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讲课稿

《差不多先生传》讲课稿
《差不多先生传》讲课稿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生:“差不多先生传”)大家都预习过了吧?师:好,既然是为“差不多先生”做传记,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下文章,从这几个方面找出差不多先生的基本信息。

明确:

籍贯:各省各县各村人士

外貌:眼睛看的不很清楚,耳朵听的不很分明,鼻子和嘴巴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太讲究

思想:记性不很精明,思想不很细密

常说的话:“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师:我们现在把差不多先生的基本信息都找出来,那差不多先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对差不多先生印象。

明确:不很清楚、不很分明、不很讲究、不很精明、不很细密,总之是个马马虎虎的人师:既然“差不多”是个马马虎虎的人,又为什么称他为“先生”?“先生”是一种尊称呀!生:应该是一种讽刺的手法吧

师:准确的说,是“反讽”的手法(ppt)

反讽,也就是用反语进行讽刺从语言技巧运用的角度反讽可以用夸大叙述、正话反说等方式师:课文是在为“差不多先生”立“传”,既然是“传”,就得有人物事迹,课文记叙了差不多先生几件事?

生:五件事

师:我来请五位同学分别来读一下这五件事

师:既然是“反讽”,你读的时候就要有点反讽的味道,夸张一点,大家甚至还可以用自己的家乡话来读,增加诙谐的意味,有没有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

(读完,掌声)

师:第一件事,哪位同学来概括下?

生:他小的时候买糖,买错了,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说“红糖白糖差不多”

师:你这不是“概括”,是“复述”,概括只要交代好什么人、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了什么事就行了,不要细节

生:小时候,差不多先生买错了糖(师:更简洁点,3个字,试试?)

生:“买错糖!”

师:“买错糖”是什么不分?时间、还是色彩?(颜色不分)

师:我们接着请另外一位同学用普通话带着反讽意味来读一下第二件事

(生读,按照前文格式概括文意)

明确:1.买错糖——颜色不分 2.答错题——东西不管 3.写错字——多少不清 4.不守时——早晚不分 5.寻错医——生死不明

师:大家看这五件事,它们的排列有什么密码?

生:从小时候写起,最后到老了死去(师:更简洁的说是从小……生:到大)

生:因为小时候“颜色不分”,才导致最后“生死不明”(师:这是内在的因果关系从轻……生:到重)

师:为什么不全部写“颜色不分”,而是还有“东西不管”“多少不清”“早晚不分”“生死不明”?

生:多角度为差不多先生立传,增加了人物的“真实性”,让人物更加立体

师:看来这五件事的排列有三组密码: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一元到多元有人拟了一幅对联(ppt)

上联:不分红白、不分东西、不分十千、不分时间、不分生死,谁说你是圆通;下联:不很清楚、不很分明、不很讲究、不很精明、不很细密,原来是个懒人横批:差得多

——但是,差不多先生身上的这些劣根性(板书:劣根)是他个人的,还是整个民族的?(板书:个人、民族)

生:民族的

师:我们一起来从文本中寻找依据请大家在文中找找,并批注(生找,约1分钟后,出示ppt 文本1、2段)

生:说差不多先生“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还有“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可以看出,胡适不仅是在批判差不多,更是在指出这是整个民族的劣根(ppt出示3、4段)

生:这段中“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是在说,“差不多先生”随处可见(ppt出示第11段)生:这一段有“牛医王大夫”,说明“差不多先生”已经影响到别人

师:“牛医王大夫”的错误在于……(生:不该“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

师:医生这个职业的特点是……(生:最谨慎、小心的职业)也是最不能……(生:差不多的职业)否则就是……(生:草菅人命!)

师:这一段还出现了一个人物……(生:家人)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人物的出现?

生:“家人”和“差不多先生”具有亲情关系,应该最懂得人命关天,但“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由此可见,差不多先生的劣根性已经“深入人心”,超越了亲情、超越了生死!师:太棒了!差不多先生终于死了,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给了这个世界以警示,但是,大

家接受教训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两段(生读)大家看看,这两段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的劣根性?

生:“大家都很称赞”他,“大家都说他”“有德行”,还“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最后“都学他的榜样”

师:我们来看看刚才找到的关键词和短语(ppt展示),这些无一不在正话反说或夸大叙述,也就是……(生:“反讽”)的手法那么,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表面上胡适先生在反讽差不多先生身上的“差不多”的劣根,其实是在讽刺国人身上“差不多”的劣根以及对于“差不多劣根性”的浑然不觉正如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同样指出的一样(ppt展示)“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师:今天为我们揭示国人劣根性的作家是——胡适,我们来看简介(ppt)——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胡适先生同期还写了一些揭示劣根性的文章,其中有一篇《苟且》同样著名(ppt)——

我这“白话”的第三篇,说的是苟且这苟且二字,便是随随便便的意思,说得深一层,便是上海人说的撒烂污,呀呀糊唉!我想起这苟且二字,在我们中国真可以算得一场大瘟疫了这一场瘟疫,不打紧,简直把我们祖国数千年来的文明,数千年来的民族精神,都被这两个字瘟死了唉!好不伤心呵!……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反讽、概括、多事件的排列密码、抓关键词解读等方法;更透视出了胡适先生的良苦用心胡适先生台北去世后,他的好友毛子水先生为他题写了《墓志铭》(ppt)——

这是胡适先生的墓,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于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把这段墓志铭齐读一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