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十大认知偏差

心理学中的十大认知偏差
心理学中的十大认知偏差

心理学中的十大认知偏差学文教育提示: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任何复习考试的心态都很重要,要对自己有信心。

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中写过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千百万年来,人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方向,了解这些认知力偏差,也许你会更加容易

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决策。

人类的思考是件很奇妙的事情。认知--这种思考的行为或过程--可以使我们快捷地处理海量信息。举例来说,每当你睁开眼,你的大脑就不断地受到所见事物的刺激。你可能有意识地思考着某

一具体的事物,然而你的大脑却处理着成千上万的潜意识想法。不幸的是,我们的认知并非尽

善尽美,有时我们会潜意识地制造出判断偏差,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认知偏误。认知偏误不

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以及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遇上这事。认知偏差中有些很

显着,有些却不常见,但它们都趣味十足。下面列表中的认知偏差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

第十名:赌徒谬论

赌徒谬论是指倾向于相信未来(某事发生)的几率将会由过去的事件所改变,但实际上那是扯淡。必然概率--如你投掷一枚(正常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不会改变的。正面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即使你已经连续投出了十次背面朝上(下次投出正面的概率依旧还是50%,不会增大或缩小)。认为概率会改变是很多人都有的认知偏误,尤其是在赌博的时候。

举例来说,我玩轮盘赌博,已经连续四次转停在黑色区了,下次总该是转到红色区了吧?错!转

到红色区的几率仍然是47.37%(总共38个点区,红色有18个)。这听上去似乎显而易见,但正是这种几率可变的潜意识让赌徒们输的得血本无归。

第九名:反应机能

反应机能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他人所注意和观察时会表现出(与自然状态下的自己)异常的

行为。在1920年代,霍桑制业(一设备制造公司)委任(研究者)研究照明度的改变是否能影响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他们得出的结论让人惊异,改变照明亮度竟然能让工作效率飙升!

不幸的是,当研究结束后,工人们的生产效率又恢复到了平常水准。原因就在于:工人们的工

作效率不是因为照明亮度而变化的,他们是因为被人关注着所以才有所变化。这正是反应机能

的证明--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被他人关注时,他就会主动改变自己的举止行为,一般来说都是

让自己看上去更加神采奕奕。反应机能对实验会造成很大困扰,只有通过“盲人”试验来控制

其所带来的问题(“盲人”是指对研究的个体隐瞒其正被拉入实验受到关注这一信息,这样对实

验结果就没有太大影响了)。

第八名:幻想性错觉

幻想性错觉是指当碰到随机的图像或声音时,会下意识认为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看到白云

的形状时会联想到恐龙,热熔炉之中的耶稣,或者听到声音响起时就认为来了短信,这些都是

幻想性错觉。以上两点的共通之处是刺激物本身是客观中立并无任何暗示性意义的;这些意义的

来源不过是观测者自己的主观认知。

有趣实例:罗夏墨迹测试利用幻想性错觉来深挖人的精神状态。测试者会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

图片,然后被要求描述所看到的事物。然后通过对测试者的回应来发掘测试者内在的想法。

第七名:自验预言

自验预言是指自我用行为来应验自认为会出现的结果。一个自验预言是由其自身使其成真的。

举个例子,我认为自己肯定会学习一塌糊涂,所以我减少了自己在作业和功课上的努力,最终

果然和我自认为的一样,学习变得很糟糕。还有另一个普遍的例子就是情侣关系:我自己觉得

另一半和自己慢慢疏远了,所以我的行为开始变得迥异,常感情用事地甩手而去。由于我的种

种行为,最终一对情侣不欢而散。

自验预言是心理学上一个很利器--给你灌输一个观点,最终你因为坚信这个观点而让其变为现实。

有趣实例:经济衰退就是一种自验预言。因为得有两个季度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下降才能形成经济衰退,而你自己在这六个月中是感觉不到其正在衰退的。但不幸的是,在GDP刚开始初露

低迷时,就有媒体报道可能要经济谁退了,人们惊慌失措并引发了一连串事件,最终真的就导

致了经济衰退。

第六名:成见效应

成见效应是指通过对个人某一点的好坏来管中窥豹,形成对其总体的看法。这种偏见在职员表

现评估中常有发生。举例来说:我的下属毕夫(Biff)在这三天连续迟到;我看到后就总结出毕夫是

一个懒惰并且对工作漠不关心的人。毕夫迟到有种种可能的原因:或许车坏了,又或许照顾孩

子的保姆没及时赶到,也可能是遇上了坏天气。而问题是,因为毕夫一个无可奈何的过错,我

就认定他是一个坏员工。

有趣实例:外表吸引定势是指人们会认为那些富有吸引力的人同样也拥有着其他方面社会所认

可的特质,如幸福,成功,聪明。这同时也是一种自验效应--富有魅力的人常能得到特殊照顾,如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更高的薪水。

第五名:羊群心理

羊群心理是指倾向于放弃自我意见而随大流,以此来感到安全和防止冲突。羊群心理最普遍的

形式是“暴民心理”,主要来自于同辈的压力。羊群心理揭示了时尚之所以可以流行的原因。服饰,汽车,嗜好,风格这些种种都能得到一些群体的共鸣,并引发时尚潮流。

有趣实例:一些看上去平凡无奇,或如何都不能与酷和流行挂上勾的的事物现在可都是拥趸一片,这些得归功于羊群效应。例如跳伞裤、宠物石、胭脂鱼、锥形胸罩、扎染织物、海猴以及

80后(顺便一提,上面那张配图就是个80后)。

第四名:感应抵抗

感应抵抗常常怂恿你和束缚自己自主选择的行为对着干。对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来说最为普遍,

但是所有由于自由或自主选择被束缚,而反抗权威的行为都可称之为感应抵抗。这些感应抵抗

者本没有非得做出怪异行为的必要,但正是“不能做”才让他们“想去做”.

有趣实例:“叛逆心理”就是人们尝试使用感应抵抗的表现之一。让某人(尤其是孩子)做一些

他不想做的事情,往往会导致他们的叛逆,偏不做你想让他做的事。

第三名:双曲贴现

双曲贴现是指人们宁愿要金额较小的眼前酬劳也不要金额较大的日后报酬。有很多的研究是有

关决策的,一个决策的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趣的是,在二中选一的抉择中,时间的

延迟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举例而言,大多数人宁愿选择今天就获取20美元,而不选一年后获取100美元。一笔钱现在取比未来取更赚是有所道理的,因为同一美元今天比明天更有价值。假定现在的利率是9%,在这

种利率下,一个理智的人是不会在乎现在取91.74美元,还是一年后取100美元的。但是有趣的是这之间的差额是多少我们才会选择现取而非等待,你是愿意一年后取100美元还是现在取50

美元?如果更少40美元呢?多少才会是你的临界点呢?

第二名:承诺升级

承诺升级是指人们对已失败的事情继续进行坚持。人们不断地做出抉择总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当然,在逻辑上我们应当改变那些失败的决策并试着从其反方向着手。但是事实上个人不仅会

自我强迫继续坚持选择,还会进一步进行投入--因为他已经沉没成本了。

举例来说,你用半辈子的积蓄来做一笔生意,六个月后,事实证明这必将是个亏本买卖。逻辑

上来说,你应当缩减损失并终止生意,但实际上由于你已经注入了你半辈子的积蓄,你会决心

将其进行到底,并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希望来使生意运转起来。

第一名: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是指一些实际无用的物质在被人相信有疗效时会产生积极作用。安慰剂效应在医学

上尤其普遍,曾有给一位患有疾病的患者吃一片糖片(患者不知情)而病情得到改善的报道。至

今为止,安慰剂仍然是一个科学谜题。一些理论说安慰剂可以产生“期望效应”(在不知所服用的不是药片时,期待最容易成为现实),病患们期待着糖片可以治愈他们的疾病,所以他们会自我感觉已被治愈。但是这是无法解释无效药片是如何减轻病症的。

天津学文教育为帮助报考心理咨询师的考生更顺利的完成考试,特整理相关习题为考生复习所用,祝每位考生顺利取证。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模拟题、练习题及相关知识点登录学文教育官网即可查看或咨询。

标准答案 认知心理学与生活(专)第一次作业

首页 > 课程作业 作业名称认知心理学与生活(专)第一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17-4-20至2017-5-19 23:59:00 通过分数60 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指的是一种内部结构,当感觉刺激与之匹配后,便产生了对物体的识别?A、概念 ?B、印象 ?C、模板 ?D、认知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人类的言语中枢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位于大脑的哪侧 ?A、左侧 ?B、右侧 ?C、双侧都有 ?D、一个在左侧一个在右侧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协调精细的肌肉运动,保持平衡的是() ?A、中脑 ?B、脑桥 ?C、下丘脑 ?D、小脑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属于人的()中枢 ?A、视觉 ?B、听觉 ?C、言语 ?D、触觉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是()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胼胝体 ?D、垂体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 ?A、脑科学 ?B、神经科学 ?C、生物学 ?D、临床医学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脑和身体之间传递信息的是() ?A、脊髓 ?B、脑桥 ?C、胼胝体 ?D、小脑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携带关于睡眠和觉醒信号的是() ?A、中脑 ?B、脑桥 ?C、下丘脑

心理学中的十大认知偏差

心理学中的十大认知偏差 学文教育提示: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任何复习考试的心态都很重要,要对自己有信心。 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中写过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千百万年来,人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方向,了解这些认知力偏差,也许你会更加容易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决策。 人类的思考是件很奇妙的事情。认知--这种思考的行为或过程--可以使我们快捷地处理海量信息。举例来说,每当你睁开眼,你的大脑就不断地受到所见事物的刺激。你可能有意识地思考着某一具体的事物,然而你的大脑却处理着成千上万的潜意识想法。不幸的是,我们的认知并非尽善尽美,有时我们会潜意识地制造出判断偏差,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认知偏误。认知偏误不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以及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遇上这事。认知偏差中有些很显著,有些却不常见,但它们都趣味十足。下面列表中的认知偏差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 第十名:赌徒谬论 赌徒谬论是指倾向于相信未来(某事发生)的几率将会由过去的事件所改变,但实际上那是扯淡。必然概率--如你投掷一枚(正常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是不会改变的。正面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即使你已经连续投出了十次背面朝上(下次投出正面的概率依旧还是50%,不会增大或缩小)。认为概率会改变是很多人都有的认知偏误,尤其是在赌博的时候。 举例来说,我玩轮盘赌博,已经连续四次转停在黑色区了,下次总该是转到红色区了吧?错!转到红色区的几率仍然是47.37%(总共38个点区,红色有18个)。这听上去似乎显而易见,但正是这种几率可变的潜意识让赌徒们输的得血本无归。 第九名:反应机能 反应机能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他人所注意和观察时会表现出(与自然状态下的自己)异常的行为。在1920年代,霍桑制业(一设备制造公司)委任(研究者)研究照明度的改变是否能影响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他们得出的结论让人惊异,改变照明亮度竟然能让工作效率飙升! 不幸的是,当研究结束后,工人们的生产效率又恢复到了平常水准。原因就在于: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是因为照明亮度而变化的,他们是因为被人关注着所以才有所变化。这正是反应机能的证明--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被他人关注时,他就会主动改变自己的举止行为,一般来说都是让自己看上去更加神采奕奕。反应机能对实验会造成很大困扰,只有通过“盲人”试验来控制其所带来的问题(“盲人”是指对研究的个体隐瞒其正被拉入实验受到关注这一信息,这样对实验结果就没有太大影响了)。 第八名:幻想性错觉 幻想性错觉是指当碰到随机的图像或声音时,会下意识认为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看到白云的形状时会联想到恐龙,热熔炉之中的耶稣,或者听到声音响起时就认为来了短信,这些都是幻想性错觉。以上两点的共通之处是刺激物本身是客观中立并无任何暗示性意义的;这些意义的来源不过是观测者自己的主观认知。 有趣实例:罗夏墨迹测试利用幻想性错觉来深挖人的精神状态。测试者会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图片,然后被要求描述所看到的事物。然后通过对测试者的回应来发掘测试者内在的想法。第七名:自验预言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认知的科学 今天,我们都知道脑是人心理活动的器官,但是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心理活动由心脏产生的,而脑的功能是用来冷却血液的。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探讨心理活动是怎么被组织起来产生智能思维,心理活动又是如何在脑中产生的科学。在这一章,我们通过讨论下面的问题来介绍认知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 为什么要研究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起源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大脑中的细胞是如何加工信息的? 脑由哪些部分来负责他的各种不同功能? 哪些新的研究方法扩展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为什么要研究认知心理学? 1.1求知欲 人的心理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装置,展现出令人惊奇的智慧和适应能力我们想要了解这种复杂精妙的智力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们试图开发男士计算机展现智能行为的程序,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他们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开发出一个能够比得上人的心理的程序,有一个程序具有人类那样回忆、解决问题、推理、学习、加工语言的能力。 但是,人的智能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使得我们没有办法用计算机来建立模型。曾经因为在经济学理论方面的建树而通过了1978年的诺贝尔奖的赫伯特西蒙,在生命中的最后40年研究认知心理学,他集中研究了从事科学时涉及的智力过程,他发现,科学探索的方法,可以用基本的认知过程来阐明,因为这些活动中很多只是问题解决过程。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人类的智慧涉及的是基本的认知过程,它们以复杂的方式一起运行产生出灿烂的成果。 1.2 对其他领域的启示 认知心理学是所有其他社会科学的基础。支配人类思维的基本机制,对于理解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的行为类型非常重要。例如,要理解为什么会发生某种思维障碍(临床心理学)、人在对待别人时会有怎样的行为(社会心理学)、劝说是如何起作用的(政治学)、如何作出经济决策(经济学)、为什么某些组织群体的方法要比其他方法更为有效和稳定(社会学)、为什么自然语言具有一定的特征(语言学)。 虽然是这样,很多社会科学在没有认知心理学做基础的情况下已经发展起来了。你是因为认知心理学领域还待发展,二是因为研究者们已经找到了其他途径来解释他们感兴趣的现象。 1.3 实际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关键动机。如果我们能搞清楚人们是怎如何获得知识和技能,如何执行智能行为,那么我们就能够相应的改进他们的智能训练和绩效。已经出现了一些直接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成果,例如:关于目击者证词的可靠性研究、关于网络浏览的研究。关于课堂练习的研究以及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脑功能异常的理解。 启示: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有效的学习 学习的关键在于抓住书中每一节的主要观点,并理解这些观点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可以用PQ4R法(预习、提问、阅读、反思、复述、复习)帮助自己记住这些内容。 2.认知心理学的历史

生活中的心理学故事

生活中的心理学故事 2009-06-13 13:11 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台北市在未推行垃圾不落地时,街口转角若有一包垃圾在地上,不出二个小时,那个地方就堆成垃圾山了。我每次看到这种情形都想起古人说的:「毋以恶小而为之」,一点小坏事,觉得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开始做了以后,它就改变你的心态,使你以后敢去作奸犯科。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 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 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 JC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JC 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

HR每日分享集锦

每日分享——HR最易触犯劳动法的5大行为】1)用扣留档案等办法制裁员工违约跳槽;2)为了方便辞退员工,继续使用“过期合同”;3)试用期间委外培训并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4)约定劳动合同违约金,但数额低于实际损失;5)把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金随工资一起发放。 【每日分享——hr须知8个用工提醒】1)医疗期不等于治疗期;2)公司不签合同可导致二倍工资;3)试用期超期带来赔偿责任;4)员工自愿放弃社保声明无效;5)安排员工到新单位工龄需合并;6)21.75不是每月工作天数;7)法定情形下员工提出辞职可获经济补偿;8)经济补偿非一律不超过12个月 【如何管理老板?】1.凡事主动向老板报告,你的工作方式必须透明。2.不要自我膨胀,与上司分享成绩。明白取得成绩是团队完成的,不是你一个人的。3.不管业绩如何,让老板明白你的工作态度。4.对老板交代的具体事情,一定要回复执行情况。5.不要把老板拖入具体细节执行之中,轻松老板工作。 【每日分享——试用期辞职六疑问】①试用期员工辞职只需提前三天通知单位,无须单位同意②与转正后辞职不同,法律未要求须书面提出③单位以工作未完成等任何理由不同意都违法④单位不同意辞职,以此为由扣工资是典型的违法⑤合同约定试用期提前3个月通知或不得辞职无效⑥员工试用期辞职,单位要违约金无效。 【每日分享——试用期单方辞退员工,单位需做何准备】①有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条款; ②试用期劳动合同、口头试用期无效; ③试用期期限合法,超法定期限无效; ④录用条件告知员工并有员工知悉证据; ⑤对照录用条件考核员工,留存不符合的证据,老板说不符合不能当证据; ⑥发书面解除通知并送达员工。 【每日分享——劳动合同"霸王条款"】①甲方可随时调整乙方工作岗位及劳动报酬,乙方不得拒绝;②乙方违规操作伤亡自负;③乙方试用期离职的不结算工资;④女职工在合同期内不得结婚生子;⑤乙方须无条件服从甲方的加班安排;⑥工资中已含竞业限制补偿金,乙方离职后不再支付;⑦离职时工资待工资发放日支付。 【员工流失的5大原因】1.公司前景不明朗,企业员工对公司整体不满;2.企业人浮于事,员工的发展成长和晋升空间有限;3.鼓吹奉献和义务精神,薪资收入明显低于市场同比;4.尔虞我诈,个人英雄主义横行,部门工作氛围不好;5. 领导层不能形成合力,各自为政,顶头上司自私自利,不值得跟随。 【什么样的人最有职场魅力】1.工作起来专注专业,让人着迷;2.娱乐起来玩得很开,偶尔发发疯;3.对待家人有担当,负起自己要负的责;4.对朋友豪爽大气,绝不扭捏或耍心眼; 5.对生活永远充满激情,可以切换不同状态; 6.办事利索高效,做人简单坦诚,人生目标坚定明确,生涯规划清晰合理。 【每日分享——企业8类精神乞丐】1.领导不和我沟通,我就不沟通;2.领导不认可我,我就不好好干;3.领导不鼓励我,我就不好好干;4.我不开心,是因为领导不会哄我;5.完不成任务,总是拿一堆客观理由来应付;6.做错事,希望大家不要小题大做;7.不懂技术,抱怨公司没有培训;8.不上进,抱怨公司氛围不好。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理论学习 “读写结合”有其深厚的理论依据,其理论依据并非唯一,但最基本的原理是迁移理论。迁移理论为读写结合提供了理论支撑,迁移理论背景下的样例学习为读写结合提供了实践路径。 在早期的迁移理论中,桑代克将学习机制看作是通过强化和反馈形成的S-R的联结,迁移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联结,根据这一观点,迁移能力的获得只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和联系,使这些联结的强度得到加强。这种迁移观是一种机械的迁移观。目前,语文教学中盛行“多读多写”观念大多沿用的是这一理论。不理解由读促写、由写促读的内在机理,仅凭多读多写来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虽或有效,但事倍功半。 由于早期的迁移理论缺乏科学的知识分类观,试图在动作技能及简单的联想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寻找人类学习的一般规律,势必造成了为了实现迁移而反复地机械练习。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知识分类的思想已被认同和接受,进而在知识分类视域下探讨迁移的内在机制及其规律,出现了新的学习迁移观。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陈述性知识在人的大脑中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并贮存的,其层次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新知识的获得。所谓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也称之为迁移的图式理论,其实是“概括化理论”的推衍,它是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奥苏贝尔指出,为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良好的知识结构必须满足以下三个特点:(1)具有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框架;(2)已有的知识是按一定的结构、层次组织的;(3)已有的知识是清晰的、巩固的和稳定的。在这一理论中,奥苏贝尔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表示为图式,并从概念同化的角度提出了在教学中促进迁移的措施。季克和霍约克从图式归纳的角度解释了迁移的机制: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中可以存在同一个问题图式(称为“辐合图式”),它们的表面特征不同,但结构特征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在两个问题的初始状态之间建立起部分的映射关系,并由此获得一个类比的解题策略,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类比迁移。 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读写结合的可能性在于,读文与写文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由“读”可以获得一类文章的认知结构,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套文章的结构图式,这种结构图式可以与写作形成映射关系,成为写作时的“先行组织者”。 1989年,西格勒和安德森出版了《认知技能迁移》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迁移的“共同要素理论”。共同要素理论是建立在安德森的“自适应控制理论”(Adaptive Control Theory,简称为ACT理论)基础之上的。根据ACT理论,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等;过程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过程或操作程序的知识,可以表示为“条件―动作”形式的产生式规则。这一理论认为,熟练的技能是陈述性知识被“编辑”为过程性知识的结果。在这一理论中,“知识使用的特定性原则”是其核心观点。根据这一观点,两种技能之间发生迁移的条件,是它们之间必须共用相同的过程性知识,并且,两种技能之间的迁移量,可以通过计算它们共用的过程性知识的数量作出估计:(1)如果两种技能共用的过程性知识较多,它们之间将产生显著的迁移;(2)如果两种技能共用的过程性知识较少,即使它们共用相同的陈述性知识,它们之间也将产生很少的迁移。 依据这一迁移理论,读写结合的教学所寻求的是:(1)通过精读细读以及评点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进而言之,在读写结合教学中,阅读就是要从“读出什么”导向“怎么读出”、从“写出什么”导向“如何写出”;(2)在读与写的结合中最重

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经典实验)

Sternberg的记忆扫描(memory scanning)实验(连榕P87)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检索)是指把记忆项目从短时记忆中回忆出来。关于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问题,Sternberg用记忆扫描实验进行了研究。他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每次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的记忆项目,如1――6个数字、字母等。(低于短时记忆的记忆广度)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秒,呈现完毕后2秒,进行测验。测验项目一半是原记忆项目中的项目,一半不是原项目,前者让被试做“是”反应,后者让被试做“否”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反应时(从呈现测试刺激到被试作出“是”或“否”的反应时间)为提取的心理历程提供了一个客观指标。Sternberg认为被试的反应时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编码阶段,被试把测验项目表征在工作记忆中;第二个阶段是比较阶段,把记忆项目从工作记忆中提取出来与测试项目进行比较;第三阶段是反应阶段,在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这三个阶段所获得时间的总和就是反应时。另外,Sternberg把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并认为记忆项目的多少对比较阶段影响很大,而对编码阶段和反应阶段影响较小。 1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假设 Sternberg推断,考察被试者反应时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被试在被试在短时记忆中比较信息的方式。即平行扫描还是系列扫描。 平行扫描是指被试能在同一时间内把测验项目与记忆项目同时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的记忆项目被一次检查完毕,因此记忆项目的多少对反应时没有影响。 系列扫描是指被试把测验项目同记忆项目一个一个的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也会增加。 按Sternberg的看法,系列扫描又分两种方式,一是完全的系列扫描,一是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 在完全的系列扫描情况下,无论是“是”反应,还是“否”反应,测验项目要与记忆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比较,而提取和比较每一个记忆项目都需要时间。因此,随记忆项目的增加,反应时将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增长。 在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情况下,一种可能是,被试在发现某个记

生活中的认知心理学

事件描述: 今年清明假期的时候,我跟宿舍一女生一起去了西安,在玩的那几天我心里一直惦记着一件事情,那就是去年冬天我到底有没有在网上报考六级,因为从西安一回学校我们就要进行六级报考的确认了。我跟那女生说感觉自己当时忘记在网上报考了,因为我完全没有印象我在教务系统上点击了六级考试的报名。但是那个女生斩钉截铁地告诉我,我肯定已经报考了,然后她描述了当时我们宿舍六个女生在宿舍报考六级时的场景以及当时的对话。听她说得那么肯定,描述得那么细致,于是我也就相信了,甚至在脑海中形成了自己报考六级的“详细记忆”。可是等到我们回来那天去确认报考信息时,我发现自己果真没有报考上,更搞笑的是那个女生自己也没有在网上报考。那件事情过后,那女生就十分懊恼地说:“以后我对这种事情再也不敢打包票了!” 心理学分析: 长时记忆在重新提取的过程当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会因为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而发生扭曲,这称之为记忆扭曲现象。记忆扭曲的方式有两种类型:一为量变或将事实简化,或将情节减少;一为质变,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我那位同学发生的记忆扭曲现象即是属于第二种,报考六级的场景是她自己想象出来的,她甚至还记得当时宿舍的女生在一起说的话,这是一种添油加醋的行为。可能当时得到六级报考的通知时,我们宿舍确实有提到过报考的话题,但当时大家并没有一起在教务系统上进行点击报考。因为个体接受刺激、讯息处理的方式是选择性的,很有可能在开始的感觉记忆或短期记忆阶段,个体根本没有将受到的刺激特征照实收录。另外,记忆的内容也无法完全保持,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期间原有的的记忆会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而遗忘。贮存在长期记忆的信息,既需要与原有的旧经验交感,又需要与新信息互动,新旧信息的交感互动的结果就产生了认知结构改变的历程。我那位同学记忆中的大家在宿舍一起报考六级,可能是更早之前,大家一起报考四级时候的场景,这个旧有的场景对新信息的记忆产生了抑制,这称之为前摄干扰;也有可能在六级报考过后,我们宿舍在一起报考了其他的考试,这一场景印在同学的脑海中,而这一新信息则对同学回忆六级报考这一旧信息产生了抑制,这称之为倒摄干扰。记忆是一个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从接收信息的角度看,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呈现三个阶段,即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不论处于哪个阶段,我们的记忆都可能会因为受到干扰而发生篡改,因此在有些时候不能过分坚信自己的记忆。日常生活中因为记忆混乱而导致的麻烦不在少数,特别是在一些刑事案件中,单靠当事人与证人的回忆与描述是不太可靠的,可能会由于种种因素干扰了他们的记忆的选择与再现。

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

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 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中写过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千百万年来,人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方向,了解这些认知力偏差,也许你会更加容易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决策。 人类的思考是件很奇妙的事情。认知--这种思考的行为或过程--可以使我们快捷地处理海量信息。举例来说,每当你睁开眼,你的大脑就不断地受到所见事物的刺激。你可能有意识地思考着某一具体的事物,然而你的大脑却处理着成千上万的潜意识想法。不幸的是,我们的认知并非尽善尽美,有时我们会潜意识地制造出判断偏差,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认知偏误。认知偏误不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以及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遇上这事。认知偏差中有些很显著,有些却不常见,但它们都趣味十足。下面列表中的认知偏差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 第十名:赌徒谬论 赌徒谬论是指倾向于相信未来(某事发生)的几率将会由过去的事件所改变,但实际上那是扯淡。必然概率--如你投掷一枚(正常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是不会改变的。正面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即使你已经连续投出了十次背面朝上(下次投出正面的概率依旧还是50%,不会增大或缩小)。认为概率会改变是很多人都有的认知偏误,尤其是在赌博的时候。 举例来说,我玩轮盘赌博,已经连续四次转停在黑色区了,下次总该是转到红色区了吧?错!转到红色区的几率仍然是47.37%(总共38个点区,红色有18个)。这听上去似乎显而易见,但正是这种几率可变的潜意识让赌徒们输的得血本无归。 第九名:反应机能 反应机能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他人所注意和观察时会表现出(与自然状态下的自己)

异常的行为。在1920年代,霍桑制业(一设备制造公司)委任(研究者)研究照明度的改变是否能影响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他们得出的结论让人惊异,改变照明亮度竟然能让工作效率飙升! 不幸的是,当研究结束后,工人们的生产效率又恢复到了平常水准。原因就在于: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是因为照明亮度而变化的,他们是因为被人关注着所以才有所变化。这正是反应机能的证明--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被他人关注时,他就会主动改变自己的举止行为,一般来说都是让自己看上去更加神采奕奕。反应机能对实验会造成很大困扰,只有通过“盲人”试验来控制其所带来的问题(“盲人”是指对研究的个体隐瞒其正被拉入实验受到关注这一信息,这样对实验结果就没有太大影响了)。 第八名:幻想性错觉 幻想性错觉是指当碰到随机的图像或声音时,会下意识认为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看到白云的形状时会联想到恐龙,热熔炉之中的耶稣,或者听到声音响起时就认为来了短信,这些都是幻想性错觉。以上两点的共通之处是刺激物本身是客观中立并无任何暗示性意义的;这些意义的来源不过是观测者自己的主观认知。 有趣实例:罗夏墨迹测试利用幻想性错觉来深挖人的精神状态。测试者会看到一些模糊不清的图片,然后被要求描述所看到的事物。然后通过对测试者的回应来发掘测试者内在的想法。 第七名:自验预言 自验预言是指自我用行为来应验自认为会出现的结果。一个自验预言是由其自身使其成真的。举个例子,我认为自己肯定会学习一塌糊涂,所以我减少了自己在作业和功课上的努力,最终果然和我自认为的一样,学习变得很糟糕。还有另一个普遍的例子就是情侣关系:我自己觉得另一半和自己慢慢疏远了,所以我的行为开始变得迥异,常感情用事地甩手而去。由于我的种种行为,最终一对情侣不欢而散。 自验预言是心理学上一个很利器--给你灌输一个观点,最终你因为坚信这个观点而让其变为现实。 有趣实例:经济衰退就是一种自验预言。因为得有两个季度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下降才能形成经济衰退,而你自己在这六个月中是感觉不到其正在衰退的。但不幸的是,在GDP 刚开始初露低迷时,就有媒体报道可能要经济谁退了,人们惊慌失措并引发了一连串事件,最终真的就导致了经济衰退。 第六名:成见效应 成见效应是指通过对个人某一点的好坏来管中窥豹,形成对其总体的看法。这种偏见在职员表现评估中常有发生。举例来说:我的下属毕夫(Biff)在这三天连续迟到;我看到后就总结出毕夫是一个懒惰并且对工作漠不关心的人。毕夫迟到有种种可能的原因:或许车坏了,又或许照顾孩子的保姆没及时赶到,也可能是遇上了坏天气。而问题是,因为毕夫一个无可奈何的过错,我就认定他是一个坏员工。 有趣实例:外表吸引定势是指人们会认为那些富有吸引力的人同样也拥有着其他方面社会所认可的特质,如幸福,成功,聪明。这同时也是一种自验效应--富有魅力的人常能得到特殊照顾,如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更高的薪水。 第五名:羊群心理 羊群心理是指倾向于放弃自我意见而随大流,以此来感到安全和防止冲突。羊群心理最普遍的形式是“暴民心理”,主要来自于同辈的压力。羊群心理揭示了时尚之所以可以流行的原因。服饰,汽车,嗜好,风格这些种种都能得到一些群体的共鸣,并引发时尚潮流。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解读

1.认知心理学经典研究方法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2)开窗实验:通过特定的技术将被试各信息加工阶段所用时间直接进行测量。“开窗”实验的目的是采开“开窗”技术,将大脑进行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使用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字母转换实验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3)相加因素法实验(S. Sternberg, 1969)如果可以确定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有某一独立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可以看到信息加工总时间的显著变化,如果该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加工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过程时,加工总时间不会发生显著化变化。使用相应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2.知觉的两种加工方式 (1)自下而上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2)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调整感受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 3.启动效应的定义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先前加工的刺激对后来加工同样的刺激或有关联的刺激产生的促进作用。它是个体不自觉地产生的,因而具有无意识的特征,可以归入前意识信息加工的范畴。启动效应分为直接启动和间接启动。 4.注意的模式识别(特征整合理论) Treisman和Gelade(1980)提出特征整合理论,认为事物由客体和特征构成的。一个客体通常可以由多个维量构成,特征便是这些维量的特定的值,而客体则是多维量特征的结合。在认知过程中,人对特征的加工是自动进行的,以平行加工的方式进行;而对客体的辩认则需要集中性注意的参与,以系列加工的方式进行加工;集中性注意的作用类似黏胶,使一些特征得以结合为一个单一的客体。 注:(1)集中性注意是指同时向被试呈现两个或更多刺激,而只要求对其中一个作出反应的情况。对它的研究可弄清楚人类怎样有效地选择某些输入刺激,而不是另外一些刺激,以及研究选择过程的性质和未被注意刺激的情况。 (2)分配性注意是指同时呈现至少两个刺激,且要求注意所有输入刺激,并做出反应的情况。对它的研究可提供关于个体加工局限性的有价值信息,并有助于理解注意机制以及注意容量。 5.鬼域模型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家——塞尔弗里奇在1959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识别模式有四个阶段和层次。这四个阶段分别由一群有不同功能的“映像鬼”、“特征鬼”、“认知鬼”、“决策鬼”

生活中的认知心理学

生活中的认知心理学 姓名:郭** 院系:化学学院学号:201111151912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信息加工的心理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 我们都知道,今年开始实行了新交规,其中一条规定: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记2分。专家对此的权威解释是:“驾驶机动车时应当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及时发现和处置路面出现的状况。而接打电话会分散驾驶人的注意力,影响发现和判断、处置能力。”“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心理活动或意识的朝向,集中性是在某一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根据分配性注意与中枢能量理论,个体在完成某项心理操作时,其认知资源或中枢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在个体需要同时完成一种以上的作业时,需要把有限的资源有控制地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中。当人在开车时,需要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驾驶车辆上,否则可能一不小心就出现交通事故。这时,人的心理活动和意识指向驾驶,在这一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应该是最高的。如果在开车时打电话,相当于人在有限的认知资源条件下同时完成两项作业,而打电话这项作业占用了人大部分的注意,那么人分配在驾驶上的注意力就少了,这样,当发生意外情况时,人便不能及时发现、判断和处理突发事件,会使交通事故的概率上升。 关于注意的理论还有很多例子。比如在宿舍里,当有人在打电话时,周围人不管用多大的声音跟她说话她都不会注意到,这个时候如果大声叫她的名字,她就会立刻反应过来。根据选择性注意的衰减模型,人的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信息按照衰减的方式被过滤,人对信息的选择取决于刺激的物理性质、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意识将一些无关声音刺激排除在外,而无意识却监察外界的刺激,一旦一些特殊的刺激与己有关,就能立即引起注意。所以当人在打电话时,其他声音都被过滤掉了,而当听见自己的名字的时候会迅速加工,引起注意。“鸡尾酒效应”也是这个道理。 另外,我们的认知心理学课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本人亲笔签名来签到,到后期交作业和考试也要亲笔签名。有的人就会觉得这很简单,找同学模仿自己的笔迹签了名不就得了?殊不知,这里面也隐含着注意的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的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总结 1、Posner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 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 2、Clark和Chase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验应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和否定的(不在),共有8个不同的句子。Clark和Chase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间时,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作业的完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一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 3、Sternberg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 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

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4、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 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 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I”,换句话说,“F+3”即将F转换为I,而“KENC+4”的正确回答则是“OIRG”,但这4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应。以“KENC+4”为例,4个刺激字母相继呈现,被试自己按一下键就可以看见第一个字母K并同时开始计时,接着被试作出声的转换,即说出LMNO,然后再按键来看第二个字母(E),再作转换,如此循环直至4个字母全部呈现完毕并作出回答,计时也随之停止。出声转换的开始和结束均在时间记录中标出来。根据该实验的反应时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完成字母转换作业的3个加工阶段:(1)从被试按键看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的时间为编码阶段,被试对所看到的字母进行编码并在记忆找到该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2)被试进行规定的转换所用的时间即为转换阶段;(3)从出声转换结束到被试按键看下一个字母的时间为贮存阶段,被试将转换的结果贮存于记忆中。 5、Peterson和Peterson有关遗忘进程的实验

南大认知心理学与生活第二次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在判断“知更鸟是鸟”这个命题时,集合理论模型认为,人们会将“知更鸟”和“鸟”的信息集合进行比较,集合属性的()构成了对命题正确性作出判断的基础。?A、重叠性 ?B、相似性 ?C、相异性 ?D、互斥性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单词,都用它与记忆中其他单词的相对关系来加以描述,其意义的是由它与其他单词的联系来表征的。 ?A、集合-理论模型 ?B、语义特征-比较模型 ?C、层级网络模型 ?D、激活扩散理论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语义特征—比较模型”中,当第一阶段对全部特征的比较得出()的结果时,会进入到第二阶段的加工。 ?A、低相似性 ?B、中等相似性 ?C、高相似性 ?D、没有相似性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对“无关”单词的自由回忆表明,在类别上相似的单词会被一起回忆出来——此现象支持哪种模型? ?A、联想模型 ?B、聚类模型 ?C、层次模型 ?D、概念模型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Marks在研究颜色和音高之间的联觉现象时,发现被试倾向于认为黄色和白色对应于() ?A、高音 ?B、低音 ?C、中音 ?D、无声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认为:特定的记忆分布在概念空间里,并与其他与之有关的概念联结在一起。?A、集合-理论模型 ?B、语义特征-比较模型 ?C、激活扩散理论 ?D、层级网络模型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语义记忆的认知模型假设:精细的()表征着语义信息在记忆中的组织方式 ?A、神经结构 ?B、关系排列 ?C、认知结构 ?D、语义联系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层次网络模型中,认为金丝雀和鸵鸟的共有特征时存储在哪个概念里的? ?A、鸟 ?B、动物 ?C、哺乳动物 ?D、麻雀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语义特征—比较模型”的两个加工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指() ?A、比较主语和谓语的全部特征,判定特征的相似性 ?B、比较主语和谓语的定义性特征 ?C、句子编码 ?D、提取句子主语和谓语的特征

15个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心理学小技巧

15个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心理学小技巧如果你每天早上不想起床,晚上一直熬夜,每天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刷微博看 抖音上,自己却一点能力都没有提升,做事情三心二意,过年立的Flag,现在一个都没有完成,这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你不懂一些心理学小技巧。 接下来说的15个技巧,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如果意识到并且去实践了,能让你的生活发生巨变,直接甩现在的自己几条街,不要说脱单了,脱贫都没问题。 ①登门槛效应 这个效应也叫得寸进尺效应,一个人如果接受了他人的请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失调,或者是出于想保持人设的心理,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请求。 在生活中,如果你要请别人帮一个可能会被拒绝的忙时,就可以先多叫对方帮帮无所谓的小忙,其实恋爱中也是这样的,很多时候,你想主导一段感情,打骂碾压是无效的,而是需要从细节去调整两人的交往结构。 ②自我羊群效应 所谓自我羊群效应,指的是,即使影响你决策的情绪已经消失了,你日后的决策也会参考第一次的结果,从而持续受到最初那个情绪的影响。 比如说你女朋友生日前几天你刚好打麻将赢了不少,心情非常畅快,于是平时只舍得送露华浓的,这次居然买了香奈儿,而下次她生日的时候,即使你已经不记得赢钱这回事了,你也很大可能不会再送露华浓了。 所以啊,在面对新环境或者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一定不要轻易下决定,因为一次决定并不是只影响一个结果。 ③首因效应 听起来挺高级的,但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第一印象,指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一个事物或者人的时候,产生的第一印象对以后认知的影响作用。

有一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着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首因效应就是这么神奇,所以,无论是重要的面试,还是相亲交朋友,一定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形象,否则,第一印象的烙印可是很难洗的。 ④逆向合理化效应 人是相当奇怪的自我合理化机器,这个效应指的是,当一件是你做久了之后,你就会为这件事找到一个合理的原因,以此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很多时候这效应很麻烦,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用在正途上,比如说打赏自己喜欢的学习博主啊,经常分享某个减肥博主的推文啊,这样一来,就你就会潜移默化地朝着他们的方向去用力,因为这合理地解释了你的行为。 ⑤赋能效应

认知心理学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

认知心理学: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 2011-10-26 刘瀚方我说两句( 0 ) 编者按: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中写过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千百万年来,人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方向,了解这些认知力偏差,也许你会更加容易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决策。 人类的思考是件很奇妙的事情。认知——这种思考的行为或过程——可以使我们快捷地处理海量信息。举例来说,每当你睁开眼,你的大脑就不断地受到所见事物的刺激。你可能有意识地思考着某一具体的事物,然而你的大脑却处理着成千上万的潜意识想法。不幸的是,我们的认知并非尽善尽美,有时我们会潜意识地制造出判断偏差,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认知偏误。认知偏误不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状况以及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遇上这事。认知偏差中有些很显著,有些却不常见,但它们都趣味十足。下面列表中的认知偏差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

第十名:赌徒谬论 赌徒谬论是指倾向于相信未来(某事发生)的几率将会由过去的事件所改变,但实际上 那是扯淡。必然概率——如你投掷一枚(正常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不会改变的。正面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即使你已经连续投出了十次背面朝上(下次投出正面的概率依 旧还是50%,不会增大或缩小)。认为概率会改变是很多人都有的认知偏误,尤其是在赌博 的时候。 举例来说,我玩轮盘赌博,已经连续四次转停在黑色区了,下次总该是转到红色区了吧?错!转到红色区的几率仍然是47.37%(总共38个点区,红色有18个)。这听上去似乎显 而易见,但正是这种几率可变的潜意识让赌徒们输的得血本无归。 第九名:反应机能 反应机能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他人所注意和观察时会表现出(与自然状态下的自己)异常的行为。在1920年代,霍桑制业(一设备制造公司)委任(研究者)研究照明度的改变是否能影响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他们得出的结论让人惊异,改变照明亮度竟然能让工作效率飙升! 不幸的是,当研究结束后,工人们的生产效率又恢复到了平常水准。原因就在于:工 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是因为照明亮度而变化的,他们是因为被人关注着所以才有所变化。这正是反应机能的证明——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被他人关注时,他就会主动改变自己的举止行为,一般来说都是让自己看上去更加神采奕奕。反应机能对实验会造成很大困扰,只有通过“盲人”试验来控制其所带来的问题(“盲人”是指对研究的个体隐瞒其正被拉入实验受到关注这一信息,这样对实验结果就没有太大影响了)。 第八名:幻想性错觉 幻想性错觉是指当碰到随机的图像或声音时,会下意识认为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看到白云的形状时会联想到恐龙,热熔炉之中的耶稣,或者听到声音响起时就认为来了短信,这些都是幻想性错觉。以上两点的共通之处是刺激物本身是客观中立并无任何暗示性意义的;这些意义的来源不过是观测者自己的主观认知。 有趣实例:罗夏墨迹测试利用幻想性错觉来深挖人的精神状态。测试者会看到一些模 糊不清的图片,然后被要求描述所看到的事物。然后通过对测试者的回应来发掘测试者内在的想法。 第七名:自验预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