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渔业的特点

新型渔业的特点

1.2亿元的投资打造让海南琼海潭门焕然一新,引来如织游人、滚滚财源。碧波之潭、南海之门,在“田园城市、幸福琼海”的主题下,潭门千年古镇正唱响新曲渔家傲。

听海:海文化让城镇化有血有肉

“自大潭过东海,用乾巽驶到十二更……”翻开发黄的小册子,眼前突现海水茫茫,耳边骤响涛声阵阵。

79岁的老船长苏承芬家传的《更路簿》,把浩瀚的南海装进了一本小小的册子里,把潭门厚重的历史浓缩在一页页薄薄的纸张上。

潭门,琼海市的一个渔业小镇,它的渔民就这样世世代代犁波耕海,以大浪船下过的豪情,以拓荒者的气概,绕过暗礁,战胜急流,行船千里石塘,扬帆万里长堤。

“潭门文化是城镇化建设中的亮点,让这个小镇有血有肉。”潭门镇委书记认为渔业风情小镇的打造,就是基于这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博鳌开办“海的故事”主题餐厅的蒋翔又选址潭门镇,即将在此打造“潭门故事”千年古渔村度假部落。在他看来,潭门才是真正有海的故事的地方。

“一到潭门就闻到了浓浓的海味,看到了南海渔镇别样的风情。”来自湖北的游客蔡华东对潭门充满好奇。不少游客慕名来到潭门,只为听一段老船长的冒险故事,回味一把千年渔港诉说的光阴。

赏海:立面改造揉入渔家韵味

碧海银滩、水清沙白、渔舟唱晚……潭门的每一丝风都带着大海的韵律、渔家的味道。

琼海先后投资1.2亿元对小镇道路、街道立面及生活设施进行改造。道路从坑坑洼洼到平坦畅通、水电从时断时续到供应无阻、建筑立面从单调枯涩到风情浓郁,镇貌从呆板陈旧到明亮光鲜,一个新的潭门炫目登场。

天津游客张先生进入潭门,便被街道两边的路灯吸引了目光。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两旁,船木色的灯杆上吊着一只只圆形灯笼,一溜排过去,就像一根根桅杆瞭望着大海。抚摸着路口转角处摆着的刻满风浪印记的沧桑木船,张先生赞叹:“有传统又有现代时尚,风情小镇的韵味一下子就出来了!”

品海:靠海吃海有了新出路

漫步潭门镇墟,一家挨一家的工艺品店总能留住游人的脚步,琳琅满目的贝雕令人目不暇接。橱窗里打下的一束灯光,让精致的贝雕流光溢彩。来自安徽的游客郑汉江戴上眼镜,仔细琢磨贝雕的每一丝流畅花纹,又买下一个贝雕打算送给亲友。

在潭门,更不能错过的便是海鲜。中午时分,海恋园海鲜餐馆中已座无虚席。“在三沙远海捕来的海鲜,吃起来特别鲜!”一桌来自四川的食客点了一份海鲜拼盘,大饱口福。

“再过两年,我也不下海打渔了,就在镇上吃旅游饭吧。”船东何世轩还在镇上经营着一家海鲜餐馆和一家贝艺雕刻厂,潭门新型城镇化的打造让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目前,潭门镇已形成渔业作业、贝艺旅游商品加工业、海鲜餐饮业等多种产业,这个偏居海南一隅的千年渔港小镇,如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憧憬着渔业风情小镇的未来。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80年前鲁迅的这句话,正是点出了潭门风情小镇建设精髓。千年古韵、渔家风情、海洋气息,揉进了新业态,融合了城镇化建设,扮靓了镇墟,潭门唱响了新一曲渔家傲。

潭门镇的渔业发展拥有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当前国家正在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天时,潭门港是我国距离南海最近的港口的地利,以及当地渔民丰富的远洋捕捞的经验,这些因素都对潭门渔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田德毅建议,潭门的渔业发展要想实现质的飞跃,就要抛弃旧的思维模式,用打造现代化远洋捕捞企业的理念取代过去小打小闹的小农经济意识。目前潭门的渔业生产缺乏一个能够做好渔民、政府和企业对接的组织,调研组建议当地成立一个渔业组织,使政府企业和渔民有效对接,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优化。

渔民何世轩表示,潭门渔民一直都有与企业联合造大船发展渔业的愿望,只是当前还存

在着资金缺乏、油价高、大船少的问题,如果有大企业愿意联合当地渔民一起发展现代化渔业生产,我们非常欢迎和支持。

产业结构之变

造大船,闯大海,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在潭门中心渔港,看到这样的标语,瞬间也感受到了潭门人正在万里海疆驰骋的勇气和魄力。11月24日,《中国海洋报》记者跟随中国记者“走转改”海疆万里行报道组来到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

久闻潭门之名,心中一直对于潭门人有着一种别样的尊重。他们在全力发展海洋经济同时,更誓言捍卫祖国的南海主权。渔业为先,是这里千百年来不变的生存之道,也是维权祖国领土主权的有力武器。正如记者在潭门镇渔民协会看到的这句话:渔业是保卫祖国海域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潭门独有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注定了小镇普通却不会平凡。它有海南省东部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龙湾港,可供建设1万吨级至20万吨级深水泊位20多个。潭门中心渔港更是首批全国文明渔港。更为重要的是,该港是海南岛通往南沙群岛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潭门镇西、南、中、东沙群岛作业渔场后勤补给基地和深远海渔货的集散销售基地。

潭门镇渔民协会秘书长戴于岛对潭门的渔业和渔民情况了如指掌。戴于岛告诉记者,潭门镇目前在“四沙”(西、南、中、东沙)作业的渔船有167艘,在册渔民5321人,从事渔业相关产业1.8万人。2008年至2012年的4年间,潭门镇的渔业产量、产值、人均收入都在逐年提高。2012年,潭门镇渔业产量4.667

万吨,产值3.3亿元,人均收入6177元。

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潭门镇渔民的生产方式如果再固守单一化的模式,就难以为继。在形势的逼迫下,他们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从单一的利用三层刺网、笼捕、礁盘潜水等方式进行捕鱼向多样化转变,即走“捕、养、加工”相结合的产业结构模式之路。潭门的产业结构也因此逐渐实现了由远海捕捞向近远海养殖、工艺品加工与销售、海鲜餐饮文化等领域的转变,经济发展结构得以优化,经济实力稳中提升。

以卢传安为代表的潭门渔民,自2010年末开始,在西沙租建的海区搞起了网箱养殖。目前,西沙有网箱326箱。同时,他们还在晋卿岛建有容量达80吨的冷冻库,深海养殖总投资达到2500多万元。

伴随着渔业经济发展的,是潭门镇不断兴旺起来的海产品加工业。潭门镇是盛产海产工艺品的故乡,凭借“四沙”丰富的海产品,全镇发展大中小工艺品加工厂90多家,工艺品商铺188家,年产值5000多万元。

走在潭门街头,你会被那一家家鳞次栉比的工艺品商铺里摆设的工艺品迷花了眼:有贝壳工艺类、海铁树工艺类、珊瑚工艺类、标本工艺类等,按产品形式分类有手镯、项链、烟斗、画卷、佛珠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千年渔港焕发新气象

来到潭门镇海之缘工艺品专卖店里,老板冯轩正忙着将手中的砗磲手链装盒。柜台上那一摞红色的小方盒,整整齐齐地摆了两排,记者暗中数了一下,不多不少,12盒。

一旁的张伟还在和冯轩聊着潭门镇的工艺品和潭门这两年的变化。从北京来的张伟,临走前特地来到潭门镇工艺品一条街。“知道我到潭门镇来,朋友都想让我帮忙带一些特产。潭门的这些工艺品都很有特色,是别的地方买不到的,带给朋友也有意义。”张伟说。

而更让张伟感到惊讶的是,时隔两年,再来潭门镇,这里俨然已经不是他记忆里的潭门了。原来坑坑洼洼的街道,现在临街两边飘扬起面面风帆。在通往潭门中心渔港的一条主干道上,东西两边整齐划一的栋栋白色小洋楼,一座挨着一座,高悬着统一的标志:舵盘和救生圈,将海洋的元素和盘托出;一间间商铺,格调一致,每一间摆满了的都是各种各样的海洋工艺品……

浓郁的海洋特色,工业、渔业经济的繁荣,带给这个偏居海南一隅千年渔港小镇潭门的,是今日勃勃的生机和转型发展的新希望。今天的潭门,正在规划着渔业风情小镇的未来。根据琼海市委宣传部的介绍,潭门自今年开展渔业风情小镇建设以来,已先后投入1亿多元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并对临街立面进行了渔乡风情改造。

张伟看到的潭门变迁,正是改造的初步成果。25亿元的外来投资,有力地回应了潭门转型发展决策之正确。而这一成果,无疑将在不久的未来,惠及更广大的潭门百姓。

今日小镇风情更迷人

见到记者,潭门镇渔民协会会长丁之乐就忍不住感叹:“现在潭门不一样了,换了一个天地喽。小镇真的好美啊!”丁之乐的感叹中透着的是潭门人今日的自豪。

以规划统领产业发展。在琼海市风情小镇建设中,作为琼海的一个名镇,潭门镇依托千年渔港特色,将重点打造琼海的渔业风情小镇。根据《潭门渔业风情小镇发展总体规划》,潭门渔民广场、赶海人家、主题森林公园、海贝艺术购物街、渔业风情街、海洋文化创意街等项目将加快建设,这些项目中蕴涵的丰富的南海渔耕文化、爱国守海文化,是潭门镇旅游业发展的最大助推器。

在旅游业发展上,琼海市选择与海南省8家知名旅行社进行合作,把博鳌与潭门的旅游资源打包,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如续写南海传奇、博鳌潭门乡村游等,以提高旅游业品质。

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曾表示,要把琼海的风情小镇建设等几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实。尤其是在风情小镇的建设方面,要做到极致、精致,其中涉及到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功能配套以及环境打造等各个方面都要有更高的要求。

现在,每天慕名到潭门风情小镇的游客从原来的寥寥无几猛增到近2000人。潭门工业区协会会长李世炳说,镇墟铺面也从原有的238家迅速发展到460多家,几乎增长了一倍;镇墟商业销售额从之前的每月800万元左右增长到9000多万元,增加了10倍。据统计,至今年10月底,在潭门的农行储蓄所、邮政储蓄所、农信社等3家金融单位的个人存款,比去年全年增加了1.5亿元。

11月底的阳光洒在这个千年渔港小镇潭门,有着如同北方夏日的热度。走在潭门中心渔港,在2013年4月8日,习近平主席视察潭门的巨幅背景板下,一位来自重庆的女孩在潭门镇一个小伙子的陪同下,希望记者帮他们在此留个影。街道上扬起的风帆,在诉说着潭门的过去,讲述着潭门人南海渔耕、爱国守海的故事。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出潭门镇一幅最美丽的图画。

一路前行的潭门渔业

渔业和渔民是渔业重镇潭门的两大要素。随着形势的变化,今天的潭门镇渔业情况与昔日相比,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是南海局势发生变化,安全作业渔场减少。琼海市大部分南沙生产渔船作业方式为盘礁浅水潜补作业,而70%以上的礁盘已被周边国家军队占领。靠近外国驻礁附近生产,又容易遭到枪击和抢劫。

二是南沙渔业场航线远、海况复杂、渔民作业艰难。渔船从潭门港开赴南沙需要4~5天时间,航程远、海况复杂,威胁到了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渔船生产成本增大。近年来,随着柴油等渔需品价格的不断上升,渔船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一般80吨左右的渔船,每航次南沙生产成本约20万元左右,在海况不好的情况下,大部分渔船处于亏本经营。

四是海水养殖规模受限制,没有养殖用地。海水养殖污水直接排入大海,污染海洋环境。三沙养殖刚起步,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如养殖许可证、用海许可证等。

为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潭门镇将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如外派年轻渔民学习捕捞、养殖、加工技术,提高渔民的知识技能;调整生产结构和布局;控制近

海养殖密度,拓展海洋离岸养殖和集约化养殖;积极稳妥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大力发展海水产品加工和流通;加强对野生生物和珊瑚的保护,培育壮大渔民专业合作社和海洋渔业龙头企业等。

近日,“中国十大幸福小镇”创建工作调研组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开展了为期3天的调研活动。

在调研组的专家们看来,潭门不仅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还有深厚的南海文化资源。潭门打造渔业风情小镇,城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也带旺了旅游业,工艺品加工业等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老百姓笑容满面,潭门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的家园,非常适合打造幸福小镇。

3月的潭门,海风将码头渔船上的国旗拂起,这飘荡在空中的红与不远处民居上的白相互映衬,让这海边小镇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鲜活无比。小镇上的人们或在各自的店铺中忙碌,或在茶店中享受着咖啡的浓香和悠闲时光,老人们坐在家门前的凳子上,微笑看着门前来来往往的游人。

2012年底开始,琼海市围绕“田园城市、幸福琼海”的主题,先后投资1.2亿元对潭门道路、街道立面及生活设施进行改造。道路从坑坑洼洼变得平坦畅通、建筑立面从单调枯涩变得风情浓郁,慕名而来的游客让这个千年渔业小镇充满了活力。

曾经在旅游界寂静无声的潭门小镇,由于风情化改造,成功变身游客“新宠”。如今,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潭门小镇的改变不单单只是外表,其产业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这个当初以海洋捕捞为支柱产业的渔乡,逐渐被注入了更多的产业元素,旅游业和工艺品加工业慢慢注入小镇发展的脉络。

现在,潭门风情小镇正让当地百姓受益,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强烈的幸福感。风情小镇,正在朝着幸福小镇逐渐演变。

专家调研盛赞潭门

潭门小镇的变化,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日,“中国十大幸福小镇”创建工作调研组就在潭门开展为期3天的调研活动。

调研组有关负责人表示,创建“中国十大幸福小镇”推行的是精品战略,主要通过科学地发现强势资源,并对其进行艺术再造,而潭门小镇的优势资源十分丰富。在对小镇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后,调研组成员体会到了潭门优越的地理资源,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浓郁的南海文化、浓厚的爱国文化、古朴的民俗民风等则让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切迹象都表明,潭门是块极具开发价值的热土。

在调研组的专家们看来,潭门不仅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还有深厚的南海文化资源。潭门人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打造渔业风情小镇,完善基础设施,城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也带旺了旅游业,工艺品加工业等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老百姓笑容满面,潭门本身就是一个很幸福的小镇,一个和谐的家园,非常适合打造幸福小镇。

小镇居民乐享城市环境

街边小楼房的墙面上,挂着一个个富有渔家风味的物件:船舵、救生圈、船桨、铁锚、贝壳、龙虾、水鸟……楼房的房顶上同样也渔家风情浓郁,老旧的小木帆船、船舷栏杆、铁链、船篷,有的房顶甚至还被修成了灯塔的样式。海的元素、渔的风味,犹如一个个装饰音符,让潭门这首渔家变奏曲更富有表现力。

潭门小镇的风情化改造,让潭门居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享受到不逊于城市的环境,却比城市里那些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多了民俗的风情。

“你看我们潭门现在变得多漂亮了。”坐在家门口,老居民符新民一提起小镇的变化,就乐得合不拢嘴。

符新民家的两层小楼被粉刷成了明亮的白色,二楼小窗前,几盆小花开得正艳。在他家门前的水泥道路上,干净得找不到一丝垃圾。“过去这路上都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到处都是烂泥,走在路上裤腿都是泥水。”回忆起过去,符新民皱了皱眉头,但这表情旋即又被笑容所代替,“现在路也修好了,自来水也通了,我们的这些房子外面都装修漂亮了,住着就是舒服。”

产业升级让渔民变商人

自18岁便开始跟着长辈们出海打渔的符永贵,几年前告别闯海生活,在镇上做起了海洋工艺品加工生意。依然是靠海吃饭,但生活却早已大不相同。

除了拥有自己的工艺品商店,符永贵还开设了一家贝雕厂,这个贝雕厂每天源源不断地向外地输出贝雕。在上个月举行的琼海潭门旅游工艺品展销会暨精品拍卖会上,符永贵的一件贝雕作品以70万元的价格被一位来自广州的客商拍下。

“从去年开始,镇上很多人都做生意了,开工艺品店的,开海鲜店的都有。以前镇上只有十几家工艺品店,现在已经差不多有300家了!”作为潭门人,符永贵最为自豪的是潭门小镇的巨变———不仅生活环境变了,小镇居民们的收入形式也开始改变,“现在游客多了,镇上的店铺也多了。在小镇改造前,镇上沿街的铺面月租金都是500元左右,改造完后,铺租升到了6000元。一年光铺租就多出将近7万元呢!”

“现在很多打渔的年轻人都留在镇上做生意了,这样不但收入高,而且也没那么辛苦和危险。”符永贵说,随着海洋工艺品加工业的发展,如今镇上的年轻人也纷纷加入学习贝雕工艺的队伍,“手艺比较好的贝雕师傅一个月也能有近万元工资呢!”

“全国十大幸福小镇”创建工作调研组的专家们在潭门调研时也强调,琼海在将来的幸福小镇建设当中,要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及文化艺术的精品工程,注重产业升级。

而如今,在潭门小镇发生的种种喜人变化表明,潭门正朝着“幸福小镇”的方向发展———潭门故事酒吧、滨海森林公园等10个项目陆续完成,进一步推动潭门小镇向旅游风情小镇转型;渔民新村、潭门村和草堂村等风情村,把渔家乐、农家乐和田园牧歌式的好环境有机融合,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中国南海风情小镇的魅力和特色;一年前仅有60多家加工厂的潭门海洋经济产业园,现在已经聚集加工企业近200家,镇上的工艺品店增长数倍,潭门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海洋旅游工艺品最大的加工和销售聚集地……

“现在不像我们以前那个时候出海打渔那么辛苦啦。”当了30多年的渔民,老何在前年也上岸当起了工艺品店老板,“如今的生活比以前好不知多少倍了。”已经成功转型为商人的老何,脸上露出了幸福而满足的灿烂笑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