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修复基础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知识

一、概况

河道生态修复就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方法,改善水文条件与河道地貌学特征,修复受损伤得水生态系统得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得水生生态系统,修复与强化水体生态系统得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得良性循环。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就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得要求,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改变因城市化与传统水利工程所造成得河道得非自然面貌,消除因此带来得生态胁迫,为河道内及滨河得生物重新构建栖息场所,使得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自然得状态,从而恢复城市河道各种功能,保持河道健康。

二、世界河流生态修复进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河道重返自然得生态修复。从上世纪70 年代起开始,发达国家针对人类活动干扰对河道生态系统得负面影响,开发了河道生态修复得理论与技术。并在河道整治工程与堤防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中增加了河道生态建设得内容,或颁布了专门得河道生态工程设计导则。

目前,国外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根据“给河道以空间”得洪水管理理念,建设分洪道、降低河漫滩高程;恢复河道连续性与蜿蜒性;河道岸坡生态防护;重建深槽与浅滩序列;恢复洪泛区湿地;创建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结构;建设亲水设施;应用多孔与透水护岸材料与结构等。同时,利用生态学理论,采用生态技术修复受污染河水,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如: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河道直接净化技术、氧化塘处理系统、植物——土壤处理系统、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生物操纵技术等1)德国得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

德国得Selferr 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治理得概念。它就是指能够在完成传统河道治理任务得基础上,接近自然、经济并保持景观美得一种治理方案1。20 世纪50 年代,德国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河道得整治要符合植物化与生命化得原理。70 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称之为“重新自然化”关于自然得保护与创造得尝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拆除了被砼渠道化了得河道,将河道恢复到接近自然得状况。同时进行得垃圾处理场与采石场等得生态修复,使原来令人烦恼

得不可用得场地变成了自然恢复用地。于就是,“重新自然化”风靡了全德国。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得莱茵河治理,为河道得生态修复提供了经验。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于1987 年提出了莱茵河行动计划,以生态系统修复作为莱茵河重建得主要指标,到2000 年鲑鱼重返莱茵河。2000 年时莱茵河全面实现了预定目标,沿河森林茂密,湿地发育,水质清澈洁净。鲑鱼已经从河口洄游到上游产卵,鱼类、鸟类与两栖动物也重返莱茵河。

2)美国得自然河道设计技术

1989 年美国得Mitsch 与Jorgensn 正式探讨由H.T.Odum 等首次提出得生态工程概念,并赋予定义,生态工程正式诞生。之后不断论证了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土木工程得理论问题,奠定了“多自然型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得理论基础。

20 世纪90 年代,美国将兼顾生物生存得河道生态恢复作为水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必须考虑得项目。1992 年出版了《水域生态系统得修复》。1998 年出版了《河流廊道修复》,指导河道修复工作3。美国陆军工程师团水道试验站在1999 年6 月完成了《河流管理一河流保护与修复得概念与方法》研究报告。2000 年在美国环保署颁布得“水生生物资源生态恢复指导性原则”中指出:一个完整得生态系统应该就是这样得自然系统——能适应外部得影响与变化,能自我调节与持续发展,其主要生态系进程,诸如营养物循环、迁移、水位、

流态,以及泥沙冲刷与沉积得动态变化等完全就是在自然变化得范围内进行得。在同一区域内,其植物与动物统一得自然共性与多样性就是生物学方面最好例证。结构上,如河道尺寸得动力稳定之类得自然特征也就是如此。为使生态修复能加速实现生态完整性得目标,在流域范围内,采取有利于自然进程与自然共性得计划方案,即随着时间得推移仍能保持原有生态系。基西米河得生态恢复工程就是美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得河道恢复工程,它也就是按照生态系统整体恢复理念设计得工程。自1984 年开始进行试验性建设,1998 年正式开工,工程将延续到2010 年结束。工程采用拆除水闸,重新开挖原有河道,扩大蓄滞洪区,恢复洪泛区与沼泽地,恢复基西米河湿等,水质改善、生物数量增加,生态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国在一些大城市开展了河道生态修复实践,北京市实施得城市水系综合治理中,提出了“清、流、绿、通”得水系治理目标。浙江省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以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得目标,恢复与强化河道功能。但我国目前得河道生态修复多偏重于受污染水体得修复,只注重水质得改善,未能提到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修复得高度。我国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理论与技术支撑。

三、河流得功能

城市河道界于天然河道与人工水渠之间,具有其自身得特点。

(1)形态单调,生态脆弱

由于人类长期以来对于河道得利用与改造,城市河道通常形态顺直,河岸河底多采用混凝土衬砌,生物栖息地破坏,河岸植被宽度不够,动植物种群与数量少。由于城市中地表径流携带入河得泥沙、污染物多,河道污染、淤积严重,河水中颗粒物、富营养物质增加与有毒物质增多。同时由于城市多建于地势平坦之处,河道比降小,流速慢,自净能力差。这些特性致使城市河流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脆弱。

(2)防洪压力大

城市化后得热岛、雨岛等作用,局部降雨量增大;城市区域大部分地面被不透水得道路与硬质铺装所覆盖,地表蓄入渗能力大幅度降低,导致地下水含量减少与地表径流量增加,最终使洪水汇流速度加快,洪峰增大,洪水更为频繁。以上海为例,上海市区与郊区相比,年平均增加降雨量7%,最大增雨15%,城市河道承受得防洪压力巨大。

(3)生态与景观需求大

除了要发挥汛期排洪、排涝得安全功能外,城市河道两岸就是人们日常休憩得场所,具有景观与亲水活动得需求,要发挥其作为人民亲近自然、休闲娱乐场所得功能。同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知识 一、概况 河道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方法,改善水文条件和河道地貌学特征,修复受损伤的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要求,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改变因城市化和传统水利工程所造成的河道的非自然面貌,消除因此带来的生态胁迫,为河道内及滨河的生物重新构建栖息场所,使得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从而恢复城市河道各种功能,保持河道健康。 二、世界河流生态修复进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河道重返自然的生态修复。从上世纪70 年代起开始,发达国家针对人类活动干扰对河道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开发了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并在河道整治工程和堤防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中增加了河道生态建设的内容,或颁布了专门的河道生态工程设计导则。 目前,国外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根据“给河道以空间”的洪水管理理念,建设分洪道、降低河漫滩高程;恢复河道连续性和蜿蜒性;河道岸坡生态防护;重建深槽和浅滩序列;恢复洪泛区湿地;创建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结构;建设亲水设施;应用多孔和透水护岸材料和结构等。同时,利用生态学理论,采用生态技术修复受污染河水,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如: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河道直接净化技术、氧化塘处理系统、植物——土壤处理系统、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生物操纵技术等 1)德国的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 德国的Selferr 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它是指能够在完成传统河道治理任务的基础上,接近自然、经济并保持景观美的一种治理方案1。20 世纪50 年代,德国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70 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称之为“重新自然化”关于自然的保护与创造的尝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拆除了被砼渠道化了的河道,将河道恢复到接近自然的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严峻形势,基础设施短缺、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突出,“城市病”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统称“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将“城市双修”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将“城市双修”作为各城市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协同推进。 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规律,综合分析,统筹规划,加强“城市双修”各项工作的协调衔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城市生态状况、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近远结合,分类推进。 保护优先,科学推进。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修复受损生态,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科学推进“城市双修”。 (三)主要任务目标。2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开展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完成“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初显。 二、完善基础工作,统筹谋划“城市双修” (一)开展调查评估。开展城市生态环境评估,对城市山体、水系、湿地、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开展摸底调查,找出生态问题突出、亟需修复的区域。开展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和规划实施评估,梳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历史文化保护以及城市风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城市修补的重点。 (二)编制专项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相关规划和评估结果,确定开展“城市双修”的地区和范围。编制城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编制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明确城市环境整治、老建筑维修加固、旧厂房改造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要求。开展“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延续城市文脉,协调景观风貌,促进城市建筑、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与环境更加协调、优美。 (三)制定实施计划。各地要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城市双修”工作细化为具体的工程项目,建立工程项目清单,明确项目的位置、类型、数量、规模、完成时间和阶段性目标,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资金,落实实施主体。要加强实施计划的论证和评估,增强实施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河水水体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方案

河水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 设 计 方 案 宁波市清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四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1.基本情况 (1) 2. 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 3.甲方要求 (2) 二、设计原则 (3) 三.设计概要 (3) 四.设计目标 (4) 1、总体目标 (4) 2、水生植被修复目标 (5) 3、水面景观目标 (6) 五、施工流程和单元说明 (7) 1、施工流程图 (7) 2、单元技术说明 (8) 3、生态修复景观平面布置图 (12) 六、工程概算 (13) 1、水生植物清单 (13) 2、浮岛(含水生植物、器材)费用列表 (13) 3、微生物、载体、药剂费用列表 (13) 4、投资预算表 (14) 七、承诺 (14) 工程效果参考图(附) (15)

水体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1.基本情况: 现企业厂区内有环厂房内河河水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环厂内河治理段总长约2500米,水面宽度10-15米,治理段总面积约达30000多平方米。水体透明度差,高温季节水面经常爆发蓝藻水华,且水质易发绿发臭。经我公司现场取水样检测,水质数据如下:COD:100mg/L; BOD:15mg/L; PH:7.3 氨氮:5mg/L; 总磷:17mg/L; 2.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1、内源污染影响:工程水域长期受雨、污水及死亡藻类沉积影响,故有较多的有机污染物和化学物在河床底部淤积,通过与上覆水体的反复交换,不断向上释放高浓度污染,成为对水域污染贡献率较大的内源性污染源。而且平时河道水体基本不流动、交换量小,自净能力丧失。 2.2、面污染源进入:河道的雨水汇集区域面积较大,而河道护坡设计单纯考虑了水利防洪的需要,忽略了水陆交界的生态性,造成了沿河地面污染随雨水地表径流未经湿地、生态驳岸的阻拦和缓冲直泻入河。

河道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河道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1、砂坑治理 沙坑的成因分析 导致沙坑形成的原因有人为和自然两种因素,人为的挖沙取石是沙坑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破坏地表植被,直接导致沙坑形成。同时风蚀、水蚀也加剧了沙坑的形成。 沙坑的特点分析:一般分布较广、且多数比较零散。 沙坑的危害 (1)破坏土地、影响地表景观。 砂石的开采是以剥离挖损土地为主,显着改变了地表景观,一般沙坑开采前是有植被覆盖的河滩地,甚至是农田。开采后地貌和植被遭到破坏,由于沙石的挖去,地面形成巨大的沙坑,且周围堆置着大量的废石与垃圾,严重破坏地表自然景观,形成一个与周围环境完全不同甚至极不协调的外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度,景观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应。 (2)形成大量沙尘源,容易就地起砂。 沙坑多分布在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的河道两侧及荒滩地。由挖沙取石,破坏了植被和表层土壤,形成大面积的荒沙地。到了冬春季节,风起沙扬。 (3)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人工采石挖沙,形成沙坑,造成周边地段地下水下降,加上人工对地面的扰动,使土壤的抗侵蚀性降低,到了雨季,加剧水土流失,并容易引起塌方等自然地质灾害。 总之,由于砂石的开采,沙坑的形成,破坏了生态环境,污染了大气环境,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名的生活水平。 沙坑治理的具体措施 (1)大沙坑治理采取小坡平整的措施 1)平整最小边坡1:5。根据植被生长需要及稳固沙土要求,植被自然生长所需坡度不宜陡于1:5。 2)尽量保证堤脚护堤滩地宽度不小于30m。 3)基本保证每一个横断面内,挖填土方内部平衡,且就近平衡。 (2)有常流水的河道,采取引种水草、封河育草的措施,恢复河道的湿地景观。 (3)干旱河道采取撒播草籽的措施,提高河道内的植被盖度,减少水土流失,避免扬沙。 2、土壤改良 针对不同土壤质地类型,提出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模式: (1)河道基质为砾石类占主体的地段:首先将河道局部小地形地貌平整处理,然后覆盖一层3-5cm层厚的生土,并碾压2-3次,压实,形成一个隔水层。其次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1:1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泥炭和农家肥总计15-20%)+植物纤维(粉碎的农作物秸秆20%-25%)。增加适当的土壤改良剂及保水剂,配好的客土覆盖20cm厚度。 (2)沙质土类为主体的地段:河道平整处理,然后覆盖一层3-5cm层厚的生土,并碾压2-3次,压实,形成一个隔水层。将河道内的沙土按照4:3的体积比例与客土进行混合配置。主要客土材料配比为:黄壤土60%,有机质(泥炭和

[20130322]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指南

水务“十二五”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指南研究及编制 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指南 (试行) 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指南编制课题组 2012.12

参加人员 刘晓涛阮仁良李巍朱雪诞魏梓兴王晖卢智灵孟智奇卓元午赵井根王丽卿蔡育左倬季高华杜心慧盛晖蒋欢朱斌张鑫

2000年以来,本市相继实施了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及“十五”和“十一五”两个五年计划,加大了河道水环境的整治力度,实现了“2005年底中心城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2010年底郊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的阶段性目标,全市河道水环境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上海河道水环境治理方向将从“消除黑臭、改善水质”为主向“稳定水质、修复生态”为主转变。 为全面推进“十二五”期间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上海市水务局于2011年4月15日印发了《关于开展河道生态治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暂行)》,指导2011年率先进行的河道生态治理试点工程的实施。在总结本市历年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及2011年试点工程的经验教训及技术优化的基础上,形成《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指导及规范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设计。 本指南在试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及补充的建议,请将相关资料寄送至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项目组,邮编200434,上海市逸仙路388号810室,以供修订时参考。

1、总则 (1) 2、规范性文件及规程规范 (3) 3、术语及定义 (5) 4、分类 (7) 5、河道生态治理的一般规定 (8) 6、河道生态治理设计主要内容 (9) 6.1河道生态治理设计主要程序 (9) 6.2不同类型河道设计重点 (12) 6.2.1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区河道 (12) 6.2.2新城新镇和大型居住区河道 (12) 6.2.3农村地区河道 (13) 6.3现状调查及分析 (13) 6.3.1水质调查与分析 (14) 6.3.2底质调查与分析 (14) 6.3.3水生态调查与分析 (15) 6.3.4水文调查 (15) 6.3.5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5) 6.3.6陆域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 (16) 6.4河道设计 (16) 6.4.1河道平面形态设计 (16) 6.4.2河道断面形式设计 (18) 6.4.3河底微地形的设计 (19) 6.4.4硬质护岸改造设计 (21) 6.4.5河道水质净化辅助技术 (22) 6.4.6亲水性设施设计要点 (24) 7、生态护岸材料 (26) 7.1一般规定 (26) 7.2石笼 (28) 7.3生态袋 (29) 7.4生态混凝土块 (31) 7.5开孔式混凝土砌块 (32) 7.6叠石挡墙 (32) 7.7干砌石护坡 (33) 7.8抛石护岸 (33) 7.9网垫植被类护坡 (34) 7.10植生土坡 (34) 7.11新型生态护岸材料的应用 (34) 8、陆域植物群落恢复设计 (36)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 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4-2013.12)。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13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13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14.1-2015.12)。2015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13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到2015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15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

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监理细则

淮安市白马河上游九条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监 理 细 则 监理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说明: 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设计文件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版》等有关工程规范编制。 2.编制单位: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批准人: 编制人: 洪泽县白马湖生态保护项目监理部 日期:2016年11月22日

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总则 1.1本细则依据工程承建合同文件及有关工程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1.2 本细则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理。 2、承包人的责任 2.1承包人应向监理提交建筑材料的采购合同、出厂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和出厂试验报告。 2.2承包人必须按合同的有关规定建立检测试验室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施工中采用的建筑材料进行自检取样试验,并按规定将试验报告报送监理审查和核备。 2.3监理可按监理合同规定或项目法人要求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检试验,承包人应为监理的抽检试验提供方便。 2.4承包人计划使用代用材料时,应报送监理审批。 2.5承包人应对提供使用的所有材料负全部责任。一旦发现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应按监理指示予以更换并将不合格的材料运离工地,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和合同责任。 2.6承包人未按规定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而造成施工进度延误的,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3、申报签证程序

3.1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将拟选择的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采购或使用计划,一并报监理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3.2在建筑材料进场前,承包人应按规定,进行检测试验,并向监理报送《进场材料报验单》。 3.3上述报送文件连同签审意见单均一式四份,经承包人项目经理签署并加盖公章后报送监理部,监理部在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证确认,承包人方可使建筑材料进场。 3.4 如果承包人未能按期向监理部报送上述文件时,由此造成施工工期延误和其他损失,均由承包人承担合同责任。 4. 质量检验程序 4.1钢筋与型材 4.1.1钢筋与型材,生产厂家应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许可证,每批应有出厂日期、生产合格证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4.1.2钢筋使用前,按同品种、同等级、同炉号、同厂家生产每60t一批(不足60t的按一批)验收,每批至少取样一组,做抗拉及冷弯试验。 4.1.3钢号不明的钢材,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能在承重结构的重要部位上使用。对钢号不明的钢材进行试验,其抽样组数不得少于6组。 4.1.4钢筋的焊接方法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对使用的不同品种、钢号、直径的钢筋之间焊接均需至少进行一组焊接强度试验。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 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

目录 1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项目背景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指导思想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基本原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编制依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实施范围及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2水环境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项目区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口水库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3问题诊断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目标要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存在问题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现状评价 ........................................................................ 错误!未指定书签。4绩效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4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5技术路线与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河道整治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库区生态保护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水环境修复工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6效益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1社会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2经济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3生态环境效益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索须河河道治理生态提升工程II标施工设计方案

六、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工程的施工组织、施工法、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还结合本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生产、拦洪度汛、文明施工、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管理案。施工组织设计附的文字说

第一章工程说明 1.1总体简介 1.2工程概况 市索须河花桥~中州大道生态提升工程位于市惠济区,按照《都市区生态水系全面提升规划》(以下简称《提升规划》)中索须河提升工程规划措施进行。本工程在满足防洪除涝的同时,利用较好的水源条件,综合利用河岸空间,通过扩大河道水面、堤岸绿化等工程,挖掘水温化涵,重塑河道形象。作为市水生态文明示市建设先行试点,为建成区河道生态环境提升起到借鉴与示意义。 本次索须河花桥至中州大道生态提升工程具体围为:花桥(桩号12+140)至中州大道(16+060),全场3.92km的河道。两岸至现有河道蓝线(宽约200-270m)。工程主要容为:河流形态调整工程、堤防改造工程、拦蓄水建筑物工程、生态修复及设施配套等。 1.3气象、水文 (一)气象特征 工程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冷暖气团交替频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

漫长而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燥少雨,冷暖多变大风多,夏季比较炎热,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气候凉爽,时间短促,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市多年平均气温在14.2~14.6℃,以1月最低,7月最高,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极端最高气温为43℃,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7.9℃。多年平均风速为2.8~3.2m/s,最大平均风速为18~22m/s,冬季盛行偏西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季则交替出现。年平均降水量为640mm,降水不仅年分布不均,年际间分布也很不均衡。6月~9月间由于强盛的季风控制,高温、高湿雨量集中,降水量290~390mm,占全年总雨量的50~56%;12月~2月间受干冷的大陆性气团控制,空气干燥,雨雪稀少,降雨量只有20~33mm,占全年降雨量的4~5%;有时秋季会出现连阴雨。市多年平均陆地蒸发值为52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值为1250mm. (二)设计洪水 索须河(师家河坝~入贾河河口段)段已于2009至2010年进行了综合治理,工程侧重于提高河道防洪除涝能力,河道整体达到了50年一遇防洪标准和5年一遇除涝标准。《市索须河河道二期治理工程(师家河坝~入贾河河口段)实施案》报告中水文成果已通过了专家评审,其数据准确可靠,所以本次工程直接采用其水文成果。 索须河河道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详见下表。 索须河干支流各频率设计洪水成果表单位:m3/s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26T15:00:00.2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肖孟富 [导读]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10600 摘要: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了水生态的平衡,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本文从水生态修复概念入手,介绍了水生物基础修复技术,然后分析了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应用;研究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及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泛滥等现象。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且不需要耗费能源,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因此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河道整治的新措施。 1.水生态修复概念 完整的水生态系统需要具备水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动物,同时,还要有数目巨大的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等。而水生态修复技术这是运用栽培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进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或者进行转移降解等方法,来改善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种技术在目前也是国际上常用的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的其中一个方法,水生态修复技术不仅具有治污效果好造价低,而且运行成本也低的优点。根据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对河道水体的治理,就一定要从污染源开始进行控制,与此同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之相结合,从而达到根本上进行治理,恢复水体生态。 2.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内容 水生态修复系统是在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当今,生态治水新理念的提倡而应运而生。水生态修复技术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是目前治理河道水生态的关键技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和鱼、虾、螺、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内容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净化水质,改善、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作为目前来讲国际上常用的水体污染治理办法之一,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实践生活表明,对河流水环境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截污治污、恢复生态”。 3.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类型 3.1生物处理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中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好痒组合处理三种。其运用人工培养的适用于分解污染物的一些微生物。运用控制这些微生物的品种、数量以及生长环境等,并结合人工曝气等措施,来加快并稳定诸如COD、氨氮以及有机氮等污染物的处理。生物处理技术依照河道水体的流域面积、水流以及污染程度等因素予以具体制定,现在主要为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运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河道的水质净化。 3.2修建生态岸坡 水生态修复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生物环境进行合理的修复,重新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平衡体系,使其可以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完成生态食物链的重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理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已经逐步的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安全、生态的水环境观念转变。生态型岸坡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降低了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的植物,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水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城所,加快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3.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指运用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转化、分解、吸收水中污染物,从而达到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优化的效果。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是单一动植物与微生物的修复,还可为不同动植物与微生物一同构成的水生态系统来开展水生态修复。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动植物与微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其都在水体净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作用实现水体净化工作。人工湿地的修建可以维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调节地表径流,通过重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人工湿地不仅能够美化当地环境、构造景观,更能调节气温及空气湿度,对局部气候有效进行调节。 4.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4.1合理配置植物种类 将植物的种类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选择适合该河道的植物种类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土质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不同,这就要求在选择植物护岸时,就必须按照河道不同的水位来进行,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开展。 4.2建设多样性河流 通过恢复河流横、纵向连通来实现建设河流的多样性,河流形态多样可以有效减少岸坡和河床材料硬质化。进行河流横向的连通,是为了恢复和维持河流蜿蜒、曲折、多变的形态;进行纵向的连续性,即将河流建设成有护坡地基主河槽的复合断面状态。如果是在用护岸的地段,就需要采用透水岸坡防护结构,与此同时,科学的运用植物护坡和天然材料,像木桩、水葱、芦荟、柳树和乱石等,以此避免河流护岸硬质化。 4.3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比较常见的人造景观,有些湿地是在现有河道形态基础上进行开凿和布置人工湿地;也有部分人工湿地经由人工开凿,完全由人工来重现湿地景观。人工湿地作为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恢复河道的水生动植物系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通

河道生态恢复的工程建设施工方案

河道生态恢复的工程建设施工方案 城镇中小河道生态治理建设,并不是考虑单纯将河道作为“水流经过的水路”,而是通过取得生态平衡而持续性的发挥原本河道就具备的水质净化、营养盐类的搬运、水滨和水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以及河滨的风景所产生的愉悦心情等作用,并享受自然系统整体带来的恩惠。 5.1河道生态恢复的意义 5.1.1河道的功能 地球上的生物是通过覆盖在表面上的植物而得以生存,河道是负责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循环功能的通道,通过收集生物不可缺少的水并在大范围内进行配送,从而在人类的生存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河道的意义除了水循环之外,还起到了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的作用。位于水陆交界处的水滨被称为是“生命的摇篮”,从包含了动植物多样性的方面来说,水滨在生态学上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人类同样可以通过水滨和湿地的风景来舒缓情绪。在身边设置瀑布、水路和水池等,可以对人类精神健康做出贡献。 5.1.2生物栖息环境的多样化 城镇中小河道的建设目的尽管是提高生物的多样性,但该建设的前提是在不打扰河道治水的范围内进行改变。为此,首先要掌握对象河道的安全机能,将目标设定在其条件范围内进行生态多样型建设。 野生动物采食、休憩、繁殖或是避难等利用的领域称为生境。河滨环境是由从水中到陆地的不同植被连续组成的,包含了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境。在此,要从以这些栖息环境为主的河道形态方面进行验证,尽可能形成多种多样的生境。 河道空间是由“自然作用”造成的砂土侵蚀、搬运、堆积等与“人为作用”造成的河道形态改变等组合在一起,形成基本形态的。植物适应其布局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生境。如果从生物发育环境的多样化方面来看河道空间的话,“河道形态的多样化”就是基本要点。在此,将河道空间的部位分为:1)不断有水流过的“水

河道生态修复与建设施工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目录 1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1指导思想 (3) 1.2基本原则 (4) 1.3编制依据 (4) 1.4实施范围及目标 (5) 2水环境概况 (6) 2.1项目区概况 (6) 2.2...口水库概况 .. (8) 3问题诊断 (10) 3.1目标要求 (10) 3.2存在问题 (13) 3.3现状评价 (13) 4绩效目标 (14) 4.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 (14) 4.2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 (15) 4.3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 (15) 4.4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 (19) 5技术路线与措施 (20) 5.1河道整治工程 (20) 5.2库区生态保护工程 (23) 5.3水环境修复工程 (24) 6效益分析 (30) 6.1社会效益 (30) 6.2经济效益 (30) 6.3生态环境效益 (31)

6.4管理效益 (31) 7保障措施 (32) 7.1.组织领导保障 (32) 7.2政策法规保障 (33) 7.3 资金投入保障 (34) 7.4 技术人才保障 (34) 8项目及投资估算 (35) 8.1投资估算 (35) 8.2实施期限 (38) 8.3运营保障措施 (38)

1概述 1.1项目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是生态之本,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河南的重要内容.河南省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和长江四大流域,承担着保护淮河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清水北送”的重任.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差、河道环境流量不足、水生态受损重且难以短期内恢复、水环境隐患多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号),切实改善...市水环境质量,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并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写本实施方案. 1.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为统领,以“三源两河一中心”(三源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淮源、集中式饮用水源,两河即唐河、白河,一中心即市、县两级中心城区)为重点,以重点工程为支撑,深入开展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障水环境安全,为打造大美...、活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河道修复工程 河道是包括土地、动植物、水体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径流、调蓄水量、去除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提供水生、陆生动物栖息地的功能,植被特征明显不同于两侧土地,有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种群密度和物生产率。 我国目前河道修复工程多考虑河道的水利条件,常见的河道整治工程如下:1、加高河堤;2、采用钢筋混凝土和块石结构;3、河道人工化、渠道化;4、清淤。采用以上方法将极大的影响河道生态功能,造成河道生境单一,水生植物缺乏,周边生态食物链断裂,生物多样性减少,河道净化能力较差等后果。 河道生态修复以生态手段,使河道生态系统恢复到被破坏前的近似状态,且能够自我维持动态平衡的复杂过程。生态修复需要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包括水质净化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河床生态修复设计,河岸生态修复设计和河岸带生态修复设计。 一、河流生态修复设计技术 河流生态修复主要任务是将人工河道形态修复成近自然的河道形态。自然河流有如下四中类型:1、顺直微弯型:总体顺直并略有弯曲,深槽、浅滩交错分布其中;2、弯曲型:具有外形曲折、蜿蜒蠕动的动态特性,分布范围广,任意两相邻浅滩的间距约为河宽的5~7倍;3、分汊型:又称江心洲型河道,具有一个或几个江心洲,河身呈莲藕状,具有两股以上的汊道,汊道交替消长;4、游荡型:河身顺直宽浅,沙滩众多,汊道交织,河床变形迅速,主槽摆动不定,水流散乱。河流生态修复中,主要应针对河流形态,将沟渠化的河流形态改造成近自然的河流形态。 1.河流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应设计有深潭和浅滩,断面上植物设计应注意层次,设计时应注意乔木、灌木和水生植物布置的位置和宽度,理想的河道断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河道剖面理想断面设计 对于硬质化现象严重的河道断面,应以河道修复理想剖面为基础,加以改造。硬质化河道生态修复剖面如图2所示。 图2 硬质化河道生态修复剖面 2.浅滩和深潭河流结构设计 深潭和浅滩是自然河道中常见的较复杂的生境,为浮游生物,鱼类等提供复杂的生活环境,躲避天敌,有利于河道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对于河流生态修复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人工河道,应在沿河流方向剖面,塑造地形,形成近自然的深潭和浅滩,深浅变化明显。沿河流方向生态修复剖面如图3所示。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任务 (1) 三、项目规模 (1) 四、设计依据 (1) 五、设计原则 (2) 第二章技术分析 (2) 一、物理法 (2) 二、化学法 (4) 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4) 四、最终技术方案 (8) 第三章方案设计 (8) 一、设计水量 (8) 二、设计水质特征 (9) 三、治理目标 (9) 四、实施阶段 (9) 五、实施路线 (9) 六、方案设计 (10) 第四章投资运营费用估算及维护 (16) 一、投资估算 (16) 二、运营费用 (17) 三、系统维护 (18)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概况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河流对外源污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然而城市河流由于沿岸居民数量众多,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城市河流造成巨大影响,致使城市河流生态功能在不断退化和丧失,出现黑臭、蚊虫滋生,不仅丧失了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反而成为城市负担:干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城市声誉。 根据“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的治理思路,在恢复河道原有自然功能的同时满足居民活动需求队河道进行治理规划和设计。 二、项目任务 本项目涉及35000m3河道水体的治理和维护,主要任务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污染物消减和生态自净功能恢复。去除水体中的氨氮、BOD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建立河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维护水体水质。 三、项目规模 本项目设计规模35000立方,河道长约700m,河宽25m,平均水深约1.95m。根据现有水体的污染现状,对水体进行水质治理和生态维护。 四、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3、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深圳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深圳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1深圳市特区内城市河道现状 深圳市特区内主要有深圳河、大沙河、福田河、布吉河、新洲河、深圳水库排洪河以及盐田河等。这些河在整治之前都是很明显的“直线型;三而光”少绿化单一型;河道。河道都是采用单一的型式(梯形或矩形)、单一的植物绿化,单一的浆砌石材料。整齐划一的河道断面、笔直的河道走向,固然是一种景观,但是它与现代人们追求的回归自然不相一致,与现代城市河道周边无论现代或占典的建筑艺术都极不相称,与周围环境也极不协调。无论块石还是混凝上都是坚硬、耐压的无机材料,上而不民一草一木,铺到哪里,哪里就是灰白色一片,缺乏生机,一旦这些结构老化破损,就形成河边建筑垃圾,环境景观受到影响。 1.1深圳市河道污染现状 由于人类的活动,深圳市河道污染日益严重,从污染源上看,深圳市河道污染主要包括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从污染物上看,主要包括有机污染和N、P等营养盐污染。深圳市河道水质恶化既是一个水污染问题,也是一个水生态失衡的问题。目前深圳市河道渠化改变了天然河道的地形地貌,使河道植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也不利于微生物附着和微型动物栖息繁殖、高等动物生存;河道形态、结构均质性使河道水流多样性消失;河道裁弯取直使河道水流加速,不利于各种生物栖息;而河底和岸坡硬化切断了水土营养交换,使河水成为孤立于土壤之外的系统,无法独立支撑复杂的水生生物群落。以上因素导致河道生境的恶化,生态链断裂、生态网格结构破碎、生物多样性消失,河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模降低,当有机污染和N、P等营养盐进入河道,超出河道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河道生态链断裂,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1.2深圳市河道治理现状 河道治理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河道生态系统稳定性取决于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模是否在自然条件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而将过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盐移出系统则是河道治理的根本着眼点。目前深圳河道治理水质改善工程采用的是河道曝气增氧、生物飘带、自然循环水处理、河道微生物投放等技术。深圳市河道经过近几年的强化治理,已基本完成了对河道有机污染的控制,打通河道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通道,但面源污染无法控制,内源污染依然存在,深圳市河道污染源将由点源污染为主转变为以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为主,河道污染物将由有机污染为主转变为以N、P等营养盐污染为主,河道治理策略必须由污染源控制、水质净化工程为主转变为以河道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改造河道形态结构,调节河道水量和水流态,构建河道生物多样性,恢复河道洁净好氧生态系统,提高河道自净能力。经过10多年的综合整治,深圳市河道治理已经进入攻坚阶段。研究表明,目前深圳河道现状既是污染问题,更是生态失衡的问题,对特区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2 深圳市河道治理技术 城市河道、湖泊等地表水系统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地下水系统密小可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小能只局限于河道本身.还必须考虑城市水污染控制.城市水资源循环再生等囚索。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1)道水文条件的恢复。通过补水调水措施.使河道恢复适宜生物群落生长的水质、水量以及流态、水深等水文要素。(2)生物栖息地的恢复。通过适度人工干预和保护措施.恢复河流廊道的生境多样性。(3)生物群落多样性恢复。通过引入本土生物.优化河道生物群落结构.构建生物多样性.恢复河道自然良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1水污染控制技术 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和地表水系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截污措施控制河道点源污染.通过清淤减少河道内源污染。城市河道是一个开放系统.河道而源污染和大部分内源污染很难通过市政工程乎段进行控制.主要通过生物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应用于河道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