告对比成果,其对比方法主要采用标志层法,结合地层层序、层间距及煤层自身特点等进行对比,

1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上部,K8砂岩之下9m左右,易于识别。

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为山西组一层稳定的中厚煤层,下距K7砂岩17m左右。

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下距K7砂岩11m左右,在山西组可采煤层中硫分最高。

6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上距K7砂岩21m左右,下距K4灰岩9m左右。

9+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顶部,K2灰岩为其直接顶板。为一稳定的中厚煤层。

11号煤层:位于太原组的下部,上距9+10号煤层19m左右,下距K1砂岩25m左右。

综上所述,井田内标志层发育,各煤层特征比较明显,故对比结果可靠。

第四章水文地质

井田主要含水层

1、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是本区煤系地层下伏的主要含水层,是开采下组煤(9+10、11号)的主要威胁。

岩性以石灰岩、白云岩为主,质纯、致密、性脆,裂隙发育,并有被方解石充填,

局部偶见有封闭式小溶洞,可见有角砾状石灰岩,棱角状灰岩碎块被泥灰岩胶结。井田西北部,由于奥陶系石灰岩层埋藏浅,岩溶裂隙发育,含水性强;向东南埋藏深度增大,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变差,富水性变弱,属于富水性中等区。据(本矿区东北6km)沁新矿水井抽水试验,q=7.53L/s.m,水位标高932.04m,本井田奥灰水水位标高894~908m。

2、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层主要为K2、K3、K4三层石灰岩,平均厚度分别为6.98m、4.64m、6.20m,总计17.82m左右,岩性为深灰色石灰岩,致密坚硬,性脆,裂隙一般不发育,在井田西北部稍发育。钻液消耗量一般在 1.00m3/h以下,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9L/s.m,水位标高1305.42m,属富水性弱的裂隙含水层。

3、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含水层岩性以中粒砂岩为主,厚度不稳定,局部相变为细砂岩,多为钙质胶结,裂隙不发育,井田北部大面积出露,钻液消耗量0.04~0.35m3/h,为富水性弱的裂隙含水层。

4、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含水层多为中、粗粒砂岩,井田内大面积出露,大部分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只形成透水层。在风化裂隙带,钻孔冲洗液往往大量漏失;在侵蚀基准面以下区域,于浅部可形成风化裂隙带潜水,21号钻孔钻液消耗量0.30m3/h,一般钻液消耗量在0.5m3/h以下,泉水流量0.22L/s,总的来说富水性弱。

5、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岩性为上更新统、全新统的砂土、砂砾,主要分布于井田北部的柏子河谷中,厚度一般在20m左右,由于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条件好,渗透性和含水性均好。

(三)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本井田属区域岩溶水的径流区,岩溶水向南西排向广胜寺泉域,在广胜寺泉排泄。

石炭系及二叠系含水层在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季节性河流补给后,顺岩层倾向径流,在沟谷中出露时以侵蚀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下部含水层中地下水则一直沿岩层倾向径流,部分则以矿坑排水的方式排泄。

(四)井田内主要隔水层

1、11号煤层至O2含水层之间隔水层:由铝土泥岩、粉砂岩、泥岩、石英砂岩

等致密岩层组成,一般厚42.4m,其间的石英砂岩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断裂贯通情况下,垂直方向上阻断了11号煤层以上含水层与O2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2、3号煤层至K4石灰岩之间隔水层:由致密的粉砂岩、泥岩组成,一般厚46.5m,

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

3、3号煤层以上各砂岩含水层,由于其间存在厚度较大的粉砂岩、泥岩,且各

砂岩含水性又不强,因此,垂直方向上2号煤层以上各砂岩含水层基本不发生水力联系。

(五)充水因素分析及水文地质类型

1、地表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井田北部有柏子河自北西向南东流经本矿北部,平时基本无水,雨季山洪爆发后可达数十立方米/秒。柏子河南部沟谷内平时无水,逢雨季雨水顺沟谷向北东汇入柏子河,再向东南注入沁河。不利于地下水补给,主斜井、副斜井、进风行人井井口标高均高于所处地带的洪水位线标高(调查当地的最高洪水位线标高1150.75m),地表水流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

2、构造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田沁安普查区西北部。总体为一走向NE、倾向SE的单斜构造,东部地层较陡,西部较缓,倾角3°~21°,一般10°左右。

井田内共发育4条断层,均为正断层,落差2.6~20m,F1、F2为勘探时地表填图控制并在井下实见,F3、F4为井下揭露。

勘探时在地表发现X1号陷落柱,并在主、副井予以揭露,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又

发现了4个陷落柱,一般为椭圆形,长轴直径最大约300m,一般150m左右。

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现象。

据矿方调查,这些断层对煤层开采影响不是很大。目前井田所揭露的陷落柱,均不是很大,且均无渗水现象,这些构造对井田水文地质影响较小。但由于断裂构造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使得带压开采区域突水的可能性增大,特别是使井田东部11号煤层存在突水危险。在今后井田煤层开采中,要进行探采注意揭露发现导水断层的存在或陷落柱的存在,确保安全生产。

3、采(古)空区积水对矿井充水影响

井田内1、2号煤层分布有采空区、古空区,据调查存有少量的积水,原沁源县康伟煤焦有限公司xx煤矿,1号煤层井田中部大巷东550m处有采空区存在积水一处3000m3,2号煤层分别有4处采空积水为4000m3、3000m3、3000m3、2000m3,将来临近采空区开采,应进行探测和疏排,以确保煤矿安全,防止水害事故发生。

现根据“三下采煤”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1、2分别计算各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

(1)1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

①10

Hli

=M

20+

式中:∑M-累计采厚

1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为:27.89-30.40m。

②Hli=100∑M/(1.6∑M+3.6)±5.6

1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4.29-25.48m。

(2)2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

①10

Hli

=M

30+

式中:∑M-累计采厚

2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为:35.10-58.84m。

②Hli=100∑M/(1.2∑M+2.0)±8.9

2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为:32.28-50.08m。

由上述计算可知,公式1计算各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较公式2大,采用公式1计算结果。可知,2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达到1号煤层底板(1号、2号煤层层间距为

16.12m )。因此开采2号煤层时必须对上部采空区积水进行探测和疏排。同时井田内发育断层及陷落柱,沟通了各含水层之间的联系,生产时应予以注意。

1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部分高度达到地表,雨季地表水会沿裂隙渗入井下采空区。 4、含水层对矿井开采的充水影响

批准本矿开采的1、2、3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是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为上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和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6、9+10、11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是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为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和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5、奥灰水对开煤层开采的影响

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是本区煤系地层下伏的主要含水层,是开采下组煤(9+10、11号)的主要威胁。井田西北部,由于奥陶系石灰岩层埋藏浅,岩溶裂隙发育,含水性强;向东南埋藏深度增大,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变差,富水性变弱,属于富水性中等区。据(本矿区东北6km )沁新矿水井抽水试验,q =7.53L/s.m ,水位标高932.04m ,本井田奥灰水水位标高894~908m 。

井田东部各可采煤层均位于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水位之下,根据突水系数来计算奥灰岩溶水对各可采煤层的影响。

突水系数计算公式:Ts=Cp -M P

P=(H 0-H 1+M )×0.0098

式中:Ts —突水系数,MPa/m ;

P —隔水层底板承受的最大静水压力,MPa ; M —底板隔水层厚度,m ;

Cp —煤层开采时对底板扰动厚度,m 。 H 1—煤层底板最低标高 H 0—奥灰岩溶水水位标高

扰动厚度(Cp )取经验值16m ;奥灰岩溶水水位标高(H 0)902m 。 各煤层最大突水系数见表1-2-9。

表1-2-9 突水系数计算表

根据经验:具有构造破坏的地区,安全突水系数为0.06(MPa/m)。无构造破坏的地区,安全突水系数为0.1(MPa/m),本井田为有构造破坏地区。1、2、3、6、9+10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均小于临界突水系数(0.06MPa/m),故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对井田内上述煤层突水的可能性小。11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大于安全突水系数,故井田东部11号煤层有突水危险。

6、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综上所述,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中关于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标准,井田内1、2、3、6、9+10号煤层及井田西部11号煤层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补给条件差,其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井田东部11号煤层存在奥灰水突水危险,水文地质条件为复杂类型。

(六)矿井主要水害及其防治措施

矿井产生突水事故的一大因素为老窑或邻近矿井采空区积水,防治办法主要为详细调查老窑开采情况及积水情况,并在井下采煤时,掌握突水征兆,其征兆有以下几点:①煤层发潮发暗,正常情况下煤层是干燥光亮的,当有水渗入时,使之潮温变暗,说明附近有积水。②煤壁出汗,煤层是隔水的,当煤层附近和其上方存在积水,使得煤壁温度低于巷道空气温度,在冷热交换作用下而出汗。③工作面温度低,迎头必有积水区,当煤层渗透进水后,吸收热量而使工作面温度降低。④煤壁挂红毒气增生,注意积水老窑,积水年久,煤质变松,裂隙面生锈,由于积水年长日久,水渗入裂隙中挤出气体,这些气体如硫化氢,沼气等在未采掘前被迫压缩于裂隙中,巷道开拓后,获得释放,溢入巷道。上述突水征兆一经呈现,应立即组织查明情况,以便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妥善

处理。

另外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还应采区以下措施以防水患:

1、井田煤层埋藏较浅,注意煤层有古空区存在,做到“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2、井下采掘至井田边界时,应预留井田保安煤柱,随时了解井田邻矿的开采情况,避免邻矿采空时对井田产生影响。

3、井下巷道沿煤层布置,受煤层起伏影响较大,巷道中可能发生积水现象,在矿井生产期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巷道适当位置设置水仓,由小水泵将积水排出,确保井下巷道畅通。

4、定期清理水仓、水沟。

5、雨季来临前要及时清理地面防洪沟渠,做好地面塌陷坑、裂隙等填埋工作,并用粘土夯实高出地表,防止洪水危害矿井。

6、随时踏勘地表是否有新的裂缝存在,并及时给予填堵。

(七)矿井涌水量预算

由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而且有多年的开采历史,据生产实践,矿井涌水量与产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涌水量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涌水量随季节的变化也有一些变化,一般在雨季后3~4个月最大,因此,可用类比法预计矿井涌水量。

矿井涌水量预计公式:

K p=Q o/P o Q=K p×P

K p-------含水系数(m3/t)

Q o—矿井涌水量(m3/d)

P o—产量(kt/a)

Q—矿井预算涌水量

P—设计生产能力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后,设计能力900kt/a,平均日产2727t。

据调查本矿现开采2号煤层,生产能力300kt/a,正常涌水量400m3/d,最大涌水量625m3/d,正常含水系数为0.440m3/t,最大含水系数为0.688m3/t。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后,矿井预算正常涌水量:

Q正常=2727×0.440=1200 m3/d。

预算最大涌水量:

Q最大=2727×0.688=1875m3/d。

根据以上涌水资料,初步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0m3/h,最大涌水量为80m3/h。

(八)供水水源

根据现场调研,本矿井地面生活用水由现有的深水井供给,深水井水源取自奥灰水含水层,水质优良,水量丰富,可作为地面生产、生活用水可靠的供水水源。

井下消防、洒水及井下各用水设施用水水源为处理后的井下排水。

六、矿井地质灾害

1、煤层开采后地质环境质量

由于该矿采空面积的不断扩大,在该矿采空区对应的地表区跨落而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有可能随之出现,同时也可引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该矿开采的1号和2号煤层,一般含0-1层夹矸,夹矸除部分为井下复用外,大部分运出地面,就近堆放于附近的沟谷中,易成为泥石流的物源;因采空区塌陷造成上伏含水层的破坏,疏干地下水;由于井下积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外排后易损害本区的水质;锅炉烟尘将污染大气环境;矸石的堆积占用土地,且有自燃的危险。

2、开采后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

(1)地面堆积煤矸石,引发泥石流的防治

堆放煤和煤矸石前,应对沟谷底部进行防渗处理。矿井生产矸石需采用专用车辆运至排矸场,堆置方式为每隔100m围堰作坝,自下而上逐层堆置。矸石必须由沟底向上逐层铺起,每0.7m为一层,喷洒石灰乳,由推土机推平碾压后,覆盖约0.5—1.0m厚黄土层,并压实。当矸石推至一定高度后,及时覆盖黄土 1.5m,对矸石山进行复垦,恢复植被,下部做引水涵洞,两侧修建排水渠。

(2)地裂缝、地面塌陷加重水土流失的防治

本矿区水土流失问题较严重,危害时期长,应以根治为主。

①及时用黄土回填地裂缝、地面塌陷,并夯实,表层复土,恢复耕种。

②对25o坡角以下的坡耕地,修筑梯田,改良土壤,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对25o坡角以上的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3)井下突水的防治

在生产中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防水原则。防治地表洪水沿裂缝灌入矿井措施为:一是采用粘土填堵塌陷裂缝,并夯实;二是在地裂缝上方修建排水系统;三是在井底及巷道中设置容量足够的水仓及排水设备,主排水泵房和中央变电所通道内设置密闭门,管子道上口位于井筒内并高出泵房7m以上。要针对矿井的开采深度和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编制完善的全矿井综合防水措施。

(4)瓦斯、煤尘爆炸的防治

瓦斯爆炸的防治:

该矿鉴定为高瓦斯矿井,因此必须加强对瓦斯涌出量进行监测,进行检测工作,加强通风预防其积聚而引发安全事故。

煤尘爆炸防治措施:

①采煤工作面必须采取煤层注水、喷雾、洒水或其它防尘措施。

②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湿式钻眼、冲刷巷帮、水炮泥、放炮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措施。

③定期清扫巷道和进行冲洗煤尘、刷浆工作,以减少巷道中堆积的落尘。

④加强通风管理,控制巷道风速,防止煤尘飞扬。

⑤井下所有的局扇均需设除尘器。

⑥相邻的采掘工作面和采区用水幕、水棚隔开。

⑦杜绝非生产热源,严格控制生产热源。

第五章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建议

①本采区钻孔密度小,只有3个钻孔控制本采区,施工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地质观测,收集地质资料,及时对设计进行修补。

②本采区煤层厚度控制钻孔少,只有两个钻孔控制本采区,施工过程中及时探测煤厚,掌握煤厚变化情况。

③本区开拓巷道长,致使临时排水路线长,应及时施工临时水仓,确保迎头涌水能够及时排出。

④工作面掘进、回采过程中,应加强老空积水的探放工作。确保工作面安全。

采区地质说明书范本

2、采区地质说明书 2.1文字说明部分 2.1.1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及已有勘探钻及地震物探情况。 2.1.2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概述。 2.1.3地质构造区的煤岩产状变化,构造特征,分布范围和对照它们的现有控制程度及它们对开拓开采带来的影响。 2.1.4煤层及顶底板:区内各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可采范围,分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可采范围,分煤层叙述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含水性及有关物理力学性质。 2.1.5水文地质:阐明本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危险性,对防水煤柱和探放水的要求,并预测采区的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2.1.6储量。 2.1.7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建议。 2.2附图 2.2.1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比例尺为1:2000。 2.2.2采区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1:2000。 3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3.1文字说明部分

3.1.1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四邻和地表的关系。 3.1.2本工作面各实见点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结构、煤层顶板的岩性及节理、裂隙发育情况。 3.1.3无线电坑的预测报告。 3.1.4储量。 3.1.5对工作面最大涌水量的预计。 3.1.6工作面尚存在的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和对今后地质问题的有关建议。 3.2附图 3.2.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实测图,根据需要填绘探煤厚的等什线图,比例尺为1:2000。 3.2.2与工作面有关的主要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1:1000。 3.2.3包括煤层老顶在内的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比例尺为1:200。4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4.1文字说明部分 4.1.1工作面的范围与邻区及地面的关系。 4.1.2区内煤(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工作面的影响,并预测断层落差。 4.1.3煤层顶底板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情况。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 (暂行) 地质说明书是矿井生产重要的技术基础资料,它直接关系到采掘工程的合理布局,日常生产的合理安排,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了使之更好的配合和服务于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一、一般要求: (一)各矿地测部门所提供的地质说明书的编制格式要符合集团公司下发的统一标准,正式打印。并依据技术程序,有相关人员签字。说明书打印装订整齐美观,无错漏字,文字通顺,表达准确文图一致,附图内容齐全,平剖面图一致,图纸色泽均匀,注字盖印或微机制图。 (二)技术部门所需的采区地质说明书、工作面回采和掘进地质说明书及各类巷道的掘进地质说明书,应根据矿井生产接续安排,提前下达由总工程师签字的编制委托书,其委托编制时间应符合以下要求: 1、采区设计所需地质说明书至少应在设计前二年通知,在正式设计前三个月提交。 2、回采工作面所需地质说明书,应在采面掘出后五天内提交。 3、掘进各类巷道所需的地质说明书应提前一上月通知,在设计前十五天交付。 地测科必须按委托书要求的时间及时提供。 (三)地质说明书编写时,除将根据技术部门设计要求所需的巷道、峒室绘制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外,还应将工作面四邻100m范围内查明的因工作面掘进或回采而影响的地面建筑物、井下巷道、采空区以及各类保护煤柱等绘制在图上,并在说明书文字中予以说明,需采取措施的应叙述清楚。

二、地质说明编制前,地测科应组织地质、水文、测量、通风各专业进行会审,重点查明以下情况: 1、区域内地面建筑物、铁路、公路、河流、水库、大坝及积水坑;对新生产的建筑物和积水塌陷坑应及时测绘,并填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对需留设的建筑物、巷道和边界保护煤柱进行检查、校核。 2、区域内四周和上覆煤层的采掘状况,揭露的地质构造、煤层及顶底板、陷落柱及岩浆侵入体情况。 3、分析区域内及附近对采、掘有水害威胁的巷道及采空区,重点是掘进工作面上方20m内,回采工作面上方40m内或采掘工作面四周20m以 内有积水(黄泥浆)的巷道和采空区。 4、排查区域内已有的地面钻孔情况,分析对采掘可能造成的影响。 5、区域内岩浆岩侵入、瓦斯、煤尘及自燃发火情况。 三、地质说明书的内容要求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文字部分: 1、简述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上下限标高及埋深,井上下对照关系、地面高程。 2、简述采区范围内已有的勘探钻孔孔号,见煤及构造情况,水文情况,终孔层位及深度,封孔结论,以及对采掘可能造成的影响。 3、概述相邻采区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4、详细叙述采区内煤岩层产状及变化情况,断层及褶皱的产状,分布范围及控制程度,对开采可能造成的影响。 5、详述区内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煤层厚度、结构及变化情况,可采范围和可采性预测,评价煤层的稳定性。煤层物理特征及工业指标情况。

-175水平13采区地质说明书

二1煤东区13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概况 位置及范围水平-175 翼东采区(盘区) 13 系(组) 山西煤层二1煤东至第115勘探线东80米 南至建业煤炭有限公司边界保护煤柱 西至建业煤炭有限公司工业广场煤柱 北至23下山准备采区 上限标高+10m 下限标高-170m 地面标高408.68m~721.1m 走向长1080m~ 1800m 倾向长740m~ 1120m 面积1050000m2 邻区情况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 西为11采区,东南建业煤炭有限公司,北为23下山准备采区。11采区受白坪滑动构造的影响,使其顶、底板产生小型不协调褶曲,在剖面上呈现为浅部陡、深部缓、上撇下受,上盘下降的叠瓦状断层组合。使煤层厚度局部突变,煤层的原生构造破坏无遗,形成构造煤,薄则不可采,厚者达到平均煤厚的2~3倍以上,,使煤体产生朔性流动,发育了大量的构造裂隙、滑面、擦痕及揉皱现象,煤体被粉碎,原生结构、构造被破坏,呈碎粉状、粉粒状、鳞片状的构造煤。顶板含水层主要为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在二1煤层顶板以上有3~4层细~粗粒砂岩含水层,一般厚20~40m,为砂岩孔隙裂隙承压水。如11151工作面在回采是最大水量为48m3∕h,随着回采水量逐渐减少到现在的5m3∕h左右。底板含水层为太原组的L7~8灰岩含水层,属岩溶裂隙承压水,岩溶较发育,但在揭露时方解石脉的充填较严密,无水或只有少量的渗水现象。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地质条件简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采掘情况 11采区以一个综放工作面和一个炮放工作面来保证矿井的生产能力,根据煤层赋存情况,采区东翼可布置综采工作面个数5个,西翼可布置炮采工作面7个。 自燃灾害及其它 自然灾害和地压。地压主要表现为侧压,在煤层增厚和底板松软地段,侧压表现明显。 地面情况及受地面建筑、设施等 13采区地表地貌为受风化剥蚀的低山丘陵区,地表相对高差极大,有多条冲沟形成季节河,雨季有少量水源,旱季自然干凅。村庄有包括李家门、韩家门、王家门。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出露情况等) 地形西北低,东南高,区内有深沟发育,地表多被植物覆盖,黄土覆盖层较薄。

东翼采区地质说明书2

一、含水层 含水层:2号煤上部发育有下石盒子组(K9、K8)砂岩含水层,厚4.42—8.59m,K8为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灰绿色、黄绿色厚层状石英长石石砂岩,多为钙质胶结,埋藏较浅时,裂隙发育,成为良好透水层及含水层,随埋深增加裂隙逐渐变稍发育,钻进消耗量0.04——0.35m3/h,因此含水层为较弱裂隙含水层。 二、隔水层 隔水层:2号煤至K2石灰岩之间隔水层,由致密的粉砂岩、泥岩等致密岩层组成的隔水层,一般厚76.40m,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断裂及陷落柱贯通情况下,垂直方向使2号煤经上含水层与K2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2号煤以上各砂岩含水层,由于其间存在厚度较大的粉砂岩、泥岩等致密岩层组成的隔水层,厚度变化大,随地形变化,西北薄,东南厚,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风化裂隙及断裂贯通的情况下,垂直方向2号煤以上各砂岩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 综上所述,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根据相关部门要求,掘进时,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一、含水层 含水层:1号煤上部发育有下石盒子组(K9、K8)砂岩含水层,厚4.42—8.59m,K8为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灰绿色、黄绿色厚层状石英长石石砂岩,多为钙质胶结,埋藏较浅时,裂隙发育,成为良好透水层及含水层,随埋深增加裂隙逐渐变稍发育,钻进消耗量0.04——0.35m3/h,因此含水层为较弱裂隙含水层。 二、隔水层 隔水层:1号煤至K2石灰岩之间隔水层,由致密的粉砂岩、泥岩等致密岩层组成的隔水层,一般厚76.40m,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断裂及陷落柱贯通情况下,垂直方向使1号煤经上含水层与K2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1号煤以上各砂岩含水层,由于其间存在厚度较大的粉砂岩、泥岩等致密岩层组成的隔水层,厚度变化大,随地形变化,西北薄,东南厚,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在无风化裂隙及断裂贯通的情况下,垂直方向1号煤以上各砂岩含水层不发生水力联系。 综上所述,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根据相关部门要求,掘进时,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金河煤矿地质说明书 金河煤矿地质说明书 1 矿井概况及井田特征 1.1 矿区概况 1.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金河煤矿地处盘县西北部的柏果镇小寨村境内,直距盘县城关镇25公里,距柏果火车站4.0公里,盘西支线、盘(县)水(城)公路从矿区东部边界外侧通过,交通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 图1-1 交通位置图

1.1.2 自然环境 金河煤矿位于盘县煤田盘西矿区。矿区内地貌属高原低中山地貌,区内地势总体上中部高,四周低。最高海拔点为矿区中部的大坡山顶,标高+1816.20m;最低海拔点为矿区东北角的拖长江河谷出口地带,标高约+1510m;最大高差306m左右。区内地层受向斜构造影响,总体倾向南西、南及东,倾角变化大,为13~65°,整体呈单面山地貌,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1510m。矿区内,煤系地层的上覆飞仙关地层于西北、东、西南三面出露较广,其岩性由细碎屑岩组成,抗风化能力差异较大,在长期风化作用下,形成了中山槽谷及溶蚀盆地,沟壑发育。 1.1.3 矿区气象 矿区内气候属亚热带温凉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湿度大,年相对湿度为78%,日照少,东南风多,并有冰雹、暴雨等灾害天气。 根据盘县气象局观测资料,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382.9mm,每年降水分布不均,6~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在150mm以上,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7%;11月~次年3月为枯水季节,月平均降水量小于40mm,枯水季节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0%。年平均降大雨至暴雨12~15天,日最大降水量达148.8mm,时最大降水量66.4mm。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5℃,冰冻期为每年12月、1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083.6mm。 1.1.4水系河流 井田地表水系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拖长江支流。井田地表水系部发育,矿区东部为拖长江,距离矿区最近距离110m,一般280m,河水流量随季节变化极明显,雨季增大,旱时减小,流量为0.147-3.189m3/s,洪水位标高为+1516m。 1.1.5 工农业情况 井田内经济以农业为主,电力均由变电站供给;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少量水稻;经济作物以油菜、烤烟为主;牧业以饲养牛、猪、

采区地质说明书设计毕业论文

采区地质说明书设计毕业论文 1、绪论 根据矿井衔接安排,为满足矿井设计和生产需要,依据矿井地质报告、矿井勘探钻孔资料及邻近地质揭露资料,编制了井二采区地质说明书。 2、矿区概况 地理坐标为:家沟井田东经为111°47′~111°52′,北纬为36°53′~36°57′;河溪沟井田东经为111°45′~111°48′,北纬为36°54′~36°56′;河东矿区围地理坐标为:东经为111°41′25″~111°52′04″,北纬为36°53′00″~36°59′34″;家沟井田扩区井东经为111°51′21″~111°52′04″,北纬为36°53′45″~36°56′50″;河溪沟井田扩区井东经为111°41′25″~111°45′23″,北纬为36°54′18″~36°59′34″;家沟井田北与河东镇811煤矿和介休麻凹煤矿相邻,南以F50号断层为界,东以J-5,K-16号钻孔连线为界,西以F1和F22断层为界;河溪沟井田北以灵石县河东镇为界,南以F2、F3断层为界,东以F21和F22号断层为界(与家沟井田西部大部分边界重合),西以煤层露头线为界;家沟扩区北以纵坐标4091线为界;西以J-5,K-16,Y-137号钻孔连线为界,东南以10号煤层露头线为界,东以F4断层为界;河溪沟井田扩区:北部与宜兴勘探区相接,东邻灵石县南续煤矿,南邻河东圪台煤矿和景家沟煤矿,西邻村详查区。 家沟井田走向长5.5km,倾向宽3.2km,井田面积17.6km2,河井田走向长4.5km,倾向宽2km,井田面积9.8km2;家沟井1959年1月投产,1962年停产补套,于1965年1月完成投产,生产规模30万t/a,后经过升级改造家沟井田所有下组煤资源生产规模提升为120万t/a。 河东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和大运公路沿矿区西侧通过,区均有三级公路与其相连通,南距南同蒲铁路灵石县车站10km,北距介休县车站10km,经灵石站和介休站通往全国及全省各地。 本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地形,沟谷纵横切割,地貌上属侵蚀—剥蚀区,区地形标高在725.5米~1126米之间,最低点位于本区东南部的汾河边缘,标高725.5米,最高点位于本区北斩断焉村北东梁顶,

采区地质说明书

明鑫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西翼+1525m水平B组煤采区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混合斜井技术科 编制日期:2015年1月

会审意见表 会审地点主持人 会审日期年月日 会审人员签字 审批意见

审批表 职务审批意见本人签字审批日期技术科科长 安检科科长 机电科科长 通风科科长 生产副总 机电副总 通风副总 地测副总 安全副总 机电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总工程师

西翼+1525m水平B组煤采区地质说明书 第一节地形地貌及地层 一、地形地貌 石炭窑矿区位于天山东段北侧,属山间盆地型准丘陵地貌,海拔1600-1750米,地势东高西低,中间基本为较平坦戈壁,系第四系洪积、风积型砂砾层,无植被或零星植被,矿区外南部为高山区,北部为低山丘陵区,井田地形基本为较平坦戈壁,长有零星植被。井田内及其附近无地下水露头和地表水体。 二、地层 明鑫公司混合斜井地表被第四系广为覆盖,仅在局部地区有少量基岩出露。钻孔与井巷工程揭露的地层分别划分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与三工河组。 1、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 该组按岩性组合和含煤特征,尚可细分为上、中、下岩性段,厚度286~406米。受石炭窑走向逆断层(F5)破坏,中段地层从明鑫2号井西翼180米处缺失。 (1)、下段(J1b1) 该段地层主要岩性为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具水平层理和微波状层理,含植物化石碎片,夹菱铁矿透镜体,底部含A2、A3二层煤,其中A3煤层为局部可采,A2为全区可采煤层,该段地层厚度约106米。 (2)、中段(J1b2) 该段地层主要岩性为淡黄色至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黑色的炭质泥岩组成,含黄铁矿,共含有B1、B2、B3、B4四层煤,受F5号逆断层影响,该段煤仅在明鑫混合斜井以西的范围可采(南Ⅳ排线以西),该段地层厚度大约90~170米。 (3)、上段(J1b3) 该段为八道湾组主要含煤段,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灰白色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与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夹含炭泥岩,煤层、泥岩、粉砂岩中可见水平

采区地质说明书模板

045采区 1. 采区概况 1.1. 位置及范围 045采区为K24、K25、K26、K27煤层联合布置采区, 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 采区位于0水平主斜井南部, 北以8号勘探线向南170米为界, 紧靠043采区; 南以5号勘探线向北300米为界; 上界分别以+310米( 一煤矿下界) 、282米( 二马门煤矿下界) 标高为界; 下以±0米标高为界。采区走向长1280米, 倾向投影( 平面图) 长620米, 倾向为970~1250, 一般为1100, 倾角200~350, 一般260。面积875640米2。 本采区地表位于骡子正沟南部, 属于华蓥山背斜东翼, 为一单斜构造, 构造简单。可采煤层为K24、K25、K26、K27四层, 均属于特低硫、特低磷、低至中灰的1/3JM优质炼焦煤。 1.2. 邻区情况 045采区相邻的有正在形成的043采区, 该采区只开采K24、K25煤层。从当前接露的情况结合位于043采区上部的一煤矿的情况看, K24煤层在043采区上部呈分叉状态, 中下分层夹矸在0.85米~2.6米之间, 平均1.91米, 其下分层煤厚为0.25~0.52米, 平均0.42米。K24煤层在043采区下部分叉不明显, 上下分层夹矸在2米以上, 平均2.19米。其下分层煤厚0.50米~0.64米, 平均0.57米, 倾向1020, 倾角230。K25煤层煤厚0.38米~0.59米, 平均0..45米, 倾向1010, 倾角240。从当前接露的情况看, K24、K25煤层在043采区内的顶底板岩性都较稳定。只是在该采区中部存在古河流冲刷,

形成一条薄化带。043采区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简单, 该采区巷道涌水的来源主要是Ⅲ、Ⅳ号含水层的细~中粒砂岩和骡子正沟河沟的渗透水以及清河乡一煤矿的小窑水, 对043采区均有一定的影响。1.3. 区内地质勘探情况 区内共有4条控制勘探线, 即5号、6号、7号、8号勘探线, 共有控制钻孔14个, 钻孔有2#、65#、89#、3#、4#、5#、66#、6#、1#、1-2#、CK1#、补1#、7#、67#, 全部为见煤钻孔, 煤系地层为T3xj。各控制钻孔的情况见下表: 045采区钻孔情况一览表表一

地质说明书编写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地质说明书编写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C.1 采区地质说明书 C.1.1正文部分 1.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勘探工作等; 2.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构造、瓦斯地质和水文地质等; 3.区内煤(岩)层产状和煤层厚度变化,断层与褶皱的特征、分布范围和控制程度,对采区开拓、开采的影响等; 4.可采煤层厚度、结构及可采范围,可采煤层的可采性; 5.各煤层顶底板类型、岩性、厚度、富水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各煤层群(组)之间的间距和岩性变化; 6.陷落柱、岩浆岩体、冲刷带等情况; 7.煤层瓦斯赋存地质规律,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 8.水文地质条件,采空区及周边老空区范围,预测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和突水危险性,防隔水煤(岩)柱和探放水等工程技术要求; 9.地温及地热危害,煤自燃危险程度; 10.采区煤炭资源/储量; 11.工作面回采对地表建(构)筑物的影响; 12.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C.1.2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 2.采掘工程平面图;

3.采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4.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5.采区回风水平和运输水平的地质切面图(煤层倾角大于25°); 6.采区地质剖面图; 7.采区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8.采区瓦斯地质图。 C.2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C.2.1正文 1.工作面位置、范围及与四邻和地面的关系; 2.区内地层产状和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本工作面的影响,断层落差,掘进找煤方向及褶皱的位置和形态; 3.邻近工作面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体结构及其变化等; 4.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 5.工作面瓦斯地质特征; 6.主要含水层和主要导水构造与工作面的关系,工作面周边老空区范围,预测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和工作面突水危险性,防隔水煤(岩)柱、探放水措施建议等; 7.岩浆岩体、陷落柱等对工作面掘进造成的影响; 8.地热、地应力和煤自燃危险程度等; 9.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的建议。 C.2.2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

煤矿采区地质说明书

二采区地质说明书 位置及范围 二采区位于井田北东方向,西侧为原3206采空区,东侧为井田边界,南侧为胶带、轨道、回风并排的三条大巷,距主井约500m。 开采标高730-759 地面标高 853-860 地面情况及受生产影响程度 本采区地表相对应位置为邢村农田,区域内无河流、水体及建、构筑物。 该区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晋获褶断带上,区域地层总体走向呈北北东,向北西缓倾,倾角3°~6°的单斜构造。 本采区内无河流,但井田东南部有东仓河流过,东仓河为丹河的支流,平时干枯无水,为一季节性河流,向西南流入丹河。东仓河平时水量较小,一般1~1.5m3/s,甚至断流,雨季汇集洪水,水量猛增,最大流量10 m3/s。 本采区开采后会造成地面农田不同程度的塌陷。 地层山西组下部 主要标志 层 3#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砂岩。 赋存情况本采区3#煤赋存稳定,煤层倾角3°~6°,煤层厚度4.20-5.30m,平均4.75m。

充水因素及防治水措施 一、充水因素: (1)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井田南部的东仓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无水,排泄条件较好,该矿的工业广场位于井田中部,标高高于东侧东仓河约15m左右,且沟谷中水量极小,井口场地没有受洪水影响的历史。 (2)主要含水层及其水力联系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3号煤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冒落裂隙带范围内山西组的几层砂岩,富水性较中等,充水条件简单。巷道揭露各含水层时,淋水均较大。 (3)各人为通道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主立井渗水流入井底水沟排入主水仓,对二采区不存在影响。 (4)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二采区西侧为原3206采空区,在掘进过程中可能会对二采区造成影响。 二、防治水措施: 1、在工作面开采前进行物探,根据物探结果进行钻探 验证。 2.根据涌水量预测结果,巷道掘进时配足相应的抽水设备,保证正常排水。在采煤时随时对煤层顶板、底板、巷道煤帮渗水、淋水进行观测,发现异常地段,及时分析研究,坚持“预测预报、先探后掘、先探后采”原则,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治理,消除隐患。 3.雨季期间,加强地面裂隙的回填工作实施,配备齐全井筒防洪物资,保证工业广场排水渠畅通,以防止地表水流入井下。 3.加强矿井采空区积水情况的调查工作,做好水情、水害的预测、预报工作,认真执行井下探放水管理制度。

采区地质说明书样板

XX煤矿采区上组煤地质说明书 1概况 1.1 目的 1.2 本地质说明书编制依据 (1).《矿井地质规程》(试行) (1984) (2).《煤矿防治水规定》 (2009) (3).《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 (1983) (4).《煤矿安全规程》 (2011) 1.3 编制本报告的资料来源 (1).(2) 1.4 编制本说明书的任务 (1).系统整理采区地质资料,编制主要地质图件、附表,使之适应和满足矿井生产的需要。 (2).进一步研究地质构造、含煤地层和煤质变化规律,研究矿井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查明影响矿井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为解决采掘工作中出现的地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3).预计采区涌水量,明确矿井防治水的整体思路。 1.5 采区位置、范围、位置及地表情况 1.5.1位置与地表 1.5.2本说明书表述范围 采区上组煤2、4煤,上下限为-220米到-530米。 1.5.3周边矿井的开采情况 。

2 地质工作及水文地质工作 2.1.以往地质工作 本区共进行三次地质勘探工作: 2.1.1找煤阶段 2.1.2普查、详查阶段 2.1.3生产补充勘探阶段 表1 小港煤矿各阶段地质勘探工程量一览表 2.2 生产时期的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采区自生产以来,为进一步查明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矿井开拓设计、生产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矿井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地质工程师们补做了较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采掘生产的进行,及时开展了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观测、编录、资料整理和综合分析。加强了矿井储量管理及动态分析。现将矿井生产阶段所开展的矿井地质、矿井水文地质及储量管理工作情况分述如下。 通过矿井地质编录工作,取得了较多的第一手现场资料,从而给矿井采掘设计和正常生产以正确的指导,保证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按《矿井地质规程》要求,对煤系地层进行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织金县苦李树煤矿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技术科 2011年5月13日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第一章井田概况 第一节矿区位置与交通 苦李树煤矿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煤矿距织金县城约50km,距三塘镇约18km,距贵-昆铁路六枝火车站约98km,距在建中黄-织铁路织金火车站约40km,苦李树煤矿有简易公路通达其它地方,交通较为方便。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8′41″~105°29′31″,北纬26°38′28″~26°39′06″。 井田境界: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7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11111120121034),本矿井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见下表),矿井面积为0.8121km2。 矿井范围拐点坐标表(西安坐标)

第二节一采区概况 矿井为单水平上下山开采,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1988m。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按煤组将整个矿井划分为两个采区,即6、7煤层为一个采区,16、30、32、35为二采区,采区划分情况详见开拓系统巷道布置图。 第二章矿区地质情况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一、地层 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及第四系。地层走向总体为南西~北东向,倾向东南,倾角10~29°,一般15~25°左右,西南段地层倾角比东北段小。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茅口组(P2m):煤矿区内未出露,主要分布在煤矿区外西北面较远处,岩性以灰岩为主,分上下两段。上段:底部为薄~中层状燧石灰岩及硅质灰岩夹燧石层,为上下段的分段标志;下部以燧石灰岩为主,相变明显;上部为浅灰微带

XXX煤矿地质三书说明书

六枝特区XXX 煤矿首采区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技术科 2014年3月20日

通知书 因矿井急需编制首采区设计,地质人员需要在三个月之,内提供首采区地质说明书,特次通知。 通知工程师签字:年月日 接到通知地质人员签字:年月日

目录一.采区范围 二.相邻采区实际揭露地质水文地质概况三.勘探钻孔情况 四.地质构造 五.煤层性质 六.煤层及顶地板情况 七.水文地质 八.岩浆入侵,岩溶陷落,古河床冲刷 九.地温和地压 十.煤尘,瓦斯 十一.采区储量 十二.注意事项.建议

首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采区范围 首采区位于井田北部(拐点6、7、8、9范围除外),北至矿井边界煤柱,西至矿井边界煤柱,南至采区边界,东至+1359M水平,南北走向长1600m,东西倾向长260米,开采上限+1420m,下限+1359m. 首采区所对应的地面标高+1448m~+1560m.地势群山连绵,北部山高坡陡,连绵山之间有自然能力发育形成小冲沟,总体为北高南低. 二、相邻采区实际揭露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首采区外围南部有采空区,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区内及外围生产矿井(老窑)较多,并主要开采2#、18#煤层,开采深度以般大于为100m,个别采深达600m,以致矿区范围内2#、18#煤层大部分区域已采空或开采破坏。在矿井东部有保留老系统开采的2#号煤层(三采区),开采面积6000㎡填实,从以上二处存在的开采情况分析:(1)开采煤层为2#、18#煤层,(2)分析采空区地质构造简单;(3)分析采空区水文地质靠大气降水给渗透在采空区低洼处有大量积水,对采掘影响较大,要加强防治水工作。 三、勘探钻孔情况 首采区范围内无控制钻孔。 四、地质构造 首采区为单斜构造,煤岩层西高南底,产状:倾向65~1200,倾角51~65,平均62,区内断层不发育,局部有小的断层,长数十余米不等,落差0.2~4m,对煤层连续性破坏不大,对煤层充水性影响小。 煤层性质 五、煤层物理性质 首采区开采煤层为:2#、18#﹑号煤层2#、18#号煤层厚1.2m~1.5m,结构简单,

1龙宫二号井采区地质说明书

金沙县龙宫二号井 采 区 地 质 说 明 书 矿长: 总工: 编制: 编制日期:2012年1月6日

龙宫二号井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井田自然概况 金沙县龙宫煤矿位于金沙县城南西面新华乡境内,属金沙县新华乡、安洛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7′08″~106°09′45″;北纬:27°19′47″~27°22′38″。矿区平面上呈多边形,东西长约 4.31千米,南北宽约5.27千米,面积8.495平方千米。由于矿区面积过大,资源主要集中井田西侧,但东侧工业场地已平整利用,若采用东侧工业场地一个矿井开拓,后期运输距离很长,运营费用高,且通风困难,瓦斯治理难度较大。因此,矿区范围拐点坐标按两个井进行调整,其中一号井有17个拐点,二号井有9个拐点。矿区面积分别为:一号井4.149 k㎡,二号井4.346 k㎡。分一号井及二号井独立生产矿井,一号井和二号井生产规模分别均为45万t/a,合计为90万t/a。矿区距金沙县县城约12.5km,326国道从矿区北部通过,矿区范围内机耕道纵横,交通较为方便。 龙宫煤矿为私营企业,行业管理隶属于金沙县煤炭管理局。

二、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黔北高原,属以岩溶地貌为主的低中山丘地区,一般高差约100~200m。矿区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偏南鲁家屋基西面山顶,海拔标高约为+1709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西侧的干河沟谷和矿区的北东侧的龙宫、白岩脚一带,海拔标高约为+1300m。最大相对高差109m左右,矿区内含煤在地层出露标高一般为1355~1465m。区内除沟槽覆土较严重外,其他大部分是基岩裸露,以生长各种灌木为主,少部分有树成林,部分荒坡秃岭,水土保持较好,村民主要居住于矿区西侧杨家寨和北东侧的龙宫、白岩脚一带,其他地区沟槽内有零星分布。 三、水文地质条件 1.矿区地层含、隔水性及水文地质类型 矿区面积 4.149km2,因地层倾角较小,区域内地层在4.149km2范围内出露地层不多。其地层富水性简述如下(由下至上): 1)、上三叠统把南组(T3b)~弱含水层 地层大面积出露于矿区南面,岩性以粉砂岩、粘土岩,石英砂岩,等为主,夹数层煤层。该组平均厚度约548m。 以碎屑岩为主,因而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

采区地质说明书

×××××有限公司 采区地质说明书二0一0年十二月

前言 ×××××××××系地方国有煤矿,是按照河南省资源整合相关文件精神,由原×××××××××和×××××××××整合而成。两井合并后于2006年1月编制了《河南省×××××××××煤炭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换发了新的采矿许可证。 根据河南省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豫资整合办〔2007〕8号文《关于下达国有煤矿整合小煤矿保留生产系统单独办理采矿许可证第二批名单的通知》精神,在×××××××××的基础上,重新分割出×××××××××新建煤矿,剩余部分即原×××××××××井田范围,由×××××××××开采。并于2007年9月27日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取得该井田的采矿许可证。并重新编制了《河南省×××××××××煤炭资源储量核实(分割)报告》。 原×××××××××始建于1985年,立井开拓,开采二1煤层,原主、副井(老井)位于井田的西北部靠近井田边界附近,经10多年开采,西部资源逐渐减少,当时村庄压煤较多,接替困难。为维持正常生产,于2002年该矿委托焦作工学院编制《地方国营×××××××××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在井田中部新建一对立井(新井),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设计生产能力15万t/ a。该设计已由河南省煤炭工业局以豫煤行〔2004〕547号文批复。该井于2004年5月竣工投产,各主要生产环节可以满足设计要求。这样以来,在×××××××××井田范围内,存在两对矿井,两套生产系统。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豫国土资函[2009]508号文,《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等10个煤矿一证多系统分别办理采矿许可证的批复》精神,于2009年7月24日,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煤监局、省能源规划建设局等部门和有关专家分别对×××××××××等10个煤矿提出的分证申请进行了审查。经审查,同意×××××××××等10个煤矿原“一证多系统”矿井在采矿权人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办理采矿许可证。据此,将×××××××××井田划分为×××××××××(新井)和×××××××××(老井)。 ×××××××××于2009年11月25日获得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新井)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4100002009111120045232”,有效期限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立井单水平开拓系统,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走向长壁放顶煤采煤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矿井保有资源储量712万t,可采储量425.42万t,可服务20.3年。二0一0年十二月修编完成。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福泉市牛场镇清水煤矿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审核: 编制:生产技术科 2011年1月20日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地层及构造情况 (一)、地层 矿区位于云贵高原黔中东部,地形起伏不大,地貌成因类型为侵蚀—溶蚀低中山地貌,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区内最高点为矿区外西侧的大花岩山头,海拔标高1348.1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东角谷地,海拔1136.5m,相对高差211.6m。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220.0m。 矿区地表水系较发育,在矿区北西部和南东部发育2条小河沟,均为季节性溪沟。北西部溪沟流量为10m3/s,南西部小溪流量为0.5m3/s。该溪沟水源为沿途地下水的补给源,流量受降雨量影响,河水流量变化较大,枯季流量较小,动态变化显著;此外在矿区中部有两个水塘,为地表水聚集而成。 矿区岩层主要为灰岩,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溶蚀作用、构造侵蚀作用是地貌成因的主要内力,地貌类型为岩溶峰丛中山、岩溶中山,区内岩溶发育,溶洞、暗河在区内均有分布。 区域范围为沉积岩,区域内缺失中、上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侏罗系,其余地层均有出露,以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分布最广。 矿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和栖霞组(P2m+q)、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3w)、长兴大隆组(P3c+d)、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和第四系(Q)。 1、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灰、褐灰色薄至中厚层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夹炭质、铝土质泥(页)岩、粘土岩,与灰、深灰色硅质岩。中部夹薄至中厚层灰岩透镜体,中上部含劣质烟煤或炭质页岩,偶见有峰窝状褐铁矿、赤铁矿。该组厚10~58m。 2、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和栖霞组(P2m+q):上部为灰至浅灰色厚层块状细晶或微晶灰岩。靠近顶部含白云质斑或白云质增多,局部具有燧石结核,下部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燧石团块状夹白云质灰岩,层间具有碳质、钙质页岩,底部为深灰色中厚层含炭燧石灰岩。炭质条带沿倾向、走向均发育,灰岩被包围呈镜状,生物化石丰富。该组厚105~375m。 3、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为深灰色、为灰绿色块状拉斑玄武岩和中厚层粗粒玄武质砂岩,具较多的火山碎屑物与再沉积的玄武岩块,岩石为拉斑玄武与凝灰岩结构,具气孔状、杏仁状、流纹状构造,柱状节理发育,呈层状产出。含星点状黄铁矿与少量菱铁矿结核或扁豆体。该组厚8~26m。 4、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3w):为区内的含煤地层,为海陆交互相的灰岩和碎屑岩,该组分为两段:

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概况 8#、350 水平翼东采区二采区系(组) 三叠系煤层位 14# 置东至东河 及西至首采区边界石门范 南至 18#煤地板围 北至 8#煤地板 上限标高 470 下限标高 350 地面标高 535 走向长 2000 倾向长 200 面积 398100 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矿井井口内地表构造简单,本采邻 区位于大两会背斜西南翼,褶皱微缓,一般在北西和北东区 之间,倾角30?一35?之间,自地表至深部岩层倾角逐情 渐减小的趋势。但减小幅度不大,且无规律可寻。矿区水况 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内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补给。在2012年雨 季期间实采区的最大涌水置为58m?/n、一般为32.8 m?/n左 右。 2、老窑情况:采区范围内无老窑积水。 采掘情况:该采区西翼14#煤层500米(32141采面、32143采面)已经 回采完毕,8#煤层(32081采面、32083采面)正在进行回采。东翼14# 煤层1350米(32142运输巷、32142回风巷。32144运输巷掘进)正在 进行布置作业,8#煤层除在+350水平32084运输巷布置掘进了150米外,其余均未布置作业。 自然灾害及其它:该采区的自然灾害包括水、火、瓦斯,顶板等等。

该采区瓦斯涌出量不大,通过平常的检查,该处的瓦斯浓度一般 0.08-0.12%,二氧化碳一般 0.05-0.16%。本煤层无自燃发火倾向性, 无爆炸危险性。 地面建筑、设施等:该采区位于地面彭家坡下,表面为深丘地段,地表 植被平实,灌木丛森无农田和构造物,无小溪、沟、河等水系地层。地 面 情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出露情况等):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须况家河 (t3xj),大致呈东西带状分布。 及 受 生水系及地面积水范围:属于东部盆地东岭谷岩溶水。裂隙水亚区,特征产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补给主要为大气降雨,因为大气降雨的影响,影全球气温变暖,降雨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采区内地下水、地表水严格响受降雨补给,故流量随之变化。 程采掘影响及破坏程度:由于采区地面无建筑物,为坡地山区,故该采区度的采掘作业,对地表无影响,无破坏。 概述:该采区布置合理,储量充足。采区内地表构造简单,倾角 30?一35?之间,自地表至深部岩层倾角逐渐减小的趋 势,区采区范围内无老窑积水,采区地面无建筑物,为坡地山区, 该采区的采掘作业,对地表无影响,无破坏。内 孔号煤层见煤底板标高煤厚终孔层位封孔质量备注地 无 质 勘

地质说明书的编制要求

各种地质说明书的编制要求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文字说明应包括: 1、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以及勘探钻孔的情况; 2、想念采区实见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概述; 3、地质构造:区内煤(岩)层产状变化情况,断层与褶皱的特征、分面范围和对它们的现有控制程度,它们将给本采区开拓、开采带来的影响; 4、煤层:区内各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可采范围,特别是对上一个可采煤层可采性的预测; 5、煤层顶、底板及各煤层的层间距。分层叙述各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含水性及有关物理力学性质,并重点说明各煤层群(组)之间的间距和岩性变化关系,以便设计部门考虑分组或联合开采的可能性和选择较理想的岩巷开拓层位。 6、预测区仙可能存在的岩解剖学侵入体,古河床冲刷等情况;

7、水文地质:阐明本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的危险怀,对防水煤柱和探防水等的要求,并预测采区的最大涌水量(指开拓开采期间的涌水量高峰值,而不是指突然透水量)和政党涌水量; 8、储量; 9、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建议。 (二)附图 1、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 2、采区回风水平和运输水平的地质切面图, 3、采区地质剖面图,, 4、采区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二、回采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一)文字说明 1、工作面的范围和与邻区及地面的关系; 2、区内煤(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本工作面的影响,并预测断层落差,掘进找工业区方向以及褶皱的位置和形态。

3、本工作面实见煤厚,煤层结构并预测其变化情况; 4、煤层顶底板(包括伪顶、直接顶)的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情况; 5、本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的危险性,主要含水层和主要导水构造与本工作面的关系等。对防水煤柱、探放水等措施提出具体建议,并预计本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 6、岩浆侵入对本工作面工业区层可能造成的破坏情况; 7、储量; 8、在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二)附图 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1:1000或1:2000; 2、有代表性的工作面地质剖面图或局部地质构造剖面图,1:1000或1:2000; 3、相邻煤层或本煤层群的地层综合柱状图,1:1000 三、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三采区地质说明书

编号:2011地质-1 三采区 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技术科 编制人: 审核: 科长: 总工程师: 编制日期:2011年2月20日 市xx山煤矿

目录 第一章采区概况 (3) 第一节采区位置、范围 (3) 第二节临近采区关系 (3) 第三节已有勘探钻孔情况 (4) 第二章相邻十一采区实见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概况 (4) 第二节相邻采区水文地质情况概述 (4) 第三章地质构造 (5) 第一节区内煤(岩)层产状变化情况 (5) 第二节断层的特征及给本采区开拓、开采带来的影响 (5) 第四章区内各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可采范围 (6) 第五章煤层顶、底板及各煤层的层间距 (6) 第一节 2煤层顶底板情况 (9) 第二节 3煤顶底板情况 (9) 第六章预测区内可能存在的岩浆侵入体、古河床冲刷等情况 (10) 第七章水文地质 (10) 第一节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10) 第二节有无突水的危险性,对防水煤柱和探放水等的要求 (11) 第三节采区的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预测 (12) 第八章采区储量 (12) 第九章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建议 (12)

第一章采区概况 第一节采区位置、范围 xx山煤矿三采区位于井田中部,对应的地表位于xx山煤矿工业广场的西北,禹村煤矿二号井工业广场西北部(禹村煤矿于1999年4月关闭停产),地表对应均为农田,此处无水库、河流、堤坝和需要特殊保护的建筑物。井下大部分为禹村煤矿2煤层和3煤层已采的底煤和相应煤柱。该区2煤层东至砾岩侵蚀带和F32断层,西到F30断层;北至F24和F31断层,南到-120m等高线。上限标高-120m,下限标高-200m,地面标高+147.1m~+175.3m。该区东西平均长740m,南北平均长532m,面积393400㎡。该区3煤层东起砾岩侵蚀带和F32断层,西至F30断层;北从F24和F31断层,南到-150m等高线。上限标高-150m,下限标高-220m,地面标高+147.1m~+175.3m,东西平均长715m,南北平均长474m,面积338920㎡。 该区2煤层和3煤层在1969年到1984年期间绝大部分已经被禹村煤矿开采,但由于该区的地质条件和当时的开采技术水平限制,采高较小,有不少地方遗留了大量的煤柱和底煤。区内F24、F30、F31、F32断层均已探明,属控制断层,在这些大断层附近小断层发育,再加上该区的似“瓢”形地形使该区的地质构造更加复杂。 第二节临近采区关系 三采区为xx山矿开拓的第三个采区,是矿井技术改造移交生产后新开拓的首采区;采区回风上山从-120m运输巷开始施工,下部-200m水平已

地质说明委托书

委托书 生产技术科: 根据生产采掘布置,按照《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请您科室自收到本委托书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提供一采区地质说明书,为采掘工作面布置提供参考依据。 特此委托 总工程师审批意见: 委托单位:五星煤矿采掘队 二○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

委托书 生产技术科: 根据生产采掘布置,按照《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请您科室自收到本委托书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提供11703采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为采掘工作面布置提供参考依据。 特此委托 总工程师审批意见: 委托单位:五星煤矿采掘队 二○一四年四月一日

生产技术科: 根据生产采掘布置,按照《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请您科室自收到本委托书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提供11203采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为采掘工作面布置提供参考依据。 特此委托 总工程师审批意见: 委托单位:五星煤矿采掘队 二○一四年三月二十一日

生产技术科: 根据生产采掘布置,按照《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请您科室自收到本委托书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提供11202回风巷掘进地质说明书,为采掘工作面布置提供参考依据。 特此委托 总工程师审批意见: 委托单位:五星煤矿采掘队 二○一四年三月二十一日

生产技术科: 根据生产采掘布置,按照《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请您科室自收到本委托书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提供11202运输巷掘进地质说明书,为采掘工作面布置提供参考依据。 特此委托 总工程师审批意见: 委托单位:五星煤矿采掘队 二○一四年三月二十一日

生产技术科: 根据生产采掘布置,按照《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请您科室自收到本委托书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提供11205运输巷掘进地质说明书,为采掘工作面布置提供参考依据。 特此委托 总工程师审批意见: 委托单位:五星煤矿采掘队 二○一四年四月八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