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溶液酸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2、了解改变溶液PH值的方法

3、认识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学习重点: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1、什么是酸?什么是碱?我们常用的酸和碱有哪些?写出他们的化学式。

2、说出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和碱时的颜色变化情况。

3、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盐酸,一瓶是氢氧化钠,如何鉴别他们。说出操作过程、现象、结论。

二、自学导航::〈一〉阅读课本5--6页,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与什么有关?

2、通常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PH的范围是。PH 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溶液显碱性,,碱性越强。,溶液显中性。如纯水是一种中性物质。常见的还有食盐水、蔗糖水等。

.

.三、交流探究:1、想一想: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酸溶液的PH,测量结果将比实际值偏(大还是小?)若来测碱溶液的PH值呢,结果怎样?

2、讨论一下:(1)、分别向酸或碱的溶液中加水,酸的PH会,(增大还是减小?)碱的PH会。他们的PH会等于7吗?酸碱性会变吗?

(2)、向酸或碱中加入酸碱性相通、PH不同的溶液,溶液的酸碱性(会不会)发生变化,混合后溶液的PH

(3)、加酸碱性相反的溶液,由于两溶液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是混合后溶液的PH可能等于7;若加入的溶液过量,原溶液的酸碱性就会发生相反的变化。

四、教材详解:1、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是由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大小决定的,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碱性越强。

2、酸碱指示剂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而PH试纸可以测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

3、注意:酸的溶液是指溶质是酸的溶液,其一定显酸性;但显酸性的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都是酸,如硫酸铵溶液显酸性,其溶质是硫酸铵,它不属于酸而是盐。同样,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不是碱,而是盐。

4、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只能读数为整数,不能是小数。

五、阅读课本6--7页,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六、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七、当堂检测:1、新鲜牛奶的PH约为7,接近性,储存了一段时间后未到变酸,PH .

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牛奶6.3---6.6 鸡蛋清7.6---8.0 柠檬2.2—2.4 番茄4.0—4.4

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3、下列溶液PH最小的是()A、使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B、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C、使石蕊试液显紫色的溶液D、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4、PH=0的溶液是()A、不存在的B、酸性溶液C、碱性溶液D、中性

5、某溶液的PH大于8,则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 )A变蓝B变红C、变紫D、不变色

6、某溶液的PH为4,要使这种溶液的PH升高到10,可采取的措施是()A、可加入适量的

盐酸B、加入适量的稀硫酸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加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7、某硫酸溶液的PH为3,加入下列一种液体混合后,会使PH小于3的是()

A、蒸馏水

B、PH=5的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PH=0的稀硫酸

8、将硫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三种溶液按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9、山茶花、杜鹃花、栀子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仙人球适宜在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现测的某土壤的PH为7—8,该土地是一种植的花卉是

10、下表是五种酸或碱的水溶液的PH,,取其中某些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可能为7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

C、乙丙

D、丙戊

11、已知:下列植物生长所需土壤的PH:西瓜6.0-7.0 油菜5.8---6.7 苹果树6.0—8.0 甘草7.2—8.5。为测定土壤适合种植哪种农作物,小名取来适量的土样,请帮助他设计实验完成PH 的测定:(1)把适量的土样放入烧杯,加水溶解,用搅拌。(2)、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用蘸取少量土壤浸出液涂抹在上面。(3)、将其呈现的颜色与对照,发现该地区的土壤呈弱酸性。该土地适宜种西瓜吗?

小明进一步考虑,为什么土壤会呈弱酸性呢?不会农村也下酸雨了吧?经查资料发现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5.6.小明取落到近地的雨水水样,每隔5分钟测一下其PH,数据如

期间内雨水酸性是增强还是减弱?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本章内容概述 本课题在知识结构上分为三部分:首先,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简单地反映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会用指示剂区分酸和碱,并通过探究,学生能够用花瓣、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并通过实验验证它们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几种常见的酸和碱,通过探究,分别总结酸碱的腐蚀性等性质和用途,并通过复习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化学性质。 第三部分介绍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相关性质的实验探讨,进而总结出碳酸盐的共性,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最后介绍化学肥料和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 1.掌握几种重要的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2.理解酸、碱、盐的通性。 3.掌握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和应用。 4.学会知识迁移的方法,从已有认识出发,通过推理,得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然后通过得出的规律解决新的问题;要熟记各类物质的性质及通性,然后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1节溶液的酸碱性 第1课时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使学生认识酸性、碱性溶液的特征,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指示剂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善于观察、发现周边事物变化和善于探究的科研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增强科学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溶液酸碱性。 【教学难点】 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用“酸甜苦辣”来形容生活的多种滋味,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深刻“酸”的印象?本节课将从化学的角度围绕“酸”字展开。 二、推进新课 溶液酸碱性的定义和酸碱指示剂 【回顾】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点拨】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生成了酸性物质。 【猜想】其他具有酸味的物质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吗?有涩味或没有酸味的呢? 活动1 (学生分组) (1)在白醋、酸果汁、稀盐酸(各取少量滴入白色点滴板的空穴里,下同)中分别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 (2)在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水中分别滴加1?2滴紫色石蕊试液。 【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 (1)白醋、酸果汁这些具有酸味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盐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都呈酸性。 ( 2)纯碱溶液、肥皂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这些溶液显然都不呈酸性。

高中化学 3.2.1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云南省高中化学 3.2.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一、内容及其解析 1、 内容: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 。 2、 解析:学习水的电离以及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水的离子积,,c (H +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1)、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2、解析: (1)、通过学习知道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和离子积常数,知道水的电离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2)要求懂得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及PH 的测定方法,学会用PH 的理论进行有关溶液PH 的计算。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 值的关系 2、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 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过程: 引入:水是不是电解质?研究电解质溶液时往往涉及溶液的酸碱性,而酸碱性与水的电离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水是如何电离的呢?精确的实验证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 地电离,生成H 3O + 和OH — : 一、水的电离(第一课时) 1、水的电离 H 2O + H 2O H 3O + + OH — 简写为:H 2O H + + OH — 实验测定:25℃ [H + ]=[OH -]=1710-?mol/L 100℃ [H + ] = [OH - ] = 16 10 -?mol/L 水的电离与其它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何异同? 不同点:水是“自身”作用下发生的极微弱的电离。 相同点:均是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 提问:请学生计算水的浓度,1L 纯水的物质的量是55·6mol ,经实验测得250 C 时,发生电 离的水只有1×10-7 mol ,二者相比,水的电离部分太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电离前后水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可以视为常数,常数乘以常数必然为一个新的常数,用K w 表示,即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2、水的离子积 K w = c (H +)·c (OH — ) 由于250C 时,c (H +)= c (OH —)= 1×10-7 mol/L 所以250C 时,K w = c (H +)·c (OH —)=1×10-14(定值)(省去单位) 提问:当温度升高时,K w 如何变化?影响K w 的因素是什么?(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1000C 时,K w = c (H +)·c (OH —)=1×10 -12 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 越大,水的电离度越大。对于中性水,尽管Kw,电离度增大,但仍 是中性水,[H +]=[OH -]. 注:温度升高时K w 增大,所以说K w 时要强调温度。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2019中考一轮复习展开,一轮复习主要是对初中三年的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为了帮助同学们更高效的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非常适合2019中考一轮复习使用,欢迎大家进入查看! pH与酸碱性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也就是?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该部分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对学生后续发展有用的化学主干知识和重要技能,这部分试题能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考查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一】知识点的认识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如下图:其具体内容是酸性溶液的pH 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可简记:〝小酸大碱中7〞;其含义是:〝pH值7为酸性,pH值7为碱性,pH值=7为中性。〞并且其中的〝小酸大碱〞还可暗示:〝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二】命题方向 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或者是解答与之相关问题的能力等。命题方式是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推断其pH值大小,或者是根据溶液的pH值大小来推断其酸碱性强弱,有时对给出的有关表达进行判断或评价,有时还要求进行误差分析,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特别是,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三】考题特点和变化趋势 1.考题更关注化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有机结合

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案与教学反思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长郡中学史李东 本实验难度不大,而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颜色变化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在实验中进一步巩固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难点】 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实验的正确操作。 【教具准备】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纱布、玻璃片、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植物的花瓣或果实、月季花或万寿菊、白醋、土壤样品、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导入新课】

在实验活动6中我们学习了酸、碱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们进一步探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及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过程】 请同学们按教材P70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归纳出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别及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检测方法。 酸碱性:我们可以利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具体操作方法是用试管装取少许待测液,然后滴入几滴酸碱指示剂(可以为紫色石蕊溶液,也可以为无色酚酞溶液,或是自制的酸碱指示剂) 酸碱度:酸碱指示剂只能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测溶液的酸碱度需要用pH 试纸,具体的测定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被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得出被测液的pH值。 注意:测定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被测溶液中,以免被测溶液被污染,也不能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再滴上待测液,如果用水浸湿pH试纸后再滴待测液,酸性溶液的酸性会减弱,pH会偏大;测定的是碱性溶液,pH会偏小;测中性溶液不会有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学会了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家可以将我们的实验现象与之前的理论知识对照一下,加深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高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练习试题

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水的离子积常数 b 2.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 c (H +)、c (OH -)的关系 a a 3.pH 的概念,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a a 4.pH 的简单计算 b c 5.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pH 试纸、pH 计测定溶液的pH) a b 6.中和滴定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b 7.几种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a 考点一 知识梳理 1.水的电离: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 2O +H 2O H 3O ++OH -或H 2O H ++OH -。 2.水的离子积常数(加试):K w =c (H +)·c (OH -)。 (1)室温下:K w =1×10-14。(2)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w 增大。 (3)适用范围: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4)K w 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H +和OH -,只要温度不变,K w 不变。 注意 (1)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c (H +)·c (OH -),其实质是水溶液中的H +和OH -浓度的乘积,不一定是水电离出的H +和OH -浓度的乘积,所以与其说K w 是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如说是水溶液中的H +和OH -的离子积常数。即K w 不仅适用于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不管哪种溶液均有22H O H O (H )(OH )c c +-=。 (2)水的离子积常数显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都有H +和OH -共存,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1)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2)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程度减小,K w 不变。 (3)加入可水解的盐(如FeCl 3、Na 2CO 3),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不变。 4.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体系变化 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K w 水的电离程度 c (OH -) c (H +) 酸 逆 不变 减小 减小 增大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张东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的酸碱性》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六章学生已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设计问题,便于学生认知的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了解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习pH试纸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判断 难点: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强弱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溶液的相关知识,知道溶液的某些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溶液的酸碱性也是溶液的特性之一,对于此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的教学中都有涉及过。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第二章),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三章)。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是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 五、教法、教具 本节主要应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 1.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小)、滴管、试管架、研钵、纱布。 化学药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NaOH溶液、纯碱溶液、肥皂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溶液、酒精。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出示一盒酸奶,一个柠檬,问喝一口有什么感觉。会觉得酸从身边事物 入手,提高学习的 积极性。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溶液的酸 碱性 教案 初中化学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沪科版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3.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 关系 4.pH 测定
1. 认识酸碱指示剂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2. 掌握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 掌握 pH 的测定方法
1.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2.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一、导入 教学过程
我们在吃苹果、橘子、葡萄等水果时,都有酸味,吃碱面包时有 一股涩味,这是为什么?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使用建议说明:接着导入部分,引入酸碱性概念,阐明酸碱指示剂作 用及适用范围。引导学生记住酸碱指示剂说的变色现象。 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
第1页/共14页

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石蕊
酚酞
自身颜色
紫色
无色
遇酸
红色
无色
遇碱
蓝色
红色
知识点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使用建议说明: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溶液 的酸碱性,还要知道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就某地区的 土壤而言,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 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如何改良土壤。讲课多结合实际事例比较 好。
1、 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 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粗略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pH 试纸。 (2)酸溶液(碱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酸 溶液一定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NaHSO4 溶液)。碱溶 液与碱性溶液也存在上述关系(如 Na2CO3 溶液)。 (3)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
第2页/共14页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2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将掌握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 ②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对生命活动、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 2、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酸碱度的测定与判断。 3、教学难点: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课型:探究、讨论 5、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教学过程: 【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给你留下“酸”的印象? 【学生交流】 【教师讲述】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尝来知道酸味,但我们是不允许尝化学试剂的味道的,那么我们怎么确定物质的酸性或碱性呢? 【学生回忆】如何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学生实验1】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白醋、稀盐酸、酸果汁,再滴入1~2滴石蕊试液现象:石蕊由紫变红 【学生实验2】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纯碱溶液、氨水、石灰水,再滴入1~2滴石蕊试液 现象:石蕊由紫变蓝 【学生实验3】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食盐水、蔗糖水,再滴入1~2滴石蕊试液 现象:石蕊不变色 【结论】利用石蕊试液可以鉴别酸性,碱性,中性的溶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教师讲述】像石蕊试液这样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叫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有多种,酚酞也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活动与探究1】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白醋、稀盐酸、酸果汁,再滴入1~2滴酚酞现象:酚酞不变色 【活动与探究2】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纯碱溶液、氨水、石灰水,再滴入1~2滴酚酞现象:酚酞由无色变红 【活动与探究3】在小试管中分别滴几滴食盐水、蔗糖水,再滴入1~2滴酚酞 现象:酚酞不变色 【小结】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探究】什么样的物质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小结】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课后实验】自己制得的指示剂检验几种不同酸碱性的溶液。 【提问】用酸碱指示剂只可以检验溶液酸碱性的,但不能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那么如何测定溶液酸碱度? 【讲述】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 【小结】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2020-2021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习题: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1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基础巩固 1常温下,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水的离子积是() A.1.0×10-14 B.1.0×10-13 C.1.32×10-14 D.1.32×10-15 答案:A 2纯水在80 ℃时的pH() 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无法确定 答案:C 3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 答案:B 4常温下,在0.01 mol·L-1 H2SO4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 A.5×10-13 mol·L-1 B.0.02 mol·L-1 C.1×10-7 mol·L-1 D.1×10-12 mol·L-1 答案:A 5下列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 W=c(H+)·c(OH-),所以K W随溶液H+和OH-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B.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与水的电离常数K电离是同一个物理量 C.水的离子积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与水的电离常数K电离是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物理量 解析:水的离子积常数K W=K电离·c(H2O),一定温度下K电离和c(H2O)都是不变的常数,所以K W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 W=c(H+)·c(OH-),只要温度一定,K W是常数,溶液中H+的浓度变大,OH-的浓度就变小,反之亦然。 答案: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方程式:H2O H++OH-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1.许多植物的花汁可以作酸碱指示剂。下表是菊花浸出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色情况,在肥皂水(pH:9.5-10.5)中滴加菊花浸出液,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A.无色 B.红色 C.黄色 D.紫色 2.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A.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B.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 C.测定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D.用胶头滴管滴1小滴待测液到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3.将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可能是() A. 6 B. 8 C. 11 D. 14 4.对某pH=2的溶液成分进行分析、检测,下列结果合理的是() A. KNO3K2CO3NaNO3CaCl2 B. KC1NaHCO3K2SO4NaCl C. NaCl ZnSO4KNO3KOH D. HCl MgCl2Na2SO4NaCl 5.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C.加热氯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D. 20 ℃时向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 6.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

弱,至40分钟趋于正常。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像是() A. B. C. D. 7.某同学用pH试纸测日常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值,他的实验记录一定错误的是() A.纯碱溶液的pH=11 B.食醋的pH=8 C.肥皂水pH=10 D.酸梅汁pH=4 8.如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A.由红变紫 B.由蓝变绿 C.由绿变橙 D.由蓝变紫 9.下图是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显酸性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一、单选题 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由水电离产生的c(H +)=1×10-10mol?L -1的溶液中:NO 3-、Fe 2+、Na +、SO 42- B . w +K c(H ) =10-10mol?L -1的溶液中:NH 4+、I -、Cl -、K + C .-+ c(OH )c(H ) =1×106的溶液中:K +、Na +、Cl -、HCO 3- D .惰性电极电解AgNO 3后的溶液中:SO 32-、K +、Na +、S 2- 2.常温下,下列溶液中c(H +)最小的是 A .pH =0的溶液 B .0.03 mol·L -1H 2SO 4 C .0.05 mol·L -1HClO D .0.05 mol·L -1的NaHSO 4 3.在下列叙述中:①0.1mol?L -1HA 溶液的导电性比0.1mol?L -1的盐酸的导电性弱;②测得0.1mol?L -1的HA 溶液的pH=2.7;③常温下,测得NaA 溶液的pH >7;④常温下,向HA 的溶液中加入NaA 固体,pH 增大;⑤等pH 等体积的盐酸和HA 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 反应,HA 放出的H 2多。能说明HA 是弱酸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 4.下列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 A .c(OH -)

溶液的酸碱性要点(1)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注意: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注意:

(1)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这种操作可能泡掉pH试纸上一部分指示剂,以致比色发生较大的误差; (2)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试,因为水润湿后的pH试纸将测定的是稀释后溶液的pH。 (3)我们实验室一样使用的pH试纸是广泛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1-14的整数 (4)为了比较精确的测定溶液的pH,我们可以用精密pH试纸和酸度计(pH 计)来测量。 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1.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血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酸碱度都接近于中性,而且变化极小; (胃液的pH在0.9~1.5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铁屑都可被溶解,但胃本身却能安然无恙。因为胃里有一层“粘液屏障”,它是由粘液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出的一种胶冻状粘液,在胃粘膜表面构成一个保护膜,用来保护胃,防止胃酸对其本身的腐蚀及胃蛋白酶对胃本身的消化,还能防止粗糙的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3.大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 在改良酸性土壤时,我们一般是使用熟石灰来调节其酸碱度。 4.雨水一般呈略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pH 小于5.6 的雨水称为酸雨。

高中化学知识点详解大全——《水的电路与溶液的酸碱性》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 考点1 水的电离平衡概念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1.水的电离平衡和电离平衡常数 H2O + H2O H3O+ + OH-ΔH>0 或者H2O H+ + OH- ΔH>0 ①25℃时:K W= =10-14mol·L-1 ②Kw随温度升高而 2.水的电离度 对于水c(H2O)=(1000g/L)/(18g/mol) = 55.56mol/L(常数). 常温时α水=10-7/55.6=1.8×10-9=1.8×10-7% 所以水是的电解质.比水还难电离的物质通常看作是非电解质. 3.影响水的电离度大小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规律: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度. (2)浓度的影响规律: ①加入酸, c(H+)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水的电离度。 ②加入碱, c(OH-)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移动,水的电离度。 ③加入因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或呈碱性的盐,使水的电离度。 ④加入因电离而使溶液呈酸性的酸式盐, 如:NaHSO4、NaHSO3和NaH2PO4等,相当于加入酸的 [例1]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的KHSO4固体(温度不变),则溶液的() A、pH值升高 B、[H+]和[OH-]的乘积增大 C、酸性增强 D、OH-离子浓度减小 考点2 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1.溶液酸性、中性或碱性的判断依据是:看和的相对大小. 在任意温度的溶液中:若c(H+)>c(OH-) c(H+)=c(OH-) c(OH-)>c(H+)

[例2] (1)某温度下,某溶液的pH=7,该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吗? (2)某温度下纯水的c(H+)==2.0×10-7mol/L。在此温度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为4.0×10-13mol/L,则该溶液的pH值可能是________。 [解析]在该温度下,kw= c(H+)·c(OH-)=2.0×10-7×2.0×10-7=4.0×10-14。 c(H+)=4.0×10-13mol/L,则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若酸性溶液,溶液中的c(H+)=4.0×10-14/4.0×10-13=1.0×10-1mol/L。所以溶液的pH值=-lg c(H+)=-lg(1×10-1)=1;若碱性溶液,则溶液的pH值=-lg c(H+)=-lg4.0×10-13=13-lg4=12.4。 【答案】(1)不一定(2)该溶液的pH值可能为1或12.4。 [规律总结](1)在25℃时是中性溶液,低于25℃时是弱酸性溶液,高于25℃时是弱碱性溶液。(2)本题的情境转换成非理想状况,主要考查考生灵活应变的能力。 考点3 pH值计算的基本规律 1. 两种强酸溶液混和,先求c(H+),再求pH。 C(H+)= 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和,且原溶液pH值相差≥2时,把稀溶液(pH较大的)当作水来处理,混和液的pH值=小pH+0.3。 2.两种强碱溶液混和,先求c(OH-),再通过求c(H+),最后求pH值. C(OH-)= 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和,且原溶液pH值相差≥2时,把稀溶液(pH值较小的)当作水来处理,混和液的pH=大pH-0.3。 3.强酸和强碱混和,先确定过量离子的浓度: 若H+过量c(H+)=(c(H+)酸V酸-c(OH_)碱V碱)/(V酸+V碱) 若碱过量c(OH-)=(c(OH-)碱V碱-c(H+)酸V酸)/(V碱+V酸) 当酸过量时,必须以剩余的氢离子浓度来计算溶液的PH 值;当碱过量时,必须以剩余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来计算溶液的POH值,再求pH值。 4. 有关酸、碱溶液的稀释 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大一个单位,弱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增大不到一个单位; [例3] 求下列溶液的pH: (1)某H2SO4溶液的浓度是0.005mol/L:①求此溶液的pH;②用水稀释到原来体积的100

(完整版)初中化学专题训练--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有答案)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学习要点] 1.知道溶液的酸碱性、pH值和酸碱指示剂。 2.知道pH值与溶液的酸碱度、指示剂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3.知道石蕊和酚酞的变色范围。 4.了解pH值的几种测定方法。 [家教点窍] 1.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度的一种方法。 3.溶液的酸碱度与pH值的关系: 常温下:当pH<7时,溶液呈酸性, 当pH>7时,溶液呈碱性 当pH=7时,溶液呈中性。 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常被用来测定溶液的pH值。 4.指示剂在溶液里的显色和pH值的关系: [典型例题] 例某溶液的pH=7,要使这种溶液的pH值降低到2,应加入的溶液的pH值是 ( ) (A)1 (B)5 (C)7 (D)13 解析 pH=7的溶液是中性溶液,pH=9的溶液显弱碱性,当这两种溶液相混合时,混合溶液仍显碱性,其pH>7.pH=13的溶液是碱性较强的溶液,和pH=9的溶液相混合,混合液仍呈碱性,其pH>7。pH=5的溶液呈弱酸性,当和pH=9的弱碱性溶液混合时,酸碱两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后,混合液的酸性不可能继续增强,其pH值不可能降到2,pH=1的溶液酸性较强,当和pH=9的弱碱性溶液混合时,酸碱中和、体积增大后混合液仍有可能达到pH=2。 答案(A)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酸碱指示剂指示溶液的 ( ) (A)酸碱度 (B)酸碱性 (C)pH值 (D)是酸、是碱,还是盐

2.向碱性溶液中滴加酸,pH值的变化情况是 ( ) (A)不变 (B)增加 (C)减小 (D)无法判断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pH值大于7的是 ( ) (A)生石灰 (B)干冰 (C)氯化钠 (D)氯化氢 4.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 ) (A)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B)滴入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C)滴入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 (D)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5.下列溶液中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又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 ) (A)食盐水 (B)稀盐酸 (C)稀硫酸 (D)石灰水 6.要使pH值是5的稀盐酸溶液pH值升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NaOH溶液 (B)加浓盐酸 (C)加浓H 2SO 4 (D)加NaCl溶液 7.下列物质投入水中:①CaO;②Na 2O;③CuO;④Fe(OH) 3 ,所得溶液使酚酞显红色的是 ( ) (A)③ (B)④ (C)①② (D)②④ 8.下列溶液的pH值:SO 2溶于水;Na 2 O溶于水;NaCl溶于水,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二、填空题 1.A溶液的pH=5,B溶液的pH=3,C溶液的pH=8,则这三种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2.浓度是10%的硫酸溶液98克,pH值 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色。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40克,其pH值 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色。这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后,其pH值 7,溶液显色,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在m克n%的NaOH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呈色,加入m克n%的盐酸后,试液变为色,溶液的pH值 7(填“>”或“<”)。 参考答案 一、1.(B) 2.(C) 3.(A) 4.(A) 5.(D) 6.(A) 7.(C) 8.(D) 二、1.B>A>C 2.小于,红,大于,紫,等于,紫色,10.3% 3.蓝,红,<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8.1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教学重点: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难点: pH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教学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品尝食醋,苹果感觉有酸味,又常听说烧碱和熟石灰这些物质的溶液有碱性。怎样区分溶液的酸碱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溶液的酸碱性。 板书课题:8.1溶液的酸碱性 讲述:在第五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现在我们用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来检验某种溶液是否显酸性或碱性。 演示【实验8--1】 归纳: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讲述: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怎样衡量呢?通常我们用pH来表示其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板书: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阅读讨论:221-222,讨论交流,由学生总结出规律 板书:酸性溶液 pH<7 (pH越小,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 pH=7 碱性溶液 pH>7 (pH越大,碱性越强) 阅读:教材223“常见物质的pH” 讲述:那么如何测定溶液的pH呢?

教师边讲边演示: 学生分组实验: 测肥皂水,洗发水,牙膏,洗手液,洗衣液,鸡蛋,食醋,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pH。 小结: 课堂练习: 1 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 A.蓝色 B.红色 C.紫色 D.无色 2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3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A.把试纸浸在待测溶液中 B.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 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 板书设计: 8.1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酸性溶液 pH<7 (pH越小,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 pH=7 碱性溶液 pH>7 (pH越大,碱性越强)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二、测定溶液的pH: 布置作业: 225页第3、4、5题

高中化学 3.2 溶液的酸碱性

3.2 溶液的酸碱性 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4) 夯基达标 1.在100 ℃时,水的离子积为1×10-12,若该温度下某溶液中H +的浓度为1×10-7 mol·L -1,则该溶液( ) A.呈碱性 B.呈酸性 C.呈中性 D.c(OH -)=100c(H +) 则c(OH -)=172212101101----????L mol L mol =10-5 mol·L -1 因此c(OH -)>c(H +),溶液显碱性且10-5 mol·L -1=c(OH -)=100c(H +)=100×10-7 mol·L -1。 答案:AD 2.下列溶液的pH <7的是( ) A.人体内血液 B.橙汁 C.蔗糖水 D.胃液 解析:生物中许多生命活动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而且要在一定的pH 范围内,解题时应把化学知识与生物知识有机结合起来。pH <7说明溶液呈酸性,而血液略偏碱性,蔗糖是非电解质,其溶液为中性。橙汁中含有许多有机酸,胃液中含有盐酸,因而B 、D 呈酸性,pH <7。 答案:BD 3.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OH -为( ) A.1.0×10-7 mol·L -1 B.1.0×10-6 mol·L -1 C.1.0×10-2 mol·L -1 D.1.0×10-12 mol·L -1 解析:pH 为12的溶液若为碱溶液则溶液中c(OH)=10-2 mol·L -1,由K W =10-14 mol 2·L -2=c(H +)·c(OH -)知由水电离出来的c(H +)为10-12 mol·L -1,若为盐溶液,该盐为强碱弱酸盐,溶液中的OH -全部是由水电离产生为10-2 mol·L -1,由水电离出的H +一部分与弱酸根结合生成弱酸,导致c(OH -)>c(H +)显碱性。 答案:CD 4.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 A.11℃1 B.9℃1 C.1℃11 D.1℃9 解析:本题是求两溶液的体积比,实际上考查的是pH 的计算,且属于酸碱混合碱过量的情况。可根据溶液混合反应后剩余c(OH -)浓度列式求解。 设以下标1表示酸,2表示碱。则混合前碱中c 2(OH -)=0.1 mol·L -1,酸中c 1(H +)=0.01 mol·L - 1,则:c 余(OH -)=10-3 mol·L -1=121221112201.01.0)()(:V V V V V V H c V OH c V +-=+?-+- =0.001 解得V 2∶V 1=1∶9,故选项D 正确。 此题也可用估算法巧解。因强碱中c 2(OH -)是强酸中c 1(H +)的10倍,故二者恰好完全中和的体积比应为V 2∶V 1=1∶10,而题中不是恰好反应,而是碱稍过量,因而V 2∶V 1应略大于1∶10,从而得出结果。 答案:D 5.pH 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 和n 倍,稀释后两溶液pH 仍相同,则m 和n 的关系是( ) A.m=n B.m >n C.m <n D.无法判断 解析: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稀释至原体积的n 倍后,c(H +)也随之变为原来的n 1。醋酸是弱酸,不完全电离,也稀释至原体积的n 倍时,pH 小于盐酸溶液稀释后的pH 。因为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判据: ①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如非金属性Cl>S>P>C>Si 则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H 2CO 3>H 2SiO 3 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如酸性HClO 4>HClO 3>HClO 2>HClO ,H 2SO 4>H 2SO 3,HNO 3>HNO 2,H 3PO 4>H 3PO 3>H 3PO 2 无氧酸(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的判据: ①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如酸性:HI>HBr>HCl>HF(弱酸) ②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如酸性:HCl>HF>H 2S 由反应方向判据: 酸A+盐B→盐A’+酸B’ 则酸性 A>B’如: CO 2+2H 2O+NaBO 2=H 3BO 3+NaHCO 3,H 3BO 3+Na 2CO 3=NaBO 2+NaHCO 3+H 2O , 则酸性:H 2CO 3>H 3BO 3>HCO 3- 由R-O-H 模型来判据: R 元素的价态越来越高,半径越小,则R-OH 的酸性越强,R 元素的价态越低,半径越大,则R-O-H 的碱性越强,如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 、

Mg(OH) 2、Al(OH) 3 、H 2 SiO 3 、H 3 PO4、H 2 SO 4 、HClO 4 。自左至右,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由电子效应来比较: 羧酸酸性强弱跟烃基和羧基的相互影响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相互影响常用诱导效应 来加以解释。且有Cl 3CCOOH>CHCl 2 COOH>CH 2 ClCOOH>CH 3 COOH 碱的碱性强弱的比较 总原则:根据碱的电离常数的大小:碱的电离常数越大,该碱的碱性越强。 推论:金属阳离子的水解常数越大,由该金属原子在该价态组成的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 1、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 A)一般金属活动性越大(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位越靠前),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 B)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金属{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同周期的金属{副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同周期的金属主族与副族元素之间不能应用此规律。 C)元素周期表中,同族的金属{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一般同族的金属{副族}元素随着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