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N2500以太网透传单板介绍

OSN2500以太网透传单板介绍
OSN2500以太网透传单板介绍

OSN2500以太网透传单板介绍

华为OSN2500提供了多种以太网透传功能的单板,实现不同的以太网业务需求。以下以EFT4单板为例说明。

华为OSN2500以太网单板EFT4基本功能为4路FE透明传送,其接口类型支持

10Base-T/100Base-TX,满足IEEE802.3u标准。配合出线板是采用面板直接出线。EFT4工作模式支持100M全双工、10M全双工和自协商。

ETF4单板帧长范围支持1518Byte~1535Byte报文长度设置,支持最大不超过

9600Byte的Jumbo帧。绑定带宽为12xVC-3或者63xVC-12+9xVC-3;映射方式为VC-3、VC-12、VC-12-Xv(X≤63)和VC-3-Xv(X≤3)。

华为OSN2500设备EFT4单板VCTRUNK规格数量为4,配置特点:① 同一个VCTRUNK只能绑定一种级别的通道,不能既绑定VC-12通道,又绑定VC-3通道。② 第4

个VC-4既能绑定为VC-3通道也能绑定为VC-12通道,其他VC-4只能绑定为VC-3通道。③ 每个VCTRUNK最多可以绑定3个VC-3或63个VC-12。④ 对于所有的VCTRUNK,1~63号VC-12不允许与10~12号VC-3同时配置。

华为OSN2500设备EFT4不支持TPS保护,但可以实现带宽的动态增加、动态减少和保护功能,满足ITU-T G.7042标准,支持点到点LPT,满足ITU-T G.7042标准。环回能力支持内环回以太网端口PHY层及以太网端口MAC层,VC-4及VC-12级别不支持,VC-3级别支持内环回和外环回。并可提供丰富的告警和性能事件,便于传输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工业以太网专业术语

工业以太网专业术语 一、拓扑结构 拓扑是网络中电缆的布置。众所周知,EIA-485或CAN 采用总线型拓扑。但在工业以太网中,由于普遍使用集线器或交换机,拓扑结构为星型或分散星型。 二、接线 工业以太网专题">工业以太网使用的电缆有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多模或单模光缆。10Mbps 的速率对双绞线没有过高的要求,而在100Mbps 速率下,推荐使用五类或超五类线。 光纤链接时需要一对,常用的多模光纤波长为62.5/125μm 或50/125μm。与多模光纤的内芯相比,单模光纤的内芯很细,只有10μm 左右。通常,10Mbps 使用多模光纤,100Mbps下,单模、多模光纤都适用。 三、接头和连接 双绞线接头中RJ-45 较常见,共两对线,一对用于发送,另一对用于接收。在媒介相关接口(MDI)的定义中,这四个信号分别标识为RD+,RD-,TD+,TD-。 一条通信链路由DTE(数据终端设备,如工作站)和DCE(数据通讯设备,如中继器或交换机)组成。集线器端口标识为MDI-X 端口表明DTE 和DCE 可以使用直通电缆相连。假如是两个DTE或两个DCE相连?可以采用电缆交叉的方法或直接利用集线器提供的上连端口(电缆不要交叉)。 光纤接头有两种,ST 接头用于10Mbps 或100Mbps;SC接头专用于100Mbps。单模纤通常使用SC接头。DTE 与DCE 之间的连接只需依照端口的TX、RX 标识即可。 四、工业以太网与普通商用以太网产品 什么是工业以太网?技术上,它与IEEE802.3 兼容,但设计和包装兼顾工业和商业应用的要求。工业现场的设计者希望采用市场上可以找到的以太网芯片和媒介,兼顾考虑工业现场的特殊要求。首先考虑的是高温、潮湿、震动。第二看是否能方便地安装在工业现场控制柜内。第三是电源要求。许多控制柜内提供的电源都是低压交流或直流。墙装式电源装置有时不能适应。电磁兼容性(EMC)的要求随工业环境对EMI(工业抗干扰)和ESD (工业抗震)要求的不同而变化。现场的安全标准与办公室的完全不同。有时需要的是恶劣环境的额定值。工厂里采用的可能是工业控制柜标准而楼宇系统采用的往往是烟雾标准。显然低价的商用以太网集线器和交换机无法达到这些要求。 五、速度和距离 讨论共享型以太网的距离,不能忽略碰撞域(Collision Domain)的概念。 共享型以太网或半双工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是由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CSMA/CD)确定的。在半双工的通讯方式下,发送和接收不能同时进行,否则数据会发生碰撞。站点发送前,首先要看是否有空闲的信道。发送时,站点还会在一段时间内收听,确保在这一时间内没有其它站点在进行同步传送,最终本站发送成功。反之,发生碰撞,

工业以太网简介

工业以太网简介: 工业以太网就是基于IEEE 802、3 (Ethernet)得强大得区域与单元网络。利用工业以太网,SIMATIC NET 提供了一个无缝集成到新得多媒体世界得途径。 企业内部互联网(Intranet),外部互联网(Extranet),以及国际互联网(Internet) 提供得广泛应用不但已经进入今天得办公室领域,而且还可以应用于生产与过程自动化。继10M波特率以太网成功运行之后,具有交换功能,全双工与自适应得100M波特率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符合IEEE 802、3u 得标准)也已成功运行多年。采用何种性能得以太网取决于用户得需要。通用得兼容性允许用户无缝升级到新技术。 为用户带来得利益 :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太网毫无疑问就是当今LAN(局域网)领域中首屈一指得网络。以太网优越得性能,为您得应用带来巨大得利益: 通过简单得连接方式快速装配。 通过不断得开发提供了持续得兼容性,因而保证了投资得安全。 通过交换技术提供实际上没有限制得通讯性能。 各种各样联网应用,例如办公室环境与生产应用环境得联网。 通过接入WAN(广域网)可实现公司之间得通讯,例如,ISDN 或Internet 得接入。 SIMATIC NET基于经过现场应用验证得技术,SIMATIC NET已供应多于400,000个节点,遍布世界各地,用于严酷得工业环境,包括有高强度电磁干扰得区域。 工业以太网络得构成 :一个典型得工业以太网络环境,有以下三类网络器件: ◆网络部件 连接部件: ?FC 快速连接插座 ?ELS(工业以太网电气交换机) ?ESM(工业以太网电气交换机) ?SM(工业以太网光纤交换机) ?MC TP11(工业以太网光纤电气转换模块) 通信介质:普通双绞线,工业屏蔽双绞线与光纤 ◆ SIMATIC PLC控制器上得工业以太网通讯外理器。用于将SIMATIC PLC连接到工 业以太网。 ◆ PG/PC 上得工业以太网通讯外理器。用于将PG/PC连接到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重要性能:为了应用于严酷得工业环境,确保工业应用得安全可靠,SIMATIC NET 为以太网技术补充了不少重要得性能: ?工业以太网技术上与IEEE802、3/802、3u兼容,使用ISO与TCP/IP 通讯协议?10/100M 自适应传输速率 ?冗余24VDC 供电 ?简单得机柜导轨安装 ?方便得构成星型、线型与环型拓扑结构 ?高速冗余得安全网络,最大网络重构时间为0、3 秒 ?用于严酷环境得网络元件,通过EMC 测试 ?通过带有RJ45 技术、工业级得Sub-D 连接技术与安装专用屏蔽电缆得Fast Connect连接技术,确保现场电缆安装工作得快速进行 ?简单高效得信号装置不断地监视网络元件 ?符合SNMP(简单得网络管理协议) ?可使用基于web 得网络管理 ?使用VB/VC 或组态软件即可监控管理网络。 工业以太网冗余原理

以太网的帧结构

以太网的帧结构 要讲帧结构,就要说一说OSI七层参考模型。 一个是访问服务点,每一层都对上层提供访问服务点(SAP),或者我们可以说,每一层的头里面都有一个字段来区分上层协议。 比如说传输层对应上层的访问服务点就是端口号,比如说23端口是telnet,80端口是http。IP层的SAP是什么? 其实就是protocol字段,17表示上层是UDP,6是TCP,89是OSPF,88是EGIRP,1是ICMP 等等。 以太网对应上层的SAP是什么呢?就是这个type或length。比如 0800表示上层是IP,0806表示上层是ARP。我 第二个要了解的就是对等层通讯,对等层通讯比较好理解,发送端某一层的封装,接收端要同一层才能解封装。 我们再来看看帧结构,以太网发送方式是一个帧一个帧发送的,帧与帧之间需要间隙。这个叫帧间隙IFG—InterFrame Gap IFG长度是96bit。当然还可能有Idle时间。 以太网的帧是从目的MAC地址到FCS,事实上以太网帧的前面还有preamble,我们把它叫做先导字段。作用是用来同步的,当接受端收到 preamble,就知道以太网帧就要来了。preamble 有8个字节前面7个字节是10101010也就是16进制的AA,最后一个字节是 10101011,也就是AB,当接受端接受到连续的两个高电平,就知道接着来的就是D_mac。所以最后一个字节AB我们也叫他SFD(帧开始标示符)。 所以在以太网传输过程中,即使没有idle,也就是连续传输,也有20个字节的间隔。对于

大量64字节数据来说,效率也就显得不 1s = 1,000ms=1,000,000us 以太网帧最小为64byte(512bit) 10M以太网的slot time =512×0.1 = 51.2us 100M以太网的slot time = 512×0.01 = 5.12us 以太网的理论帧速率: Packet/second=1second/(IFG+PreambleTime+FrameTime) 10M以太网:IFG time=96x0.1=9.6us 100M以太网:IFG time=96x0.01=0.96us 以太网发送方式是一个帧一个帧发送的,帧与帧之间需要间隙。这个叫帧间隙IFG—InterFrame Gap 10M以太网:Preamble time= 64bit×0.1=6.4us 100M以太网:Preamble time= 64bit×0.01=0.64us Preamble 先导字段。作用是用来同步的,当接受端收到preamble,就知道以太网帧就要来了 10M以太网:FrameTime=512bit×0.1=51.2us 100M以太网:FrameTime=512bit×0.01=5.12us 因此,10M以太网64byte包最大转发速度=1,000,000 sec÷(9.6+6.4+51.2)= 0.014880952Mpps 100M以太网64byte包最大转发速度=1,000,000 sec÷(0.96+0.64+5.12)= 0.14880952Mpps

组建简单以太网要点

-------------学院 课程设计III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组建简单以太网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网络1202 成绩 指导教师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5年 3月 7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设计名称:课程设计III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组建简单以太网 完成期限:自2015 年 3 月 5 日至2015 年 3 月13 日共 2 周 设计内容: 在Cisco Packet Tracer中构建一个局域网(有计算机、交换机和集线器构成),并且对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配置,让局域网中的每台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 认识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掌握组建以太网的技术与方法:网卡、安装配置、连通性测试等。 指导教师:教研室负责人: 课程设计评阅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PacketTracer软件组建一个简单的以太网,并采用PacketTracer软件作为网络模拟开发环境实现该以太网,测试其连通性,采用计算机网络原理进行配置和连接,使本以太网具有基本的连接、通信功能,由此对网络结构有所掌握和学习。 关键词:计算机;以太网;PacketTracer

目录 1 课题描述 (1) 2 原理介绍 (2) 2.1 实验目的及要求 (2) 2.2网络设备概述 (2) 2.2 以太网介绍 (3) 3 以太网设计与实现 (5) 3.1网络的设计 (5) 3.2 PC机的IP设置 (5) 4测试及分析 (7) 4.1测试连通性 (7) 4.2分析注意事项 (10) 5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1 课题描述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认识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掌握组建以太网的技术与设计方法;并且基本了解网卡的安装、配置驱动程序、配置TCP/IP协议、连通性测试等操作,对计算机网络原理有实践性认识,提高对实际网络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开发工具:PacketTracer

工业以太网总述

为用户带来的利益 ----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太网毫无疑问是当今LAN(局域网)领域中首屈一指的网络。以太网优越的性能,为您的应用带来巨大的利益: 通过简单的连接方式快速装配。 通过不断的开发提供了持续的兼容性,因而保证了投资的安全。 通过交换技术提供实际上没有限制的通讯性能。 各种各样联网应用,例如办公室环境和生产应用环境的联网。 公司之间的通讯

通过接入WAN(广域网)可实现公司之间的通讯,例如,ISDN 或Internet 的接入。 ----SIMATIC NET基于经过现场应用验证的技术,SIMATIC NET已供应多于400,000个节点,遍布世界各地,用于严酷的工业环境,包括有高强度电磁干扰的区域。 工业以太网络的构成 ----一个典型的工业以太网络环境,有以下三类网络器件: 网络部件 连接部件: FC 快速连接插座 ELS(工业以太网电气交换机) ESM(工业以太网电气交换机) SM(工业以太网光纤交换机) MC TP11(工业以太网光纤电气转换模块) 通信介质: 普通双绞线,工业屏蔽双绞线和光纤 SIMATIC PLC控制器上的工业以太网通讯处理器。用于将SIMATIC PLC连接到工业以太网。 PG/PC 上的工业以太网通讯处理器。用于将PG/PC连接到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重要性能

----为了应用于严酷的工业环境,确保工业应用的安全可靠,SIMATIC NET 为以太网技术补充了不少重要的性能: 工业以太网技术上与IEEE802.3/802.3u兼容,使用ISO和TCP/IP 通讯协议 10/100M 自适应传输速率 冗余24VDC 供电 简单的机柜导轨安装 方便的构成星型、线型和环型拓扑结构 高速冗余的安全网络,最大网络重构时间为0.3 秒 用于严酷环境的网络元件,通过EMC 测试 通过带有RJ45 技术、工业级的Sub-D 连接技术和安装专用屏蔽电缆的Fast Connect连接技术,确保现场电缆安装工作的快速进行 简单高效的信号装置不断地监视网络元件 符合SNMP(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 可使用基于web 的网络管理 使用VB/VC 或组态软件即可监控管理网络 工业以太网的技术特点 工业以太网技术具有价格低廉、稳定可靠、通信速率高、软硬件产品丰富、应用广泛以及支持技术成熟等优点,已成为最受欢迎的通信网络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太网进入了控制领域,形成了新型的以太网控制网络技术。这主要是由于工业自动化系统向分布化、智能化控制方面发展,开放的、透明的通讯协议是必然的要求。以太网技术引入工业控制领域,其技术优势非常明显:

以太网概念

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 一个。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3com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Saltzer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受到此结论的影响,很多电脑厂商或犹豫不决或决定不把以太网接口做为机器的标准配置,这样3Com才有机会从销售以太网网卡大赚。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另一种说法“以太网不适合在理论中研究,只适合在实际中应用”。也许只是句玩笑话,但这说明了这样一个技术观点:通常情况下,网络中实际的数据流特性与人们在局域网普及之前的估计不同,而正是因为以太网简单的结构才使局域网得以普及。梅特卡夫和Saltz er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MAC项目(Project MAC)的同一层楼里工作,当时他正在做自己的哈佛大学毕业论文,在此期间奠定了以太网技术的理论基础。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 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电缆10 Base 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直扩的无线以太网可达11Mbps,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最好。 [编辑本段] 以太网的分类和发展 一、标准以太网 开始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使用的是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的访问控制方法,这种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以太网可以使用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和光纤等多种传输介质进行连接,并且在I EEE 802.3标准中,为不同的传输介质制定了不同的物理层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p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100m),Base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代表“带宽”。

以太网GMII介绍

以太网知识GMII / RGMII接口 本文主要分析MII/RMII/SMII,以及GMII/RGMII/SGMII接口的信号定义,及相关知识,同时本文也对RJ-45接口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在10/100模式下和1000M模式下的连接方法。 1. GMII 接口分析 GMII接口提供了8位数据通道,125MHz的时钟速率,从而100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下图定义了RS层的输入输出信号以及STA的信号: 图18 Reconciliation Sublayer (RS) and STA connections to GMII 下面将详细介绍GMII接口的信号定义,时序特性等。由于GMII接口有MAC和PHY模式,因此,将会根据这两种不同的模式进行分析,同时还会对RGMII/TBI/RTBI接口进行介绍。 4.1 GMII接口信号定义 GMII接口可分为MAC模式和PHY模式,一般说来MAC和PHY对接,但是MAC和MAC也是可以对接的。 在GMII接口中,它是用8根数据线来传送数据的,这样在传送1000M数据时,时钟就会125MHz。 GMII接口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从MAC层到物理层的发送数据接口,二是从物理层到MAC层的接收数据接口,三是从物理层到MAC层的状态指示信号,四是MAC层和物理层之间传送控制和状态信息的MDIO接口。 GMII接口的MAC模式定义:

注意在表7中,信号GTX_CLK对于MAC来说,此时是Output信号,这一点和MII接口中的TX_CLK的Input特性不一致。 GMII接口PHY模式定义: 表8 注意在表8中,信号GTX_CLK对于PHY来说,此时是Input信号,这一点和MII接口中的TX_CLK的Output特性不一致。 4.2 GMII接口时序特性

各种工业以太网的区别

各种工业以太网的区别其实就是协议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应用层协议的区别。 都是以太网通讯,只是每个公司的叫法不一样,西门子用PROFINET、AB用Ethernet IP、施耐德的MODBUS TCP/IP。 取个例子,以太网就像高速公路,Ethernet/IP、Profinet、Modbus TCP/IP分别像高速公路上的宝马、奔驰、奥迪车,都可以从一个城市把物品运送到另一城市。但是每个车上安装的零件无法和另一车上的零件进行更换。 EtherCAT(以太网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个以以太网为基础的开放架构的现场总线系统,EterCAT名称中的CAT为ControlAutomation Technology(控制自动化技术)首字母的缩写。最初由德国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Beckhoff AutomationGmbH)研发。EtherCAT为系统的实时性能和拓扑的灵活性树立了新的标准,同时,它还符合甚至降低了现场总线的使用成本。EtherCAT的特点还包括高精度设备同步,可选线缆冗余,和功能性安全协议(SIL3)。 Ethernet/IP是一个面向工业自动化应用的工业应用层协议。它建立在标准UDP/IP与TCP/IP 协议之上,利用固定的以太网硬件和软件,为配置、访问和控制工业自动化设备定义了一个应用层协议西蒙公司开发 Ethernt/IP属于ODVA组织,Rockwell只是其中一个推广力度比较大的公司而已。施耐德也是ODVA组织的成员,施耐德所有PLC都可以支持Ethernt/IP协议。Ethernt/IP协议是十大总线之一,和Controlnet、Devicenet一起称为CIP总线。可以实现协议间路由,但是需要Rslinx 软件进行配置。通讯时需要设置RPI参数,没有任何客户端的反馈信息,因此不管现场客户端是否收到数据,数据一致由服务器不断的发,缺少相应的检测。 PROFINET由PROFIBUS国际组织(PROFIBUS International,PI)推出,是新一代基于工业以太网技术的自动化总线标准。作为一项战略性的技术创新,PROFINET为自动化通信领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网络解决方案,囊括了诸如实时以太网、运动控制、分布式自动化、故障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当前自动化领域的热点话题,并且,作为跨供应商的技术,可以完全兼容工业以太网和现有的现场总线(如PROFIBUS)技术,保护现有投资。 PROFINET是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完整解决方案,其功能包括8个主要的模块,依次为实时通信、分布式现场设备、运动控制、分布式自动化、网络安装、IT标准和信息安全、故障安全和过程自动化。 MODBUS/TCP是简单的、中立厂商的用于管理和控制自动化设备的MODBUS系列通讯协议的派生产品。显而易见,它覆盖了使用TCP/IP协议的“Intranet”和“Internet”环境中MODBUS 报文的用途。协议的最通用用途是为诸如PLC’s,I/O模块,以及连接其它简单域总线或I/O 模块的网关服务的。 MODBUS/TCP协议是作为一种(实际的)自动化标准发行的。既然MODBUS已经广为人知,该规范只将别处没有收录的少量信息列入其中。然而,本规范力图阐明MODBUS中哪种功能对于普通自动化设备的互用性有价值,哪些部分是MODBUS作为可编程的协议交替用于PLC’s的“多余部分”。 它通过将配套报文类型“一致性等级”,区别那些普遍适用的和可选的,特别是那些适用于特殊设备如PLC’s的报文。 Modbus TCP/IP由Modbus IDA组织提出,有施耐德旗下的Modicon公司主推,在目前施耐德所有PLC产品中都支持,同时也支持Ethernet/IP协议,Modbus TCP/IP是免费的、全开放协议,可以用VB等高级编程语言调用winsock控件即可实现与PLC的数据通讯,因此,很

10GbE以太网介绍

Introduction to 10 Gigabit Ethernet Tim Chung Version 1.0 (FEB, 2010) QSAN Technology, Inc. https://www.360docs.net/doc/da9483878.html, White Paper# QWP201003-P500H

lntroduction This document introduces some basic knowledge about 10 Gigabit Ethernet. It includes cable media, MSAs (multi-source agreements, the modularized adapter sets), and the solutions which QSAN provides. Users will learn the knowledge and make the right choice of their needs. Cable media Fiber Basically, optical fiber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lassifications: single-mode fiber (SMF) and multi-mode fiber (MMF). The comparison table is listed below: Fiber type Core size of cable Distance Light source Benefit Shortcoming Cable color MMF 50 or 62.5 μm Less than 300M Low-cost laser or LED Cheaper, easy to manufacture, lower power consumption Short distances Orange SMF 8~9 μm Over 10Km by diff. fiber standards High power, collimated laser Long distances Expensive, Higher power consumption Yellow The fiber solutions used by 10 Gigabit Ethernet are definded by IEEE 802.3ae. It includes fiber -SR, -LR, -ER, and –LX4. Here we take an example of -SR and –LR. Common name IEEE standard Wavelength (nm) Cable type Distance 10GBASE- SR 802.3ae 850 MMF Up to 300M 10GBASE- LR 802.3ae 1310 SMF 10KM Copper The copper solutions used by 10Gigabit Ethernet are 10BASE-CX4 (IEEE 802.3ak), 10BASE-T (IEEE 802.3an), and the SFP+ Direct Attach. Here is the comparison table. Common name IEEE standard Cable type Distance Benefit Shortcoming 10GBASE-CX4 802.3ak CX4, similar to the one used by InfiniBand? technology 15M Low latency, low cost, low power Short reach, bigger form factor SFP+ DA N/A Passive Twin- Axial (2 pair copper) cables 10M Low latency, low cost, low power small form Short reach

工业以太网的意义及其应用分析

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及意义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企业网络不同层次间传送的数据信息己变得越来越复杂,工业网络在开放性、互连性、带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总线技术适应了工业网络的发展趋势,用数字通信代替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大量地减少了仪表之间的连接电缆、接线端口等,降低了系统的硬件成本,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 现场总线的出现,对于实现面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现场总线这类专用实时通信网络具有成本高、速度低和支持应用有限等缺陷,以及总线通信协议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总线产品不能直接互连、互用和互可操作等,无法达到全开放的要求,因此现场总线在工业网络中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己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TCP/IP 的简单实用已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可以满足工业网络各个层次的需求。目前不仅在办公自动化领域内,而且在各个企业的上层网络也都广泛使用以太网技术。由于它技术成熟,连接电缆和接口设备价格较低,带宽也在飞速增加,特别是快速Ethernet与交换式Ethernet的出现,使人们转向希望以物美价廉的以太网设备取代工业网络中相对昂贵的专用总线设备。Ethernet通信机制 Ethernet是IEEE802. 3所支持的局域网标准,最早由Xerox开发,后经数字仪器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联合扩展,成为Ethernet标准。Ethernet采用星形或总线形结构,传输速率为10Mb/s,100 Mb/s,1000 Mb/s或是更高,传输介质可采用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等,网络机制从早期的共享式发展到目前盛行的交换式,工作方式从单工发展到全双工。 在OSI/ISO 7层协议中,Ethernet本身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作为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它需要高层协议的支持。自从APARNET将TCP/IP和

以太网网卡结构和工作原理

以太网网卡结构和工作原理 网络适配器又称网卡或网络接口卡(NIC),英文名NetworkInterfaceCard。它是使计算机联网的设备。平常所说的网卡就是将PC机和LAN连接的网络适配器。网卡(NIC)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它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带宽、总线方式、电气接口方式等。它的基本功能为:从并行到串行的数据转换,包的装配和拆装,网络存取控制,数据缓存和网络信号。目前主要是8位和16位网卡。 网卡必须具备两大技术:网卡驱动程序和I/O技术。驱动程序使网卡和网络操作系统兼容,实现PC机与网络的通信。I/O技术可以通过数据总线实现PC和网卡之间的通信。网卡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元素。在计算机局域网络中,如果有一台计算机没有网卡,那么这台计算机将不能和其他计算机通信,也就是说,这台计算机和网络是孤立的。 网卡的不同分类:根据网络技术的不同,网卡的分类也有所不同,如大家所熟知的ATM网卡、令牌环网卡和以太网网卡等。据统计,目前约有80%的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务器的工作特点而专门设计的,价格较贵,但性能很好。就兼容网卡而言,目前,网卡一般分为普通工作站网卡和服务器专用网卡。服务器专用网卡是为了适应网络服种类较多,性能也有差异,可按以下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网卡所支持带宽的不同可分为10M网卡、100M网卡、 10/100M自适应网卡、1000M网卡几种;根据网卡总线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ISA网卡、EISA网卡和PCI网卡三大类,其中ISA网卡和PCI网卡较常使用。ISA总线网卡的带宽一般为10M,PCI总线网卡的带宽从10M到1000M都有。同样是10M网卡,因为ISA总线为16位,而PCI总线为32位,所以PCI网卡要比ISA网卡快。 网卡的接口类型: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网卡出现了AUI接口(粗缆接口)、BNC接口(细缆接口)和RJ-45接口(双绞线接口)三种接口类型。所以在选用网卡时,应注意网卡所支持的接口类型,否则可能不适用于你的网络。市面上常见的10M网卡主要有单口网卡(RJ-45接口或BNC接口)和双口网卡(RJ-45和BNC两种接口),带有AUI粗缆接口的网卡较少。而100M和1000M网卡一般为单口卡(RJ-45接口)。除网卡的接口外,我们在选用网卡时还常常要注意网卡是否支持无盘启动。必要时还要考虑网卡是否支持光纤连接。 网卡的选购:据统计,目前绝大多数的局域网采用以太网技术,因而重点以以太网网卡为例,讲一些选购网卡时应注意的问题。购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网卡的应用领域----目前,以太网网卡有10M、100M、10M/100M及千兆网卡。对于大数据量网络来说,服务器应该采用千兆以太网网卡,这种网卡多用于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以提高整体系统的响应速率。而10M、100M和 10M/100M网卡则属人们经常购买且常用的网络设备,这三种产品的价格相差不大。所谓10M/100M自适应是指网卡可以与远端网络设备(集线器或交换机)

以太网采用的通信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以太网采用的通信协议 篇一:以太网基础协议802.3介绍 802.3 802.3通常指以太网。一种网络协议。描述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的实现方法,在多种物理媒体上以多种速率采用csma/cd访问方式,对于快速以太网该标准说明的实现方法有所扩展。 dixethernetV2标准与ieee的802.3标准只有很小的差别,因此可以将802.3局域网简称为“以太网”。 严格说来,“以太网”应当是指符合dixethernetV2标准的局域网。 早期的ieee802.3描述的物理媒体类型包括:10base2、10base5、10baseF、10baset和10broad36等;快速以太网的物理媒体类型包括:100baset、100baset4和100basex等。 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linkcontrol)子层 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accesscontrol)子层。

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mac子层,而llc 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llc 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由于tcp/ip体系经常使用的局域网是dixethernetV2而不是802.3标准中的几种局域网,因此现在802委员会制定的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即802.2标准)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很多厂商生产的网卡上就仅装有mac协议而没有llc协议。 mac子层的数据封装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数据封装分为发送数据封装和接收数据封装两部分,包括成帧、编制和差错检测等功能。 数据封装的过程:当llc子层请求发送数据帧时,发送数据封装部分开始按mac子层的帧格式组帧: (1)将一个前导码p和一个帧起始定界符sFd附加到帧头部分; (2)填上目的地址、源地址、计算出llc数据帧的字节数并填入长度字段len; (3)必要时将填充字符pad附加到llc数据帧后; (4)求出cRc校验码附加到帧校验码序列Fcs中; (5)将完成封装后的mac帧递交miac子层的发送介质访问管理部分以供发送;接收数据解封部分主要用于校验帧

以太网功能介绍

一、前言 为使职业培训和鉴定满足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目前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和技工队伍的现状、以及目前技能鉴定中心的现有基础,编制本方案。 本方案参照国家职业教育电气控制专业培训大纲,以上海市职业培训中心网络控制技术部分的实训要求设置项目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为依据,结合德国职业技术培训和鉴定的成功经验和手段,强调以检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企业的实际应用为题材,以考题的随机性和标准化为特色,考核考生综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以最小的误差,客观评价考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鉴定中心的考核权威性、课题先进性、手段的科学性和对社会职业培训的指导性。 二、功能定位 2.1 考核鉴定功能: 能反映电气控制技术发展对工厂企业应用的及时性和先进性,以科学的手段对全市相关工种技术工人的考核和等级鉴定,并具备全市相关技能鉴定中心、职业鉴定的标准和指导作用。 2.2 培训功能: 对失业下岗人员和相关专业转岗人员的再就业前和相关人员综合

工种技能的培训功能。 2.3 指导功能: 体现上海工业企业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的实用性、普遍性,具备全市大、中专院校工科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技能测评和就业的适应性和指导性。 2.4 示范功能: 反映中国职业技术培训和鉴定的发展特色,体现国家职业技术培训和鉴定的示范功能,并成为中国职业培训鉴定的国际交流窗口。 三、装置特点 网络技术实训台是为电工工种的高级技师培训而设计,能反映网络控制技术发展对工厂企业应用的及时性和先进性,以科学的手段对全市相关工种技术工人考核鉴定。同时为相关院校电类专业学生实验和课程设计提供培训服务,并为相关专业转岗人员的再就业提供培训服务。 3.1 设计创新式实训: 运用各种模块单元,可灵活组合不同课题、不同要求的实训线路。以模块化的特点强调训练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灵活解决问题的动手能

工业以太网的构成及重要性能介绍

工业以太网的构成及重要性能介绍 西门子就逐步地把以太网的概念引入到工业控制领域,到今天,西门子SCALANCE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已经在冶金、烟草、汽车、煤矿、造船、地铁、电力、风电、交通、石化、水处理等多个行业的多个项目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产品线也日臻完善。 工业以太网简介 工业以太网是基于IEEE 802.3(Ethernet)的强大的区域和单元网络。利用工业以太网,SIMATIC NET提供了一个无缝集成到新的多媒体世界的途径。 企业内部互联网(Intranet),外部互联网(Extranet),以及国际互联网(Internet) 提供的广泛应用不但已经进入今天的办公室领域,而且还可以应用于生产和过程自动化。继10M波特率以太网成功运行之后,具有交换功能,全双工和自适应的100M波特率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符合IEEE 802.3u的标准)也已成功运行多年。采用何种性能的以太网取决于用户的需要。通用的兼容性允许用户无缝升级到新技术。 为用户带来的利益 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太网毫无疑问是当今LAN(局域网)领域中首屈一指的网络。以太网优越的性能,为您的应用带来巨大的利益:通过简单的连接方式快速装配。 通过不断的开发提供了持续的兼容性,因而保证了投资的安全。 通过交换技术提供实际上没有限制的通讯性能。

各种各样联网应用,例如办公室环境和生产应用环境的联网。 通过接入WAN(广域网)可实现公司之间的通讯,例如,ISDN 或Internet 的接入。 SIMATIC NET基于经过现场应用验证的技术,SIMATIC NET已供应多于400,000个节点,遍布世界各地,用于严酷的工业环境,包括有高强度电磁干扰的区域。 工业以太网络的构成 一个典型的工业以太网络环境,有以下三类网络器件: 网络部件 连接部件: FC快速连接插座 ELS(工业以太网电气交换机) ESM(工业以太网电气交换机) SM(工业以太网光纤交换机) MC TP11(工业以太网光纤电气转换模块) 通信介质:普通双绞线,工业屏蔽双绞线和光纤 SIMATIC PLC控制器上的工业以太网通讯外理器。用于将SIMATIC PLC连接到工业以太网。 PG/PC上的工业以太网通讯外理器。用于将PG/PC连接到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重要性能 为了应用于严酷的工业环境,确保工业应用的安全可靠,SIMATIC

(完整word)Ethernet/IP协议简介

目录 1.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与工业以太网2.工业以太网实时性问题3.Ethernet/IP协议简介4.Ethernet/I P通信适配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5.EtherNet/IP 工业以太网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Ethernet/IP协议简介 1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与工业以太网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化与功能自治性的现场设备的广泛应用,嵌入式控制器、智能现场测控仪表和传感器等方便地接入了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是顺应智能现场仪表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初衷是用数字通讯代替4--20mA模拟传输技术,但随着现场总线技术与智能仪表管控一体化(仪表调校、控制组态、诊断、报警、记录)的发展,在控制领域内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控制专家们纷纷预言:FCS将成为21世纪控制系统的主流。然而在控制界对FCS进行概念炒作的时候,却注意到它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的不协调,其主要表现在迄今为止现场总线的通讯标准尚未统一:8种现场总线经过14年的纷争,最后IEC的现场总线标准化组织经投票,通过以下这8种现场总线成为IEC61158现场总线标准,即:FF H1,Control Net,ProfiBus,InterBus,P.Net,World FIP,Swift Net,FF之高速EtherNet即HSE。这8种现场总线互不兼容,这也使得各厂商的仪表设备难以在不同的FCS中兼容。此外,FCS的传输速率也不尽人意,以基金会现场总线(FF)正在制定的国际标准为例,它采用了ISO的参考模型中的3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和极具特色的用户层,其低速总线H1的传输速度为31.25kbps,高速总线H2的传输速度为1 Mbps或2.5Mbps,这在有些场合下仍无法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又如广泛用于汽车行业的Can总线 系统,其最高的传输速率为1 Mbps/40米;这些现场总线受通讯距离制约较大。由于上述原因,使FCS在工业控制中的推广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以太网具有传输速度高、低耗、易于安装和兼容性好等方面的优势,由于它支持几乎所有流行的网络协议,所以在商业系统中被广泛采用。但是传统以太网采用总线式拓朴结构和多路存取载波侦听碰撞检测(CSMA/CD)通讯方式,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下,重要数据的传输过程会产生传输延滞,这被称为以太网的“不确定性”。研究表明:商业以太网在工业应用中的传输延滞在2~30ms之间,这是影响以太网长期无法进入过程控制领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以太网的研

以太网数据帧的构成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1、打开协议仿真编辑器,选择“工具”菜单中的“命令行”,出现命令提示符后输入: C:>ipconfig/all 2、观察运行结果,获得本机的主机名及以太网地址。 3、在地址本中找到本机的相关信息 练习二:编辑LLC信息帧并发送 1、打开协议仿真编辑器,在工具栏选择“新建”,建立一个以太网帧(也可以利用协议仿真编辑器打 开时默认建立的以太网帧进行编辑);此时在协议仿真编辑器的各部分会显示出该新帧的信息。 ⑴多帧编辑器中显示:新帧的序号(为1)、概要信息; ⑵协议树中显示以太网MAC层协议; ⑶单帧编辑器中显示新帧各字段的默认值; ⑷十六进制对照表中显示新帧对应的十六进制信息; 2、编辑以太网帧 在单帧编辑器中编辑该帧,见图1-4;具体步骤为: 图4 单帧编辑器中以太网帧示意图 ⑴填写“目的MAC地址”字段; 方法一:手工填写。 方法二:选择地址本某主机的MAC地址,双击自动添加。 ⑵填写“源MAC地址”字段,方法同上; 注意:仿真编辑器可以仿真本机发送的MAC帧,也可以仿真另一台主机发送MAC帧,所以,源MAC 地址字段可以填写本机MAC地址,也可以填写其他主机的MAC地址。但要注意协议分析器显示过滤器的设置,否则会捕获不到数据包。 ⑶填写“类型或长度”字段:可以填写0X0043;同时在LLC的DATA中填写0X0040个数据;例如: 在LLC的DATA中添入: AAAAAAAAAAAAAAAABBBBBBBBBBBBBBBBCCCCCCCCCCCCCCCCDDDDDDDDDDDDDDDD; 注意:填写的类型或长度字段为十六进制数,填写的数值应等于LLC层首部与数据字段的长度和。 ⑷协议树中会显示LLC;其中的SSAP和DSAP是源和目的访问点,可以不变,采用仿真器给定的数值。 ⑸修改LLC的控制字段,最低位为零,表示信息帧。 3、单帧编辑器与十六进制对照表是联动的,观察十六进制对照表中该帧的信息;

常见以太网帧结构详解

常见以太网帧结构详解 1 以太网相关背景 以太网这个术语通常是指由DEC,Intel和Xerox公司在1982年联合公布的一个标准,它是当今TCP/IP采用的主要的局域网技术,它采用一种称作CSMA/CD的媒体接入方法。几年后,IEEE802委员会公布了一个稍有不同的标准集,其中802.3针对整个CSMA/CD网络,802.4针对令牌总线网络,802.5针对令牌环网络;此三种帧的通用部分由802.2标准来定义,也就是我们熟悉的802网络共有的逻辑链路控制(LLC)。由于目前CSMA/CD的媒体接入方式占主流,因此本文仅对以太网和IEEE 802.3的帧格式作详细的分析。 在TCP/IP世界中,以太网IP数据报文的封装在RFC 894中定义,IEEE802.3网络的IP数据报文封装在RFC 1042中定义。标准规定: 1)主机必须能发送和接收采用RFC 894(以太网)封装格式的分组; 2)主机应该能接收RFC 1042(IEEE 802.3)封装格式的分组; 3)主机可以发送采用RFC 1042(IEEE 802.3)封装格式的分组。 如果主机能同时发送两种类型的分组数据,那么发送的分组必须是可以设置的,而且默认条件下必须是RFC 894(以太网)。 最常使用的封装格式是RFC 894定义的格式,俗称Ethernet II或者Ethernet DIX。 下面,我们就以Ethernet II称呼RFC 894定义的以太帧, 以IEEE802.3称呼RFC 1042定义的以太帧。 2 帧格式 Ethernet II和IEEE802.3的帧格式分别如下。 Ethernet II帧格式: ---------------------------------------------------------------------------------------------- | 前序 | 目的地址 | 源地址 | 类型 | 数据 | FCS | ---------------------------------------------------------------------------------------------- | 8 byte | 6 byte | 6 byte | 2 byte | 46~1500 byte | 4 byte| IEEE802.3一般帧格式 -------------------------------------------------------------------------------------------------------------- | 前序 | 帧起始定界符 | 目的地址 | 源地址 | 长度 | 数据 | FCS | ------------------------------------------------------------------------------------------------------------ | 7 byte | 1 byte | 2/6 byte |2/6 byte| 2 byte | 46~1500 byte | 4 byte | Ethernet II和IEEE802.3的帧格式比较类似,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定义的2字节的类型,而后者定义的是2字节的长度;所幸的是,后者定义的有效长度值与前者定义的有效类型值无一相同,这样就容易区分两种帧格式了。 一、前序字段 前序字段由8个(Ethernet II)或7个(IEEE802.3)字节的交替出现的1和0组成,设置该字段的目的是指示帧的开始并便于网络中的所有接收器均能与到达帧同步,另外,该字段本身(在Ethernet II中)或与帧起始定界符一起(在IEEE802.3中)能保证各帧之间用于错误检测和恢复操作的时间间隔不小于9.6毫秒。 二、帧起始定界符字段 该字段仅在IEEE802.3标准中有效,它可以被看作前序字段的延续。实际上,该字段的组成方式继续使用前序字段中的格式,这个一个字节的字段的前6个比特位置由交替出现的1和0构成。该字段的最后两个比特位置是11,这两位中断了同步模式并提醒接收后面跟随的是帧数据。 当控制器将接收帧送入其缓冲器时,前序字段和帧起始定界符字段均被去除。类似地当控制器发送帧时,它将这两个字段(如果传输的是IEEE802.3帧)或一个前序字段(如果传输的是真正的以太网帧)作为前缀加入帧中。 三、目的地址字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