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6.婉约派:指有晚唐五代宋初一路继承,以吟风弄月,闲情逸致,男欢女爱为题材,风格委婉、轻柔、圆润的词派。以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为代表。

婉约派:

宋词一大流派。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7.兴四大诗人:是进入南宋以后,从江西诗派得氛围中冲决而起,取得重大创作成就得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以陆游为代表。

书上的解释: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以后,一批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他们是在烽火连天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使他们具有完全不同于苏轼、黄庭坚的创作环境。而且他们自少就感受到诗坛风气的转变,所以比陈、吕等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这些诗人中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8.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其诗内师心源,外师造化,要求师法自然,感悟自然,想象新颖清新,语言活泼,风格诙谐幽默,自成一体,人称“诚斋体”。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诚斋体”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善于敏锐地发现与迅速地把握自然万物和日常生活中常人难以发现的或容易忽视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在景物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使之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趣。

9.四灵诗派:指南宋后期温州地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四人,因均有“灵”,而得名。是对江西诗派得继承者得反拨。以清苦、幽深、枯健、小巧取胜。该派专攻近体,尤其是五律,并以晚唐姚合和贾岛的创作为依据来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江西诗派以学问为诗、专在书本上找材料的习气。10.江湖诗人:是继南宋后期“永嘉四灵“而起的一个诗派,由江湖游士,因书商陈起刊印《江湖集》而得名,其宗师是当时文坛领袖刘克庄。其成员大都是落策布衣之士和官场失意的小吏。他们功名失意,进退无据,只得流传于江湖靠献卖艺为生。他们或奔走于公卿权贵之间或招群结友于市井乡间,结诗社推盟首,相互酬唱应和,自然形成一种相近的诗风,多反应底层生活。后人因《江湖集》中的诗的气味相近,故称之为“江湖派”,期中的诗人被称为江湖诗人。

11.散曲: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与杂剧合称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则是用来清唱的曲文。在元代,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新诗体。

12.词牌:填词用的曲调名。不同的“词”,以词牌区分,对句,字数,声调有限制。有些词牌,一调数名;也有同名异调。

13.科范:亦作“ 科汎”。指戏曲程式动作。元杂剧中术语,是对演员作出动作、表现效果的提示语。

14.套数:是散曲中相对于小令一种大型体式,与诸宫调有渊源关系,是由多种曲调连贯而成的整套曲子。又名“套曲”、“散套”。

15.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代“说话”(说书)人的底本。也称为“话文”或简称“话”。是白话小说的源头。

16.入话:.话本小说中的一种结构。以引子的形式,用于每篇话本之首。体裁不一,多为诗词韵语或小故事,是说话人在叙述正文之前,为了候客﹑垫场﹑引人入胜或点明本事之用。后代拟话本亦沿用之。

17.诗话:指诗歌的评论样式,崛起于北宋,是中国古代诗歌体制特别是唐代律诗高度发展的产物,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原有的格局。

简答题

8.简述贺铸词的风格与特色

贺铸的词分为两类:一是情思深婉的小词,词风介于晏几道和周邦彦之间。一是雄奇俊伟之作,为南宋张孝祥。辛弃疾前驱。有《东山词》。栖于豪放与婉约之间;豪气中有伤情。主调叙写愁情;主题风格则是秾丽带凄凉,伤感中显幽洁。

9.简述周邦彦对词发展的影响

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周词和杜诗一样,特别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这一方面使字声的错综使用能更恰当地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另一方面也是为加强声情顿挫的美感,而且适应歌唱者的自然声腔和乐曲旋律的需要。音律上做到拗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是清真词的独创。

如《清真词》:(1)形式上创制新调,讲求章法,注重语言锤炼;(2)表现手法上善于铺叙与白描,通过曲折往复的描写,表达摇曳之美。

10.简述张元干在词史上的地位

张元干在南渡之前,生活疏狂放荡,时常是“百万呼卢,拥越女吴姬共掷”(《柳梢青》)。创作上则模拟“花间”,内容不出酒畔花前,词风绮艳轻狭。

靖康之难中,他投笔从戎,目睹民族的灾难,他扼腕痛愤,词风也自觉转向东坡一路,而变得慷慨悲凉。题材取向上则直面山河残破的惨痛现实,在赠给李纲的《贺新郎》词中,张元干也表达了对朝廷卖国求和的愤慨,抒发了他“气吞骄虏”的豪迈气概和欲挥剑杀敌的战斗精神,也充溢着宝剑蒙尘、无路请缨的压抑苦闷。情怀悲壮激烈,一扫南渡前词中低沉委靡的格调,新的时代铸就了新的词风和词境。

以词表现爱国情怀,在豪放派的发展历程中起重大作用,成为南宋爱国词派的先导。

11.简述姜夔词的风格与影响

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扬州慢》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尺。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中的“吹寒”、“冷月”等都是运用通感。起首二句的句法明显受到柳永《望海潮》的影响,但柳词是正面描绘钱塘的繁华景象,而姜词则是从侧面着笔,从虚处表达对扬州残破的深沉感慨。用笔一下一反,一实一虚,恰好形成鲜明对照。他的另一首名作《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也同样是从虚处传达出无穷哀感,笔致清虚,意境空灵。故张炎说姜词“清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卷下)。

姜词在形式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它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口品文,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姜夔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

至清代,浙西词派更奉姜词为圭臬,曾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张炎)”的盛况,使苏、辛一时黯然失色。

有《白石道人歌曲》。语言清刚峭拔,瘦硬凝练;音节谐婉,意境清空;兼具骚雅,多有寄托。

12.简述吴文英词的风格

首先是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也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其次是在章法结构上,继清真词后进一步打破时空变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内;或者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吴文英作词师承周邦彦。清真词的结构也具跳跃性,但起承转合,或用虚字转折或用实词提示,尚有线索可寻。而梦窗词的结构往往是突变性的,时空场景的跳跃变化不受理性和逻辑次序的约束,且缺乏必要过渡与照应,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可求。这强化了词境的模糊性、多义性,但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他长达240字的自度曲,也是词史上最长的词调《莺啼序》,便典型地体现出这种结构的特色。

梦窗词的语文生新奇异。第一是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与其章法结构一样,完全凭主观的心理感受随意组合。如“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

总是愁鱼”(《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和“落絮无声春堕泪”(《浣溪沙》)等,都是将主观情绪与客观物象直接组合,无理而奇妙。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他描摹物态、体貌、动作,很少单独使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而总是使用一些情绪化、修饰性、感极强的偏正词组。如写池水,是“腻涨红波”(《过秦楼·芙蓉》);写云彩,是“倩霞艳锦”(《绕佛阁·赠郭季隐》)或“愁云”、“腻云”;写花容,是“腴红艳丽”(《惜秋华》)、“妖红斜紫”(《喜迁莺·同丁基仲过希道家看牡丹》);甚至写女性的一颦一笑或一种情绪,也爱用色彩华丽的字眼来修饰,如“最赋情、偏在笑红颦翠”(《三姝媚》),“红情密”(《宴清都·连理海棠》),“剪红情,裁绿意”(《祝英台近·除夜立春》)。梦窗词字面华丽,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但雕绘过甚,时有堆砌之病、晦涩之失,故不免为后人所诟病。

(亦梦亦幻的境界,突变性的章法结构和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

13.简述柳永《雨霖铃》的抒情特色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柳永词用铺叙衍情法,整个送别的场景、过程,别前、别时、别后的环境氛围以及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有细致的描绘和具体的刻画。、此词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情和隐约的情节性。这也是柳永大部分词作的共同特点。

同时,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14.简述柳永《望海潮》的白描特色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柳永词都反复使用。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论述题

7.豪放派形成的原因

(1)婉约是正宗,豪放是流变。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宋初的范仲淹出,豪放

词才真正成为文人词的一种自觉的创作倾向。他提出的理论解放了词体,打破了“诗言志”而“词言情”的题材分工,冲决“诗庄词媚”的风格划界,松开了束缚着词的音乐枷锁。(2)北宋、南宋的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导致有志之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用词作表达,又每与自己建功立业的志气相连。北宋末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二次南北朝时的分裂局面,战与和,战与降的斗争始终不曾止息,面对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耻辱,人民的苦难,具有正义感的词人不期然地集合到苏轼的旗帜下来,高歌抗战,高歌北伐,词坛的天平急剧向“豪放派”一侧倾倒。宋词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就是由这批爱国词人蘸着自己动脉中沸腾的血液写成的。

(3)天才人物的引领。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8.陆游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内容方面——爱国、述志等;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2)艺术特色方面——对李杜的继承与发展独自的风格魅力。他既学习了杜甫的现实主义,又与李白有相似之处,因而在表现手法上更多有李白浪漫奔放的特点,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成为又一位善于集前人之大成的诗人。

(3)数量方面。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在南宋诗坛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高扬抗金救国的大旗,慷慨悲歌,有力地冲击了诗坛上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诗风,给南宋后期的诗人开启了创作的道路,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近百年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用陆游的爱国主义诗歌互相激励。

9.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悲凉沉痛,缠绵而凄苦和清新明快,含蓄委婉的艺术风格。

(1)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前期贵族小姐、少妇的生活形成的悠闲风雅的前期风格,靖康之变以后题材的拓展、视野的开阔的家国之思,表达了在国难之下个人的不幸遭遇。

(2)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神骏自傲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直率大胆与委婉含蓄的抒情艺术,如《醉花阴》中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抒发对丈夫的强烈思念,为抒此情描写了一系列的景物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多种艺术方法的使用表现了其含蓄委婉的艺术风格。在其他的作品中显示了其自然清新的语言,庄重典雅的词品。

(3)“词论”中表达的对词的本质的独特认识。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葺之诗”,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10.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专力写词,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而言,辛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2)爱国内容的巨大影响;在词中,他往往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因而他的词作比南渡词人有着更为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3)豪放派中的雄奇一路,对苏轼一路有所推进,他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

(4)熔铸与创新出自己新的艺术特色:

①从词作看出一个抒情主人翁的英雄形象,辛弃疾横刀跃马登上词坛,拓展出一

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渴望成就英雄的伟

业,成为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

谋。”(《南乡子》)在唐宋词史上,没有谁像辛弃疾这样钟情、崇拜英雄,

抒写出英雄的精神个性。

②用典的蕴藉繁富;在辛弃疾的词中总是有丰富的用典且用典灵活。

③以文入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前人作词,除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语言外,主要从前代诗赋中叹取语汇,而稼轩则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

④多样化风格。辛词风格的多样化,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的多变还表现在嘻笑怒骂,皆成佳篇;亦庄亦谐,俱臻妙境。

11.元好问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影响

诗、词、文、文论有重要影响。

诗:元好问是金代最重要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诗论家。他存诗一千四百馀首,作品之富在金代诗坛上首屈一指,成就也最为突出。元好问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七律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七律,深受杜甫的影响,功力深厚,意境沉郁。他的七古也往往气势磅礴,意象奇伟壮丽,但又没有粗戾豪肆、一览无馀之病。《涌金亭示同游诸君》、《游黄山》等诗就集中地体现出这种特色。即使是被拘聊城时所作的《南冠行》,仍然是壮气凛然,风骨遒劲,后半首中

更充满奇特壮逸的想象。他的五言诗,浑融含蓄,如五古《颖亭留别》中“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二句,物我相融,意象平淡而韵味隽永,体现出元诗的另一种风格。

词:好问也是金代最杰出的词人,现存词作三百馀首,数量为金词之冠,艺术造诣也雄视一代,风格与其诗风类似:气象雄浑苍莽,境界博大壮阔。《木兰花慢·游三台》、《水调歌头·赋三门津》等,都是其代表作。

文:元好问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论集中在一些论诗绝句和序跋文字中。其《论诗绝句三十首》相当全面地评论了自汉魏下迄宋季这一千馀年间的重要诗人及诗派,表达出重视自然天成的意境和雄放壮伟的风格的诗学主张,一直为后代的诗论家所重视。

金亡之后,元好问为了保存金源一代的文献,编成《中州集》,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是金代历史的宝贵史料,是元好问一生文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杂剧之所以成型、成熟于元代的原因

文体的内在规律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

元代的特殊社会原因:文人无出路,与瓦肆勾栏优伶的结合;元初很长时期中废除了科举,使广大知识阶层失去了仕进之途。当时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大量儒生几乎成了卑贱而无用的废人。既然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并不比戏曲艺人高,而从事戏曲又是一条可行的谋生道路,自然会有不少人,包括一些文化修养、艺术趣味很高的人投入到这一行业,并将其文学专长用于剧本创作。

天才人物的出现:关汉卿,王实甫等剧作家的出现。特别是关汉卿,既能够粉墨登场,懂得表演艺术,又有杰出的写作才能,而且能够深刻地理解社会与民众生活,他作为民间编剧团体“书会”的成员从事剧本创作,有力地促进了元杂剧艺术的突破与提高。

13.关汉卿的戏曲成就及影响

(1)对杂剧形式的形成与完善。他的如椽大笔是推动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戏剧创作走上艺术高峰的旗帜。

(2)剧作题材多样,关注生活,有深刻丰富的认识功能。立足现实

(3)创作手法上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4)善于营造戏剧冲突,切合舞台需要。

(5)语言的戏剧“本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