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第十五章 免疫耐受

医学免疫学人卫版第七版重点

医学免疫学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亦称为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Lymphocyte homing 2.Lymphocyte homing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 3.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有利于传递免疫信息,动员各种免疫细胞迁移至病灶。 第三章~ 第八章 1.Antigen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 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一般具有免疫原形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性。 2.Epitope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又称为抗原决定 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可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 3.Cross-reaction 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 应,称为~。 4.Superantigen(SAg) 超抗原某些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主要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化学性质主要为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等。 5.Adjuvant 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 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称为~。如卡介苗。 6.Mitogen 丝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 细胞和有丝分裂,激活一类淋巴细胞全部克隆,被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广泛应用于体外集体免疫功能检测。 7.Antibody 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 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8.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攻膜复合物由C5b6789n组成的复合物,可插入细胞 膜,通过破坏局部磷脂双层而形成“渗漏斑”,或形成穿膜的亲水性孔道,最终导致细胞崩解。 9.Interferon(IFN) 干扰素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的功能。可分 为Ⅰ型(包括INF-α,INF-β等)和Ⅱ型(INF-γ)。 10.CD分子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 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 11.cell adhension molecules(CAM) 细胞黏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黏附分子以受体-配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使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发生黏附,参与细胞识别,细胞活化和信号转导,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的伸展与移动。可分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和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 12.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其主要功能是以其产物提呈抗原肽进而激活T淋巴细胞, 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其结构十分复杂,显示多基因性和多态性,传统上分为Ⅰ、Ⅱ、Ⅲ类。Ⅰ、Ⅱ类主要参与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Ⅲ类主要参与调控固有免疫应答。 13.linkage disequilibrium 连锁不平衡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

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医学免疫学》第十二章免疫耐受

第十二章免疫耐受 本章的和考纲相关的重点内容有: 免疫耐受的概念: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机制 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的区别: 免疫耐受的分类和区别:从不同角度分包括中枢耐受,外周耐受;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T细胞耐受和B细胞耐受;完全耐受和不完全耐受。 免疫耐受和临床的关系(如何建立和打破):免疫耐受 一、免疫耐受的发现和基本概念 1.天然免疫耐受的发现: 2.人工免疫耐受的建立: 3.和免疫耐受有关的学说:Burnet的克隆丢失学说: 4.免疫耐受的概念和正免疫应答的共性: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了某种特定抗原后,针对该抗原表现的特异性无应答现象。对未引起耐受的抗原,仍然进行良好的免疫应答。 耐受原: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如自身组织抗原,引起天然免疫耐受;非自身抗原。注意耐受原的持续存在是维持免疫耐受的必要因素。 虽然免疫耐受和正免疫应答相反, 属于特殊类型的免疫应答,但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共性: 5.免疫抑制的概念;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的区别在哪? 免疫抑制:指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反应或反应减弱的非特异性无应答或应答减弱状态。这种状态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 共性:包括产生条件,持续性 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的不同: 讲完了免疫耐受和正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共性和免疫抑制的区别后,看一下: 6.免疫耐受类型:根据机制不同将其分为固有性免疫耐受和适应性免疫耐受,后者根据形成的时期不同又分为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 1)固有性免疫耐受(天然免疫耐受):像自身抗原诱导产生的免疫耐受 A.缺乏识别自身抗原的受体: B.某些细胞表面存在着抑制性受体或抑制性结构。 适应性免疫耐受(获得性免疫耐受):根据形成的时期不同: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 A.中枢耐受: 1.克隆缺失/克隆清除(这是中枢耐受的最主要机制): 注意:这里自身抗原通常是指各组织表达的共同自身抗原,他们是较多引起中枢免疫耐受的抗原)具体而言即 1)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经过阴性选择,识别自身抗原的未成熟的T细胞凋亡。 2)B细胞在骨髓内发育到表达mIgM的未成熟B细胞,经过阴性选择,自身反应性细胞克隆消除或处于无反应状态。 3)如果阴性选择出现障碍(多为Fas/FasL基因缺陷/胸腺基质细胞缺陷),导致自身免疫病。 2.克隆不活化:外周器官表达的组织特异性抗原不在胸腺和骨髓基质细胞表达,对这些组织特异性抗原应答的T,B细胞克隆不被消除,发育成熟,输至外周,处于克隆不活化的状态。

第十二章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一、选择题 A型题 1.哺乳动物的造血最早发生在() A.胎肝 B.卵黄囊 C.骨髓 D.胸腺 E.脾脏 2.出生后,主要的造血场所为() A.胎肝 B.卵黄囊 C.骨髓 D.胸腺 E.脾脏 3.人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法氏囊 C.扁桃体 D.脾生发中心 E.肠集合淋巴结 4.T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淋巴结 E.法氏囊 5.NK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扁桃体 E.淋巴结 6.免疫细胞都来源于() A.淋巴样干细胞 B.髓样干细胞 C.多能造血干细胞 D.定向干细胞

E.CFU-GEMM细胞 7.小鼠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不包括() A.CD90 B.Kit+(CD117) C.CD34 D.WGA+ E.Sca-1+ 8.小鼠干细胞因子的受体是() A.CD90 B.CD117 C.CD34 D.WGA+ E.Sca-1+ 9.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标志是() A.CD34和CD117 B.CD3 C.CD4和CD8 D.Igα∕Igβ E.CD56和CD16 10.关于CD3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是一种高度糖基化跨膜蛋白 B.是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 C.骨髓基质细胞、大部分内皮细胞等也可表达D.小鼠造血干细胞不表达CD34 E.成熟血细胞表达CD34 11.下列哪种细胞不是由髓样干细胞分化而成()A.红细胞 B.血小板 C.中性粒细胞 D.NK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12.下列哪种细胞不是由淋巴样干细胞分化而成()A.T细胞 B.B细胞 C.浆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NK细胞 13.下列哪两种细胞在发育早期共有一个前体()

医学免疫学第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医学免疫学人卫第版题库

精心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的功能 D 2 A C 3 A 4 A 5 A 6 A C 7 A C 8 A C 9.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获得性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0.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1.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获得性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2.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NK细胞 D、上皮细胞 13.属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NK细胞 D、T、B淋巴细胞 二、填空题 1.最早接种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2.免疫系统由、和组成。 3 4 5 6 7 免疫 1 2 1 A C 2.T A C 3 A、肝脏 B、扁桃体 C、肠系膜淋巴结 D、脾脏 4.既可来源于髓样干细胞,又可来源于淋巴样干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A、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NK细胞 D、树突状细胞5.淋巴结的胸腺依赖区是····················································() A、皮质区 B、髓质区 C、浅皮质区 D、深皮质区 6.脾脏的胸腺依赖区是······················································() A、红髓 B、白髓 C、脾小结 D、PALS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12章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单项选择 1.在细胞免疫效应阶段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Th和Treg B.Th1和Th2 C.CTL和Th1 D.CTL和Th2 E.Th0和Th17 2.向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是: A.MHC-Ⅰ/CD8 B.MHC-Ⅱ/CD4 C.CD28/B7 D.CD28/CTLA-4 E.以上均是 3.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部位在: A.抗原入侵部位 B.胸腺 C.骨髓 D.淋巴结或脾脏 E.以上都不对 4.以下哪些分子组合不会出现在免疫突触中: A.TCR/抗原肽-MHC复合物 B.MHC-Ⅰ/CD8 C.CD28/B7 D.LFA-1/ICAM-1 E.TLR4/HSP60 5.TD-Ag诱发抗体反应须由以下组细胞参与: 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C.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D.淋巴细胞和NK细胞 E.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6.CTL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之一是: A.TCR与pMHCⅠ复合物结合 B.TCR与pMHCⅡ复合物结合 C.TCR与pMHCⅢ复合物结合 D.CD40和CD40L分子结合 E.与游离抗原肽结合 7.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A.Th1和Th2细胞 B.Th1和Th0细胞 C.Th1和CTL细胞 D.Th2和CTL细胞 E.Th2和Th0细胞 8.关于T细胞活化正确的描述是: A.APC提呈pMHC给T细胞是活化第一信号 B.CTLA-4与B7的结合是促进T细胞活化重要的第二信号 C.TCR传递信号不需要CD3/CD28的辅助 D.细胞因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没有作用 E.以上均不正确 9.以下哪项不是T细胞活化的表现: A.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B.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 C.表达CD40L D.表达CD3分子 E.表达FasL 10.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T细胞特异性识别APC向其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B.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 C.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1.与特异性抗原相遇前的成熟T细胞称为: A.初始T细胞 B.效应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记忆性T细胞 E.前T细胞 12.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

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与胸腺 骨髓的功能: 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与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与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与淋巴结也就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就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与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就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与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与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与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与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她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与类型。

医学免疫学人卫第8版题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的功能 D、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 2.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3.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4.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5.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成分耐受,清除衰老、损伤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6.关于固有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特异性 7.关于固有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非特异性 8.关于固有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非特异性 9.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获得性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0.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1.关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获得性 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无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2.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医学免疫学》人卫第9版教材--高清彩色_41-80

第四章抗体31 解,产生不同的水解片段(见水解片段部分)。不同类或亚类的Ab絞链区不尽相同,例如IgGl、IgG2、 IgG4和IgA的絞链区较短,而IgG3和IgD的絞链区较长。IgM和IgE无皎链区。 二、抗体的辅助成分 除上述基本结构外,某些类别的Ab还含有其他辅助成分,如J链和分泌片。 (—)J 链 J链(joining chain)是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糖蛋白(图4-3),分子量约15kD, 由浆细胞合成,主要功能是将单体Ab分子连接为二聚体或多聚体。2个IgA单体由J链连接形成二 聚体,5个IgM单体由二硫键相互连接,并通过二硫键与J链连接形成五聚体。IgGJgD和IgE常为单 体,无J链。 IgM 分泌型IgA 图4-3抗体分子的J链和分泌片 分泌型IgA(SIgA)二聚体和IgM五聚体均由J链将其单体Ab分子连接为二聚体或五聚体。分泌片(SP,图中橙色球 组成的肽链)为一含糖肽链,是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lgR)的胞外段,其作用是辅助SIgA由黏膜固有层,经黏膜上 皮细胞转运,分泌到黏膜表面,并保护S I g A皎链区免遭蛋白水解酶降解 (二)分泌片 分泌片(secretory piece, SP)又称分泌成分(secretory component, SC )(图4-3),是分泌型IgA 分 子上的辅助成分,分子量约为75kD,为含糖的肽链,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并结合于IgA二聚 体上,使其成为分泌型IgA(SIgA)。分泌片具有保护SIgA.的饺链区免受蛋白水解酶降解的作用,并 介导SIgA二聚体从黏膜下通过黏膜上皮细胞转运到黏膜表面。 三、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 在一定条件下,抗体分子肽链的某些部分易被蛋白酶水解为各种片段(图 4.4)。木瓜蛋白酶(papain)和胃蛋白酶(pepsin)是最常用的两种蛋白水解酶,借此可研究Ab的结构和功能,分离和纯 化特定的Ab多肽片段。 (一)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从钗链区的近N端,将Ab水解为2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Fab)和1 个可结晶片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Fc)(图4-4)。Fab 由V L^C L和V H^C H 1 结构域 组成,只与单个抗原表位结合(单价)o Fc由一对C/和C H3结构域组成,无抗原结合活性,是Ab与 效应分子或细胞表面Fc受体相互作用的部位。 (二)胃蛋白酶水解片段 胃蛋白酶在絞链区的近C端将Ab水解为1个F(ab>片段和一些小片段pFc,(图4-4)o

医学免疫学(第八版)考试习题完整版

1、怎么理解免疫的现代概念? 识别和清除异物抗原、耐受/发生免疫应答、有利,也可能有害 2、免疫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免疫器官(中枢,外周),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模型,分泌型) 3、免疫系统三大功能?为什么说免疫是一把双刃剑? 4、比较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作用慢而强。 1.解释名词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由B细胞表位(半抗原)和T细胞表位(载体)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此类。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由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可分为TI-1Ag和TI-2Ag。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交叉反应:由共同表位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和两种以上的抗原结合发生反应。存在于不同抗原物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称为共同表位。 交叉抗原(共同抗原):带有共同表位的抗原 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有哪些?

*抗原的异物性 *理化性状 *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机体方面的因素 3.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有何不同? 特点TD-Ag TI-Ag Th 细胞+ -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回忆应答+ - 产生抗体类型IgG为主IgM 举例细菌病毒等脂多糖,荚膜多糖等 蛋白质抗原 4.异嗜性抗原有何临床意义。 5.如何理解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名词解释: 补体: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组织液中及细胞膜上的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成分,称为补体系统。补体的固有成分,调节蛋白,补体受体 MAC(攻膜复合体):c5b与c6 c7 c8 c9 结合形成的c5b6789n 免疫黏附:C3b与免疫复合物(IC)共价结合并与红细胞、血小板表面CR1结合, IC被运送至肝、脾清除的作用。 1、试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

《医学免疫学》人卫第9版教材--高清彩色_161-200

第十八章超敏反应151促IgE类别转换、嗜酸性粒细胞存活和肥大细胞增殖的基因群,包括编码多种细胞因子的基因。其中编码IL.4 启动子区的基因变异,使IL?4分泌增多,导致IgE大量产生。②位于11Q12-13的编码高亲和性Fc.R ip亚单 位的基因,其多态性同哮喘和湿疹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环境因素 特应性个体易于发生哮喘和湿疹等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但实际发生频率仅为特应性个体的10% -30% o易 感性因素分析表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危险中各占50%。增加超敏反应概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儿童早期接触病原体、暴露于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及建立肠道正常菌群不足。因此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esis)认 为:儿童早期接触相对卫生较差的环境,特别是易于引起感染的环境,有助于防止变态反应性哮喘的发生。其机 制主要是由于儿童早期接触微生物,易于激活Thl应答及Thl细胞因子的产生,同时诱导Treg的产生抑制H12 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阻断IgE抗体的产生。 四、临床常见疾病 (―)全身过敏性反应 1.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过敏最为常见,头抱菌素、链霉素、普鲁卡因等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青霉素 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嚏哩醛酸或青霉烯酸,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 IgE,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青霉嚏哩醛酸或青霉烯酸蛋白可通过交联结 合靶细胞表面IgE而触发过敏反应,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青霉素制剂在弱碱性溶液中易形成青霉 烯酸,因此使用青霉素时应临用前配制,放置2小时后不宜使用。临床发现少数人在初次注射青霉素时也可发 生过敏性休克,这可能与其曾经使用过被青霉素污染的医疗器械或吸入空气中青霉菌砲子而使机体处于致敏状 态有关。 2.血清过敏性休克临床应用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进行治疗或紧急预防时,有些患 者可因曾经注射过相同血清制剂已被致敏而发生过敏性休克,重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局部过敏反应 1.呼吸道过敏反应因吸入花粉、尘瞒、真菌和毛屑等变应原或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临床常见过 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有速发相和迟发相反应两种类型,以局部岀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浸润的炎症反应为特征。 2.消化道过敏反应少数人进食鱼、虾、蟹、蛋、奶等食物后可发生过敏性胃肠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 和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也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天然免疫耐受被打破、胃肠道黏膜表面 分泌型IgA含量明显减少和蛋白水解酶缺乏与消化道过敏反应发生有关。 3.皮肤过敏反应主要包括尊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可由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 或冷热刺激等引起。口服青霉素对已被青霉素致敏的患者也可引发湿疹。临床上可见一种慢性尊麻疹,是由体 内产生的抗F CE RI a链的IgG类抗体引起,为II型超敏反应。 五、防治原则 (-)查明变应原,避免接触 通过询问过敏史和皮肤试验查明变应原、避免与之接触是预防I型超敏反应的最有效方法。皮肤试验通常 是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生物制品或其他变应原稀释后,在受试者前臂内侧做皮内注射,15?20分钟后观 察结果。若局部皮肤出现风团直径>lcm为皮试阳性,提示为过敏原。 (-)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是一种过敏性疾病特异性的免疫防治方法。 1.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抗毒素皮试阳性但又必须使用者,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20?30分钟)多次 注射抗毒素血清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其机制是小剂量多次注射抗毒素血清可使体内致敏靶细胞分期分批脱敏, 以致最终全部解除致敏状态。再次大剂量注射抗毒素血清就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但此种脱敏是暂时的,经一定

免疫学试题库(15)

第十五章免疫耐受 一、单项选择 1. 与自身免疫耐受形成无关的机制是: A. 克隆清除 B. 克隆不应答 C. Treg细胞的抑制作用 D. 抗独特型网络的作用 E. 补体系统功能不全 2. 最易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刺激途径是: A. 口服 B. 皮下注射 C. 静脉注射 D. 肌肉注射 E. 腹腔注射 3.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在于: A. 前者为人工诱导 B. 后者为人工诱导 C. 前者为抗原特异性 D. 后者为抗原特异性 E. 两者无差别 4. 哪一个分子与BCR交联后传递抑制性信号: A.TCR B.FcμR C.FcγRⅡ-B D.CD19 E.CD21 5. 免疫耐受的定义是: A. 非特异性免疫低反应 B. 机体对某种抗原特异的不反应性 C. 机体免疫系统受损伤 D. 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E. 机体免疫抑制的同义词 6. 对抗原致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 A. 抗原剂量太高或太低都可导致免疫耐受 B. 单体抗原较其聚体容易导致免疫耐受 C.特殊抗原表位及抗原表位的变异均可导致免疫耐受 D.不易被Mφ处理提呈的抗原易致免疫耐受 E. 静脉注射单体抗原不易致免疫耐受 7. 对胸腺微环境内T细胞中枢耐受形成描述错误的是: A. 需发育至表达功能性抗原识别受体(TCR-CD3)阶段 B. TCR需与基质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呈高亲和力结合 C. 通过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 D. 可消除所有自身抗原应答的T细胞克隆 E.可显着减少生后的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8. 口服免疫原最不可能建立的是: A. 局部胃肠黏膜免疫耐受B.全身免疫耐受 C. 免疫分离 D.外周T细胞免疫耐受E.外周B细胞免疫耐受 9. 导致机体对肿瘤免疫耐受的因素有: A.肿瘤特异抗原及相关抗原密度低 B. 肿瘤细胞MHC分子表达下调或丢失 C. APC的B7、CD40下调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 10. 皮下多次注射小剂量变应原可达脱敏目的是因为: A.可诱导IFN-γ及TGF-β产生B.抑制IgE型抗体的产生C.促进IgG的产生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 11. 关于B细胞形成的耐受,以下哪是正确的: A. 需要低剂量TD抗原诱导 B. 诱导成功所需时间短 C. 耐受状态持续时间短 D. 需要低剂量TI抗原诱导 E. 容易形成耐受 12. 关于免疫耐受哪点是对的: A.免疫耐受即免疫抑制B.免疫耐受与非特异性免疫密切相关 C.对所有抗原均不产生应答D.对特异性抗原产生不应答

15第15章 天然免疫

第十五章天然免疫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 1.天然免疫乃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亦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 2.天然免疫在机体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视为抵御致病微生物感染的 ________。 3.天然免疫系统识别_______,识别的靶分子结构为_______ ,负责识别的受体为_______。 4.特异性免疫不仅识别_______,也识别_______,负责识别的受体为_______。 5.天然免疫识别的特异性是_______,其负责识别的受体基因在胚系中编码,受体的分布呈_______;特异性免疫识别特点具有_______,其负责识别的受体基因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重排,其分布呈_______。 二、多选题 [A型题] 1.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不包括 A.防御素 B.补体系统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E.外毒素 2.下列哪种受体属于模式识别受体 A.细胞因子受体 B.补体受体 C.TCR D. Toll样受体 E.BCR 3. 模式识别受体可识别 A.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 B.肿瘤相关抗原 C.肿瘤特异性抗原 D.MHC- I 类分子 E. MHC- II 类分子 4.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非特异性细胞

A.NKT细胞 B.B1细胞 C.B2细胞 D. T细胞 E.NK细胞 5.下列关于天然免疫哪种说法不正确 A. 在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B.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功能 C.识别特点是泛特异性的,仅能识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D.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 E. 模式识别受体的基因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重排,且受体呈克隆化分布6.下列哪些不属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 A.补体 B.抗体 C.防御素 D.C反应蛋白 E.细胞因子7.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与非特异性免疫无关 B.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C.具有耐受性 D. 具有记忆性 E. 具有多样性 [X型题] 1. 具有FcγR的细胞有 A.B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NK细胞 2. 能依赖IgG抗体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有 A.CTL B.NK C. MΦ D.嗜酸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 单核巨噬细胞有下列性质 A. 参与免疫应答 B. 来源于骨髓 C.表达MHC-I类抗原 D. 分泌TNF E.表达MHC-II类抗原

免疫学练习题09(第十四~十五章)

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一、单选题 1、下列淋巴细胞哪些不是固有免疫细胞:() A.γδT细胞 B.NKT细胞 C.B-1细胞 D.Tc细胞 2、下列哪些不是固有免疫细胞:() A.NKT细胞 B.B-1细胞 C.B-2细胞 D.NK细胞 3、人NK细胞的表面标志是:() A.TCR+mIg-CD56+ CD16+ B.TCR-mIg-CD56+ CD16+ C.TCR+mIg+CD56-CD16+ D.TCR-mIg+CD56+ CD16- 4、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特点是:() A.杀伤作用依赖抗体 B.杀伤作用依赖补体 C.杀伤作用不受MHC限制 D.与Tc的细胞毒作用一样有特异性 5、下列叙述哪项不是巨噬细胞杀伤靶细胞的特点:() A.非特异性 B.不受MHC限制 C.可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 D.可释放穿孔素杀伤靶细胞 6、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 A.IgG Fc受体 B.C3b受体 C.甘露糖受体 D.抗原识别受体 7、既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B细胞 8、下列哪些不属于反应性氧中间物系统中的杀菌物质:() A.超氧阴离子(O2—) B.游离羟基(OH—) C.单态氧(1O2) D.一氧化氮(NO) 9、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 A.非特异性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 B.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C.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靶细胞 D.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靶细胞 10、巨噬细胞表面可识别病原体表面岩藻糖残基的模式识别受体是:() A.清道夫受体 B.甘露糖受体 C.TLR D.C3b受体 11、能发挥ADCC作用的淋巴细胞是:() A.NK细胞 B.NKT细胞 C.CD8+CTL细胞 D.γδT细胞 12、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 B.肥大细胞 C.B-1细胞 D.巨噬细胞 13、不能分泌穿孔素是靶细胞溶解破坏的免疫细胞是:() A.γδT细胞 B.NKT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 二、填空题 1、固有免疫系统由、和组成。 2、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有(1);(2);(3);

第12章免疫耐受

第十二章免疫耐受 一、选择题 【A型题】 1.首先发现免疫耐受的是: A.Burnet B.Medawar C.Jerne D.Owen E.Richard 2. 最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刺激途径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静脉注射 D.肌肉注射 E.腹腔注射 3. 最易诱导耐受的时期是: A.胚胎期 B.新生儿期 C.儿童期 D.青年期 E.老年期 4. 免疫耐受性的形成具有如下细胞学特点 A.T细胞和B细胞必须均耐受 B.T细胞形成耐受较难,耐受维持时间较长 C.B细胞形成耐受较易,耐受维持时间较短 D.T细胞形成耐受较易,耐受维持时间也较长 E.以上都不对 5.低剂量的TD抗原 A.只能诱导T细胞产生耐受 B.只能诱导B细胞产生耐受 C.可诱导T细胞和B细胞产生免疫耐受 D.不能诱导T细胞和B细胞产生免疫耐 E.以上都不对 6.最易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是: A.颗粒性抗原 B.可溶性抗原 C.大分子聚合状态抗原 D.小剂量注射细菌内毒素 E.马血清白蛋白加佐剂 7.最容易诱导免疫耐受的细胞是 A. B细胞 B. 巨噬细胞 C. 单核细胞 D. T细胞 E. NK细胞 8. 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是 A. Th1细胞缺损 B. 巨噬细胞功能障碍 C. 补体系统功能不全 D. Tr和B细胞发育不全 E. 抗独特型抗体的作用 9.下列哪一种方法可以解除免疫耐受性 A. X线照射 B. 注射大剂量耐受原 C. 注射维生素C D. 注射交叉抗原 E. 注射干扰素 10.诱导免疫耐受时宜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皮内注射聚合的抗原 B.静脉注射聚合的抗原 C.肌肉注射非聚合的抗原 D.静脉注射非聚合的抗原 E.皮内/皮下同时注射抗原 11.为诱导成年机体发生免疫耐受,常用的方法是 A.抗原和免疫佐剂联合使用 B.单独使用抗原

《医学免疫学》人卫第9版教材--高清彩色_81-120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71 (-)单体型和连锁不平衡 MHC的单体型(haplotype)指同一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MHC等位基因的组合。MHC等位基因的 构成和分布还有两个特点。 1.等位基因的非随机性表达群体中各等位基因其实并不以相同的频率出现。如HLA-DRB1 和 HLA-DQB1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分别是2122和1152(表8.1),其中两个等位基因DRB1 *09:01和DQB1 * 07 :01在群体中的频率,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应该是0. 047% (1/2122)和0. 087% (1/1152),然而, 在我国北方汉族人群中它们的频率分别高达15.6%和21.9%。在斯堪的纳维亚白种人中,DRB1 和DQB1 基因座位上高频率分布的等位基因是DRB1 *05:01和DQB1 *02:01。说明不同人种中优势表达的等 位基因及其组成的单体型可以不同。 2.连锁不平衡不仅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不均一,两个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机 会,往往也不是随机的。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 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概率,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例如上面提到北方汉族人中高频率表达 的等位基因DRB1 *09:01和DQB1 *07:01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概率,按随机分配规律,应是 其频率的乘积为3.4% (0. 156x0. 219 = 0. 034),然而实际两者同时出现的频率是11. 3%,为理论值的 3. 3倍。 非随机表达的等位基因和构成连锁不平衡的等位基因组成,因人种和地理族群的不同而出现差 异,属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其意义在于,第一,可作为人种种群基因结构的一个特征,追溯和分析 人种的迁移和进化规律;第二,高频率表达的等位基因如果与种群抵抗特定疾病相关,可以此开展疾 病的诊断和防治;第三,有利于寻找HLA相匹配的移植物供者。 第二节HLA分子 经典的HLA I类分子和II类分子在组织分布、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表8-2)。 —、HLA分子的分布 I类分子由重链(a链)和白m组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表8.2)。 I[类分子由a链和B链组成,仅表达于淋巴组织中一些特定的细胞表面,如专职性抗原提呈细 胞(包括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等。 二、HLA分子的结构及其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一)HLA分子的结构 I类分子重链链)胞外段有3个结构域(al.a2.a3),远膜端的2个结构域al和a2构成抗原

第十八章免疫耐受

第十五章免疫耐受 一、选择题 1. 最易引起免疫耐受的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腹腔注射 C.皮下注射 D.口服 E.肌内注射 2. 最易诱导耐受的时期是() A.胚胎期 B.新生儿期 C.儿童期 D.青年期 E.老年期 3. 首先发现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是() A.Richard B. Jerne C. Medawar D. Owen E. Burnet 4. 下列哪一项属于天然耐受现象() A.机体对改变的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 B.机体对任何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 C.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 D.机体对非己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 E.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能力下降 5. 大剂量的TD抗原能诱导下列哪些细胞产生耐受 A.B细胞 B.T细胞 C.T细胞和B细胞 D.B细胞和巨噬细胞 E.T细胞和巨噬细胞 6. 最易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是() A.大分子聚合状态抗原 B.颗粒性抗原 C.可溶性抗原 D.可溶性抗原致敏免疫惰性颗粒后 E.细菌、细胞 7. 免疫耐受现象可见于哪一种疾病() A.免疫抑制剂使用者 B.AIDS患者 C.X射线辐射后 D.HBsAg阳性者 E.以上都不是 8. B细胞耐受有何特点() A.产生速度快 B.持续时间短 C.需TD-Ag 诱导 D.为低带耐受 E.需TI-Ag诱导 9. 关于免疫耐受的特点,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T细胞只能诱导低带耐受 B.B细胞只能诱导低带耐受 C.T细胞可诱导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 D.B细胞不能诱导低带耐受和高带耐受 E.T细胞和B细胞产生耐受的情况大致相同 10. 在I型超敏反应中,皮下多次注射小剂量变应原,可诱导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产生,以 达脱敏目的() A.IL-2 B. IL-4 C. GM-CSF D. IFN-γ E. IL-10 11. 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可由放射线照射引起 B.B细胞较T细胞易诱导耐受 C.成年机体易诱导耐受 D.免疫耐受是因免疫系统先天发育缺陷引起的免疫无应答 E.免疫耐受是由某种抗原诱导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2.自身反应性B细胞克隆被清除是由于() A.自身反应性B细胞发生了程序性细胞死亡 B.自身反应性B细胞缺乏辅助细胞而不能激活 C.大量多价抗原使未成熟B细胞表面受体交联“冻结” D.细胞表面受体封闭 E.缺乏协同刺激信号 13.维持免疫耐受必要的因素是() A.耐受原的持续存在 B.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 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D.耐受原的性质 E.注射的途径 14.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清除主要发生在() A.骨髓 B.胸腺 C.淋巴结 D.脾脏 E.黏膜淋巴组织 15.自身反应性T细胞通过哪一种机制被排除() A.阴性选择 B.阳性选择 C.MHC分子 D.免疫忽视 E.受体交联 16.维持外周T细胞对外来Ag耐受的主要机制是() A.传染性耐受 B.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忘 C.阳性选择 D.免疫忽视 E.阴性选择 17.胚胎期易于诱导免疫耐受,其原因是() A.免疫系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B.免疫系统处于异常活跃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