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_刘艳

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_刘艳
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_刘艳

收稿日期:2011-10-24作者简介:刘艳(1984-),女,山东淄博人,河北金融学院经贸系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学;刘乃刚,男,河北金融学院教师。

一、构建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激励机制的原则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体系以及它们所发挥的作用来实现的,激励方式主要包括:物质激励、目标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行为激励、奖罚激励、竞争激励、危机激励等。在高校的科研团队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科研团队建设和科技创新,但必须从各高校的实际出发,必须符合科研队伍的发展规律。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原则。“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它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人权的维护。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建设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该符合学校最广大的教师科研人员的根本利益,并为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所拥护和接受。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绝大多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以期达到改善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质量,从而加速实现教学和科研目标。因此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激励机制既要对科研团队进行群体激励,又要尊重成员的个性,对教师进行个体激励,从而调动绝大多数教师参与科研的积

极性。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重视精神激励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了“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物质激励属于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属于最低层次的,却是最基本的一种需要。物质激励主要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激励激发科研团队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调动高校科研团队的工作潜能。但是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更高级别的需求,因此在对科研团队实施物质激励的同时,更离不开精神激励的作用,两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激励必须处理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从感情上给予关怀,增加情感的投入与情感的互动,才能更好地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在实施物质激励的基础上,让高校科研团队从精神上和心理上感觉到在高校中的归属感和献身科学研究的使命感,能更好地发挥出科研团队的潜力,激发科研团队的斗志。因此,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激励机制构建应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重视精神激励,让高校科研团队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与发挥。

摘要:借鉴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激励机制构建的原则,提出了通过建立合理的高校科

研团队薪酬分配制度、

培训制度及竞争制度来构建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激励机制的体系。关键词:

科研团队;激励机制;原则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6-0071-02

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

刘艳,刘乃刚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071051)

71

(下转第77页)

3.科研团队激励与成员激励相结合,

注重团队激励原则。

高等学校的科研团队是根据科研攻关内容和学校科研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科研团体。建立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需要坚持团队激励和成员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在实施科研团队激励中既要激励团队,又要尊重个性,激励团队成员,从而使每个成员全身心投入到团队及科研工作中去。目前高校科研团队的激励中,既存在只注重团队激励,忽视对优秀成员激励的现象,也存在只重视成员激励,而忽视团队激励的现象。尤其是只注重对优秀成员的激励,往往导致出现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团队或部门利益的现象。如果成员们对团队或部门利益不注重,就不可能形成一个优秀的团队,不可能取得优秀的科研成果。而如果只重视团队激励而忽视优秀成员的激励,往往会扼杀成员的积极性。注重团队激励和成员激励相结合,培养高校科研团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是高校科研团队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科研团队应把团队激励与成员激励相有机结合,从整体上设计出既做到团队激励,又做到成员激励的共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支高质量、

高素质、高标准的高校科研团队。二、构建高校科研团队管理的制度体系

高校科研团队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整个高校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高校科研团队的管理与其在高校科研工作和国家科技创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存在严重脱节。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科研团队管理体系,调动科研团队以及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高校科研团队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科研团队管理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提高科研团队管理的素质及管理能力,构建适合高校科研团队特定的、能产生有效激励机制的制度体系势在必行。1.建立合理的高校科研团队薪酬分配制度。

企业管理激励理论认为,合理的薪酬分配是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决定工作满意度、激发高校科研团队工作动机、增强高校科研团队的团队精神等方面同样起着重要作用。薪酬分配体系是否合理,关系到高校科研团队管理的成败。要使师生在科研中取得较好成绩,首先要进行动机激励,要激励、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其次,当经过努力取得成绩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并予以报酬,实施对人的物质激励。再次,报酬的公平与否会影响人的满意度,满意度高则

成为新的激励,满意度低则影响工作的积极性。高校科研团队薪酬分配体系中应充分考虑学校环境、工作目标、工作压力、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既要体现竞争性,又要具有公平性。在人才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使高校科研团队发挥出最大潜力,既具有竞争力又具有公平性,合理拉开差距的薪酬制度必不可少。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

“公平是薪酬制度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的基础,只有当人们认为奖励是公平的,才会产生满意,激发动机。”因此,把激励理论运用到高校科研团队薪酬分配体系建设中,建立既具有外部竞争性,又具有内部公平性的薪酬分配体系,对于激发团队潜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建立合理的高校管理团队的培训制度。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及综合型激励理论认为,个人发展的需要是主体对自身要求或条件不适应而要求达到平衡的一种状态。

个人在物质需要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更高级的需求,个体发展的需要就会得到激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知识国际化程度的加深,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因此,高校必须拿出专门的基金用于高校科研团队的培训和再深造,形成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加强对科研团队的培训,提供机会让科研团队成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紧跟科技发展的新潮流。一是通过邀请海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报告会,为科研团队成员提供与专家学者交流学习的平台。二是派出科研团队成员参加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交流会,增强对外交流,及时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三是为科研团队成员积极争取出国或者到高水平大学深造的机会,提高成员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必须建立合理的高校科研团队的培训体系,加大进修培训的力度,增加出国考察学习的机会,开拓国际视野,提高科研团队的水平。3.建立合理的高校团队竞争制度。竞争是生物学上生物之间的关系之一(无论是同种或非同种,有时也可能是以族群为单位)、化学上的化学反应中有时具有的一种效应、社会科学上的基本关系之一,也是经济学上的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我们所说的管理学意义上的竞争是为了加强部门与部门、个体与个体间、部门内部成员之间的竞争意识,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提高团队激励效应推动力的良性竞争。在高校科研团队管理中,合理的竞争同样是一种激励,没有竞争,

72

获取最大的战略权益。要加强“碳货币”、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等前沿问题的研究和论证,寻求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思路,最大程度地降低我国面临的碳交易定价和结算等方面的风险。要学习和研究国际碳交易定价的规律,明晰碳金融交易的定价机制,逐步掌握碳交易定价权,使我国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参考文献:

[1]周秋玲,苏依依.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碳金融体系的构建[J].新金融,2010(8).

[2]陈柳钦.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0(7).

[3]吴玉宁.我国碳金融发展及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J].上海金融,2010(2).

(责任编辑、校对:李丹)

团队就没有活力,将丧失生机。科研团队及成员只有增强竞争意识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进而可以认识不足,及时弥补。对高校来讲,可以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从而完善科研团队管理。因此,在高校科研团队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合理的竞争体系,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进而激励先进,惩处落后,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精湛、竞争力强、职业道德高尚、做事踏实的科研团队。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科研团队,要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为开展合理竞争提供一种宽松、公平、和谐的工作氛围,提供一个有利于各种人才成长、进步的工作平台。

综上所述,高校管理团队的激励在既要重视物质激励,又要重视精神激励,在合理的薪酬制度下,使团队激励的作用最大化,团队成员的激励最优化。

建立合理的培训制度,让竞争成为高校管理团队激励的手段,制定出一套合理、符合实际的高校管理团队管理制度,从而建设具有高水准、国际化的管理团队,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华荷锋.高校科研团队研究:基于虚拟团队的概念[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2]邓玉林.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6.

[3]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李宁宁.以人为本——

—教育管理的灵魂[J].江西教育科研,2005(2).

[5]章荣琦.论以人为本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J].现代管理研究,2004(12).

(责任编辑:卢艳茹;校对:李丹)

兑保证金等。笔者调查显示,设在县域的小额贷款公司投向相对规范,设在市区的则较差。正如央行研究局庚力处长指出的“农业在小贷公司的贷款份额并不算太高”。

3.存在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现象。《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不得非法集资。对这一规定,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能够遵守,但也有些小额贷款公司存在接受“关系可靠人”交来款项的现象,这些款项通常数额较大。有知情人士反映,有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实际放款规模估计在3亿元左右。《指导意见》规定的资金来源是资本金、捐赠及不超过资本金50%的银行融资,如此高的负债结构,必然有隐性资金来源支撑。

4.正规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生存状况不佳。对于坚守资金来源规定的小额贷款公司,由于业务较小,可持续经营易出现问题。根据媒体报导和笔者对某市的调查了解,不少小额贷款公司开业两三个月后,可用于放贷的资金便告罄。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样从事发放贷款业务,前者主要用自有资金进行放贷,后者则主要用吸收的公众存款进行放贷,两者相比,前者生存空间太小。

二、政策建议

1.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要靠机制。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支农”、“支小”力度不足的问题,根源在于政策扶持层面。“三农”和中小企业作为弱势群体,对其发放贷款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因此,需要国家对相应金融服务机构提供实质性的支持政策。只要政策到位,依靠现有的金融机构就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否则设立再多的机构也无济于事。

2.应将小额贷款公司定位为金融机构以增加其资金来源。如果要保存小额贷款公司这种机构,确实发挥它们的作用,就应该调整对其定位,让其名正言顺地吸收公众存款,只有壮大了资金实力,才能保证自身可持续发展,才能完成其被赋予的历史任务。

3.应由银监会负责其行政许可并加以监管。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对银行体系的监管已比较成熟,该机构具有专业的监管人员、技术、物资保障,让它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会更为合理、有效。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10-13

(上接第59页)

(上接第72页)

77

科研工作中的激励机制

价值工程 0引言 激励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各高校根据校情分别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激励措施,在高校管理中初步建立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但是,由于高校管理者对激励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科研激励机制的设计和运用还不太成熟,在诸多激励措施中还存在的很多问题,限制了激励机制对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1-3]。目前,国内高校科研管理常见的激励方式主要为:晋升职称、科研奖励和科研津贴[4]。虽然这几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教师积极地从事科研活动,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当前高校科研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1激励方式存在阶段性和失效性晋升职称对高校教师而言是很重要的,是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认可和肯定, 同时,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 学术地位等许多切身利益都与职称挂钩。科研业绩是每位教师晋升职称时考核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晋升职称就成为激励许多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主要动力来源,但其阶段性明显,主要表现为科研成果的“脉冲现象”。科研成果的“脉冲现象”是指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在某个时间段内出现“爆发性”增长,尔后快速回落,数年后再次重复出现,犹如“脉冲”一样。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排除有“厚积薄发”、“十年一剑”的情况。但是,多半是由于晋升职称的需要所导致的,显然,这部分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仅仅是为了晋升职称。 当这些教师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或是获得了最高职称后,就没有晋升职称的动力了。晋升职称对他们而言,就完全丧失了 激励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该激励方式是无效的。1.2激励方式单一,忽视精神激励作用许多高校科研管理者就国内高校的科研激励机制问题进行了调研,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从目前高校的科研管理办法、奖励办法以及科研工作激励机制来看,已经初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但是从管理心理学 的需要理论、 激励理论角度出发,多数激励机制的出发点是在物质激励层面上。高校科研管理者忽略了科研人员在 年龄、学历、职称、性别、学科性质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性,简单地认为教师的需要相同,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如加大科研奖励或津贴的力度、拉大岗位津贴的 差距等。 实际上,高校的科研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普通企业员工相比,他们没有普通企业员工那么看重物质激励,而是更加关注自我实现的需要、道德的需要,更加关注生存环境人本化。因此,对高校科研人员而言,应该建立“物质”与“精神”、“他人”与“自我”多维交叉的激励机制。其实,科研人员最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这就需要学校提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条件。如果忽视高校科研人员群体的特殊性,只是从物质层面上进行单一的激励,就会造成物质激励同精神激励相脱节,而且还会减弱物质激 励的实效。过分强调物质激励, 反而会挫伤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现在,高校管理者也认识到精神激励在科研激励机制中的作用和地位,但从现行的激励政策和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上看,对如何进行精神激励,实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真正发挥其作用仍没有十分有效和成熟的方法。 1.3“官本位”思想作祟,负面影响大普通高校在行 ——————————————————————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12522005;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黑高教学会C110173。 作者简介:李卓(1980-),女,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为科技成果管理、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专利政策研究与管理。 科研工作中的激励机制探讨 Study of Incentive Mechanism in Scientific Research 李卓①LI Zhuo ;刘斌②LIU Bin ;王庆红①WANG Qing-hong ;杨秋雨①YANG Qiu-yu ; 杨金保①YANG Jin-bao ;谷阿爽①GU A-shuang (①东北石油大学科研处,大庆163318;②东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大庆163318)(①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163318,China ;②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163318,China ) 摘要:激励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针对各自的校情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形成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但是,由于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特殊性,因此现行的激励机制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科研激励机制中存在的共性问 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为完善高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提供了思路。 Abstract:Incentive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Various kinds of incentive measures have developed,which come into being the moder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ode.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university personnel management,however,there exist some shortcomings of incentive mechanism.This paper analyzes common problems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universities firstly.And,it proposes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econdly,which provide thoughts for improving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research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关键词: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公平性Key words:incentive mechanis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us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8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292-03 ·292·

高校科研管理团队运作模式的

Value Engineering 1高校科研团队运作模式的现状1.1团队组成结构不合理1.1.1“师徒型”组合目前高校很多的团队是有“师徒型” 组成的,即由研究生导师和其学生研究生组成的,这种组合团队人数较少,其学术背景相似,缺乏学科交叉知识和科研经验,知识结构大致形同,所以研究方式方法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一般相似,并且几乎不会改变,只在其擅长的领域,因此,创新性较差。并且,高校晋升职称就是看研究成果,不关注某一课题是否持续的深入地研究,所以产生重大的科技成果较难。 1.1.2缺乏学科交叉目前,我国的科研项目需要拥有不同科学背景、知识结构的人员一起协作完成,但是在我国高校里,一般都是同一院、系或同一教研组成立一个科研团队,其知识领域相近,均是按照其专业化教学划分的,这样就造成了缺乏学科交叉的情况,加大了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互补难度,阻碍多学科交流的团队的组建。所以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普遍缺乏学科交叉,缺乏创新性。 1.1.3拼凑现象普遍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还存在一种现象:申报项目时,人手不够,随便拉人拼凑,这种临时组建的团队,只是为了申报项目,其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过程,其科学论证不足、凑人数、凑成果,形成结构极度不高效的团队。科研人员之间不熟悉,配合性较差,需要的磨合期较长,稳定性又较差,这样既浪费了科研资金,又难以得到较大的科研成果。 1.2缺乏有效的团队管理制度高校科研团队组建以后,使其高校的运作起来就要依靠有效地团队管理制度。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并不完 善,缺乏科学的管理,管理责任也不明确,没有较好的分工,使工作不能及时展开,工作的进行不高效,实行效果不好,即使制定了较好的计划,也无法顺利高效的传达和执 行下去。 另外,负责人忙碌于团队内部事情,无法分身以赢得足够的外部资源和支持,争取到更多的科研项目,也大大降低了国内高校科研团队的效率。 1.3考核制度不科学考核制度就是对高校科研团队运作的一把考评的尺子,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完善的考核制度才能及时丈量研究进度。考核制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也是调动衡量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的基础,其可以促进团队和谐有序高效的运作。但是目前中国国内高校的考核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科研团队成果一般都归负责人所有,这样极大打击了团队其他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是缺乏公正性的,其团队的凝聚力减弱,不利于深入地研究。 1.4没有良好的科研团队文化良好的科研团队文化建设是一个科研团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科研团队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和谐、快乐、轻松的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鼓励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氛 围下,科研团队才会更有信心、 责任心的完成科研项目。2高校科研团队运作模式优化的对策 科研团队是指以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为主要内容,由为数不多的具有知识、技能交叉互补特点的,并且愿意为共同目标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组成的群体。目前的科研项目对团队的要求就是:知识具有交叉互补性、更新周期较短,因此,个人很难完成科研项目,就需要组建具有不同科学背景,知识结构的人员一起来完成。但是我国高校科研团队起步较晚,组建及管理方式仍处于探索时期,所以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团队运作模式急需优化。 —————————————————————— —作者简介:许敏华(1978-),女,江苏无锡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 向为科研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团队运作模式的探析 Analysis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Team Operation Mode 许敏华XU Min-hua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214153)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 Wuxi 214153,China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科研水平的要求也逐渐增高,目前高校的科研团队肩负重任,成为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 提供了人才和知识的储备,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运作模式仍未达到最佳效果,起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其管理观念和体系仍不完善,我国高校科研团队运作模式存在着团队组成结构不高效、 团队管理制度不完善、团队考评体系不科学、忽略团队文化等问题,我国高校科研团队运作模式应从团队的组建、团队内外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团队文化等方面进行改善,从而使其发挥最大效率,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research level requirements of our country also gradually increase.At present,the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carries the heavy burden,and becomes the base of cultivating talents training,provides the talented person and the knowledge reserve,bu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university research team operation mode still does not achieve the best effect,has not yet been brought into full play.Its management concept and system are still not perfect,our country university research team operation mode should improve the team construction,team management system,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ppraisal system,team culture construction,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team,the team set up internal and external management system,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team culture,improve,so as to make it play maximum efficiency,to cultivate excellent talents in our country.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团队;运作模式;优化 Key words:university research management team ;operation mode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283-02 ·283·

兴旺小学班级管理团队激励机制(1)

庙子镇兴旺小学班级团队管理激励机制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调动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积极性,体现班级管理团队合作精神,我校特制定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长:尚宗林 副组长:张如林邱效俊 成员:全体教师 班级管理团队人员安排: 成员分工: 1、熟悉班级学生情况,协助班主任团结任课教师形成班级工作团队,共同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齐心协力,协同班主任一起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2、班主任负责班上的日常工作,每个团队成员每天到班上协助班

主任完成日常工作的管理。 3、班级参加集体性活动,团队成员应参与组织与管理。集体性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文艺汇演、阳光体育、大扫除等学校组织的有关学生活动。班级参加集体比赛,团队要通力合作,出谋献策。 三、考核办法: 为使《班级团队管理工作》的管理落到实处,特制定如下量化细则: (一)、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把所有任课教师与相应班级组成班级管理团队,班级管理人考核得分也就是该教师的得分。 (二)、班级管理考核内容具体分为: A卫生 B晨读、写字 C两操 D课外活动(小组活动)E安全F纪律 G班级文化建设 H家校沟通 I学校大型活动及临时性工作完成情况 J其他工作 (三)、班级管理考核每周各项逐一考核,学期末汇总,取总分的考核方法进行。 1、安全工作:(15分) (1)班级全学期未出现安全事故记满分。 (2)发生事故纠纷上交由学校处理,但学校不承担费用的,每次扣1分。需学校承担费用100元以内的,每次扣2分,需学校承担费用100元以上——500元以内的,每次扣5分。发生重大事故需上报镇中心校处理的,此项记0分。

电信运营商常用内部激励机制

电信运营商常用内部激励机制

电信运营商常用内部激励机制

电信竞争常用内部激励机制 摘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营销与经营创新》人民邮电出版社,作者罗明伟 各地运营商在推进企业改革和提升企业活力中,创造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激励方式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营商激励机制创新实践。 一、绩效激励 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内部激励引导,以此提升营销业绩,是运营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激励手段。 【案例】新疆电信强县激励计划 『2011年9月新疆电信区公司实施强县激励计划,对县公司评价以经营指标为主(90%),包括全业务市场份额、移动市场份额和收入增长率(后增加3G 渗透率),管理指标为辅(10%),包括应收账款、万元营销费用拉动净增移动用户等。凡是得分60分以上、行业收入排名第二且未发生事故、廉洁问题的评为“强县”,全区计提的工资激励(所有强县收入的1%)和外包费用激励(工资激励的60%),每个季度考核并发放一次激励,激励发放考虑得分和收入规模,比如每个强县获得的工资激励按照该县得分/所有强县总得分(50%)和该县收入/所有强县总收入(50%)加权得出。』 二、竞赛激励 劳动竞赛是运营商常用的一种激励方式,是通过组织劳动竞赛,短期内释放激励政策,刺激营销业绩的提升。 【案例】贵州联通以提前激励方式开展劳动竞赛 『2011年末贵州联通领导班子启动最后两个月的营销活动,定下目标,并推出人均4000元的奖励标准。有别于传统的“先完成任务后奖励”的方式,为打消员工顾虑,领导班子决定将奖金先发下去,不管是正式员工还是派遣制员工奖金一律同等,号召大家奋力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就往回扣奖金。这一招把员工的干劲彻底调动起来,大家拧成一股绳,全力搞业务发展,最终超额完成任务。这一仗为员工树立了发展的信心,也为新组建的领导班子树立了威望。自此后,贵州联通在开展各阶段劳动竞赛中,均采取目标奖金预先发放、考核结算的方式,将收入激励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有效推动各经营单元超额完成既定的劳动竞赛任务。』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几个问题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几个问题 张喜爱 3 (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处,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科研团队建设对优化高校学科资源、提高科研绩效、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探索基层科研组织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高校如何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促进高校科学研究发展等若干问题。关键词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07)05-0036-04 当前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科学研究的内容不断深 化,研究手段不断更新,研究规模不断扩大,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科研人员的个人奋斗已不适应目前的科研工作的要求,需要多学科组织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是面向科研项目,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为数不多见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群体。科研团队是进行重大科研攻关的基础,容易产生创新思想,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形成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当量凝聚,产生具有显示度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高等学校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要方面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强大生力军,它既有学科优势,更有人才优势,科研团队建设是高校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学术实力的根本措施,促进学科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统一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因此,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来说,如何进一步加快建设科研团队,加强科研团队管理,提高科研绩效是紧迫而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建设科研团队的重要作用 高校科研工作在我国的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性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科研团队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是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的重要举措,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是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必然要求,其重大意义 和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1] 。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对高校优化学科资源、提高科研竞争力、促进高层次人 才培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1.1 优化学科资源 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着规模教小、力量分散、队伍整合比较困难、不易形成合力,而且,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院系之间、实验室之间和研究人员之间,科技资源相 互封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面临多方面的困难[2] 。科研团队建设为形成较为齐全的学科体系,为学科交叉、渗透、融合提供了可能,从优化配置相关学科的优质资源角度出发,在学校内部,打破原有的封闭局面和学科界限,有组织、系统地整合现有学科资源,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科研团队,能够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形成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凝聚,建立全新的合作、运行、共享和交流机制,通过争取和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培养团队精神和产生具有显示度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能力。1.2 提高科研绩效 只要称之为科研团队,必须是高绩效的,这是团队的价值所在,低效平庸的学术群体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团队[3] 。科研团队由于有合理的组织分工、明确的目标、任务和适度的工作压力,有助于团队成员的相互交流、沟通、学习、合作和工作协调,便于相关学科知识、信息的集中和共享,便于资金、设备、工具和其他条件的合理配置,科研人员在这种精力高度集中、容易受到启发、既有激励又存在一定压力的特殊情景下,最容易产生特别的创新绩效,产生巨大的突破效应,才能够比个体更多、更快地获得信息,能够想到个体所不能想到的问题、做个体所不能做到的事情、适应个体所难以适应的环境变化、达到个体所不能达到的创新高度,能够产生1+1>2的效应。也就是说,科研团队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使团队绩 ? 63?3 【收稿日期】2006-11-30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编号:0601-29【作者简介】张喜爱(1969-),男,甘肃渭源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管理方面的研究。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知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知识能够创造巨大的企业价值,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可是,如何创造、收集、分享和利用这些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价值,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文主要通过一个项目型公司的案例,介绍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策略和主要方法,同时还将介绍一家名列全球十大石油公司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知识管理计划的部分内容。 一、客户的背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我们的客户是一家以对外工程承包为核心业务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几十个国家承担过数百个各种不同形式的对外经济援助项目和国内建设项目。公司对外工程承包总额在12亿美元以上。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亚洲、非洲、中东、欧洲、美洲和澳洲等地均设有代表处,承办公司的各类业务。 由于公司从事的大都是国际工程项目,项目的时间跨度一般比较长,有的甚至在10年以上,因此,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就变得至关重要。为此,在2001年,公司制定了向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迈进的战略远景。 然而,许多因素制约着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司在非洲承接了一个电站建设项目,项目组成员克服了语言文化法律和技术等方面的重重困难,终于按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电站建设;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将这些重要资料和经验进行及时整理,当公司投标非洲另一个电站的建设项目时,新的项目组差不多是从头开始收集当地的资料,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许多原本已经解决的问题又一次出现,项目组不得不花费宝贵的时间进行重新协调和谈判,对项目成本和进度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公司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和知识共享的环境和机制。由于缺乏规范的和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流程,每个项目组都是各有一套。公司中的绝大部分知识是以个人知识的形式存在的,包括员工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与保存在个人电脑或文件柜里的显形知识。公司领导早就意识到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必要性,然而在推行知识共享体系的过程中,公司面临着许多挑战: ?每个项目组都有各自的经验和诀窍,许多经验都是通过教训才取得的,因此, 如果没有合适的激励措施,就不愿意贡献出来 ?即便愿意同大家分享个人知识,又不知道谁需要以及通过什么有效 的途径来分享,许多知识散落在各处,不了解如何分类,很少进行 整理,难以查找

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及考核奖励制度

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及考核奖励制度 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及考核奖励制度 花溪区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负责教师研究课题的申报组织、结题鉴定工 作。课题日常管理委托各课题组(教研组)实施。 1、各课题组(教研组)组长要按照申报办法及程序,组织好课题组(教研组)成员的教 师个人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对所申报的课题进行设计和论证方面的指导、咨询服务。教师的研究课题申报学校教科室备案后应及时督促课题承担者落实研究实施计划,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关注过程管理。学校教科室实行联系课题制度、动态服务制度。教科室对一些有研究 基础、有可能出优秀成果的课题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至少有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教科室要对部分重点课题进行中期评估。 3、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由课题承担者将有关结题成果资料送学校教科室。结题材料主 要是课题研究报告1份或者3000字以上的研究论文1篇和与课题紧密相关的教学设计和教后感各1份。学校教科室组织有关科研骨干集中审阅各课题的结题材料,组织评审。 4、学校对教师课题研究有成效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将优秀成果(论文、案例、随笔、叙事……)推荐到全国、省、市、区参加评奖或推荐投稿给杂志社。 课题组长职责 课题组长是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是课题研究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是课题研究的带头人。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课题组成员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会。 二、组织带领实验教师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的进程了如指掌。并和实验教师一起总结、反思研究过程中的得失,调整研究的策略,和实验教师一起共同努力,不断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层次。 三、课题组长应密切配合学校主管科研领导的工作。如为学校组织召开开题会、阶段总结会、制定学校科研工作计划等献计献策。 四、每学期期末要组织实验教师对半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并形成报告。 五、对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及时向学校主管科研工

浅谈高校科研团队组织建设

浅谈高校科研团队组织建设 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国家科研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挖掘高校科研潜力,对于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高校科研团队是以学术研究中心、课题和项目组等为代表的,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的、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为实现某个科研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和凝聚力的正式群体。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发挥团体优势,聚集学科优势,凝练特色研究方向。随着科技合作和科技共享更加紧密,每一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背后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团队的支撑,团队成了高校科研的基本单位。构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组织,能使团队内部和谐统一、通力协作,把在科学研究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科研人员通过团队的形式组织在一起,通过分工合作,分享与交换信息,来完成个人和一般团体所无法完成的更高层次的科研任务。 一、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创新团队是为了满足现代科学的交叉综合趋势而产生的一种科研组织形式,是在原有科研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上大胆创新的一种尝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已经决不是某个个体所能独立实现的,建设科研创新团队是新时期科学研究创新的必要前提,因此,在高校,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1、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能有效提升学科水平,支撑学科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已使得传统意义上科学家的个人奋斗无法适应科

研工作的要求,科学家之间需要合作,而团队的建设可以形成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凝聚,共同完成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产生具有显示度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2、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能更好地促进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高校的研究工作大多属于创新型研究,这就要求高校科研人员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了相互交流信息,切磋思想,阐述见解的渠道,培育了不同学科知识交叉、互补、综合的土壤,容易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与成果。 3、创新团队所创造的氛围可以促使学者自身更快速、健康地成长 如果不参与团队工作,个人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在学术探究、追求真理的认识过程中,也没有机会敞开胸怀,自觉容纳他人的指点批评,因而容易产生学术上的武断作风和片面性观点。创新团队建设能使大家在平等、民主、自由、活跃的学术气氛中,对学术问题尽心交流讨论、比较参考、批判创新和融化组合,进而去寻找和推敲真理,从而有力地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二、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组织构建 1、构建原则 (1)适时引导原则 不少科研团队是由于科研人员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在科研项目的合作中自发形成、自组织发展起来的。政府和高校政府管理部门应及时发现,适时引导和培育,营造有利于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环境,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

项目销售团队激励机制与提成方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档 长沙融科东塘项目 销售组织及日常管理方案 凌峻(中国)房地产策划代理机构 二OO五年十一月

前言 长沙融科东塘项目作为2006年长沙市最值得期待的楼盘,所针对的目标客户群体是中高端的消费者,目标客户对楼盘的各个方面期望值都较高;为配合项目首期的营销推广工作,销售服务就必须就其他项目有本质的飞跃和提高。本方案就是为解决项目销售准备工作而展开。 “尊重、完美、严谨、专业”的风格是最能体现项目形象及消费群体自尊、自律的心理特点,现场所有工作人员的行为礼节都应体现这一风格,同时使视觉体系与服务体系达到顾客满意的效果!

一、销售部人事组织管理 1、配置原则 针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特点,按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充分体现项目的形象定位,除开发商与策划公司组成营销核心外,还需把建筑商、设计院、物业管理公司都对整合到项目的营销战略体台系当中。 2、销售人员的配置 销售部销售中心现场经理一名; 销售主任(组长)2名; 销售代表8名。 3、现场销售人员岗位职责 ●销售代表 认真贯彻执行公司销售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积极完成制定的销售目标,为客户提供主动、热情、满意及周到的服务; 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督促合同正常如期履行,并积极催讨应收销售款项; 妥善解决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与管理处保持良好的沟通工作,协助客户作好收楼工作; 主动收集市场信息及客户意见,填写每日客户来访登记表、总结每周工作,认真填写销售总结报告; 按照公司的标准合同签约,严守公司商业机密,做到以公司利益为重并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国家的法律法规; 努力达到公司考核要求标准,认真圆满完成公司赋予的各项工作。 ●销售主任(组长) 监督本组销售代表的行为规范; 负责本组的销售工作及收集周边楼盘市场动态; 检查、汇总本组客户来访登记表; 努力提高本组的销售成绩;

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6745480.html, 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作者:郑岩于春洋王艳华卢长方刘韩陈刚 来源:《管理观察》2016年第05期 摘要:高校为我国科研工作的主要阵地,它担负着重要的科研项目开发与管理任务。同时,高校的科研能力是其办学实力、办学竞争力的有力支撑。高校对科研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能够保证其科研工作有效、顺畅的开展。为此,高校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科研管理激励制度。本文主要从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的内涵与原则出发,对当前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科研管理激励机制负性激励 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对现代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影响,科研工作的管理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当前,高校的科研管理活动当中,科研管理机制已经成为提高科研工作者管理业绩的主要策略。但是,并非每一所高校均能够采用同一种科研管理激励机制。为此,高校在制定科研管理激励机制时,应该对高校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激励机制仍旧处于初级的发展水平,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方面,高校必须对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的内涵、原则等具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内涵与原则 (一)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内涵 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主要将激励理论作为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对高校教师、科研管理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基础上,管理者通过管理实现双方的科研目标[1]。管理过程中,管理者 结合高校内所有资源,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将双方的需求进行关联,形成科学的科研管理激励机制。该机制中,首先管理者必须将高校教师以及科研工作管理者的需求作为创建的前提,并且使双方的科研目标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校资源能够为科研提供一定的条件保障,各项激励机制将能够促使资源转化为满足科研需求的基础保障。为此,管理者必须对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内涵进行分析,方能够建立有效的科研管理激励机制。 (二)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原则 1.差异化原则 差异化原则主要是指在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当中,管理者要对高校科研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根究高校自身的发展特定,根据教师以及科研工作者的需求、习惯、目标等,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以获得不同的激励效果。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不同高校、同一高校不同学科之间的科研水平的差异。基于此,高校在制定科

好利来公司的知识管理

好利来公司的知识管理 池塘里面住着很多鱼,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一直到有人搬到了池塘边生活, 他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因为有人经常来池塘边钓鱼。于是,池塘里的鱼越 来越少,鱼儿都非常紧张。但是鱼儿却发现住在池塘东面的鱼没有几条被人钓走,于是大家纷纷去求教。住在池塘东面的鱼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开会分析,住在池塘东面的鱼全是草鱼,他们只吃草为生,原来,由于草鱼只吃草,钓鱼 人用的蚯蚓就没有了用处。这个优秀的经验马上在鱼儿之间传播开来,大家都 不会去吃悬浮在水中的蚯蚓了,很少有鱼被钓走。 鱼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减少被人钓走呢?分析鱼儿从大量被钓走到很少被钓走的 变化,我们会发现其原因是因为鱼儿通过分析池塘东面的鱼很少被钓走的现象后,进行分析与探索,找出了原因,并且在鱼群中推广而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是一个分析、挖掘数据与经验,将隐性的知识挖掘出来,变为显性知识, 并进行推广的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管理。对于strong>企业来说,知识理就是对一个企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不论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存在 于数据库中、被印刷于纸上亦或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 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故事里面的鱼是明的,他们知道如何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以后避免少犯同样的错误。联系到我们的企业的运作,会发现我们的企业经常在犯同样的错误。一 个错误在一个企业出现过,随着人员的变更,以后还可能再次出现。员工优秀 的经验没有得到及时的利用、传播、沉淀,随着员工的流失,公司失去了大量 的知识资源,大量的培训费用也往往变成了员工跳槽时个人的砝码。所以,不 论是大企业,还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引入知识管理,加强知识管理非常必要。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何将知识管理落实、让员工自觉的利用知识管 理系统,如何进行知识挖掘,如何与公司的战略相结合,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好利来公司也和普通企业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好利来公司经过一年多的管理实践,有效的引进知识管理,并且与公司的人力资源 好利来对知识管理的需求 以经营饼店业务为主的好利来公司的战略重点一直很明确,那就是建立属于自 己的销售终端,迅速扩张与占领市场。从创业至今近十年好利来利用连锁经 营模式高速的现金流编织了一张庞大的零售网络,目前已拥有员工5000多人,在全国50多个城市开设了200多家连锁店,同时在北京和沈阳建设了现代化的食品工业园,以满足月饼与包装食品的市场需求。 拥有如此良好的基础与资源,好利来却在近一年来放慢了迅速扩张与占领新城 市的步伐,真正的原因不是缺乏市场机会,亦不是因为缺乏资金,而是因为内 部员工的成长速度已经满足不了公司扩张与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连锁店的生

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及考核奖励制度

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及考核奖励制度 花溪区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负责教师研究课题的申报组织、结题鉴定工 作。课题日常管理委托各课题组(教研组)实施。 1、各课题组(教研组)组长要按照申报办法及程序,组织好课题组(教研组)成员的教师个人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对所申报的课题进行设计和论证方面的指导、咨询服务。教师的研究课题申报学校教科室备案后应及时督促课题承担者落实研究实施计划,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关注过程管理。学校教科室实行联系课题制度、动态服务制度。教科室对一些有研究基础、有可能出优秀成果的课题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至少有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教科室要对部分重点课题进行中期评估。 3、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由课题承担者将有关结题成果资料送学校教科室。结题材料主要是课题研究报告1份或者3000字以上的研究论文1篇和与课题紧密相关的教学设计和教后感各1份。学校教科室组织有关科研骨干集中审阅各课题的结题材料,组织评审。 4、学校对教师课题研究有成效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将优秀成果(论文、案例、随笔、叙事……)推荐到全国、省、市、区参加评奖或推荐投稿给杂志社。 课题组长职责 课题组长是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是课题研究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是课题研究的带头人。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课题组成员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并组织开题会。 二、组织带领实验教师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的进程了如指掌。并和实验教师一起总结、反思研究过程中的得失,调整研究的策略,和实验教师一起共同努力,不断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层次。 三、课题组长应密切配合学校主管科研领导的工作。如为学校组织召开开题会、阶段总结会、制定学校科研工作计划等献计献策。 四、每学期期末要组织实验教师对半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并形成报告。 五、对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及时向学校主管科研工 作的领导汇报,以利于解决。 教师研究课题申报办法(试行) 花溪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课题是由教务处审定批准、备案的教师研究课题。 1、对象:我校所有在编专任教师。 2、课题申报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课题申报者即为课题研究者,课题申报者是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利益主体。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也可以适当吸收部分教师参与协作研究。 3、申报者申报承担研究课题的内容可以是参与学校总课题的三级子课题研究,可以是市级教师个人专项课题的研究,也可以是校级教师本人所从事的专业学科范畴的小课题、小问题的研究。因此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①全局性。符合学校总课题的研究要求和方向。②学科性。符合自己专业发展的趋向。③针对性。就是指关注当前新课改中的学科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和热点,选题小,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学生,一种方法,一次活动均可以作为针对性研究的内容。④创新性。能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用新的视野、新的思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找到新的研究切入口、突破

浅谈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管理和服务

浅谈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管理和服务 文章论述了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对高校科研团队提供高效的管理和服务:首先抓好科研团队的组建,明确目标是科研团队建设的起点,选好科研带头人,促进成员团队协作精神的确立;其次,提供高效的管理和服务:科学管理,以制度促进科研团队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建立系统 化、科学化的激励机制,优化科研团队工作环境。 标签:科研团队;建设;管理 二十世纪以来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研水平在内容上不断向新的深度和广度迅速拓展,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研究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科研人员单枪匹马的个人研究模式已不再完全适应当前的科研潮流,科研团队凭借自身特有的组织优势、效率优势已逐渐成为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承担者。科研团队,就是由一定数量的、技能互补的为实现共同的科研目标组织起来的科研人员,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科研创新为主要工作内容,以科研项目或学科为桥梁而结合起来的组织。纵观二十世纪以来科研事业发展的趋势,重大科研成果取得、突破,往往由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通过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团队成员的学科知识互补下共同攻克重大科研难题。高等学校目前承担着大量的国家科研任务,许多高校组建了形式不一的科研团队,并在高等学校科研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是我国科研队伍的主力军,高校科研团队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系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因此,如何加快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已 成为我国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在建设创新性国家和科教兴国的进程中,科研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研创新活动对高校事业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科研工作要实现可持续的创新和发展,不仅需要优秀的人才,而且还需要由优秀人才组成的优秀科研團队。科研团队有着合理的组织分工、共同明确的目标、任务等,这均有利于团队成员的相互学习、沟通、交流、合作等,便于相关科学知识的集中和共享,便于设备、资金和其他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科研团队建设在高校优化学科资源、提高科研竞争力、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中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现时代,高层次创新人才已成为高校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是衡量一所大学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集聚此类人才的科研创新团队必然 成为高校的建设重心。 二、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培育

河北省地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研究

河北省地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研究 引言: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好的科研激励机制能够有效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引导高校向着优质办学的方向拓展。本文选取河北省地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进行研究,针对河北省地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中存在的功利性学术行为、科研条件落后、科研力量得不到整合的情况,提出相应的科研激励机制改革对策。 前言: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建议,从高校科研政策上积极的调整经费政策,从经济角度,完善科研设施,改善科研条件。从科研激励制度上,完善科研考核,做好梯队的合理整合。希望通过本文的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研究,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科研发展。 1.河北省地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现状 1.1功利性学术行为明显 以河北省ZZ大学为例进行分析,ZZ 大学是国家重点院校,以教学为主,在近年来的科研研究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就其科研激励机制现状来看,存在着功利性学术行为。这样的行为将会严重的影响高校办学发展,而导致高校科研功利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学术氛围不浓厚,青年教师在科研投入上的积极性不高。此外,与之相关的健康学风也比较缺乏,学术精品比较少。 1.2科研条件落后 一所高校的科研条件决定着科研成果,在科研条件落后的情况下,科研激励机制功能难以实现。ZZ 大学在科研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经费不足、设备短缺、实验条件落后的问题,很多搞科研的教师经常抱怨科研经费不够用,科研工作难以开展。同时在信息不畅的情况下,使得高校的科研成果前瞻性不够。 1.3科研力量得不到整合 良好的科研机制是需要科研团队的支持,作为一所高校,其科研力量得不到整合,科研信息相互封锁,学术信息得不到共享,科研力量难以实现汇聚。 2.河北省地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管理对策 2.1积极调整经费政策 经费政策的积极调整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2.1.1科研经费使用方面 为了增加河北省地方高校的科研活动数量,各个高校可以利用建立并实施科

知识管理积分激励及专项推广活动管理办法.

知识创造价值! 大新城 知识管理项目 积分激励及专题活动管理办法

文档控制文档更新记录 文档审核记录

目录 文档控制 (2) 目录 (3) 第一章知识管理激励管理办法 (4) 1.1目的 (4) 1.2长效积分激励机制办法 (4) 1.2.1知识的积分规则 (4) 1.2.2知识仓库目录维护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4) 1.2.3文档知识库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5) 1.2.4维基知识库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5) 1.2.5知识问答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6) 1.2.6专家网络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7) 1.2.7知识地图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8) 1.2.8知识专辑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9) 1.2.9通用操作积分规则(需确定分值) (9) 1.2.10积分规则系数设置 (10) 1.2.11积分头衔设置 (11) 1.2.12知识积分的排行 (14) 1.2.13知识积分的兑换 (14) 1.3专题推广激励办法(项目推出初期) (14) 1.3.1知识推广口号内部征集令(推广知识管理的文化) (14) 1.3.1.1活动目的 (14) 1.3.1.2宣传口号要求 (14) 1.3.1.3征集对象 (15) 1.3.1.4征集时间 (15) 1.3.1.5提交方式 (15) 1.3.1.6评审方式 (15) 1.3.1.7荣誉奖励 (15) 1.3.2知识挖宝(挖掘内部的标杆样例) (15) 1.3.2.1活动目的 (15) 1.3.2.2参与人员 (15) 1.3.2.3知识范围 (15) 1.3.2.4时间要求 (15) 1.3.2.5提交方式 (16) 1.3.2.6评审方式 (16) 1.3.2.7荣誉奖励 (16) 1.3.3知识对对碰(吸引用户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兴趣) (16) 1.3.3.1活动目的 (16) 1.3.3.2参与人员 (16) 1.3.3.3知识范围 (16) 1.3.3.4时间要求 (16) 1.3.3.5提交方式 (16) 1.3.3.6评审方式 (16) 1.3.3.7荣誉奖励 (16) 1.3.4其它可选的专题方案: (17) 1.3.4.1名家大讲堂 (17) 1.3.4.2“薪火相传”系列活动 (17) 1.3.4.3“新城新知”栏目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