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1919年中国的外交争执

与政派利益》书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一系列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在中国的瓜分达到最高潮,中国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外交上,虽然近代外交官尽力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但由于中国的实际国力的衰弱,国际地位的不断下滑,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列强维护自身的牺牲品,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处于劣势地位。在国内,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内政。不过在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建立广东军政府后,中国分裂为南北两个政府。南北分裂,政派林立是当时中国内政的特点。中国内政、外交百废待兴,急需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形式下,挽救中国。

外交是内政的继续,1914年夏天爆发的欧战对地处远东的中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第一,1914年8月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青岛,由此中日之间在甲午战争二十年后又形成了新的山东问题;第二,1917年北京政府因对德宣战问题引发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结果导致南北分裂;第三,1918年在段祺瑞集团的安福系支持下,徐世昌当选总统,在“一战”的最后阶段对德宣战,有资格参加来年在巴黎召开的善后会议。第四,欧战的结束推动了南北停战,召开南北和会,中国内政发生转机。第五由巴黎和会中的山东问题被一大批职业政客,尤其是失意政客敏锐的嗅到,并积极展开政治动员,引发政潮,纷纷加入学潮和政争的行列。而当时南北政争激烈,政派林立,北京政府更迭频繁,因此在外交政策上没有一个长远的通盘的考虑,也没有连贯的持续的方针政策,很多时候就是临时应付、临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的谈判表现,导致最终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不利地位。

邓野的《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1919年中国的外交争执与政派利益》主要从政治层面讲述了巴黎和会和中国政局的各自演变以及相互作用。公元1919年,中国在外交与内政两个方面同步展开,即巴黎和会和南北和会。这年在中国发生的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是由这两个和会直接或者衍生出来的。

这本书主要对一下几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第一,作者指出中国在巴黎和会遭遇的最大的麻烦,就是与日本发生了山东问题的争执,即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由日本继承,还是直接归还中国。由于起关键作用的美国,因出于对日妥协的政治需要,最终决定牺牲中国的山东权益,承认日本拥有山东的继承权。故作者得出“政治的永恒的规则,就是论据服从于需要。”第二,对德合约是签字还是拒约的问题。由于对德和约从始至终都被摆在全民的视线之下,成为全民争论、全民参与的一件事,所以被无限放大,极大地制约执政当局的选择与决断。中国代表团在北京政府推诿下最终决定“公同决定,不往签字。”作者通过考证得出,其本来的意思并非断然拒绝签字,而是要留一个补签的余地。但是北京后来并未训令签字,事实上成为拒绝签字。第三,作者认为五四学潮是一个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民族主义运动,但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下层学运。它既是学潮,又是政争。作者举例说明了广东方面力图将五四导入护法的轨道,指望将抵制对德和约的呼声,变为对非常国会的支持。以及研究系最为活跃,扮演了一个政坛上的复仇者的角色。它实际上是社会舆论的主要的引导者。政客的搅局,对北京政府构成相当的杀伤。第四,南北和会主要解决南北两个国会,哪个合法,哪个非法,哪个

保留,哪个取消。徐世昌企图以解散安福国会为条件,换取南方对其总统的承认,导致总统和国会的关系急剧恶化。接下来,政府关于签署对德和约的决定,未能获得国会的支持与合作。南北和会的召开,不过是为南北政客提供了一个施展谋略和宣传的舞台,其破裂是必然的。第五,作者认为在此期间中国产生了两个明星人物,一个是吴佩孚,在内外两敌锁定之后,站出来扛起抗敌大旗的就是他。吴佩孚展现的一个敢于对日本言战的硬汉形象极大地迎合国民心理;一个是顾维钧,作为外交界代表人物极受作者青睐,认为他“在技术上的十分专业的素养与表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清末民初以来中国外交的形象”。作者更表示,中国代表团最为重要的交涉活动,几乎都是由顾维钧担任的。

这本书就像书名所说的,讲的是“内外博弈”,是多线型的,更加近似网状。作者从外交与内政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以巴黎和会和南北和会为核心,以中外关系和中国内部政治关系为线索发展文章。通过一系列史实、史料真实地重建了在当时巴黎和会中中国举步维艰的处境;描写了当时中国人政治从业者的心态和做派。了解了这些,现在的人才能知道为什么当时那么“蠢”,才能体会到当时的外交官的不易,并非想后人认为的那样是卖国贼。以递进的方式,层层深入,让读者不断深入地了解巴黎和会上对德和约的发展变化,北京政府不断面临危机和解决方法,以及中国各个政派的宣传造势,汪洋恣肆,互相攻击。

这本论著论据考究精细,叙述引人发思,思考有力。邓野遍采巴黎和会期间,国内军政各界的电报、文书、报刊报道以及关键人物的日记、书信。并且作者在史料的提取拿捏上极为老到,以快刀斩乱麻之势,抓住巴黎举行的世界之和议与上海举行的中国南北之和议,把派系林立、矛盾冲突纷然杂陈的那段历史“驯”得服服帖帖,纲举目张,井然有序,而且简明扼要的叙述中充满了历史张力,甚至试图勾勒出徐世昌、顾维钧、吴佩孚等人的形象,让人手不释卷。《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1919年中国的外交争执与政派利益》这本书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是一本大众化的历史著作,读起来还让人心潮澎湃,毫不枯燥。以往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著大都侧重于论述思想启蒙、民众运动,此外关于巴黎和会的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作者改变历来的写作方式,从两个方面重新论述这道课题:其一,从国家政治的视角,侧重于研究五四学潮前后,北京政府的各项考虑、主张与措施尤其是主要政派之间的不同利益关系。其二,从国家外交的视角,较为系统地研究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全过程,尤其是围绕对德和约签字与否这个核心问题,北京政府的前后考虑,以及中国代表团的具体交涉。在大陆地区,开启了全新的研究范式。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承认的,“因篇幅和体例所限,分析与论述未能充分展开,不少材料也未能充分采用”,这不免造成该书在一些问题上判断失误。书中的叙述就存在自相矛盾之处。比如,邓著一边说代表团不重视山东问题,一边又说顾维钧在战时就曾着重研究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包括收回山东主权;一边说代表团第二次会议没有提及山东问题,可是次日陆徵祥为什么要介绍山东密约的情况呢?

博弈论在管理制度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日期:

博弈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为这些事情困惑过:为什么员工技能竞赛,技能比拼很难开展,即便开展了,为什么工作效率也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提高?为什么企业中总有些人拖大家的后退而不努力工作?为什么有的领导手段强硬,有的领导风格怀柔?你是否为“办公室政治”烦恼不已?你有没与遇到过和你看法不一致,总是与你针锋相对的下属?遇到强硬的下属你该怎么办?为什么酒店联盟或者企业间的联盟总是很难做?你是否在做决策之时衡量反复却不知道选择何种策略?。。。。。。。。等等等等这些问题、困惑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理?你如何提出科学而又合理解决方法? 以上种种问题,你都能从博弈理论中得到合理而科学的解释。而大家是否了解博弈论呢。我们这次分享就是和大家一起了解博弈论的一些知识,并以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博弈为例子,给大家提供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思路。 那么什么是博弈论呢?所谓博弈论,就是一套研究互动决策行为的理论。它实际上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方式,既谋略性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博弈论通俗的理解就是,关于人与人的斗争中“老谋深算”的学问。 假如你正跟恋人用手机通电话,突然信号断了。这时你是会立即拨电话过去,还是等你的恋人拨电话过来?很显然,你是否拨电话过去取决于你的恋人是否会拨过来。如果你们其中一方拨,那么另一方最好是等待;如果一方等待,那么另一方最好拨过去。如果双方都拨,那么就会出现线路忙;如果双方都等待,那么时间就会在等待中消逝。 这,就是博弈。

浅论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及其影响

浅论巴黎和会与中国山东问题 摘要:1914.6到1918.11,人类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世界规模的重大战争,史称第一次世界大战。两个帝国主义同盟(同盟国和协约国)为争夺世界霸权、地区霸权,进行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以协约国的获胜而告结束。作为协约国成员之一的中国虽未正面参战,但仍派出大量华工作后勤帮援。为讨论分赃及重新划分世界版图问题,战胜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意欲借此机会收回德国抢占的后转手日本的山东权力,然事与愿违。本文将浅论巴黎和会始末关于中国的山东问题。 关键词:巴黎和会中国山东问题五四运动 一、会议背景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1919年1月18日到6月28日,一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在“十四条”宣言中说道,这将是一次公开的、和平的大会,并要组织国际联合会来维护世界公道。在《大公报》1月22日的新闻报道中也提到“欧和议会之宗旨——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又云和议会之宗旨即世界之和平,吾人应努力从速进行云云”。会议名义上拟定对德和约、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一场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

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代表团参加会议。代表团由北京和广州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北京外交总长陆征祥﹑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公使魏宸组及广州的王正廷等。 其实,早在和会召开之前,北洋政府就规定了中国代表团此行的主要任务。因为1914年8月,日本不顾中国反对,悍然在中国领土上对德宣战,强行控制了山东,并占有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还迫使北洋政府签定了有关条约。所以此次会议对于中国来说,重中之重是收回战前德国在山东省内的一切利益,这些利益不得由日本继承。 中国舆论界也一直对于和会表示密切关注。《大公报》1919年1月7日登载的《巴黎和议会之期》谈到:“一月十三日业经公认为英法美意在巴黎外交部举行和议预期讨论会之日期,以便解决条件。巴黎第二次开会时即与敌国及其他协约国之代表商议协约国之条件,最后决定时即于维尔萨勒和议会提出交与敌国和议会之事,现益简单易于解决……”1月8日,大公报刊发《西报论我国应提出之和平条件》指出:“日本现抱有一种信心,以为彼能在欧洲和会推翻中国欲保其领土完全与主权独立之计划与希望,此殆无可疑者。……日本与会允许中国赞助其取消合约之提议,惟日政府以二十一要求所夺取中国之种种让与权则需中国助日本取得列强之承认以为酬报。”

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1、分析: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分析过程: (1)基本概念 表1 模型字母解释 中央政府:R C =(E C +E L ) γ(I C +I L )β (1) 地方政府:R L =(E C +E L ) α(I C +I L )β (2) 其中0<α,β,γ<1;α+β≤1,γ+β≤1。同时因为基础设施投资有外部效应,中央政府会考虑这种效应而地方政府不考虑,因此要假定α<γ。 (2)目标函数 假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目标都是在满足预算约束的前提下最大化各自的收益函数。 那么,中央政府的线性规划问题是: maxR C =(E C +E L ) γ(I C +I L )β (3) s.t. E C +I C ≤B C , E C ≥0,I C ≥0 地方政府的问题是: maxR L =(E C +E L ) α(I C +I L )β (4) s.t. E L +I L ≤B L , E L ≥0,I L ≥0 假定预算约束条件的等式成立。解上述优化问题公式(3)(4),可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反应函数分别为: 中央政府反应函数: ? ?????-++=0,)(max *L L C C E B B E βγγ (5) 地方政府反应函数: ? ?????-++=0,)(max *C L C L E B B E βαα (6) 由公式(5)(6)反应函数可知,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中央政府的最优投资就减少一个单位;反之亦然。 C L L C L C L C E E B B B B E E +=++>++=+*)()(*βαα βγγ (7) 由公式(7)可知,中央政府的基础设施的最优投资总规模大于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的最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理论》 姓名张贺祺 学号 2010010404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老师张秉云

摘要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关键字:博弈论;纳什均衡;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一、引言 (4) 二、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的主要内容 (4) (一)博弈论的主要思想 (4) (二)博弈论的分类 (5) 三、经典案例 (7) (一)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7) (二)纳什均衡经典案例 (7) 四、博弈论和纳什均衡的重要影响 (8) (一)博弈论的重要影响 (8) (二)纳什均衡的重要影响 (8) 参考文献 (9)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理论 一、引言 近代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墨咯(Zermelo),波雷尔(Borel)及冯·诺伊曼(von Neumann)。 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的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1950~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此外,塞尔顿、哈桑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 博弈论(Game Theory):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假设有n人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纳什均衡,从实质上说,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二、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的主要内容 (一)博弈论的主要思想 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博弈的参加者,即博弈过程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人和组织;第二,博弈信息,即博弈者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第三,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第四,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参加者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第五,博弈方的收益,即各博弈方做出决策选择后的所得和所失。博弈论模型可以用五个方面来描述:G = {P, A S, I, U) P:为局中人,博弈的参与者,也称为博弈方,局中人是能够独立决策,独立承担责任的个人或组织,局中人以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决策人:在博弈中率先做出决策的一方,这一方往往依据自身的感受、经验和表面状态优先采取一种有方向性的行动。对抗者:在博弈二人对局中行动滞后的那个人,与决策人要做出基本反面的决定,并且他的动作是滞后的、默认的、被动的,但最终占优。他的策略可能依赖于决策人劣势的策略选择,因此对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研究综述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09级赵雪 200902120222 摘要1919年 1月13~1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北京政府为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团规定的任务有四项。结果,除了第四点得到较好的解决外,前二项更重要的内容都未能如愿。坦白的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了。本文就旨在综述一下造成这一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原因及影响 一、关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原因 (一)、期望过高导致议案过分理想化。 王彪和岳珑在《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内向影响》中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获悉将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起初所有的人都保持着相对清醒的头脑,所持的态度还是比较冷静的。然而,至巴黎和会召开时,国人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社会的思潮与中国代表团的心态不断演变,中国政府与中国代表团对和会上的行动纲领一再进行修改,所提出的议案越来越理想化,要求也在逐次提升,偏离了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其议案的可行性也一再降低。 李玉在《再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认为,中国人民上上下下对这次议会期望过高,以致产生幻想。 (二)、中国代表团“联美制日”的失策 王彪和岳珑在《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内向影响》中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鉴于美日之间的矛盾,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中国代表团寄希望于利用美日之间的矛盾以收回山东的权益以及其他的一些利益。但是,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的实质缺乏清醒的认识。国际争端冲突激烈时,强国一旦达成妥协意见,所牺牲的必然是弱国的正当权利。美国是不可能因为中国与日本撕破脸皮的。因此,中国代表团寄希望于美国身上,就已注定了“联美制日”方针的必然失败。 杨璇在《中国代表团缘何在巴黎和会上拒签》中认为,美国因素不可忽视。 (三)、中国代表团内部缺乏统一认识 王彪和岳珑在《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内向影响》中提到,顾维钧在回忆录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中国代表团的内耗,这一矛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代表团的凝聚力。内耗最初的动因来自代表团内部的名次排位,具体表现为顾维钧、王正廷之间的矛盾,实际是政治见解不同,中国代表团的内耗是国内政治矛盾的产物。

中国政府上下级博弈论

浅论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一、问题的引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自古有之,但不同时期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各异。在现阶段,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纯意义上的“上传下达”的关系。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场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过程,即地方政府“强迫”上级政府同意变革的过程,这也是中国经济转轨得以成功的关键。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开始加剧:中央政府的许多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并不认真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者的政策博弈陷入白热化。近些年来,在宏观调控、环境保护、三农问题、农民工等诸多问题上,都可以看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策博弈的影子。 在改革发展中,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是中央政府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运用政府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以求达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已经不完全是过去意义上的中央从属机关。因其所代表的地方利益与中央政府的宏观利益存在分歧,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惜触犯中央的权威。 本文试图从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当前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存在问题的产生机制与影响,并分析提出构建新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可能性。 二、分析问题 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导入而引起的利益分配问题所引发的。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表现: 1.在财税方面,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推动了分权化的进程。分税制改革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分税制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经过十多年的平稳发展,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的比重均有明显上升。但同时存在着诸多问题:财政支出的比重过低,预算外资金难以控制等等。 2.在政治管理领域,下放中央政府的某些人事管理权,在扩大地方利益的同时,加重其管理地方事务的职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必须只能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按其受益范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国性公共物品,如国防、外交等;另一类是地方性公共物品,如消防、垃圾处理等。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应遵循的原则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必须尽量与受益区域内居民的消费偏好相一致。对于大多说公共商品而言,一定要明确其受益范围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界定中央与地方事权范围上难免有模糊之处,带来的必是责权不分。 3.在经济建设领域,中央给予地方众多特许权力,并下放大批国有企业。改

18917故事中的博弈论:对若干政治、经济与军事现象的分析与理解

故事中的博弈论:对若干政治、经济与军事现象的分 析与理解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蒲勇健 一.什么是博弈论 1. 博弈论就是研究理性人行为选择的理论。 2. 纳什均衡的概念 二.囚徒困境 1.囚徒困境的概念 2.例子: (1)公共品的提供 (2)卡特尔的不稳定性(OPEC,价格自律联盟) (3)军备竞赛 (4)团队生产的低效率 (5)改革激励的不足 (6)小学生“减负”遭遇“囚徒困境”析

三.智猪博弈 1.智猪博弈 在一个猪圈里养着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在猪圈的一端放有一个猪食槽,在另一端安装有一个按钮,它控制着猪食的供应量。 假定:按一下按钮,就有8单位猪食进槽,但按动按钮需支出2单位成本;若大猪先到食槽,则大猪吃到7单位食物,而小猪仅能吃到1单位食物;若小猪先到,则大猪和小猪各吃到4单位食物;若两猪同时到,则大猪吃到5单位,小猪仅吃到3单位。 这里,每头猪都有两个战略:按或等待。见表3.4给出的战略式表述。 小猪 按等待 大猪按 等 待 表3.4 智猪博弈 2.例子 (1)用智猪博弈模型解释股市现象 (2)用智猪博弈模型解释股份公司治理结构 (3)用智猪博弈模型解释广告市场现象 (4)用智猪博弈模型解释企业技术创新 (5)用智猪博弈模型解释公共品的提供 (6)用智猪博弈模型解释改革中的积极性差异

四.混合战略博弈 (1)“石头、剪子、布”游戏 (2)“棍子、老虎、鸡、虫子” (3)孔明与曹操:《三国演义》中华容道上的博弈。 (4)田忌赛马 (5)The gam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on TaiWan: Back for or no 五承诺行动 (1)破釜沉舟 (2)韩信赵国之战 (3)失街亭 。 六.信息不对称下的博弈 (1)二手车模型与伪劣产品之信息经济学解释

《管理经济学》(二)-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5)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二)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 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关门点决策 4、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利润状况分析 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6、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分析 7、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8、论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9、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企业决策 10、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11、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12、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条件与效率分析 13、卡特尔定价与价格领导的含义与应用 14、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15、运用某一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的定价与产量决策 1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其应用 17、企业不同的定价实践与应用 18、市场进入障碍与市场结构——以某市场为例 19、长期投资决策原则与应用 20、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3题——20题,可以加副标题。如第20题,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广告战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有何联系

[键入文字] 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有何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 年1 月,英、美、法、日、意等27 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实质上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其目的是为了重新 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曾经在战争期间对德宣战,也算是战胜国之一,因 而也派外交总长陆征祥率领代表团6 人出席了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年轻的中国代 表、著名的外交官顾维均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作了强硬发言,提出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 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七项条件。 接着,在中国旅欧学生要求下,又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和要求收回大战时被日本乘 机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的陈述书。当时,许多中国人,包括一些进步的知识分 子,对于帝国主义还抱有幻想,期望巴黎和会可以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由于美、英、法和日本相互勾结,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又奉行对外妥协的卖国政策,帝国主 义根本不理睬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无视中国的主权和作为战胜国的权利,竟无理地 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全部让给日本,至于日本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二十一条”,又借口不在会议的讨论范围之内而置之不理。 中国不仅没能收回山东的权利,反被日本帝国主义将它在山东侵略的权益用《凡尔 赛和约》规定了下来。顾维钧不惧日美英法勾结欺侮弱国的淫威,为维护中国山东权 益大义凛然,挺身而出,怒斥列强,拒签和约。巴黎和会彻底暴露了帝国主义的狰狞 面目,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无理决定,极大地震怒了中国人民,也打破了中国人 民对帝国主义的幻想。1919 年5 月4 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吹响了反帝爱国的战斗号角,“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吼声传遍全国。 6 月3 日以后,中国工人阶级以巨大的声势,以政治大罢工的形式,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狠很地教训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学生、 1

博弈论 案例

基本概念 (1)决策人:在博弈中率先作出决策的一方,这一方往往依据自身的感受、经验和表面状态优先采取一种有方向性的行动。(2)对抗者:在博弈二人对局中行动滞后的那个人,与决策人要作出基本反面的决定,并且他的动作是滞后的、默认的、被动的,但最终占优。他的策略可能依赖于决策人劣势的策略选择,占去空间特性,因此对抗是唯一占优的方式,实为领导人的阶段性终结行为。(3)局中人(players):在一场竞赛或博弈中,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成为一个局中人。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两人博弈”,而多于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称为“多人博弈”。(4)策略(strategies):一局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整个行动的一个方案,一个局中人的一个可行的自始至终全局筹划的一个行动方案,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局中人都总共有有限个策略,则称为“有限博弈”,否则称为“无限博弈”。(5)得失(payoffs):一局博弈结局时的结果称为得失。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得失,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而且与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是全体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的函数,通常称为支付(payoff)函数。(6)次序(orders):各博弈方的决策有先后之分,且一个博弈方要作不止一次的决策选择,就出现了次序问题;其他要素相同次序不同,博弈就不同。(7)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所谓纳什均衡,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在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支付将会降低。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纳什均衡点存在性证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所谓“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当局中人A采取其最优策略a*,局中人B也采取其最优策略b*,如果局中人B仍采取b*,而局中人A却采取另一种策略a,那么局中人A的支付不会超过他采取原来的策略a*的支付。这一结果对局中人B亦是如此。这样,“均衡偶”的明确定义为: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之为均衡偶,对任一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总有:偶对(a,b*)≤偶对(a*,b*)≥偶对(a*,b)。对于非零和博弈也有如下定义:一对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称为非零和博弈的均衡偶,对任一策略a(属于策略集A)和策略b(属于策略集B),总有:对局中人A的偶对(a,b*)≤偶对(a*,b*);对局中人B的偶对(a*,b)≤偶对(a*,b*)。有了上述定义,就立即得到纳什定理:任何具有有限纯策略的二人博弈至少有一个均衡偶。这一均衡偶就称为纳什均衡点。纳什定理的严格证明要用到不动点理论,不动点理论是经济均衡研究的主要工具。通俗地说,寻找均衡点的存在性等价于找到博弈的不动点。纳什均衡点概念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使博弈论研究可以在一个博弈结构里寻找比较有意义的结果。但纳什均衡点定义只局限于任何局中人不想单方面变换策略,而忽视了其他局中人改变策略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纳什均衡点的结论缺乏说服力,研究者们形象地称之为“天真可爱的纳什均衡点”。塞尔顿(R·Selten)在多个均衡中剔除一些按照一定规则不合理的均衡点,从而形成了两个均衡的精炼概念:子博弈完全均衡和颤抖的手完美均衡。 博弈类型

巴黎和会部分

巴黎和会:1919年巴黎和平会议(Paris Peace Conference, 1919) 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分赃的丑剧——巴黎和会。 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有1000多人,全权代表70人,五大国(美意日法英)各5名,比利时、塞尔维亚、巴西各3名,中国、波兰等国各2名,后改为“四人会议”,即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 巴黎和会的对话 美国威尔逊他在山东问题上偏袒日本,牺牲中国利益。所以他说,“把山东给日本吧~” 法国克里蒙梭,竭力要确立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所以他说,“这个无所谓的嘛~但是有关于欧洲的条款,必须要由我们法国签署!!”“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想在我的家门口和我争,没那么容易!” 英国劳合·乔治,竭力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所以他说,“不不不~这个可不行啊,这个必须由我们大英帝国来参与决策啊!!毕竟我国可是为了胜利付出了惨重代价啊!!” 美国威尔逊可不会想参与欧洲的事情,所以他不言。 而另外的两个(法国和英国)就争欧洲的重新规划问题了 一定从他们想代表的利益回答才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吵得不可开交。 “你们法国拿50%,我们英国得30%,怎么样?”“不行,绝对不行!这次大战, 法国损失最大,我们应该得58%。” “太过份了,我们不同意。” “那我们也不同意。”已经78岁的克列孟梭,虽已满头白发,但仍像只野兽般凶猛, 真不愧他的“老虎总理”的外号。而劳合·乔治也百般纠缠,一点儿都不牺牲自己的利益。 美国总统威尔逊只好在英法之间周旋,忙着打圆场:“我们美国一分钱都不要。你们两国都牺牲些,让别的国家也得点好处,法国得56%,英国得28%,这样可以吗?” 克列孟梭厉声喊着:“可以。但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德国的萨尔区也归我们!”如果法国得到萨尔区,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可以在欧洲大陆称王称霸。对这点,英国和美国当然不同意。 他们从1月吵到4月,谁也不肯让步。威尔逊和克里孟梭都以退出和会来要挟对方。 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处境 6月28日是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战胜国在和约上签字的一天。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 原因何在呢? 原来,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 本来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曾支援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英美法却做主要送给日本。而卖国求荣的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都准备签字承认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中国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博弈论在公共决策中的应用(最新)

博弈论在公共决策中的应用 一.领导干部要学点博弈论 1.几个富有启发性的案例 案例1:商家作出最低价格承诺的真相是什么?所谓最低价格承诺是指商家承诺自己的价格比任何对手都低,一旦有对手的价格比自己低,作承诺的商家将退回差额,并且承诺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罚金。 思考:商家为什么要作出这种承诺呢?是为了促销或者恶性竞争吗? 案例2:假设有三个候选人或候选方案:x、y 和z;有三个参加投票的人:甲、乙、丙。三个人对候选对象的态度分别如下:甲:x y z;乙:y z x;丙:z x y。(注:候选对象排位越靠前,表示越喜欢) 现在分别有三个投票程序:程序1,x与y先pk,然后胜利者进入下一轮与z进行pk;程序2,x与z先pk,然后胜利者进入下一轮与y进行pk;程序3,z与y先pk,然后胜利者进入下一轮与x进行pk。 思考:(1)上面每个程序的最终获胜者是谁?(2)为了保证丙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z当选,如果丙能够操纵投票程序,他应该采用哪个投票程序?(3)如果您是甲,为了

避免自己最不喜欢的丙当选,应该怎么办? 案例3:夫妻博弈(又称协调博弈) 妻 夫足球 芭蕾 思考:夫妻博弈最有可能出现的结局是什么?丈夫如何保证获得自己理想的结果——夫妻一起去看足球?妻子有没有办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 体会:什么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的特点就是:在均衡状态下没有人愿意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也就是说,博弈各方所选择的策略互相构成了最优反应。 案例4:开店博弈 假设顾客均匀分布在一条街上,他们总是选择到离自己家最近得的商店购物;现有两位投资者均准备在街上开店,他们都希望到自己商店购物的顾客越多越好。请问:投资者应该

北京朝阳区高一上历史目标检测必修答案

北京朝阳区高一上历史目标检测必修答案

————————————————————————————————作者:————————————————————————————————日期:

高一历史目标检测答案政治文明历程 第1课答案: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 2 3 4 5 6 7 8 9 C C A C D A B B C 10.分封主体是同姓亲族,同姓亲族、功臣在分封时除土地外还获得大量的物资、武装、人口等;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分封制巩固了西周对新占领区的控制;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建立起比商代内外服制度联系更加紧密、关系更明确的政治体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统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第2课答案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 2 3 4 5 6 7 8 9 C D B A B D D A D 10.(1)反映出:宗法分封制日益破坏和削弱。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实力的增长,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2)政治上:建立郡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负责);将六国旧贵族迁至首都,加强监视;军事上: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驻到全国各地。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3) 分封制郡县制 不同点1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的; 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 的。 不同点2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世 卿世禄)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 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不同点3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 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 的统一。 第3课答案: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 2 3 4 5 6 7 8 9 C D A A B D A B D 11.“收精兵”将装备精练的强大禁军统归中央;“削实权”设通判(直接奏报中央),文臣任州郡长官;“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由中央统一掌管。作者认为宋初的各种措施虽然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的目的,但是这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答案: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1 2 3 4 5 6 7 8 9 B C C C D B D B C 10.(1)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为便于军事的需要故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亲臣、重臣构成;军机处离宫廷很近,便于工作;“承旨、出政”合为一体,简化处理政务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军机处官员跪受笔录;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参考答案:进步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古代文明的延续; 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高度强化的集权要求对人们思想的控制、特务统治强化、维持庞大的国家机器对民众而言是沉重的兵役、徭役。明清时期,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新的民主思想产生,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社会进步。 第5课答案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1 2 3 4 5 6 7 8 9 A A C C D A C C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受访人/唐启华台湾东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洋政府在一战爆发后就开始筹备巴黎和会 新浪历史:今年是一战一百周年,国人对一战的印象主要集中在巴黎和会,在过去的观念中,我们一提到巴黎和会就会想起山东问题,事实上在当时的外交中是先有山东问题才有筹备和会和参战的问题,您能谈谈袁世凯时期的中国对于巴黎和会的筹备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吗? 唐启华:说先有山东问题才有参加和会问题,是因为今年是一战百年,100年前的1914年8月份欧战全面开打,中国是在一百年前的8月6号宣布中立的,日本在8月23号对德宣战出兵山东,进攻德国的租借地胶州湾,并占领了胶济铁路沿线,对中国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因为《国际法》上中国是中立国,但是中国并没有执行中立国的义务,未能用武装来阻止日本的借道进攻,所以中国在《国际法》上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所以将来要解决山东问题、胶州湾问题、胶济铁路问题,必须要能够参与战后的和会,才有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说先有山东问题才有参与和会的问题。 袁世凯政府在这段期间,组织了一个保和会准备会的特别会议,专门来讨论跟山东有关的各式各样的国际法问题,这个会议一个礼拜或者两个礼拜开一次,由它的会议记录看,讨论的非常详细,在我的书里面第一章的部分讲了很多保和会筹备会的工作。甚至于在1915年,中国还派了两个人到欧洲去筹备会议,如果和会召开的话可设法直接参加,并联络各国的国际法专家讨论中国如何能够参加和会的问题,一个是刘式训,一个是夏诒霆,所以袁世凯政府时期对和会的筹备可说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的。 新浪历史: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由黎元洪担任总统,段祺瑞担任总理,当时府院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参战存在一定的分歧,你能够从当时的内政和外交层面讲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浅谈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博弈

浅谈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博弈 [摘要]目前大型跨国公司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凭借自身雄厚的实力,常常在东道国形成垄断地位,并且时有不规范经营的行为出现,有的甚至威胁到东道国的经济主权。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对跨国公司和东道国政府的利益冲突进行了分析,并就其结果对东道国政府如何规范跨国公司的经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经济主权博弈 2010年3月23日3时3分,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公开发表声明,再次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器由中国内地转至中国香港。这几个月以来,谷歌撤出中国的传闻早已闹得沸沸扬扬,现如今终于尘埃落定,谷歌宣布撤出自己在中国内地的搜索业务就是最好的佐证。 对于谷歌撤出中国内地的真相,大多数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对搜索内容审查的不同意见是谷歌退出中国内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对互联网搜索服务进行过滤审查,而谷歌认为此举动不符合互联网自由化的发展,更加影响了其在中国的扩张。而中国方面认为谷歌的搜索服务没有屏蔽掉那些政府规定必须要屏蔽的敏感字眼,有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嫌疑。双方在此方面意见分歧很大,于是最后,谷歌选择了退出中国内地。 曾经对于很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其获得国外技术、技能和其它重要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那时的东道国政府对于跨国公司在本国的发展也大都放宽各种管制,采取优惠政策,以吸引其投资和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引进,对本国经济安全认识的提高,且跨国公司作为一个经济体,其本身就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于是,跨国公司和东道国政府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东道国政府开始制定一定的对应措施来防止跨国公司在本国境内打法律法规的―擦边球‖经营,更是为了防止跨国公司无限发展而威胁到本国的经济安全。 一、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影响 1.跨国公司的定义

博弈论与酒店管理

博弈论与酒店管理 一、什么是博弈论之“囚徒困境” 公案:两个嫌疑犯(A和B)作案后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8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1年。 分析:假定A选择坦白的话,B最好是选择坦白,因为B坦白判8年而抵赖却要判十年;假定A 选择抵赖的话,B最好还是选择坦白,因为B坦白不被判刑而抵赖却要被判刑1年。即是说,不管A坦白或抵赖,B的最佳选择都是坦白。反过来,同样地,不管B是坦白还是抵赖,A的最佳选择也是坦白。结果,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各判刑8年。 结论: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如果A和B都选择抵赖,各判刑1年,显然比都选择坦白各判刑8年好得多。当然,A和B可以在被警察抓到之前订立一个“攻守同盟”,但是这可能不会有用,因为它不构成纳什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遵守这个协定。 二、酒店经营中的“博弈”思维 引言: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电价格大战,彩电大战、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微波炉大战……这些大战的受益者首先是消费者。每当看到一种家电产品的价格大战,百姓都会“没事儿偷着乐”。在这里,我们可以解释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而且价格战的结果是谁都没钱赚。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所以,价格战对厂商而言意味着自杀。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引伸出两个问题,一是竞争削价的结果或“纳什均衡”可能导致一个有效率的零利润结局。 案例:昆明酒店业的冬天 1988年云南省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后,在1999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极大提升云南旅游知名度的同时,也带动了一系列酒店的兴起。随着游客大幅增加和政府逐渐重视,从1997年到1999年,昆明星级酒店一共7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家。 2003年,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昆明拥有正规饭店530多家,共5万多个标准间,可容纳11万人住宿,其中星级饭店110多家,有五星级酒店5家,四星级酒店16家,三星级酒店33家。四星、五星级的高级酒店就有几十家,星级酒店规模和档次远高于同等规模的城市。 盲目建设的背后,引发的是酒店业的疯狂价格战和酒店业的业绩下滑,并由此带来的行业大调整。经过’99昆明世博会期间的剧增和短期繁荣后,昆明酒店业迅速进入了大面积亏损的低迷期。酒店业濒临崩溃,星级宾馆价格低廉,五星级酒店一晚260元。行业竞争之惨烈,超乎想象。 “260元,这是什么价格?在上海,也就是在波特曼吃顿早餐罢了。”昆明市饭店行业协会秘书长杨艾军说起这个话题,就显得痛心疾首。“’99世博会之前的昆明,酒店住房异常紧俏。杨艾军说,曾经有一个团队的导游,因为无法解决团员的住宿,跪在一家酒店的大堂痛哭流涕。”可惜这样的好年景现在是一去不复返了,昆明酒店竞相削价导致的恶性竞争,使得整个行业面临崩盘的危机。应对:“提质增效”运动 之后,为了提顿行业颓势,整个城市的酒店开展声势浩大的“提质增效”运动,业内的所有相关环节,都在媒体上发布行业自律公约。被价格战打得焦头烂额的昆明旅游业,不得不停下手来,重新构架自己的价格体系,试图遏止几乎是全行业参与其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在1999年世博会之前,整个昆明的住宿企业只有不到100家,星级饭店也只有几十家,而且几乎家家都能盈利。

管理经济学(二)-卿志琼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管理经济学》(二)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 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关门点决策 4、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利润状况分析 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6、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分析 7、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8、论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9、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企业决策 10、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11、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12、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条件与效率分析 13、卡特尔定价与价格领导的含义与应用 14、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15、运用某一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的定价与产量决策 1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其应用 17、企业不同的定价实践与应用 18、市场进入障碍与市场结构——以某市场为例 19、长期投资决策原则与应用 20、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 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一、博弈论概念及其起源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或竞赛论,是研究具有对抗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它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起源于 20 世纪初。1944 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奠定了博弈论的理论基础。简单地说,博

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张维迎教授对博弈论的定义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比如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每一个企业,都会考虑采取正常价格策略,还是采取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如果垄断可以形成,则博弈双方的共同利润最大。这种情况就是垄断经营所做的,通常会抬高价格。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厂商用正常的价格,双方都可以获得利润。从这一点,我们又引出一条基本准则:“把你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事实上,完全竞争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决策。在这种均衡中,每一企业要使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要使效用最大化,结果导致了零利润,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非合作行为导致了社会所期望的经济效率状态。如果厂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垄断价格,那么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遭到破坏。这就是为什么WTO和各国政府要加强反垄断的意义所在。 二、博弈论与企业决策的关系 博弈论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在充满竞争的商界里,经验、竞争战略和博弈论就好比是企业管理的术、法、道,掌握博弈之道的企业管理者往往比不懂博弈之道的更加理性和高明。从冯诺伊曼创立博弈理论至今,博弈论已经从早期的静态博弈发展到动态博弈,并在商业、法律、心理学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人类的很多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都是相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