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塞翁失马(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塞翁失马(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拓展:塞翁失马(含答案)全国通用

塞翁失马

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

1、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2 分)

2、人皆吊之。(2 分)

能力练习二——给下列句子标出停顿

1、马无故亡而入胡

2、此何遽不为福乎

3、居数月其马将胡俊马而归(答案见第 2 页)

练习一答案:

1、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2、人们都来安慰他。

练习二答案:

1、马无故/ 亡而入胡

2、此何遽/ 不为福乎

3、居数月/ 其马/ 将胡俊马而归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字词:

(1) 塞上:长城一带。塞,边塞。

(2) 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善:擅长。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

如看相,占卜等。

(3) 故:缘故。亡:逃跑。

(4)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5) 何遽( 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6) 居:过了。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指经过的时间。

(7) 将:带领。

(8) 为:是。

(9) 富:很多。

(10) 好:喜欢。

(11) 堕:掉下来。

(11)髀( bì):大腿骨。

(12) 大:大举。

(13) 引弦( xi án):拿起武器。

(14) 近塞:靠近长城边境。

(15) 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

(16) 跛:名词,指腿脚不好,走路失去平衡,一拐一拐的;瘸腿。

(17) 保:保全

(18) 化:变化

(19) 极:尽

阅读练习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词。

①人皆吊之吊:

②其父曰曰:

③其子好骑好:

④死者十九十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3.读完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4.造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答案在下一页)

阅读练习答案

1.①吊:对其不幸表示慰问。

②曰:说。

③好:喜欢。

④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2 .人们都前来安慰他。那个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3.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好与坏,得与失,祸与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意对即可)4.小白觉得很遗憾,失去了一次去北京工作的机会。可是他妈妈倒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现在北京雾霾这么严重,不去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情。

拓展阅读

这篇文章是用来训练一下小朋友们的文言阅读能力,所以老师不给译文了哦

偶尔,咱们也要丢掉拐杖,自己读读看)

一平原之鹿欲与一深海之龙相交,谓龙曰:“吾欲相好与汝,君有美意否?”龙欣然应曰:“善哉!”鹿又谓龙曰:“请君上岸,随吾共食肥草!”龙曰:“未可!吾离水食草则休矣,不若汝入大海,可共享鱼鳖。”鹿曰:“亦未可。吾一入海,骨肉成泥,命也不保也。”龙曰:“且为之奈何?”鹿曰:不交。龙曰:非也!汝吾虽非同类,然心地相通,不交岂不有违天意哉!吾俩习性有别,而隔岸相交有何不可!鹿会意,笑曰:心通者即为知己,何间于一海岸耶!遂成相好,心通终生。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10篇(含答案)

1、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在下面画横线 2.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写出段意.

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②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2、蒙蒙的小雨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迎面一辆的士飞驰而来她猛地拐向路边但车把挂在树干上她摔倒了小妹妹没事吧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 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

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

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塞翁失马》,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1】《塞翁失马》选自,其主要编写者是西汉人。(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2)人皆吊之吊:() (3)丁壮者引弦而战引:()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九:() 【小题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分)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分) 【小题4】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2分)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小题5】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淮南子》刘安 【小题2】(1)亡:逃跑(2)吊:安慰(3)引:拉(开)(4)十九:十分之九 【小题3】(1)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2)唯独因这个人因为腿跛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2分) 【小题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一点1分,共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小题5】1.遇事要沉着冷静,处之泰然。失去时不要沮丧,得到时也不要得意忘形。2.人世间的好事和坏事都不是绝对的,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理性地看待得失福祸。3.不要太在意一时得失,要着眼于长远,看到可能发生的变化。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作者及出处重点识记。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亡字的释义是逃跑。十九是十分之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第一句重点词何遽福第二句中此独以的翻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要学生仔细阅读,力求能够大致翻译全文,然后,就能从文中得出,失马之福,得马之祸。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5】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得与失的角度谈。可以从福与祸的角度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502班暑假学俱乐部阅读内容 1. 风雪夜中的一盏灯 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 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稻田,我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里张老师的窗户,我常常喜欢向那里眺望。每晚,那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 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也格外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早早 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一觉醒来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在这沉沉的雪夜这灯光显得分外明亮、耀眼,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楼阁,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作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里哈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着厚厚的新棉衣,做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 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张老师窗口的灯光却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他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喜欢()前进()寒冷()急忙()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分外()吃惊()明亮()往常() 3、给文章第3自然段前部分加上标点。3分 4、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序号上打"√")2分 (1)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为张老师送柴,说明"我"尊敬关心老师。 (2)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老师伏案批改作业,说明张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5、摘录文中具体描写张老师冬夜冒着严寒为学生批改作业的一句话。圈出文中反映张老师冷得厉害的词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理解句子的含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难受是因为() a、张老师冷得厉害。 b、张老师工作到深夜,实在太辛苦了。 c、张老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那么恶劣,工作却那么辛苦,会把身体搞垮的(2)"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文章写这一句是为了说明() A、"我"毕业离校已有多年。 B、张老师教出了许多学生。 C、张老师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 D、在漫长的岁月中,张老师培养了一批批学生。 2 大豆 大豆原产于我国,在古代称为"菽",已有五千多年栽培历史。本世纪初,大豆还只有我国和我国近邻的一些国家种植。近几十年,世界上到处引种,成为栽培面积扩大的最多的作物之一。目前,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有一亿多亩,产量(占、居)世界第三位。大豆品种众多,我国现有的品种不下五千种。无霜期在一百天以上的地区,就可以种植大豆。我国北起黑龙江的最北部,南至两广,大豆分布极广。东北地区、黄河、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三大集中产区。大豆色泽有黄、青、褐、黑和双色五种。子粒大小差别很大:小粒品种百粒重只有四、五克,大粒品种百粒重可达五十克,小粒的重量约是大粒的十分之一。大豆的花多在上午8-9点钟开放,开放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全株的花开完大约需要半个月。 1、“产量(占、居)世界第三位。”应选括号中的_____ _____字。 2、“大豆的花多在上午8-9点钟开放。”中的"多"是不能改成"都"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6.8塞翁失马教学试题练习题(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学案之《塞翁失马》比较阅读日期:主备人:殷二丽审核人: 一、复习目标 1. 结合课本,识记课下注中的重点词汇的解释及文学常识,并能完成相关检测题。 2. 通过做典型题例,总结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技巧,并能做相关比较阅读。 二、知识点归纳 结合课本识记《塞翁失马》课下注及重点句子的翻译,5分钟后完成下面检测题。 (要求:5分钟独立完成。同桌对改、订正、识记错题6分钟!)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又名,西汉淮南王等编著。2.解释下列词语 塞()善术者()亡()吊.()何遽()居()将()髀() 引弦而战()十九()此()跛()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 ②此何遽不为福乎。 ③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④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三、典型题例及解题思路 典型题例:(要求:独立完成此题,并总结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注意事项!) 《塞翁失马》原文略(2012年期末试题) 1.《塞翁失马》选自,其主要编写者是西汉人。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②人皆吊.之吊:() ③丁壮者引.弦而战引:() ④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 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译文: ②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译文: 4.请用原文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5.你从“塞翁之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我总结的考察文言文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四、巩固练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两篇文言文阅读,十分钟后,组长领着讲评答案及解题思路) 《塞翁失马》原文略 1.解词。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②居.数月() ③人皆吊.之()④此何遽.不为福乎() ⑤坠而折其髀.()⑥父子相.保() 2.用原文填空: ①失马之福是: ②得马之祸是: ③跛腿之福是: 3.翻译句子。 ①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②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③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④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5.这则寓言所写的人和物都与边塞有关,主要体现在等词语上;这则寓言被后人概括成成语,。 《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②或.曰() 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一部分 刘心武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入厕,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里一样,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像,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睡。但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书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权且当作一本书么?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了那一摞台历。那是一份《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在旅途中,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是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榻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行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无妨翻翻,发现某本书不怎么样、“疯得很”、“瞎胡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构成状况与人生面临抉择态势的道

《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教案资料

《塞翁失马》阅读附 答案

精品资料 《塞翁失马》,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1】《塞翁失马》选自,其主要编写者是西汉人。(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2)人皆吊之吊:() (3)丁壮者引弦而战引:()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九:() 【小题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分)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分) 【小题4】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2分)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小题5】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淮南子》刘安 【小题2】 (1)亡:逃跑(2)吊:安慰(3)引:拉(开)(4)十九:十分之九 【小题3】(1)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2)唯独因这个人因为腿跛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2分) 【小题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一点1分,共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小题5】1.遇事要沉着冷静,处之泰然。失去时不要沮丧,得到时也不要得意忘形。 2.人世间的好事和坏事都不是绝对的,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理性地看待得失福祸。3.不要太在意一时得失,要着眼于长远,看到可能发生的变化。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作者及出处重点识记。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

《塞翁失马》,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1】《塞翁失马》选自,其主要编写者是西汉人。(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2)人皆吊之吊:() (3)丁壮者引弦而战引:()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九:() 【小题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分)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分) 【小题4】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2分)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小题5】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淮南子》刘安 【小题2】 (1)亡:逃跑(2)吊:安慰(3)引:拉(开)(4)十九:十分之九 【小题3】(1)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2)唯独因这个人因为腿跛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2分) 【小题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一点1分,共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小题5】1.遇事要沉着冷静,处之泰然。失去时不要沮丧,得到时也不要得意忘形。2.人世间的好事和坏事都不是绝对的,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理性地看待得失福祸。3.不要太在意一时得失,要着眼于长远,看到可能发生的变化。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作者及出处重点识记。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亡字的释义是逃跑。十九是十分之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第一句重点词何遽福第二句中此独以的翻译。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一)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 例作简答。 四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 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 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昃:zè,太阳偏西。 1. 给加点字注音。 再适长.山()既长.() 2. 解释加点字 既长.:再适.长山: 五年未尝.解衣: 知其.世家: 日昃始.食: 3. 翻译下面句子 或夜昏怠: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判断对错 (1)范仲淹,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谥文正。官至副宰 相。()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5.说说文中主要记叙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哪几件事?

【小学语文】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小学语文】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初中文言文:《塞翁失马》和译文和注释

初中文言文:《塞翁失马》和译文和注释 塞翁失马 两汉:刘安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 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 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 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 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 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 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 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 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注释 塞上:长城一带 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 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亡:逃跑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居:经过 将:带领 富:多 髀:(bì)大腿 赏析 《塞翁失马》通过一个循环往复的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 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如 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从寓言本身包含的思想倾向来看,存有与主流思想不和谐的因素:“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 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胡人大举入侵,国难当头,青壮年都拿起 武器去打仗了,而且有那么多的人在战场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足见 战争之惨烈。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善术者”父子没有尽匹夫之责,倒是“以跛之故”保全了性命。 问题不在于“父子”是否上战场,毕竟年老和腿瘸的客观现实给 了他们没上战场的理由。问题的关键是作者把“父子”因为没有上战 场而保全了性命当做了莫大的“福”分,并为之而庆幸。这与培养爱 国主义感情、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准确的价值观” 的要求很不一致。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善术者”因为腿被摔瘸了而没有为国尽力,理当感到遗憾甚至惭愧,特别是在有那么多战死者的情况下,作 为苟活者,应该感到内疚甚至耻辱才是。但“父子”没有,他们仅仅

五年级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200练(141-150) 141、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原文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②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③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④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⑤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原:原国。②期:约定。 ③金:钟。④亡:失去。 ⑤卫人:卫国人。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写出含有这个词的成语。 ①裹十日粮 裹:成语: ②君姑待之 姑:成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原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译文: 3、在文中横线上用文言补出“孔子记之曰”的内容。 4、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142、吴起守信 原文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令: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方: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恐: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信: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吴)起食待之。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译文: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塞翁失马原文、注释、翻译、练习及答案

近塞上②之人有善术者③,马无故亡④而入胡⑤.人皆吊⑥之,其父(ǔ)曰:“此何遽(ù)⑦不为福乎?”居⑧数月,其马将⑨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ǔ)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⑩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ù)子相保. 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个成语,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题目是编者加地.《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前—前)等编著.塞(à),边塞.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地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同时,他也是我国豆腐地创始人. ②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③.善术者:精通术数地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地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④亡:逃跑.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⑤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地称呼. ⑥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⑦何遽(ù):怎么就,表示反问.遽,就. ⑧居:这里指经过地意思⑨将(ā):带领. ⑩富:形容词用作动词,多,有许多.?髀(ì)大腿?丁壮:壮年男子?引弦而战:拿着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此:此人,这个人?跛:瘸腿. . 保:保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翻译: 在边塞旁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地人.一次,他地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地住地.人们都为其不幸表示安慰.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地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坏事呢?”算卦人地家中有很多好马,他地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胡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边塞附近地人,大部分地人都死了.惟独这个人因为腿瘸地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根据汉字写拼音并抄写字遍. 遽(ù)髀(ì)跛(ǒ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字. 善术者(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地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亡而入胡(逃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将胡骏马而归(带领)以跛之故(瘸腿) 三、翻译下面地句子. ()此何遽不为福乎? 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算卦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地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居住在边塞附近地人,大部分人都死了. 四、本文是蕴含地道理是:福和祸、好和坏、得和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地,所以应该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并且有乐观精神和居安思危精神,成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出自本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五、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地根本原因吗?塞翁地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 根本原因是马地得失.塞翁地真正高明之处在:明白祸福得失之间地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50篇)

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 一、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1、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写在“”上。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徐文长是怎样解决伯父的两个难题呢?请用“~~”画下来。 5、你觉得徐文长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实际,你有用过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难题吗?请举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题【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1 一、阅读《耐磨的人生》后回答问题。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给下列的词语写上近义词。 笨拙()不幸()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塞翁失马的意思

塞翁失马的意思 点击: | 字数:40万字 | 收藏() 有子欢来无子愁塞翁失马不须忧豚犬世间奚足贵他年未卜此生休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今年无子来年还说不定呢,不要失望就行。?【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拼音】sài wēng sh īmǎ,yān zhīfēi fú【解释】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塞翁失马是一个成语,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塞翁失马中的将是啥意思2014-10-21塞翁失马意思2014-09-29我作业君找到的参考例题:【问题】:有关塞翁失马的成语故事【答案】:原文第一版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塞翁失马的人皆吊之的吊是什么意思语文zlnp22014-10-08优质解答“人皆吊之”,吊这里通“悼”,但不

是“悼念”的意思,而是“安慰”;现在“吊”字就《塞翁失马》的寓意是:塞翁失马的故事: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赵晓玲地区:青海省-海东-乐都县学校:乐都区碾伯镇水磨营中心学校共1课时塞翁失马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1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的寓意语文冲刺22362014-11-22优质解答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思相近的是小毛驴倿2014-11-08其他回答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存。物极必反,否(pǐ)极泰来。霖儿262 2014-11-08塞翁塞翁失马塞的意思语文君子素荣162272014-11-02优质解答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 最新章节:塞翁失马的意思是什么 上一章 下一章 作品:

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

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塞翁失马》,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1】《塞翁失马》选自,其主要编写者是西汉人。(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2)人皆吊之吊:() (3)丁壮者引弦而战引:()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九:() 【小题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分)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分) 【小题4】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2分)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小题5】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淮南子》刘安 【小题2】 (1)亡:逃跑(2)吊:安慰(3)引:拉(开)(4)十九:十分之九 【小题3】(1)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2)唯独因这个人因为腿跛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2分) 【小题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一点1分,共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小题5】1.遇事要沉着冷静,处之泰然。失去时不要沮丧,得到时也不要得意忘形。2.人世间的好事和坏事都不是绝对的,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理性地看待得失福祸。3.不要太在意一时得失,要着眼于长远,看到可能发生的变化。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作者及出处重点识记。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亡字的释义是逃跑。十九是十分之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炼及答案(最新编辑教材)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教案范文 塞翁失马是一个成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塞翁失马》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抢答成语: 展示课件一: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展示课件二,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6分钟)——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

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

塞翁失马阅读附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塞翁失马》,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1】《塞翁失马》选自,其主要编写者是西汉人。(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2)人皆吊之吊:() (3)丁壮者引弦而战引:()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九:() 【小题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分)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分) 【小题4】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失马之福、得马之祸分别指什么?(2分) 失马之福: 得马之祸: 【小题5】你从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淮南子》刘安 【小题2】(1)亡:逃跑(2)吊:安慰(3)引:拉(开)(4)十九:十分之九 【小题3】(1)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2)唯独因这个人因为腿跛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2分) 【小题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一点1分,共2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小题5】1.遇事要沉着冷静,处之泰然。失去时不要沮丧,得到时也不要得意忘形。2.人世间的好事和坏事都不是绝对的,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理性地看待得失福祸。3.不要太在意一时得失,要着眼于长远,看到可能发生的变化。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对作者及出处重点识记。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亡字的释义是逃跑。十九是十分之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第一句重点词何遽福第二句中此独以的翻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