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违”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正式)

“三违”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正式)
“三违”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三违”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955-97 “三违”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节一通三防

一、通风管理:

1、开门前,通风工必须对采区通风系统进行调整,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风量分配合理。

2、开门前,机电科、通风工必须严格按“局扇安装设计”要求进行风量调节和局扇安装,并将风袋接至开门点。

3、机电科、通风工安装的局扇在进风巷道内,离底板高度大于0.3m,吸风口有风罩,高压部位有衬垫,并按要求安设消音器,安装做到“稳”、“平”、“牢”,同时实行“三专两闭锁”供电,严禁发生循环风。铺接的风筒为φ:500mm的阻燃风筒,用8#铁丝生根拉线

吊挂,靠顶靠帮,接头反压边,逢环必挂,吊挂平直,拐弯处安设铁弯头,破口及时粘补,确保严密不漏风。

4、掘进期间,瓦检员必须加强局部通风的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5、掘进期间,机电队必须加强局部通风机的供电系统管理,确保供电正常,严禁无计划停电、停风。

6、掘进期间,通风工每天必须按质量标准化对风筒进行检查维护,确保风筒出口距迎头小于5m,保证迎头有足够的新鲜风量,严禁无风、微风、瓦斯超限。

7、掘进期间,测风员每天必须派对采区通风系统、瓦斯浓度、风量分配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测定,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风量分配合理。

8、掘进期间,通风工每天必须专人对采区的通风设施进行认真检查维护,确保各设施完好、可靠。

9、掘进期间,局部通风机由施工单位跟班瓦检员看管风机,严禁任何人随意停、开,而且施工单位必须在当班瓦检员记录本上签字,并在每天早上10:00变电所试检漏电完毕时,及时将风机开启。试检漏电

期间,严禁放炮。

10、试检漏电完毕后,如风机不能正常开启或掘进期间风机因故停运,当班瓦检员、安检员、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安排施工单位电工把局部通风范围内动力电源切断,将闭锁开关锁死。及时将局部通风范围内的所有人员全部撤至集中运输巷全风压新鲜风流中,由瓦检员负责在开门口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现场指派施工单位班排长以上人员在栅栏前设置警戒,禁止人员进入停风区域内,及时就近电话汇报通风值班室和矿调度室,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1、恢复通风前,瓦检员必须先检查局部通风机及开关附近10米范围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和局部通风范围内的瓦斯浓度;若风机及开关附近10米范围内的瓦斯浓度<0.50%,局部通风范围内的瓦斯浓度<0.80%,可以直接将风机开启,启动风机时,严禁“一风吹”;若局部通风范围内的瓦斯浓度>0.8%<1%,瓦检员必须严格按“瓦斯浓度在0.8%~1%排放瓦斯管理

规定”,严禁任何人启动风机,及时就近电话汇报矿调度室,由总工负责编制专门排放瓦斯措施,经审批传达后,由救护队负责严格按措施要求排放。

12、掘进期间,若主扇因故突然停运,现场安全员、瓦检员、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一通三防”应急预案》相关规定执行,传达本措施时一并传达贯彻。

13、根据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9101回风顺槽掘进至地质构造时,及时编制措施。

二、瓦斯管理:

1、掘进期间,必须三班派专职瓦检员经常检查掘进工作面迎头、回风流、局部高顶及风机和开关附近10m范围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并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一班三汇报”(特殊情况随时汇报),“瓦斯巡回检查”及“瓦斯检查记录三对口”等制度。严禁出现脱岗、睡岗、空班、漏检、误检和假检。

2、掘进期间,瓦检员必须严格瓦斯管理,严禁瓦斯超限作业,放炮时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和

“三人联锁签字放炮”制度。

3、掘进期间,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停电放炮制度,由安检科安检员负责监督落实。

4、掘进期间,掘进工作面迎头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0%时,必须停止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米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0%时,严禁爆破;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80%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设置栅栏,禁止人员入内,并向通风值班室和矿调度室汇报,由瓦检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局扇及开关安设地点附近10米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50%时,也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设置栅栏,禁止人员入内,然后停止局扇运转,同时向矿调度室汇报,由通风工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掘进期间,瓦检员每次检查瓦斯,都必须将瓦斯检查数据和瓦斯传感器显示数据一并汇报调度室,同时,必须将检查的瓦斯浓度数据向现场施工负责人说明清楚,当前所查的瓦斯浓度是否能正常工作。

6、掘进期间,瓦检员若发现瓦斯超限,(不论是光学瓦检器检查超限还是瓦斯传感器显示超限),都必须立即按规定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局部通风范围之内,并交代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在栅栏处设置警戒,禁止人员入内,然后就近电话汇报通风值班室和矿调度室。由通风工区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7、瓦检员因汇报等原因需离开施工现场时,必须先检查通风瓦斯情况,如通风、瓦斯均正常,然后向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说明清楚后方可离开,汇报完毕后必须及时赶回施工现场,瓦检员因汇报等原因不在工作面期间,严禁放炮。该期间,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可利用便携式瓦检仪检查瓦斯,如发现瓦斯超限或突然停风,也必须按规定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禁止所有人员进入停风地点。

8、瓦检员交接班时,必须共同对所负责区域内的通风、瓦斯及安全设施全面复查一遍,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三、综合防尘:

1、打眼前洒水湿润煤体、水炮泥装药、爆破前后及出煤过程中洒水、爆破时使用喷雾。

2、爆破工佩戴防尘口罩。

3、巷道经常洒水降尘,杜绝粉尘堆积和飞扬。

4、定期冲刷巷道,并由瓦检员进行经常性检查。

5、防尘水管必须紧跟迎头,每隔50m分出一个三通阀门,以便及时降尘。

四、防火管理:

巷道掘进过程中采用煤电钻打眼和刮板运输机出煤,防火重点是防设备、电缆和人为火灾。

1、电气设备着火时,首先切断电源,用砂子、岩粉灭火。

2、因机械摩擦生热、油脂、纱布或其他原因引发的火灾,利用水管灭火。

3、应用控风技术进行风流调节,控制火势蔓延。

第二节顶板

1、必须坚持先检查后工作原则。每次开工前和放炮后,当班跟班干部和班组长都必须先从外往里对施工迎头顶板、支护等安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时,必须由外往里依次进行,且处理点往里迎头方向严禁有人。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迎头作业。

2、施工中必须坚持执行经常性的敲帮问顶工作,及时找掉顶、帮悬矸危岩,排除隐患,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⑴找顶工作由两名有经验的人员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和退路。找顶人应站在安全地点,观察人站在应找顶人的侧后面,并清理出畅通的安全退路;

⑵找顶应从有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由外往里按先顶部后两帮的顺序依次进行。找顶时,找顶点下方及往里迎头方向严禁有人。找顶时,严禁多处同时进

行找顶,严禁在找顶范围内进行与找顶无关的工作。

⑶找顶工作人员用长把工具找顶时,应注意防止矸石顺杆下落伤人。

⑷顶帮遇有大块断裂矸石或矸石离层时,应首先设置可靠的临时支护(一般采用木点柱配半圆木在其吃劲处打上牢靠的戴帽点柱),保证安全后,再顺着裂隙、层理慢慢地找下,不得硬刨强挖。

3、打眼及装药联线前,必须先检查施工点附近10m 范围内的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进行打眼及装药联线。

4、打眼时,人员必须选好站位,站稳踩牢。打完眼后退钻时,严禁猛拉猛拽,以防止倒钻伤人。

5、每次放炮前、后都必须对迎头10m 范围内的支护情况进行检查加固,加固方法为:将松动的螺帽拧紧,失效的锚杆重新补打,崩坏的网予以更换,并达到设计要求。

6、每次放炮后,至少等15分钟,待迎头的炮烟被吹散,班组长、放炮员、瓦检员和安检员必须首先

巡视放炮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护、拒(残)爆等情况。如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处理。确认安全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迎头施工。

7、每次炮后必须先找净顶、帮活动煤矸,确认顶帮安全稳定后,用风、手镐将顶部修刷成型后,及时进行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8、永久支护必须紧跟迎头,每够一块网位置时必须及时打锚杆挂网进行支护。

9、施工过程中,每班必须必须由当班安全员或一名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观察顶、帮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撤出人员,待顶板稳定无危险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处理时,处理点下方及往里迎头方向严禁有人。待处理好并经检查确认安全无危险后,方可恢复施工。

10、施工期间,必须加强后路的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后路安全畅通。要定期检查锚杆支护效果,经常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制订补充措施进行处理。

11、现场施工中若发现有顶板出现局部离层掉渣;巷道两帮收敛,顶板下沉;巷道底板鼓起,顶锚杆断裂;顶板岩层爆响等冒顶预兆时,必须立即撤出现场施工人员,就近电话汇报矿调度室和工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⑴顶板出现局部离层掉渣、顶锚杆断裂时,要及时补打锚杆,确保顶板的完整性,尽量减小顶板离层的发展。

⑵巷道出现两帮收敛、顶板下沉现象时,要根据巷道顶板变形程度采取增大锚杆支护密度进行处理,变形严重时要及时进行架棚支护。

⑶巷道顶板出现岩层断裂爆响、顶锚杆断裂等一系列顶板剧烈活动来压的顶板事故预兆时,要立即撤出在危险区内所有作业人员,待顶板稳定后,立即对巷道由外往里进行架棚支护。

12、施工中若在出现冒顶或由于断层及其它构造造成顶帮压力大、顶板破碎,锚网支护不能有效支护顶板时,则必须改用架钢棚进行锚架联合支护。

“三违行为”的常见表现

“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同时也不被别人伤害。 违章操作的行为: 违章操作的典型行为:任意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设备;违背操作规程;故意不使用规定的安全器械到作业现场等;不具备资格而使用某种设备;其他违章行为。图省事以求省时省力,违犯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例如,不携带必要的工具和安全设备按指定方式完成任务,认为安全规程的程序过于复杂而在工作中按个人意志予以简化等。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用具。1.留有超过颈根以下长发、披发或发辫,不戴工作帽或戴帽不将头发置于帽内而进入有旋转设备和生产区域。 2.高处作业或在有高处作业、有机械化运输设备下面工作而不戴安全帽的。3.操作旋转设备或进行检修试泵时,敞开衣襟操作的。 4.在易燃、易爆、明火等作业场所穿化纤服装操作的。 5.生产场所赤膊、穿背心的。 6.从事电气作业不穿绝缘鞋的。 7.电焊、气焊(割)、金属切削等加工中有可能有铁屑异物溅入眼内而不戴防护眼镜的。 8.高处作业位置非固定支撑面上、或在牢固支撑面边沿处、在支撑面外和在坡度大于45o的斜支撑面上工作未使用安全带的。违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操作前不检查设备、工具和工作场地就进行作业。 2.设备有故障或安全防护装置缺乏、凑合使用。 3.发现隐患不排除不报告,冒险操作。4.新到岗员工、变换工种复工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就上岗。 5.特

种作业人员无证操作。 6.危险作业未经审批或虽经审批但未认真落实安全措施。 7.在禁火区吸烟或明火作业。 8.受限或封闭空间内安排单人工作或本人自行操作的。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1.跨越运转设备,设备运转时传送物件或触及运转部位。2.开动被封存或报废设备。 3.攀登吊运中的物件,以及在吊物、吊臂下通过或停留。 4.任意拆除设备上的安全照明、信号、防火、防爆装置和警示标志,以及显示仪表和其它安全防护装置。 5.容器内作业时不使用通风设备。 6.高处作业往地面扔物件。 7.违反起重“十不吊”,机动车辆驾驶“七大禁令”。 8.戴手套操作旋转设备。 9.冲压作业手伸进冲压模危险区域。 10.开动情况不明的电源或动力源开关、闸、阀。11.冲压作业不使用规定的专用工具。 12.冲压机床配备有安全保护装置而不使用。 13.冲压作业时“脚不离踏”的。14.站在砂轮正前方进行磨削的。 15.调整、检查、清理设备或装卸模具测量工作等不停机断电的。 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不服管理”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如擅自移动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标志、开关、信号,在禁火区生产时使用明火作业等;又如值班时外出脱岗、睡觉打吨、精神不集中等等。1.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内聊天、打闹。 2.在工作时间脱岗、睡岗、串岗。 3.在工作时间内看书、看报或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 4.酒后进入工作岗位。 5.未经批准,开动本工种以

数学总复习“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数学总复习“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在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彩,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我国清代学者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曾把这个时期称为“脱换期”。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深”,对学生还研得不“透”,总复习时过度强调练习量,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据此,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走出理解误区,强化目标意识 学生,一味强调多练,盲目增大作业量,学生疲于应付,使得一部分中、差生提早进入“高原期”或使“高原期”延长。因此,要克服“高原现象”,教师在总复习时要有目标意识,在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花力气、下功夫。复习时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使知识得到巩固,数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增强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办法很多,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即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数学总复习中,我们要善于使用情感,把全班学生吸引到教师的周围,并即时给予他们直接的、有效的协助,使他们顺利地走出困境,克服“高原现象”。具体地说,总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 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教师首先要自己找原因。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从不懂到教懂,从不会到教会。学生没有学会,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

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放火、电气、违章操作、用火不慎、玩火、吸烟、自燃、雷击以及其它因素如地震、风灾等。 1、电气火灾原因有哪些? 电气火灾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漏电、电热器使用不当、静电和雷电。 2、吸烟在哪些情况下容易引起火灾? ①躺在床上和沙发上吸烟。②在禁止吸烟的地方吸烟。③在修理汽车和清洗零件时。④乱扔未熄灭的烟点和火柴梗。 3、香烟头为什么能引起火灾? 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可达700—800℃,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企事业单位需达到的消防条件 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企事业单位需达到的消防条件 (1)办公楼、宿舍等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重要办公楼距甲、乙类生产厂房、仓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米,超过50平方米或能容纳50人以上办公室的安全出口不得少于2个,办公楼超过五层、通廊式宿舍楼超过二层时,应设封闭式楼梯间。 (2)室内的装饰物应采取不燃材料或经过阻燃处理,铺设地毯还应具有导除静电的性能;电源线穿金属管敷设;装修期间如使用电焊,须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周围不能堆放可燃物品。 (3)用电量不能超负荷,不得乱拉乱接电线,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作好灭火准备 (4)需设置的消防设施、器材: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灭火器,重要的设备房还需配置二氧化碳灭火器或者气体灭火系统。 1、保卫科(处)负责对单位的安全防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做好义务消防队的组织建设和业务训练,开展经常性防火宣传。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应指派专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建立防火巡查制度,对巡查的情况要作详细记录,由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签字。其它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明确巡查的人员、内容和部位,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促进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

反三违个人心得体会 三违行为分析与对策 精品

反三违个人心得体会“三违”行为分析与对策大家知道,煤矿安全管理是伴随着煤炭生产过程中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由于煤矿自然灾害多,生产工艺复杂,危险源随时出现.因此,在安全生产各环节稍有疏漏,就有可能造成事故.做为年产xxx万吨人员密集型现代化煤矿来说,近年来始终把安全生产当作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在加大技术装备投入、改善作业环境、堵塞管理漏洞的同时,特别注重对人员行为规范的制约,完善了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作业标准和培训机制,相继出台了查究三违及隐患处罚办法、安全切块工资考核办法安全风险抵押考核办法、质量标准化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奖罚办法,促进了安全生产稳步发展.总体安全生产运行平稳,稳中求进,采、掘、机、运、通各系统管理有序,秩序井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应该看到,安全工作是煤矿生产管理中的永恒主题,关系到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松懈.事故隐患没有完全消除,三违现象没有杜绝,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管理任重道远.在治理隐患的同时,必须加大对三违行为的整治力度. 从事故统计分析来看,近5年来发生事故29起.其中:人身事故27起,占93%;非伤亡事故2起,占7%.27起人身事故受伤害31人,其中死亡2人;重伤4人;轻伤25人.人身事故按事故类别分:物体打击8起,占29.6%;车辆伤害5起,占18.5%;机械伤害5起,占18.5%;冒顶片帮4起,占15%;坍塌1起,占3.7%;其它4起,占15%.29起事故,物的不安全状态有23起,占79.3%.其中:生产环境不良14起占48%;设备、工具有缺陷6起,占20.7%;防护装置缺乏或有缺陷3起,占10.3%.29起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有28起,占96.6%.其中:违反操作规程15起,占52%;忽视安全18起,占34.5%;设备、工具有缺陷2起,占6.9%;安全设施有缺陷1起,占3.4%;对现场缺乏检查1起,占3.4%. 从三违人员的统计分析来看,近5年来,安监站为三违人员办学习班共计396人次,其中20xx年98人次,20xx年89人次,20xx年55人次.20xx年94人次,20xx 年60人次.对违章行为进行了分类,其行为主要在:一是劳动纪律方面141人次,表现为提前离岗、不在现场交接班、早升井、岗位睡觉.二是平斜巷运输、小绞车使用与管理、上下罐、乘人车方面计139人次.表现为斜巷行车行人,大巷爬人车,车未停稳跳车,电机车头带人;上罐拥挤,不按规定乘罐;小绞车提升超挂车,

导致晕厥的病因有哪些

https://www.360docs.net/doc/da52445.html,/ 1 导致晕厥的病因有哪些 晕厥是一种突发而短暂的意识丧失,系由一过性大脑缺血所致。此症以老年人较为常见,中年人也可发生。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在病情发作后,随着机体血液循环功能的改善,脑部有了较多的血液供应后,仅数秒或数分钟其症状会自然消失。但大部分情况下,晕厥提示了心血管及脑等器官疾病。晕厥由于发作多呈间断性,存在多种潜在病因,同时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部分晕厥病例不易诊断且涉及多个科室。 1、心原性晕厥:是由于以及疾病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或排血暂停,导致脑部缺血而发生的晕厥。中老年人往往都患有程度不同的高血压或冠心病,倘若过度劳累或兴奋,或较剧烈的体力活动后,由于心肌缺氧可诱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脑部暂缺血而发生晕厥。特别是在心绞痛、心肌梗塞发作时,更容易引起晕厥。 2、脑原性晕厥: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肾炎、妊娠中毒症等疾病时,血压突然升高,脑血管强烈收缩,痉挛和脑水肿,导致脑缺氧而发生晕厥。此时,患者常伴有抽搐,甚至有暂时的肢体麻木或瘫痪,医学上称为“高血压脑病”。患有脑动脉硬化症的老年人,如果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者血栓形成,会常常因为头部位置的转动而发生晕厥。 3、体位性低血压晕厥:突然改变体位,如平卧时突然从床上坐起,或久蹲而突然站起,也容易发生晕厥。这是因为平卧时血管紧张度较低,血压偏低,尚能满足脑部的血液供应。而当体位突然改变时,血管紧张度来不及调整,加上重力影响,会使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头昏、眩晕、眼花、眼前发等晕厥症状。 4、血管神经性晕厥:常见于体质较差的青年女性。情绪紧张、气候闷热、局部疼痛、疲劳、恐惧、饥饿等均可诱发。因为这些诱因能反射性地引起患者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扩张,使回流到以及的血液减少,心脏血输出量也相应减少,因而引起脑部缺血、缺氧而发生晕厥。 晕厥原因很多,血管舒缩障碍往往无危险性,而心原性晕厥最为凶险。出现晕厥必须到医院急诊,医生经过查体后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颅CT 、头颅核磁共振、血糖、血常规等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有创电生理检查。此外,上消化道大出血、宫外孕等急性失血也可引起晕厥。 原文链接: https://www.360docs.net/doc/da52445.html,/zynkzb/2014/0807/189947.html

学习“高原现象”四个阶段和克服高原现象的四种方法

学习“高原现象”四个阶段和克服高原现象的四种方法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进程中常会遇到这么一个阶段,即学习进步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会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高原现象”。由于学习者不了解它的规律,极易产生急躁、焦虑,结果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现实工作中,很多初学者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开始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力,因此一开始速度的提高较慢。二是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并因此受到鼓舞,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因而进步很快。三是学习高原期:这时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学习进步速度突然放慢,尽管每天的练习也很用心,但提高不大,有时甚至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四是克服高原阶段:当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改进探索方法,克服了学习途径上的困难,掌握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由此可见,学习知识技能,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提高前进。当进入高原期,你要认真诊断,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能冲上去到达到另一个台阶,即克服高原现象,取得新的成绩,否则会止步不前。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很多,可以从改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动机等几个方面来寻找克服高原现象的方法。(1)变换学习方法。学习阶段开始所用的方法,到高原期不一定再合理,所以当到了高原期,学习者要尽早探索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方法。另外,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在使用过和中会逐渐暴露出缺点,学习者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克服原有缺点。(2)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时,会感受觉到非常疲劳,学习动机会下降许多,这时就需要学习者坚持下,保持良好的动力系统,遇到困境时,具有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有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克服“高原现象”。(3)进一步丰富知识。知识基础差的初学者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由于知识基础不足,所以学习者在学习上的欠债太多,学习就愈加困难。因而克服“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打下丰富的知识基础。通过多种知识的互相补充、互相迁移,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获得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事故都有起因,火灾也是如此。分析起火原因,了解火灾发生的特点,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运用技术措施,有效控火,防止和减少火 灾危害。 一、电气 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在我国火灾中居于首位,据有关资料显示, 2012年,全国因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占火灾总数的32.2%。电气设 备过负荷、电气线路接头接触不良、电气线路短路等是电气引起火 灾的直接原因。其间接原因是由于电气设备故障或电器设备设置使 用不当所造成,如将功率较大的灯泡安装在木板、纸等可燃物附近,将日光灯的镇流器安装在可燃基座上,以及用纸或布做灯罩紧贴在 灯泡表面上等,在易燃易爆的车间内使用非防爆型的电动机、灯具、开关等。 二、吸烟

烟蒂和点燃烟后未熄灭的火柴梗虽然是个不大的火源,但它能引起许多可燃物质燃烧,在起火原因中,占有相当的比重。2012年,全国因吸烟引发的火灾占到了总数的6.2%。具体情况如将没有熄灭的烟头和火柴梗扔在可燃物中引起火灾;躺在床上,特别是醉酒后躺在床上吸烟,烟头掉在被褥上引起火灾;在禁止一切火种的地方吸烟引起火灾等案例很多。 三、生活用火不慎 主要是城乡居民家庭生活用火不慎,如炊事用火中炊事器具设置不当,安装不符合要求,在炉灶的使用中违反安全技术要求等引起火灾;家中烧香祭祀过程中无人看管,造成香灰散落引发火灾等。2012年,全国因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占到了总数的17.9%。 四、生产作业不慎 主要指违反生产安全制度引起火灾。比如,在易燃易爆的车间内动用明火,引起爆炸起火;将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存在一起,引起燃烧爆炸;在用气焊焊接和切割时,飞迸出的大量火星和熔渣,因未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引燃周围可燃物;在机器运转过程中,不按

克服“三违”现象 确保安全生产(2020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克服“三违”现象确保安全生 产(2020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克服“三违”现象确保安全生产(2020年) 考察我们以往发生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来自于违章,俗称“三违”现象,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做为电力工作者,我们深深懂得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要认真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寻找防范策略,致力克服“三违”现象,杜绝各类大小事故发生,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三违”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1、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部分职工的思想意识中对“三违”造成的危害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甚至抱着麻痹松懈的思想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对违章造成的后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安全意识薄弱,这反映出企业对职工的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2、安全管理制度不硬。有些企业管理制度虽然制定了,但其仅在表面上而已,有制度不执行,现行制度不落实现象存在。有些领导在“三违”事故上,不照章办事,人情网较广,舍弃企业制度,

久而久之,造成职工无视各种制度、法律,最终导致违章违纪。 3、安监工作不力,安全管理环节薄弱。企业领导对安监机构没有足够重视,在人员,经费上没有落实,致使安全监督者没有权力管理生产部门,生产一线的人员不理会这些有名无实的工作人员,久而久之,生产人员的违章行为不断流露,违章行为无人管、不敢管。 4、素质差下。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特别是班组管理者,由于多种因素,造成本人整体素质较差,安全意识淡薄,在生产过程中,重生产轻安全,重完成工作任务轻安全监督管理,尤其是管理人员对安全知识不精,对《安规》、《安全生产法》一知半解,对工作中出现的违章行为不加以更正纠错,任其行事。还有些班组长,专横独断,安全意识不强,权力味道较浓,常常喝三吆四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二、杜绝“三违”形象的主要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教育。一方面利用企业内部刊物进行安全话题为主的思想交流,利用橱窗、广播等宣传媒体大力宣

导致晕厥的几大原因

导致晕厥的几大原因 《卫生与生活》报道,晕厥是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意识障碍。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摔倒在地,片刻后即恢复如常,俗称昏倒或昏厥。导致晕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血管舒缩障碍其中主要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及直立性低血压所致的晕厥。较少见的有排尿性晕厥和咳嗽性晕厥等。血管迷走性晕厥最为常见,约占58.4%,多见于年轻体质较弱的女性,往往有诱因,如疼痛、情绪紧张、恐惧、天气闷热、疲劳、空腹等。另一特点是往往在站立或坐着时发生,很少发生于卧位。晕厥发生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而心跳微弱,面色苍白出冷汗,但恢复较快,无明显后遗症。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发生于患者采取直立位或持久站立时,由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收缩压下降,导致脑部一时性供血不足所致。 心原性晕厥这一类晕厥最严重,系心脏病时心输出量减少或心脏停搏所致,其原因可由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排血受阻、心肌缺血等引起。晕厥可在任何体位突然发生,通常为数秒钟至数分钟,可伴有癫痫样抽搐,偶有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心搏与脉搏消失。一旦发生心原性晕厥,应立即抢救,进行心脏按摩。 脑原性晕厥由于脑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导致一过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最常见的就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频繁的发作往往预示将发生较严重的脑梗塞。应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使用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血液成分异常低血糖、重度贫血及过度换气综合征也可造成晕厥。 总之,晕厥原因很多,血管舒缩障碍往往无危险性,而心原性晕厥最为凶险。出现晕厥必须到医院急诊,医生经过查体后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颅CT、头颅核磁共振、血糖、血常规等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有创电生理检查。此外,上消化道大出血、宫外孕等急性失血也可引起晕厥。不过,单次或偶然发作的晕厥一般不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有效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杜绝各类事故的发 生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从业人员。 3. 职责 3.1 安全领导小组重点组织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行为。 3.2 公司办公室重点组织劳动纪律检查处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4. 管理内容与方法 4.1 “三违” 行为种类的辨识 (一)违章操作作业行为 (1) 未经安全教育上岗作业。 (2) 特种设备未经法定单位定期检验。 (3) 非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4) 新安装设备施未经安全验收就进行生产作业。 (5) 未按规定放置、堆垛材料、制品及工具。

(6) 工作前未检查设备施或设备施带故障安全装置不齐全便进行操作。 (7) 在消防器材动力配电箱、板、柜周围堆放物品且违反堆放间距规定。 (8) 危险作业未经审批或虽经审批但安全措施未落实。 (9) 在禁火区域内吸烟或违章明火作业。 (10) 在有毒、粉尘等作业场所进餐、饮水未按规定使用通风除尘设备。 (11) 危险作业时监护措施未落实及未设置警戒区域或未挂 警示牌。 (12) 职业禁忌症者未及时调换工种。 (13) 发现隐患未排除、报告、冒险作业。 (14) 不按操作规定进行操作。 (15) 随意挪用现场安全设施或损坏现场安全标志。 (16) 吊物、传运物件操作方法违反规程规定。 (17) 起重作业操作方法、指挥信号违反规程或现场施工安全操作措施规定。 (18) 使用的安全工具、安全用具不合格。 (19) 任意拆除设备施的安全装置、仪器、仪表、警示装置的。

浅析运动训练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上课讲义

浅析运动训练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及对策

浅析运动训练中“高原现象” 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针对运动员在多年的训练中,特别是优秀运动员在专项提高阶段达到较高水平后常出现的“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训练中顺利度过“高原期”的对策。从而有效促进运动员健康成长和提高专项运 动水平。 关键词:高原现象,体育训练,技术动作,高原期 1引言 我们所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中的技术、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都是运动员通过刻苦、科学的训练逐渐掌握的。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来自于长期刻苦的训练。科学合理的训练可以使运动员更快地更为全面地掌握技术、技能从而提高运动成绩。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也必然要经过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技能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也不是直线性的,而往往是先快后慢,继而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高原现象”。运动员所处的这个阶段被称为“高原期”。 2 从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特点认识“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是体育训练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我国著名学者对我国体能主导类项目优秀选手的研究揭示“高原现象”的发生率达69%。且通常在从训后的6-8年时出现,出现“高原现象”的运动员的年龄为20岁。“高原现象”的持续时间为一年半到两年间.为了更好的理解“高原现象”,我们首先认识运动技能的形成的几个阶段: 2.1 初始阶段:对于竞技体育而言,初学者对某种技术的学习经历一个从不了解到逐步了解的过程;身体有从一般素质基础向为技术服务的专项素质过渡的过程;技术动作也有从基本动作经过基本难度动作向高难动作过渡的训练过程。在这个阶段,对于运动员来说无论心理还是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都只是一个准备、认识和过渡的阶段,对于该项技术还没有更深刻的理解,因而该阶段成绩提高的速度较慢。 2.2 迅速提高阶段:因为运动员对技术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有了初步的提高和掌握,在训练中勤于动脑,积极训练,成绩会明显提高。在这个阶段运动员情绪非常高涨,信心非常强,有强烈的练习欲望,自觉性非常高,有利于运动技能的积极掌握。 2.3 高原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很慢,甚至停滞不前或下降。很多运动员由于在高原阶段长期看不

引起火灾常见的原因

引起火灾常见的原因 1.吸烟不慎,做饭生火不慎,取暖用火不谨慎,灯火照明设备的使用不当,小孩子的玩火事件等。 2.违反消防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我国的消防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针对一些生产性企业车间作出了详细的明文规定,禁止一些可能引发火灾案件发生的行为。常见的原因有:在明令禁止的易燃易爆场合使用明火,在使用一些电气焊等操作时没有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化工设备常年没有进行维修保养,造成可燃气体类泄露等。 3.电气设备的安装设计,使用不当,电气设备的安装设计不到位,一些居民使用电气设备的操作不当,主要引发火灾原因有:电气设备的超负荷运作,电气设备的线路接触不良或者短路等。 4.建筑物布局不合理,及建筑材料选用不当,建筑物的布局对于消防安全至关重要,引发火灾的原因有:防火间距狭小,建筑物防火材料质量问题,在装修及设计当中没有采用防火材料,没有考虑风向,地势等原因。 办公建筑电气引起的火灾 用电的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保证安全用电,才能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每一场火灾,不仅直接危害到国家、企业、家庭的生命和财产,而且由此引发的种种影响和损失,往往巨大而深远。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现代化,各种用电器具及装饰日益普遍,引发火灾的因素也随之增加,其中因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电器器具使用不当或选用质量低劣等电气产

品造成火灾的,占到较大比例,电气防火安全工作已成为当前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分析造成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 (一)电气线路设计的负荷值过小 1、电气线路设计负载值偏小 设计人员在设计电线容量是没有考虑到以后电器容量的增加,整个建筑电气线路负载设计值大部分比较小。近年来随着家用电器的尤其是大功率家用电器的普及,用电量大大超过了原安装电气线路的安全载流量。于是经常出现电气线路超载运行,留下了火灾隐患。而各种办公材料、装修、装饰材料,大都是可燃材料,当线路超负载时,导体中的电能转换成热能,导体和绝缘体局部过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引起火灾。 (二)电气线路老化 1、由于电气线路敷设的工作环境选择不当,受到高温烘烤、阳光照射、自然氧化以及一些腐蚀性气体的侵蚀,导致使用寿命缩短而提前老化,导线还没达到它的使用年限就已不能使用。 2、导线的老化速度与导线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很多不正规的生产厂家采用劣质材料制作导线,这样的导线工作时发热量大、温度明显偏高,易于老化;另外,少数生产企业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重新熔化后再用,表面看起来和新的一样,但使用不久就会开裂、发黑、分解,直至绝缘能力下降而被击穿,造成短路;装修企业在装饰、装修施工时,不按电气设计图纸标准和电器设备的安装规程施工,随意变更电气线路参数或乱拉乱接临时线路,对隐蔽工程施工马虎,暗敷线路不

对“三违”现象的深刻反思

对“三违”现象的深刻反思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是人人共知的。大量事实证明,在煤矿生产中,绝大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认真分析“三违”的成因和危害,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是煤矿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 一、“三违”现象的类型及特点 通过对所查处“三违”发生的成因和性质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将“三违”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盲目性“三违”。一部分职工认为煤矿井下作业只是很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对学习安全知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凭习惯和经验作业,造成盲目性“三违”。 2.无知性“三违”。相当一部分职工由于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较低,自控能力和自主保安意识差,对需要掌握的应知应会技术和施工措施一知半解,很多人违章了还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 3.习惯性“三违”。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包括基层干部,不能够很好地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只讲产量、进尺,为了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量,随意省略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在没有导致事故,尝到“甜头”的情况下,一再实施,养成习惯性“三违”。 4.管理性“三违”。有些科区和队级管理干部,重生产安排轻隐

患整改,重制度制定轻现场落实。甚至有极少数管理人员,在明知不具备安全条件的情况下,仍指挥职工强行作业,造成了管理性“三违”。 5.放任性“三违”。个别管理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现场管理粗放,对一些轻微“三违”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职工安全错误思想,久而久之,造成放任性“三违”。 6.工序性“三违”。有的职工在作业中没有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施工,工程质量差,安全设施不齐全,给后续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留下了安全隐患,造成了工序性“三违”。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三违”的发生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三违”人员的主要群体是35岁以下青工,占“三违”总数的65%以上; 二是严重“三违”逐年减少,一般“三违”相对增加,“犯点小错误没关系”的思想在不少职工中仍普遍存在;三是作业工序、环节多的单位“三违”现象相对严重,掘进、开拓、运输等单位是“三违”的多发单位; 四是职工文化程度的高低与“三违”的发生成反比,文化素质越高,“三违”行为越少。 二、“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 1.“三违”现象发生的主观因素 “三违”的主体是人,人的错误认识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根源。由于职工个体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家庭状况、个人素质等各

晕倒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引起

晕倒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引起 晕倒,在医学上又称作晕厥,是—种突然产生的浑身无力和身体摇摆的感觉,可以引起暂时的知觉丧失。晕倒有很多原因的,不同原因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今天就给大家介绍晕倒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饥饿。很少有人因为—般的饥饿而晕倒,但饥饿时人往往觉得头晕目眩。 2、筋疲力尽。通常,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后不会觉得要晕倒。而晕倒往往发生于那些努力想要达到自己极限的人。如果您的身体状况不好,即使是轻松的散步也会觉得头晕。 3、情绪低落。在—些老电影中,女人听到可怕的消息后常会晕倒。悲剧真的可以让任何人晕倒在地。如果有人听了坏消息而晕倒,那通常是在失去知觉之前呼吸出现通气过度所致。 4、强烈的疼痛。许多人在骨折或受重伤时晕倒。此时,晕倒可以令我们免受清醒时无法忍受的痛苦。 5、酷热,恶劣的环境。如果房间通气不好又充满烟味,常会致人晕倒。 6、大笑或排尿。尽管听起来很奇怪,但这些行为确实可以导致晕倒发生。 晕倒的其他因素1、一过性脑缺血。这是一种症状,背后可能会

隐藏着某种疾病,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暂时性的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突然晕倒。 2、癫痫。当癫痫发作的时候,会发生突然晕倒抽搐的现象。 3、低血糖。当血糖太低的时候,会发生突然的晕倒。这种情况常见于不吃早餐身体虚弱的人,因为不吃早餐,导致身体的血糖降低或者是没吃早餐就出去运动,也会导致低血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节食减肥,导致血糖降低,这些情况都可能突然晕倒。 4、洗澡的时候或者长时间泡温泉。洗澡的环境太热或者是跑温泉时间太长,容易导致身体缺氧容易发生晕倒。 5、贫血的人。贫血的人因为血液供应不足,发生晕倒。 6、患有低血压的人。因为血压过低,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倒,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早晨,刚起床的时候用力过猛,导致直立性低血压而晕倒。 7、严重的颈椎病。颈椎病导致压迫了神经或者阻碍了流向大脑的学,导致大脑缺血而晕倒。 8、某些心脏病。一些严重的心脏病可能会出现突然晕倒的情况,主要是心脏冠状动脉出现堵塞,导致心脏供血受阻,进而引起大脑供血受阻而发生晕倒的现象。 晕倒的急救方法1、当身边的人突然发生头晕、眼黑、站立不稳时,应该立即上前扶住他,并帮助他就近平躺下来 2、将病人的衣领扣子解开,如果有领带的先松开,腰带也要放开;如果是女性,应该将内衣扣松开,这样可以帮助其呼吸顺畅

数学高原现象

数学总复习“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在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彩,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我国清代学者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曾把这一时期称为“脱换期”。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深”,对学生还研得不“透”,总复习时过分强调练习量,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据此,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走出认识误区,强化目标意识 目前,有些教师对班级学生实际水平估计不足,总复习期间,常常用优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一味强调多练,盲目加大作业量,学生疲于应付,使得一部分中、差生提早进入“高原期”或使“高原期”延长。因此,要克服“高原现象”,教师在总复习时要有目标意识,在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花力气、下功夫。复习时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有“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使知识得到巩固,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二、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办法很多,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即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数学总复习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情感,把全班学生吸引到教师的周围,并及时给予他们直接的、有效的帮助,使他们顺利地走出困境,克服“高原现象”。具体地说,总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 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教师首先要自己找原因。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从不懂到教懂,从不会到教会。学生没有学会,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有普遍性的错误,先要作自我检讨,这样做会使学生倍受感动,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纠正错误。倘若学生作业上出现错误,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责怪,很容易造成师生对立。

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

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 【民祥建材网讯】火灾是影响人类正常生产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火灾的原因有千万种,有自然因素,如雷击、物质自燃等,但目前发生的火灾来看,更多的还是人为造成的。所以要想防止火灾的发生,与我们的思想麻痹息息相关,要提高消防意识,做好消防安全的防范措施才是上策,以下是大家公认的引起火灾的六大原因。 (1)违反电气安全规定。①导线选用、安装不当。②变电设备、用电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③使用不合格的保险丝,或用铜、铁丝代替保险丝。④没有安装避雷设备或安装不当。⑤没有安装除静电设备或安装不当。违反电气使用安全规定。①发生短路。导线绝缘老化;导线裸露相碰;导线与导电体搭接;导线受潮或被水浸湿;对地短路、电气设备绝缘击穿;插座短路等。②超负荷。乱用保险丝;电气设备超负荷;保险丝熔断冒火;电气、导线过热起火等。③接触不良。连接松动;导线连接处有杂质;接头触点处理不当等。④其他原因。电热器接触可燃物;电气设备摩擦发热打火;灯泡破碎;静电放电;导线断裂;忘记切断电源等。 (2)违反安全操作规定。①违章使用电焊气焊。焊割处有易燃物质;焊割设备发生故障;焊割有易燃物品的设备;违反动火规定等;②违章烘烤。超温烘烤可燃设备;烘烤设备不严密;烘烤物距火源近;烘烤作业无人监视等。③违章熬炼。超温,沸溢,熬炼物不合规定,投料有差错等。④化工生产违章作业。投料差错;超温超压爆燃;冷却中断;混入杂质反应激烈;压力容器缺乏防护设施;操作严重失误等。⑤储存运输不当。储运中易燃易爆物质的挥发或液体外溢;储运的物品遇火源;化学物品混存;磨擦撞击;车辆故障起火等。⑥其他。设备缺乏维修保养;仪器仪表失灵;违反用火规定;易燃易爆物接触火源;车辆排气管喷出火星;烧荒等。在这类火灾中,大多是由于没有安装消防工程引起的多,因为起火后无法控制。 (3)吸烟。乱扔未熄灭的烟头、火柴杆或在禁止吸烟处违章吸烟。这类人通常也不懂怎样使用灭炎器的人。 (4)自燃。物品受热自燃;植物堆垛受潮自燃;煤堆自燃;化学活性物质遇空气及遇水自燃;氧化性物质与还原性物质混合自燃等。 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生命,请大家多学习消防的知识学会使用消防器材。 本文由民祥建材网整理发布

反三违学习记录

醋酸公司关于开展《“反三违”实施细则》 的学习报告 一、“三违”行为分类 俗话说,“三违”不反,事故难免。醋酸公司开展反“三违”活动以来,仍旧暴露出有章不循、有令不止的问题,那么“三违”行为和现象为何屡禁不止、久禁不绝?通过对由“三违”行为引起的事故进行分析得出,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三违”行为主要有如下4类:1.不知型:即由于教育培训不到位或者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完善,实施“三违”行为的当事人不知道其实施的行为是“三违”行为。违章的主体主要是施工单位民工,大部分是人学历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感不强。 2.不知所以型:即虽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有规定要求执行,但实施“三违”行为的当事人不清楚如果不按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执行可能带来的后果。违章的主体主要还是文化素质较低的民工。 3.明知故犯型(习惯型):即知道正在进行的行为是“三违”行为,但过去一直这么操作,也没有发生事故,存在侥幸心理,对自己控制危险的能力估计过高或者与按章操作相比,实施“三违”行为带来的时间上、物质上、体力上的得益大于前者,依旧冒险实施“三违”行为。实施的主体主要是有一定经验的熟练工和经常进行简单重复操作的人员,如:电工、电气焊工、架子工等特种作业人员。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嫌麻烦、图省事,省略必要的操作环节和步骤,特别是在天气炎热期间,由于天气热、任务重,有些员工包括管理人员为了赶工期、抢进度时容易出现;二是即使“三违”行为被发现,由于未造成严重后果,相应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不够,不痛不痒,使“三违”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导致“三违”行为屡禁不止。

4.失误型:即由于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在无主观意识的情况下,判断失误、疏忽、遗漏等造成的“三违”,虽然在整个“三违”行为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的失误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反“三违”实践 根据以上分析,醋酸公司在反“三违”活动的开展中,着重从5个方面来提高反“三违”活动的实效。 1.结合HSE管理体系运行的经验,将“三违”行为视为安全生产的隐患来对待 按照识别、分析、评价、对策措施(正确的处理方式)的步骤进行,动员全体员工全面细致地识别本岗位、本工序存在的“三违”现象和行为。各级安全人员组织班组长对“三违”现象和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2.进一步加大对“三违”行为的考核查处力度 针对“明知故犯型”的“三违”行为中的第二种情况,公司要求各各级安全监督人员进一步加强现场的安全检查力度,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作为安全监督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在《反三违实施细则》里详细指出有关对“三违”行为的考核管理规定,将“三违”行为按照事故来对待,从重从严处理“三违”行为。在每周二监理例会上还以幻灯片形式将“三违”曝光,在进行经济处罚的同时,将“三违”人员单位、“三违”行为及相应的处罚内容予以公布。这样运用多种手段处理“三违”行为,使其无处遁形,实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 3.对于“失误型”“三违”行为的防范 首先从完善设备、设施、工具的本质安全化着手考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用本质安全的设计方案、设备、设施和工具;其次,设立相应的警示、提示标志,如:悬挂安全宣传标牌、施工作业警示标牌、防护围栏等;另外,结合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结果,对风险较大的工作加强监护,如:脚手架的安装与拆除、塔吊的安装与拆除、

晕厥的鉴别诊断

晕厥( 昏厥 ) 一.几个概念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 晕厥是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障碍,是由于大脑一时性广泛供血不足所致. 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 二. 眩晕 1. 旋转性眩晕或真性眩晕:病人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反向转动或自身的天旋地转; 2. 眩晕:病人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感而无旋转感统称眩晕。 眩晕常伴以客观的平衡障碍,如姿势不稳或躯体向一侧倾跌. 眩晕与晕厥的主要区别是眩晕通常无意识障碍,但极为剧烈的眩晕发作偶有瞬感间意识丧失. 三. 昏迷 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 ( 意识、感觉和运动 )受损所引起. 意识障碍可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1.嗜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作出各种反应,但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2.意识模糊: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3. 昏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被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 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 5.昏迷在程度上分为轻度昏迷、中度昏迷和深度昏迷三个阶段: ①.轻度昏迷:也称浅昏迷,病人无自主运动,对声、光等刺激无反应,强烈的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呻吟和下肢的防御反应.浅反射( 吞咽、角膜等 )存在. ②.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 ③.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昏迷与晕厥的鉴别要点是昏迷意识丧失时间较长,不易迅速逆转. 四. 晕厥 晕厥的病因大致分为四类: ①血管舒缩障碍:主要是血管抑制性晕厥以及直立性低血压所致的晕厥 ②心脏病 ③血管疾病 ④血液成分异常 此四类晕厥中以血管抑制性晕厥最为常见,而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最为严重. ?血管舒缩障碍性晕厥 血管舒缩障碍所致的晕厥有: (一) 血管抑制性晕厥 (二) 直立性低血压 (三) 颈动脉窦综合征

高原现象

高三学生如何克服学习中高原现象? 一、什么是学习的“高原现象”? 学习者在学习进程中常会遇到这么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和和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高原现象”。由于学习者不了解它的规律,极易产生急躁、焦虑,结果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出现学习“高原现象”的表现: (1)判断能力下降,作业错误率明显提高。他们上课回答问题总是时常会出现老师意想不到的错误,难度稍大的题目他们就思考不出结果,难度小的题目,他们又会觉得不可能这么容易而怀疑自己的答案。作业失去了严密性,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漏洞。给老师造成的印象是:学生越学越糊涂。 (2)烦躁不安,做事理不出头绪。在这一时期学生常常觉得自己问题很多,但又无从下手,做作业时翻翻这个,看看那个,明知自己不会,又不想下功夫。上课学不进,下课玩不痛快,对于老师的批语和说教感到多余和厌烦。 (3)考试成绩明显下降,悲观失望情绪上升。处于“高原期”的考生,成绩会出现显著的甚至是惊人的下降。一些在班里名列前茅的学生进入“高原期”考试成绩可能会下降到中等甚至中等以下水平。由于判断能力减退,作业倒退,特别是考试成绩的下降,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脑子笨,学习已达到自己的能力极限,提高成绩已经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自己完了。于是产生严重的悲观、消极情绪,甚至于厌学、厌世。 三、学生在学习中为什么会出现“高原现象”呢? 1、出现高原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同学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复习身心均感到疲惫,学习热情有所下降。 2、其次是各门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自己一时很难找到突破口。 3、个体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考前的复习,范围广、容量大、时间长,缺乏新意,形式单调、枯燥是难免的。这时就很容易减弱学习动机,甚至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 4、心理压力大,焦躁不安,导致身体状况下降。不少学生日以继夜,睡眠严重不足,有的同学搞题海战术,最后晕头转向、心情烦躁,复习效率降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失去信心,越学越糊涂。 5、复习方法不当。有的学生没有在复习上树立以我为主的理念,全程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