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在集团20周年典礼上的发言-2019年文档资料

140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在集团20周年典礼上的发言-2019年文档资料
140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在集团20周年典礼上的发言-2019年文档资料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在集团20周年典礼上的发言

海尔20年研讨会的题目是:海尔20年1000亿世界的海尔,为什么用这个题目?因为它比较确切地表达了海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0年就是海尔所走过的路,1000亿是海尔现在达到的水平,世界的海尔是海尔将来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要总结过去,而不是欣赏和留恋过去,因为“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我们不可以留恋过去,但应该总结过去,目的是为了把握现在,创造未来。我想按照这个思路谈一下海尔自己的体会。

20年的海尔经验

二十年来海尔能够持续发展所把握的规律是什么?

二十年是历史上的一瞬间,但是就中国特别是中国家电业来讲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家电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企业而言,二十年来也是有着很大变化,经常发生大起大落,很多企业由很小发展到很大,一些很好的企业突然在一夜之间消失,很多中国过去的名牌成为昨日黄花,很多出色的企业在一夜之间发生了亏损。海尔在这二十年中在大的决策上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在大的机遇上能够比较好地把握,为什么?

现在回顾起来,主要是把握了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无为和有为的关系,第二是重点突破和闭环优化的关系,第三是百米冲刺和跑马拉松的关系。对这三重关系的处理海尔昨天在做,今天在做,将来一段时间内可能还要遵循这个规律,也就是说这个规律是自始至终的。其次这三种关系体现了一种递进的关系,第一种关系是第二种关系的指导,第二种关系是第一关系的支持。

比如说无为和有为的关系,其实就是说要找到企业的方向,也就是说企业要做正确的事,如果没有方向就是乱干。第二种重点突破和闭环优化的关系,其实说明了在正确的方向指导下如何正确地做事,如果找到了做正确事的方向但不能正确地做事,这个方向也达不到。第三种百米冲刺和跑马拉松的关系是为第二种关系做支持,保证及时做到位,因为如果有了做正确事的路径但却不能及时地做到也不行。所以说这三种关系是互相在递进的,形成一个整体。

第一是无为和有为的关系,不光对企业,对所有部门都一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所谓的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非常重要,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人的话,它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船的话,它就是罗盘。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成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即如果能做到“无为”,则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有形的东西生于无形的东西。

但是对企业而言,说并不困难但做非常困难。因为无形的价值观要找准了非常难,要

从表面现象中抓到本质,这是最难的。但最难的地方还不在这儿,在于找对了价值观且产生了很好的成果之后,就必须突破自我再找到新的价值观,这是最难最难的,所以中国有很多家电企业有时也能做到增长得非常快发展得非常好,但过几年就不行了,因为它停留在曾经带来成功的价值观上而没有找到新的价值观。

从海尔的过去来讲,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海尔抓质量管理,海尔从创业初期就开始抓质量管理,当时海尔提出一个价值观: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现在看来这已没什么意义,但当时没有人能提出这样的价值观,因为当时是供不应求的时代,所有的产品都要排队来购买,何必还要把质量做到极致呢,所以就没有人想到这一点,但海尔当时想到了,因为海尔要做世界一流的产品就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砸冰箱就是为了支持这个价值观,结果到1988年海尔获得了中国冰箱史上第一块金牌。到了1989年,很多企业产品不好卖,因为当时供求已达到平衡。所以产品质量成了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开始抓产品质量,但是海尔又提升了一步:从抓产品本身的质量这种狭义的质量提升到一种广义的质量,延升到服务。其实从生产线下来的产品质量再好,也不是完整的质量,要把产品的质量延伸到用户的家里去。海尔当时在全国第一家提出了星级服务,包括后来的无搬运服务,起因是青岛市一位老太太买了一台海尔空调,让一台出租车拉回家,结果到了家,她上楼找人的时候空调被出租车拉走了,海尔得知后赔偿给她一台空调,因为海尔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应该把一切服务都做到位,由此拉开了星级服务,在全国建了几十个电话服务中心,在后来的多元化过程中,这个服务平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当其他企业也感到应该重视服务,而且也采取了海尔式的具体服务做法时,海尔又开始了新的提升:在九十年代中期抓到了质量的本质,即永远要满足用户的需求,永远使用户满意,提出为用户创造需求,满足用户潜在的需求,提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洗衣机的一般销售淡季在夏季,当时提出这个淡季是不应该存在的,因为用户并不是在这个季节不需要洗衣机,而是没有可以供这个季节使用的洗衣机,由此创造了“小小神童”产品,解决了淡季没有产品卖的问题,也解决了用户在淡季没有合适洗衣机的问题,而且这个产品经过十几代的改进,现在在日本、美国都受到欢迎。所以我想说的是,企业的理念一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提出新的理念,并且总要超前几步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但是不管怎样说,不同理念的提出一定要有一个核心的东西不能变,就是海尔的“真诚到永远”,永远接近用户,与用户零距离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除了质量管理方面,其他的方面如多元化、国际化都是遵循这样的规律来做的。

近年来,我们所面对的最大的压力就是:信息化和全球化,因为所有的国际化大公司都到中国来了,我们在“为客户找产品而不是为产品找客户”理念的引导下来应对挑战。

我们与客户一起开发市场需求,而不是我拿出产品让客户看着卖,双方共同开发产品的结果是可以双赢。所以到现在为止产生的成果就是中国企业目前面临的两大顽症一是应收帐款二是库存,对海尔来讲都已经很好得解决了。应对的措施就是继续推进市场链的流程再造,因为它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来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转,必须要不断创造用户需求,与用户零距离地接触,如果保持这一点就能不断从市场上了解用户的抱怨,就会为了创造需求不断提出新的价值观。

第二个关系。如果说第一种关系提出了企业的准确发展方向和价值观的话,那么怎么样来做到就是一个大问题。怎样把价值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提出“重点突破闭环优化”。

所谓重点突破,就是推进一项工作一定要找到一个可以拉动全局发展的突破点,这个点可以使整体的水平提高。而这个点提高了还不行,还需要整体的提高,这就要靠闭环优化。

没有重点突破就不可能有发展,另外找到重点有了突破之后如果没有闭环优化,只能孤军深入或虎头蛇尾,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靠闭环优化。

举个例子,在海尔发展过程中,当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以后,如何来做呢?就是要找到重点,非常简单就是在最后下线这道工序卡住,只要是不符合要求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就不能下线,这一卡不要紧,全线都停了,有了这个重点之后一下子把所有问题都反映出来了,零部件的质量问题,人员的素质问题,工艺的问题等等所有问题,于是就在整个系统中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优化。到了1988年,表面上拿到了中国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但本质上我们得到的含金量最高的金牌是一支优化了的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在国际化方面也是这样,我们提出的理念是“出口创牌”而不是“出口创汇”,而在操作过程中逐步递进。比如把“走出去”的战略分为三步:“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走出去”仅仅是把产品出口到海外去;但是“走进去”则应成为在当地认可的产品,要进入到当地连锁,在当地设计,为当地用户服务;“走上去”则是成为当地的名牌。打个比喻,“走出去”是到国外留学,但“走进去”相当于拿到绿卡,而“走上去”则是成为当地的名流。所以在做的时候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重点突破,“走出去”是靠列成一列纵队而不是排成一列横队,在美国靠小冰箱突破,然后洗衣机、空调跟进,最后整体推进;“走进去”则是突破在美国建厂,美国建厂成功了,则在发达国家建厂就不成问题,在巴基斯坦建厂成功了,则在发展中国家建厂就不成问题。所以总归有一个重点,靠其突破拉动。“走上去”是我们最后的目标,所谓的世界名牌不是那么抽象的,就是在每一个国家都要成为名牌,实际上欧洲一些名牌做得很好,但仅限于欧洲。

在未来,我们也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要不断按照新的价值观念进行重点突破和闭环优化。过去是要求企业开发产品的时间越来越短,现在竞争的态势变了,不是要求产品开发周期越来越短来赶上市场的需求,而是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动越来越快,过去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定下来可能十年二十年都不变,现在不行,要不断地变,不变就会被打倒。比如惠普和IBM都非常好,但却被戴尔超越了,为什么?因为戴尔的组织结构是最适合信息化时代的。对于海尔来讲,最大的挑战就在于此,虽然现在的组织结构很好,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但是信息化时代的竞争要求打破这个组织结构,这很难,相当于一次地震。就像提出流程再造的哈默博士所言,流程再造相当于把一个监狱的犯人全部放出来了,一切都乱了套。如果企业经常要这么做,挑战太大了,而不做则会没有竞争力。这将是我们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

第三个关系是百米冲刺和跑马拉松的关系。如果说第一个关系无为和有为的关系是确定了企业做正确的事,又去正确地做事即找到了可以达到目标的路径,那么怎样正确及时地把事做到?作为企业就像是跑马拉松,如果按很慢的速度和国际化先进企业的差距就永远不可能缩小,但如果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又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这是一个速度和耐力的矛盾。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这样来界定,每年对海尔来讲都是一个马拉松,每天都是一个百米冲刺。比如在第一年创业时的目标是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消化先进技术,当年达到九千台的产品,并把这个目标分解到每一天,于是有了“日清”工作法,凭着这种精神海尔很快地消化了国外先进技术。到现在为止还在推行“日清”工作法,这是海尔的特色,也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

今年以来,我们提出的马拉松是大客户、大定单、高增长,到年底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但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分解到了每一天每个人每个店,都争取做到同行的第一。

未来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在于每天都是百米冲刺,人都会有疲劳感,怎么样才能有一种不懈的动力来继续奋斗?我们今后所要做的就是使每个人变成一个“SBU”,改革带来的结果是在企业里没有传统的上下级关系,人人都对着市场,直接为市场服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把目标分解得非常清楚。现在国内喊得很凶的MBO,其实所有的企业都忽略了一点,即德鲁克在几年前提出的企业必须要做到另外一种管理上的MBO,即目标管理,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完成流程再造,后四年会做得非常艰难,要量化到每一个人。就是说,在企业里最值钱的不是有形资产而是无形的人力资本,我们希望把每一个人变成人力资本而不是人力负债,使创新的基因能够到每一个人的头脑中去。

20年的海尔奉献

第一奉献了真诚。二十年来。我们向全球的用户提供了数亿台的产品,创造了很多用

户的需求,使海尔成为用户喜爱的产品。我们上交了136亿税金,今年预计上交20亿税金,平均每天上交550万元税金。

第二奉献了爱心。海尔计划建立100所希望小学,现在已赞助建立了47所希望小学。另外海尔自身所解决的就业员工五万一千人,社会上直接为海尔服务的人员达到十七万五千人,加起来相当于为社会解决了近二十三万人的就业。

另外,二十年来,海尔奉献了海尔的管理模式。到目前为止先后有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七所商学院共做了十六个案例,涉及企业兼并、财务管理、企业文化方方面面,特别是颇具权威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为海尔做的市场链案例已被纳入欧盟案例。

这些都是海尔已经做过的,将来海尔的奉献是用我们的手和我们的心奉献给我们民族一个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的名牌。

20年的海尔感悟

第一个感悟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海尔。这是非常肯定的,如果海尔不是赶上了改革开放这个大潮,这个有利的时机,就不可能有海尔的存在。

第二个感悟是如果没有各级领导的支持,没有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可能会有海尔,但肯定没有今天的海尔。因为没有这些支持,海尔可能会失去很多时机。

第三个感悟是如果没有员工和员工亲属的奉献、没有用户和股东的支持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海尔。因为可持续发展需要两个字:创新,而创新要靠员工用心来实现,还要靠用户对海尔的认可。

还有一个感悟是如果没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对海尔的置疑甚至个别的恶意中伤,就没有今天思考更加冷静、思维更加缜密、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可以更加有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海尔,我认为这是好事,这些置疑不管对错,对海尔都是一种提醒,我们会更好地思索这些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片赞扬声中企业不可能很好地生存。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在集团20周年典礼上的发言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在集团20周年典礼上的发言 海尔20年研讨会的题目是:海尔20年1000亿世界的海尔,为什么用这个题目?因为它比较确切地表达了海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0年就是海尔所走过的路,1000亿是海尔现在达到的水平,世界的海尔是海尔将来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要总结过去,而不是欣赏和留恋过去,因为“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我们不可以留恋过去,但应该总结过去,目的是为了把握现在,创造未来。我想按照这个思路谈一下海尔自己的体会。 20年的海尔经验 二十年来海尔能够持续发展所把握的规律是什么? 二十年是历史上的一瞬间,但是就中国特别是中国家电业来讲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家电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企业而言,二十年来也是有着很大变化,经常发生大起大落,很多企业由很小发展到很大,一些很好的企业突然在一夜之间消失,很多中国过去的名牌成为昨日黄花,很多出色的企业在一夜之间发生了亏损。海尔在这二十年中在大的决策上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在大的机遇上 能够比较好地把握,为什么?

现在回顾起来,主要是把握了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无为和有为的关系,第二是重点突破和闭环优化的关系,第三是百米冲刺和跑马拉松的关系。对这三重关系的处理海尔昨天在做,今天在做,将来一段时间内可能还要遵循这个规律,也就是说这个规律是自始至终的。其次这三种关系体现了一种递进的关系,第一种关系是第二种关系的指导,第二种关系是第一关系的支持。 比如说无为和有为的关系,其实就是说要找到企业的方向,也就是说企业要做正确的事,如果没有方向就是乱干。第二种重点突破和闭环优化的关系,其实说明了在正确的方向指导下如何正确地做事,如果找到了做正确事的方向但不能正确地做事,这个方向也达不到。第三种百米冲刺和跑马拉松的关系是为第二种关系做支持,保证及时做到位,因为如果有了做正确事的路径但却不能及时地做到也不行。所以说这三种关系是互相在递进的,形成一个整体。 第一是无为和有为的关系,不光对企业,对所有部门都一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所谓的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非常重要,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人的话,它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船的话,它就是罗盘。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成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即如果能做到“无为”,则

海尔总裁杨绵绵的故事(一)【精选】

海尔总裁杨绵绵的故事(一) 海尔总裁杨绵绵的故事(一)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海尔背后站着张瑞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张瑞敏的背后站着杨绵绵。作为张瑞敏的“黄金搭档”和助手,杨绵绵为海尔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海尔从濒临倒闭到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凝聚着她的贡献;海尔更新管理模式、锻造企业文化、实行国际化战略的新跨越,她又站在了最前头。虽然功勋在身,但杨绵绵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参与者,这就是杨绵绵的品格:平和而执著。 在她身上,艰苦奋斗的美德、爱岗敬业的忠诚和开拓创新的魄力同时闪光,而所有这些的背后,是一位不甘平庸的女性的心灵真实:追求卓越,努力创造人生的最大价值。杨绵绵的故事再一次令人对中国女性的内在能量刮目相看,我们期待出现更多这样的中国新女性,也呼唤社会为她们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2002年的9月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女性健步走上演讲台,全场与会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杨绵绵,海尔集团的总裁,再一次用自己的风采,倾倒了与会者。单单看一下这次会议的名字———中国企业女性风云人物、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企业成功女性表彰大会———我们就可以掂量出它的分量,而杨绵绵正是戴着“中国企业女性风云人物”的桂冠走上演讲台的———当然,类似的演讲台,她已经登上过许多次。我们可以把那些热烈的掌声,看作是对一位杰出女性的喝彩,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对海尔———这一中国企业巨擘的喝彩,我们更可以将其看作是对海尔的领头人———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乃至对三万余敬业报国的海尔人的喝彩。在中国的千百万女性中,杨绵绵无疑是一种象征,在中国的女性企业家中,杨绵绵无疑是一种标志,而在海尔的三万余员工中,杨绵绵无疑已经成为一种符号———那种符号的解释便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参与是一种荣耀、一种荣幸。 只要专心致志咬住自己的目标而且不犹豫、不走神,我看什么都能做好,就像打井一样,打到一半深度可能没有水,这时你转移方向,就可能前功尽弃,而只要你坚持下去、再深挖一下,这口井就能打成。 杨绵绵的参与始自1984年,那时,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却由此成了海尔的创始人之一。这一年,曾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当过教师、经历过工厂和机关的杨绵绵,从就职的家电公司任上,踏入了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厂。对当年这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许多青岛人记忆犹新———亏空147万元、连换三任厂长毫无起色、600名职工人心涣散…… 而今天的海尔———创业17年来保持年均78%的高速稳步增长;2001年实

海尔张瑞敏个人资产排名情况

海尔张瑞敏个人资产排名情况 在互联网时代,海尔的管理思维再次突破传统管理的桎梏,提出并在实践互联网时代 的商业模式——“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受到国内外管理界的关注和赞誉,张瑞敏也被誉 为互联网时代CEO的代表。报告中,他结合海尔的成功实践,首先分享了对传统企业在互 联网时代如何转型的思考。他认为,每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都像一个抛物线,当到了最高 峰的时应该有“第二曲线”,走第二条路。在经历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后,当前海尔又一次自我颠覆,进入了网络化战略阶段。 张瑞敏说,互联网时代,海尔要实现商业模式、制造模式和消费模式的颠覆。为此, 他们进行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大胆探索实践,企业1万多管理 人员变2000个小微企业的创业者,现在已有约200家成为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公司。去年,《海尔:与用户零距离》成为了2021年哈佛商学院最受师生欢迎的案例。他表示, 融入互联网最终目标是从自产自销到产销合一,生产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今天下午14:00,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将做主题报告《没有成功 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海尔的互联网企业转型探索》。以下为报告实录: 张瑞敏: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个是讲的海尔在互联 网转型时期的探索。 现在中国的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什么机会?过去我们到国外,我们只是一个请 教者,因为中国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所有的管理都是来自于西方 的管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以西方管理为师才做起来的。但是今天所有的全世界的传统 企业在互联网时都面临着转型,都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2021年的11月份我到维也纳参加了一个国际研讨会,我是唯一一个被邀请的企业家,在这个会上我讲了海尔的转型。 张瑞敏: 在那个会上,我讲的内容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大家在讨论的时候说,按照张先生讲的,这个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应该这样转型,但是如果这么做的话,原来企业管理的那套怎 么做呢?这个做法是不是太超前、太激进了?这说明了我们从原来的一个请教者变成了至少 和他们一起的共同的探讨者,或者说比他们还超前一些。 全世界这么大型的企业,像我们这么探索的还没有。比如说美国2021年一个叫罗伯 逊的人提出来一种叫全体共治或者全员共治,类似于企业的民主治理。这个人在11月份 的时候,我和他在伦敦见了面。我说你这个全体共治有点类似于中国原来的民主管理,但 是把企业完全解构之后变成一个创业平台,我们比你走得更远,他说到中国来和我探讨一下。

【干货】这是张瑞敏10年来对海尔战略最完整的阐述

【干货】这是张瑞敏10年来对海尔战略最完整的阐述 9月19日上午,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协同共享共创共赢——人单合 一双赢模式探索十周年暨第二届海尔商业模式创新全球论坛”上系统阐释了人单合一 2.0——共创共赢生态圈模式的内涵,对传统模式的颠覆,以及这十年探索心得,包括路径、 难点和目标。以下是演讲实录: 来源:海尔 演讲:张瑞敏

像海尔这样几万人规模的企业,进行这样颠覆的,我遍访了欧洲、美国的企业,目前为止,只有我们一家。但是,十年来,我们并没有感到孤独,为什么?因为很多国内国外的专家来帮助、支持我们。最重要的是,国内还有大量的企业和企业家与我们一起探索。 今天我把我们探索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人单合一”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十年了,现在进入2.0。“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人单合一”就是把员工和用户连到一起。1.0就是我们当时刚刚提出这个理念之后,又提出了一个“市场链”模式。所谓市场链,就是把企业和市场连接到一起。其实,企业应该和市场连接在一起,但实际上却是分离的。如果你问企业“你的客户是谁,你给客户创造的价值是什么”,企业都很难回答上来;若再问企业的员工,可能更回答不上来。当时我们就说要让企业内部和市场连接起来,所以就在内部划分了单位,变成一个个自主经营体。但是,问题来了,因为受到原来组织机制、框架的限制,再往下走,必须要将原来全部颠覆掉。 今天我说的人单合一2.0是要建立一个共创共赢的平台,它颠覆了传统模式。我今天从三个角度来讲:第一,有破有立;第二,立是什么;第三,怎么持续探索下去

“共创共赢”颠覆了传统模式 我先讲对新框架的内涵所进行的探索。“共创共赢”有四个方面。 首先,定位。原来企业的定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现在企业的定位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可以包打天下的单位,而是互联网的一个节点。一台电脑什么都不是,但是连上网络就无所不能;人的大脑有百亿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非常愚蠢,但是连起来就非常聪明。企业的定位说到家,是封闭还是开放。传统企业都是封闭的,我有多少资产,我有多少人,我有多少能力,但是现在企业只是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 第二,价值导向。传统企业是以顾客为导向,也就是比销售额,看有多少顾客买我的货,世界500强就是500大,销售额非常大。但是,现在的导向不是顾客,而是用户。顾客和用户有本质的区别,顾客是一次性交易,他同意买了,就是钱和物的交易,而用户是不断交互,不断参与,要创造出最佳用户体验。 第三,驱动力。我们现在提出“按单聚散人”。这个(创造)用户的目标能不能完成?能你就来干,不能就让别人来干,而用户目标是不动的。传统企业是按人来定单——这个人很聪明,企业现在不能让他离开;如果他就这个能力,那就按这个能力给他制定一个目标。企业差不多都是这

海尔总裁张瑞敏的十三个观点

海尔总裁张瑞敏的十三个观点 [转摘] 观点之一——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留下了眼泪。然后,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观点之二——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是国内不少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美好初衷。从1984年到1991年,张瑞敏把这7年叫做海尔的“名牌战略阶段”。7年时间里,海尔只做了冰箱一个产品。到1991年,海尔冰箱产量突破30万台,产值突破5个亿;全国100多家冰箱企业,海尔唯一产品无积压,销售无降价,企业无三角债;海尔商标在全国家电行业唯一入选“中国十大驰名商标”。1992年起,海尔开始“多元化发展阶段”。如今,海尔产品有58个系列,92000多种,既有白色家电,又有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其中,冰箱、冷柜、洗衣机、空调器等的市场转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张瑞敏把海尔的这种多元化战略概括为“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观点之三——要盘活资产先盘活人 在海尔兼并的18家企业中,有一家1997年12月近来的4000人在国营黄山电视机厂。1998年6月2日,该厂部分员工罢工上了街,原因是接受不了海尔的管理,把海尔派去的孙部长也打了。张瑞敏一看闹到这种地步,“不是你愿不干的问题,而是我让不让你干的问题”,下令不限期停产整顿。也没有无限期,两天,大家都想明白了:海尔不这么做,企业在市场上就站不住脚;企业站不住,员工也就没地方开工资了。孙部长正给职工代表开会,宣布“明天可以复工了”,手机突然响了——老婆要来合肥把“卖力不讨好”的丈夫接回去。孙部长气道:“看你们把事情闹的!”这时,一位职工代表喊了三句口号——“孙部长不能走!”“海尔不能走!!”“海尔精神不能走!!!”到1999年,该厂一个月电视机的产量相当于过去一年半的产量。 观点之四——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一般来讲,每年的6至8月是洗衣机销售的淡季。没到这段时间,很多厂家就把商场里的促销员撤回去了。张瑞敏挺纳闷儿:难道天气越热出汗越多老百姓越不洗衣服?调查发现,不是老百姓不洗衣裳,而是夏天里5公斤的洗衣机不实用,既浪费水又浪费电。于是,海尔的科研人员很快设计出一种洗衣量只有1.5公斤的洗衣机——小小神童。小小神童投产后先在上海试销,因为张瑞敏认为上海人消费水平高又爱挑剔。结果,上海人马上认可了这种世界上最小的洗衣机。上海热销之后,很快又风靡全国。到如今两年时间里,海尔的小小神童在全国卖了100多万台,并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张瑞敏告诫员工说:“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二班姓名:薛灿灿 学号:0316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企业战略

(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张瑞敏2019年8月演讲稿-10页文档资料

备注:2012年8月11日本人在太原参加一个会议,会议主办方领导和张瑞敏是朋友,张特地前来帮场,并在会上作了一个演讲,下面文字是会后录音整理而成。 本人因缘巧合,最近几年有3次在不同场合听过张瑞敏谈他的企业管理理念,分别是08年、10年和这次。每一次演讲内容一脉相承,又有所进化和升华,张不愧为中国企业管理教父,一直在思考企业发展方向。演讲中的重点是现在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原来的大生产方式势必要做改变,管理方式也要改变,由金字塔管理向倒金字塔转变。海尔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典型企业,特点是集中批量大生产,最大程度压低成本,规模大。要适应个性化生产,转型面临困难很多,张勇敢走了这一步,打碎了在重组,勇气值得钦佩,中国有多少企业家在思考十年以后的发展。 演讲时间有限,张很多问题没有讲的很详细,但关键点都讲到了。特上传给群友分享。 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 张瑞敏 2012年8月11日 因为我和吕主席在党校学习过,06年那时候一块待了四个多月,我们非常能谈的来,几年以来一直有沟通和交流,这次他邀请我来,我就必须赶快要来。 这次会议主要是谈改革,我是做企业的,在企业里面几十年,我结合企业来谈这个改革,我这个发言的主题就是“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为什么这么说,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很难看到这样的企业。一般来讲,很多企业都会昙花一现。所以我说是没有成功的企业。如果这个企业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所以说,这个企业应该是追求做时代的企业,也就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其实我们也会看到,现在时代发展的非常快,哪怕你是全世界顶级的企业,你在一瞬间跟不上时

海尔集团项目分析

海尔集团项目分析 一、企业现状 根据调查,海尔公司一直都是走多元化发展的路线,以多元化战略来谋求企业的高速增长,从过去的产品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到现在的产业多元化的经营格局,都是丰富产品路线。丰富产品路线跟海尔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利润,但其在整个市场中的竞争力仅仅能使“海尔”处于第二集团军阵营。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广泛被大部分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海尔集团主要发展冰箱、空调、冷柜、洗衣机产业,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集团有技术工程师人员3705人,致力于集团的产品研究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由于企业的发展,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 二、开发原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原因是为了使开发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根据管理科学的理论,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并利用工程化开发方法所进行的系统活动。 对于海尔现状的分析,坐到“在变化的环境中,系统要做要素,甚至结构的改变才能适应生存”的系统环境来说,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是必须的。 海尔集团认为,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只有一个:订单。没有订单,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围绕订单而进行的采购、设计、制造、销售等一系列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流程就是物流。离开物流的支持,企业的采购与制造、销售等行为就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预知性。建立高效、迅速的现代物流系统,才能建立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海尔需要这样的一套信息系统,使其能够在物流方面一只手抓住用户的要求,另一只手抓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供应链。海尔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主要特征是速度,而海尔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使供应链上的信息同步传递,能够实现以速度取胜。(2)海尔物流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能够向客户提供竞争对手所不能给予的增值服务,使海尔顺利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变。 三、系统目标 (一)业务与技术目标: 1、改变目前主数据管理流程不规范、数据源不统一、平台不统一的现状建立海尔集团主数据管理的基础平台和数据模型,梳理与优化主数据管理流程。 2、新的主数据管理系统应当具备良好的易用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3、规范用户身份和安全处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响应周期,快速应对外部市 场变化。 4、消除信息孤岛,形成公司统一的主数据信息平台。 5、利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原则,全面地建设集团全方位、覆盖广的管理 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与使用人员相结合。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在集团周年典礼上的发言

海尔集团C E O张瑞敏在集团周年典礼上的发 言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在集团20周年典礼上的发言 海尔20年研讨会的题目是:海尔 20年 1000亿世界的海尔,为什么用这个题目因为它比较确切地表达了海尔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0年就是海尔所走过的路,1000亿是海尔现在达到的水平,世界的海尔是海尔将来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要总结过去,而不是欣赏和留恋过去,因为“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我们不可以留恋过去,但应该总结过去,目的是为了把握现在,创造未来。我想按照这个思路谈一下海尔自己的体会。 20年的海尔经验 二十年来海尔能够持续发展所把握的规律是什么 二十年是历史上的一瞬间,但是就中国特别是中国家电业来讲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家电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企业而言,二十年来也是有着很大变化,经常发生大起大落,很多企业由很小发展到很大,一些很好的企业突然在一夜之间消失,很多中国过去的名牌成为昨日黄花,很多出色的企业在一夜之间发生了亏损。海尔在这二十年中在大的决策上没有出现大的失误,在大的机遇上能够比较好地把握,为什么

现在回顾起来,主要是把握了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无为和有为的关系,第二是重点突破和闭环优化的关系,第三是百米冲刺和跑马拉松的关系。对这三重关系的处理海尔昨天在做,今天在做,将来一段时间内可能还要遵循这个规律,也就是说这个规律是自始至终的。其次这三种关系体现了一种递进的关系,第一种关系是第二种关系的指导,第二种关系是第一关系的支持。 比如说无为和有为的关系,其实就是说要找到企业的方向,也就是说企业要做正确的事,如果没有方向就是乱干。第二种重点突破和闭环优化的关系,其实说明了在正确的方向指导下如何正确地做事,如果找到了做正确事的方向但不能正确地做事,这个方向也达不到。第三种百米冲刺和跑马拉松的关系是为第二种关系做支持,保证及时做到位,因为如果有了做正确事的路径但却不能及时地做到也不行。所以说这三种关系是互相在递进的,形成一个整体。 第一是无为和有为的关系,不光对企业,对所有部门都一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所谓的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非常重要,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人的话,它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船的话,它就是罗盘。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

张瑞敏谈海尔企业文化

海尔、张瑞敏与“圣经” 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谈到海尔企业文化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常想,圣经为什么能深入人心? 美国一家报社记者问,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企业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张瑞敏回答: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的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应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 可以说,海尔的企业文化,就是张瑞敏这位牧师传布的“圣经”。 由《圣经》,我们又想起了关于两座房子的故事,说的是:第一座房子:富丽堂皇的办公楼,高大明亮的厂房,这里的人们忙忙碌碌,熙熙攘攘,这里 的主持人一直在努力实行最严格的管理,给人们发工资、发奖金、谋福利,决 定着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然而,这里存在着投机钻营、勾心斗角,有人献媚、有人抱怨、有人背叛、有人懈怠…… 第二座房子:这里没有现代化的宏伟设施,这里不能为人们提供福利待遇,这里没有什么森严的等级,也没有什么严格的纪律。然而,人们自觉地、虔诚 地走进来,主持人把这里的信条一条一条地向他们传布,他们对这些信条一条 一条地领悟。当人们从这所房子走出来,他们似乎受到了心灵的洗礼,享受着 精神的愉悦,还主动地拿出钱财造福社会,慈善他人。 我们已经知道,这两座房子,第一座房子讲的是企业,这是创造物质财富 的所在,是人们的生存基础。第二座房子,就是与(圣经》有关的教堂,这是 人们寻求精神寄托的地方,是一种文优氛围。前者实在,后者似乎虚渺。然而,有了后者,能够使实在变得更美好,甚至能够使实在生活中的困惑得到解脱。 当然,我们这里并不是说,现代企业里要建造教堂,让人们做工的同时也信教。我们所说的“圣经”、教堂,只不过是一种比喻,即企业文化。 正是海尔的张瑞敏,对这“两座房子”的关系有个精彩的阐释:“老子的 ‘天生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说,有形的东西受无形的东西支配,在企 业里这个无形的东西就是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能否发展,取决于有无自己的文化。” 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无形的教堂,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圣经”。 海尔企业文化,就是海尔集团的“圣经”。案例里的一条条价值理念,如:海尔精神、海尔作风。。。。就是海尔“圣经”里的一条条信条。

张瑞敏名言名句-海尔总裁的经典名言

张瑞敏名言名句-海尔总裁的经典名言企业生命之树的土壤是用户。---- 张瑞敏 企业做到极致,满足用户需求,无有他奇,只是本然。---- 张瑞敏 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 张瑞敏 质量不打折、服务不打折、信誉不打折。---- 张瑞敏 质量一次就做对。 ---- 张瑞敏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张瑞敏 在一个管理好的企业内部没有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 张瑞敏 管理的关键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张瑞敏 没有定单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工资。 ---- 张瑞敏 盘活资产首先要盘活人。---- 张瑞敏 在别人否定自己之前先自我否定。---- 张瑞敏 用户的钞票才是企业的选票,用户的口碑才是企业的金杯。---- 张瑞敏 只有真正实现了问题清零和买断损失,才能卖出有价值的定单。---- 张瑞敏 要效果,不要借口。---- 张瑞敏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张瑞敏

举一纲而万目张,失一机而万事毁。 ---- 张瑞敏 管理无小事。---- 张瑞敏 物流以时间消灭空间,商流以空间消灭时间。---- 张瑞敏 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千百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 张瑞敏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 张瑞敏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张瑞敏 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 张瑞敏 突破自我,突破思维定势,突破昨天。---- 张瑞敏 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更重要。 ---- 张瑞敏 创新的目标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性的破坏,破坏所有阻碍创造有价值定单的枷锁;创新的途径是创造性的模仿和借鉴,即借力。---- 张瑞敏 监控就是爱护,委任就是信任。---- 张瑞敏 观念创新就是目标创新,目标创新就是提出别人认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并用创新的办法实现它。 ---- 张瑞敏 每个中高级管理人员只有自己先找到市场才能找到市场中竞争的方向。---- 张瑞敏 不能用职能管理的手推职能管理的山。---- 张瑞敏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张瑞敏

海尔集团战略研究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作者:————————————————————————————————日期: 2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二班姓名:薛灿灿 学号:201222460316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企业战略

(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 (二)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 年只有冰箱,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时代机遇:国家鼓励兼并重组 一般企业做法:兼并后发展不下去;反对多元化发展 海尔创新做法:兼并国内多家家电企业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OEC管理模式,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1985年海尔厂长张瑞敏砸冰箱事件

青岛海尔24年前砸冰箱所用大锤成为国家文物 张瑞敏,2002年感动中国人物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颁奖词】无论在种种赞誉和表彰中,或是在种种质疑和非议中,他都一如既往。以自己的创新与开拓树立了来自东方的产品品牌;以自己的智慧和魄力打造出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胆识和勇气缔造着融入世界的品牌传奇。 新华网山东频道2009年4月23日电 (记者吕福明) 从海尔集团获悉,1985年张瑞敏带头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用的大锤,近日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为国家文物,文物收藏编号为:国博收藏092号。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当时是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砸冰箱”的故事改变了这家不知名小厂的命运。 1985年12月的一天,时任青岛海尔电冰箱总厂厂长的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来信,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带领管理人员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的400多台冰箱中有76台不合格。张瑞敏随即召集全体员工到仓库开现场会,问大家怎么办? 当时多数人提出,这些冰箱是外观划伤,并不影响使用,建议作为福利便宜点儿卖给内部职工。而张瑞敏却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明天再生产760台、7600台这样的不合格冰箱。放行这些有缺陷的产品,就谈不上质量意识。”他宣布,把这些不合格的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 砸冰箱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砸出了海尔“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精神。在1988年的全国冰箱评比中,海尔冰箱以最高分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在海尔的发展中,质量始终是海尔品牌的根本。如今,海尔冰箱已经成为世界冰箱行业中销量排名第一的品牌,海尔集团已经成长为世界第4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面对当前金融危机,海尔已从“砸冰箱”发展为“砸仓库”,探索“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以创新的商业模式求发展。今年第一季度,海尔集团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业绩持续上升,其中“海外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销售额比2008年第一季度上升26%。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相关人员表示,这把砸毁不合格冰箱的“海尔大锤”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活生生地反映了在那个时代里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抓质量的历史,为后来的企业、

海尔集团的组织结构分析报告

海尔集团的组织结构分析报告 事业部制,亦称“M”型组织,它是以目标和结果为基准来进行部门的划分和组合的。就是按照企业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事业部是在企业宏观领导下,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部门,既是受公司控制利润中心,具有利润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这种组织结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海尔从1996年开始实行事业部制,集团总部是决策的发源地。海尔集团设六个产品本部,每个本部根据具体的产品不同分设产品事业部和生产工厂。事业部是一个利润中心,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各产品事业部分设培训、开发、销售等职能部门。与产品本部同级的是,集团还下设了八大职能中心,分别是规划发展中心、技术中心、文化中心、法律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保卫中心、财务中心、营销中心。职能中心与事业部下属的职能处室构成传统的行政关系,产品本部和事业部是行政隶属关系,产品事业部是独立核算单位,它和下属职能处室是行政隶属关系。最后海尔集团还下设四个推进本部,分别是海外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还有资金流推进本部。这样在一个大的扁平型组织结构中,产品本部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海尔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点:①按产品划分事业部,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形成经济规模,采用专用设备,并能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因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②事业部作为以利润为中心,事业部门之间可以有比较、有竞争,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全面发展。③各事业部自主经营,责任明确,使得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能有效的进行,在这样的条件下,高层领导的管理幅度便可以适当扩大。 海尔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缺点:①由于各事业部利益的独立性,考虑问题往往从本部出发,忽视整个企业的利益,影响事业部间的协作。②对公司总部的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发生失控。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费用的开支。 这样,海尔集团整个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成了四个层次:集团总部是投资决策中心,事业本部是经营决策中心,事业部是利润中心,生产工厂是成本中心。各个层次各负其责,允许各事业本部各自为战,但不许各自为政,实行集团内部的高度计划经济,集团外部的高度市场经济。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企业战略管理 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2010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五年。海尔将继续发扬“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升入推进信息化流程再造,以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为支点,通过“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打造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体系,一如既往地为用户不断创新,创出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名牌! 企业文化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海尔文化本身在也不断创新、发展。 第一个十年,创业,创出中国第一品牌;第二个十年,创新,走出国门,创国际化企业;第三个十年,创造资源,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一、海尔理念 发展战略创新的四个阶段 1、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丰管路模式。

2、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 3、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4、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 特征:海尔在当地的国家创造自己的品牌,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度提升。 二、三个方向的转移 依据:企业过去是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而现在企业则以用户满意的最大化为目的。 ①管理方向的转移:从直线职能性组织结构向业务流程再造(BPR)的市场链转移-扁平化:以顾客至上为中心,流程间互为市场,成为扁平而非直线职能的结构。 -信息化:以顾客至上为中心,各流程成为过程连续、信息畅通的市场链。 ②市场方向的转移: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移 ③产品方向的转移: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三、海尔模式 海尔在全球市场中取胜的竞争模式是:人单合一。 人单合一模式包括“人单合一”、“直销直发”和“正现金流”。 “人单合一”:人要与市场合一,成为创造市场的SBU. “直销直发”:直接营销到位、直接发运到位,是实现“人单合一”的基础;只

影片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影片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胸怀振兴民族工业大志的优秀人士,十七年如一日奋力拼搏,历经风雨百折不回,从欠债百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销售额600多亿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真实故事. 整部影片中,有几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 首先一个是因为电冰箱质量不过关,凌敏忍痛把价值二十多万的76台冰箱砸了。从他的言语中我知道他比任何人都心痛,但是为了让员工把品质意识烙在心中,他还是拿起了手中的铁锤。特别是他说的那“今天不砸这些冰箱,明天别人就要来砸我们的工厂”震撼着我,那一锤一锤的榔头砸毁的不仅仅是有质量缺陷的冰箱,也砸毁了企业“不行、能凑活”的旧观念,也正是这一砸,将重视质量,重视细节的观念深深印在了每个海尔人的心中,也印在了我的心中。影片后面在海尔步入正轨后的“找螺丝”事件中,也正是反映了海尔人的这一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 第二个是海尔所倡导的管理模式“日清日毕,日清日高”和站在6S脚印上做反省的习惯。每天的工作,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理一些小事情,很少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如果能够坚持做到每天干完当天的任务,并比昨天有所提高,长时间的积累后,个人的工作就会比初时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有了错误,及时纠正,及时反省,这样就会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作出不平凡的坚持,并养成长期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的态度。反思自己的工作,要以认真的态度做好自己岗位上的每件小事,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第三个是凌敏的助理离开后,他自己从需要翻译到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个也就短短几年时间。一方面要管理那么庞大的一个集团,第二方面又要抽出时间学习英语,自己当时年纪也不轻了,相信他是付出了几倍于常人的努力。还有一毕业就被派去欧洲完成三千万美金营业额的杨阳,她的锲而不舍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我,我看到了自己的N多缺点。 上面的三个片段,作为我个人来讲,可以指引我以后的道路,当想放弃的时候我会想到里面的细节,然后继续朝着目标前进. 通过海尔的成功,我们看到,从砸冰箱到找螺丝,正是海尔将细节贯穿于全部的经营管理中,才能使海尔的产品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同;通过科学的人才机制,海尔的人才队伍去劣存优,永远保持活力和竞争力,也正是这支战斗力强大的队伍,成为海尔叱咤商坛,傲视群雄的最重要的资本;凌敏抓住了邓小平南巡讲话中透露的中国国策的大势走向,超前的建成了海尔科技工业园,第一次扩大了企业的规模,抓住了发展机遇;通过对历史上经济规律的研究,凌敏在以冰箱为单一产品的模式下,超前的建成了家电产品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并为应对WTO和网络时代的到来,进军海外市场,为海尔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海尔的事业得以稳定快速的发展,用14年的时间赶上并超过了科龙集团,成为第一个中国的世界品牌。

海尔张瑞敏语录

海尔张瑞敏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海尔张瑞敏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 2、干部怎样对待问题?要100%地落实责任,即“见数也见人”的原则。每个1%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100%的责任,100%的责任人。 3、大不是美,小不是美,能够从小到大才是美。 4、不只做一颗螺丝钉,要经营一部机器。 5、我们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进”。 6、抓反复、反复抓,抓重点、抓提高。 7、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 8、一个真正的领导必须同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大师:他是思想的大师,善于把握高度抽象的思维逻辑;他也是行动的大师,善于处理最精细的实际事务。 9、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其次是运作模式的创新,包括制度、组织结构等;新技术的创新排在第三位。 10、与狼共舞,必须自己成为狼,而且变成“超级狼”。 11、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五百强,目前可能差距很大,但只要我们找对了路,就不怕路远。 12、可以说我一分钟、一秒钟都没有想别的事,就是想企业的

事。中国没有一代人的牺牲,办出优秀的企业不可能。美国是不是牺牲了一代人?日本是不是牺牲了一代人?德国是不是牺牲了一代人?创业这一代人都牺牲了。 13、举一纲而万目张,失一机而万事毁。 14、干部怎样对员工?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氛围。 15、海尔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主要是靠每一个海尔人的国际化,有了每一个人的国际化才能保证海尔集团的国际化。 16、求才,识才,容才,用才,培才,育才,护才,将才,“八才”。企业必须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即把人当作“人”而非“非人”。 17、企业生命之树的土壤是用户。 18、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19、我们所有的质量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设备不好是人不好;零部件不合格是人不合格;我们所有发展不起来的问题都是思路问题,不是缺人是缺思路;不是缺件是缺思路。 20、没思路的领导不想互动,没控制力的领导不敢互动。 21、学历有上限,不是越高越好;其次是动手能力强;此外,人际关系还要和谐。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 22、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的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成为现实。提练、坚持、重复,这是你成功的法宝;持

【张瑞敏的创业史】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张瑞敏,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1949年1月生于青岛。“文革”中属“老三届”,接父亲班当了工人。历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家电公司副经理。1984年受命,接手青岛电冰箱厂,在琴岛利勃海尔、琴岛海尔,至今海尔共17年,与员工共同缔造了今日海尔集团。每天在公司工作12小时以上,无节假日。出差常选在周四,充分利用双休日办事,周一准时回公司上班,擅单人出行。 有写日记的习惯,爱读书、善用书,写得一手好文章,逻辑严谨。座右铭是:“做大事,不做大官”。松下幸之助和杰克·韦尔奇是其推崇的人物。无烟酒嗜好。 喜欢读《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 1984年刚到海尔,为了借钱给工人过春节不得已与有钱的朋友豪饮,大醉。 但这年春节工人按时领到了工资,还破天荒地每人分了5斤鱼。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成立前的名字叫青岛电冰箱总厂,已亏损147万元。 15年后,海尔成为一个拥有产品包括42大门类86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增长。 1998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62亿元,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2001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实现600亿元。据全球消费市场调查研究权威机构Euromonitor 发布的2001年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排名,海尔在白色家电制造商中跃居全球第五。 目前集团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张瑞敏事迹] 质量观念、市场观念的创新追求,直接催生了“名牌战略”的实施 海尔的崛起堪称一个“神话”。 从1984年底到2000年,海尔创下了营业额年均增长80%的神奇速度,1995年以来累计上缴税收52亿元,企业品牌价值达到330亿元,在2000年又创下了全球营业额406亿元、出口创汇2.8亿美元、利税30亿元这一令人惊叹的数字。而这个“神话”是以张瑞敏为首的创业者们以百折不挠、争先恐后的共产党人精神、民族企业家精神所创造的。 1984年,海尔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仅是一个集体小厂,亏空达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348万元。守着一个烂摊子的600名职工,已是人心涣散。在连换三任厂长仍然“病入膏肓”的困境之下,1984年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市家电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的位置上,正式走马上任,担任这个小厂的厂长。对那时的张瑞敏来说,这绝对是一种“临危受命”。 张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1985年,张瑞敏带头把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如今,在海尔科技馆里的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向人们诉说着质量与品牌的故事。这一锤所砸出的不仅是质量意识,砸出的还是一种崭新的观念,从此,质量意识结结实实地印在海尔人的心中。 海尔做了7年的冰箱,从冰箱扩展到其它的家电产品,当时国内争论很多,很多人都认为,按现在企业的实力,再做其它产品不一定能做得好,但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把冰箱做好了,再做第二个、第三个产品,逐渐扩大规模。 为了做好每一个产品,张瑞敏要求员工“每天比昨天做得更好”。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把一块钱存到银行里,如果它的利率是1%,按复利计算,到70天的时候,连本带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