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2016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导学案

2015 2016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导学案
2015 2016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导学案

第 1 页第5课时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1.识记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密度的概念及单位,世界人口分布稠密与稀疏的地区,世界上三大人种、特点及其分布,世界主要的语言及三大宗教,国家的分类,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宗旨、作用。

2.能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理解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能熟练计算某一地区人口密度、自然增长率等有关人口数量的指标;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能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18世纪以前十分缓慢;18世纪增长加快;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增长速度由①和死亡率决定。

(2)人口的分布

分布特点:不均匀。

稠密地区:亚洲的②、欧洲及北美洲东部等③地区。

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④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口问题

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⑤ ;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

解决措施: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增长与⑥的发展相适应,与⑦相协调。

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

(4)人口迁移

表现:主要是⑧大规模迁移。

影响:有利方面为向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劳动力;不利方面为产生或加剧城市问题。

(5)不同的人种

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可分为⑨三种类型。

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

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西部、⑩、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俄语: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

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中部和西部的部分国家。

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

的部分国家。

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的部分国家。

(2)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主要分布在。

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3.聚落

第 2 页(1)聚落类型:

(2)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 、土壤、水源、气候、资源等。

社会因素: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

(3)目前,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二、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

(1)国家和地区:全球共有220多个,面积居前六位的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发达国家:共20多个,主要分布在。

(2)发展中国家:共150多个,主要分布在。

3.国际合作: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世贸组织的总部在瑞士日内瓦;欧盟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1.读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某两个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分布情况图(左右两图标各代表不同的指标,图标的大小表示该指标占世界的比例),正确的左右搭配是( )。

A.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B.畜牧产值和农业生产值

C.进口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

D.人口与国民生产总值

2.为了服务好各国运动员,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需要了解各国的语言和宗教文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B.印度人主要使用法语,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

C.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

D.美国人主要讲英语,以信奉佛教为主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读图,回答3~4 题。

3.可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国家是(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印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的人口压力比日本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比印度大

C.美国的人口压力比日本大

D.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压力都很小

探究一世界人口和人口问题

[互动探究] 1.下图中左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图,右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 3 页(1)世界60亿人口出现于年;世界10亿人口到60亿人口,每增加10亿的年份间隔越来越。

(2)据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①②两地的人口密度为 ,属于人口稀疏区,请分别说明原因。

(3)世界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2.欧洲、北美等地区国家和亚、非、拉美国家在人口增长方面有什么不同?各会带来什么问题?解决措施各有哪些?

探究二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互动探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是不平等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把下列选项填入A、B关系图中。

a.富国更富

b.出售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原材料

c.出售轿车、轮船、飞机、高档日用品等

d.赚到的钱少

e.产品的价格高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中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好处有 (填序号)。

①能够解决资源不足的状况②能够解决资金不足的困扰③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④能够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3)简述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

人的异地避寒犹如候鸟南来北往,故称候鸟式旅游。其特点:(1)地带性突出。避寒仅属于高纬度地带的居民行为。(2)局限于某些群体。候鸟式异地避寒远行者,多为中高龄人士中的悠闲族或有休假权的亚健康状态者。读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世界避寒带的分布特点及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呈带状分布,主要是纬度因素造成的

B.沿海面积大于内陆,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C.我国避寒带纬度较低,主要是季风造成的

D.非洲避寒带面积最广,主要是受洋流影响

2.图中没有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避寒胜地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很大。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亚洲的、欧洲的、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2)图中A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3)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很多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至少两条) (4)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产生的问题是 ,解决的措施是。

参考答案

知识体系梳理

①出生率②东部和南部③中低纬度近海平原④雨林地区⑤交通堵塞⑥社会、经济⑦环境、资源⑧乡村人口向城市⑨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⑩北美洲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地形中国俄罗斯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联合国

预习效果检测

1.D

2.A

3.D

4.B

第 4 页思维探究与创新

探究一世界人口和人口问题

[互动探究] 1.(1)2019 短

(2)10人以下/平方千米①地位于热带雨林地区,过分潮湿不利于人类生存;②地位于干旱的沙漠地区,也不利于人类生存。

(3)分布不均匀。

2.欧洲、北美等地区的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带来的问题有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解决措施有鼓励生育和接纳移民。亚、非、拉美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如滥伐森林,滥垦草地。②社会问题进一步突出,经济发展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出现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环境污染等社

会问题。解决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探究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互动探究] (1)A:bd B:ace (2)②③④

(3)发展中国家长期受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剥削,大量的资源被掠夺,产品种类单一,人口增长快,人口文化素质低,导致经济落后。

基础达标检测

1.D

2.D

能力综合提升

3.(1)东部和南部西部

(2)A地属于苔原和冰原带,气候严寒

(3)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4)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和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生育

知识导图构建

①佛教②发达国家③南北对话

世界的聚落学案

靖安乡中心学校导学案 科目地理课题: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时间:2014年月日 主备教师:王彬学生姓名:年级:七年级班级:小组: 年级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聚落的两种形式。 3、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 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及自然资源对聚落分布和建筑形式的影响。 2、聚落的两种形式。 【预习导学】: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落概念:。 2?聚落的形式:聚落一般分为________ 和 ________ 两大类型。 按生产方式不同,乡村聚落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_____ 和规模较大的 ________ ;城市聚落分为小城市、中 型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 3.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比较: 乡村居民主要从事 ______________ ,城市居民一般从事 _________________ 。 乡村人口 _______ ,规模 __________ ;城市人口 ___________,规模_____________ 。 乡村建筑以 _________ 为主,城市建筑以_____________ 为主。 乡村空气 _______ ,环境 __________ ;城市环境 4.城市聚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p64-p65,填空。 1、世界的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世界上各个古代文明时期所创造出来的气势雄伟或特色突出的古迹、遗,址,它们是各民族创造才能的具体体现,是人类活动的忠实记录。比如________________ 等。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有利于开展历 史和科学研究,了解前人的文化和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发展 3、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有: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布达拉宫等。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P65,完成课本P65的活动题。 【训练巩固】: 1、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2.聚落的两种形式- 亠 【拓展延伸】: 1、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民族特色的聚落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导学案(全章)

§4.1.1 人口和人种 自学内容:70页--73页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 自学目标: 1、能够运用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 2、能够运用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初步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原因。 自学重点: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世界人口的增长(13’) 1、认真阅读课本70页1、2段,并结合图,回答: (1)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总数达亿。 (2)读图4.1,归纳:从时间上看,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是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大致是越来越,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的。 3、认真阅读课本70页最后一段至71页,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和决定的。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 (2)从地区分布看,、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读图4.2回答:北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为什么人口增长比欧洲快得多?

学习任务二:世界人口的分布(20’) 认真阅读72页--73页第一段及图4.4,完成下列要求: 1、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用表示,指,计算公式:。例如:某地面积为40000平方千米,人口80万,那么此地人口密度是。(注明单位) 2、认真阅读图4.4回答: (1)人口稠密区分布在、,原因是:。 (2)人口稀疏区分布在、、。 3、完成P73页活动题。 建构知网:(5’) 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人口数量:2011年10月31日达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表示。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疏密程度用表示。 2、人口的分布 (1)人口稠密区分布在、,(2)人口稀疏区分布在、、。 学效测试(5’)

初中地理导学案模板

世界的聚落 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因为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开展互助合作,更好地实现防御野兽和自然灾害、繁衍后代、获取资源等方面的目的。由此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这一节,我们要搞清楚世界上的聚落类型,了解聚 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看课本中的图片(或根据老师准备的图片),向同 学描述一下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当然,你也可以把对城市、乡村的亲身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将课本中以前不懂的名词,写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并试着在课文中找到解释或和同伴交流。 学习什么 怎样学习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第四节

●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活动]内容提出的问题,并把课文中感兴趣的和不太明白的名词、事物记录下来。 笔记&批注 ------------------------------------------------------------------------------------------------------------------------------ ------------------------------------------------------------------------------------------------------------------------------ ------------------------------------------------------------------------------------------------------------------------------ ------------------------------------------------------------------------------------------------------------------------------ ------------------------------------------------------------------------------------------------------------------------------ ●合上课本,自己独立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用文字叙述一下什么是聚落: ②在下表中比较一下城市与乡村的差异: 聚落的形式生产活动人口分布建筑物特点交通特色城市 乡村 ③想一想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然后和小组的同学共同努力,与其他的小组的同 学比比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世界文化遗产多一些,然后把这些记录下来。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4 世界的聚落教学案 (新版)湘教版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 2. 知道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3.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60页的正文部分第一段,找出聚落的主要形式。 2.阅读课本60页-61页的正文部分,结合图3-17、3-18、3-19,说出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差异。 3.依据地图册27页-28页的地图和景观图,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堂突破】 学会观察地理景观图,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的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如何阅读地理景观图呢?(1)认真观察,读出景观特征,如房屋的外观和屋顶的形状、树木的疏密程度、植被类型、动物类型、人的外貌和服饰特征等;(2)根据景观特征判断区域环境特征,如屋顶坡度大则该地降水较多,森林茂密有大象出没则多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3)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综合分析景观特征与环境特征之间的联系,如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身穿白色长袍、头包白色头巾;(4)得出结论。 【自我测评】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 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B.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高而且宽敞 C.有的集中,有的分散 D.聚落内多农田景观 读某地传统民居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的聚落形式是 A.城市 B.都市 C.乡村 D.集镇

4.该传统居主要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炎热干旱的气候 C.崎岖的地形 D.寒冷潮湿的气候 第3-4题图 【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有: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存在的困惑是: 3.我今后在地理学习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周晓芳山丹育才中学 一、教学成功之处:新课标对于《世界的聚落》一节的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第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这种要求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就是要鼓励学生睁大双眼,就是要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从而使之在观察中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在体验中感悟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部分内容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从本节的授课内容来看,没有太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念,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伸缩空间。就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我通过几个老师的共同研讨,认真研读课标,结合我们教学经验,大家反复研究人教和湘教两个版本的教材,认为仅仅靠教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需求的,我们应不拘泥于再有的教材,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的目的。据此,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与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地景观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第

三部分内容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或是上网,查找资料等多种途径来完成。所以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把重点放在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上,并在课前布置给学生任务,查阅有关四合院的资料,在课上大家进行交流。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探究小组,运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同学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到知识的“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使其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聚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的思想,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二、教学不足之处:在比较城市与乡村两种聚落的差异时,我本想用图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准确地,直接地得到答案,这样也省得我多费口舌,后来经过反复的琢磨,与大家商讨,认为如果那样做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所以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各抒已见。在备课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生产方式不同使不同的聚落景观也存在较大的差

世界人口导学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图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能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能够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重点难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9——40页 1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亿,预计到2025年人口将达到亿。世界 人口前三位的国家是。 2 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1800年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 的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仍以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3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表明了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它是 由和决定的。 ()() 出生率=———————×100% 死亡率=——————×100% ()() 自然增长率=()─() 最后结论:通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可以看出人口的,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 上表是2005年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世界上有常住人口的大洲中,人口增长最快,其次为,亚洲居第位,人口增长最慢的是,已经出现负增长。【合作探究】 1 读图3——1世界人口增长图完成下面内容: 10亿——20亿用了年, 20亿——30亿用了年 30亿——40亿用了年, 40亿——50亿用了年 50亿——60亿用了年 结论: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是,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的。2 世界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跟踪练习1】 下列地区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 拉丁美洲 B 非洲 C 欧洲 D 亚洲 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在数量和速度方面的特点是() A 速度慢数量少 B 速度慢数量大 C 速度快数量少 D 速度快数量大 有一个省总人口为6562万人,出生率为1.15%,死亡率为0.68%,则这个省自然增长的人口大约是() A 0.47万人 B 47万人 C 31万人 D 310万人 知识点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自主学习】读课本P41——42 1 人口密度 概念:。人口密度反映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程度。 计算方法:() 人口密度=———————— () 如:宜昌人口约400万人,面积2.1万平方千米,则其人口密度约为 2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读图3——2世界人口分布图。 世界人口的分布,有的地方,有的地方。 世界人口密集区: 原因是。 世界人口稀疏区 原因是。 【跟踪练习2】 ①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②热带雨林地区③欧洲的大部分地区④极地和沙漠地区,属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知识点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自主学习】读课本P42——44 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3人口城市化问题(农村人口大规模迁入城市,给城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原因: 好处:不足:。 【知识拓展】“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①“城市化”:农村人口大规模迁入城市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大规模向农村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和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复习学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和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4、知道汉语、英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5、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6、知道人类居住地的基本类型。 7、运用数据和实例,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8、说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重难点:1、掌握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根据人口分布图,比较、分析人口疏密的状况及原因。2、运用资料,分析聚落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复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要求:独立阅读课文第四章和第五章图文资料,标画并整理知识点。) 1、世界人口总数。 2、人口增长率的计算。 3、七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4、世界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速度。 5、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 6、世界人口的稠密和稀疏区分别在哪里?为什么? 7、世界主要人种有哪些? 8、联合国主要工作语言有哪些? 9、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分别有什么问题?解决措施。10、世界主要宗教和分布地区。11、聚落的主要形态及聚落形成的因素。12、国家的类型(1)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面积最小的国家。(2)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3)从政治制度上看国家分哪两类。(4)从经济发展水平上分哪两类。(5)我国在对外交是一贯主张的五项原则。(6)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哪些?13、国界的概念及分类。14、什么是领土?1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1)划分的依据。(2)分布。(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差异(画在课本上)。(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异。(5)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6)发展中国家采取什么措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呢?(7)“南南合作”、“南北对话”16、国际合作(1)国际合作的意义(原因、根源)。(2)主要国际组织。 二、自主复习检测(要求:独立完成) 1、现在世界人口已经超过____亿。 2、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的,________减去_______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3、人口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不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________,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________。 4、人口密度是指________,它可以表示人口的疏密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6、人口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的________地带,这一地带面积广阔,大部分地方气候________,是人类历史上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 7、在严寒的________地区,未开发的________地区,干旱的________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________、________,人口则很稀少。 8、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就业困难、、资源减少等。 9、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10、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________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相适应,与________、________相协调。并且要提高人口________。 11、地球上的人类可以分为三个主要人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世界的三大宗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伊斯兰教产生于________,其教徒称为________。该教在我国称为、或___________。 14、我国藏族和蒙古族多信仰的喇嘛教从属________教中的一派。 15、联合国主要的工作语言是、、、、、。 16、根据人们居住地方的不同,我们一般将聚落分为和。 17、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和等。 18、领土是指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 19、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三、交流答案 四、课堂达标练习 (一)基础练习 1、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是() A.欧洲 B.大洋洲 C.亚洲 D.非洲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答案汇总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达标检测】 1、B 2、A 3、C 4、B 5、D 6、C 7、C 8、A 9、B10、A11、D12、B13、B 14、B15、D16、C17、D18、B19、D20、A21.C22.B23.C 24、(1)西北东北(2)900(3)线段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1:15000 25.(1)1;100000(2)正北3(3)自西南向东北西东西北东南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一课时) 【达标检测】 1、B 2、B 3、A 4、B 5、B 6、D 7、B 8、D 9、C10、D11、C12、C13、A14、D 15、A16、B17.B18.C19.A20.C21.C 22、(1)B、DC、E(2)东南西北西北(3)ED 23、(1)甲图(2)(60oS,30ow)东北 24、(1)90oE,60oN(2)④465oW(3)正北西北③ 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二课时) 试一试: 1、北东 2、b 3、略 4、A 能力提升 1、(1)150°E65°N180°20°N170°E65°N(2)A西北A、C 2、B 【达标检测】 1、A 2、B 3、C 4、A 5、C 6、D 7、D 8、B 9、A10、C11、C12、D13.B14.C15.D16、C17、D18、B 19、(1)南(2)正西正北西北东南 20、(1)45°W,15°N正东(2)逆(3)①②(4)①②③ 21.(1)略(2)BD一天(3)正西赤道(4)极昼北温带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巩固练习】 1.D 2.B 3.D 4.C 5.C 6.D 7.A 8.D 9.D10.A11.B12.C 13.(1)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北冰洋太平洋(2)略(3)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4)D亚洲⑤大洋洲⑥南极洲⑦(5)非洲③【中考链接】 1.A 2.B 3.C 4.B 5.C 6.D 7.C 8.D 9.D10.C11.B12.C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巩固练习】 1.D 2.B 3.C 4.B 5.A 6.(1)鞍部陡崖山脊(2)CD等高线密集坡度陡(3)400100—300 (4)正西西北(5)西北东南(6)C 【中考链接】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世界的聚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世界的聚落》设计思路 《世界的聚落》选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课以楼兰古国为背景展开,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视频、文字材料和图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个课堂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课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聚落形成的条件”,“聚落的形态”,“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聚落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课前预习部分,教师先请各小组做课前预习汇报并简单点评。教学新课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落形成的条件”,学生扮演角色,假如自己是古楼兰的富商,如何选址建房,小组间进行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紧接着教师提供楼兰古国的视频和文本材料,小组继续讨论建房选址与古楼兰的繁荣之间的联系,讨论期间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读图训练,讨论结束后教师以框架图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并形成知识体系。第二部分“聚落的形态”,根据新课标要求“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教学上主要以小组辩论的形式展开。学生课前先分为三大组,分别是城市组、乡村组和购房组,按分组情况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发言材料,在课堂辩论中各小组分别描述各方代表的优势和对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争取购房组的支持,辩论后教师以表格的形式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强

调人地协调观。第三部分“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在外出旅行时看到的不同区域民居的差异,结合世界各地典型民居建筑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民居与当地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繁荣的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是否与环境有关。第四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观看楼兰古国消失的视频,教师组织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再次落实人地协调观。紧接着教师展示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再展示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相关漫画,通过对漫画内容的讨论让学生明确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并列举保护相关措施。课堂的最后,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体系。 第二部分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聚落的概念,描述聚落的主要形式、形成和发展变化。 (2)通过收集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比较并能举例说明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3)能够分析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分析楼兰古国的消失与环境的关系。 (5)讨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教材,说出聚落的概念和主要形式。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在古楼兰建房选址的因素,从而分析这与楼兰古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复习学案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三大人种特点和分布规律。 (2)通过读人口增长分布图,培养对资料分析、归纳和计算能力;通过了解城市人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及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根据有关人口的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3)记住世界六种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分布。 (4)运用地图说出主要语言及主要使用地区。结合地图通过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通过本节学习培养搜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5)记住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及轮廓,记往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前10个国家,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划分类别。 (6)利用各种资料分析各国发展与合作的关系,培养学以致用、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7)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复习重点: (8)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特点。 (9)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10)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 (11)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12)记住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及轮廓,记往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前10个国家,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划分类别。 复习难点: (1)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成因。 (2)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3)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4)正确认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关系。 (5)记住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及轮廓,记往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前10个国家,理

世界的聚落(教案)

《世界的聚落》教案 班级学号姓名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 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 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城市乡村图片 七、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保护它们。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材里包含了很多活动部分,活动题材多样。 聚落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居住在农村,有的人居住在城市,请同学们说说农村与城市的景观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与学生交流辅助 1、聚落的两种形态 【引导】阅读课本P51~52并观察以下图片: 【幻灯片】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思考: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答案2020精品

【关键字】地理、英语、指南、条件、动力、增长、计划、地方、认识、问题、合理、快速、合作、保持、提升、发展、位置、环境、资源、负担、能力、差距、增强、分析、汇集、形成、拓展、教育、解决、巩固、扩大、适应、协调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达标检测】 1、B 2、A 3、C 4、B 5、D 6、 C 7、C 8、A 9、B 10、A 11、D 12、B 13、B 14、B 15、D 16、C 17、D 18、B 19、D 20、A 21.C 22.B 23.C 24、(1)西北东北(2)900 (3)线段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 1:15000 25.(1)1;100000(2)正北 3 (3)自西南向东北西东西北东南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一课时) 【达标检测】 1、B 2、B 3、A 4、B 5、B 6、D 7、B 8、D 9、C10、D 11、C 12、C 13、A 14、D 15、A 16、B 17.B 18.C 19. A 20 .C 21.C 22、(1)B、D C、E (2)东南西北西北(3)E D 23、(1)甲图 (2) (60oS,30ow) 东北 24、(1)90oE,60oN (2)④ 4 65oW (3)正北西北③ 第一节《认识地球》导学案(第二课时) 试一试: 1、北东 2、b 3、略 4、A 能力提升 1、(1)150°E 65°N 180° 20°N 170°E 65°N (2)A 西北 A、C 2、B 【达标检测】 1、A 2、B 3、C 4、A 5、C 6、D 7、D 8、B 9、A 10、C 11、C 12、D 13.B 14.C 15.D 16、C 17、 D 18、B 19、(1)南(2)正西正北西北东南 20、(1)45°W,15°N 正东(2)逆(3)①②(4)①②③ 21.(1)略(2)B D 一天(3)正西赤道(4)极昼北温带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巩固练习】 1.D 2.B 3.D 4.C 5.C 6.D 7.A 8.D 9.D 10.A 11.B 12.C 13.(1)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北冰洋太平洋(2)略(3)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4)D亚洲⑤大洋洲⑥南极洲⑦(5)非洲③ 【中考链接】 1.A 2.B 3.C 4.B 5.C 6.D 7.C 8.D 9.D 10.C 11.B 12.C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巩固练习】

初中地理_世界的聚落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聚落的两种主要形式,运用图片描述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从位置、分布、形态、建筑特点等角度举例说出聚落的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 3、运用图片描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和规模等的变化; 4、准确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和表格对比,掌握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2、通过图片和问题探究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学会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5、通过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学习,形成尊重自然规律 的观念,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难点: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 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小组合作 前期准备:

将微课提供给学生,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导入】 伴随音乐循环播放一组青岛不同地区的城市和乡村景观图(景观图与位置图同时出现)以及不同时期的青岛的图片。(图片上带有问题提示:1、为什么同在青岛景观却不同呢?2、为什么同是青岛的同一地区,景观也不同呢?)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了两组图片,一组是青岛不同地区的景观,还有一组是青岛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景观,我们发现这些景观是不同的,这些景观为什么不同?它们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世界的聚落 板书:世界的聚落 师:首先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预习结果,请同学起来说一下,什么是聚落? 生:答 师:(进行肯定) 【新授】 一、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进行联系,探究题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什么是聚落,那什么样的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

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反思一: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湘教版的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内容《世界的聚落》,是在学习"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通过图文的形式,叙述由于受环境、社会生活等影响,所造成不同聚落的建筑物的差异等,突显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与体验,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识内容的排列次序不同,但所遵循的理念相同,所反映的教学内容要点也基本相同。新课标对于《世界的聚落》一节的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第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这种要求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就是要鼓励学生睁大双眼,就是要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从而使之在观察中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在体验中感悟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部分内容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从本节的授课内容来看,没有太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念,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伸缩空间。 就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我通过几个老师的共同研讨,认真研读课标,结合我们教学经验,大家反复研究人教和湘教两个版本的教材,认为仅仅靠教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需求的,我们应不拘泥于再有的教材,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的目的。据此,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与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地景观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理念——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活"的地理,生活中"真"的地理,感受生活中地理的"实",生活中地理的"广",在引入新课这一环节,我们几位教师的预设是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些当地城市和农村的实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但由于种种原因,

世界语言与宗教、聚落导学案(A4)

导学案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编写人:于玉梅审查单位:寒亭区开元街道张氏初中地理组 【学习目标】1、根据世界语言分布图,说出联合国工作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分布国家;阅读世界宗教分布图,知道世界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地区,了解其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 2、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树立无神论观念。 【课前探究】1、世界上有三大影响广泛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根据以往所学或上网查询与三大宗教有关的1—2个宗教故事。 2、上网搜集: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代表性建筑(图片)及其建筑风格、 重要节日等基本特点。 (以上探究内容将在课堂展示并记入个人得分与小组得分。) 【课堂导学】 一、情境导入: (展示五大洲朋友欢聚上海世博会的图片)教师谈话导入: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开幕,这是一场世界科技的大博览,是世界居民的大聚会。挽起来自五大洲的朋友,你该了解他们哪些与众不同的文化、风俗,你会用哪种语言表述我们的诚挚热情?(学生回答)要了解这些,让我们从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开始学起。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一)世界的语言 1、自主阅读课本P.47-48图文,依据图3—9说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和分布国家。 2、小组合作探究:(1)使用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语言各是什么?为什么? (2)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去掉没有文字的70%,有文字的语言也有六七百种,为什么将这六种语言作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3、巧学妙记:(1)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快速记住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与其分布情况(能结合地图说出)?(2)记一记。 (二)世界的宗教 1、自主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三大宗教的宗教故事。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教学目标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 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聚落的形成。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聚落的形成”。 聚落形式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如下:(1)搜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

景观图片,分析城市与乡村有何差别;(2)搜集民居建筑图片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世界的聚落。对于“聚落”这个名词,大多数同学可能感到陌生,那么什么叫聚落呢,让我们先看几幅图片。(出示窑洞、水乡、牧区和城市景观的图片。)[讲述新课]: 讲述“聚落的形态”,按以下步骤: [教师]展示图片:1、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这四幅图片各是什么地方,你到过这样的地方吗? [学生]:找出不同聚落形态的差异,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图中归纳并回答什么是聚落. 小结:不管是在乡村、牧区或是窑洞和城市,你会发现这些地方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在地理上称之为聚落。 板书: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教师]从图片中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那么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两种?它们具有哪些不同的景观特色? [学生]观察两幅图片景观,找出两幅图片景观的差异,从中说出聚落的两种形态。 [板书]:聚落形式:城市和乡村 承转:了解了城市和乡村的形态特征,那么城市和乡村有哪些差

贵州省仁怀市育人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VS天气和气候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世界的聚落VS天气和气候 元 素 自学(40分钟)互学(5分钟) 概念认知板块一:紧扣教材(10分钟)(要求专心、安静、快速) 1、教师导课 2、快速阅读课本内容,并勾画出文中重点内容 3、完成书上的活动题 板块二:重点提炼(10分钟)(要求背诵展示)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哪两种?其中乡村又分为哪些? 2、城市的概念: 3、天气和气候各自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4、熟记天气符号(随机抽查同学写3种以上) 板块三:探究提升(20分钟) 1、说说城市和乡村的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2、城市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3、解释教材63页上各地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 4、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去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5、小小天气播报员(图4-5抽同学进行播报) 1、小对子交换导学 案,找出相互间的异 同。 2、取长补短相互合 作,共同完成还未完 成的知识点。 3、完善所有内容, 做好安排,准备代表 小组进行精彩展示 展学(45分钟) 1、首先进行代表小 组的自愿展示 2、教师随机抽取学 生姓名和学号进行展 示,以照顾全体学生。 3、根据学生的展示 和评判,教师进行适 时补充讲解。

查学 精题导析一、填空题 1、聚落主要包括和两种形式。 2、天气的突出特点是,气候的特点是。 3、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蓝色表示绿色表示。 二、选择题 1、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A、水源充足 B、山地崎岖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2、"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A、炎热多雨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温暖干燥的地区 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3、广东省深圳市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改革开放后一跃成为著名的大城市。发生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有() A、沿海地区、交通方便 B、风光优美、主要靠旅游业 C、曾被帝国主义国家占领 D、人口少,自然环境压力小 4、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吹来的热风 5.下列词语,描述天气的是() A.艳阳高照 B.常年湿润 C.四季如春 D.长夏无冬 6.下列词语,描述气候的是 ( ) A.阴雨连绵 B.晴天间多云 C.雨热同期 D.电闪雷鸣 7、学校准备周末到郊外春游。小强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电视的天气形势图后,小强很高兴。请问他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什么符号?() 8、6月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漫画最能反映气候变化的是() A.甲 B.乙C.丙D.丁 三、综合题 1.居民临河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评学

2世界的聚落共2课时市优质课教学案(带拓展练习带答案)

【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城市的发展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自学活动】自学任务:读教材60-62页,独立完成下列填空(明确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1、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______。它的主要形式是______和______。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______,其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______。 4、按规模大小,乡村聚落包括规模较小的______和规模较大的______。 5、读课本第60---61页三幅图片,结合课本60—62页文字完成下表 6、(61页活动题1)城市聚落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解决措施是什么? 7、聚落的形成过程中先有聚落,后有聚落。仔细观看62页活动题2,了解其演变过程。 归纳总结: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土壤、水源、适于耕作;②丰富;③交通。 自学诊断: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聚落B.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不能称为聚落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B.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高而且宽敞 C.有的集中,有的分散D.聚落内多农田景观 3、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A.农村B.牧村 C.渔村D北京中关村 4、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居住的主要形式是()A.竹楼B.冰屋C.四合院 D.窑洞 5、在下图甲、乙、丙、丁四村中,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A. 甲村 B. 乙村 C. 丙村 D. 丁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