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密度实验教案

测密度实验教案

实验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实验前必备知识

1、实验室测量质量用,测量体积用。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换算:1ml= cm31g/cm3= kg/m3

二、实验过程设计

实验名称: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目的:学会运用天平和量筒对物体的密度进行测量。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量筒、烧杯、细线

实验步骤:

一、测量盐水的密度

1、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再次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3、读取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4、写出盐水密度计算的表达式,并将表格补充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

总质量m

1/g

烧杯和剩余盐

水的总质量m

2

/g

量筒中盐水

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

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

/kg·m-3

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系着小石块,轻轻的浸没到量筒内的水中,读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4、写出小石块密度计算的表达式,并将表格补充完整。

小石块的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

积V1/cm3

石块和水的总

体积V2/cm3

小石块的体

积V/cm3

小石块的密度ρ

/kg·m-3

测量物质密度教案

1、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2、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形成初步观察能力. 2、尝试设计不同情况下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引导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问题. 教材内容详解 一、量筒的使用 1、量筒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液法也可以间接测定固体的体积. 二、测不规则固体物质的密度 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测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量,从量筒中读出水面指示的刻度,两次体积之差就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也就是物体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V m 得出密度. 三、测液体的密度 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补差法”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人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ρ=V m 求得密度. 氩的发现 18世纪末,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凯文迪许,在做化学实验时,从通电的水银中电解出一个小气泡,这个小气泡很顽固,无论怎样放电,它也不肯与氧气化合,他把这种顽固的 小气泡称为空气中的另一种浊气,但他没有再深入研究小气泡,轻易地把小气泡放走了. 在他逝世后100年,物理学家瑞利和化学家拉姆赛重新做了他的实验,也找到了这种小 气泡,在精确测量时,他们发现从空气中提取混有小气泡的氮的密度为 2kg /m 3,而从氨气 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250 5kg /m 3,虽然二者仅差 7kg /m 3,但瑞利他们由于不放过这一细 微差异而执着地研究下去最后确定这种小气泡是当时还不知道的气体“氩”,并因此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奖. 课内练习 题型I 双基巩固 例1 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答案:C A 、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 、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 、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 、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分析:因为量筒里的液体的体积V 等于它的高h 和横截面积S 的乘积,即,V=Sh .当体积相同的液体倒入量筒时,截面积较小的量筒液柱必定较高,这样量筒上每mL 刻度的间隔就较大,读数就会较精确.因此,量筒通常要做成细而高的圆筒形. 例2 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A 、在量筒内倒人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 l ; B 、用天平称出金属块质量m ; C 、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平衡;

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教案

固体密度测量实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用天平、量筒等常规方法测量物质密度; 3、会运用学过的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知识,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密度的公式,明确要想测出物质密度,需从质量和体积入手思考设计 实验; 2、明确测量密度的常规方法——排液法; 3、围绕“排液法”的器材选择和实验思路,逐步换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 生对产生的新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示学生思维中的矛盾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探究性的专题逐步创 设成阶梯型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发创造性思维,以产 生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知道测量密度的常规方法——排液法 2、掌握密度的公式,并能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物理知识推导出密度的 表达式。 二、难点: 1、对于密度测量中的一些非常规方法的理解以及方法过程的先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回顾一下:1、密度的公式:V m =ρ 2、常规的器材——天平用于测量质量、 量筒用于测量体积 3、方法——排液法 具体方法:浸没时 V 物= V 排液= V 2-V 1 变化一下:没有量筒,对于规则物体的体积——刻度尺 强调:排液法的适用性更加广泛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提高一下:针对排液法的应用,提出两个可能遇到的问题: 1、 如果被测固体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此时的 V 物≠V 排液 ,怎么办? 方法:悬沉法 针压法 2、 如果被测固体易于液体反应或易溶于液体,怎么办? 方法:排面(细沙)法 方法与排液法相似

《密度的测量》教案(可打印修改)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重点 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 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量筒、烧杯、自来水、盐水、小石块、石蜡块等,天平及砝码(根据学生数和分组情况确定数量)。 一、新课导入 地质勘探、科学考察需要对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的测量,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也需要对产品、种子等进行密度的测量。应该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密度的测量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1.量筒的使用 (1)由公式ρ=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即可算出物质的密度,可是如何测量物m V 质的体积呢?由此引出量筒。 (2)如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呢? 教师出示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教师强调】与许多测量仪器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提问】使用量筒时应如何读数呢? 【教师归纳】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的底部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的顶部相平。 【教师提问】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量筒直接测量,那么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 【教师总结】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可采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即先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水和完全浸没于水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

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思考

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思考 对于一个实验,可能存在多条思路、多种方案,那么在众多实验方案中,我们应如何选择呢?一般来说,选择实验方案主要有三条原则: 1.简便性原则即要求所选方案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各量易测。应尽量避免实施那些原理复杂、操作繁琐和被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实验方案。 2.安全性原则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使用易破、易碎的器材时有谨慎操作的意识。所需装置和器材要易于置备,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出现有条件。 3.精确性原则不同的实验方案,其实验原理、所用仪器

以及实验重复性等方面所引入的误差是不同的。在选择方案时,应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尽可能选用精确度高的实验方案。 下面结合密度的测量,具体说明如何选择实验方案。 小汉和小盼合作进行“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他们选择的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步骤一、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步骤二、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2

步骤三、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人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m/V=(m2-m1)/V 他们收拾好实验器材后,一起对实验的过程进行了评估,小汉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正确,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 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是准确的。 小盼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儿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但我们测量得到的数据还是有了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也 有误差。

小汉认真思考后,同意了小盼的意见。然后,他们一起 继续探讨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尽量减小测量的误差。根据 小汉和小盼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请思考: (1)小盼这里所指的“测量误差”是在上述实验步骤的第 步骤产生的,导致了盐水体积读数(填“偏大”或“偏小”),从而使得盐水密度的计算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2)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必须从质量和体积两方面的测 量进行控制。根据小汉和小盼的分析意见,在不增加实验 器材的条件下,提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使实验结果的误 差达到最小。实验步骤是:。

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一、测固体的密度 姓名:班级: 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密度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滴管、细线、固体、烧杯、量筒、水 三、实验原理:ρ=m∕? 四、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观察天平的最大量程 g,分度值 g ③取下保护圈 ④用镊子将游码归零 ⑤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衡量平衡 ⑥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然后在右盘按由大到小的原则舔家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⑦读出被测物体质量(注意游码读数) 3、向量筒内倒入适量水(1/2)以下,读出此时水的体积(视线齐平)并记录 4、用细线将物体拴好,轻放入量筒内,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并记录;算出物体的 体积 5、利用公式ρ=m/v算出物体的密度 项目物体质 量 m/g 水的体积 V 1 /mL 物体和水的总体 积 V 2 /mL 物体的体积 V 3 /mL 物体的密度 ρ/(Kg/m3) 数据 6、实验完毕,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清洁 实验二测液体的密度 1. 主要器材:天平、量筒 2. 实验原理:ρ=m∕? 3、测量步骤: (1)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未知液体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称出其质量m 1 ;( 2)将烧杯中的未知液体倒一些在量筒中测出其体积V; (3)将盛有剩下未知液体的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它们的质量m 2 4、计算结果:根据得 项目烧杯和 水的总 质量 m 1 /g 倒入量筒 水的体积 V/mL 烧杯和剩余水的 总质量 m 2 /g 物体的密度 ρ/(Kg/m3)数据 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清洁 评分点操作考试内容满分 值1正确安装天平并调零。32物体和砝码放法正确。23用镊子取放砝码与移动游码。24量桶内倒入适量的水,水不溅出。记下刻度。2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教案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教案 杨思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能力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德育目标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 教法建议 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与说明 1.关于实验原理 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 (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

(原创)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实验的应用——球体密度测量仪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实验的应用——球体密度测量仪 摘要:在稳定流动的液体中,由于各层液体的流速不同,互相接触的两层液体之间就有力的作用,两相邻液层间的这一作用力称为摩擦力或粘滞力。液体的粘滞系数η取决于液体的性质和温度。在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中,假若控制温度等条件,选取某种液体测出其η并以此为标准液,便可反之计算出小球的密度。 关键词:球体密度测量仪、斯托克斯公式、液体的粘滞系数 引言:在测球体密度ρ时,一般都根据公式ρ=m/v,质量m 一般用天平称出,可是根据“固体密度的测定”实验可知,一般的天平测量质量时存在较大的误差。体积v 需先用游标卡尺先测得球体的直径d ,然后代球体体积公式计算。其中球体形状不一定规则,在测量直径时,存在误差;在带公式计算时兀的 能少的出现,我们不妨只测定小球的直径,同时在标准液粘滞系数η确定的情况下,在通过测时间t ,便可以换算出小球的密度。 一、仪器原理 当金属小球在粘性液体中下落时,它受到三个铅直方向的力:小球的重力mg 、液体作用于小球的浮力gV ρ(V 为小球体积,ρ为液体密度) 和粘滞阻力F (其方向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如果液体 无限深广,在小球下落速度v 较小的情况下,有: vr F πη6= (1) 上式称为斯托克斯公式,式中η为液体的粘滞系数, 单位是s Pa ?,r 为小球的半径。 小球开始下落时,由于速度尚小,所以阻力不大,但 是随着下落速度的增大,阻力也随之增大。最后,三个力 达到平衡,即: rv gV mg πηρ6+=液 于是小球开始作匀速直线运动,由上式可得:vr g V m πρη6)(液-= 令小球的直径为d ,并用ρπ 36d m =,t L v =,令小球的直径为d ,并用ρπ36 d m =,t L v =,2 d r =代入上式得: L t gd 18)(2液ρρη-= (2) 其中ρ为小球材料的密度,L 为小球匀速下落的距离,t 为小球下落L 距离所用的时间。

《测量密度》教案

《3.测量密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三、教学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四、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五、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

【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 【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 【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 【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 (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测体积时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如下图所示: 将物块竖直放置,然后如图所示,将其夹到中间,最后下面用尺子测量,即可得圆柱体的直径d ,所以这个圆柱体的横截面积即可知道,然后用刻度尺测量一下圆柱体的高,根据 公式V =π(2d )3即可得物块的体积。 以上是一种方法,另外还有第二种方法,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 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 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 2-V 1。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能够测出物质的质量即可得体积,最后还得用质量m 除以体积V 即可得到物质的密度。 【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级 班 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 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密度)的科学方法。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细线、水、铜块、铝块 实验原理: 测 量物 质的 密度 ,一 般需 要测 量它 的 和 。然 后利 用公 式 ,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 (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一)测量固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仪器是否齐全,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游码、标尺的分度值并记录,观 察天平横梁是否平衡。(1 分)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并记录。(1 分) 2.用测量铜块或铝块的质量 m 。 3.测量量筒内水的体积 V 1,记录到表格中。 4.将铁块(或铝块)放入装水的量筒内测量水和铜块(或铝块)的体积 V 2,记录到表格中。 (1 分) 5、计算铜块(或铝块)的体积:V= V 2-V 1 6.计算铜块(或铝块)的密度,并填入表中。 7.整理器材。正确制动天平,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中,游码拨至零刻度。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g ,游码标尺的分度值 g 量筒的量程 mL ,量筒的分度值 mL 。

2、记录数据: 物质 质量(g ) 量筒中水的 量筒中水和 物质的体 密度 体积 V 1(cm 3) 金 属 块 的 总 积 V= V 2-V 1 (g/ cm 3) 体积 V 1(cm 3) (cm 3) 铜块 铝块 回答问题: 为什么本实验要先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后测量物质的体积 答: 测量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仪器是否齐全,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游码、标尺的分度值并记录,观 察天平横梁是否平衡。(1 分)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并记录。(1 分) 2.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 。 3.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水倒入量筒中,正确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 V 并记录。 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把装剩余水的烧杯轻轻放在天平左盘上。用镊子向右盘 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1 分) 正确读出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 m ,并记录。(1 分) 5.计算水密度。计算水密度,并填表。 6.整理器材。正确制动天平,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中,游码拨至零刻度。 记录数据 烧杯和水 量筒中水的体积 的总质量 M (g ) V (cm 3) 烧杯和剩余水 的质量 m (g ) 量筒中水的 水的密度 质量 M-m (g ) (g/ cm 3)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作者:张杰 【学习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时间】1课时 【课程标准】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3节的学习内容。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不吸水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和盐水密度这些知识与技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ρ=m/ν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上节课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是学习力学的第一个关键实验,有助于以后浮力知识的学习,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教学重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学情分析】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想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想到,很多学生由于受前面“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的影响,往往制定出不精确的方案,学生注意不到没把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有些残留在了烧杯内,使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所以这一环节要做重点处理。 【学习目标】 1、尝试用密度知识鉴别生活中的物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物质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测量密度的实验题

密度测量实验专题 一.测量液体密度 题型一:测量液体密度 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烧杯、量筒、待测液体 2.实验步骤: a.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b.把适量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m1; c.把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进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e.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3.表达式: V m m2 1- = ρ 4.记录数据的表格: 题型二:无量筒测量液体密度(一) 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烧杯、水、待测液体 2.实验步骤: a.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b.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则水的质量为(m2-m1);

c.将水倒掉,在烧杯中装满待测液体,称出烧杯和待测液体总质量m 3,液体的质量为 (m 3-m 1)。 3. 推导液体表达式:水水 水 ρρρ1 2131 21313-m m m m m m m m v m m v m -=--=-== 液体密度表达式:水ρρ1 21 3-m m m m -= 题型三:无量筒测量液体密度(二) 1.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两个相同的烧杯、水、待测液体 2. 实验步骤: a. 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1; b. 在一个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2,则水的质量为(m 2-m 1); c. 在另一个烧杯中装满待测液体,称出烧杯和待测液体总质量m 3,则液体的质量为 (m 3-m 1)。 3. 液体密度表达式:水ρρ1 21 3-m m m m -= 题型四:无量筒测量液体密度(三) 1.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烧杯、水、细线、待测液体 2. 实验步骤: a. 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1; b.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水并用细线在水面处做标记,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2,则水的质量为(m 2-m 1);

实验06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原卷版)

实验六、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 【实验原理】: ρ=m/v 【实验器材】: 量筒、天平、待测物体或液体、细线、水、烧杯等 【固体的密度】: 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称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然后,根据密度定义求得密度。 【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1; ③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④算出石块的体积V=V2-V1; ⑤利用公式ρ=m/v算出石块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 (1)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 (2)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体,并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 (3)再称出容器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量筒内液体的质量, (4)再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记下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 ④利用公式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 【考点方向】: 体积的测量 量筒: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1)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 (2)量筒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①选:选择与适当的量筒; ②放:把量筒放在上; ③测:若量筒内的液体内有气泡,可轻轻摇动,让气泡释放出来;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中部相平,即要与凸液面(如水银)的部或凹液面的部(如水)相平。 天平的使用 1、使用天平时,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估测物体质量;再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为什么?因为:。 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处,再调节,时指针指在分度标尺处,或指针在中央红线左右摆动幅度相同即可。(左偏右调) 3、称量过程中要用夹取砝码,物码,先大后小,最后移动直至天平。 4、读数=读数+读数; 5、如果砝码缺了一角,所测物体质量比实际质量。 6、使用量筒时先观察和; 7、注意量筒的量程没有刻度线。 8、观察时视线要与在同一水平线上。 9、如果使用天平时把左盘放置的砝码,右盘放置的物品,那么该天平是否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密度,为什么? 答:。 10、实验中将最小的砝码5g放入天平右盘后,发现中央分布盘的指针向右偏,那么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创新母题】: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上,游码移到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平乡县职教中心张克强 教学过程设计

的盐水的密度,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合作探究: 一、量筒的使用: (一)观察量筒归纳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使用方法。 (二)使用方法: (1 )、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 i;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o V2与V i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学生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1)单位ml (2)最大量程100ml,最小分度值为1 ml (3)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学生动手操作: 仃吐*11水的总你枳 石块的体积:V =V2 -V1 (2)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 “溢杯法”测量其体归纳总结使用量筒测量不同物体体积的方法, 使学生 知道本 节知识 的原理, 进一步 熟悉测 量工具 的使用 方法, 培养学 生观察 能力, 总结能 力,从 实际操 作中总 结量筒 的使用 方法。 培养学 生的转 化思想, 引导学 生学会 使用量 筒测量 固体的 体积。

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 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3)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学生理解使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画图法表 示自己的方法图形可 以使学 生有一 直观的 感觉, 便于学 生理 解。 分组实验: 【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密度】(播放课件)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 选择实验器材,将本组设计的测量方法的原理图按操作步骤的顺 序。 设计测量石块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学生自 主设计 测量小 石块密 度的实 验方 案。进 行实验 与收集 数据。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液体密度专题练习题

《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题练习题 知识点回顾: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可以用量筒测出。 2、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 dm3 1mL= 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和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相(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或量杯来测量。 专题练习: 实验探究题: 1.小成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民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 (选填“右”或“左”)调.(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上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_ 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3)小成用这种方法测得酱油密度会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2.小成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0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6g/cm3之间,他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

节使天平平衡; B.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m1,如图乙所示m1=________; C.然后将烧杯中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 m2=25g,则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表达式为m1﹣m2; D.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V,如图丙所示; E.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ρ=________g/cm3; F.根据测算出的密度,小成通过比对,该样品油________地沟油(选填“是”或“不是”). 3.如下图,小威用量筒盛某种液体,同时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筒共同质量m的关系,则量筒的质量为________g,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4.小成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到液体实验次数1234 液体体积/cm3 5.87.916.735.1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10.712.821.640.0 其中________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cm3。 6.小华在探究老醋的密度时: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3)由下图可得老醋的体积为________ cm3,老醋的密度是 ________ g/cm3=________ ㎏/m3.

实验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 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能力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德育目标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 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 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 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 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 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 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 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 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 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 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 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 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 教法建议 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分析与说明 1.关于实验原理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 答案解析 1.(2018?衡阳)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取了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图1的三种方案的实验: (1)实验小前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 的左侧,要使橫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右”或“左”)调节 (2)实验记录数据:m1=30g,m2=52g,m3=52.8g;m4=41.4g(如图2中的甲),V1=20 mL(如图2中的乙),V2=10mL,V3=19mL,其中方案3液体密度大小为 1.2g/cm3 (3)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实验方案,你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方案2(选填“方案1”、“方案2”、“方案3”)。

【分析】(1)根据天平指针的偏转方向调平,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读取天平示数时应将砝码与游码的示数相加。天平应放在水平台上,先判断量筒的分 度值,再读出液体的体积,从而计算液体密度。 【解答】解: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先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 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由图2甲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4=20g+20g+1.4g=41.4g,由图2乙知,量筒的分度值是1mL,所以液体的体积是20mL=20cm3, 方案3液体质量m=m3﹣m1=52.8g﹣30g=22.8g; 方案3液体体积V=V3=19mL=19cm3; 方案3液体密度:ρ===1.2g/cm3。 (3)方案1:当把液体由量筒倒入烧杯时,量筒上会沾有少量液体,导致称量的液体质量 偏小,根据ρ=知测量的液体密度偏小,误差较大; 方案3:当把液体由烧杯倒入量筒时,烧杯上会沾有少量液体,导致称量的液体体积偏小, 根据ρ=知测量的液体密度偏大,误差较大; 方案2避免了1和3中的这些问题,实验误差较小,故方案2较合理; 故答案为:(1)水平;右;(2)41.4;20;1.2;(3)方案 2 【点评】本题考查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步骤和原理,关键是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记忆测量的方法和原理;重点是记住测量密度的原理和测量步骤。 2.(2018?自贡)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

教学设计《创新实验:多种方法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创新实验: 多种方法测物质的密 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学设计:《创新实验:多种方法测物质的密度》 一、教材分析:八年级物理在第六章详细介绍了密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在学习完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知识后,密度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密度把压强、浮力、杠杆联系在了一起,纵观近几年,用特殊方法测量物质密度的中考题层出不穷。这类题知识联系广泛,稳中有变、变中求活、活中求新、新而不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从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 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有关天平使用、量筒使用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巩 固密度测量的基本方法;通过变式训练掌握密度的其他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掌握测量密度的基本操作方法;通过变化器材和 实验条件提高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实验习 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思想、采纳他人合理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用其他器材代替天平或量筒测量密度的方法;学习方法的引导 2.难点:用浮力的知识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分析: 变式训练是物理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运用

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一、常规法 1. 主要器材:天平、量筒 2. 测量步骤: ;(1)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未知液体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称出其质量m 1(2)将烧杯中的未知液体倒一些在量筒中测出其体积V; (3)将盛有剩下未知液体的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它们的质量m 2 3. 计算结果:根据得 二、密度瓶法 1. 主要器材:天平、未知液体、玻璃瓶、水 2. 测量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 (2)在空瓶中装满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 1 (3)把水倒出,再将空瓶中装满未知液体,测出它们的质量m 2 3. 计算结果: 液体的质量: 液体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 三、密度计法 1. 主要器材:自制密度计、未知液体、量筒 2. 测量步骤:

(1)把铁丝缠在细木棍下端制成简易的密度计; (2)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让密度计漂浮在水中,测出它在水中的体积V 水 (3)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未知液体,让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测出它在液体中的体积V 液 3. 计算结果: 四、浮力法 1. 主要器材:弹簧测力计、水、金属块、未知液体 2. 测量步骤: ;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G ; (2)用弹测力计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重力G 1 。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重力G 2 3. 计算结果: 五、浮体法 1. 主要器材:刻度尺、未知液体、水、正方体木块 2. 测量步骤: (1)将木块平放在水中漂浮,测出木块浸在水中的深度h 1 (2)将木块平放在液体中漂浮,测出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深度h 2 3. 计算结果: 测量液体密度的多种方案 作者:熊泽民文章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07年4期点击数:1826 更新时 间:2008-3-28 新的课程改革为物理教学注入了活力,其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最具有特色的

密度测量实验小结

密度测量实验小结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密度测量实验小结 一、理解题目所给条件的含义 1、看清固体和液体 “液体”-----重点测质量(先后步骤影响精度) 缺器材利用水密度已知道的条件间接求体积“固体”-----重点测体积 2、看清固体大小: “小”石块、“小”木块等----可以用量筒、量杯测体积 “大”石块、“大”木块等----不可用量筒、量杯测体积,用烧杯溢水法测体积 3、看清固体形状 块状:规则---用尺子测量求体积 不规则---用排水、溢水、沉砂法等求体积 沙状、颗粒状---不溶于水,用排水、溢水、沉砂法等求体积(注意排 净气泡、注意器材感度) ---溶于水,换不溶解液体或沉砂法等求体积 4、看清固体“溶不溶解” 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溢水法,换细沙或不溶解的液体(煤油、汞等) 5、看清“吸不吸水” 吸水-----换细沙或饱和水后再放入水中

6、注意实验步骤影响测量结果 二、记牢典型物体密度测量步骤及准确描述 典型一:测小石块(小铁块,银元等)密度 分析:小石块---不规则、不溶于水(不特殊说明就是不溶于水)、体积小、密度比水大 要得到密度,必须测出其质量和相应体积,质量---天平,体积---量筒、细线、水 器材:天平、被测小石块、量筒、水、细线 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小石块质量m ; (说明:此步骤多与天平使用方法中的“放、拨、调、测、读”联考) 2、将适量水倒入量筒,读出体积v1; (说明:此步骤多与量筒读数考点相结合;还有可能考察“适量”的理解------既能确保小石块能完全没入水下,又不能使总体积超过最大量程) 3、用细线系好小石块,将其慢慢放入已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读出体积v2; (说明:此步骤多量筒读数考点相结合;注意“细线的应用”、“慢慢”等,还有可能考察小石块表面有无气泡,若提到就回答“轻摇量筒,使气泡完全溢出”,再读数) 4、根据密度公式得到小石块密度ρ ρ m V = =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