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织红细胞计数标准操作程序

网织红细胞计数标准操作程序
网织红细胞计数标准操作程序

网织红细胞计数标准操作程序

1 方法

试管染色法。

2 原理

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浆内尚存在有嗜碱性的RNA物质,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呈浅蓝色或深蓝色的网状结构。网织颗粒越多,表示红细胞越未成熟。

3 试剂

网织红细胞染色液:

3.1品牌: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ASO diagnostic, Inc)

3.2包装规格:2瓶×100ml

3.3主要成份:新亚甲蓝

3.4储存条件:室温(15℃~30℃),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和痛风良好的室内保存。

3.5使用期限:2年(开瓶后效期为6个月)。

3.6注意事项:避免高、低温环境及阳光直射。

4 实验器材

显微镜、滴管、载玻片、推片、香柏油、擦镜纸、乳胶手套、试管架、移液器等。

5 标本要求

5.1标本必须为末梢血或EDTA-K2抗凝的静脉血。静脉采血后立即与抗凝剂混匀,放置室温立即送检。

5.2 标本在室温下最多保留4小时。不能在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放置于冷藏冰箱(2℃~8℃)中保存,8小时内标本有效,使用前从冰箱中取出回复室温后检测。

6 操作步骤

6.1于0.5ml 试管内加入20μl网织红细胞染色液。

6.2取血液20μl,加入试管内,混匀,盖紧盖子,并标记相应标本号。

6.3静置20分钟或更久。

6.4推成薄片2张,待干。

6.5在油镜下选择红细胞分布均匀,染色较好部位,每张片子检查1000个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数,算出百分率,以均值报告。

7 计算

网织红细胞数(%)= 1000个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的数目

×100

1000

如:玻片1:

油镜下计数1000个红细胞时见10个网织红细胞,则网织红细胞的相对比值为:

网织红细胞数1(%)=

10

×100=1.0 % 1000

玻片2:

油镜下计数1000个红细胞时见12个网织红细胞,则网织红细胞的相对比值为:

网织红细胞数2(%)=

12

×100=1.2 % 1000

最终,网织红细胞数(%)= 1.0% + 1.2%

×100=1.0 % 2

8 参考范围

0.5% -1.5%

9 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的多少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情况。

9.1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各种贫血均可增多,溶血性贫血增加尤其显著,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或铁剂治疗后显著增多,提示治疗有效。

9.2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10 注意事项

10.1活体染色时间不能过短。

10.2 涂片要薄而均匀,红细胞不能重叠,染色良好的涂片中可见嗜多色性略带蓝色红细胞,其中可以看到深蓝色的颗粒或网状物质为网织红细胞。

10.3用瑞氏-姬姆萨染液复染后可使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减少。

10.4为方便计数,可于目镜中放一中间有孔之硬纸片,缩小视野,便于计数。

10.5最好制片2张,每张计数1000个红细胞,误差不能超过10%或±0.3%,取两者均值报告结果,避免分布不均引起的误差。

10.6网织红细胞目视计数误差较大,所造成不精密和不准确的因素有操作人员对网织红细胞的认识不同;血涂片的质量;计数红细胞数目的多少;方法不同计数结果的误差也不一样等。Brecler等证明Miller窥盘可以减低被测网织红细胞的标准误,特别是在网织红细胞数目较少的时候。ICSH 推荐的网织红细胞活体染色显微镜计数法。

11 结果的报告

将计算得到的网织红细胞相对比值手工输入计算机中,在血常规报告单上以“网织红细胞:××.×%”的方式报告。

12 记录

结果记录在《复检样品记录表上》。

13 参考文献

13.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测定方法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固体样品) 药品: 1、平板计数琼脂 2、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 3、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 4、氯化钠 设备材料: 烧杯、三角瓶、广口瓶、培养皿、刻度吸管、倒气管、玻璃 棒、试管、硅胶塞、洗耳球、棉花、布或报纸等。 一、准备工作 (指导书是按一个样品所需物品准备的,实验室可按样品量增加) 1、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准备----用于菌落总数测定 将三角瓶放在电子称上,去皮,按平板计数琼脂使用说明称量,加 200ml蒸馏水搅拌,放电炉上煮沸加热煮沸,充分溶解,盖上硅胶塞,用报纸或布包好,再用橡皮筋扎紧。 2、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用于大肠菌群测定 (a)将烧杯放在电子称上,去皮,按使用说明称量,加100ml蒸馏水搅拌,放电炉上煮沸,充分溶解。 (b)用10ml(毫升)的吸管分装到9支(18*180规格)试管中,每支试管加10ml的月桂基溶液LST (合计90毫升)。 (c)9支试管分别放入倒气管(开口向下),排气,盖上硅胶塞。

3、0.85%的生理盐水----用于样品稀释 将广口瓶去皮,称取氯化钠1.91g加225ml蒸馏水,摇匀,用报纸 或布包好,再用橡皮筋扎紧;同样配制第二瓶。 4、准备2个空试管,盖上硅胶塞----用于样品稀释。 5、准备8个培养皿,用布包扎好。 6、准备至少3支5ml和1支10ml带有刻度的吸管,用布包扎好(顶部可用棉球塞住,防止吸液时,液体不慎吸入洗耳球)。 7、准备操作的工具:剪刀1把、镊子1个、勺子等打开产品包装所需工具,用布包扎好。 二、使用灭菌锅灭菌 1、检查灭菌锅底部加热管水位是否正常,水位要高过加热丝。 2、将上面准备好的7步骤物品逐一放入锅内,注意:滴定管吸口向下,有棉球的向上。 3、盖上火菌锅盖子时,将排气管插到排气口内,注意从对角线开始拧紧螺丝,将排气阀打开(安全阀始终关闭),通电后,待排气阀放气3分钟后(锅内冷空气已经排完),关闭排气阀。 4、查看灭菌锅的压力表,当温度升到121°,压力升到0.1MP(兆帕)时,灭菌维持15分钟后(温度和压力不能过高或者过低),断电自然冷却到接近“ 0”度后,慢慢打开排气阀,再对角拧开灭菌锅。 三、无菌操作 进无菌室前的准备:放好工具(酒精灯,记号笔,消毒用75%酒精棉球,洗耳球,电子称),打开紫外线杀菌灯,杀菌30分钟后关闭,再等

霉菌试验简明教程-实验部分

霉菌试验培训教程空军装备环境与可靠性试验中心

实验部分 实验一霉菌试验室常用的器皿 微生物学实验室所用的玻璃皿,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对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玻璃器皿的质量要求硬质玻璃,才能承受高温和短暂烧灼而不破损;器皿的游离碱含量要少,否则会影响培养基的酸碱度;对玻璃器皿的形状和包装方法的要求,以能防止污染杂菌为准;洗涤方法不恰当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和应用 1.试管 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玻璃试管,其管壁必须比化学实验室用的厚些,这样在塞棉花塞时,管口才不会破损。试管的形状要求没有翻口,不然,微生物容易从棉花与管口进入试管而造成污染。棉塞可用棉花塞、试管帽,橡胶塞等。 试管的大小常选用中试管(约13~15×100~150mm)。 2.玻璃吸管(又称移液管) 霉菌试验室一般要准备1、5、10ml的刻度玻璃吸管,与化学实验室所用的不同,其刻度指示的容量往往包括管尖的液体体积,亦即使用时要注意将所吸液体吹尽,故有时称为“吹出”吸管。 3.培养皿 常用的培养皿,皿底直径90mm,高15mm。培养皿一般为玻璃皿盖。在培养皿内倒入适量培养基制成平板,用于分离、纯化、鉴定菌种以及微生物计数等。 4.三角烧瓶与烧杯 三角烧瓶有100、250、500、1000ml等不同的大小,常用来盛无菌水、培养基和摇瓶发酵等。常的烧杯有50、100、250、500、1000ml等,用来配制培养基和药品。 5.载玻片与盖玻片 普通载玻片大小为75×25mm,用于微生物涂片、染色,作形态观察等。盖玻片为18×18mm。 6.双层瓶 由内外两个玻璃瓶组成,内层小锥形瓶盛放香柏油,供油镜头观察微生物时使用,外层瓶盛放二甲苯,用以擦净油镜头。 7.滴瓶 用来装各种染料、生理盐水等。 8.接种工具 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接种钩、接种铲、玻璃涂布器等。接种环、针、钩、铲的金属

霉菌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本程序依据《霉菌培养箱使用说明书》规定了霉菌培养箱操作程序。 范围:恒温恒湿霉菌培养箱 职责:质量管理部、QC 内容: 1面板示意参照图 2按键操作说明 2.1杀菌键:按一下该键杀菌灯亮,再按一下该键杀菌灯熄灭。若灯亮后一直不关,则约2分钟后,照明灯将自动熄灭。 2.2左移、右移键。在设定状态下,按一下该键,待设定的参数(闪烁)往前或往后移一位。 2.3加、减键。在设定的状态下,按该键可分别对当前的设定值进行加1、减1操作。如连续按住2秒钟不放,则进行连续加、减。在运行状态下,按加、减键,可以加减当前运行时间。 2.4确认/查询键:在设定状态下,按该键对当前选择进行的确认。在运行状态

下,按该键则显示当前段设定值,再安一下该键,返回运行状态。否则,30秒后自动返回。 2.5功能键:上电后,箱体即进入运行状态下,液晶窗口显示: 2.5.1此时按一下功能键,进入功能选择状态,窗口显示: 且有一项选择闪烁,按左右键,做好选择,再按一下确认键,则进入相应的功能操作,若不想进行设定,则可按一下功能键退出选择状态,回到运行状态。 2.5.2若用户选择1.参数设定,按一下确认键,则进入参数设定状态, 且待设定的参数闪烁,用户可通过左右键选择本段待设定的参数,通过按上下键可修改参数值:若用户选择NEXT,按一下确认键,则进入下一段设定。若用户选择EXIT,按一下确认键,则推出参数设定状态,回到功能选择状态。若用户需用N段参数运行,则将第N+1段的时间参数设置成00即可,再选择NEXT,再按一下确认键,设置结束,回到运行状态,培养箱即按设定的参数自动运行。 若用户选择2系统参数设定,按一下确认键,则进入系统参数设定状态,显示:且待设定的参数闪烁,用户通过左右键,可选择待设定的参数,通过按上下键可修改参数值(其中:通讯地址是指与上位机通讯是的该箱体的序号;温度修正值可修正当前测量温度,湿度修正值可修正当前测量湿度;打印间隔是可设定每隔几分

粪大肠菌群计数步骤--个人详细介绍

https://www.360docs.net/doc/db2445609.html,/asphtml/GB071.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db2445609.html,/ 粪大肠菌群计数步骤GB/T 4789.39-2008 一、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1 恒温培养箱:36 ℃±1 ℃ 。 2 冰箱:2℃~ 5 ℃ . 3 恒温水浴箱:44.5 ℃±0.2 ℃ 。 4 天平:感量0.1g 。 5 均质器。 6 振荡器。 7 无菌吸管:1 mL (具0.01 mL 刻度)、10 mL (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8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 。 9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 10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 二、培养基及试剂 1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auryl sulfate tryptose , LST )肉汤 2 EC 肉汤(E.coli broth ) 3 无菌生理盐水:称取8.5g 氯化钠溶于1 000 mL 蒸馏水中,121 ℃ 高压灭菌15 min。 4 4mol/L 氢氧化钠(NaOH ) :称取40g 氢氧化钠溶于1 000 mL 蒸馏水中 5 1 mol/L 盐酸(HCl ):移取浓盐酸90 mL ,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稀释 6.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g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r/min ~10000r/min 均质1 min ~2 min ,制成1:10 样品匀液,或置225 mL 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打式均质器拍打1 min ~2 min ,制成1 : 10 的样品匀液。 6.1.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样品25 mL 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 : 10 的样品匀液。 6.1.3 样品匀液的pH 值应在6.5 ~ 7.5 之间,必要时分别用1 mol/L 氢氧化钠(NaOH )或1 mol/L 盐酸(HCI )调节。 6.1.4 用1 mL 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 样品匀液1 mL ,沿管壁缓缓注人盛有9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 支1 mL 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 的样品匀液。 6.1.5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按上述操作,依次制成10 倍递增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1 次,换用1 支1 mL 无菌吸管或吸头。从制备样品匀液至样品接种完毕,全过程不得超过巧min 。 6.2 初发酵试验 每个样品,选择3 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以选择原液),每个稀释度接种3 管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 )肉汤,每管接种1 mL (如接种量需要超过1 mL ,则用双料LST 肉汤), 36 ℃±1 ℃ 培养24h±2h ,观察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未产气则继续培养至48h±2h 。记录在24h 和48h 内产气的LST 肉汤管数。未产气者为粪大肠菌群阴性,产气者则进行复发酵试验。 6.3 复发酵试验 用接种环从所有48h±2h 内发酵产气的LST 肉汤管中分别取培养物1 环,移种于45 ℃ EC肉汤管中。

医院检验科检验技术操作规程

检验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一、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1 二、尿液分析仪使用规程-----------------------------4 三、自动凝血仪操作规程-----------------------------6 四、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8 五、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9 六、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11 七、肝功能检验操作规程----------------------------12 八、肾功能检验操作规程----------------------------14 九、血脂检验操作规程------------------------------18 十、血液葡萄糖测定技术操作规程--------------------24 十一、凝血四项检验操作规程------------------------26 十二、AB0血型正反血型鉴定技术操作规程-------------28

一、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 1.样品分析前准备 1.开机前的检查准备 2.在开启分析仪电源之前操作者须按以下要求进行检查 3.释液清洗液溶血素是否充足有无过期试剂管路是否弯折连接是否可靠 4.电源线是否正确连接 5.废液桶是否清空 6.UPS电是否足够打印纸安装是否正确是否足够 7.确保键盘正确连接到键盘接口上 8.打开分析仪后面的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屏幕上显示Initializing 9.分析仪进行初始化整个初始化过程持续约4~7分钟 10.初始化过程结束后系统自动进入计数界面 2.动物类型选择 1.按[菜单]键移动光标选择动物按[确认]进入动物界面

霉菌试验环境试验鉴定大纲

××××× 环境鉴定试验大纲 共7页 单位名称 二零零×年××月××日

××××× 环境鉴定试验大纲 签署页 编写: 校对: 审核: 批准:

1试验目的 确定×××的抗霉能力。 2适用范围 本大纲仅适用于×××的环境试验。 3引用文件和试验依据 GJB15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 4试验样品说明 型号与名称: 数量: 5试验通用要求 5.1标准大气条件 5.1.1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15oC~35oC; 相对湿度:20%~80%; 气压:试验场所压力。 5.1.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23oC±2oC; 相对湿度:50%±5%; 气压:86~106kPa。 5.2试验条件允许误差 温度:试验样品附近测量系统的温度应在试验温度的±2.0℃以内; 相对湿度:控制传感器附近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在被测值的±5%以内; 气压:±5%; 频率:±2%,低于25Hz为±0.5Hz; 加速度:±10%; 其它见试验条件的具体要求。 5.3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的要求 本次试验所使用的试验设备应能产生和保持试验所需的环境试验条件,各种应力的容差应能满足试验条件中的规定。 用于监测试验条件参数的测试仪表的精度至少应为被测参数容差的1/3,其标定应能追溯到国家最高计量标准。 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均应经过计量检定,并应在有效期内。 5.4试验条件的监测及记录要求 试验过程中,承试方应对试验设备进行连续监测,以保证温度、湿度等应力在规定的容差范围内,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连续记录。 5.5试验程序 5.5.1预处理

试验样品不允许进行清洁处理。 5.5.2初始检测 试验前,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特别注意污染表面、缺陷及存在的其它任何有助于霉菌生长的状况,并在详细记录。 5.5.3试验 按照GJB150.1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中规定的试验程序实施。以24h为一个循环,每循环分高温阶段、降温阶段、低温阶段、升温阶段。 5.5.4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应立即检查试验样品表面长霉情况,以目测为主,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检查试验样件时应记录记录长霉部位、覆盖面积、颜色、生长形式、生长密度和厚度,并拍摄照片。检查时,试验样品分批从霉菌试验箱中取出进行,当天检查完毕,当天未检查完的试验样品应重置入试验箱中,箱内相对湿度不得低于70%。长霉等级的评定参照表1要求进行。 表1 长霉等级评定表 5.6合格判据 (不同产品应有不同的长霉要求规定,比如什么产品,什么部位,什么材料等长霉等级不应超过哪一级?具体判断合格的要求视不同产品而定。根据以往的经验基本上要求不超过2级。) 5.7试验中断处理 5.7.1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前7天,试验则应重新进行。 5.7.2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7天以后,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5.7.3试验箱内温度升高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 a.温度升高达40℃ b.温度超过31℃达4h以上。 c.对照样品上的霉菌因超温影响有衰退现象 d.温度升高期间相对湿度降低到50%以下 除上述情况外,应及时恢复试验条件,并从中断点起继续试验。 5.7.4试验箱温度降低,相对湿度仍符合标准,对照试验样品上生长的霉菌未发现有衰退迹象,可恢复试验条件,并从温度降低至低于规定的容差点起继续试验。 5.7.5试验箱内相对湿度降低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 a.相对湿度降低到50%

蒸汽消毒作业指导书

篇一:活性炭过滤器蒸汽杀菌作业指导书 编号:w/0138-03-6-06-03-003 版次:1/1 发布日期:2011.07.20活性炭过滤器蒸汽杀菌标准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利用高温蒸汽对活性炭进行杀菌。二、术语 活性炭:用于吸附水中氯离子、细小有机物,改善水的色度。三、流程图 第 1 页共 4 页编号:w/0138-03-6-06-03-003 版次:1/1发布日期:2011.07.20活性炭过滤器蒸汽杀菌标准作业指导书 五、设备示意图及部件编号 第 2 页共 4 页 六、操作前准备 2、相关记录: 《水处理热力站运行记录》、《活性炭过滤器蒸汽杀菌记录》 3、安全措施: 穿戴好防护用品,检查设备阀门管路畅通,设备及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完好无错。七、操作步骤 第 3 页共 4 页 八、异常及紧急情况的处理九、相关文件 《活性炭吸附工艺原则》 第 4 页共 4 页篇二:实验室仪器作业指导书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篇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业指导书 疾病预防控制公司作业指导书 目录 1.艾科纯水处理系统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2. wfx-130原子吸收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3. ls-c35l型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4. 1501普通显微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5. cs21fs1型普通显微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6. dhg9123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7. hh.w21-600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8. bcd-207ak型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9. bcd-1992m2型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0. 7a2003电子天平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1. au-w120型电子天平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2. kxh202-1a电热恒温干燥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3. dzkw-4电子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4. bcd-1992m2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5. dh2500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6. bcd-46e/b型海尔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7. hh.w21-cu600型电热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8. kj-202型振荡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9. wh-76a型微混合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20. 80-2型台式低速离心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21. 80-2型台式低速离心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10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测定的标准操作规 程 1目的 规范食品中大肠菌群计数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大肠菌群(Coliforms )计数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大肠菌群的计数。 3术语和定义 大肠菌群coliforms 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 ,MPN 基于泊松分布的一种间接计数方法。 4责任 质量部组织制订、化验室负责实施。 5内容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恒温培养箱:36 C± 1 Eo 冰箱:2 E?5 Eo 恒温水浴箱:46 E± 1 Eo 天平:感量g o 均质器。 振荡器。 无菌吸管:1 mL (具mL刻度)、10 mL (具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o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pH 计或 pH 比色管或精密 pH 试纸。 菌落计数器。 培养基和试剂 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auryl Sulfate Tryptose , LST )肉汤:见附录A 中。 煌绿乳糖胆盐( Brilliant Green Lactose Bile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 Violet Red Bile Agar 磷酸盐缓冲液:见附录 A 中。 无菌生理盐水:见附录 A 中。 无菌1 mol/L NaOH :见附录A 中。 无菌1 mol/L HCl :见附录 A 中。 大肠菌群MPN 计数法 检验程序 大肠菌群MP 计数的检验程序见图1。 图1大肠菌群MPN 计数法检验程序 操作步骤 样品的稀释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 25 g 样品,放入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 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 r/min ?10000 r/min 均质1 min ?2 min,或放入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 1 min ?2 min ,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 25 mL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 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 1:10 的 样品匀液。 样品匀液的pH 值应在? 之间,必要时分别用1 mol/L NaOH 或1 mol/L HCl 调 节。 用1 mL 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 mL ,沿管壁缓缓注入9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 面),振摇试管或换用 1 支1 mL 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 1:100 ,BGLB 肉汤:见附录A 中。 ,VRBA :见附录A 中。

检验科[全套]SOP文件

检验科全套SOP文件 124.236.7.* 质量手册目录 01质量手册说明 02质量手册版本控制 03科室简介 04授权书 05批准令 06公正性申明 07修改记录 08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09组织和管理 10投诉地解决 11不符合项地识别和控制 12纠正措施 13预防措施 14内部审核 15管理评审 16人员 17设施和环境 18检验前程序 19检验程序 程序文件目录 001 程序文件目录 002 批准令 003修改爷 01 文件控制程序 02计算机管理程序 03 合同评审程序 04 医疗咨询控制程序

05 客户投诉控制程序 06 不合格项控制程序 07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08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09 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10 人员任用资质评定程序 11 仪器管理程序 12 仪器校准程序 13 样本管理程序 14 生物参考范围建立程序 15 实验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16、检测结果溯源程序 17、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18、室间质量评价程序 19、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20、需求地确定及实验室能力评审控制程序 21 新检测项目建立程序 22、满意度监测程序 23、标识控制程序 24、仪器标识控制程序 25、质量保证程序 26、检测申请单格式确定程序 27、检测结果报告控制程序 28、检测结果修改与变更程序 29、试剂管理程序 30、结果报告程序 作业指导书 临床检验作业指导书 01静脉血常规样品采集手册 02末梢血常规样品采集手册 03静脉血血沉样品采集手册 04血型鉴定血液标本的采集 05尿液常规标本采集手册 06一般尿液标本的采集手册 07特殊尿液标本的采集手册

GJB150A三防试验(霉菌 盐雾 湿热)

o 精心整理 GJB150A 三防试验(霉菌、盐雾、试验) 1湿热试验 1.1试验条件 按照GJB150.9A-2009有关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期间,受试设备处于工作状态。试验条件见表2。1.2?试验程序? a)b)c)d)e)1.322.12.2?a)将试件安装在试验箱内合适的支架上或进行悬挂; b)在接种前将试件放置在工作中的试验箱内(温度30℃±1℃、相对湿度95%±5%)至少4h ; c)通过喷雾器将混合孢子悬浮液以很细的薄雾喷在棉布对照条上以及试件表面进行接种,为了使空气进入试件的 内部,在复位试件的外壳时不要上紧紧固件,接种后立即开始试验培养; d)按照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试验;

e)在试验7d后,检查对照条的霉菌生长以确认试验箱内的环境适合霉菌生长。此时与试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每个对照条应至少有90%的表面被霉菌覆盖。否则,调节试验箱到所要求的适合霉菌生长的条件后重新开始整个试验。在试验期间对照条留在试验箱内; f)若在试验7d后对照条90%以上的表面出现霉菌生长,则继续试验直到试验所要求的时间为止。若试验结束时与试验7d时相比对照条上霉菌的生长没有增加,则说明本次试验无效; g)内完成,Array 2.3 3? 3.1 3.2 a) b) 为(1-3 c) d)干燥阶段结束时,应将试件重置于盐雾试验箱内并重复b)和c)一次; e)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用流动水轻柔冲洗试件,然后再进行外观检测并记录试验结果。 3.3合格判据 试验结束后,立即检查受试设备表面情况,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以下条件判为合格: a)构件金属无明显发暗变黑;

b)金属接合处无严重腐蚀; c)金属防护层腐蚀面积占金属防护层面积的30%以下; d)涂漆层除局部边棱处外,无气泡、起皱、开裂或脱落,且金属未出现腐蚀;非金属材料无明显的泛白、膨胀、起泡、皱裂以及麻坑等。

MHP-250霉菌培养箱使用操作规程

MHP-250霉菌培养箱使用操作规程 1 目的:规范MHP-250霉菌培养箱的操作,保证培养效果。 2 范围:MHP-250霉菌培养箱 3 职责:化验员负责对仪器的使用,化验室主任负责对仪器使用情况的监督。 4 内容 4.1概述:MHP-250霉菌培养箱(以下简称培养箱)是具有冷热控制的高精度恒温设备,是细菌、霉菌、微生物培养及育种试验的恒温培养装置,特别适用于生物遗传工程,医学研究卫生防疫、药检、环境保护、农村科学、水产、畜牧等领域从事科研和生产使用的理想设备。 4.2技术参数 电源电压:220V±10% 50Hz。 功率: 650W 制冷剂:任选 控温测温范围:0~60℃。 显示分辨率:0.1℃。 温度波动:±0.5℃ 4.3使用方法: 点击设定键,进入到温度设定状态,通过增加、简少键修改所需的值;再按下设定键,进入到时间设定状态,时间小时区闪烁,再按下设定键,时间分钟区闪烁,可通过增加、减少键修改所需的值,再按下设定键,保存并退出设定状态。当时间设置“0”时,表示没有定时功能;当设定时间不为“0”时,则等测量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定时器开始计时,时间到,运行结束,“停止”字符点

亮,蜂鸣器鸣叫30秒钟,长按减小键4秒钟,程序重新开始运行,蜂鸣器鸣叫时,可用增加键消音。 照明(或灭菌)可按使用客户的需要,选择打开或者关闭,并有对应指示灯亮或灭。 在非设定状态下,点击“减小∕在运行∕背光”键可开关液晶屏的背光灯。 4.4注意事项 本产品搬运中,禁止倒置与大于45度平放。 在使用中不要频繁设定温度,以免压缩机频繁启动造成过载影响寿命。 箱内不需要照明时,应按一下照明键即关闭照明,以免影响上层温度,同时延长灯管使用时间。 箱内培养物品不宜存放太多,摆放应留有间隙,以利箱内空气循环。 切忌触摸、碰撞箱内感温探头,以免损坏造成失控。 请勿用酸、碱及其它腐蚀性溶液擦拭表面,可用干布擦净。当设备不用时,应保持箱内干燥,并切断电源开关置于“0”位置。 该产品必须有专业人员负责操作和维护,非电器人员不得检修该设备,严禁带电检修。 使用本设备前请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再进行各项操作。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的注意事项

大肠菌群是经常用来衡量食品卫生情况的重要指标,绝大部分食品都会要 求检测的项目。在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里,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的检测频次应该是最高的,但检测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小问题困扰着大家,以下来讲解一下大肠 菌群平板计数法的注意事项。 方法选择 相比于MPN计数法,平板计数法更适用于大肠菌群含量较高的食品。但大肠菌群多少算是含量较高呢国标里没有明确规定,但通常认为,产品大肠菌群以100CFU/g(mL)为界,超过这个含量一般认为是含量较高。但具体什么时候选用平板计数法进行大肠菌群的检测,大部分情况还是要看你的产品执行的标准。假如产品标准要求大肠菌群含量的单位为CFU/g(mL),那必须选用平板计数法。若是/g(mL)或者MPN/100g(mL),就应选择MPN计数法,MPN法具体选用哪版国标 此处不再赘述。因此,根据自己产品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 培养基的要求 平板计数法使用的培养基为结晶紫中性胆盐琼脂培养基,简称VRBA。无论是国标,还是培养基的使用说明中都明确表示,VRBA是不需要进行灭菌的,煮沸2min即可使用。特地点出这一点是因为很多朋友都在问VRBA的灭菌条件,对不灭菌的培养基不信任,害怕出现检测异常,那是因为这些小伙伴们对其中的原理不清楚。大肠菌群的定义是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够在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因此大肠菌群是不能形成芽孢的,在VRBA培养基煮沸的过程中,即使有大肠菌群存在也会被杀灭,所以从培养基带入污染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当然盛装培养基的容器是需要进行灭菌的,以免容器引入污染。另外,VRBA是一种选择性的培养基,含有的结晶紫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比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几乎没有作用,而且平板培养产生的菌落还需要进行复发酵的验证,因此VRBA培养基就不需要进行灭菌了。但值得注意 的是,VRBA需要现配现用,配制出的培养基应当在3h之内使用完毕。 稀释度的确定 国标中要求选择2-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什么样的稀释度是合适的呢这要根据计数来决定。计数环节要求选择菌落数在15CFU-150CFU的平板进行计数,

血常规操作规程

血常规检验 一、【检验方法】: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 二、【原理及意义】: (一)Hb 1、原理: 红细胞被溶血素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SLS的亲水性的烷基部分所改变,由亚铁血红蛋白形态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形态,形成SLS-Hb的正铁血红蛋白化合物,在555nm处有吸收峰,通过仪器内部的比色系统比色,可以测定Hb的浓度。该方法利用了氧化血红蛋白法和氰化血红蛋白法的优点。一方面,SLS-Hb法具有和氧化血红蛋白法一样的检测快速、无毒性成分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具有氰化血红蛋白法检测结果精确、重复性好的特点。 (二)RBC、MCV、MCH、MCHC、HCT、RDW-CV、RDW-SD 1、原理: 血液被稀释液稀释后,细胞一个一个通过狭缝,狭缝内外是有直流电的电解质环境,当细胞通过时会引起瞬时的电位变化,形成电脉冲,电脉冲的个数反应细胞的个数,大小反应细胞的大小。细胞体积在一定范围内划为红细胞;在某个范围划为血小板。同时通过仪器内部的数据分析系统换算出MCV、MCH、MCHC、Hct和统计学处理得出RDW-CV、RDW-SD 分析数据。 (三)WBC计数、及其分类 1、原理(电阻检测法): 仪器吸取样本,用一定量的试剂和稀释液稀释后,让白细胞一个个依次通过计数池的微孔,利用细胞通过微孔时瞬间的电阻变化产生脉冲电流而计数。脉冲信号经放大、甄别后,微机处理数据得到其体积分布直方图。 淋巴细胞群为:35-90fl 中间细胞群为:90-160fl 粒细胞群为:160-300fl 三、【试剂品牌】:

1、稀释液:Sandem 氯化钠6.38g/L 硼酸1.0g/L 四硼酸钠0.2g/L EDTA-2K 0.2g/L 2、Hb溶血素:SULFOLYSER(SLS-200A) 月桂洗硫酸钠 1.7g/L 3、清洗液:SANDEM CELLCLEAN STACCLEANER-SYS 次氯酸盐 5% 4、抗凝剂: KEDTA·2HO(1.5-2.2mg每毫升血液) 四、【仪器】: 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 五、【操作步骤】: ㈠开机: 1.插上电源,打开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电源开关 2.仪器进入自动检测系统,自动检测各系统参数,同时测定本底参数。 3.当仪器显示窗口出现“Run Ready,说明仪器处于待测标本状态,进行血液质控品测试, 通过后可以正常测定血常规标本。 4.打开中文报告处理电脑和打印机,进行中文处理系统,登录. ㈡关机: 1.仪器使用完毕,依次按”main”,”special protocol””more”进入””start clean”将清洗液置于针下, 按键开始吸样,约十分分后清洗完毕,再按“Shut Down”键。 2.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入自动冲洗状态,当自动血细胞仪显示窗口出现“stand by”时可以 安全关机,关闭仪器开关,关闭电脑。 ㈢血细胞分析仪的保养(每周一次) 1.按“main”键,选择drain bath项,按键进入,然后再按一次充满,。 2.选择“start clean”项,按键。

(完整版)GJB150A三防试验(霉菌盐雾湿热)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GJB150A 三防试验(霉菌、盐雾、试验) 1湿热试验 1.1试验条件 按照GJB150.9A-2009有关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期间,受试设备处于工作状态。试验条件见表2。 1.2?试验程序? 按照GJB150.9A 规定的程序进行试验,试验程序如下: a)完成初始检测后,试验箱内的温度调节为23℃±2℃、相对湿度为50%±5%,并保持24h ; b)调节试验箱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5%; c)按表2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在第5和第10个循环周期的末尾进行性能检测; d)e)1.3 22.12.2?a)b)c)d)e)f)试验7d g)内完成,2.3按表 3?盐雾试验? 3.1试验条件 盐雾试验以典型样件进行,试验条件见表5。 3.2试验程序 a)调节试验箱温度为35℃,并在喷雾前将试件保持在这种条件下至少2h ; b)喷盐雾24h ,在整个喷雾期间,盐雾沉降率和沉降溶液的pH 值至少每隔24h 测量一次,保证盐溶液的沉降率为(1-3)mL/(80cm2·h); c)在标准大气条件温度(15℃-35℃)和相对湿度不高于50%的条件下干燥试件24h 。在干燥期间,不能改变试件的技术状态或对其机械状态进行调节; d)干燥阶段结束时,应将试件重置于盐雾试验箱内并重复b)和c)一次;

精心整理 e)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用流动水轻柔冲洗试件,然后再进行外观检测并记录试验结果。 3.3合格判据 试验结束后,立即检查受试设备表面情况,其检验结果应符合以下条件判为合格: a)构件金属无明显发暗变黑; b)金属接合处无严重腐蚀; c)金属防护层腐蚀面积占金属防护层面积的30%以下; d)涂漆层除局部边棱处外,无气泡、起皱、开裂或脱落,且金属未出现腐蚀;非金属材料无明显的泛白、膨胀、起泡、皱裂以及麻坑等。 精心整理

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计数 1.项目名称 网织红细胞计数 2.检验目的 2.1观察贫血疗效 2.2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2.3其他疾病协诊等临床实验室 3.检验原理: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浆内尚存在有嗜碱性的RNA物质,甲蓝活体染色后,其胞浆内尚存在有嗜碱性的RNA物质,经煌焦油蓝或新亚呈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状结构。 4.性能参数 4.1重复性 4.2分析和计算参数:百分比(%) 4.3样本量:染液量=1:1 4.4精密度 5.原始样品系统: 全血 6.容器和添加剂类型 容器采用真空负压专用抗凝管,添加剂类型为0.109M乙二胺四乙酸钾 7.试及显微镜 7.1 10G/L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 新亚甲蓝 1.0G 枸橼酸钠0.4G 氯化钠0.85G 溶于双蒸馏水100ML中,混匀,过滤后备用。 7.2 显微镜 7.2.1 商标 8.校准程序:显微镜的验证,光路系统校正 灯泡大约半年更换一次 9.程序步骤: 9.1标本采集与要求 9.1.1标本采集: 抽取静脉血1.8ml,加入到含有乙二胺四乙酸钾溶液的抗凝真空试管中,并轻轻颠倒10次使之充分混匀,不得有凝块、不得形成泡沫,总量不得超过2.0±0.2ml,并在试管上做好标识。采血应避免溶血,采血后2小时内送到检验科,需要运输时应在低温条件下运输。采集标本时宜“一针见血”,以防止组织损伤。9.1.2不合格标本的处理 对凝固、有凝块、采血量不符合要求、无条码或无标识等不合格的标本,距采集时间超过2小时并且没有按要求储存的标本,按程序文件《样品核收、登记和保存程序》处理 9.1.3标本保存 检测应在标本采集后2小时内完成,2~8℃保存不超过4小时,分析后的标本保存三天。

GJB150A三防试验(霉菌 盐雾 湿热)

GJB150A三防试验(霉菌、盐雾、试验) 1 湿热试验 1.1 试验条件 按照GJB150.9A-2009有关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期间,受试设备处于工作状态。试验条件见表2。 1.2 试验程序 按照GJB150.9A规定的程序进行试验, 试验程序如下: a)完成初始检测后,试验箱内的温度调节为23℃±2℃、相对湿度为50%±5%,并保持24h; b)调节试验箱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5%; c)按表2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在第5和第10个循环周期的末尾进行性能检测; d)调节温湿度条件使其达到标准大气条件。进行性能检测以便与试验前检测结果对比。 e)全面目视检查试件,并记录试件在湿度条件下暴露引起的变化情况。 1.3 合格判据 试验前、后的产品外观和功能性能检验项目结果合格,同时试验中的功能性能检测结果合格,则判定合格。 2 霉菌试验 2.1 试验条件 霉菌试验以典型样件进行试验,霉菌试验条件见表3。 2.2 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试件安装在试验箱内合适的支架上或进行悬挂; b)在接种前将试件放置在工作中的试验箱内(温度30℃±1℃、相对湿度95%±5%)至少4h; c)通过喷雾器将混合孢子悬浮液以很细的薄雾喷在棉布对照条上以及试件表面进行接种,为了使空气进入试件的内部,在复位试件的外壳时不要上紧紧固件,接种后立即开始试验培养; d)按照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试验; e)在试验7d后,检查对照条的霉菌生长以确认试验箱内的环境适合霉菌生长。此时与试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每个对照条应至少有90%的表面被霉菌覆盖。否则,调节试验箱到所要求的适合霉菌生长的条件后重新开始整个试验。在试验期间对照条留在试验箱内;

霉菌培养箱操作规程

霉菌培养箱操作规程 一、使用说明 1.设备到位后,锁紧前脚轮,使箱体安置平稳。 2.接通220V/50Hz电源,且电源插座应有可靠接地。 3.控制器操作说明。(配用仪表,PC-2002-PT100) 1)面板示意图参照图: 面板上左窗口3位数码管,可显示测量温度或设定温度,右窗口4个数码管可 显示设定时间或计时值(倒计时),同时对应的指示灯亮。 2)面板右下部为一组按键,功能分别如下: ①温度/时间键在上电状态下,按一下该键,仪表进入温度设定状态,仪表左窗口显示原先设定的温度值,且末位数码管闪烁,同时温度设定指示灯亮,用户可根据需要修改参数。再按一下,仪表进入时间设定状态,仪表右窗口显示原先设定的时间值,同时时间设定指示灯亮,用户可根据需要修改参数。(若工作时间设定为000,则表示定时器不工作,在此状态下运行时,右窗口显示设定温度)再按一下该键,则又回到温度设定状态,如此循环。 按住该键不松开,约5秒后,仪表进入其他参数设定状态,左、右窗口分别显示: sc **.*表示温度修正值(一~+℃)(出厂值0) dEL ***表示压缩机延时时间(60~300秒)(出厂值180) AL ***表示超温报警温度~10.Ot)(出厂值)

设定完毕,按设定写入键退出设定状态。 若上电后,无任何键按下,约10秒后,仪表进入运行状态,计时指示灯亮,仪表根据设定的温度控制值,对系统进行温度控制,并根据设定的定时值,开始倒计时,当计时值为零后,仪表结束运行,仪表显示End,并有蜂鸣器输出,呜叫约30秒钟。用户若需再次运行,可按一下温度/时间键,10秒后,仪表自动进入运行状态。 ②▲键该键为加数键。在设定参数时,数字中有一个闪烁。若按该键,则设定数值末位数加1。若按住该键不松开,约2秒后,设定值连续加(时间连续加10);按住该键不松开约5秒后,时间设定值连续加100。 ⑧▼键该键为减数键。在设定参数时,若按该键,则设定数值减l,若按住该键不松开,经3秒后,设定值连续减(时间连续减10);按住该键不松开约5秒后,时间设定值连续减100。 ④设定写入键在设定完成后,按一下该键退出设定状态。 ⑤照明开/关键在任何时候,按一下该键,则照明控制继电器接通,再按一下,则继电器断开。 说明: ①仪表加热时,加热指示灯亮。 ②压缩机延时时间为所设定的dEL值。压缩机工作时,制冷指示灯亮;若此时压缩机延时保护时间未到,则压缩机继续等待,且制冷指示灯闪烁。 ⑧如果测量温度>设定温度+AL时,则有蜂鸣器报警,报警指示灯亮,

(推荐)霉菌试验标准和条件

霉菌试验 ?一、概述 ?二、霉菌的试验方法 ?三、防霉措施 ?四、有关标准 概述 ?霉菌的危害 ?霉菌试验的定义 ?霉菌试验的目的 霉菌对材料和产品的影响 ?直接危害是霉菌生长食取材料中的有机成分,直接导致结构破坏、强度降低、物理性质变化等。间接危害是霉菌分泌的新陈代谢排泄物有机酸和其他离子化合物,造成电解或老化效应,某些触媒剂,还促成氧化或分解作用的发生,间接导致材料及部件的损坏。长霉造成的故障模式: ---引起电子或电气设备失灵 ---减低绝缘材料的电性能 ---造成燃油系统的腐蚀和堵塞 ---破坏密封 ---使金属件腐蚀 ---使玻璃产生蚀刻 低压与霉菌 这两个因素的组合不会增大二者本身的影响太阳辐射与霉菌因为太阳辐射产生热,所以这个组合不可能产生影响,和高温与霉菌的组合相同。此外未经过滤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盐雾与霉菌这是一个相容的组合湿度与霉菌湿度有助于霉菌和微生物的生长,但不会增大它们的影响高温与霉菌霉菌和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比较高的温度,但是,在71℃(160 ℉)以上,霉菌和微生物就不能生长了 低温与霉菌 低温影响霉菌的生长。在零度以下,霉菌保持在假死状态 霉菌试验的定义 ?霉菌试验是气候环境试验的一个项目。用于考核产品或材料抵抗霉菌侵袭的能力。它于一般环境试验一样,考虑产品在实际运输、储存或使用中,最易遭受霉菌危害的环境条件,在试验室中用人工模拟创造霉菌生长最适宜环境进行试验。 霉菌试验的目的 ?为确定产品抗霉菌侵蚀能力,必须制定一个与实际工作条件相似,能判断霉菌的侵蚀作用和给出正确评价的试验方法。它将为产品的选材、结构和设计提供依据以保证产品能在有大量霉菌存在的气候环境中安全可靠地运行

MJX-100B-Z型霉菌培养箱标准操作规程

1、概述: MJX型霉菌培养箱是具有冷热控制的高精度恒温设备,可用于植物培养,育种试验,细菌、霉菌、微生物的培养、保存,水体分析的BOD测定以及其它用途的恒温试验。是生物遗传工程、医疗、卫生防疫、药检、化妆品检验、农牧水产等科研单位及公司的理想试验设备。 2、目的: 建立一个MJX-160B-Z型霉菌培养箱的使用标准操作程序,使操作过程标准化。确保霉菌培养箱的正确使用。 3、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MJX-160B-Z型霉菌培养箱的使用。 4、依据:MJX-160B-Z型霉菌培养箱的使用说明书。 5、责任人员:微生物检验人员。 6、结构特点: 本机箱体采用优质薄板加工而成,表面涂装牢固、美观。箱门中装有双层中空玻璃视窗,并附有紫外线杀菌灯,使工作室可以杀菌消毒。内胆采用镜面不锈钢薄板,四角圆弧形加工制成,箱内温度均匀性好,经久耐用,清洗方便,湿度采用自然蒸发加湿。控温部分采用以单片机技术的新型智能数显温度调节仪,用户可根据不同要求,通过操作控制面板的触摸键对温度及时间进行设定、调节,达到试验目的。 7、工作原理: 培养箱由位于箱内温度传感器所感受到的实际温度转换成电信号,经微电脑来控制加热器或制冷压缩机工作,从而达到所需温度。 8、技术参数: 8.1 公称容积:100L; 8.2 控温范围:5~50℃; 8.3 温度波动允差:±1℃; 8.4 温度均匀度允差:±1.5℃; 8.5 电源电压:交流220V/50Hz; 8.6 输入功率:280W(100L); 8.7 工作环境:环境温度10~30℃,相对湿度70%以下; 8.8 制冷剂:R12。 9、安装方法: 9.1 本设备需安装于避开阳光直射,通风干燥的室内,设备与墙壁必须有10cm以上距离。 9.2 箱体可用底部调节螺钉调节,使箱体安置平稳。 9.3 本设备使用交流220V/50Hz电源,供电电路中必须有可靠接地线,保证使用安全。 10、使用方法: 10.1 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使开关处于“通”的位置,设备进入上电状态。此时即可开始温度和时间的设定操作。 10.2 温度/时间键可进行温度与时间切换 10.2.1 温度设定:按一下温度/时间键,仪表的温度设定指示灯亮。按设定键进入SV 状态,设定显示窗三个数字中有一个数闪烁,再按移位键(<)将闪烁数位移至需设定位,然后按∨或∧键即可改变温度设定值到所需温度(最小值0.1℃),最后按下设定键将设定值存入单片机,此时左显示窗显示测量温度,右显示窗口显示设定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