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化学溶液的形成的专项 培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 化学溶液的形成的专项 培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 化学溶液的形成的专项 培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

1.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锌和稀硫酸;②石灰石和盐酸;③硝酸铵和水;④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A.①②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需要瓶内部压强增大,途径有:(1)温度升高、(2)产生气体。

【详解】

①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有气体生成,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

①正确;

②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有气体生成,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②正确;

③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不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③错误;

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④正确;

综上,①②④能使图中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答案选B。

【点睛】

注意固体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遇水会放出大量热,硝酸铵、硝酸钾溶于水与吸收热量。

2.已知NH4NO3和KH2PO4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则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为

A.80% B.60% C.40% D.20%

【答案】B

【解析】14%=﹙1-x﹚×35%,x=6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3.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木糖醇是易溶物质

C.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会析出木糖醇晶体

D.50℃时,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A. 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B. 木糖醇是易溶物质,正确;C. 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会析出木糖醇晶体,正确;D. 5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大于80g,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不饱和溶液,错误。故选D。

点睛:考查学生应用溶解度曲线的能力。

4.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食盐 C.冰块 D.花生油

【答案】B

【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B. 食盐。A. 面粉,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

5.下列对水的说法中明显错误的是

A.尚湖中清澈的湖水是溶液 B.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

C.可用肥皂水检测沙家浜的水是否属于硬水 D.过滤可以除去湖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答案】D

【解析】A、湖水中有可溶性的化合物,故是溶液,正确;

B、净化水的步骤分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正确;

C、通常用肥皂水检验软硬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泡沫多浮渣少是软水,反之是硬水,正确;

D、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错误。故选D。

6.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

【答案】C

【解析】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错误;B、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C、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能导电,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错误。故选C。

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t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选项是乙>甲>丙

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答案】B

【解析】A、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降温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所以t2℃时,将30g的甲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25g甲物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33.3%,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要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D、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正确。故选B。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8.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答案】A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A 物质。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15gA物质,形成65gA的饱和溶液,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A、B 两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故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故选A。

的是

9.下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

..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C

【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质量相同,正确;C、没有确定降温前溶液的状态,无法判断降温是否会析出晶体,若降温后仍然是不饱和溶液,则无晶体析出,错误;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故选C。

10.请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的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C.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在50g水中加入30g的甲固体,可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错误;

B、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错误;

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在50g水中加入30g的甲固体,可得到甲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析出晶体

B.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

C.溶液加入溶质质量分数必然一定增大

D.恒温蒸发少量溶剂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只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会析出晶体;如果是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降低的物质,饱和溶液降温时不但不析出晶体,反而变得更不饱和,选项错误;

B、如果是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反而升高的物质,不饱和溶液降温时不但变不成饱和溶液,反而变得更不饱和,选项正确;

C、饱和溶液中加入作溶质的物质就不再溶解,质量分数不变化,选项错误;

D、溶剂比饱和溶液的溶剂多很多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少

量溶剂不会达到饱和,选项错误,故选B。

12.下列反应完毕后的混合物不是溶液的是()

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

B.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C.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水中

【答案】A

【解析】

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不能得到溶液;

B、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易溶于水,得到的是溶液;

C、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硫酸锌溶于水,得到的是溶液;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于水,得到的是溶液。故选A。

13.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D.若100g水中溶解了10g氯化钠固体,则此时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答案】C

【解析】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故A选项错误;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故B选项错误;

C、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故C选项正确;

D、若100g水中溶解10g氯化钠固体,则溶质的质量为10g,溶液的质量为110g,溶质的质量分数=10g/110g×100%=9.1%,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4.如右图为市售浓盐酸的部分标签内容,多次打开瓶盖倒出部分盐酸后,不能精确表示剩余盐酸信息的数字是( )

A.500mL B.1.19g/cm3C.36.5D.37%

【答案】A

【解析】

A、由于倒出一半盐酸,所以剩余盐酸的体积为250mL而不是500mL;故选;

B、1.19g/cm3表示的是盐酸的密度,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仍是1.19g/cm3;故不选;

C、36.5表示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故不选;

D、虽然倒出一半盐酸,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仍是37%;故不选。

点睛:

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

15.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可用于冷敷的是

A.氯化钠B.氢氧化钠C.硝酸铵D.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故错。

B、氢氧化钠溶水时放出热量;故错。

C、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故对。

D、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热量;故错。

故选C。

16.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答案】A

【解析】

A、温度越低,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慢,用冰水溶解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快,用热水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白糖碾成粉末增加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能加快蔗糖的溶解速度,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用筷子不断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溶解时用筷子搅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只要能改变固体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固体的溶解速率;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主要有:搅拌、加热、磨成粉末等,其中研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加溶质溶剂的接触面积。

17.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在饮料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他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B.氢氧化钠C.食盐D.生石灰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热,可以使罐内饮料温度明显降低;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会升高;

C、食盐氯化钠溶于水时无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

D、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会升高。

故选:A。

1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故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g

?≠40%,故选项错误;

100%

40g+100g

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因为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故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选项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故选项正确;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且甲变化明显,故甲、乙均有晶体析出,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组成不变,故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选项错误。故选C。

19.将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纯碱B.葡萄糖C.大豆油D.苛性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选项错误;

B、葡萄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选项错误;

C、大豆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C选项正确。

D、苛性钠是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选项错误。

20.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D.探究燃烧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多次实验,改变拉力及其力臂,是采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的方式进行的,符合题意。

B.溶解速率可能与溶剂、溶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探究影响固体溶解速率因素的实验应使用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C.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D.燃料的燃烧与温度、可燃物种类及氧气浓度都有关系,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保持其中两个物理量一定,改变一个物理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不合题意。

故选:A。

21.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A.水B.酒精C.汽油D.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则碘污渍能溶于溶剂中。

【详解】

A、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是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故A不正确;

B、碘在酒精可溶,能除去碘污渍,但不是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故B不正确;

C、碘在汽油中易溶,是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故C正确;

D、苯有毒,不能做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溶剂,故D不正确。故选C。

22.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X Y Z

A溶质溶液溶液

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C氧化物单质化合物

D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是X、Y从属Z中,而X、Y之间的关系是并列。

【详解】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则溶质、溶剂、溶液符合关系,故A正确;

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是并列关系,故B不正确;

C、单质并不包含于化合物,故C不正确;

D、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交叉关系,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23.关于溶液有如下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④溶质一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⑤5g某溶质溶解在100g溶剂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①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作溶质,错误;②水是常用的溶剂,除水外,酒精、汽油也可作溶剂,错误;③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错误;④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错误;⑤5g某溶质溶解在100g溶剂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4.76%,错误。①②③④⑤错误,故选D。

2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食用油加入含有洗洁精的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B.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可以溶解少量硫酸铜晶体

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食用油加入含有洗洁精的水中,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冲走,没有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具有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可以溶解少量硫酸铜晶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液具有稳定性、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得到H2和O2,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D.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分别加入一定量水中形成溶液后温度一定会升高或下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错误;

B、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过滤不能除去离子,错误;

C、净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正确;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错误。故选C。

26.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纯碱B.蔗糖C.酒精D.花生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钠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蔗糖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酒精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2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B错;

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一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还可以溶解其它溶质,故C错;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熟悉常见物质溶于水伴随着的能量变化.

28.为了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分离H2O2和MnO2制O2后的固液混合物

B.除去CO中的CO2气体

C.区分NaCl、NH4NO3、NaOH三种固体

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那么溶于水,分离固体和液体采用过滤的方法,正确;

B、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将一氧化碳除去,不能将二氧化碳除去,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不变,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正确;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正确。

故选B。

29.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正确;

B、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错误;

C、溶液具有稳定性,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错误;

D、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错误。故选A。

【点睛】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0.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牛奶C.米粥D.豆浆

【答案】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C、米粥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故选:A。

【化学】培优易错试卷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为金属氧化物,E、F为金属单质,且F为紫红色,化学反应②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请按要求填空: (1)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F和氢由强到弱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O Fe + CuSO4= FeSO4+ Cu 置换反应 E 氢 F 【解析】 【分析】 【详解】 (1)A为金属氧化物,那么B为酸,可以是硫酸,因为D可以和金属单质E反应生成紫红色的金属单质F,所以可以判断C为水,根据金属单质F的颜色可以判断F为铜,所以D 就是硫酸铜,故本题答案为:H2O。 (2)根据(1)的分析可知E可以把铜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E是比铜活泼的金属,我们可以定为铁,故本题答案为:Fe+CuSO4=FeSO4+Cu。 (3)反应③是酸与铁等活泼金属的反应,故属于置换反应,故本题答案为:置换反应。(4)F为铜,E的活动性比铜强,并且能够和酸反应,所以应该在氢前,故本题答案为:E 氢 F。 2.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D是红棕色固体,E、F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完整)九年级化学培优专题训练

直升班化学培优专题讲座 第一讲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8克2、7∶53、11.2克4、8∶7 7∶235、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 A 1∶1B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A18Pn/(P—q) B 18Pn/q C18qn/P D18qn/(P—q) 答案:1 、96% 5、A 6 、C7、 A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经典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如图所示),四个圈层经过漫长演化,既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 (一)内涵决定身份﹣﹣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l)用化学符号填空: 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____。水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___。土壤中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的元素是_____。 (2)按要求填表: 物质所属圈层物质名称物质的化学式用符号表示构 成物质的微粒 物质类别 生物圈蔗糖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圈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圈氢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 岩石圈______________Na+、SiO32﹣_______ (二)甲烷﹣﹣小分子,大作为 在如图的四大圈层中,有下列6种物质:①甲烷;②水;③二氯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氢气;⑥氧气。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虽然简单,但这些物质有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有的是物质循环关键物质,有的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必需的物质。请回答:

(1)在这6种物质中,元素种类共有_____种,人类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有_____(填化学式,下同),植物生长必需的物质有_____,元素种类完全相同的物质是_____。(2)甲烷是最重要的基础有机物之一,不仅可做燃料,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在隔绝空气和10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炭黑和氢气; ②在隔绝空气和15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乙炔和氢气; ③在1400℃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④在800℃和催化剂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 试写出上述②~④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 ③_____; ④_____; (3)在反应①~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__。 在反应①和②中,反应物相同,而生成物不同,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条件不同导致_____。 ③和④两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但生成物相同,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其原因是_____。在实际生产中,反应③需要按比例控制氧气不能超量,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 _____。 (三)柔之力﹣﹣神奇的水溶液 水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岩石圈约有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其中的某些物质被水溶解,其随水的天然循环在水圈中富集,富集后的物质可能再次沉积到岩石圈。 如图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海湖区的人们有一种经验,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指纯碱,盐指氯化钠,他们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 (2)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仅用物理方法从盐湖中“捞碱”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工业上主要利用从水圈中获得的食盐来制备纯碱,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为确定某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氯化钠,在20℃时,取2.5g样品加入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则固体粉末是_____。若将该溶液升温到40℃时,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四)金属﹣﹣工业的脊梁 金属及合金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航天军工。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测试卷含答案

初三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培优测试卷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选择题 1.将C、CO、CO2、O2四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下表是某同学用多种方法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需要鉴别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 A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铁溶液用pH试纸检验 B碳酸钙和硫酸钡加入稀盐酸加入足量水 C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加氯化钡溶液 D水和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3.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H4Cl、KNO3、Na2SO4B.K2SO4、NaNO3、KMnO4 C.Na2SO4、NaCl、NaHCO3D.BaCl2、NaNO3、K2SO4 4.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NH4Cl和CuSO4,下列物质在该培养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A.NaOH B.BaCl2C.KNO3D.AgNO3 5.下列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OH-、NH4+B.K+、Fe3+、NO3- C.Cl-、Na+、CO32-D.Ca2+、CO32-、Na+ 6.为确定Cu2(OH)2CO3、CuO、Cu混合粉末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下面两个步骤的实验,每个步骤中均准确称量反应前后装置内固体的质量,已知:Cu2(OH)2CO3受热分解为CuO、CO2和H2O,实验中操作无误,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步骤一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可求得样品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 B.若步骤二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少量水,则测得样品中Cu的质量分数会偏小 C.若步骤二中将H2换为O2,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若步骤二改为将步骤一所得固体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7.向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加入铁粉的质量和所得固体质量关系如图1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同步测试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双氧水 2.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A.丁的式量为18g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3.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的质量为() A.7.6g B.15.2g C.20.0g D.40.0g 4.对化学反应:M+H2SO4=CaSO4↓+2N的认识,错误的是() A.N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相对分子质量:M>N C.M可能是CaO D.N可能是HNO3 5.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7 g C和1 g D,若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27 C.44 D.56 6.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有两种B.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物微粒个数比是1:1 D.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7.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氮气、水蒸气和一种初中课本中出现的气体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W氧气氮气水蒸气 前质量/g6810022 反应后质量/g X458110 A.X的值应为0 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物质W中不含氧元素 D.W与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7:24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1)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 1.试管中分别盛装甲、乙的饱和溶液,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后,A试管中变浑浊,结合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试管中是甲溶液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将t3℃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D.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升高,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后A试管中变浑浊,说明了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试管中是乙的溶液,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的溶解度是1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9%,故B错误; C、将t3℃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成为t2℃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成为t2℃的不饱和溶液,与t3℃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由于在t2℃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乙的溶解度,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在故C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故D正确。故选D。 2.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 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答案】B 【解析】A、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 C、t2℃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故D错误。 3.将1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 A.100g B.200g C.300g D.400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100g×20%=(100g+x)×5%,解得x=300g,故选C. 4.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而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A。 5.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过关测试附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过关测试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丙是常见的溶剂,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无明显能量变化 B.乙可能属于盐 C.乙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成丙 D.丙丁反应所得溶液不可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硫酸钠溶液。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操作甲乙丙丁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变红不变色不变色 加入硝酸钡溶液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加入锌粒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无色气体产生无色气体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A.④③②①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④③ 3.下列小实验不正确的是() A.可用稀盐酸比较金属铝和铜的活泼性 B.不用试剂可区分浓盐酸和浓硫酸 C.可用石灰水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D.可用酚酞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4.两个或多个同时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 A.H2S3O9B.H2S2O7C.H2S4O13D.H2S5O16 5.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6.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属于纯净物B.纯碱属于碱 C.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D.干冰属于冰 7.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图中A代表水分子 8.推理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B.通过小磁针静止时S极的指向能够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 NaOH溶液与H2SO4溶液是否恰好中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方法及结论错误的是() 实验序号所用试剂现象和结论 A pH试纸pH=7,恰好中和 B锌粒有气泡产生,则H2SO4过量 C 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则NaOH过量 D 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则H2SO4溶液过量 A.A B.B C.C D.D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复习测试题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复习测试题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9:11,已知1.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成5.1gD,则在此反应中反应物B和生成物C的质量比为?() A.2:1 B.2:3 C.3:1 D.1:2 2.科学家最新发现,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反应中 X、Z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3:7 C.反应中 Y 和 W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 D.参加反应的 Y 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Z 的质量 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A.丁的式量为18g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4.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FeSO4的质量为() A.7.6g B.15.2g C.20.0g D.40.0g 5.已知:在650℃时,CuSO4分解为CuO与气体,在1400℃时,CuO受热发生如下分解反应:4CuO2Cu2O+O2↑.现将16gCuSO4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为7.6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剩余固体为混合物B.产生的气体中,硫、氧的质量比为8∶26 C.剩余固体中含6.4g铜元素D.剩余固体用足量CO还原,可产生 CO23.3g CO的混合物10g,测得其中氧元素含量为 6.如图所示: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2 64%,再向密闭容器中通入足量的氧气,通电使电火花塞点火让其中的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成二氧化碳。则完全反应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及其讲解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讲解 [ 例1] 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符合事实的是( ) A. Na2O+H2O= 2NaOH B. KOH + NaNO 3= NaOH + KNO 3 C. 2Ag + H 2SO4 (稀)=Ag 2SO4 + H 2 f D. 2Fe+6HCI=2FeCI 3+3H2T 解析:A 正确,活泼金属对应的氧化物(如:K 2O、CaO、BaO、Na2O 等)能直接跟水 化合生成对应的碱。 B有错,KOH属于碱,NaNO s属于盐,二者之间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条件 是:①两种反应物都可溶;②生成物中应有难电离的物质:如水、气体和沉淀。显然,该 反应生成物的条件不符合②。 C 错,银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 D 错,单质铁跟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含铁化合物中的铁表现+2 价,该反应 应生成FeCb,而不是FeCb。 答案:A 说明: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① 金属活动顺序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③ 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 (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 3)检查所注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 4)检查所注生成物的状态是否正确。 ( 5)检查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是否配平) 。 书写电离方程式一般可按下列方法: ( 1)左边写出电离物质的化学式,观察其原子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 ( 2)将正价部分和负价部分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开写在右边。 ( 3)将原化学式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分别改写成其表示符号前的系数,并去掉原有的括号。 ( 4)将原化学式中的正负化合价改写成对应符号的电荷并标在符号的右上角。 ( 5)检查电离前后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检查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无误后,将左右两边用“”连接。 [ 例2] 下列反应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 ) A.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B.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C.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理解各反应类型的含义。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复习提高测试题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复习提高测试题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小明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AB段的化学反应是:Al2O3+6HCl═2AlCl3+3H2O B.A点盐酸浓度最低C点盐酸浓度最大 C.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体温度 D.D、E两点处的气体压强相等 2.在一次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中,小刚同学取出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小刚同学作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的pH小于7 B.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C.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该溶液显酸性 3.金属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CuSO4=Cu+R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金属R的活泼性比Cu要强 C.该金属可以是金属铝D.该金属可能是铁 4.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5.两个或多个同时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3PO4可形成H4P2O7或H5P3O10等,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2SO4)脱水后形成的是() A.H2S3O9B.H2S2O7C.H2S4O13D.H2S5O16 6.室温下,向 a克 Mg粉和 Ag粉的混合物中加入 Cu(NO3)2溶液,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没有单质镁B.滤液中一定没有 Cu2+ C.滤渣质量一定小于 a D.滤液中一定含有 Ag+ 7.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烧碱和纯碱的溶液都显碱性一两者都是碱类

备战中考化学 推断题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A 、B 、C 、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稳定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 (1)若A 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 的俗名是苏打,固体C 易潮解,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1)、(2)中,D 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问题二:工业上冶炼1732t 含铁97%的生铁,需要含杂质1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2 343Fe +2O Fe O 点燃 Na 2CO 3+Ca(OH)2 = CaCO 3↓+2NaOH 酸 分解反应 2577.8t 【解析】 【详解】 问题一 (1)A 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 3O 4,A 可以和B 相互转化,则A 可以是铁单质,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 2点燃Fe 3O 4; (2)B 的俗名是苏打Na 2CO 3,固体C 易潮解是氢氧化钠,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Ca(OH)2 =CaCO 3↓+2NaOH ; (3)由(1)(2)问分析,D 为酸,该反应过程中判断①置换反应,②化合反应,③、④复分解反应,没有分解反应。 问题二 解:设需要磁铁矿的质量为x 。 Fe 3O 4 + 4CO 高温 4CO 2 + 3Fe 232 168 x ×(1-10%) 1732t×97%

初三化学培优题专题训练

初三化学培优题专题训练 2015年广东省各地中考题集锦 综合能力题 1.(8分)以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 )为原料,生产硫酸的简要流程图如下: (1)写出流程图中一种氧化物的名称___________。 (2)将黄铁矿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流程中SO 2转化为SO 3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 (4)炉渣(Fe 2O 3 )在工业上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素,并以 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 ,阴离子 。 3.(8分)已知A —H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C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 能产生温室效应;B 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 是紫红色金属;H 是蓝色 沉淀。根据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 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 C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 4.(8分)“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某校科研小组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和 (2)“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A B C D E H ② ①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及其讲解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讲解 [例1] 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符合事实的是() A. Na2O+H2O=2NaOH B. KOH + NaNO3= NaOH + KNO3 C. 2Ag + H2SO4(稀)=Ag2SO4 + H2↑ D. 2Fe+6HCl=2FeCl3+3H2↑ 解析:A正确,活泼金属对应的氧化物(如:K2O、CaO、BaO、Na2O等)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 B有错,KOH属于碱, NaNO属于盐,二者之间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该反应 3 的条件是:①两种反应物都可溶;②生成物中应有难电离的物质:如水、气体和沉淀。显然,该反应生成物的条件不符合②。 C错,银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 D错,单质铁跟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含铁化合物中的铁表现+2价,该反应应生成FeCl2,而不是FeCl3。 答案:A 说明: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①金属活动顺序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③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等)。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检查所注反应条件是否正确。 (4)检查所注生成物的状态是否正确。 (5)检查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是否配平)。 书写电离方程式一般可按下列方法:

(1)左边写出电离物质的化学式,观察其原子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 (2)将正价部分和负价部分的原子或原子团分开写在右边。 (3)将原化学式中各原子或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分别改写成其表示符号前的系数,并去掉原有的括号。 (4)将原化学式中的正负化合价改写成对应符号的电荷并标在符号的右上角。 (5)检查电离前后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检查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无误后,将左右两边用“====”连接。 [例2] 下列反应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 A.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B.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C.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理解各反应类型的含义。 四种基本类型(指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形式来划分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从氧的得失来划分的;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是根据反应前后热量的变化来划分的。同一个反应可能有一种、两种或三种分类法(如:2H2+O2点燃2H2O,是化合反应,又属氧化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显然,选项A中的两种反应无包容关系;B中的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C中两种反应是交叉关系,但有很多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在D中,有许多还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答案:B [例3] 表中1~5组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培优试题(十)

初三化学培优试题 1. 某溶液含有Na+、H+、Ba2+、OH﹣、Cl﹣、、中的几种离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 (2)向滤渣中加入稀硝酸,滤渣全部溶解并产生气泡. (3)向滤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溶液中 ①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②一定不含的离子是; ③不能确定的离子是,欲确定其是否存在,方法是:另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若看到,说明溶液中含的该离子. 2. 有一混合溶液是由稀硝酸、碳酸钾溶液、稀硫酸、氯化铜中的两种简单混合而成(两种溶液不反应),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1)该溶液由和两溶液混合(填化学式) (2)请写a→b段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3. 如图中的六个圆A、B、C、D、E、F分别表示六种物质,蓝色溶液A与C反应能生成两种沉淀,B 为氧化物,C、D、E、F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E中溶质可用于生产洗涤剂.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用两圆相切或“﹣﹣”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六种物质之间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利用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六种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2)C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E与F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4. 已知A﹣H为初中常见物质,A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为紫红色金属,甲是黑色固体,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的化学式;写出C的化学式. (2)写出A+B→E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E+G→F的化学方程式:. 5.取若干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在试管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将试管内的剩余固体冷却后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固体3.25g,还得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45%的滤液.试计算(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

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6) 班级 ; 姓名 1.我国盛产的八角茴香中存在莽草酸(C 7H 10O 5)。由它合成的“达菲” (C 16H 31O 8N 2P)是是抗 H1N1流感的一种药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莽草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 .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C .用莽草酸合成达菲需要含氮的物质 D .由莽草酸合成达菲是物理变化 2.化学实验室对药品存放有一定的要求,下图所示白磷的存放符合要求的是( ) 3.从物质的分类的角度看,下列物质与二氧化氮、三氧化硫、氧化铝属于同类别的物质( ) A .氢氧化铁 B .硫酸铜 C .水 D .硝酸 4.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例如 : 由此可推断,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为 ( ) A .Ba 2O B .BaO 2 C .Ba 2O 2 D .BaO 3 5.某纯净物X 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 3、H 2O 和CO 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X 由四种元素组成 B. X 是化合物 C. X 中有水 D. X 不稳定 6.西班牙的瑞奥汀河是一条酸河,河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亚铁。经调查发现,酸河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上 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 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 2O+7O 2 ====2FeSO 4+2H 2SO 4,则R 的化学式为 A. FeS B. Fe 2S 3 C. FeS 2 D. FeO 7.已知A 、B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A 、B 元素的质量比为2:3,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则该化 合物的化学式为: A .A 2 B 3 B .A 3B 2 C .AB 3 D .A 3B 8.由化学方程式CxHyOz +5O 24CO 2+4H 2O ,可知x 、y 、z 的值分别是 A .1、2、3 B .2、4、1 C .4、8、2 D .4、4、1 9.ng 氯酸钾和2g 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mg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为 A .(n -m)g B .(m +2)g C .(m -2)g D .(n +2-m)g 10.碳的某种氧化物中,碳与氧的质量比为3∶8,则该氧化物中碳的化合价是 A .+2价 B .+4价 C .-2价 D .0价 11.对于方程式 4Al +3O 2 2Al 2O 3的下列说法正确是 A .铝加氧气等于氧化铝 B .铝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 C .4个铝原子和3个氧分子等于2个氧化铝分子 D .4个铝原子和6个氧原子等于2个氧化铝分子 12.在反应X +2Y =R +2M 中,已知R 和M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 与Y 完全 反应后,生成4.4gR ,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比是 ( ) 点燃

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培优综合练习

初三化学化学推断题培优综合练习 一、化学推断题 1.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请用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序号填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提示:CO+CuO Cu+ CO2, H2+CuO Cu+ H2O;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_____。 (2)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 (4)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2.图中的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分别是由H、O、S、Na、Ca、Cu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B、E是氧化物,E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2:3;C、F、H为相同类别的化合物,F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G的溶液呈蓝色。图中的“—”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和H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B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X、Y、Z、W、R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元素,X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Y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原子序数为11,R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X阳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W 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②实验室用一种白色固体制备Z单质,该化学方程式为; ③元素X、Y、Z、W和元素X、Z、R可分别组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甲和乙都是治疗胃酸(盐酸)过多的药剂,甲、乙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④X、Y、Z三种元素可按质量比12:3:8形成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该化合物

初中化学方程式经典例题解析汇总

初中化学方程式经典例题解析汇总 [知识网络] 本专题要求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理解参加反应的和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关系。学会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 [典例剖析] 例1、已知5gA与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若制取8gD,则需__________gA。 解析: 此题要求说明了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按一定质量比进行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图表如下(若D、A的质量为x、y): A + B → C +D 5g 2g 3g x y 8g 由质量守恒定律:x=5g+2g-3g=4g,即A、D的质量比为5∶4,则可以通过计算推知y=10g 答案:10 例2、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nO2mCO2+2CO+16H2O。若反应生成3.6g水,请计算: ⑴m值是__________。 ⑵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 解析:

此题要求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去确定计量数。质量守恒定律不仅体现在宏观上总质量相等、元素的质量相等,还体现在微观上原子个数相等。根据碳原子数反应前后相等,8=m+2,m=6;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为8+2n=6×2+2+16,n=11,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由生成3.6g水,求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答案: (1)6; (2)8+2n = 6×2+2+16,n =11 设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x, 8CH3OH + 11O26CO2 + 2CO + 16H2O 11×32 16×18 x 3.6g x=4.4g 答:参加反应的氧气为4.4g。 例3、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和Al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九年级培优易错试卷化学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

九年级培优易错试卷化学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 1.A 、B 、C 、D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 、B 、C 、D 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 为无色液体,C 为黑色固体,则A 为________,C 与D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2)若A 、B 、C 、D 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 在常温下为气体,C 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 的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写出B→C 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H 2O CuO+CO Cu+CO 2 或342Fe O +4CO 3Fe+4CO 高温 Na 2CO 3 +Ca(OH)2 =CaCO 3↓+ 2NaOH 【解析】 【分析】 【详解】 (1)常温下,A 为无色液体,A 是 H 2O , 2222H O 2H + O ↑↑通电,C 为黑色固体,C 可以是CuO 或 Fe 3O 4,A 、B 、C 、D 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 是CO 。C 与D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uO+CO Cu+CO 2 或342Fe O +4CO 3Fe+4CO 高温 (2)A 、B 、C 、D 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 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 的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则C 是NaOH ,A 在常温下为气体,A 是CO 2,B 是Na 2CO 3,B→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 +Ca(OH)2 =CaCO 3↓+ 2NaOH 2.图中的六个圆A 、B 、C 、D 、E 、F 分别表示六种物质,蓝色溶液A 与C 反应能生成两种沉淀,B 为氧化物,D 、E 、F 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 E 中溶质可用于生产洗涤剂。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用两圆相切或“——”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六种物质之间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利用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D.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解析: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从不同的侧面描述反应类型的方法,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判断某化学反应是不是化合反应,要着眼于生成物是否只有一种物质,只有一种物质生成的化学反应才是化合反应。判断某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要着眼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有没有跟氧发生反应,有氧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由此判断,本题四个选项中涉及的四个化学反应,从反应物来看,均有氧参加,故均为氧化反应;从生成物来看,只有(A)和(B)是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因此,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和(B) 例2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B.细铁丝可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如何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物质燃烧时的现象与可燃物的性质和氧气浓度有关,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应辨析燃烧时是否有火焰、有光、生成物是气体还是烟(烟是固体)或雾(雾是液体)等。 可燃物燃烧是发光还是有火焰,关键是看可燃物的状态,一般气态物质燃烧时能产生火焰,固态物质燃烧时,发光而不产生火焰。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只能发出白光。而硫虽是固态,但在加热过程中,硫先熔化再气化,实际上燃烧的是硫蒸气,因此,有火焰而不是光。“烟”是固体的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产生的,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这种白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氧气中即产生白烟。 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要剧烈。有些在氧气中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却不能燃烧,如铁丝。 在描述实验现象时,还要注意区分“烟”和“雾”。“烟”是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的现象;“雾”是大量细小的液滴分散在空气中的现象。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浓厚白烟而不是雾。所以,本题选D。 例3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态氧是没有颜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