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金融计量的参考论文

有关金融计量的参考论文
有关金融计量的参考论文

有关金融计量的参考论文

篇1

浅谈我国金融倾斜的计量检验

摘要:就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历史而言,一般是先有间接金融,后有直接金融,二者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是不平行的,而且在业务比重上也远不是均衡的,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间接金融的业务总量及市场占有率远大于直接金融,形成金融倾斜。但随着非银行金融的发展,直接金融的发展速度加快,在业务规模上接近甚至超过了间接金融,形成逆向金融倾斜。本文旨在通过计量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相对比重来揭示我国金融倾斜的动态特征,通过计量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来检验我国金融倾斜的总体效应,并在计量检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金融倾斜的内在动因,探寻我国融资结构变迁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间接金融;直接金融;金融倾斜;计量检验

一、金融倾斜的特征及效应

金融倾斜是指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之间的不平衡发展,是一国融资结构变迁的动态体现。其中,间接金融是指由金融中介机构充当信用媒介来实现资金在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流动的

融资方式;直接金融是指资金需求者在金融市场上通过直接发行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来筹资的融资方式。

白钦先(1989)在《比较银行学》中首次以金融倾斜来概括各国融资结构变迁的动态特征:就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历史而言,一般是先有间接金融,后有直接金融,二者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是不平行的,而且在业务比重上也远不是均衡的,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间接金融的业务总量及市场占有率远大于直接金融。但随着非银行金融的发展,直接金融在发展速度超越了间接金融,在业务规模上接近甚至超过了间接金融,导致传统的金融倾斜格局发生了逆转。郭翠荣(2003)对美国、日本及德国的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相对比重进行了计量,验证了金融倾斜这一融资结构的变迁规律,并指出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金融倾斜逆转的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

劳平(2004)从企业微观层面对美国、日本及韩国的融资结构进行了计量,结果表明微观层面的金融倾斜并未像宏观层面那样发生显著逆转,原因在于微观层面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而宏观层面的统计包含着大量滞留于金融市场的虚拟资本。白钦先(2005)指出,金融倾斜及其逆转深刻地反映出了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本质差异,传统金融中的货币性金融资产(如信贷资产)与现代金融中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如债券、股票、期货期权等)相比,后者具有多重虚拟性,因

此在计算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相对比重时,不应以市值类指标简单加总来计量,应考虑对不同的金融资产施以相应的权重,以客观反映融资结构的变迁特征。

关于金融倾斜的总体效应,即一国的融资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戈德史密斯(1969)利用35个国家1860―1963年的数据,对融资结构变迁与一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得出了二者之间正相关的结论。麦金农和肖(1973)对落后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进行了计量研究,认为这些国家的利率管制和市场分割,导致了金融中介的信贷配给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滞后。

鉴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频繁危机,斯蒂格利茨(1997)提出的金融约束理论认为,政府通过存贷款利率、市场准入等一组金融约束政策为金融中介部门创造获取剩余的机会,形成金融资源的适度垄断和倾斜,以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激励问题,但政府的这种选择性干预应该是动态的,随着金融深化的加深应逐步放松金融约束。为克服金融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贝克和莱文(2003)采用工具变量法对42个国家1976-199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再次证明了银行体系、股票市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莱文(2005)从法律渊源的角度对融资结构变迁的计量研究表明,高质量的法律体系和政治制度会形成对私有产权的有效

保护、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道德风险,避免过度的金融倾斜。谈儒勇(1999)利用我国1994-1998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融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计量检验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以金融中介体系为依托,而证券市场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显著。其他学者的研究,如曹啸和吴军(2002)、王毅(2002)、沈坤荣和张成(2004)、韩廷春和夏金霞(2005)、徐沛和白钦先(2006)的计量检验也支持上述观点。林毅夫(2006)的研究认为,一国的金融倾斜格局是客观的,又是动态的,在金融部门不太发达时,间接金融的作用较大,而当金融部门较发达时,直接金融的作用会超过间接金融的作用,融资结构会随着该国的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而演进,但不存在适应所有发展阶段和经济体的最优融资结构。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拟从量和质两方面对我国金融倾斜的特征和效应进行计量检验。其中,金融倾斜量的方面可以通过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相对比重来计量,而金融倾斜质的方面可以通过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来计量。在计量直接金融资产总量方面,本文采用的是债券和股票的发行额而非市值指标,以降低金融资产虚拟性带来的统计问题。

二、我国金融倾斜度的计量检验

金融倾斜度是衡量一国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相对比重的指标。正向的金融倾斜是指间接金融的比重超过了直接金融的比重,而逆向的金融倾斜(即金融倾斜的逆转)是指直接金融的比重超过了间接金融的比重,依据这一思想金融倾斜度可以界定如下:

其中,Tilt代表金融倾斜度,Loan代表间接融资的数量,Securities代表直接融资的数量,

Mean=(Loan+Securities)/2代表平均融资量。Tilt 0表示间接金融的融资量大于直接金融的融资量;Tilt 0表示直接金融的融资量大于间接金融的融资量;Tilt=0表示间接金融的融资量与直接金融的融资量大体相等。

本文以我国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余额(Loan)代表间接金融的融资量,以我国股票累计发行额(Stock)和债券发行余额(Bonds)代表直接金融的融资量(Securities),其中债券余额包括国债(Government Bonds)和企业债(Corporate Bonds)。样本序列为1978-2006年的年度数据,其中1978-2005的年度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和《中国证券期货年鉴2006》,2006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网站和中国证监会网站。将样本数据代入金融倾斜度的公式中,计算出我国金融倾斜度(Tilt)如表1,金融倾斜度的走势反映出了我国融资结构动态的变迁特征。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资金的动员方式初步实现了由财政渠道向银行体系的转换,但由于证券市场尚未建立,所以我国的金融体系等同于银行体系,金融倾斜度为1。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的直接金融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1981年我国首次恢复了国债发行,1984年开始发行企业债券,1990年12月和1991年4月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成立。

到2006年底,我国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余额为225285亿元,证券市场的融资量为54894亿元,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之比约为4:1,金融倾斜度为0.60,而在同一历史时期美国的金融倾斜度为-0.31,日本的倾斜度为0.13。由此可见,我国仍处在间接金融主导的历史阶段,直接金融虽有所增长,但比重仍然较低。而且在我国直接金融的构成中(以2006年为例),以弥补财政赤字为主要目的的国债融资为32951亿元,占我国直接金融总额的65%;作为企业永久资本的股权融资额为19112亿元,占我国直接金融总额的25%;而对企业预算约束最强的企业债券融资为2831亿元,仅占我国直接金融总额的5%,这说明由于投融资的微观主体尚未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对我国直接金融发展形成了制约。

三、我国金融倾斜效应的计量检验

金融倾斜质的方面可以通过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来计量。本文视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为经济增长的

两种金融要素,建立我国金融体系的Cobb-Dauglas生产函数模型:

式中A为常数项,和分别为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上述生产函数模型线性化为可计量的模型:为防止伪回归的产生,本文首先检验变量的平稳性;然后通过协整检验确定间接金融、直接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脉冲相应函数分析金融倾斜中的随机扰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动态效应;最后通过格兰杰检验来识别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1、样本序列的稳定性检验。

平稳性检验可以避免两个或多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之间可能产生的伪回归,本文使用ADF检验法,进行如下形式的回归:

2、样本序列的协整检验。

协整关系研究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序列变量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则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本文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LnGDPt、LnLoant、LnSecuritiest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估计结果表明,我国间接金融资产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0.8%,直接金融资产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仅增

加0.05%,这说明间接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大,而直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微弱。

3、样本序列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一个百分比标准差大小的随机扰动冲击,对模型中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本文的脉冲响应方程如下:

当t=0.01,t=0时,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金融中介系统的一个百分比标准差大小的信息冲击对LnGDPt产生的影响。如图1所示,金融中介的信息冲击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正向影响会逐渐衰弱,也就是说当金融中介的信息冲击使我国经济偏离均衡增长路径时,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贡献会逐渐减小。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形成了大量不良贷款,外来冲击会导致资金分流,使国有银行对国有经济的支撑作用减弱。当t=0.01,t=0时,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证券市场的一个百分比标准差大小的信息冲击对LnGDPt产生的影响。如图2所示,证券市场的信息冲击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影响微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正向影响会有所增强,这说明我国直接金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4、样本序列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本文格兰杰检验的思想是:如果LnLoant、LnSecuritiest是LnGDPt变化的原因,则LnLoant、LnSecuritiest的变化必然先于LnGDPt的变化,反之,如果LnGDPt是LnLoant、LnSecuritiest变化的原因,则LnGDPt 的变化必然先于LnLoant、LnSecuritiest的变化。本文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LnLoant先于LnGDPt变化的关系显著,也就是说间接金融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但LnSecuritiest先于LnGDPt变化的关系不显著,反而是LnGDPt先于LnSecuritiest变化的关系显著,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客观上带动了直接金融的发展,而不是直接金融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的增长,因此直接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微弱,还未能起到经济发展晴雨表的作用。

四、结论

1、金融倾斜及其逆转是融资结构变迁的客观规律,世界各国的经济实践表明政府的干预可以在有限的程度上加速或减缓这种趋势,但却不能改变这一规律。

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孰优孰劣尚无确切的结论,美国是直接金融为主的代表国家,德国是间接金融为主的代表国家,实践证明尽管是两种不同的融资结构,但却都适应了各自经济发展的需要。判断一国的融资结构是否有助于经济的发展,不仅要考虑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相对比重,更应考察融资结构

的变迁是否提升了本国的金融功能,是否提高了本国的资源配置效率,但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大多在明示或暗示间接金融的比重越低越好,直接金融优于间接金融,这是无根据的、是错误的。金融倾斜的逆转是一个客观的、历史的演进过程,试图主观强行推动未必是好事,也未必能做到。

2、本文的计量检验表明,我国仍处在间接金融主导的历史阶段。

从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相对比重来看,改革开发初期我国直接金融的比重为零,随着非银行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直接金融的比重有所增加,到2006年底,我国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相对比重约为4:1,而在同一历史时期,美国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的比重约为3.5:6.5,日本的比重约为5.5:4.5,韩国的比重约为1:1.2。从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来看,间接金融的融资量平均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8%;而直接金融的融资量平均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05%。由此可见,现阶段间接金融不仅是我国金融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主导作用。

3、我国融资结构这一倾斜特征并非人为设计和构造的,而是与我国经济转轨模式相适应的一个自然的、历史的演进过程。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渐进性,决定了国有银

行和国有企业在较长时间内主导着金融资源的配置,这不仅保证了体制内改革的进行,同时银行体系的资金漏损也间接支持了体制外产出。另一方面,尽管我国直接金融的比重虽已达到间接金融的四分之一,但由于占直接金融较大比重的国债融资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而所有者缺位使国有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这样真正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融资比重很小,因此导致了直接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微弱。

4、尽管我国客观地处在间接金融主导的历史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倾斜的融资结构就是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优的融资结构。

本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我国的间接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及直接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尚未形成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同时本文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我国金融中介体系正向的信息冲击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是衰减的,而市场体系正向的信息冲击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尽管微弱,但却是递增的,这说明尽管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但它的存在和发展的确有助于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倾斜的逆转不是可以主观故意的和一蹴而就的,纵观世界各国融资结构的演进历程,金融倾斜的逆转无不经历了数十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人为逆转付出的则是惨痛的代价,如日本泡沫经济最严重的几年恰恰是金融

逆向倾斜最大的时期,而且在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一百多年的漫

长历史进程中,所谓金融倾斜的逆转时间也只有区区三年;再

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英国为了发展伦敦的资本市场,把整

个行业全部开放,开放的结果是英国传统金融机构大部分被国

外收购,这些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深刻借鉴。

参考文献:

[1]白钦先.比较银行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5-7

[2]白钦先.金融结构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

历程[J].经济评论,2005;3

[3]曹啸,吴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检验与

特征分析[J].财贸经济,2002;5

[4]高铁梅.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71~198

[5]郭翠荣.发达国家金融倾斜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21-28

[6]韩廷春,夏金霞.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4

[7]劳平.融资结构的变迁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48-159

[8]林毅夫.经济发展中的最适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北京

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2006;6

[9]谈儒勇.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

[10]沈坤荣,张成.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4;7

[11]徐沛,白钦先.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8):165-177

[12]王毅.用金融存量指标对中国金融深化进程的衡量[J].金融研究,2002;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9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证券期货年鉴200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9

[15]Beck,T.and R,Levine(2003),Stock Markets, Bank and Growth:Panel Evidenc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28:423-432

篇2

浅析金融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摘要:金融资产相关概念和公允价值自从被引入新《企业会计准则》后,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发生了一些变化,会计核算变得也比较复杂,为使会计人员便于正确理解相关规

定,准确把握这些变化,本文从会计处理的角度出发,对各类金融资产从确认和计量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确认;计量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第一次把公允价值引入到金融工具的计量,更真实地反映了金融工具交易的实质。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重要组成部分,除包括传统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之外,新《企业会计准则》将按管理的目的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除贷款和应收款项外,其余均属于证券类金融资产,而这三种证券类金融资产在具体核算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处理时比较容易混淆。因此,本文将主要对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分析。

一、金融资产的确认

根据对金融资产投资持有意图的不同,可将金融资产划分为:(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为赚取差价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如果金融资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应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内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3)属于衍生工具,主要指期权和期货,但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和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挂钩并且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指当金融资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应该将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的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计量的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2)企业的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金融负债组合、或者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其中,对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非权益性投资,在初次确认时即明确的确定一直持有该投资到期才收回,除非有企业因不可控制原因使得企业无法再对该项投资持有至到期,此时应该将其重新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时收回的金额,必须要固定或可确定。此外,旧准则中的长期债权投资中持有至债权到期的应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而对于到期时间少于1年的投资,如满足持有至到期投资其他条件,也应该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

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在通常情况下,工商企业因为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和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等。由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因而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一般应当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包括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但又不限于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和非金融企业所持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企业持有的其他企业的债权等,只要它们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定义,就可划分为这一类。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就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了上述三类资产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中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均可归为此类。

二、金融资产的计量

(一)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通常是短期获利,所以交易性金融资产相较于其他类金融资产更灵活,交易也相对频繁。在一个会计期间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可能会发生多次交易,从而导致期间内的交易费用相对于收益较高,交易费用对投资损益的影响也较为明显。较高的交易成本计入金融资产的成本缺少合理性,因此,金融资产应当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因为交易不活跃,甚至持有期间不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交

易,交易费用较低,考虑到要降低核算成本,其初始入账金额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确定。

这四类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的共同点是:四类金融资产在确认初始成本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确认金融资产初始成本时,若支付价款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不同点在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中,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而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取得时支付的相关交易费用,均直接计入初始取得成本。

(二)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资产的计量,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其后续计量采用的基础不完全相同。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且不扣除将来处置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即公允价值变

动损益。企业持有该金融资产期间所得的债权利息或者现金股利,应在计息日或现金股利宣告发放日确认为投资收益。

2.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摊余成本的方式进行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实际利率应当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确定,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应当在在确定实际利率时考虑金融资产所有合同款项(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当考虑未来信用损失。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同时要考虑金融资产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及溢价或折价等。

3.贷款和应收款项应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贷款持有期间应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计算和确认利息收入。实际利率应在取得贷款时确定,并在该贷款预期存续期间内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别较小的,也可按合同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且不扣除将来在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之外,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并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应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应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四类金融资产因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并与套期保值有关的,应按照套期会计方法处理。对于按规定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但以前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改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这四类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相同点是四类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所取得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都应在计息日或现金股利宣告日计入当期损益。所做的会计处理应为:借记应收利息,贷记投资收益;企业在收回或处置金融资产时,都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不同点之处在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张雪梅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 学生姓名:张雪梅学号:0702110310 设计(论文)题目:南京旅游业灰色关联度分析 指导教师:严伟 专业负责人: 起迄日期: 设计(论文)地点:金陵科技学院江宁校区 发任务书日期:2010年12月16日

1.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应达到的目的: 目前,灰色系统理论在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应用十分广泛,如预测宏观经济态势、区域经济优势分析、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旅游经济应用研究方面尚不多见。本文以南京旅游业为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定量地将影响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分析出来,同时建立南京旅游业的灰色预测模型,进而为南京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本选题属于一项理论性的研究,学生应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南京旅游业的影响因子。南京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影响的因素很多,如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旅游者的可支配性收入、旅游偏好、年龄、职业及文化修养等等,而这些因素对南京旅游业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灰色性。 本课题需要对这些因子结合南京旅游业进行初步的灰色分析。 本选题需要使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如CNKI期刊网等。

3.对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 通过开展毕业论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完成1000字左右文献综述、翻译1万印刷符(或译出3千汉字)以上相关参考资料、以及撰写1万字左右的论文。以上成果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弄虚作假,不抄袭他人成果。 4.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工作进度计划: 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2010年12月1日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进行论文开题指导; 2010年12月1日至2010年12月19日学生完成并上交开题报告,并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外文参考资料译文(附原文)》; 2010年12月22日至2011年1月18日学生结合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进行实习调研,并完成论文一稿; 2011年2月23日至2011年 3月27日 学生完成论文二稿; 2011年4月13日至2011年 4月17日 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2011年3月30日至2011年 4月24日 学生完成论文定稿; 2011年4月27日至2011年 5月8日 学生完成论文答辩准备工作;2011年5月15日至2011年 5月16日 进行论文答辩

经济管理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宏观经济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宏观经济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学和管理学不断地融合加深,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能找到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学领域广泛地使用,能更好提升工作效率,基于这点,文章对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运用进行了相关地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经济管理 为了更全面地得知大数据统计在经济管理领域上的运行情况,合理有效运用大数据统计方法,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因此,对大数据分析方法在管理领域以及经济上的应用、以及大数据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方面中运用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最后对

如何完善和加强大数据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方面中的运用提出了观点。 一、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方面中运用的意义 (一)经济管理领域1.企业在运营的时候,需要根据有关的政策,对企业业务产品和发展方向做出的调整,这就得需要多个部门积极配合和参与,尽快地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方案;采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能把企业有关的运营数据进行整合,及时地为企业领导部门做出反馈的信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简化了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流程,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2.现如今随着全球经济开放性的加大,同行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外资企业的冲击,这就得要求企业在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为企业发展制定行之有效的生产经营战略,在制定这些战略之前,需要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市场的信息进行收集整合,为决策提供保障和依据。

(二)经济宏观领域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企业的运营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市场上行业发展形势得到一个很好的判断和分析,在这些操作之前需要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对行业发展形式的了解,能更好地为企业结构做出合理的调整,对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管理领域以及经济上的应用 (一)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1.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是降低企业资金风险、确保企业资金资源得到有效地使用的重要环节,通过采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能更有效地把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管理者在决策的时候,提供有效的决策保障,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良好地分析,能更好地为企业投资评估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2.在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中,财务的工作压力是很大,往往需要重复一些操作,致使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效率过低,间接影响了财务有关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使用大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如何用EViews计量软件帮金融类论文建模分析

Eviews7.2 金融论文计量教学 根据我以往写论文所用到的检验方法,特别总结出这篇《如何用EViews计量软件帮金融类论文建模分析》,其中有基本操作、单位根检验、VAR模型估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希望能够帮助有这方面需求的同学们排难解疑。 关键词:单位根 VAR Granger 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目录 一、录入数据 (2) 二、取对数 (7) 三、单位根检验 (8) 四、VAR模型 (13) 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8) 六、脉冲响应 (20) 七、方差分解 (22)

一、录入数据 写金融类论文,常常会用到股市的日数据,而股市是一周5天制的时间序列数据,因此,一般按照(很多事实证明一般都是错的)下面这样创建文件,File—New--Workfile如图1-1 图1-1 然后录入数据:打开Quick—Empty Group,从Excel文档直接复制粘贴到下面数据录入窗口,如图1-2

图1-2 再然后,我们会发现,数据和样本区间不一致,如下图1-3: 图1-3 相信不少同学在这里就抓狂了,尼玛这EViews咋这么难啊!!!

这是因为股市日数据属于不规则类型的时间序列数据即非规范日期数据,关于这类数据如何导入到EViews软件中的问题,相信很多写论文的同学们遇到过,下面将为同学们介绍正确的导入不规则时间序列数据的方法。 首先,创建一个新的Excel文档,把想录入的数据依列排好,注意A列就是数据的日期,后面才是选用的样本数据,而第一行是各数据的英文缩写。如下图1-4所示: 图1-4 然后保存文档,例如:另存为:桌面/Book1.xlsx(注意关闭该Excel 文档,文档处于打开状态将影响下面的导入数据步骤) 其次,打开EViews点击左上角的File—Open—Foreign Data as

宏观经济学学年论文范文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宏观经济学》学年论文 题目最低工资调整对东莞经济的影响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张三 指导老师黎伟 2013年月

摘要 2010年3月18日广东省人社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调高该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并相应提高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超过21.1%,该标准从今年5月1日起执行。 调高最低工资到底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三方面研究。通过对了解东莞人群的薪金以及劳动成本占企业成本的状况来分析最低工资调整对东莞的企业、居民和经济的总体影响来说明了调整最低工资所带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最低工资不仅可以缓解贫富矛盾滋生的问题提高广大工人的工资,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而且还缓解了民工荒问题、加速了东莞企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东莞最低工资经济影响

目录 绪论 (1) 一、东莞目前的工资状况 (1) (一)东莞企业各职位的薪金状况 (1) (二)东莞最低工资的人群状况 (3) (三)东莞企业的基本状况 (4) (四)劳动力成本与东莞企业生产成本的关系 (4) 二、对居民的影响 (5) (一)提升人民收入,共享发展成果 (5) (二)调整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 (6) (三)缓解了贫富差距 (7) 三、对东莞企业的影响 (8) (一)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削弱了一部分企业的竞 (8) (二)有利于吸引更多劳动力来莞工作 (9) (三)迫使了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9) 四、对东莞经济总体的影响 (10) (一)有利于东莞经济的稳定发展 (10) (二)加速了东莞企业转型升级 (10) (三)收入增加带动了东莞消费增长 (11) 五、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范文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计量经济学题库(超完整版)及答案

2.已知一模型的最小二乘的回归结果如下: i i ?Y =101.4-4.78X 标准差 (45.2) (1.53) n=30 R 2 =0.31 其中,Y :政府债券价格(百美元),X :利率(%)。 回答以下问题:(1)系数的符号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为什么左边是i ?Y 而不是i Y ; (3)在此模型中是否漏了误差项i u ;(4)该模型参数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13.假设某国的货币供给量Y 与国民收入X 的历史如系下表。 某国的货币供给量X 与国民收入Y 的历史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货币供给量Y 对国民收入X 的回归方程,利用Eivews 软件输出结果为: Dependent Variable: Y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X 1.968085 0.135252 14.55127 0.0000 C 0.353191 0.562909 0.627440 0.5444 R-squared 0.954902 Mean dependent var 8.258333 Adjusted R-squared 0.950392 S.D. dependent var 2.292858 S.E. of regression 0.510684 F-statistic 211.7394 Sum squared resid 2.607979 Prob(F-statistic) 0.000000 问:(1)写出回归模型的方程形式,并说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 (2)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 (2)如果希望1997年国民收入达到15,那么应该把货币供给量定在什么水平? 14.假定有如下的回归结果 t t X Y 4795.06911.2?-= 其中,Y 表示美国的咖啡消费量(每天每人消费的杯数),X 表示咖啡的零售价格(单位:美元/杯),t 表示时间。问: (1)这是一个时间序列回归还是横截面回归?做出回归线。 (2)如何解释截距的意义?它有经济含义吗?如何解释斜率?(3)能否救出真实的总体回归函数? (4)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 Y X ?弹性=斜率,依据上述回归结果,你能救出对咖啡需求的价格弹性吗?如果不能,计算此弹性还需要其他什么信息? 15.下面数据是依据10组X 和Y 的观察值得到的: 1110=∑i Y ,1680 =∑i X ,204200=∑i i Y X ,315400 2=∑ i X ,133300 2 =∑i Y 假定满足所有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求0β,1β的估计值; 16.根据某地1961—1999年共39年的总产出Y 、劳动投入L 和资本投入K 的年度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出了下列回归方程:

宏观经济论文宏观经济指标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宏观经济指标论文 宏观经济与股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摘要]本文运用2008-2010三年间的月度宏观经济指标与上证股指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以探讨影响股指涨跌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大小,并简要分析其作用时滞。 [关键词]股票指数宏观经济指标相关性分析 一、宏观经济对股票指数影响的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是影响证券市场大盘走势的最基本因素。证券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 本文在宏观经济指标中选取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广义货币供应量M2、新增信贷额、财政收支、进口和出口额等多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 1.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当存在通货膨胀时,代表人民币间接贬值,将导致股市上涨以配合利率的相对降低,从而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个上涨因素,相反,CPI的值相对较小则会预期人民币升值,利率上扬,股市将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2.广义货币(M2):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1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3.新增信贷:中国股市跟信贷新增贷款正相关,信贷投放得多,股指就会走高;投放少就会走低,股市主要还是资金推动型,而市场上的资金,最重要的来源就是银行信贷,股市和新增贷款的走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4.财政收支关系对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发生影响,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财政收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采用结余政策和压缩财政支出,可以减少社会总需求,给过热的经济降温,股市应呈现下跌的趋势;财政收不抵支出为财政赤字,具有扩张社会需求,拉动经济的功效,股市会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强势。 5.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的增加或减少,特别是净出口额直接反应本国对外经济,净出口额增加,意味贸易顺差,将对股市是利好影响,股市会上涨。相反,净出口额为负,则表明本国对外经济逆差,股市相应下跌。 二、相关性实证检验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学院 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 晋兆晖 290508210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我国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虽然各地区的经济消费结构会有所差异,但总体还是有绝大部分相似之处的。分析之后最终促使消费需求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计量经济模型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 一、选题背景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消费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一国或某一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其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无论在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中还是在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证实。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我国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正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管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这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变量的选择分析 根据传统的凯恩斯消费理论,消费需求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时就是增加自己的银行储蓄为以后的购房、养老、医疗保健做准备,这对居民的消费支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必须选取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居民储蓄是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直接因素,居民储蓄越多,最终消费就越少,储蓄越少,最终消费支出就越多。 物价水平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会有影响,即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支出,当居民的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涨,则消费支出增加;反之,居民收入不变,若物价下跌,则消费支出减少。对于物价水平,选择通货膨胀率来反映。 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指标,也是需要被列

计量经济学论文参考题目

计量经济学论文参考题目 本文由论金台论文站工作室整理提供。 中国城镇居民2013年可支配收入分析 中国农业总产值问题的计量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 GDP与进出口总额的计量分析 有关我国进口商品消费的计量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诸因素分析 影响新股上市定价的因素分析 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银行卡交易量的因素分析 城市住房均衡价格供求模型 城镇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分析 城镇人均收入与人均通讯消费分析 江苏省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模型 江苏省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影响GDP增长的经济因素分析 影响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 影响寿险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2 影响江苏省房地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汽车产量的多因素分析 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分析 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的再探析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运用OLS法对参数估计 江苏省城市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分析 店铺租金的确定 对江苏省房地产市场的实证考察 固定资产投资对江苏省GDP影响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关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案例分析 关于封闭式基金价格问题 货币政策与GDP的回归分析. 开放经济下储蓄、投资与贸易余额关系的研究 农业总产值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互动分析 旅游经济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与部分支出结构 美国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四川省居民消费结构计量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增长模型 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 我国国内债务规模的多元线性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关系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利用外资与GDP关系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涉外旅游业收入的实证分析 西方消费理论在中国的实证分析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分析 影响GDP的因素分析 中国股票内在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 中国粮食总产量多因素分析 江苏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计量模型分析 中国对美国进口总额的分析 关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计量经济模型 对江苏省种植业收入模型的初步探索 计量经济学消费——收入模型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浅析 江苏省人力资本存量的现状分析 农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我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 加工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多因素分析

宏观经济学论文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姓名:许玲 学号:14313105

【摘要】本文从现状出发,将从多个角度剖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给出一些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失业,就业市场分割 近些年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调越来越严重,人才供给可以说远远大于人才需求,特别是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难更显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主要的表现是人才供给太过充裕和人才需求紧缩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考大学变得越来越容易,并且逐渐在下一代年轻人中成为一种趋势,也许要不了几年,大学教育可能会成为一个普遍的教育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当今大学生已不是过去的大学生一样的天之骄子——深受社会各类用人单位的青睐。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剧: ①庞大的大学生队伍涌入人才市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巨大冲击,数据显示,2001年大学毕业生仅114万人,到去年为止已经增加到727万,预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将会增长到749万。而据统计2009-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75%之间;②面对残酷的现实,虽然大学生不断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遭遇“毕业即失业”的不幸,历年未就业人员累计已达到100 多万左右,总计2014 年要解决近90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校与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拐点,

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中国GDP增长下降到百分之七点多,保8难以持续。同时多年来结构相矛盾充分暴露,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矛盾,热的太热,冷的太冷,比如房地产,股票基金等行业近几年被炒得越来越热,而制造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则越来越被冷落,年轻一代可以说很少有人会愿意做这些,除非是实在找不到工作的。另一方面是分派结构的矛盾,积累过多,基本建设规模大,形象工程耗资多,工资分配低,群众收入少,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严重。 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多数企业遭遇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经济状况。同时,因为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我们外向型企业也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外贸订单明显减少,加之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那些以出口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处境十分艰难,而这些企业正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对象。收入的减少迫使他们想尽办法节省开支,减少员工数量正是节省开支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企业通不招收新员工的方法减少人工成本,这样人才市场的需求量顿时大大下降,这就使原本十分艰难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泛滥,大学生已经不值钱了。 但是,大学生真的已经过剩了吗?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 年我国从业人员仍以具有初中和小学教育水平的人员为主体,占75%左右,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4.7%,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 年。这种受教育程度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

金融工程期末论文

本科期末作业 (2011届) 题目:市场新信息对股价影响的实证 分院: 金融学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老师: 2014年6月完成时间:

市场新信息对股价影响的实证(或案例) 金融工程这门课是这学期刚刚接触的一门课程,对于里面的内容作为一个金融方面的学生,有些并不是完全陌生的。虽然是作为一门专选课来进行学习,但是通过老师的认真尽职,风趣的讲课方式使我们对书面上各个方面的内容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那通过一个学期对金融工程的学习和理解,我现在以市场新信息对股价的影响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实证。 股票价格的变动及变动趋势一直是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问题,它影响着股票市场的稳定及投资者的策略。股价的变动主要受市场哪些信息的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股票市场的一般规律,为更好地完善资本市场提供参考意见。 影响股价的因素有多重多样的,如果市场发布的信息是以这些影响因素为基础的,那这些因素必然影响到股价的波动。那么,本文结合我国股市波动的实例,将这些因素大致的分为这三点:(1)股票的内在价值,比如增股,分股,重组股票以及配股等;(2)股价随投资者对各种因素的信息预期的变化而波动,比如一种新信息的出现,是利好消息会增加股民的信心;(3)股价波动是诸因素形成合力作用的结果。现在就这几个方面分析这些因素市场新信息的发布对股价有何影响。 首先,从大的方面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信息的发布将对股价产生什么影响?国家的重大经济政策,如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其股票价格会被推高,而国家限制的产业,股票价格会受到不利的影响,例如政治对深灰公用事业的产品和劳务进行限价,包括交通运输、煤气、水电等,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公用事业的盈利水准,导致公用事业公司股价下跌;国家货币政策的改变,会引起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股价变化;税收政策方面,能够享受国家减税免税优惠的股份公司,其股票价格会出现上升趋势,从而调高个人所得税,由于影响社会消费水准下跌,引起商品的滞销,从而对公司生产规模造成影响,导致盈利下降,股价下跌。这些政治因素对股票市场本身产生的影响,即通过公司盈利和市场利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动。下面从利率调整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价影响来进行具体分析。 为什么利率的升降与股价的变化呈反向运动的关系呢?这主要有3个原因:①利率的上升,不仅会增加公司的借款成本,而且还会使公司难以获得必需的资金,这样,公司就不得不消减生产规模,而生产规模的缩小又势必会减少公司的未来利润。因此,股票价格就会下跌。反之,股票价格就会上涨。②利率上升时,投资者评估股票价格所用的折现率也会上升,股票值因此会下降,从而,也会使股票价格相应下降;反之,利率下降股票价格则会上升。 ③利率上升时,一部分资金从投向股市转向银行储蓄和购买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价格出现下跌。反这,利率下降时,储蓄的获利能力降低,一部分资金又可能从银行和债券市场流向股市,从而,增大了股票需求,使股票价格上升。既然利率与股价运动呈反方向变化是一种一般情形,那么投资者就应密切关注利率的升降,并对利率的走向进行必要的预测,以便在利率变动之前,抢先一步对股票买卖进行决策。对利率的升降走向进行预测,应侧重注意如下几个因素的变化情况:①贷款利率的变化情况。由于贷款的资金是由存款来供应的,因此,根据贷款利率的下调可以推测出存款利率必将出现下降。②市场的景气动向。如果市场兴旺,物价上涨,国家就有可能采取措施来提高利率水准,以吸引居民存款的方式来减轻市场压力。相反的,如果市场疲软,国家就有可能用降低利率水准的方法启动市场。③资金市场的松紧状况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准。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准,往往也能影响国内利率水准的升降和股市行情的涨跌。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体系中,金钱是没有国界的,如果海外利率水准低,一方面会对国内的利率水准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吸引海外资金进人国内股市,拉升股票价格上扬。反之,如果海外水准上升,则会发生与上述相反的情形。

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析 :易士桢 班级:金融1502 学号:20153035

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析 我国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多而粮食需求量大,因此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严格按照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1996-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及其重要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对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以Y i=粮食产量、X1=粮食播种面积、X2=农用化肥施用量、 X3=农用机械总动力、 X4=农、林、牧、渔业劳动力、 X5=耕地灌溉面积,设定Y i=c+β1X1i+β2X2i+β3X3i+β4X4i+β5X5i+u i 理论模型。 由经济规律知β1、β2、β3、β4、β5都应大于零。 二、数据的收集(资料来源于中国各年统计年鉴) 三、模型的参数估计 利用Eviews8得到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1/17 Time: 20:10 Sample: 1996 201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66773.87 37106.01 -1.799543 0.0935 X1 0.790068 0.119139 6.631499 0.0000 X2 1.768843 8.059923 0.219462 0.8295 X3 -0.028692 0.338671 -0.084720 0.9337 X4 -0.087017 0.051349 -1.694614 0.1123 X5 0.477765 0.663745 0.719802 0.4835 R-squared 0.976250 Mean dependent var 51861.43 Adjusted R-squared 0.967768 S.D. dependent var 5548.066 S.E. of regression 996.057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6.88881 Sum squared resid 13889816 Schwarz criterion 17.18753 Log likelihood -162.8881 Hannan-Quinn criter. 16.94712 F-statistic 115.0958 Durbin-Watson stat 1.811852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由此数据看出,可决系数和修正可决系数为0.976250和0.967768,F的检验值为115.0958,明显显著,拟合效果还可以。但当a=0.05时,t a/2(n-k-1)=2.1448,说明X2与X5的t检验 不显著,而且X3与X4系数的符号与经济解释相反,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四、模型的检验 (一)Ⅰ、检验多重共线性(利用相关系数矩阵法) Covariance Analysis: Ordinary Date: 06/01/17 Time: 20:27 Sample: 1996 201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Covariance

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论文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和记者常用的表达方式,意思是一个国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往年的增长率。更一般地来探讨,经济增长的涵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经济体系生产内部成员生活所需要商品与劳务潜在生产力之扩大(亦即生产可能曲线向外扩张)。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根据总量生产函数分析和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可将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即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导致的经济增长和由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的部分。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要素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经济增长比重大,则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但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二者有时还是互相交叉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1) 是否有利于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2) 是否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3) 是否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即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福利改善和使环境得到保护等。 度量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增长除了测算增长总量和总量增长率之外,还应计算人均占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 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

支持经济增长的人认为它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并且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正增长一般被认为是整体经济景气的表现。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负数,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往年减少,就叫做经济衰退。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持续减少,才被称为经济衰退。 决定经济增长的有: 1、市场因素 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一是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的,一是通过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投资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投资促使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要素投入的角度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投资需求是指因投资活动而引起的对社会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扩大投资需求,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缩小投资需求,则会抑制经济的增长。首先对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作系统研究的凯恩斯,他从宏观经济角度考察了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投资乘数理论。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支出

分数:______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 支出 系别:国贸系 班级:国本五 学号: 2012016533 姓名:张璐 指导老师:岁磊

【提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的经济指标之一。本人认为人均GDP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它直接反映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而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的变化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以及政府支出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本文选取了1990-200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试验和分析。 【关键字】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税收、政府支出 具体数据如下: 图1数据收集 注: Y: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每人)(单位:元) X1:居民消费水平(单位:亿元) X2:国家税收(单位:亿元) X3:政府支出(单位:亿元)

由此,我们可得到Y与X1 、X2、X3的散点图,如下: 图2 Y与X1 图3 Y与X2

图4 Y与X3 由图我们可以发现Y与X1 X2 X3都有比较明显的线形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三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eviews7 命令框中输入:LS Y C X1 X2 X3回车 所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Y=-275.7004+0.763471X1+0.330198X2-0.069827X3 在现有的学习中,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单位根检验及协整的方法,所以对模型的平稳性暂时不作考虑。

若不考虑单位根检验,直接用我们在前几章学习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1.拟合优度:我们由表可知,,修正的可决系数为,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在F分布表中查出临界值,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和我国政府支出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 3.T检验:对于C、X1、X2的系数,t的统计量的绝对值都>2.179,都通过了检验,而X3的系数的t统计量为-2.033472,在df=12、α=0.05的情况下,t统计量应大于2.179,显然X3的系数不能通过T检验。 根据经验判断无法通过第一步检验的原因很可能是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4.我们对X1 X2 X2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在命令框中输入:COR X1 X2 X3回车得到以下结果: 可以发现X1、X2、X3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 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金融统计论文

学生姓名:何雨芹 学号:41108065 学校:西南财经大学 课程:金融统计分析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风险度量——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摘要 本文利用VaR模型通过2013年1月4日至2014年10月30日我国银行间 同业拆借市场每日加权平均利率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基于GARCH模型的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风险测度GARCH族模型(GARCH(1,1)/TARCH(1,1)/EGARCH(1,1)),得出以下结论: t分布不适合描述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序列的分布状况,广义误差分布能较好刻画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序列的分布;根据样本数据,现阶段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风险也较低。 关键词:VaR模型同业市场拆借利率GARCH族模型

一、文献综述 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以来, 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下稳步发展, 目前已形成全国统一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格局,生成了全国统一的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na inter -bank offered rate,CHIBOR),它是我国货币市场最早市场化的利率,也是目前唯一直接的市场利率,能够十分灵敏的反应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因此可视为我国货币市场上的基准利率。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人,利率结构体系的完善和合理,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金融衍生工具的丰富,各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经验的逐渐成熟。商业银行可以逐步向先进的利率风险度量模型演进。从而跟国际先进风险管理水平接轨,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银行间同业拆借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沿阵地,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程度已经较高,具备了运用VaR模型的客观条件。再加上VaR模型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模型,用它来研究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应当是有一定研究价值的。 VaR模型源自马科维兹于1952 年创立的基本均值—方差模型,蒂尔.古尔迪曼被视为“风险价值”这一术语的创立者,该理论一经提出就迅速得到学者的关注。国外已有很成熟的关于V aR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Jeremy Berkowitz(1999)提出了新的评价VaR的方法,Tean-Philippe Bouchaud和Marc Poters(1999)提出了如何利用金融资产波动的正态性去简化计算复杂的非线性组合VaR;大部分学者在计算风险价值VaR值时,都以金融时间序列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和无条件方差为假设前提,但是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并不严格符合这一假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又有学者提出了半参数模型和广义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模型)等模型,大大丰富了VaR的计算方法。Kees Koedijk(2001)将V aR风险管理模型应用于资产组合选择和资本资产定价,并指出由于资产组合收益率呈现出尖峰肥尾的特征,这会导致传统的均值-方差模型存在低估风险资产组合所面临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投资风险。 在国内,近几年关于VaR的实证研究已经越来越丰富和深入,早在2000年初,国内就有学者王春峰、万海辉和李刚指出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计算VaR值所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的计算方法。之后也有一批学者相继提出了对VaR计算方法的改进,同时,VaR方法的应用研究开始受到重视。杜海涛(2000)在《VaR方法在证券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在市场指数风险度量、单个证券的风险度量、基金管理人员绩效评价及确定配股价格等方面运用了VaR方法。他认为沪深两市的指数。单个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都服从正态分布,在这一前提下去计算资产的VaR值并进行模型检验,得出了较好的结果。以他的研究为代表,早期的关于VaR的实证研究多集中在证券市场。迄今为止,将VaR方法运用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研究还不太丰富,但就我刚才所说,在我国面临重大金融市场改革的前提下,银行间的同业市场越来越重要,对它进行风险度量分析时非常必要的。 现有研究下,郑尧天和杜子平(2007)选择隔夜拆借利率为研究对象并分别用组合正态VaR方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对其进行建模,经后验区间检验发现蒙特卡罗模拟法的估计结果更为理想;冯科和王德全(2009)以2002年6月4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隔夜拆借和7天拆借品种的预测模型,并度量了其利率风险。得出通过选择适当滞后阶数的ARMA-GARCH类模型,可以有效地刻画同业拆借利率的动态特性:t-分布和g-分布下的模型能更好地捕捉同业拆借利率序列的尖峰厚尾性,同业拆借利率存在显著的自相关性、风险溢价效应和波动的反杠杆效应,即利率上升时的波动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