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程

重庆市沙坪坝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建设单位: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2011年3月本

1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2)建设单位: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3)项目类别:交通运输与物业开发

(4)工程总投资:760273.39万元。

(5)项目范围:沙坪坝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程北靠三峡广场,南接石碾盘、小龙坎片区,西南侧与沙坪坝公园紧邻。

(6)主要工程内容:

①成渝客运专线改建:DK295+962(桥头)~DK297+336.81(隧道口),线路长1.414km。主要工程内容:客专场设到发线4条(含正线),侧式站1座,岛式站台1座;普速车场设到发线2条(含正线),设侧式站台1座,岛式站台与客专场共用,拆除既有到发线及站台,1道左侧新建450m×11.5m×1.25m基本站台1座,2道与3道间、6道外侧分别修建450m×11.5m×1.25m中间站台各1座。站内新建AT所1处,场坪尺寸37m×34m。车站内用于排水的既有盖板箱涵和拱涵7座,均改建为框架排洪涵,用于车站排水。②高铁站场上盖及物业开发:铁路上盖内容包括成渝客运专

线沙坪坝站房、商业主力店、商业精品店、高层商务公寓楼、写字楼、商务酒店、高层住宅和休闲绿化广场。总建筑面积共695000 m2,其中地面有460000 m2,地下有245350m2。

③道路工程:新建及改建道路9段,分别为:站西、站东路(改建)、站东路下穿道(新建)、站东路下穿匝道(新建)、天陈路下穿道(新建)、天陈路北段(改建)、天陈路南段(改建)、站南路(新建)、东连接路(新建)、西连接路(新建),道路总长5.599km。

2 项目沿线环境质量现状

2.1 生态环境

项目实施是在既有沙坪坝火车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改造,因此该区域内无野生动植物与生态敏感目标。其植被全部为人工栽植的行道树。

2.2 声环境现状

根据噪声监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点均达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相应标准。

2.3 环境振动现状

由于工程所经过的区域,地质条件较好,即地表为岩石介质,整体性很好,因此不易受交通振源的激励,故振动的环境质量很好。

2.4 水环境现状

项目区域内无地表水。

2.5 环境空气现状

根据沙坪坝区大气例行监测点最近时段的监测结果表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1996 中的二级标准。

表2-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3 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影响。建设周期为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总工期为36个月。

3.1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3.1.1 施工期噪声及振动

工程施工设备种类多,在施工过程中将会对项目区域周边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期间,严格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标准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例如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施工场界内合理安排施工机械,噪声、振动大的施工机械布置在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的一侧。必要时采取加防振垫、包覆和隔声罩等有效措施减轻噪声污染;合理安排各项施工作业的时段,保证夜间场界噪声达标。如需夜间超标作业,必须向施工场地所在区环保局提出申请,获准后方可在指定日期内实施,并提前告示所在区域居民、单位等。针对筑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可采取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等措施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

施工期的振动主要为开挖隧道中,爆破时的振动和大型机械施工时的振动。施工作业爆破振动,在根据爆破区域建筑物状况,敏感区(点)的具体情况,选取相应的允许安全震速,计算施工炸药量,同时采取可行的爆破振动控制措施的前提下,可以预计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大。此外,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合理安排爆破作业时间,尽量在昼间进行集中爆破,在

距人群15m范围内严格控制爆破作业,以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将爆破振动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3.1.2 施工期环境空气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源于房屋拆迁、施工面开挖、渣土堆放和运输等

施工活动都将引发扬尘。

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主城区2005

年五管齐下净空工程和控制尘污染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04]94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等五部门关于运输易扬尘物质车辆改密闭式运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03〕228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主城区尘污染防治办法》(渝府令〔2005〕188号)的要求。施工区域设置围挡,施工车辆驶出工地必须清洗,施工现场定期洒水,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覆盖,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通过以上措施,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

3.1.3 施工弃渣

施工弃渣主要为开挖的土石方,工程挖方54.32万m3,弃方54.32万m3。工程弃方全部运往有正规合理手续的重庆沙坪坝区建筑垃圾消纳场集中堆放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专人负责送至指定地点,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3.2 营运期环境影响

3.2.1 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项目将区域内的站西路、站东路、天陈路部分道路改建为下穿道。减

少对敏感点的噪声污染。

3.2.2 振动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项目将现有铁路改建为成渝客运专线,改建后铁轨沿线两侧地面的环境振动将会减少。因此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环境影响轻微。

3.2.3 电磁辐射预测结果

(1)环境影晌

成渝客运专线对周围环境的电磁贡献值或影响均在国家相关规定的限值以内。因此,工程输变电以及线路运行本身,在采取了必要的电磁防护措施,在运行期间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污染。

(2)治理措施

(1)为有效控制电磁辐射造成的环境影响,天线主瓣方向上15m内无居住区,同时考虑高度修正,保证主瓣方向30m以内高于周围的建筑物。

(2)天线周围5m内应设电磁辐射标志牌,禁止居民进入该区域。

3.2.4 环境空气影晌评价

(1)环境影响

本项目的排风口排气异味影响范围在下风向0~10m范围有明显的异味;10~30m范围异味不明显;大于30m则感觉不到异味。敏感点距离风亭距离在10m以上,影响不明显。

(2)治理措施

应将排风口朝向道路一侧;在风亭周围加强绿化;建议城市规划部门结合城市建设,优先对本项目排风口30m范围内敏感建筑进行改造,避免排风口异味扰民。

3.2.5 水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区域内无地表水。

3.2.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运营期站场及物业的固体废物采取分散收集、集中转运,交由重庆城市环卫部门统一填埋处理。

3.2.7 社会环境与城市生态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的开发建设,对推动沙坪坝房地产开发,加快城市建设,带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积极的作用。拟建项目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人员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作出积极的贡献。

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建设单位在落实设计和本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后,本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和减缓。在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环境敏感点影响满足相应环境标准的前提下,本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具有环境可行性。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 摘要:对国际上典型的综合交通枢纽进行了剖析,包括旧金山的港湾站、巴黎的拉德芳斯站及柏林的来哈特站;描述了其内部的换乘流线,概括了其平面及立面布局的特点,为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流线,平面布局,立面布局 Analysis of Typical Layout Design in Foreign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layout design of integratedtransport hub abroa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ransport hubs of Transbay Terminal in San Francisco, La Defence Terminal in Paris and Laher Bahnhof in Berlin,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ransect and the vertical sections, holds that the know-how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abroad shall be introduced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transfer line, transect section, vertical section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尚不完善,与国外发达城市的先进枢纽有不小的距离。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但设计理念和布局设计方案不合理也是一项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剖析国外典型的综合交通枢纽案例,包括旧金山的港湾枢纽(Transbay)、巴黎的拉德芳斯(La Defence)换乘枢纽及柏林的来哈特枢纽(Lehrter Bahnhof),重点分析其布局设计特点,从中提炼其设计理念,供有关的设计和技术管理人员参考。 1 旧金山的港湾枢纽 美国旧金山的港湾枢纽(Transbay)是21世纪现代化的集轨道交通(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通勤铁路)以及长途汽车客运、城市道路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于2003年开工建设,将于2007年建成。该枢纽建筑面积76645㎡。其中55742㎡用作各种交通之间的换乘空间,20903㎡用作综合开发空间,含各类住宅、宾馆、办公、零售用房约3 000间。工程投资约8.88亿美元,预计的综合开发收入为3.25亿美元。轨

港站与枢纽论文作业

北京西直门地铁站 简介: 西直门地铁站是北京城市交通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交通枢纽,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立交桥西北角,是2号线,4号线及13号线的换乘车站。西直门地铁站客流流线量大且复杂,日均客流量庞大,日进出量达11.92万,日换乘客流达到48.56万,高峰小时换乘量达6.67万,是北京市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站之一。 西直门地铁站布局: 西直门地铁站共有三层,分别是高架上的13号线,地下一层的2号线,地下二层的4号线。

西直门地铁站设备设施: 西直门地铁站作业组织: 西直门地铁站交通流线: 西直门地铁站交通流线有三类,分别是旅客进站流线,旅客换乘流线和旅客出站流线。 旅客进站流线: 由公交进站: 从375、392、902、375支、106运、205夜、105运、360支、002、904、334下车,经由嘉茂大厦西直门地铁站A口,通过安检、购票或刷卡进站。

出租:在任意口停靠后下车,通过进站口经由安检、购票或刷卡进站乘车。 当旅客通过其他方式到达进站口,并经由安检、购票或刷卡进站乘车,则可以进行一下换乘: 站内换乘流线: 2号线换乘4号线2、4号线西直门站为十字换乘,2号线换乘4号线的客流由2号线站台中部楼梯下行,进入4号线站台。 4号线换乘2号线4号线换乘2号线的客流全部由4号线东端站厅,经东南方向换乘通道,到达2号线南端站厅。 2号线换乘13号线2号线换乘13号线的客流经由2号线北端站厅的楼梯,上行至北厅,经通道和扶梯,上行至地下一层的换乘大厅,再有斜坡道的自动扶梯,上行至13号线的站厅层。 4号线换乘13号线4号线换乘13号线的客流经由4号线西段站厅的楼梯,经通道和扶梯,上行至地下一层的换乘大厅,再有斜坡道的自动扶梯,上行至13号线的站厅层。 13号线换乘2或4号线13号线换乘2号线的客流则需先由13号线西直门站地上三层的侧式站台,经地上二层站厅,下行至地面出口,经地面临时通道,进入4号线站台,绕行2、4号线的环形通道,至2号线南端站厅,换乘距离近500米。

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分析

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现状问题分析 [摘要] 以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区域,根据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的发展与现状,分析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特点,结合重庆地形,经济发展特点,人口分布,政策等方面,了解重庆各主城区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高速发展的重庆出现“城市蔓延”现象,城市问题突显;不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制约工业的发展;主城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非农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时还受到地形、交通、政府政策及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的影响。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是城区空间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analysis [Abstract] To chongq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area, according to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chongqing terr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he policy, understand the city of chongqing func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speed

济青高铁潍坊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

04 枢纽设计 01 潍坊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 区位分析

区域研究范围城市设计范围 站房 清源 东 街(规划) u2013年启动济青线(济南-青岛)规划设计工作,经多方比选,确定济青线在潍坊市北部偏西 地区设站,与城市主要发展方向相一致,定为潍坊北站。 2014年8月完成济靑线可研批复工作。 u2015年4月,潍坊市规划局委托我院进行济青高铁潍坊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 u同月,我院到项目地区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 u2015年6月,完成潍坊北站枢纽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文件,在地方规划局组织汇报。 u2015年9月,就潍坊规划局对方案提出的建议,修改后进行汇报。 u2015年10月期间,在设计过程中,先后有多条线路确定引入或者计划可能引入潍坊北站,就 此我们也与规划局进行多次沟通汇报。 u2015年11月底,就潍坊地区铁路建设情况向潍坊市长进行汇报。 u2015年12月30日,向潍坊市规划局进行阶段成果汇报。 u本年度就潍坊北站枢纽项目进行五轮方案研究,目前我院已经有推荐站位方案(7台18线), 根据该站位正在进行第六轮方案研究。 u2016年2月25日,就东营至潍坊高铁的滨海区至潍坊市区段引入潍坊北站和潍坊地铁引入潍坊 北站造成济青线潍坊北站段铁路变更事宜,在济青公司召开会议。潍坊地方政府规划局、济青公司 、铁三院和相关施工单位与会,确定①3月底确定预留两条地铁线南北向从地下垂直穿越潍坊北站 的地铁具体方案。 ②尽快确定潍坊北站站房设计方案,以便决定站场和高架站房是一起建成还是 分远近期建设。 u2016年3月7日,就潍坊北站第六轮方案向潍坊规划局市政科进行简单汇报,按照领导要求, 进一步完善方案设计和文本编制工作。 u2016年3月25日,潍坊规划局组织相关部门听取了修改后的方案汇报,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的意见。 u2016年4月28日,潍坊规划局组织专家评审会对修改完善后的方案进行评审并同意方案通过, 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 二、规划进程 区域研究范围:西至上港路,北至规划兴安街,东至规划寒浞路,南至清源东街,约19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各种交通方式间的协调。 城市设计范围:禹王北街以北,盛泰街以南,潍县北路以东,幸福路以西地块,总用地面积约2.7平方公里。重点对功能定位、土地利用、形态引控及枢纽布局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为规划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一、规划范围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学)案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 第八章旅客站房(6小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课程,学生应1、了解客运站的作用,客运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旅客日发送折算量、站务工作量、客运站最大容客量等概念及算法;2、了解客运站房与站场、站前广场和楼层流线相互位置及分类;3、理解客运流线疏解的主要方式;4、理解客运站房的出口和入口、售票处、行包房、候车室的布置形式;5、了解站前广场的作用、功能、组成部分、流线组织、布置要求及面积计算;6了解客运站各类房间使用面积计算、天桥地道旅客通行能力和进出站口旅客通行能力。 本章课程的重、难点及关键:1.客运站的基本概念;2、客运站形式;3、客运站流线及疏解;4、客运站房;5、站前广场;6、候车室面积计算及布局;7、客运通道能力计算。 本章课堂设计:围绕主要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表现力,通过大量图表和实例说明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及内容: 本章所研究的客运站包括水路港口客运站、铁路火车客运站、民航旅客航站、公路汽车客运站。 第一节客运站的基本概念 一、客运站的作用 【要点1】客运站是旅客候车、候船、候机及办理售票、行包托运、寄存以及各种旅行手续的场所。客运站是人类通过交通运输工具,使旅客与货物产生空间位移的起止点和集疏场所,是空间交通、立体网络的交叉点,是交通运输中重要环节。 客运站是专门从事客运业务的基本营运单位,既要组织客、货运营生产,又要为旅客服务,是兼有公益事业与运输企业两重性的特殊服务单位。 【要点2】客运站是各种运输工具保养、维修、配件、加油、清洗的后方基地。【要点3】客运站是大、中、小城市的门户,同时亦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明的窗口,在交通运输方面,代表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 【要点4】客运站是城乡之间物质与文化交流的纽带,是沟通国际贸易、科技与文体交流的桥梁。 客运站是城市对外交通的枢纽点,是国内外各族人民友好往来与观光旅游的临时逗留点。 【要点5】客运站是多功能、开拓性、综合性、商业性、服务性建筑群的中心,是单纯社会功能与公益设施的外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运站

交通港站与枢纽复习纲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我国交通港站与枢纽历史及趋势 5、交通枢纽现状及趋势 综合交通枢纽具有以下特点: 运输方式复杂(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城市交通等多种方式);运输流线、流向复杂(列流、车流、客流、货流);中转作业复杂(不同方式、不同站点间中转);枢纽始发和终到客货量大;枢纽布局影响因素多。 目前国内外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为: (1)随着交通运载工具的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关联的运输方式越来越多; (2)随着城市的发展,枢纽的范围越来越大; (3)随着城市的发展,枢纽市区范围内的干线功能逐步转移为市区运输,而在城市外围进一步修建环线和迂回线; (4)枢纽站点的发展逐步趋向物理衔接无缝化; (5)客运服务综合化、立体化、人性化; (6)枢纽客货运组织逐步走向信息化、物流化、一体化。 第二章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 第三节交通枢纽场站布局 三、数学物理模型与效益成本分析法 重心法和微分法就是求解一元枢纽场站布局问题的典型模型。 1、一元交通枢纽场站布局的重心法 一元交通枢纽场站布局:在规划的枢纽服务范围内只设置一个站点的布局问题。 重心法是一种模拟方法,将运输系统中的交通发生点和吸引点(amenity指能吸引人员或货物到达进行活动的任何单位或地点)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围内的物体系统,各点的交通发生、吸引量分别看成该点的重量,物体系统的重心就是枢纽场站设置的最佳点,用求几何重心的方法来确定交通枢纽场站的最佳位置。 其数学模型如下: 设规划区域内有n个交通发生点和吸引点,各点的发生量和吸引量为Wj,坐标为(xj,yj) ( j=1,2,……,n)。需设置枢纽场站的坐标为(x,y),枢纽系统的运输费用为Cj。根据平面物体求重心的方法,枢纽场站最佳位置的计算公式如下: 例1:设规划区域内有5个交通发生点(吸引点),各点的坐标位置、发生量以及运输费率如表5-1所示,确定需设置港站的坐标。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是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的一个综合性枢纽,通过它的运转实现连接市内的道路、轨道,将航空、高铁站和公路客站等对外交通设施与市内交通紧密相连,改善内外客运衔接条件,并通过信息化建设,以实现运营资源使用最大化和协调一致,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虹桥交通枢纽的建设中,将积极实施交通智能化战略,以信息化手段促进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交通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信息平台;数据库;网络架构;上海虹桥 [作者简介]丁姝,上海华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上 海,200241;张全罡,上海华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上海,200241 [中图分类号] U1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1-0034-0003 一、前言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是以航空、铁路等大型对外交通设施为主,配套设置轨道交通车站、地面公交站、社会停车场、出

租车营运站等市内交通设施,共同形成的一个大型市内外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将是世界最大的一个交通枢纽工程。其中轨道交通包括了6条轨道线路:2号、5号、10号、17号线、低速磁浮线和高速磁浮线,形成“五纵一横”布局。将成为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交通中转枢纽,目前工程覆盖范围13.6平方公里,满足每天50万旅客通行,2010年世博会召开前建成。 将建设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枢纽区域内各交通方式信息系统的集成,具有信息交换与共享功能,为枢纽管理部门制定运行监督方案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利用数据集成的优势,以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向各交通方式系统的运营商提供信息支持,向广大的旅客提供全方位、多方式的交通信息服务。 二、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是航空、高铁、磁浮、轨道交通、道路公共巴士等网络化交通方式的汇集地。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各类交通体系按照自身的特点、业务服务流程及现代化调度与管理等需要,规划、设计和建设相应的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承担各自交通体系的运营与管理、调度指挥及安全,并发挥重要作用。 鉴于虹桥交通枢纽是多种交通方式集成的有机整体,各

交通港站与枢纽总结

个人记的一些重点: 1.交通的定义 2.吨公里,人公里 3.可达性,中心性,中间性 4.重心法原理及计算 5.规划模型特点 6.评价要素 7.组织量,适站量 8.交通流线 9.客运站的工艺计算 10.通行能力 11.年换算货物吞吐量 12.零担站工艺计算 13.停放方式,停发形式 14.行车通道,宽度等的计算 15.Gini系数的计算 16.风玫瑰图 17.净空区,滑行区,飞行区等级等 ***注,以上的概念仅仅是老师有2次重复的,细节的太多,本人也来不及,来 不及一一详记。 题型: 填空题,简答题,问答题,判断题plus原因,计算题,作图题,论述题

1.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这是广义的交通概念;狭义交通概念是和运输紧密联系的。 ?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 ?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邮政是信件和包裹的传递,电信是语言、 符号和图象的传输。 2.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组成:由运输线路及交通枢纽、载运机具系统、运输经营管理系统(综合运输生产系统、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 3.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实现人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促进人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拓展。 4.运输产品是人和物的空间位移,以吨公里和人公里计量。 5.运输生产组织和运输市场营销过程同步进行,是运输业区别于其它产业的鲜明特点。 6.枢纽应具备良好的可达性、中心性和中间性。 枢纽可达性表示网络流到达枢纽的便捷程度; 枢纽中心性指枢纽是空间经济和几何联系的中心; 枢纽中间性指通过枢纽可以实现网络连接地方、地区、国家甚至国际。 7.区域交通规划:交通枢纽规划,交通运输网络规划。 8.交通枢纽规划: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上级规划基础上进行的专门规划。 9.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 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调查与分析、发展预测; 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 枢纽系统设计; 社会经济评价; 建设项目实施序列计划和资金筹措等。 10.交通枢纽规划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的配合: 交通枢纽规划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是区域交通规划中两个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的重要内容,两者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 1)交通枢纽的优化布局必须以交通运输网络的合理规划为前提,而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设又会影响其所在区域的交通运输网络的运转。 2)在交通运输网络规划与交通枢纽规划之间建立一定的反馈机制。 3)使交通枢纽与干线在建设上和能力上相适应,确保线路畅通,各环节的运输能力都可得到合理利用,并能互相调剂与补充。 11. 重心法和微分法就是求解一元枢纽场站布局问题的典型模型。 重心法是一种模拟方法,将运输系统中的交通发生点和吸引点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围内的物体系统,各点的交通发生、吸引量分别看成该点的重量,物体系统的重心就是枢纽场站设置的最佳点,用求几何重心的方法来确定交通枢纽场站的最佳位置。 微分法需要以重心法的结果为初始解,不断迭代。直到前后两次迭代的解误差不超过设定范围,得到最佳结果。

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设施布局研究

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设施布局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所王有为张国华李凌岚 【摘要】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设施布局的不合理是造成火车站地区交通秩序混乱、交通拥挤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各种交通设施的地位作用、各自特征和管理体制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各种交通设施在综合交通枢纽布局的合理模式。为今后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火车站,交通设施布局 【Abstract】unscientific layout of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railway station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of the traffic jam in the district of railway station. From respective functions, characters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traffic facilities in railway station, this thesis analyzes reasonable pattern of railway junction station layout. It provides theoretic guidance for the future railway junction station planning design. 【Keywords】railway station,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layout 火车站地区交通秩序混乱、交通拥堵严重已经成为国内各大城市火车站的通病,交通设施布局不合理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们通过对苏州、广州、上海、南昌等大城市火车站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一系列实践,总结了主要交通设施在火车站枢纽布局的规律。各种交通设施为铁路旅客集散服务的作用不同,这决定了各种交通设施在枢纽中地位。另外,各种交通设施的特征与管理方式各不相同。交通设施的特征、管理模式及地位决定了其布局方式与位置。 1 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设施的组成 交通设施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铁路设施;包括站场、站房、站前广场等。二是为旅客集散服务的城市配套交通设施;包括轨道站、公交站、出租车上落客区及候客区、社会车上落客区及候客区、长途车站、旅游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等。 2 各种交通设施在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与作用 2.1 铁路站场与站房 作为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最重要的交通设施,其他交通设施均应当以站场与站房为中心布置,以方便进出站。因此其位置与形式很大程度决定了其他交通设施的布局。 2.2 站前广场 站房的自然延伸部分,不仅是车站景观与形象的载体;在交通组织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到站旅客均需经其进站;站前广场的缓冲作用使得进站客流秩序井然;在有意外情况发生时,广场成为紧急疏散场地,可保证旅客安全,因此其是地位仅次于站场与站房。 2.3 轨道站点 轨道交通作为大城市居民未来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轨道与铁路的换乘量将随着轨道网的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沙坪坝区滨江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功能规模及布局 (2) 第三章土地利用控制 (3) 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 第五章城市交通规划 (4)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4) 第七章城市设计导则 (7) 第八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8) 第九章防灾减灾规划 (9) 第十章附则 (9) 附表一土地利用汇总表 (10) 附表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强化对城市空间资源的管理,优化和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使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沙坪坝区滨江地带双碑-井口段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序进行,特编制《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沙坪坝区滨江地带双碑-井口段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重庆市规划标准与准则(重庆市城乡规划导则)》、《重庆市加油(气)站布点规划(2005-2020)》、《重庆市都市区邮政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重庆市双碑组团A、B、C、D、E、F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市沙坪坝组团A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对《重庆市统筹城乡规划综合改革试验方案(纲要)》意见的函》(建规函[2008]261号)、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规划范围为:东至嘉陵江,西以遂渝铁路为界,南起磁器口古镇,北至规划井口水厂。 第四条在规划范围内开展的与城市规划有关的设计、管理及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五条文本中第十、十二条、十三条、十五条、十六条、三十九至四十五条及分图图则中确定的土地用途、容积率、公共绿地面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为强制性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其他一般技术性内容可根据按法定程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按相关规定程序优化调整。 第二章功能规模及布局 第六条功能定位 沙坪坝中心城区的拓展区,未来新兴产业发展走廊和人文功能提升的交汇区,展现秀美嘉陵江景致的重要区段之一。以发展无污染的都市型产业为主线。 第七条规模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2.66平方公里,岸线长度约11.6公里。规划居住人口约为22.5万人。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210万平方米。 第八条规划结构 规划区呈“一轴、三带、十二指”的总体结构。 一轴即沿渝碚路(212国道)的城市发展轴; 三带即由西向东的纵向分布的生态宜居带、综合功能带、滨江休闲带; 生态六指即楔入规划区的六条生态绿廊; 活力六指即规划能带动周边地段建设的六处相对独立的开发活动,分别是文化主题公园、产业配套服务区、井口古镇、区级体育中心、片区商贸中心和南部社区服务中心。 第九条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保留、梳理现状居住区,渝碚路以西规划建设生态住宅区,渝碚路以东建设较大规模的配套居住区,中心地带发展商住区或商务社区。规划中学6所,小学9所。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保留现状井口镇政府、南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井口派出所;在南部规划综合的片区中心,北部规划产业配套服务区;拓展重

交通枢纽解决方案概述

交通枢纽解决方案 因为枢纽所以更多困惑(现状) 随着我国人群素质和收入水平的整体提升,乘坐交通工具远距离出行逐渐成为大家假期休闲的主要方式,交通枢纽在这种前提下也面临着诸多压力,管理体系的老旧与交互服务的匮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这样的的交通枢纽运营系统:对交通枢纽整体信息的详细把控、掌握实时客流量的统计、区域人流热点的即时呈现、在管理下有条不紊的环节紧紧相扣、与旅客更加丰富的交互式服务体验、准确而详尽的场所信息展示…… 交通枢纽的彩色未来(趋势) 今后的交通枢纽需要以实现对旅客的个性化服务为目标,不再是冰冷的告示牌或毫无生气的压抑场所,离别在这里需要一丝慰籍,基于实时位置的服务将凸显重要性,对于整体环境的把控与协调工作全部交给系统去操作,更加精准和所需的信息展示给交通枢纽的每一个人,远程订票、行李信息、方向指示也将变得更加高效快捷。 用精准服务打造交通枢纽(需求) 交通枢纽的压力来自于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数量所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从火车站到机场,从高素质旅客到普通农民工,行业的需求与不同个体的需求交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需求网,Palmap+提供的解决方案是针对每一项单独需求进行独立解决的,利用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来实现服务的多样化与独立性。 ●行业需求求同存异 节约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精准把握旅客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掌握全局,了解实时动态 全面把握场所内旅客人群分布 提供场所安全保卫工作 ●火车站(客运站)旅客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重点区域实现客流量实时展现 科学引导实现重点时段旅客分流 根据旅客实时位置进行信息推送 既有流程实现信息化智慧化 ●机场需要更加地便捷与迅速 安检区域科学引导分流拥挤人群 满足旅客个性化服务需求 用技术手段提高机场整体安全 托运行李管理智能化 重点区域人群数量监控

武汉火车站交通枢纽综合体复合空间规划

武汉火车站交通枢纽综合体复合空间规划 李继春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摘要本文试图从交通枢纽综合体这个宏观的层面上,探讨武汉站复合空间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功能定位,从而揭示出交通枢纽综合体复合空间规划原则必须回到以人性化、衔接性、经济性设计本源。 关键词武汉站交通枢纽复合空间规划 中图分类号:U291文献标识码:A Plan of Wuhan Railway Station Transportation Junction Synthesis Blended Space LI Jichun (Artistic Design College,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ubei430068) Abstract This paper try to discuss the components and fnctional localization of Wuhan railway station blended space system, from the macroscopical level of transportation junction synthesis in order to revel the origin that the plan principle of transportation junction synthesis blended space must back to humanity,engagement and economy. Key Words wuhan railway station transportation junction;blended space;plan 0引言 武汉火车站是一座运用国际一流水准理念设计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范围从武青四干道—三环线—中北路延长线—站西大道的围合区域,规划用地面积约110公顷,枢纽汇集多种轨道交通、路面交通各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真正实现了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紧密衔接的“零距离”换乘的一个国际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1建设背景 武汉市,地处华中腹地,长江与汉水在此相汇,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美誉,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承东启西的交通骨架网已成定局。如今,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武汉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在急剧增加,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道路交通普遍存在着秩序混乱,车辆拥挤堵塞的现象,道路改造和建设本身拖延工期现象,让交通不畅更加雪上加霜。诊治武汉道路交通“肠梗阻”的良方何在?已成为武汉市民普遍关注的焦点和大众的迫切呼声。 近几年来,武汉受益于国家各项利好政策:2007年,国家出台“中部崛起”战略规划;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武汉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这些政策,加快了城市内部交通系统化建设,促使武汉对旧的城市系统硬件进行升级。 武汉火车站交通枢纽综合体规划设计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2006年10月开工建设,建成后的武汉站形成以车站为中心,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超级车站”,将与三镇城市轨道实现无缝对接,武汉市的交通骨架不再只是一张平面交通网络。 2交通功能与复合空间的结合 2.1复合空间的概念 复合的定义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合在一起,结合起来。” 复合公共空间与独立的过渡空间、开放空间有所不同是指某空间单元同时具备建筑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双重性质和双重归属。公共空间复合化使各种功能的建筑空间相互交叉、渗透,具有相应的灵活多样性,同时也大大提升空间的使用效率并适宜与公共性、开放性功能较高的综合群组,如交通、商业、商务等等。 2.2交通复合空间体系 交通功能是公共复合空间的另一大主要职能特征。交通综合体与城市空间联系紧密,在地面以上有广场、高架桥等交通空间将城市与综合体紧密相连,在地下通道、地铁站等城市交通空间中也有直接通往综合体内部的交通空间。武汉站为高架车站,站房主体三层,一层为地面架空层,二层为站台层,三层为候车层。候车厅、高铁站房、地铁车站、商业空间、前后广场空间……等在武汉站形成大型轨道交通综合体。因此交通空间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多向度的立体化交通复合空间体系。 2.3交通复合空间体系构成要素 (1)候车空间。在交通建筑中,候车空间是整个站房建筑的主体,武汉站候车室位于站房中央的大厅,根据不同的运营性质分为普速候车室、高铁候车室和VIP候车室。武汉火车站摈弃了传统火车站候车空间设计模式,候车厅就在站台的正上方,东西两端分别与高架层相连,架起弧形人行天桥,而且在两个进站口之间,还有两座宽100米左右的公共通道,它可以让从两个不同进站口进站的旅客,快速地抵达另一端。 (2)高铁站房。高铁站房,主要服务于武广客运专线、武合客运专线、武黄城际铁、武孝城际铁、武咸城际铁、武天城际铁。武汉站是中国目前唯一有火车驶入中央大厅的车站,设客运专线、普速两个车场,旅客从候车大厅通过玻璃幕墙俯视列车站台,一览无遗。 (3)地铁车站地铁车站,具体包括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起自武昌火车站,经紫阳东路-中南路-中北路-岳家嘴-中北路延长线至武汉火车站),轨道交通5号线(黄家湖—武汉火车站)。 地铁车站在武汉站房地下,站厅层设于地下一层。站内“三线横布、两线纵列、分散设站”,下火车的旅客不用出站,经楼梯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Social Sciences Discipline Research 艺术学研究Arts Research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方案书

1项目概述 1.1 建设目标 1.2 建设内容 1.3 建设周期 1.4 投资概算 2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分析 2.1.1深圳交委对行业监管需求 2.1.2北站枢纽运营管理需求 2.1.2.1 北站枢纽高效运营需求 2.1.2.2 北站枢纽应急疏导需求 2.1.3北站枢纽使用者需求 2.1. 3.1 信息服务级别 2.1. 3.2 信息服务类型 2.2 数据量需求分析 2.3 性能需求分析 3总体建设方案

3.1 总体建设原则 3.2 建设目标 3.3 建设任务 3.4 项目边界 3.5 系统总体框架 4场站智能管理子系统 4.1 系统概述 4.1.1非运营车辆入场许可系统 4.1.2出租车入场诱导系统 4.1.3关键点位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4.1.4停车场诱导及信息发布系统 4.1.5停车场寻车系统 4.2 系统接口 4.3 配置要求 4.4 工程量清单 5车辆智能管理子系统 5.1 系统概述

5.1.1出租车运力需求预警分析系统 5.1.2蓝牌车取证系统 5.1.3假、套出租稽核系统 5.1.4车辆出场诱导系统 5.2 系统接口 5.3 配置要求 5.4 工程量清单 6客流智能管理子系统(文讯) 6.1 系统概述 深圳北站作为新一代典型的城市交通综合枢纽,其承载了多种的城市交通运输工具的接驳和换乘,具有巨大的客流量流通特点。特别是随着高铁运行的开通,城市间的人员来往趋于频繁,在重要的节假日,站内聚集大量的客流,如何有效、安全、便捷的进行客流的疏散和接驳成为目前综合交通枢纽面临的统一问题。 深圳北站聚集了高铁、地铁、公交、的士、长途等众多的运输资源,需要建立面向各类客流特点的疏导机制,建立完善的客流流动检测机制,更好地发现枢纽内的客流动向特点和规律,形成有效的引导。 客流管理子系统是基于视频设备的通道型客流监测系统,通过在站内的各主要客流流通通道安装监测设备,对来往的人流进行统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 场站与枢纽 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交通港站: 2、综合运输: 3、港口腹地: 4、调车驼峰: 5、回旋水域: 6、交通枢纽: 7、辐射范围: 8、流线疏解: 9、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10、产业布局: 11、交通枢纽规模: 12、换乘: 13、码头泊位尺度: 14、机场净空区: 15、层次分析法: 二、填空题 1、综合交通枢纽是的综合性设施。 2、港口腹地是指的地区范围。一般分为陆向腹地和。 3、候车室面积要根据来计算。 4、行人交通安全设施有人行横道,,,行人交通信号,安全岛,步行街。 5 流线交叉点可分为,环岛交叉点,和立体交叉点。 6、客货运场站规模最基本的是要确定枢纽场站设计年度的。 7、交通流线的描述方法主要有和。 8、交通流线冲突可以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某一方面调整来疏解,具体可分为、和。 9、飞行的安全高度是保证飞机不与地面障碍物相接的飞行高度。 10、衡量码头规模的指标是。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功能是、和以及城市对外联系。 12、通航江河岸边的交通枢纽依托的是国内的和。 13、网先枢纽就是位置的枢纽,不存在选址问题。 14、枢纽规划要结合不同的交通方式在整个运输体系中的,通过合理布局来加强衔接和相互协调。 15、交通枢纽规划要做到、,并注意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16、要合理确定枢纽与港站规模必须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其中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17、短距离运输主要利用城市内道路进行,它与交通需求者对和的选择行为有关,并与融为一体。 18、正确选择铁路与,避免和减少对城市的包围、分割和干扰是搞好铁路枢纽布局的重要前提。 19、客运站与城市道路的联系主要通过来实现。 20、城市交通规划的四阶段理论主要是指、、和 。 21、枢纽的形成大多依赖于一个城市是作为实现内外连接的和。 22、国家级公路交通枢纽与共同构成国家最高层次的公路运输机场设施网络。 23、交通枢纽在规划布局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和之间的协调。 24、交通枢纽的运转是在系统效益最优的前提下对各种方式的交通枢纽场站总体布局包括、和进行优化。 25、在进行交通运输量预测的同时还要结合和的预测才能满足规划预测的要求。 26交通枢纽客货运量与在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比例关系。27、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运转由、和三方共同参与。 28、客运站与城市道路的联系主要通过来实现。 29、港口腹地的大小取决于该地区的和 。 30、民用机场主要有、和组成。 三、判断题 1、邮政交通流线不属于专用道路交通流线() 2、绿光带技术不属于时间疏解() 3、机待线一般采用通过式的布置形式() 4、会让站办理作业包括到发作业,会车让车,调车作业和客货运作业() 5、候车室旅客聚集量大时,应采用集中候车形式() 6、旅客站台的数量及位置应保持与线路的协调适应() 7、站前广场是车站与城市交通的结合地带() 8、港口的自然条件对港口规划设计影响不大() 9、方案综合评价的目的是要做出项目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10、要对系统进行评价,必须确定评价指标,确定各方案的优先次序() 11、交通港站是交通运输网络的基本构成方式。()

重庆(主城区)游玩攻略

重庆(主城区)游玩攻略 “重庆,非去不可”

一、购物商圈 1、解放碑 简介:解放碑,原名抗战胜利纪功碑,她是全中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以纪念重庆对于国家的伟大贡献。 “解放碑”是解放碑中央商务区(CBD)的代名词。有“西部第一街”美誉的解放碑商贸中心区(CBD)有望跻身中国第三大商圈。 路线:248路公交——地铁一号线——地跌二号线 花费:10元(单程路费) 2、三峡广场

简介:三峡广场位于重庆沙坪坝区闹市中心,呈十字型,覆盖总面积 8 万平方米,由三峡景观园、名人雕塑园、绿色艺术园和商业步行街四部分组成。三峡景观园是三峡广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浓缩了三峡大坝的雄伟景象,展现了三峡库区的旖旎风光,浸润着浓郁的巴渝文化。 路线:248路公交直达 花费:2元(单程路费) 3、观音桥步行街 简介:观音桥是江北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庆北部商贸中心。地理位置优越,15分钟以内可到达江北机场、龙头寺火车站、重庆火车站、朝天门港口、重庆中央商务区江北城和寸滩国际集装箱码头,具有极强的集聚功能和交通优势。

路线:248路公交——双碑站——地铁一号线——两路口(转地铁三号线)——观音桥站花费:10元(单程路费) 4、杨家坪步行街 简介:杨家坪步行街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面积 5.5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投入 2.5亿元,是九龙坡区历史上最大的市政项目。这是重庆至今档次最高、投资最大的步行街。步行区西以兴胜路、前进支路为界,北以九九商场、杨家坪供电局为界,东以建设一小、杨家坪横街为界,南以鹤兴路为界。从景观上看,杨家坪步行区有几处亮点:贯穿于梅堡、中心转盘、文化广场延至团结路的“绿色飘带”;梅堡公园60米宽的人造瀑布,瀑布内建造有“酒廊文化”通道;广场上有比家用地砖地板昂贵得多的花岗和木地板,广场铺木地板的确是惊世骇俗之作。 路线:248路公交——双碑站转地铁一号线——石桥铺站——823路——杨家坪站 花费:7元(单程路费) 5、南坪步行街

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建设目标 1.2.1总体目标 通过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将提升交通运输应急指挥能力,对区域内道路上的客运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指挥,为实现西北西北域快速通勤提供基础环境;提升静态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为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方便公共交通换乘提供信息化手段;提升针对交通运输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为公众出行与企业运营提供信息服务;提升行政决策水平,为西南交通枢纽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具体表现在: (1)公众对出行的满意度提高,服务信息获取便捷、高效; (2)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升; (3)缩短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时间,明显改善应急处置效果。 1.2.2业务目标 为达到上述总体目标,需针对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由此提出以下五项业务目标: (1)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提高公众出行效率;

(2)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使西安市交通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向郊区延伸,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大幅度提高公众信息服务水平;. (3)加强对首都西北域主要交通道路、化危物流场所、旅游景点景区拥堵的监控力度、实现交通事件、应急事件的智能报警; (4)实现区域公交运营和调度的智能化; (5)全面提高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6)提高交通宏观决策水平,使交通行业管理做到科学、有效。 1.2.3作业目标 (1)应急处置快速、科学 实现统一、快速的接警和信息报送,能够动态掌握区内的交通应急资源、车辆、船舶的分布和实际状况,实现应急处置方案推荐功能。 交通应急资源的采集率达到80%以上;90%以上应急资源的分布及状态情况可动态掌握;各交通管理部门可实现应急联动。 (2)宏观交通决策科学、合理 实现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等情况的统计分析,提高宏观交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3)交通信息服务及时、准确 通过多种信息发布手段,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满足公众在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信息服务需求以及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 通过及时、准确的交通诱导和停车诱导,有效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 公众信息服务资源的采集率和共享率均达到80%以上;公众满意率大幅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