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护理

浅谈中医护理
浅谈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学论文

中医情志疗法 文献综述 题目中医情志疗法 姓名朱宇涵 学号 120401247 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专业护理学 指导教师秦慷 2014年5月29日

前言:在传统中医文化中,“情志”二字并称,“情”有思想感情之意,而“志”则是指志向,意志等。合一而言,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情志疗法作为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由来已久。 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情志疗法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在西医学的领域里,有一门医学心理学,这门学科研究了心理因素对于人类疾病的影响。实践已经证明了,心理因素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本质上,情志疗法和心理治疗法是相同的。 在新的时代里,在各门学科交叉融会的背景下,中医情志疗法仍然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作为中医文化的继承者以及发展者,我们要继续发扬传统中医文化。 正文:情志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疗法之一。它源远流长,有极其深邃的医疗哲理和科学基础,并且应用范围广泛,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情志疗法的由来,治疗机理,特点及应用原则。 一:情志疗法的由来与发展 人类有发达的大脑,复杂的心理现象,以及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也就有了许多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进而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医疗以及各种社会实践中积累了防治情志疾病的经验,逐渐地形成了对情志疾病及其他有关疾病进行治疗的情志疗法。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许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产生于中国。比如,J.corille等在《变态心理学纲要》一书中指出:“中国人首先

创‘信仰治疗’,‘转移兴趣’,‘改变环境’。”医学博大精深,许多关于情志治病的方法皆可在古代医学,民族医学以及民间医学中找到源头。 最早的情志疗法可能与远古人类的原始文化有一定联系。那个时代的“巫”,不同于后来的神汉巫婆,而是拥有一定知识,技能和从事一些精神调节活动的人,他们可以给人以心理疏导,安慰等。比如说。《黄帝内经》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这是由于“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祝由”作为远古时期的情志疗法之一,基本是被公认的。但是“祝由”有其历史的治疗作用,也有其局限性。在《黄帝内经》成书的那个年代,该书的作者已经认识到了。后世的“祝由”虽然继承了上古祝由术的全部内容,终究因为历史与自身文化的局限性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成为骗术,走向其原本的反面。 二:情志疗法的治疗机理 情志疗法之所以传承数千年而不断发展,并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生机勃勃,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的接受。正是由于它有其深邃的科学道理,值得挖掘和探讨。 情志极其两重性。人与其他的动物相比,有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在影响人。人生天地之间,既是自然地造化,同时又收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对于人而言,自身的内因和外在的条件

中医特色护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598431.html, 中医特色护理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医特色护理论文选题参考 1、制约中医特色护理发展的原因分析 2、在ICU中运用中医特色护理的探讨 3、重点专科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的构建 4、中医特色护理在社区养老院的应用 5、中医特色护理在缓解普外科病人术前焦虑中的应用 6、中风康复期中医特色护理体会 7、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 8、改革目标管理模式提高中医特色护理质量 9、浅谈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内涵及实践操作 10、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影响 11、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12、我院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和体会 13、中医特色护理实践教学在养老院中的实施 14、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于癌性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15、中医特色护理在基础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16、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 17、中医特色护理在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18、中医特色护理干预酒精性肝病患者酒精戒断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19、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20、中医特色护理干预高血压失眠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598431.html, 二、中医特色护理论文题目大全 1、中医特色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2、中医特色护理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3、中医特色护理在地震伤员中的运用体会 4、以病人为中心,建设中医特色护理文化 5、86例胸痹心痛患者中医特色护理总结 6、浅谈中医特色护理 7、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分析 8、中医特色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 9、0级糖尿病足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观察 10、中医特色护理在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中的运用 11、基层中医院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12、突出中医特色护理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13、突出中医特色护理,开展优质服务的体会 14、退变性腰椎管狭窄Coflex装置内固定术后的中医特色护理 15、中医特色护理运用于痔病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研究 16、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术后中医特色护理 17、中医特色护理慢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18、眩晕中医特色护理体会 19、中医特色护理思想与实践 20、探讨中医护理查房推广在提升中医特色护理中的实践成效 三、热门中医特色护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体会

论著·管理实践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健康概念的变化使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促使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需要具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精通学科研究方法、行为目标明确、掌握精湛专科技能、把握学科发展动向、专业信念坚定的高学历、高实践水平的专业人才。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技术将中医传统疗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包括刮痧、拔罐、贴敷、耳穴埋豆、灸法、熏洗等,具有适用范围广、经济适用、易接受、疗效快、操作方便的特点。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现将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情况总结如下。学习情况学习内容:共轮转了6个基地,每个基地学习5d。学习第1站: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学习了《中医护理文化》《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循经按摩法在中风偏瘫康复护理中的运用》。学习第二站: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了糖尿病护理。第三站: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学习了《子午流注及穴位贴敷在胸痹心痛中的应用》。第四站:广东省中医院,学习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如腹部推拿、热敏灸、平衡火罐、雷火灸等。第五站:江苏省中医院,学习了大黄调醋贴神阙;耳穴压豆干预中风失眠、高血压,中药足浴及足部按摩缓解及改善半身不遂,刮痧疗法。第六站: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学习了糖尿病护理。学习方式:培训基地的理论学习氛围轻松,老师多是专科学术带头人,讲解国内外本专科领域进展及中医护理科研题材等知识。还有问题讨论式学习,围绕临床问题和特殊案例,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学习体会通过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笔者参加工作后,几乎以临床经验为主,没有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知识。通过本次培训中系统的理论培训学习,笔者掌握了专科理论知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关于中医耳穴压豆的理论:《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有关于和上肢、眼、咽喉相联系的“耳脉”的记载。清代汪宏著《望诊遵经》中专有“望耳诊病法纲”,讨论耳郭望诊。《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通过学习解决了专业发展的困惑:现代中医护理实践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缺乏、临床中医护理流于形式、中医 护理整体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是制约中医护理发展的三大因素。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职业的要求、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来自中医护理发展的压力,促使毕业于西医院校在中医院工作的护士们承受着比其他医院护士更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负担。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中医护理,但其临床推广受到限制。即使开展也往往会遇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中医基础知识枯燥,证候难辨,辨证结果因人而异,很难完全相似,难以量化;中医护理中很多操作不符合护理操作规程;中医医院在护理管理中继续使用传统陈旧的护理管理制度,限制了护理职能的发挥和服务功能的拓展;中医护理文书的记录停留在望、闻、问、切的记录上,缺少辨证施护内容的记录;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时护士无权自主执行中医护理操作。而此次 的学习,基本解决了笔者在专业上的困 惑,更加坚定了中医护理在临床工作中 的应用[1]。 通过学习加强了综合素质:此次培训使笔者接受了新技术、新成果,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及创新思维和科研兴趣,使笔者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医护理特色 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情志影响疾病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体会 陈琼 408000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5.104 摘要本文总结了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心得体会,包括了学习情况、学习体会。此次培训有效提高了护理骨 干人才的理论知识及综合素质,有利于中医护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护理;培训;耳穴压豆 Training experience of the national backbone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hen Qio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Fuling District in Chongqing City 408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training experience of the national backbone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including the learning situation,learning experience.This training improved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ursing backbone talents effectively,which wa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leve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career.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Training;Auricular point pressing with bean (下转第169页) 167

中医护理论文毕业

中医护理论文毕业 篇一:护理毕业论文 学校名称 20XX级届护理学学位论文 急诊科护理工作者的风险 学生:--------- 年级:20XX级 专业:护理学(专升本) 指导老师:带教老师主管护师 实习单位:单位名称 20XX年12月1日 目录 摘要·········································································································-2-关键词·······································································································-2-前言·········································································································-2-分析······················································································

...................-2-对策.........................................................................................................-4-参考文献: (6) 摘要 目的:临床分析急诊科合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应急措施与方案,降低纠纷、投诉率。结果:经过防范措施的执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护患关系,降低了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结论: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享受满意、规范、可靠、安全的护理服务。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对策。 前言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析 1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中医护理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598431.html, 中医护理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医护理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中医护理学课程建设的思路与应用 2、病案教学法在中医护理学教学的应用与体会 3、关于本科护理专业开设《中医护理学》课程的探讨 4、实用中医护理学. 基础理论篇 5、中医护理学基础 6、探索高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教学的新模式 7、《中医护理学基础》多元化考核模式的尝试 8、《伤寒杂病论》对中医护理学发展贡献 9、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10、《中医护理学基础》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分析 11、《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及效果分析 12、赏识教育在高职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13、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几点体会 14、探讨《内经》的中医护理学特点 15、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学科地位和教材改革的探讨 16、少数民族护生学习《中医护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浅谈德育教育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8、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19、中医护理学考核方法改革实践 20、中医护理学专题研讨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598431.html, 二、中医护理学论文题目大全 1、浅谈服药时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重要性 2、运用科学思维指导《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 3、《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5、中医护理学教学体会 6、《中医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7、我校中医护理学教学现状及思考 8、中医护理学教学探讨 9、高职《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初探 10、《中医护理学》综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1、综合设计性实验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高职《中医护理学》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浅析 13、中医护理学历史概述 14、实用中医护理学. 临床护理篇 15、浅析中医护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6、浅论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内涵和特点 17、《养老奉亲书》对老年病中医护理学的贡献 18、中医护理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19、中医护理学课程多元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 三、热门中医护理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中医护理与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9 年5月第6卷/第13期V ol.6, No.13 May. 2019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19中医护理与人才培养的研究 金美兰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延边 133000) 【摘要】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的提升,对于护理服务也有了很高的要求,常规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随之中医护理被广泛推广使用,且其效果得到了临床与患者的认可。 【关键词】中医;护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3.19.02 护理与人类的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伴随着医学模式不断的发展提升,护理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疾病护理,也向着预防保健护理方面发展[1]。中医的整体观与辩证观更符合人性化护理,在中医学,不仅具有精湛的医术,其护理精华也极为丰富,通过情志、饮食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措施极大的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同时也就对护理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中医与现代理论知识。 1 中医护理的现状 1.1 临床中医的护理研究 (1)辩证施护:在中医护理中辩证施护是其精髓,将“天人相应”的观念作为指导思想[2],根据望闻问切的方法掌握患者的详细数据资料,然后利用辩证方法对其进行分类,从而判定患者具体数据哪一个类型,指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而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展,并预防疾病各并发症的发生;(2)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传统中医的护理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按摩、针灸等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尿潴留的现象,通过梅花针、耳穴压豆法等措施可对机体内外环境进行调节,进而改善患者失眠的现象,通过针灸、拔管等措施可缓解患者褥疮、便秘等现象。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中医护理的适应证、使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使其适用于各类疾病中,但是针对一些操作来说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因此在传统中医技术操作中应不断的吸取先进的、科学的内容进行填充,使中医护理变得更完善。 1.2 中医社区护理 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3],在其中指出社区服务机构应积极的使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将中医药的优势彻底发挥出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社区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护理最早来自民间,具有经济实惠、保健等功效,因此更利于人们的接受。通过健康教育有效的实现了社区护理预防保健的目标,也是中医护理中的一个方式,适用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使人们掌握详细的方法,同时也是社区中医护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2 护理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提升,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逐渐上升,然而在实际中,医疗卫生服务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分析其原因为护理人员数量少、人却缺乏等。根据临床数据资料显示[4-5],医院护理人员与床位比例不符合要求,且低于发达国家。护理人员的缺乏不仅是基层医院的问题,在大医院中也同样缺乏护理人员,不仅缺乏护理人员,更缺乏护理人才。 2.1 护理人员培养措施 (1)加强对护理队伍的建设,进而打造出优秀的护理专业技师队伍,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构,使年资长的护理人员带领年轻护理人员,共同进步;(2)建立完善的奖励措施,应不断的鼓励、支持护理人员,使其养成创新的意识,积极的参加到护理工作中,并不断的取得新的成绩,保证为医院、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3)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定期举行培训,将最先进的技术、知识传授给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与实际接轨。 2.2 统一的考核 根据培养的目的制定针对性的考核内容,考核的内容包括思想、实践、理论知识等,对考核目标进行确定有效的控制了参加考试护理人员的质量,排除不符合的护理人员,将有考核资质的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安排、考核,保证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就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 2.3 培训 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高等护理的自学考试,通过高等护理自学考试可有效的培养护理人才。在明确培养的目标之后,应使护理人员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全方面的护理人员。此外培养学以致用的护理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应改变临床常规培训模式,使培训变得有针对性、科学性,进而培养出积极学习的护理人才,并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充分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培养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2.4 管理 医院护理部门可以建立护理人才培养计划表、培养小组、评价小组,将护理部门作为操作机构,其他科室共同参与、协调。为选拔出来的重点培养对象提供良好的环境、学习氛围,并予以最大的鼓励、支持,同时为其安排护理导致,彻底落实培养计划。另外设立奖励,针对考核成绩优异的护理人才予以奖励、鼓励,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5 合理使用护理人才 对于护理人才管理来说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护理的使用护理人员,首先管理者应对护理人员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做到放手、信任、不妒忌,在不影响管理的前提下予以护理人员最大的权限,使护理人员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更好的为医院、就诊者服务。此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用竞争机制,以此激发护理人才的主动性,也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中医护理论文写作3篇

中医护理论文写作3篇 风林网络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医护理论文写作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更多详情请关注风林网络! 篇一:中医护理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中医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后的中医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中医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肺癌;中医护理路径;效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3年首次颁布了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是其中之一,旨在提高中医护理质量,规范中医护理行为。肺癌患者在治疗中容易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疲乏、不良心理状态等症状,中医护理路径在临床多科室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健康及功能恢复。我科于2015年1月改良中医护理路径,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优势纳入其中并应用于肺癌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肺癌患者为研

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其中,男95例,女55例;年龄38~85岁;住院天数3~42d;鳞癌61例,小细胞癌68例,腺癌21例;入院时KPS评分为(7617±663)分。纳入标准:(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肺癌,西医诊断经病理学确诊;(2)非手术治疗患者;(4)未合并严重的实质性器官功能不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肺癌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中医护理路径小组 科室成立中医护理方案工作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对工作进行计划、指导、协调、质控;所有护士均为组员,其中1名专科护士负责科室中医护理的质量考核,为本小组质控员;其他人员负责实施,并接受护理质量的考核;请我院肺癌专病医疗小组与护理小组共同讨论,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优化中医护理路径方案。 122专项培训 对肿瘤科全体护士进行“肺癌中医护理路径”培训,内容包括:(1)理论方面:中医用药护理,饮食调护,肺癌患者心理情绪辨证分型、辨证施护的要点,肺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的书写,健康指导。(2)技能方面:艾灸、耳穴压贴、中药外敷、中药泡洗、穴位按摩等操作方式。考核每个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100%为达标。 12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中医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入院期间完成患者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生活起居指导、中医护理健康宣教等内容。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后的中医护理路径,主要包括入院后建立患者观察表,由责任护士一对一进行护理路径方案的实施;记录每日患者的症状体征分值,数据不能当日采集到的,需在事后进行补充收集,交

大学选修课 中医护理与保健 论文

中医护理与保健 摘要;中医护理和按摩保健一个源远流长的学科,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护理保健方法,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护理保健方法的综合关键词;中医护理,穴位保健,健康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辩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基本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在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医学和传统护理学仍有其独特的魅力,具有发展的根基,尤其是在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熏洗、气功等方面,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使用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 中医护理学侧重心理护理。中医病因学说认为,当人的心理或情绪出现比较剧烈持久的波动时,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的论述,人们异常的心理活动变化与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人情绪的异常变化,对五脏六腑会出现不同的影响,都会导致人体气血逆乱,脏腑机能失常。此时,除了对患者运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之外,也可辅之以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调节,使病人心境平和,气血调畅,肝气舒达,脾胃健运,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得以缓解,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得以增强,由此,在疾病治疗方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护理可选择辩证施护。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观念之一,是运用八纲将通过中医四诊所取得的病情资料进行辨证分析,分清疾病的表、里、寒、热、阴、阳、虚、实,以及疾病发病的原因、病理、性质和部位. 结合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做到“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针对病情,结合病人的体质、环境、气候等因素,预先应用相应措施,如调养精神,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劳逸适度,如饮食合理等方法,达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目的。 推拿按摩保健理论基础:经络是人体内脏与体表联系的通路,它能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经络具有传导感应、调节气血、调节虚实等功能。针灸、按摩是通过刺激经络和输穴,调节脏腑组织功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促使人体气血流通,阴平阳秘。作用:行气活血,化瘀消肿,舒经通络,解痉止痛,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 特点;推拿具有“验、便、廉”的特点,尤其是自我推拿,不受设备、环境等条件限制,不用针、不用药,即能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很受广大群众欢迎,非常值得人们学习、运用。 常用按摩动作;擦面: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面部皮肤的弹性和张力;呜天鼓:有助于预防头昏、项强等症的发生;揉腹:能够改善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肠的蠕动,可促进消化机能;擦涌泉:不仅通过改善局部循环而有助于健步,而且还有助于预防失眠、心悸等症的发生。搓肾俞有培育元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强壮筋骨、止痛散风的作用。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中医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 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中医养生主要包括:1、经络养生;2、体质养生;3、四季养生;4、药物养生;5、起居养生;6、膳食养生;7、睡眠养生;8、情志养生等内容。中医养生在于调和阴阳,疏通气血,保证人体的健康。现代人压力大,工作忙,生活不规律,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对于任何年龄的人 来讲,养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总结;护理和保健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细节,进行持之以恒、全方面的调养,而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生的基础,珍惜生命,首善健康!

中医护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598431.html, 中医护理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医护理论文选题参考 1、浅议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 2、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浅探 3、中医护理基金论文的调查分析 4、浅议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 5、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6、对中医护理发展前景的思考 7、顽固性呃逆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8、食疗在肿瘤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9、循征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10、《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初探 11、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护理体会 12、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 13、60例中风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14、高血压的中医护理与健康教育体会 15、中医护理糖尿病足现状分析 16、老年便秘病人的中医护理及饮食调理 17、借鉴循证护理理论发展循证中医护理 18、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护理及健康指导 19、论中医护理学的性质及地位 20、中医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598431.html, 二、中医护理论文题目大全 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整体护理的探讨 2、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彰显特色 3、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研究 4、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 5、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 6、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展望 7、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运用体会 8、浅谈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措施 9、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 10、对慢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11、中医护理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12、中医护理在社区卫生保健教育中的应用 13、高等护理教育应注重中医护理课程设置 14、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 15、中医护理干预中风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 16、中医护理干预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1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进展 18、社区慢性腰腿痛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 19、首发脑卒中32例中医护理效果观察 20、胆囊切除术后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中医护理 三、热门中医护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中医护理论文

1 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的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体现出中华民族辩证思维的特殊精神。其哲理玄奥,反映着宇宙的图式。其影响且远且大,成为人们行为义理的准则。如当今博得世界赞叹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家理论和实战经验的总结,其将阴阳义理在军事行为中运用至极,已达到出神人化的境界。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宙间一切事物不仅其内部存在着阴阳的对立统一,而且其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中医学把阴阳学说应用于医学,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把钥匙。“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灵枢·病传》)阴阳的特性,“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 中医学用阴阳学说阐明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根本规律,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实践。 2.阴阳的医学含义 阴阳范畴引入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成为基本的医学概念。在中医学中,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标示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和性态特征的范踌,既标示两种对立特定的属性,如明与暗、表与里、寒与热等等,又标示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如动与与静、上与下、内与外、迟与数等等。阴3:阳的特性::阴阳的相关性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的,既相关的基础上的。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宜分阴阳。如:以天而言,则昼为阳,夜为 阴。; ;阴阳的普遍性指凡属于相关的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如:水与火、动与静;阴阳的相对性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如: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之七月份的炎夏,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