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号配时基础(1)

交通信号配时基础(1)
交通信号配时基础(1)

城市交通信号配时基础(一)

一.综述

我国已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制定了对“人”、“车”、“路”、“环境”四者的管理规则。它以法制的形式和正确应用法律的权威来维护基本的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舒适和畅通。城市道路增长的有限性与车辆增加近似无限这对矛盾,是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为适应交通量猛增的趋势,缓解道路拥挤状况,国内许多城市采取延长道路、加宽路面、建高架路(立交桥)等措施,收效虽明显,但却是有限的。必须从供求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仅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要最大限度的提高现有路网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对交通需求的管理,加强对城市道路网的智能管理与优化控制。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目的有:减少交通事故,增加交通安全:缓和交通拥挤,提高交通效益:提高公共效益,减少交通负荷;降低污染程度,节省能源消耗等。交通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交通流的调节、警告和引导以达到改善人和货物的安全运输,防止或缓和交通拥挤、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运营效率。其目标在于改善交通流的质量,更好地利用现有运输能力,及时为车辆上的有关人员及行人提供交通状况信息,实现交通流的安全性、快速性和舒适性。

在城市道路中存在大量的平面交叉路口,成为交通流的汇集和分流点,正是这些交叉路口组成了城市交通网络。为了使交通流安全地进入和离开平面交叉路口,必须采用某种控制方法,合理地分配通行权,使发生冲突的交通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离,从而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对平面交叉路口来说,根据相交道路条数不同,可分为三路交叉、四路交叉、多路交叉等;根据交叉口的形状又可分为T形、Y形、十字形、X形、环形交叉、多路交叉形等。环形交叉口中央设置交通岛,车辆沿交通岛的周围单向行驶的同时进行交织分流,这种形式的交叉口需要大量的用地面积,当交通量增大时不好管理,适合于城市郊区车流量不是很多的地方使用。由于多路口交叉交通组织复杂,应尽量避免。各种平面交叉路口类型如图:

我国于1988年3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如下:

指挥灯信号:

1) 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直行的车辆和被放行的行

人通行;

2) 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己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己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3) 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4) 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车辆按箭头所示方向通行;

5) 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右转弯的车辆和T形路口右边无横道的直行车辆,遇有前款2)、3)项规定时,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前两款规定亦适用于列队行走和赶、骑牲畜的人员。

对人行横道信号灯有如下规定:

1) 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

2) 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己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

3) 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各种信号灯的装置次序也有统一的规定,便于驾驶员分辨。次序安排的原则是重要的灯色放在重要的位置,信号灯的次序安排分竖式和横式两种。

1 竖式

1) 普通信号灯的次序:国际规定,自上而下为红、黄、绿灯。

2) 带有箭头灯式,安排次序为:自上而下,一般为红、黄、绿、直行箭头、左转箭头、右转箭头灯,中间可省掉不必要的箭头灯。当同时装有直、左、右三个箭头灯时,可省掉普通绿灯。

2. 横式

1) 普通信号灯的次序,国际规定,自外向里为红、黄、绿灯。

2) 带有箭头灯时,安排次序如下:自外向里,一般为红、黄、左箭头、直箭头、右箭头灯;或红、黄、左箭头、绿灯;或红、黄、绿、右箭头灯。

二.交通信号控制参数

让我们先了解几个基本的参数,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参数包括周期时长、相位持续时间(或相位绿信比,或交通流绿信比)、相位差.

1) 周期时长

周期时长是指信号灯的各种灯色轮流显示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也即各种显示时间之总和。周期是决定单点控制定时信号交通效益的关键控制参数,用C表示。一般信号灯有个最短周期值,否则就不能保证几个方向的车辆顺利通过交叉口;还有个最长周期值,至多不超过200秒,否则可能引起等待司机的烦躁或误认为灯色控制己经失灵。对红灯时间的忍受力,经过调查英国人是45秒,德国人是60秒,而国内许多路口的红灯时间都非常厂,有点地方甚至能达到120秒,急需优化改进。

2)相位差

相位是对于一个路口多方向交通流而言,指在周期时间内按需求人为设定的,同时取得通行权的一组互不冲突的交通流。相位信号是指一个信号周期内的信号控制状态,表示在道路交叉口给予某些方向的车辆或行人以通行权的时序。而相位差则是指相邻路口同一相位绿灯(或红灯)起始时间之差。

3) 绿信比

相位绿信比是一个相位信号有效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交通流绿信比是一个

交通流在一个周期时间内所获得的有效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绿信比的大小对于疏通交通流和减少路口总等待时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分配各车流方向的绿灯时间(绿信比),可使各方向上阻车次数、等待时间减至最少。

除了上述3个控制参数外,还有一些与交通信号控制有关的概念:

1)交通流量

交通流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位置的车辆数。

2)交通密度

交通密度为每车道单位长度道路上拥有的车辆数。

3) 车流速度

车流速度指区间平均速度,即在某一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4) 自由行车速度

自由行车速度是指车流密度趋于零时车辆可以畅行无阻的行驶的速度。

5) 占有率(车辆占有率)

占有率是指一路段车辆占用的道路长度的总和与路段长度之比。由于难以测量,通常用时间占有率代之,即在一个周期时间内车辆通过车辆监测器而得到的脉冲信号宽度的总和与周期时长之比。

6)进口道饱和流量

进口道饱和流量是指在一次连续的绿灯时间内,交叉口进口车道上车队能够连续通过停车线的折算为当量的最多车辆数。

7) 流量比

流量比又称饱和度,是进口道实际到达流量与饱和流量之比。

8) 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一般来说,交通信号控制的目的是要使单个交叉口或交通网络获得良好的交通效益。评价交通效益的指标有:通行能力、排队长度、延误时间、停车次数、停车率、油耗、行程时间等。目前,常用的交通效益指标是延误时间、排队长度、通行能力等。交通信号控制的评价函数可以由设计者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三.基本的交通控制方法类别介绍

1.单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

单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是最基本的交通控制形式,也是线控和面控系统的基础,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信号配时,消除或减少各向交通流的冲突点,同时使车辆和行人的总延误最小。单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主要分为定时控制、感应控制、实时自适应控制等,其中定时控制和感应控制是基本的交通控制方法。

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机均按事先设定的配时方案运行,称为定时控制。一天只用一个配时方案的称为单段式定时控制;一天按不同时段的交通量采用几个配时方案的称为多段式定时控制。

定时信号控制方法是以历史数据(车流量,饱和流量)为基础的,这些数据是通过交通测量、车辆计数获得的。根据交通流的变化设置交通信号,也就是对每个时间段寻找出能给出最好性能指标的最佳信号设定。每个时间段末各个方向交通流的随机、过饱和排队长当作下一个时间段该交通流的初始随机、过饱和排队长。对于不同的交叉路口,由于道路上的交通车流呈现很大的随机性,车辆行驶过程又是一种随机过程,因而实施相位控制也应针对不同的车流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对交叉路口交通信号优化控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针对信号周期进行优化;

2) 针对相位信号配时(或绿信比)进行优化;

3) 针对周期和相位信号配时(和绿信比)同时进行优化,甚至还包括相位信号顺序的优化;

4) 综合优化(针对交通流高峰期整个时间段)。

对单个路口的信号控制来说,评价其配时方案是否最佳的主要指标有延误时间、通行能力和交通事故次数等。显然,延误时间是驾驶员最关心的指标,而且也容易折合成经济指标。

定时控制方法因为简单易行,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种控制方法,其配时方案是根据交通调查所得的历史数据制定的,一经确定则维持不变,直到下次重新进行交通调查。显然这种方式不能适应交通流的随机变化。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亮绿灯的车道没有车辆通行,而亮红灯的车道却有车辆等待。为了克服这种现象,就必须首先检测是否有车辆到达,然后再决定是否给该车道开绿灯,这就是感应控制的基本原理。

感应控制是在交叉口进口道上设置车辆检测器,信号灯配时方案由计算机或智能化信号控制机计算,可根据检测器检测到的车流信息而随时改变的一种控制方式。感应控制随检测器设置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半感应控制,即在交叉口处将检测器安装在次干道上,根据次干道的交通需求进行信号控制;另一种是全感应控制,即在交叉口所有入口道上均安装检测器,根据所有入口道的交通需求进行信号控制。

单交叉口交通模型

我们已经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单路口模型,主要对最常见的十字形路口和T行路口交通信号控制进行说明,主要是为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确定信号灯周期及各个方向的信号灯红绿灯起止时间及通行时间。城市单交叉路口的交通流模型如图所示: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均存在左转、直行、右转三个车道车流。对路口各个车道车流量进行实时检测而获得车流量信息,为优化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由于各个车道在不同时刻具有不同的车流量,交通工程技术人员需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总结出适合该路口车辆放行的规律,由此制定出相应交叉路口的相

位信号控制方案,并且根据一天之中交通流的高峰期时刻不同实施不同的配时方案:

常见的四相位处理方案

2.城市干线交通的信号协调控制

对主干线各个交叉口的协调控制是一种线控方式。在城市道路网中,交叉口相距很近,两个相邻的交叉口之间的距离通常不足以使一小队车流完全疏散。各交叉口分别设置单点信号控制时,车辆经常遇到红灯,时停时开,通行不畅。为了减少车辆在各个交叉口的停车次数,使车辆在主干线上畅通行驶,人们研究了一种干线相邻交叉口协调控制策略。协调信号计时的最初方法是基于绿波的概念:当一列车队在具有许多交叉口的一条主干道行驶时,协调控制使得车辆在通过干线交叉口时总是在绿灯开始时到达,因而无须停车地通过交叉口。实践证明,通过协调各个交叉口之间的信号配时可获得很大的效益。

主干线交通信号控制可分为离线方式和在线方式。离线方式下,主干线上设定一台主信号机和多台从信号机,由主信号机向各个从信号机发送同步信号,各个从信号机根据预先设定的相位差和绿信比分配红.、绿灯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从而实现绿波控制。

在线控制方式是由城市中心计算机对主干线各个交叉口的交通信号机进行协调控制,各个交叉口的交通信号机将检测到的交通流信息发送给中心计算机,后者根据采集到的干线上的交通流数据进行优化处理,然后向各交叉口的交通信号机发送红、绿灯起始信号实现绿波控制。

在城市交通网络中,绿波控制的观点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在复杂的城市网络中,通常不可能同时将所有道路设置成绿波。1969年由Robertson等人研制出了称之为TRANSYT的软件包,采用爬山搜索法,能优化分配每一个交叉口各相位的绿灯时间(绿信比)、每一个交叉口周期的起始时间(相位差)和周期时间,该系统现今使用较广。

城市道路交通中,交通干线承担了大量的交通负荷,干线的交通畅通对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往往具有很大作用,一条主于道的交通运行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它所涉及的周边大片区域的道路交通状态。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实际上就是把干线上一批相邻交叉口的交通信号进行协调配时,使得进入干线的车队按某一车速行驶时,能不遇或少遇红灯线控的基本方法

线控的手段就是调整相位差,相位差是相邻路口间建立协调关系的关键参数。在线控系统中,为了使各交叉口的交通信号能取得协调,各相关路口的交通信号周期长度必须统一。为此必须先按单路口信号控制的配时方法,计算出每个交叉口的周期长度,然后从中选出最大的周期长度作为这个系统的公用周期。对应最大周期的路口也叫关键路口。在线控系统中,如果某些路口的交通量较小,可以公用周期的一半作为其周期。

对于线控信号系统,起初人们认为只要把信号连接成一个系统,总可以形成有效的续进系统,但实践证明到并不是所有情况都能形成有效的线控系统,因此有必要首先识别影响控制系统效益的各种因素,具体应该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 流的到达特性:在一个信号交叉口,如果车辆脉冲式的到达,采用线控系统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车辆的到达是均匀的,线控效果不会理想。产生车辆均匀到达的因素有:交叉口之间的距离太远,即使是成队的车流,也因其间距而引起车辆离散,形不成车队;在

两个信号交叉口之间,有大量的交通流从次要街道或路段中间的出入口转入干线:在有信号的交叉口处,有大量的转弯车辆从相交道路转入干线。

2) 号交叉口之间的距离:在干线道路上,信号交叉口之间的间距可在100-1000M以内的范围变化,信号交叉口之间的距离越远,线控效果越差,一般不宜超过600m,大量的实践表明,当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距离超过800m时,协调控制反而不如各自单独控制。

另外,对单向交通运行的干道应优先考虑采用线控系统,因为单向交通车流向单一,高峰期交通量大,容易形成车队,用线控系统会有较好的结果。但在非高峰期施行线控效果不一定好。

3.区域交通信号控制

区域交通信号控制又称为在线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整个城市或某个区域中所有交叉口的交通信号。人们把其中所有的交通信号联结起来加以协调控制,以使得区域内的各个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所产生的总损失最小。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也有两种方式,一是离线优化在线控制方式,另一种是在线优化在线控制方式。

目前,国外的典型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有英国的TRANSYT系统和SCOOT系统、澳大利亚的SCAT系统、日本Kyosan电器制作有限公司的交通控制系统、德国的Siemens系统等。国内有深圳的STC交通控制系统、南京的交通控制系统以及天津的交通控制系统等。控制方式有方案选择式和方案生成式,最初出现的系统是基于方案选择式,针对经常出现的情况(如早、晚、高峰期交通流的变化)设计相应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但实际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太多,难以预先对每种情况设计出相应的信号控制方案,交通需求的变化以及交通网络的变化会使得已有的固定时间方案迅速失效。此外,在信号控制方案之间切换时,特别是在方案改变迅速时也会产生损失。因此,目前研究的兴趣大多己集中于在线优化方法。

城市区域交通信号控制是将城市或城市的某个区域的所有交叉路口作为控制对象,用计算机对整个区域各交叉口的交通流进行统一协调控制。区域控制适合于下面的情况:在某个范围内,一个路口交通信号的调整将会影响相邻路口的交通状况;而相邻路口交通信号的改变也会影响到本路口交通状况。因此,应该从整个系统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交通流量检测数据,协调区域内各路口的信号灯配时,这样能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这种效果是单点控制所不能获得的。下一节我们将讨论城市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的一般方法,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区域交通控制系统,如TRANSYT, SCOOT, SCATS, RHODES等.

在介绍了一些信号配时的基础知识后,让我们来看一看主流的信号配时控制系统软件。

一.Transyt系统

Transyt系统是由英国道路交通研究所的D.I.Robertson等人花费近十年时间研制而成的,自从1968年第一版问世以来,经过不断改进,现以称为当今时间上最负盛名的信号配时优化设计程序.

1.交通模型

Transyt程序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交通模型,用来模拟在信号灯控制下交通网上的车辆行驶状况,以便计算在一组给定的信号配时方案作用下网络的运行指标。二是优化过程,改变信号配时方案并确定指标是否减小,经过反复试算求得最佳配时方案。

Transyt方法一般有4项假定:

一是路网中全部路口的交通信号均按照共同的周期长度运行,或某些路口的交通信号采用共用周期长度的一半作为周期,并且已经知道各信号灯交叉口的信号阶段划分情况以及最小绿灯时间等详细数据;

二是路网中所有主要交叉路口都由交通信号灯或让路规则控制;

三是路网中各车流在某一确定时间段内的平均车流量为已知,并且在某一确定时间段内维持恒定:

四是每一交叉口的转弯车辆所占的百分数为已知,并且在某一确定时间段内维持恒定。

Transyt系统交通模型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有:路网几何数据、交通量数据、经济指标等。该系统的控制模式是脱机预测确定控制参数,再上机控制;系统目标为平均延误时间、停车次数、排队长度最小等;参数特征为绿信比与相位差是优化确定的,周期不进行优化,仅从事先确定的方案中通过比较各运行指标比较选出最佳的;寻优方法用的是爬山法。

2.系统运行评价

Transyt是一种用于定周期式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在该系统中,信号周期是共用的,而且在一个确定的配时方案执行阶段内,每个交叉口上所有的各个信号阶段相对起止时间是不变的。为了适应交通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就要拟定适合于不同交通状况的配时方案,以供不同阶段使用。对于己有控制方案的路口,Transyt利用自身的交通模型对其进行优化。Transyt方法对路网上车流运动的预测精度较高,在确定最优配时方案过程中,采用“爬山法”,在优选过程中交替使用长、短两种步长,作正负两个方向的试探,试算过程有较好的收敛性。

Transyt系统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该系统计算量太大,在大城市网络较大时,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Transyt的优化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非凸的数学规划问题,如何找出全局最优解,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周期长度不进行优化,很难获得整体最优的配时方案;此系统需要大量的网络几何尺寸和交通流信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交通数据可能会过时,此时会降低系统的使用效果,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

二.SCOOT系统

SCOOT系统是在Transyt基础上研制出的一种自适应控制系统,全称为:split, cycle and offset optimization technique:绿信比、周期和相位差优化技术。该系统与1975年在英国哥拉斯哥市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SCOOT吸收了Transyt各方面的优点,进行实时控制,获得了明显优于静态系统的效果,被很多国家采用。

1.SCOOT的原理和交通模型

与Transyt系统相同,SCOOT系统的核心也是由交通预测模型和配时参数优化两部分组成,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离线的而后者是在线的,即以实时测量的交通数据为基础,用交通模型进行配时优化.

SCOOT系统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车辆检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交通模型;交通信号配时参数的优化及调整;信号系统方案的控制与执行。SCOOT交通模型由交通环境、交通过程和交通预测这3部分构成。

在SCOOT系统运行中,有两条基本假定:一是要求控制范围内的路网处于相对“静态”,所有各主要车流冲突点都是由交通信号灯来控制通行次序;二是把车辆和行人的实际动态状况作为考虑的对象,而不是把它们看成在一定时间内处于静止不变状态。

2.系统评价

SCOOT 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 SCOOT系统对配时参数的优化采用连续微调的方式,即每个信号周期内只对绿信比和相位差做正负(1一4s)的调整,采用频繁小增量形式,避免了信号参数的突变带来的延误损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配时方案变化而引起车流运动连续性的干扰。

2) 的车辆检测器埋设在上游交叉口的出口处,为下游交叉口信号配时的优化调整提供了较充足的时间。它具有鉴别检测器运行状况的能力,一旦检测器出现故障,它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决定,以减少检测器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3) 实时交通状况变化反应灵敏。正因为SCOOT对路网上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的检验和调整每秒钟都在进行,所以该系统能够对路网上交通状况的任何一种变化趋向做出最迅速的反应,使它们执行的控制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适应实时交通状况的客观需要。

实践表明,SCOOT系统具有一个灵活的、比较准确的实时交通模型,既可以用来制定信号配时方案,又可以提供各种信息,为交通管理和交通规划服务。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交通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路网几何尺寸和交通流数据,因而费时费力;绿信比的优化依赖于对饱和度的估算,进行小步长变化调整,有可能不足以及时响应每个周期的交通需求;

它的信号相位不能自动增减,相序不能自动改变;控制子区的自动划分问题尚未解决,需人工确定,显得比较麻烦。

三. SCATS系统

SCATS ( Sydney coordinated adaptive traffic system:悉尼协调自适应交通系统)是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道路和交通局于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成功的,最初应用于悉尼市,故而得名。SCATS控制系统是一种以方案选择式优选配时方案与单点感应控制作调整相结合的控制系统。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0多个城市正在运行SCATS系统.

SCATS系统寻求一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路网上车辆地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

的配时参数优化算法,用以对三项基本参数—信号周期、绿信比和相位差进行优选。

1. SCATS的结构与原理

完整的SCATS系统是一种3级结构,最上级为控制中心,完成管理系统的任务:中间级为区域控制机,完成“战略”任务;最下级为交通信号控制器,分担战术控制任务,当路口数较少时,可由区域控制机与交通信号控制器组成两级结构的最小系统。如图所示:

SCATS系统原理:

在SCATS系统中,区域控制机所负责的信号协调控制区域被分成一个个子区,每个子区由1~10个信号交叉口组成,这些交叉口具有公共周期长度。系统根据子区的类饱和度,以最长可达6s的步长将公共周期长度加以更新。类饱和度是用安装在停车线附近的检测器来测量的。

每个子区有5个相位差方案,它们作为输入数据的一部分而预先加以确定。内部相位差能根据现行周期时间和称为行进速度系数的一个输入参数来改变,后者决定相位差改变的百分数。为使两个子区密切配合或合并,还有5个外部相位差方案,这些方案由一个算法来选择.

2. SCATS系统评述

SCATS系统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网络的突出技术,结构易于改变,控制方案容易变换。在需要时能合并相邻地区联合控制,也可允许各路口自主实行车辆感应控制。SCATS系统的检测器安装在停车线处,不需要建立交通模型,因此其控制不是基于模型的,它根据交通需求改变相序或跳过下一个相位,因而能及时响应每一个周期的交通请求。另外SCATS系统还具有局部车辆感应控制功能,每个周期都可以改变周期时间,可以自动划分控制子区。SCATS系统有如下缺点: 第一,SCATS系统未使用交通模型,实际上是一种方案选择系统,因而限制了配时方案的优化程度;

第二,SCATS系统过分依赖于计算机硬件;

第三,由于检测器安装在停车线附近,难以检测车队的行进,无车流实时信息反馈,故相位差的优选可靠性差。

我国近几年经过深入研究,也开发出了一些适用于我国交通状况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主要有上海交通大学的SUATS系统和南京、深圳等地研制的系统。在国家计委、科委的批准下,交通部、公安部、南京市完成了“七五”攻关项目,建成了南京城市交通控制系统〔NUTCS)。该项目的目标是研究和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机动车与非机动混合交通的城市控制系统。交通信息化建设是交通部确立的“十五”交通科技发展计划中四个领域之一;国家计委和科技部共同发布的“2001年度当年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通知中,智能交通系统为其中一项;并指出我国的ITS近期产业化重点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城市综合交通管理系统,高速公路控制诱导管理系统集成软件等”。

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7 交通信号配时设计 1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内容与程序 配时设计内容 单个交叉口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内容应包括:确定多段式信号配时时段划分、配时时段内的设计交通量、初始试算周期时长和交通信号相位方案、信号周期时长、各相位信号配时绿信比、估评服务水平 设计程序示于图。

新建交叉口,在缺乏交通量数据的情况下,十字交叉口,建议先按表所列进口车道数与渠化方案选取初步试用方案;T形交叉口,建议先用三相位信号;然后根据通车后实际交通各流向的流量调整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 表新建十字形交叉口建议试用方案 2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时段划分 单个交叉口定时交通信号配时应按每天交通量的时变规律采用多段式信号配时。 分段视实际情况可从早高峰时段、下午高峰时段、晚高峰时段、早、晚低峰时段、中午低峰时段及一般平峰时段等各时段中选取。 各时段信号配时方案,按所定不同时段中的设计交通量分别计算。

3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设计交通量 信号配时设计的设计交通量,须按各配时时段内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分别确定。 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的设计交通量须取:各配时时段中的高峰小时中的最高15分钟流率换算的小时交通量,宜用实测数据,按下式计算: mn mn Q q d 154?= () 式中:mn d q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设计交通量(pcu/h) mn Q 15——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中最高15分钟 的流率(pcu/15min) 无最高15分钟流率的实测数据时,可按下式估算: ()mn mn d PHF Q q mn = () 式中:mn Q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 ) ()mn PHF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系数;主要 进口道可取,次要进口道可取 4交通信号相位设定 信号相位必须同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渠化(即车道功能划分)方案同时设定。 信号相位对应于左右转弯交通量及其专用车道的布置,常用基本方案示于图。

第二章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理论

2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理论 本章首先给出了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相位,周期时长,绿信比,相位差,绿灯间隔时间,有效绿灯时间等,然后介绍了常用的交叉口性能指标以及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常用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法。这些研究为后面的信号配时模型及优化方法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1交通控制的基本概念 交叉路口信号配时参数优化,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和理解交通控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下面对信号配时设计中部分参数作一介绍。 (l)信号相位:在一个信号周期内,具有相同的信号灯色显示的一股或几股交通流的信号状态序列称作一个信号相位。信号相位是按车流获得信号显示的时序来划分的,有多少种不同的时序排列,就有多少个信号相位。每一个控制状态,对应显示一组不同的灯色组合,称为一个相位。简而言之,一个相位也被称作一个控制状态。以四相位为例如图所示: 相位1 相位2 相位3 相位4 图1 四相位信号相序控制示意图 (2)周期时长:信号灯发生变化,信号运行一个循环所需的时间,等于绿、黄、红灯时间之和;也等于全部相位所需的绿灯时间和黄灯时间(一般是固定的)的总和。周期过长时,等待的人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因此通常以180秒为最高界限。

图1 第一、三配时表 (3)绿信比:是指在一个周期内(对一指定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与信号周期长度之比。 (4)相位差(又叫绿时差或绿灯起步时距):相位差是针对两个信号交叉口而言,是指两个相邻交叉口它们同一相位绿灯(或红灯)开始时间之差。 它分为绝对相位差和相对相位差。相对相位差是指在各路口的周期时间均相同的联动信号系统中,相邻两个交叉路口协调相位的绿灯起始时间之差。绝对相位差是指在联动信号系统中选定一标准路口,规定该路口的相位差为零,其他路口相对于标准路口的相位差叫绝对相位差。 (5)绿灯间隔时间:是指从失去通行权的相位的绿灯结束,到下一个得到通行权的相位绿灯开始所用的时间。绿灯间隔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交叉口的几何尺寸,因此,要确定该时间的长度就必须首先考虑停止线和潜在冲突点之间的相关距离,以及车行驶这段距离所需的时间。 (6)有效绿灯时间:是指被有效利用的实际车辆通行时间。它等于绿灯时间与黄灯时间之和减去损失时间。损失时间包括两部分,一是绿灯信号开启时,车辆启动时的时间;还有绿灯关闭、黄灯开启时,只有越过停止线的车辆才能继续通行,所以也有一部分损失时间,即为绿灯时间减去启动时间加上结束滞后时间。结束滞后时间是黄灯时间中有效利用的那部分。每一相位的损失时间为启动延迟时间和结束滞后时间之差。 在实际工作中,损失时间的精确计算是非常困难的,也没有必要。通常取绿灯时间代替有效绿灯时间 2.2交通信号控制类型简述 2.2.1定时控制 (l)定义 依据交通量历史数据进行配时,交通信号按照配时方案运行,一天只按一个配时方案的配时方法。定时控制是单个交叉路口最基本的控制方法。 (2)适用条件及优点

交通管理系统与控制课程设计-十字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设计

实用标准文案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十字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设计
姓名: xxxxxx 专业: 交通工程 班级: 08 级交通 2 班 学号: 08xxxxxxxx
精彩文档

1 基础资料收集
1.1 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交叉口现状图
红线宽度 每条机动车道宽度 绿化带宽度 非机动车道宽度 人行道宽度
实用标准文案
红线宽度 每条机动车道宽度 绿化带宽度 每条非机动车宽度 人行道宽度 绿化道宽度
红线宽度 每条机动车宽度 非机动车道宽度 人行道宽度 绿化带宽度
说明: 1. 本图为学院北路与滏河大 街交叉口平面图 2. 比例
红线宽度 每条机动车道宽度 每条非机动车宽度 人行道宽度 绿化道宽度
学院北路与滏河大街交叉口平面图
图例 车行道 入口引道 绿化带 中央分隔带 机非分隔带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现状信号配时图
项目
单位
道路等级 断面形式 设计车速 路幅宽度
车道数 单车道宽
Km/h m
车道功能划分
非机动车道宽
m
人行道宽
m
1.2 交通条件调查
(1)交通量调查
平峰小时流量表
进口





西


左 南

交叉口几何条件调查表

进口 出口
次干道
一块板
35
25
1
2
3.0 3.0
直左 1 个 右 直行
3.5 2
进出口方向
西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次干道
主干道
三块板
一块板
35
50
35
45
2
2
4
4
3.0 3.0 3.0 3.0
直 左 2个 直右 直行
直行 直右

3个 直行
3.5
4.5
3.5
3

进口 出口
主干道
三块板
50
50
4
4
3.0 3.0
直行 直左 直右
3个 直行
4.5
3
机动车 15 154 43 245 485 311 292 672
自行车 24 99 12 43 93 143 18 142
行人 ---44 ------87 ------78
精彩文档

Synchro 交通信号协调及配时设计软件

Synchro 交通信号协调及配时设计软件 一、引言 Synchro——交通信号协调及配时设计软件是美国Trafficware 公司根据美国交通部标准HCM规研发的,该标准中的参数是根据汽车性能、驾驶员的行为习惯、交通法规等设定的,计算得出的某些结果(如延误时间、服务水平、废气排放等),作为方案比较的相对参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号配时也非常合理。 Synchro是进行交通信号配时与优化的理想工具,具备通行能力分析仿真,协调控制控制,自适应信号控制仿真等功能,并且具备与传统流行交通仿真软件CORSIM,TRANSYT一7F,HCS等的接口,其简单易懂,具有很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Synchro——交通信号协调及配时设计软件包含的组件有:Synchro,SimTraffic,SimTraffic CI,3D Viewer,Warrants。 目前,Trafficware公司已推出Synchro 7版本。同Synchro 6相比,Synchro 7增加了一些不错的新功能,但却不会使你操作起来感觉陌生:例如,现在你在Synchro就能察看整个路网的几何布局,直接在地图侧边栏(map sidebar)上就可以编辑所有数据,同时还可以使用多位图(multiple bitmaps)创建背景图像。 SimTraffic 7置SimTraffic CI,赋予用户更多控制权。现在,你可以指定道路详细的几何特征及探测器布局,以及显示探测器的位置。同时你只需轻轻一点,就可利用附加的3D观看器以三维视图查看所有事物。

3D Viewer 7是美国Trafficware公司开发的一个具有革新性意义的插件,用户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从SimTraffic 7中直接生成三维场景,生成的视图场景接近真实场景。 Warrants 7是一个简便易用的软件模块,可以帮助交通专业人士决定在一个交叉口是否需要交通信号灯。Warrants 7可以一次评估整个交叉口网络,获取每个交叉口的时间段交通量。此外,Warrants 7还能与Synchro交换布局及交通量信息,方便建模。 Warrants 7可作为一个独立工具来运行,或与Synchro配合来评估多个交叉口。Warrants 7会根据MUTCD 2003信号标准与规则来评估交叉口;可以方便地与Synchro交换交叉路及容量数据,从而加快模型生成速度。Warrants 7也能从其它一些数据源,包括Microsoft Excel、TMC.vol文件中导入数据。当评估结束,Warrants 7会生成质量报告以显示评估结果。 1.SimTraffic 软件介绍 SimTraffic软件的微观仿真模型是在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20多年来对道路车辆和驾驶员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造的,特别是针对于不容易从宏观角度进行建模的复杂的交通情况进行分析非常有效,包括:临近交叉口间的拥堵问题、临近交叉口间的车道变换问题、信号灯对临近无信号交叉口和车道的影响、严重拥挤交叉口的运行等。SimTraffic软件可以对下列交通现象进行仿真分析: 定时信号

交通工程信号配时设计课程设计(1)

交通工程信号配时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 通过对现交叉口早晚高峰交通量的调查、统计与分析,确定设计流量。通过对车头时距的调查,确定饱和流量。根据点样本法计算交叉口的延误,发现存在的具体问题。服务等级为F级,为了提供更加方便的公共交通,十分有必要对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 由于东西方向直行和左转的车流很大,确定设立东西方向直行的立交桥进行优化,根据高峰小时交通量,运用交叉口配时的相关理论,即webster法确定信号配时时间,确定交叉口的配时方案,为三相位,并对配时方案进行软件模拟、仿真评价,计算延误。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该交叉口优化的结果。学会vIssim软件制作设计,具有道路模仿功能。 关键词:交通流信号配时软件模拟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交叉口数据的调查 (1) 第二章信号控制设置的必要性 (9) 第三章交叉口配时设计 (11) 3.1原交叉口进口道渠化 (11) 3.2设计交通量 (12) 3.3饱和流量的计算 (14) 3.4现有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及评价 (14)

3.5改进配时方案: (20) 3.6改进后的延误 (26) 3.7服务水平 (28) 第四章其他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9) 4.1行人过街难问题 (29) 4.2交通标志不明显 (30) 第五章vissim软件模拟过程及评价 (30) 5.1延误 (30) 5.2软件模拟 (32) 第六章小结 (40) 参考文献 (42) 附录 (43)

第一章交叉口数据的调查 1.1交叉口基本数据 1.11交叉口描述 五一路、西南路交叉口是大连市较为拥堵、车流量较大的交叉口之一。该交叉口位于大连市城区的西南部,西南路从南北向连接星海公园黑石礁和周水子咽喉部,五一路从东西向连接市区和高新园区,是西南路、五一路这两条连接居住区和工作区的城市主干道之间的交叉口。平面图如下所示: 图1-1交叉口平面图 具体的几何尺寸: 调查方法:通过学生现场观察的方法,运用米尺等工具测量,得出交叉口基本数据如下表1-1所示

信号配时计算过程

信号配时计算过程

本次设计选择的路段上有四个交叉口,其中两个T字交叉口、两个十字交叉口。四个交叉口均属于定时信号配时。国际上对定时信号配时的方法较多,目前在我国常用的有美国的HCM法、英国的TRRL法(也称Webster法)、澳大利亚的ARRB法(也称阿克赛利克方法)、中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推荐方法、停车线法、冲突点法共六种方法。本次设计运用的是比较经典的英国的TRRL法,即将F·韦伯斯特—B·柯布理论在信号配时方面的使用。对单个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也称为“点控制”。本节中使用TRRL法对各个交叉口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即是点控制中的主要内容。在对一个交叉口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时,主要的是根据调查所得的交通流量先确定该点的相位数和周期时长,然后确定各个相位的绿灯时间即绿信比。 柯布(B.M.Cobbe)和韦伯斯特(F.V.Webester)在1950年提出TRRL法。该配时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延误时间最短作为优化目标,根据现实条件下的各种限制条件进行修正,从而确定最佳的信号配时方案。 其公式计算过程如下: 1.最短信号周期C m 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应选用同一相位流量比中最大的进行计算,采用最短信号周期C m时,要求在一个周期内到达交叉口的车辆恰好全部放完,即无停滞车辆,信号周期时间也无富余。因此,C m恰好等于一个周期内损失时间之和加上全部到达车辆以

饱和流量通过交叉口所需的时间,即: 1212n m m m m n V V V C L C C C S S S =+ +++L (4-8) 式中:L ——周期损失时间(s ); ——第i 个相位的最大流量比。 由(4-8)计算可得: 111m n i L L C Y y = = --∑ (4-9) 式中:Y ——全部相位的最大流量比之和。 2.最佳信号周期C 0 最佳周期时长C 0是信号控制交叉口上,能使通车效益指标最佳的交通信号周期时长。若以延误作为交通效益指标,使用如下的Webster 定时信号交叉口延误公式: 1 22(25) 32(1)0.65()2(1)2(1)C x C d x x q x q λλλ+-=+--- (4-10) 式中:d ——每辆车的平均延误; C ——周期长(s ); λ——绿信比。 则总延误时间为: D=qd (4-11) 若使总延误最小,则: ()0d D dC = (4-12) i i V S

交通信号配时_试卷A1(答案)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2007级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选修) 交通信号灯配时技术试卷A【开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平面交叉路口按其类型大致分为:十字型、T型、Y型和混合型。(√)2.交通信号灯则是指由红色、黄色、绿色的灯色按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显示交通信号的装置,主要分为指挥灯信号、车道灯信号和人行横道灯信号。(√)3.在我国,城市道路分为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五类。(×)4.设置信号灯的目的,是使交通能安全和通畅,但信号灯设置不当,反而会造成车辆延误与交通事故的增加,因此在安装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论证。(√)5.道路交通标线是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指示行车方向以保证道路畅通与行车安全的设施。(×)6.平面交叉路口采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停车让路控制、减速让路控制、信号控制、交通警察指挥控制。(√)7.城市路口采用交通信号控制的目的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将车流进行分离。(×)8.城市路口交通信号控制的对象是人、车、路和环境四大因素。(×)9.在城市路口交通流量不太大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定周期控制模式。(×)10.在干道信号协调控制中要考虑三个最基本的参数:公用周期时长、绿信比和相位差。(√)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得分:】 1.信号周期 信号周期是指信号灯色按设定的相位顺序显示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个循环内各控制步伐的步长之和,用C表示。 2.饱和流量 饱和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车辆通过交叉口停车线的最大流量,即排队车辆加速到正常行驶速度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停车线的稳定车流量,用S表示。 3.饱和度 道路的饱和度是指道路的实际流量与通行能力之比,用表示。 4.半感应控制 只在交叉口部分进口道上设置检测器的感应控制。感应控制是在交叉口进口道上设置车辆检测器,信号灯配时方案由计算机或智能化信号控制机计算,可随检测器检测到的车流信息而随时改变的一种控制方式。

配置路口交通信号配时的方法

配置路口交通信号配时的方法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应用,也是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中最直接、最基础的应用系统。系统设计依据城区路网结构以及交通流分布状况,以合理组织交通流、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交通参与者的现代交通意识为前提,对控制区域内的交通流进行实时监视、检测、控制、协调,有效地改善控制区域内的交通状况为目标交通信号控制。通过交通信号控制,在未饱和交通条件下,降低车辆行驶延误,减少红灯停车次数,缩短车辆在路网内的行驶时间,提高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在饱和交通条件下,使交通流有序行进,分流车辆,缓解堵塞。它对改善道路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交通信号控制的主要控制参数有三个周期、绿信比和相位差。周期是指信号灯各种灯色显示一个循环所用的时间,即红灯黄灯和绿灯三者的时间之和,单位是秒。一般来说,周期用信号灯的取值在36秒至2分钟之间,如果周期太短,则可能发生堵车的现象,就不能保证几个方向的车辆顺利通过交叉路口,如果周期太长,则会导致该方向的车流等待时间延长和引起司机的不满,因此,周期时长是决定交通控制成效的关键因素,是信号配时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正确的周期长度应该是一个方向的绿灯时间刚好使该方向入口处等待车队放行完毕。绿信比即一个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长和周期时长之比式中几为绿信比。绿信比的大小直接影响了路口的车辆队列长短和车辆等待时间,通过合理的分配各个车流量方向的绿灯时间(绿信比),就可以有效减少各方向的车辆延误,等待时间。有时候也称之为“时差”,相位差主要是针对邻接的多个交叉口的控制参数,如在对一系列交叉口进行线控时,与其使得相邻路口的信号灯显示同一灯色,不如使其错开一些以保证车辆快速流畅的通过,在这里的“错开”即为相位差,从定义上看,相位差可以分为绝对相位差和相对相位差,从其基本分类方式上看,相位差又可以分为优先相位差方式和平等相位差方式。交通信号控制配时方案配置方法一般采用在对话框中通过列表框、编辑框和文本框等传统输入方法配置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这种方法只能一个路口一个路口配置,远远不能适应交通控制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时距图的方法配置路口交通信号配时的方法,其对路口交通信号的配时简洁直观,便于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时距图的方法配置路口交通信号配时的方法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以时距图的方法配置路口交通信号配时的方法,提供时距图,该时序图以时间作为横坐标,以道路相邻交叉口之间的距离作为纵坐标;每一个交叉口处设有一个配时条,通过调配相位长度,改变周期使得上下行的平均速度达到实际需求;提供时段图,时段图按时间顺序把一天分割成若干时段,在不同的时段内采用不同的信号配时方案,以反映交通流量按时间变化情况。本发明公开的以时距图的方法配置路口交通信号配时的方法,配置配时方案时只需通过鼠标拖拉的方式调配相序配时长度、相位差,通过双击鼠标增加交叉路口的时段。通过调配相位长度,改变周期使得上下行的平均速度达到实际需求,此相邻路口可实现协调的控制,其界面简洁直观,便于操作。

交通信号配时项目设计方案

交通信号配时项目设 计方案 7 交通信号配时设计 1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内容与程序 1.1 单通 时段划分、配时时段内的设计交通量、初始试算周期时长和交通信号相位方案、信号周期时长、各相位信号配时绿信比、服务水平绘制信号时图。 1.2治 设计程序示 1.2。 图 1.2定时信号配时设计程序

1.3新建交叉口,在缺乏交通量数据的情况下,十字交叉口,建议先按表1.3所列进口车道数与渠化方案选取初步试用方案;T形交叉口,建议先用三相位信号;然后根据通车后实际交通各流向的流量调整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 表1.3新建十字形交叉口建议试用方案

2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时段划分 2.1单个交叉口定时交通信号配时应按每天交通量的时变规律采用多段式信号配时。 2.2分段视实际情况可从早高峰时段、下午高峰时段、晚高峰时段、早、晚低峰时段、中午低峰时段及一般平峰时段等各时段中选取。 2.3各时段信号配时方案,按所定不同时段中的设计交通量分别计算。 3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的设计交通量 3.1信号配时设计的设计交通量,须按各配时时段内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分别确定。 3.2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的设计交通量须取:各配时时段中的高峰小时中的最高15分钟流率换算的小时交通量,宜用实测数据,按下式计算: mn mn Q q d 154?= (3.2-1) 式中:mn d q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设计交通量(pcu/h) mn Q 15——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中最高15分钟的流率(pcu/15min) 无最高15分钟流率的实测数据时,可按下式估算: ()mn mn d PHF Q q mn = (3.2-2) 式中:mn Q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 ) ()mn PHF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系数;主要进口道可取 0.75,次要进口道可取0.8 4交通信号相位设定 4.1信号相位必须同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渠化(即车道功能划分)方案同时设定。 4.2信号相位对应于左右转弯交通量及其专用车道的布置,常用基本方案示于图(4.2)。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十字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十字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设计
姓名: xxxxxx 专业: 交通工程 班级: 08 级交通 2 班 学号: 08xxxxxxxx

1 基础资料收集
1.1 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交叉口现状图
红线宽度 每条机动车道宽度 绿化带宽度 非机动车道宽度 人行道宽度
红线宽度
每条机动车道宽度
绿化带宽度
每条非机动车宽度
人行道宽度
绿化道宽度
红线宽度
每条机动车宽度
非机动车道宽度
人行道宽度
绿化带宽度
说明: 1. 本图为学院北路与滏河大 街交叉口平面图 2. 比例
红线宽度 每条机动车道宽度 每条非机动车宽度 人行道宽度 绿化道宽度
学院北路与滏河大街交叉口平面图
图例 车行道 入口引道 绿化带 中央分隔带 机非分隔带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现状信号配时图
项目
单位
道路等级 断面形式 设计车速 路幅宽度
车道数 单车道宽
Km/h m
车道功能划分
非机动车道宽
m
人行道宽
m
1.2 交通条件调查
(1)交通量调查
平峰小时流量表
进口





西


左 南

交叉口几何条件调查表

进口 出口
次干道
一块板
35
25
1
2
3.0 3.0
直左 1 个 右 直行
3.5 2
进出口方向
西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次干道
主干道
三块板
一块板
35
50
35
45
2
2
4
4
3.0 3.0 3.0 3.0
直 左 2个 直右 直行
直行 直右

3个 直行
3.5
4.5
3.5
3

进口 出口
主干道
三块板
50
50
4
4
3.0 3.0
直行 直左 直右
3个 直行
4.5
3
机动车 15 154 43 245 485 311 292 672
自行车 24 99 12 43 93 143 18 142
行人 ---44 ------87 ------78

交通配时方案

红绿灯配时及其优化设计 张帅 (鲁东大学交通学院交通类0603班) 摘要:随着城市车辆数目的急剧增长,车辆与路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增加道路面积只能治标不治本。实践证明,合理地对城市红绿灯进行优化设计,将高峰期和缓峰期分开对待,设置合理的配时方案,对于改善交通流的质量,更好地利用现有运输能力,实现交通流的安全性、快速性和舒适性都能起到很大作用。文中根据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及饱和流量结合所提出的算法对单交叉口设计出一种较优的配时方案。 关键词:交通流量;饱和流量;信号灯配时;信号灯周期;相位中图The Time-distributing and Optimized Design of Intelligent Traffic Signal Lights Zhang Shuai (Class0603 of Transportation College of Ludong University)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vehicles in the city ,the contradiction of the vehicles and roads becomes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 increasing the area of roads is not an essential but a superficial method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Practices have proved that reasonable controlling on traffic signal lights in the city and separating the fast-igium and normal period of traffic flux ca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ffic flux , taking more advantage of current transport ability, reducing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implementing the security , speediness and comfort of traffic flux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kind of fine time-distributing scheme about single crossroad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flux and saturated flux of road in the city and the double cycles algorithm advanced .All the algorithms have been turned to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 Keywords:traffic flux; approaching flux; traffic light time-distributing; traffic light cycle; direction 1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研究意义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研究意义交通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命脉,对城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汽车工业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困惑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城市交通问题是困扰城市发展、制约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人们对交通有效控制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了[1]。 据有关资料介绍,1978年至1995年我国城市机动车的保有量的增长速度是道路增长速度的80倍。1995年之后车辆速度增加更快,目前,北京每百户拥有小汽车12辆;10年来,上海道路的长度增长了108%,面积增长了142%,但机动车辆却增长了470%。城市道路增长有限与车辆增加近似无限这对矛盾,是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为适应交通量猛增的趋势,缓解道路拥挤状况,国内许多城市采取延长道路、加宽路面、建高架路(立交桥)等措施,收效虽明显,但又是有限的。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是通过对交通流的调节、警告和诱导以达到改善人和货物的安全运输,提高运营效率。其目标在于改善交通

“上海方法”信号配时设计3要点

1 “上海方法”信号配时设计 到目前为止,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英国的 TRRL 法(也称Webster 法)、澳大利亚的ARRB 法以及美国的HCM 法等。在我国有“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也在进一步的改进之中。这里,在综合研究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现有的配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讨论定时信号配时的基本方法。 1.定时信号配时设计流程 单个交叉口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要按照不同的流量时段来划分信号配时的时段, 在同一时段内确定相应的配时方案。改建、治理交叉口,具有各流向设计交通量数据时,信号配时设计的流程如图1所示。 2.确定信号相位基本方案 1)对于新建交叉口,在缺乏交通量数据的情况下,十字交叉口,建议先按表 1所列进口车道数与渠化方案选取初步试用方案; T 形交叉口,建议先用三相位信号;然后根据通 车后实际交通各流向的流量调整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2)交通信号相位设定 在设定交通信号相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信号相位必须同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渠化(即车道功能划分)方案同时设定; (2)信号相位对应于左右转弯交通量及其专用车道的布置,常用基本方案示于图 2;(3)有左转专用车道时,根据左转流向设计交通量计算的左转车每周期平均到达 3辆时,宜用左转专用相位。 (4)同一相位各相关进口道左转车每周期平均到达量相近时, 宜用双向左转专用相位,否则宜用单向左转专用相位。 3.确定设计交通量确定设计交通量时,应按交叉口每天交通量的时变规律,分为早高峰时段、下午高峰 时段、晚高峰时段、早、晚低峰时段、中午低峰时段及一般平峰时段等各时段,然后确定相应的设计交通量。 已选定时段的设计交通量,须按该时段内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分别确定,其计算 公式如下: mn mn Q q d 154(1)式中:mn d q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设计交通量(pcu/h); mn Q 15——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中最高15分钟的流率(pcu/15min)。 无最高15分钟流率的实测数据时,可按下式估算: mn mn d PHF Q q mn (2)

2020《城市道路交通信号配时服务标准》解读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配时服务》解读 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交通信号配时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运营人员配置、服务配套设备和运营效果评价等,适用于所有涉及城市道路交通信号配时运营服务工作。 城市交通信号配时运营服务工作可分为两类,一是在现有交通组织渠化不需要调整或者不允许调整的条件下,仅通过信号配时调整即可满足业务需求;二是不能仅通过改变信号配时,而需要配合交通组织渠化设计、交通管理等来满足业务需求,如潮汐车道、可变车道控制。本标准以约束第一类工作为主,对涉及交通组织渠化的第二类工作则侧重提出设计与优化建议。 主要服务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配时服务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日常工作管理、日常配时调控、舆情处置与宣传、定期巡检、交通调查、基础信息管理、临时事件保障、占道施工保障、突发应急保障、单点路口控制方案优化、协调控制方案优化、区域控制策略研究、特殊交通信号控制方面。 1、日常工作管理 要求对信号配时运营服务团队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以及做好信号配时运营服务软件平台的运行状态、账号权限管理等。 2、日常配时调控 要求在常态工作时间中通过视频巡检、外场巡检、平台报警、应急呼叫等方式实时关注路口情况,及时发现运行状况不良的路口并调控信

号配时。高峰时段,应基于相关部门的控制策略与应急任务响应完成信号配时调控;平峰时段,应优先保障重要区域内或核心干道上的信号控制路口。通过视频巡检确认路口问题,应考虑流量饱和度、重交通流方向、是否发生事故、是否存在施工、是否存在临时交通管制、是否存在信号灯故障等因素,微调信号配时方案至路口排队消散。临时信号配时调控方案锁定时长一般不应高于30 分钟。 3、舆情处置与宣传 该标准规定舆情搜集范围包括交警部门提供的投诉、信访,应做好舆情信息、答复情况记录,确保舆情处置准确、及时和高效。应编写舆情处置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舆情信息详情、舆情处置过程与结果、舆情发起人对处置结果的满意度。在接到舆情后应在当日立即响应,并通过实地调研、视频监控查看、数据分析等方法核实问题,完成答复。配合交警部门做好交通信号配时专业知识的宣传普及。 4、定期巡检 巡检方式应以外场巡检为主、内场巡检为辅。外场巡检是指定期对路口进行实地调查;内场巡检是指利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等对路口状况进行多方位巡检。 巡检内容应包括路口的交通信号设施情况、交通信号配时情况、交通运行状态、信号配时效果、交通冲突和安全情况。巡检时间应为全年全时段,一般路口巡检频率为每三个月完成一轮,每日巡检三个时段,每时段巡检三个信号周期;还应包括特殊时段巡检和临时任务巡检。等级较高的路口巡检频率可提高至每月一次。

交通信号配时_试卷B1(答案)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2007级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选修) 交通信号灯配时技术试卷 B 【开卷】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 【得分: 】 1.平面交叉路口采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停车让路控制、减速让路控制、信号控制、交通警察指挥控制。 (√) 2.交通信号灯只对非机动车信号和机动车进行信号控制。 (×) 3.在我国,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 √ ) 4.凡是交叉路口都应该设置信号灯才不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增加。 (×) 5.道路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指示行车方向以保证道路畅通与行车安全的设施。 (√ ) 6.平面交叉路口按其类型分为:L 字型、Z 型、K 型和S 型。 (×) 7.城市路口采用交通信号控制的作用在于对车流进行空间分离。 (×) 8.城市路口交通信号控制的对象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 9.在城市路口交通流量大的情况下一般采用感应控制模式。 (×) 10.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参数为:周期、饱和度和相位差。 (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 25分) 【得分: 】 1.绿信比 绿信比是指一个信号周期内某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与信号周期的比值,用 表示。 2.最短绿灯显示时间 最短绿灯显示时间是指对各信号相位规定的最低绿灯时间限值,用 m G 表示。 3.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是指在现有道路条件和交通管制下,车辆以能够接受的行车速度行驶时,单位时间内一条道路或道路某一截面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用Q 表示。 4.全感应控制 在交叉口全部进口道上都设置检测器的感应控制。感应控制是在交叉口进口道上设置车辆检测器,信号灯配时方案由计算机或智能化信号控制机计算,可随检测器检测到的车流信息而随时改变的一种控制方式。 5.单点控制 所谓单点控制,即单个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控制,不与周围的路口进行信息交换和协调处理。单点控制按控制策略可分为单点多时段控制、单点感应控制、单点智能控制等。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 30分) 【得分: 】

“上海方法”信号配时设计3

“上海方法”信号配时设计 到目前为止,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英国的TRRL 法(也称Webster 法)、澳大利亚的ARRB 法以及美国的HCM 法等。在我国有 “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也在进一步的改进之中。这里,在综合研究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现有的配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讨论定时信号配时的基本方法。 1.定时信号配时设计流程 单个交叉口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要按照不同的流量时段来划分信号配时的时段,在同一时段内确定相应的配时方案。改建、治理交叉口,具有各流向设计交通量数据时,信号配时设计的流程如图1所示。 2.确定信号相位基本方案 1)对于新建交叉口,在缺乏交通量数据的情况下,十字交叉口,建议先按表1所列进口车道数与渠化方案选取初步试用方案;T 形交叉口,建议先用三相位信号;然后根据通车后实际交通各流向的流量调整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 2)交通信号相位设定 在设定交通信号相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信号相位必须同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渠化(即车道功能划分)方案同时设定; (2)信号相位对应于左右转弯交通量及其专用车道的布置,常用基本方案示于图2; (3)有左转专用车道时,根据左转流向设计交通量计算的左转车每周期平均到达3辆时,宜用左转专用相位。 (4)同一相位各相关进口道左转车每周期平均到达量相近时,宜用双向左转专用相位,否则宜用单向左转专用相位。 3.确定设计交通量 确定设计交通量时,应按交叉口每天交通量的时变规律,分为早高峰时段、下午高峰时段、晚高峰时段、早、晚低峰时段、中午低峰时段及一般平峰时段等各时段,然后确定相应的设计交通量。 已选定时段的设计交通量,须按该时段内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分别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mn mn Q q d 154?= (1) 式中:mn d q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设计交通量(pcu/h) ; mn Q 15——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中最高15分钟的流率 (pcu/15min)。 无最高15分钟流率的实测数据时,可按下式估算: ()mn mn d PHF Q q mn = (2)

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1: 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 配时智能化工作方案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规范标准,以排查整改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使用问题为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的着力点和着手点,重点解决城市主、次干路上信号灯不符合标准、设置不规范和配时不合理等问题。推进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依法科学分配通行权利,改善通行秩序,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减少交通延误和资源浪费,提升区域和城市路网的承载能力,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单点定时控制应根据交通流量、通行效率等情况,及时调整并应保持与各相关路口信号配时关联协调。通过排查整改,应实现全路网、局域路网、重点路段或至少部分交叉口的交通量采集、传输、处理和交通信号灯配时的智能化,逐步减少单点定时控制。 一、总体要求 (一)道路交通信号灯的灯具应符合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的要求,信号机应符合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 25280)的要求。新建的信号灯和信号机应有国家相关机构出具的检测合格证书。 (二)信号灯的设置、安装应符合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的要求。信号灯设置的位置、

方位、数量应能保证车辆驾驶人和行人均能清晰、准确地观察到信号灯。在大型路口、畸形路口、视线不良的路口,应根据需要在适当位置增设信号灯。 (三)信号灯的设置应与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表达的信息互相协调,不应自相矛盾。信号灯的组合应与导向车道划分相配合,合理选用方向指示信号灯。 (四)信号相位、配时要科学、精细,根据交通流量的分布情况合理划分控制时段、确定控制方案。设置的行人绿灯时间要确保行人能够安全步行过街。信号放行规则在一个城市内的道路上应基本一致。 (五)市区道路或相对独立的城市片区应尽量采用可以联网控制的交通信号控制机,鼓励根据实际需要联入统一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便于对信号灯路口进行协调控制。 (六)主、次干道信号灯路口应进行协调控制并优化,运用“慢进快出”、“截流、分流”等控制策略,采用“绿波带”、“红波带”等控制方式,在高峰时有效均衡交通流、缓解拥堵;在平峰时保证交通流连续、畅通,提高通行效率。 (七)信号灯及信号控制系统的新建、更新、改造,应纳入规划,有序实施,工程建设公开、公正。鼓励采用先进的控制设备和控制系统,但同时要考虑设备、平台的对接和兼容。鼓励新建、补充和完善交通流检测设备,用数据支撑交通信号的控制和优化。 (八)城市要有专业的交通信号维护队伍,建立完善的巡检、报告、维修制度,维护的资金应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公安交

交通信号配时服务要求

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调整及评估 (1)拥堵路口信号灯配时调整 对前期交通拥堵评估确定的交叉口进行重点研究,综合考虑道路承载能力、路口在路网布局中的作用、前后信号灯岗间的联动协调关系等因素,对信号灯配时方案进行优化调整,采用多时段控制方案,要求对灯控路口制定不少于6个时段的配时方案(冬夏季各一套),并采集实施前后的交通基础数据,对信号灯配时优化调整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确保实施效果。 (2)路口信号灯配时优化 每年根据交通流量变化情况,对市区300处一般路口,可依据机动车等信号通过路口的排队长度,行人过街需求等实际情况,开展信号灯配时方案进行优化调整,要求对灯控路口制定不少于4个时段的配时方案(冬夏季各一套),以满足路口各个方向交通流量变化需求,保证实施效果。 (3)研究制定主干道交通控制策略 每年选择5条主干道(信号灯控路口不少于10个),研究制定既有灯控路口交通控制策略,设计信号灯协调控制方案,优化相位差,分别制定夏冬两季协调控制方案,采集方案实施前后的交通基础数据,并对控制方案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确保实施效果。 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调整及评估具体实施工作内容为: 1、100处主要灯控路口现状交通基础数据调查(交通流量、排队长度等),现状问题分析; 2、100处主要灯控路口的交通信号配时方案优化(夏季); 3、100处主要灯控路口的交通信号配时方案优化(冬季); 4、100处主要灯控路口交通信号配时优化后交通数据采集; 5、对100处主要灯控路口进行交通信号配时优化调整后的运行效果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6、每年对300处一般路口进行现状交通基础数据调查(排队长度、行人过街需求等),并进行现状问题分析; 7、每年对300处一般路口进行交通组织渠化设计和综合改善方案设计; 8、每年对300处一般路口进行信号灯配时优化(夏季); 9、每年对300处一般路口进行信号灯配时优化(冬季); 10、对每年选择的5条主干道(信号灯控路口不少于10个)进行控制策略研究; 11、对每年选择的5条主干道(信号灯控路口不少于10个)进行协调方案设计,分别制定冬夏两季协调控制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