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来源

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来源
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来源

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来源

经济0902 李聪0120915940533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比较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以得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来源。

关键词: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来源

一、古典经济学对价值和劳动的认知过程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是近代劳动价值学说的开拓者。从十七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初,古典政治经济学派通过辛勤的理论研究。从日常实践中发现和发展了劳动时间为形成价值得到唯一因素的原理,为此后科学的价值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劳动价值学说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这个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上升阶段。产业资本的统治代替了商业资本的统治。古典政治经济学就是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新兴的产业资本的利益。产业资本不同于商业资本,产业资本不仅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以剩余价值的形式剥削雇佣劳动,而且还组织劳动。由于产业资本组织劳动,生产资本成为资本统治的基础。流通从其在商业资本统治时期的一个独立经济现象,成为生产从属因素。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理论的发展。古典经济学就是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新兴的产业资本的利益。代表产业资本家利益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重商主义者描述的流通领域现象的后面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就价值而言,他们要透过市场价格这个表面流通现象,在生产领域内寻找其形成的自然基础,于是他们发现了作为一切社会财富源泉的劳动是决定价值的因素,而价值是价格的自然基础。

二、价值理论

1、威廉·配第

威廉·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分别为英法两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在他们的有关著作中,出现了以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基本思想。配第区分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他的“自然价格”实际上是指价值,“政治价格”就是指价格。他明确地认识到“劳动被看作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它所包含的劳动时间。

作为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在他的《赋税论》中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劳动价值论的思想。他在劳动价值论上主要有两点突出的贡献:第一。他将价格分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值”.并且认为市场价格的涨落以自然价格为中心,自然价格就是价值。价值的源泉就是劳动。第二.他根据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得出价值的大小以劳动生产率为转移的结论。他不了解价值的社会性质,也就没能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价格,并且还将价值和使用价值混为一谈,还混同了作为交换价值源泉的劳动和作为使用价源泉的劳动,他曾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后来,他又从劳动价值论陷入工资决定论的错误。配第对价值的论述是混乱的,甚至是矛盾的。但他的基本观点仍然是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个思想。

2、布阿吉尔贝尔

布阿吉尔贝尔提出了“真正价值”。他所说的“真正价值”实指和这一商品相交换的另一商品,即其交换价值。认为竞争使劳动按一定的正确的比例分配于社会各部门。他主张取消货币,认为是货币破坏了等价交换。这个观点和他反对重商主义是分不开的。

3、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斯密的价值学说主要在他的《国富论》中系统地阐述.他第一个宣称了任何一个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

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斯密认为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他比配第前进一步,能够从商品的价格中抽象出交换价值来,但是他没能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来,不能把价值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不能把交换价值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而是混淆了两者。他站在产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一方面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来源于贸易的观点,另一方面又娇正了重农主义所持的只有农业劳动才创造财富的偏见。斯密不了解一般劳动的社会性质。在考察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劳动怎样用衡量商品价值时他的价值学说就产生了困难,以至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矛盾的,既有科学的,也有庸俗的。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决定的,这是他科学的学说,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付出的劳动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购买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他把价值觉得和价值表现混同了,这是他运用外在的方法观察社会现象的结果。

另外,斯密分析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把价格区分为自然价格(价值)和市场价格,阐述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指出:由于竞争,市场价格会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斯密不仅指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规律性现象,而且认识到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的调节作用。这说明他对实际生活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但是他不懂得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的实现,也没有看到价值规律在私有制条件下对商品生产的破坏作用,这表明他对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他觉察到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作用方式有所不同,发现了价值规律同资本与雇佣劳动相交换的矛盾、但他未能解决这一矛盾。他认为现在的“商品真实价格”不只由生产本商品的所需的劳动单独构成,而由工资、利润、地租三者共同构成。这样,斯密的收入构成决定论就否认了他的耗费劳动构成“真实价格”的论点,而成为他的价值学说中真正的相互矛盾的二元论。从这里可以看到斯密虽然对于价值问题做了一个系统的论述。却没有建立一个前后一贯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4、大卫?李嘉图

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认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是统一的.”物品的效用虽不能用以衡量其交换价值,但却是交换价值所不可缺少的。交换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前提。他说,一种商品如果是完全没有用处的,或者说,如果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那就无论怎样稀少,也无论获得时需要多少劳动,总不会有交换价值。这个看法,比亚当?斯密前进了一大步。他同斯密一样,认为政治经济学应当研究商品的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

李嘉图在分析商品交换价值决定问题时指出,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坚持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他排除了斯密在商品价值规定上的二元论。他认为“交换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其资源或商品的稀缺性;二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必要劳动量。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这一原理不会因资本与雇佣劳动者的交换而失效。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但衡量价值的尺度是不断变化的。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交换价值在近代社会里取决于三种收入的观点,认为价值是第一因素,收入是派生的,价值可分割为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但不能说价值由三种收入决定。认识到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某种商品的实际耗费劳动量决定,而是由其社会必要的劳动量决定的。他坚持了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的理论,这是他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者的一个主要贡献。但是他的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根本缺陷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超历史的观点,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是自然的、永恒的。因此他也未能提出一个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三、总结

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古典经济学的价值学说存在着许多重要的缺点和错误。他不能说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价值的实质和范畴的历史性:不能辨别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不能从后者抽象出前者,不能分析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和二者相背离对于价值规律作用的意义;更不能认识到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如何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从而说明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但是它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顺应了工业革命的发生,深入探讨财富的来源,使人们正确认识到包括工业在内的个行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从整个社会来看,古典经济学为整个社会服务,因为它的理论应用于鼓励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同时,古典经济学也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来源。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一、概述 二、奥地利学派 三、英国的边际学派 四、洛桑学派

一、概述 1、边际革命的产生 2、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 3、边际效用学派概况 一、边际革命的产生 ?19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的威廉·杰文斯、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和法国的莱昂·瓦尔拉斯各自独立又几乎同时发表了三部具有相同理论倾向的著作(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1871年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原理》,英国的威廉·斯但利·杰文斯在同一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理论》,法国的里昂·瓦尔拉斯在1873年拿出了自己的《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这标志着创建以心理分析和边际分析为主要特征的边际效用学派的诞生。 ?他们的理论和方法极大地改变了古典经济学以来的价值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开辟了道路。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把这次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大变动叫做“边际革命”。所谓“革命”,不外指两方面的变化:一是指经济学的研究从强调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强调消费、需求和效用; 二是指为引进高等数学这一分析工具——微积分学打开了大门,从此开始了近代经济分析的新时代。

?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基础。早在18世纪就出现了边际主义经济学的思想萌芽,19世纪前半期出现了边际效用论的一批先驱者,他们都为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提出了思想来源。19世纪数学、生物学及物理学的辉煌发展,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不少新的启示,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出现的新现象为边际分析提供了广阔的客观经济条件。 2、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 ?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尔本(1640—1698)是近代较早论述商品价值由效用决定的经济学家。他在《贸易概论》(1690)一书中讲到,一切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它们的效用,而商品的效用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或欲望。 ?意大利经济家费迪南多·加里安尼(1728—1787)于1751年发表的《货币论》一书中较早地把效用同稀少性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边际效用分析打开了道路。 ?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边沁(1748—1832)提出所谓效用,是指物品能使人获得幸福和避免痛苦的能力。同时提出了幸福(也即效用)的递减法则,认为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财产上所获得的幸福量越少。杰文斯正是依据边沁的哲学原理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

古典经济学派

五总结和评价(讲稿) 最后我们对这些早期的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古典经济学派的先驱们关于财富的一致看法是,财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留在人们手上的剩余产品。生产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才能创造出财富。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与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至上的看法相反,同时也包含了一些重农主义的成分,认为生产是财富的来源。但是,这种对财富的定义范围稍嫌狭窄,没有看到服务的价值,更没有看到其他无形的、各种形式的精神财富的存在。 关于价值观,古典经济学派的早期思想是,货币价值决定于其内在价值,而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其所耗费的土地和劳动数量决定的,货币也不例外。这种思想已经含有了后来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影子,是有一定的进步性的。但是商品的价值应不仅由土地决定,更应由资本决定,资本和劳动,甚至加上后来的技术,构成了商品的价值。 现在我们来阐述一下我们小组关于财富的思考结果,我们认为,财富是指能提高一个国家的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或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或有形或无形的东西。首先,产品和服务肯定是财富,但是,从更广的层面上来说,我们认为财富还包括人才储备、职业技能、教育、资源、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这些各种各样的东西,因为它们都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好处”或者说效益。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财富和资产进行比较,它们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财富和资产都能给人们带来收益或者效用,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好(better off),但是财富最不同于资产的一点是,资产作为会计上的一项条目,是可以量化的,但是财富不能。因为财富有精神和物质之分,很多精神财富,比如技能、诚信精神这些有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不能对其衡量的。 最后我们对早期的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进行评价。首先,这些学说具有的历史进步性在于,它们顺应工业革命的发生,深入探讨了财富的重要来源,和财富生产的主要因素,使人们正确认识到包括工业在内的各行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另外,先驱们正确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们也看到发挥社会个体成员的积极性的机制是:发财致富的机会向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开放的自由竞争市场机制。 但是这些学说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局限性。首先,过度宣扬了自由放任主义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自由放任主义作为一项公共政策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经济萧条、垄断、公共物品的攻击、私人行为的外部效应等。这也是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原因。但是,从老师所说的中国的四万亿投资的例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到底应如何和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配合,使得经济得以平稳的发展,还是需要人们继续去探索的一

经济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概念 稀缺: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稀缺具有绝对性,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稀缺具有相对性,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总是稀缺。 自由物品:是自然界存在,人类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即必须耗费一定资源、借助生产工具通过劳动加工生产出来的物品。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2、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存在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对社会主义有用的经验总结和管理方法的另一面。(具体可展开阐述) 即使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由于国情的差异,对西方有用的东西未必在我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3、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状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无止境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分析与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就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经济学实质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使有限的资源能更好的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状况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4、现代西方经济学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 现代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 b.采用什么生产方法,即怎样生产的问题 c.为谁生产,即收入分配问题 (2)宏观经济试图解决的问题: a.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b.国民经济总量及各项总量的相互关系,如: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总就业量或总失业率、全社会消费量、投资、储蓄、物价水平、利息率,以及这些变量的增长率和波动率等。 5、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概念需具备哪些条件?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条件:一,资源本身有多种用途;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三,资源能够充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论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李晓丽 摘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进入了深水区。在国内矛盾凸显,经济矛盾不断激化的环境下,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源头着手,查找问题,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各自的看法。不少学者又开始重心审视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作为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为自那以后的经济学界做出表率,为以后的经济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古典经济学着手,分析古典经济学的内涵,总结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不足之处,最后分析其理论对国内、国外的影响。 关键字: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对后世的影响

一、导言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进入了深水区。在国内矛盾凸显,经济矛盾不断激化的环境下,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源头着手,查找问题,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各自的看法。然而,对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宏观调控多一点,还是市场自主调节多一点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之一。面对这一争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2010年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上,大声呼吁经济学家要回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重新解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要再相信凯恩斯主义的那些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学者又开始重心审视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 二、古典经济学的内涵 古典经济是经济史学家们根据时间与观点对经济学说史一个固定时代的划分。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漠(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不可否认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构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生了深远影响。古典政治经济学受到过度地膜拜,似乎发展成为了许多后世经济学理论框架的起点和基准线。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史密斯(Smith),理查德(Richard),马尔萨斯(Malthus),米尔(M ilk)甚至包括马克思(Mark)和凯恩斯(Keynes)撰写的传世之作为当时社会的经济过程描绘了第一幅蓝图。经济学理论自此不断发展,现今流派纷呈,不过,古典经济学却已经构成现代经济学理论趋同化的理论起点。 三、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要想分析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我们不得不从他的著作说起。在斯密短暂的一生中,其著作产出并不丰盈,仅真正出版过两本书,即《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两部著作。虽然后人在斯密去世后又出版了《哲学问题论集》(1793)和《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讲演》等书,但书中观点都只是其理论代表中的冰山一角。斯密的经济学观点主要体现在《国富

古典经济学流派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 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 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 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 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 置办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 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但把资本主义 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古典经济学简介 古典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 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他以一部被后人称为人口论的著作而闻名。而在亚当·斯密之后,推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发 展和作出主要贡献的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在继承斯密理论的同时,也批判了斯密的一些观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似乎不同于斯密的体系,甚至有人将此称为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和缺陷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这一百多年间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的时期,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提出了一些科学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1.奠定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这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的贡献。斯密提出了一般社会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说明了商品价值的实体。他还明确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研究了价值(“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但是,斯密并未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始终。他又提出了与此相反的论点,即把工资,利润和地租说成是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和三个组成部分。李嘉图批评了斯密的错误的“收入构成论”,坚持并发展了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一正确观点,并且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经济范畴。 2.在地租、利润、利息的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地租是剩余劳动的生产物。法国重农主义的创始人魁奈提出,只有生产“纯产品”的农业劳动是生产劳动,从而把关于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斯密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利润的来源。他说,“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分为工人的工资和雇主的利润两个部分。马克思说,这一观点“把利润归结为对无酬的别人劳动的占有”,实际上“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58页)。李嘉图比斯密前进了一步,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说明了利润和地租的来源。他认为,产品的全部价值都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社会各阶级的一切收入都来源于此。工资只是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这部分归工人所有;利润是产品价值扣除工资之后的余额,它由资本家占有;地租是产品价值扣除工资和利润之后的余额,由土地所有者占有。 3.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对立。在政治经济学史上斯密第一次提出,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土地所以者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主要阶级。与此相适应,他区分了三种基本收入,即工资、利润和地租。斯密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李嘉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工资与利润的对立,利润同地租的对立。他指出,利润的高低同工资的多少成反比,地租的增加会使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必导致利润的下降,由此就产生了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之间的经济矛盾。马克思对这些分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李嘉图揭示并说明了阶级之间的经济对立……这样一来,在政治经济学中,历史斗争和发展过程的根源被抓住了,并且被揭示出来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第183页) 4.研究了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魁奈把流通过程纳入再生产过程,描绘了社会总产品在三大阶级(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及土地所有者阶级)之间的实现过程,以及工业、农业两个生产部门再生产条件的补偿过程。尽管魁奈的经济理论存在着严重错误,但他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却包含着“极有天才的思想”(马克思语)。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赖于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关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假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追究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关于理性预期的假定。理性预期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其二是,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总是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三是,经济主体在预期是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也就是说,经济主题会随时根据他所看到的新的信息修正预期。所以,从整体和中长期来看,人们会准确地预期到会趋向于实际数值的经济变量的值。 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设是指工资和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都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这样市场就不会出现超额供给。因为如果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价格就会下降直至商品价格降到使购买者愿意购买为止,同样的,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到使雇主愿意在某一工资水平上雇佣失业者。因此,每个市场都会处于均衡状态。 关于自然率的假说。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都存在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因素。经济政策可以暂时影响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但在长期中无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就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自然失业的状态,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即使有必要,按照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也不可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人们只能根据过去的信息而预测未来,而新古典学派认为这种预期是错误的,人们在预测未来时,除了已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例如,人们在估计某商品的价格时除了考虑历史价格,也会考虑到将来的变化对供给的影响。所以说这种预期不符合现实。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他们认为,虽然从理论上说,工资和价格应该灵活的涨落以便保持均衡,但是,实际地观察表明二者并不随时发生变动,因此二者的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正是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所以市场上的供求量未必经常相等,即市场处于非出清或不出请的状态,这一点与新古典学派完全相反。 凯恩斯模型在短期中有效,而古典模型在长期中有效。价格调整的速度也就是总供给曲线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从水平转为垂直是一个正在积极探索的领域。

第三章 古典经济学产生前夕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第三章古典经济学产生前夕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的经济 学说 概述 这章的主要内容和前两章的内容有所不同,虽然这三章都 不能称为真正的,科学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说,但是重商主 义经济学说,对古典经济学,或者科学的资产经济学的产生和 发展,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重商主义也就是重视商业,但是所处的社会形态还是封建 社会末期,也就是封建社会解体,资本社会萌芽已经出现,这 是他一个非常严明的特征,所以在学这个学派的时候,一定要 知道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样的。 一、重商主义概述 (一)重商主义产生时间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与17世纪下半叶资产阶段古典经济学 兴盛时期。中间几乎涵盖了250余年的时间。重商主义根据经 济发展的内容特点可以把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早期重商 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是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大约150余年的时间,晚期重商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下半叶。 (二)重商主义存在的地区重商主义一般出现在资本主义 萌芽出现最早的国家,最开始是在英国,接着就是法国,往后 就是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资本主义非常重要的 一个特征就是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晚期主要出现在英国和法 国等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代表了当时具有压倒优势的商业 资本的利益和要求。当然,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不能称其是严格 意义上的、科学的资产类经济思想,但是他是对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所做的最早的理论探讨, 二、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5世纪正是西欧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封建经济渐趋瓦解和分化。在商品货币经济不断发展的境况下,一些封建主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享用自己庄园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他们需要用货币(金银)来购买从外国输入的奢侈品,以 及日新月异的手工业品。于是,许多封建主都将其农奴的劳役 地租和实物地租改成货币地租。这样,一方面就必然推动着商 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货币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当时的货币是贵金属,即金和银。因此,对货币的需求就是对 金和银的需求。 在上述发展过程中,商业资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商业资 本是附属于生产资本或产业资本的。商业资本引起了分工和市 场的扩大,引起人们对金银的狂热追求,对金银的获取趋向于 两种方式:一是掀起到海外寻找金银矿藏的各种探险活动的浪潮;二是掀起海外贸易的热潮。前者导致了一系列的地理大发现,后者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开辟和扩大。 重商主义的产生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商业 资本的意识形态,是商业资本和封建集权国家利益结合的产物。 所以重商主义产生的条件有: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的定义 ◆古典政治经济学(也称古典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并被后来 的经济学家所沿用。 ◆根据马克思的规定,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 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也即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年代。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将理论研究 领域从流通转移到生产领域,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思想,并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剩 余价值的各种形式。 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17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猛发展。 2、社会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地衣阶级的矛盾 1640-4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 3、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 培根:“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霍布斯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从15世纪中叶开始到17世纪初,西欧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这就是重商时代。重 商主义经济学说,成为这一时期欧洲经济思想的主流。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的理论考察。 但是,由于重商主义者是以流通领域为其研究对象,因而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还不是科学的。 到了17世纪初,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引起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生产成 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流通变为生产的一个要素。由此就导致了重商主 义的逐渐瓦解和新的经济科学的产生,即以资本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产生。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时期,正处 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资本主义制度由发生到成长的上 升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没落的地 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还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直接 威胁资产阶级生存的政治力量,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是 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残余。因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还能够 面对现实,以相当科学的态度研究实际经济问题,揭露阶 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力图为资 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和 过时的重商主义,提出“自由放任”的口号,反对国家干预 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为此,古典经济学家提出“自然规 律”的思想,从“人的本性”出发,寻找和论证自然的合理 的制度。这样,他们实际上承认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 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同时,他们又把

经济学科普:新古典派经济学

新古典派经济学 新古典派经济学在经济学中是作为对经济理论的学派名词,在中国,由于翻译上的原因并未能完全对应英语中的学派分类。在一般的经济学文献中,对应于中文的新古典派经济学是两类不同的学派分类。 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继承了19世纪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密尔之后庸俗经济学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 马歇尔用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并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建立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分配论。他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 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 新古典派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是在对以往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进行细化,而于1970年代形成的学派。其理论框架由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组成。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问题不仅在长期,短期也不存在这一点上,与货币主义不同。 该学派有时也因为其对理性预期的注重为特征称之为理性预期学派,但是不能算正式的学派称呼。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特色 西方经济学经历2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三次大的革命,已经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学科。但它始终未能摆脱其固有的理论思想和理论体系上的致命缺陷。正是这个缺陷构成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得以产生和兴起的理论条件与逻辑起点。新兴古典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范畴、理论框架、分析范式等方面的开拓性研究取得崭新突破,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成因和经济增长长期动态模型等提出新的学说。新兴古典经济学增强了对现实经济事实的解释力,受到日益广泛的认可,成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特色的最新反映。 一部西方经济学说史向我们展示的是,源自古希腊以来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和经济理论,不断涌流与分化,不断否定与前进,不断创新与发展,形成了一条奔腾不息的智慧长河与信息洪流,林林总总的流派和交错延绵的学说,彰显着学术的勃勃生机与活力。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也许是西方经济学这条智慧长河中最新的泉流、很有希望的一股信息流。作为前沿新学派,新兴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从一开始它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产生热烈反响。当然,从学科性质、理论体系与思想渊源上讲,新兴古典经济学仍属西方经济学的范畴,但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对新兴古典经济学加以严肃的研究和积极的宣介。第一,它的首创者之一是以杨小凯(Yang)、黄有光(Ng)等为代表的华人或华裔学者,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被认为是一个有中国背景的新兴经济学前沿学科;第二,更重要的是,它注重对现实经济事实的研究和解释,包括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研究分析,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有别于某些在抽象和模型化走过了头,一股脑钻进阴冷书斋而远离火热现实的纯理论性或数理化的逻辑推演。也许不用多久,新兴古典经济学就会走进国内大学经济学的讲堂;事实上在1999年,杨小凯就把新兴古典经济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在经济思 想史上的地位 1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 杨小凯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写到,新古典框架与新兴古典框架之间的根本区别是: 新兴古典框架中用专业化经济而新古典框架中用规模经济概念表征生产条件。 新兴古典框架中没有纯消费者与企业的绝对分离,而新古典框架却以此分离为基础。 新兴古典框架中交易费用对组织的拓扑性质有极重要的意义,而新古典框架中交易费用没有这种意义。 新兴古典框架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每个人的最优自利决策永远是角点解。而新古典框架则采用边际分析方法,每个人的最优自利决策以内点解为常态,而角点解只不过是些不为重视的例外。 新兴古典经济学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环境、运输技术与通讯条件等解释交易效率的高低,然后又用交易效率的高低解释专业化与劳动分工水平的高低,再用专业化与劳动分工水平的高低解释其他经济现象,并把其它现象看成是劳动分工演进过程中的伴随现象,从而用一个统一的原理来解释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绝大多数经济现象。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共同的方法内核 虽然新兴古典经济学在许多方面对新古典范式作出了重大改进,但在基本的分析方法上却都是采用四层次的分析框架。 第一个层次是经济制度环境分析,经济学家把一些人们作决策前的经济环境用一些数学函数来描述,例如用效用函数描述人的嗜好和欲求,用生产函数描述生产条件。第二层次是决策分析,经济学家用数学中的最优决策理论分析人的最优自利行为。这个层次的分析结果一般被称为决策的比较静态分析,即对当环境变化时,最优决策会如何作反应的分析。第三层次是均衡分析,经济学家用均衡概念分析不同人的自利行为交互作用产生的结局。这个层次的分析结果一般被称为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即对环境变化时,自利行为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结局会如何变化的分析。这种分析用自然及制度环境参数解释不同人自利行为交互作用的后果。第一、二、三层次的分析被称为实证分析。不问好坏,不作价值判断。第四个分析层次是与价值判断有关的福利分析。这个层次,经济学家会提出什么是对全社会最好的经济状况这类问题。他们对第三层次所分析的自利行为交互作用产生的后果进行福利分析,看这后果是否对全社会有利。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历史地位 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发展与演变的有两条线索,第一

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派对货币理论的对比

统计学0801 张家然 2008050118 透过货币理论看生活 ——对比分析古典经济学派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理论的现实意义是服务于生活。经济学也一样,从大的角度而言,经济学可以指导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个人而言,透过经济学,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甚至未来的经济走向,进而来决定自己现在的生活行为与预期生活计划。关于货币,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纯正的经济工具,在现实社会中它更多的是担任着政治工具的角色。 从整体理论上看,古典理论是注重经济的长期行为,凯恩斯主义则将其注意力集中在了短期。然而引用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话说:困难时出现在短期,长期是看不到困难的。所以我认为: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引导我们修正现在的经济行为,进而度过现在面对的一系列经济困难;古典经济学理论则给我们希望,就像在告诉我们:困难总会过去,一定要坚持住,这只是暂时的。让我们在面对短期的经济困难时不会失去勇气,最后才可以实现经济的完美。货币作为控制经济进而控制别国的工具,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国家竞争中都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现对古典经济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进行对比,并希望可以透过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古典经济学派理论都建立在“完全竞争”和完善市场神话的信条上。古典经济学家和一切经济自由主义者都深信这假定的可靠性从而认神话为现实。“完全竞争”要具有若干的条件:第一,每一商品的供求双方都具有众多的供应者和购买者,而每一供应者和购买者和能提供和购买的商品部只构成本商品总供求量的一部分。第二,任何生产者都有毫无困难地力口人或退出生产的自由。第三,投入各生产因素和产出商品必须具有同一性,以便卖者可在不同生产单位的产品问作出自由选择。第四,将来供求的情况是确定的。第五,供求双方对于市场情况了解的知识是完全的。“完全竞争”造成了一个完善的市场,完全的市场为经济自由主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亚当.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起了“完全竞争”在完善市场中的作用。所以古典学派坚持货币数量论并相信货币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其核心思想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涨落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的高低与货币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对于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首先完全竞争市场在短期是不可能实现,其次货币也不是那么单纯的充当市场调节的工具。直至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似乎充分证明了单纯靠货币的调节来实现市场的均衡是不现实的。所以凯恩斯从一个忠实的古典经济学的信徒到开始怀疑其理论的不足,走上了与古典经济学决裂的的道路,直至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一个新经济学时代的到来。 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一直断言在自由竞争下的市场力量会使经济趋于充分就业均衡;这也就是市场自动调节论作为经济自由主义一个重要理论支柱的表现。凯恩斯则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充分就业均衡”是一个特例而“就业不足均衡”却是其通例。他把书名叫做“通论”就是因为书中所涉的问题是通例。他在《通论》一书正文的第一页就明确地指出:“我把这本书题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强调的是前缀词的‘通论’……我将要论证的是,古典派理论的各前提,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适用于通例。它所假定的情况是均衡诸可能位置的一个限界点。而且这种特例所含属的性质,恰不是我们实际生活中经济社会所具有的。如果我们把这种说教应用于经验实际,其结果将是引入歧途和灾难性的”。 凯恩斯把人们行为人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性偏好,其关于短期中利率如何决定的观点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既取决于利率,又取决于收入水平。货币发行量只能影响LM曲线的位置,影响市场的均衡,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这样,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1)如果政府采取超越人们预期的突如其来的政策干预行动,尽管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偏离均衡,取得某种小、但只会使经济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利少弊多。 (2)不管他们的理论结果多么精致、完善,精神实质始终是一句话:彻底的经济自由。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 (3)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尽管该学派的理论结构并不景致、完善,而且说法不一。 (4)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但精神实质也始终是一句话: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这两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我们不能说谁是谁非,而只能说哪一派的观点和主张较符合真实世界。从这一点看,新凯恩斯主义可能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更符合实际些。根本原因在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能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实在太苛刻。 人们在市场活动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尽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获知的信息,不断修整与其中是一切错误。但由于世界的千变万化,一切经济现象无刻不在变动中,加上人们总有某种为自己利益而欺骗和损害别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对所有经济活动主体来说,信息总是不完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抽象,尽可能作出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定,但现实生活中永远不存在这些假定的情况。可能正因为如此,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都没有按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张去做,对经济的形形色色干预从未间断过,哪怕是在经济自由注意呼声最强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终担任在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角色。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凯恩斯主义无疑继承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衣钵,但力图克服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寻找价格粘性和市场非出清的微观基础,竭力证明这种“粘性”和“非出新”同样是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他们找了五花八门的“理由”来说明这种“结果”,这些“理由”有些看来很不充分,证据不足,但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这些“理由”都是从经济主体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出发的,因而是合乎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也是能使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微观基础上;二是这些“理由”尽管各不相同,说法各异,但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是现实经济生活的某种反映。 显然,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分歧和区别,并不在于认为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不要“理性预期”或力求“理性与其”,而在能不能“理性预期”或做到“理性预期”,也不在于认为要不要“市场出清”,而在于能不能“市场出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这一标准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可能比新凯恩斯主义离真理更远些。

经济学必读经典著作(核心版)

经济学必读经典著作(核心板) 十大经济学名著: 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导读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 庇古《福利经济学》 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萨缪尔林《经济分析基础》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经典名著 《经济论》(色诺芬)——最早提出“经济”概念 《赋税论》(威廉·配第)——西方最早的赋税理论专著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托马斯·孟)——重商主义的“圣经” 《布阿吉尔贝尔选集》(皮埃尔·勒,布阿吉尔贝尔)——重农主义的先声 《休谟经济论文选》(大卫·休谟)——货币数量论的早期范本 《商业性质概论》(理查德·坎蒂隆)——经济学说史上的首部纯理论专著 《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首次图解的宏观经济学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重农学派的巅峰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创建了经济学科学体系 《人口原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人口学的奠基之作 《政治经济学概论》(让·巴蒂斯特·萨伊)——供应学派的理论先导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经济学史的第二座高峰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西蒙、西斯蒙第)——首次系统论述经济危机 《孤立国》(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第一部区位理论名著 《论财富的分配和赋税的来源》(理查德·琼斯)——地租理论的经典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历史学派第一部理论专著 《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古典经济学的“终结篇” 《经济和谐论》(克洛德弗雷德里克·巴师夏)——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旗帜 《资本论》(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国民经济学原理》(卡尔·门格尔)——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基石 《政治经济学理论》(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数理经济学派的开山之作 《纯粹经济学要义》(莱昂·瓦尔拉斯)——般均衡理论的“发源地

简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简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典经济学整体发展脉络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叶。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多时期。有两个学派分别为英国学派和法国学派,英国学派代表经济学家主要有配第、斯密、李嘉图,法国学派主要代表有布阿吉尔贝尔、魁奈、西斯蒙第。两个学派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增长问题、价值问题、分配问题。主要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完成阶段。除此之外古典经济学的分化也在政治经济学中占了重要的位置,主要代表有萨伊和马尔萨斯。综合起来穆勒也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一大鼻祖。 二、英国学派的发展历程 (一)产生阶段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产生阶段处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配第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他个人的经济学成就有方法论、劳动价值论和分配论。所谓方法论就是科学抽象的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因此配第也是统计学的先驱之一;劳动价值论说明的内容主要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他阐述了怎么区分商品的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和真正的市场价格,其二他指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并且指出合理的劳动分工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他的分配理论主要有工资论、地租论和利息论。就在此时他也强调国家就应该重视普及普通教育和选拔人才,减少非生产领域的人口,增加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就业人口。 (二)发展阶段 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人,在18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他将古典经济学推向一个高潮,他所强调的经济自由调节体质应该是自由、自我利益和竞争。他的财富观指出财富是包括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商品,只能来自于生产领域;他的劳动分工、交换价值理论中提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国民财富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是交换才产生的分工,而且分工的程度要受到市场限制;他的二元价值论即劳动成本价值论和支配劳动价值论,前者说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后者说交换价值可以由耗费劳动决定也可以由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决定;他的分配理论主要有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和地组理论。

西经答案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解答:(1)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四,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可概括为如下三点:其一,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其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其三,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即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影响。 2.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解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微观经济学表明,理解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最大利益。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所谓理性预期是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市场出清的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向于相等。 自然率假说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3.推导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解答:一个典型企业i的供给函数由下式给出 yi=h(Pi-P)+y eq \o\al(*,i) 其中,yi为企业的产量,Pi为其产品的价格,P为价格总水平,y eq \o\al(*,i)为企业的潜在产量,h表示企业对其产品价格与价格总水平偏离的一种反应,h>0。 用Pe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P的估计,从而有 yi=h(Pi-Pe)+y eq \o\al(*,i)(1) 进一步地,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假定按下式进行 Pe eq \o(P,\s\up6(^))+b(Pi eq \o(P,\s\up6(^)))(2) 式(2)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该社会的有关机构预测并公eq \o(P,\s\up6(^))eq \o(P,\s\up6(^))的调整,参数b为调整系数。 将式(2)代入式(1)并整理,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