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人生驶向光明的彼岸——我的学佛感悟

我是一个学佛弟子,自小生长在一个深信佛法的家庭,尽管我的父母、哥哥、姐姐都未皈依三宝,但我的姑父姑母、姨夫姨母却是三宝居士。尤其是姑父,是原宁夏中卫县有名的大师父。遇到谁家给先祖办佛事、或超度亡灵,他就是最上位的主持。姑母对佛法深信不疑,在我的记忆里,姑母的病最多,常常一病就是几个月,每次都是医生下结论活不过数日,但每次都在生命垂危,家人准备后事时又活了过来。让人难解的是,她不识字,所记的经文都是别人念经时记住的,虽然发音不准,但她很虔诚。每次她病倒床榻,因家境贫穷,又无后人,从不到医院看医生(平时的生活,都是同修们你一毛,她五角施舍给她的),即便吃药也是别人给的。能不能吃,是不是对症,她吃了就好。当时我们都说姑母是硬抗过来的,她从生死关口活过来十几次,想来真是奇迹。如今姑父、姑母都已去世很多年了,但他们对我虔诚信佛影响极大。

对我还有深刻影响的,就是姨夫、姨母,他们也是三宝居士。他们也算是永康的“名人”,提起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整个刘湾,也是谁家做道场、办佛事,他两人是必到的。那时我小,常见到在办佛事时,不是浑身发抖,就是胡言乱语。有的干脆躺在炕上大哭,哭时说着阴曹地府受罪的事。遇到这样的事情,姑父姑母认定是鬼魂附身,就念《心经》、《大悲咒》、《往生咒》,一般念过三遍,没有不好的。中卫自古就是文化县,这里是多元文化碰撞交汇的所在,尤其是佛教在这里很盛行。

1992年,我和许多练外道气功的人一样,从气功爱好者走进佛门,法号净莲居士,由于工作上压力和来自各方面的烦恼,我对佛法逐渐放淡了。不过有时一旦有了时间,就热心起来,一天就念几千、甚至上万声佛号。由于我的不连贯、不坚持,再加上因为特殊的工作环境,不能不吃肉,不能不喝酒,这就造了更多的罪恶。虽然偶尔也忏悔,但毕竟不能坚持。就这样,我修一阵,放松一阵,连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在很多次,我的佛学老师、朋友常劝我:黄泉路上无老少——生死无常。

著名的佛界泰斗妙华法师也说:人一过40岁,基本上是走下坡路的,要好好学佛才对。我也从很多身边的人一个个年纪青青就死了的事上,悟到“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半少年人”。就在前几天前,我的同事张慧霞突然去世。她才40过头,在死前的头一天,从不信佛的人忽然想着借个佛号静心机,但没有借到,第二天感到肚子疼,送到医院还未查出病情,人就休克了。抢救两个小时无效,撇下丈夫和孩子撒手人寰了。

在她被葬的第二天,我回到中卫,因为招待客人,目的是给中卫香山机场包机。为了表达我的热情,我给所有客人敬了酒,别人也给我敬酒。一来二去中,喝下的酒至少一斤半,但却毫无醉意,思路清晰,口齿伶俐。要在以前,早就烂醉如泥了。回到家门的楼下,突然左鼻孔流血了,我立刻用纸塞住。没想到,又从右鼻孔流出了血,并且有喷射的情况。我一看大惊,立刻捂住鼻子跑上楼,在水龙头前塞住两个鼻孔,边洗血迹边用凉水在额头止血。不曾想,鲜血把塞鼻孔的纸渗过,还是流淌,到后来竟然从嘴里喷血。我更加害怕,立刻进了卧室躺倒,鲜血把家里的地面、被子、床单全都喷红了。约莫半个多小时,妻子从外面回来,一看大惊,以为我摔倒了,要送我去医院。我知道不能站起,否则流血更多,就躺着念“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我感到,血不断从我的嘴里淌出,也从我的喉咙里流进,妻子完全吓坏了。虽然我当时闭着双目,但我知道妻子哭了。

我很害怕,意识到的就是随时会死。当下,我觉得天旋地转,天塌地陷,眼前一片黑暗。本来要住,妻子赶来一打听,才知道中医院看病不报销,就去市医院。不料,市医院已没床位,住不进去。再说仅仅鼻子流血,要住院似乎小题

大做。对医生来说,一天见到的病人很多,谁会听你说有多严重。一听住院无望,便先回家。我坚信诸佛菩萨会保佑我,便在佛堂先做怨亲债主的释仇解怨工作:“我,杨**身上的所有怨亲债主(即业力,或身体某一部位的业力)请你们听清,无始劫以来,由于我在娑婆世界迷惑,于长劫中轮回生死,在无意中伤害了你们,致使你们在六道轮回中受了无量的罪,遭受了无量的痛苦,增加了无量的烦恼。为此,我深深感到罪障深重,深感后悔。

这都是由于我无明造成的,今世靠佛的愿力慈悲加持我与佛结了法缘,我没忘了你们,诚恳的希望我和你们一起学佛,念佛修行,争取早日修成正果。同时,希望你们原谅我,不要对我进行报复,如果你们硬要报复,我也没办法,因为这是我所造的因,也应该受到果报,但是这对你们也没什么好处,只能使你们感到一时的快乐,可是最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你们既了不了生死,又脱离不了六道轮回。我认为这种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作法,对我们双方都没有好处。因此我诚恳的希望你们和我一起学佛,念阿弥陀佛圣号。一念相应横超三界,超出三界即是行道了。只要再精进修行即能成佛。只要能收住身心念阿弥陀佛圣号,一念相应福寿增长,消灾灭障。只要收住身心念阿弥陀佛圣号,一念相应,修什么得什么。但我希望你们不要修人天果报,要修就好好的修,要发菩提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圣号,只要修行得法,必能得道修成正果”。

这天晚上,我是在极度的疲劳中昏昏沉沉地睡着了,而妻子却为我默默地念了一晚上的佛号。在我朦胧的意识里,我知道她一直在念佛,并且知道她还在流泪。而在模糊的梦境中,我看见不少奇形怪状的东西向我索命,我便大声念“观世音菩萨”,念“阿弥陀佛”圣号。奇怪的是,有的似人似鬼的东西不向前扑了,而一些说不出到底是什么的物类,还是一个劲的向前。我不断地念着圣号,忽然梦境换了,又是另外的场景。总之,整个晚上我都在做梦,我睡得是很不安稳的。醒来后,我的枕头都已湿了,浑身都是汗水。

住院第二天,开始体检,还测了心电图。奇怪的是,心电图完全正常了。上午把药输完,因觉得医院气味不好闻,便出去呼吸空气。接着便去大雄宝殿忏悔。看得出,这里每个人都很虔诚,主持说一句咒语,我们跟着念一句。不仅念了《心经》、《大悲咒》、《往生咒》,还将功德回向给了一切怨亲债主,让他们早日脱离轮回,早登极乐世界。尽管每个人都跪得膝盖疼痛,但没有谁提前离开。忏悔之后,我们共同接受观音菩萨的甘露,观想菩萨出现在虚空中洒下甘露水,将我们全身的病气冲洗干净,浑身发出金光。由于大家的心都很清净,都很善良,所以这次忏悔都感到身心愉快。

今天早晨,我的化验结果出来了,除了血脂、转胺酶略高外,其他指标完全正常。病是业力所致,没有业力就不会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已经和中医院的结论完全不同了。医生感到不可思议,说这样的事过去也有。有的人让医生给判了“死刑”,干脆不住院,出去后快乐地想过完剩下的日子,结果在预定时间内非但没死,身体还非常棒。还有的人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皈依三宝,虔诚念佛,结果三个月后也奇迹般地好了。一切看开了,并且用虔诚的心去念佛忏悔,反倒出现了医学上感到不可思议的事。

这次疾病,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我劝世人应该珍惜人生、好好学佛。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失人身复再难。今朝有缘得人身,自有前世福德因。速觉悟,出迷津,莫遭轮回受苦辛。我也真心劝一切有缘者,这一生应该经常到三个地方看看:一个是医院,一个是监狱,一个火葬场。如果你想认清轮回的实相,就应该到这三个地方体会感悟下。看看那里面痛苦煎熬的苦难众生,你就会感到生命无常,轮回是苦。从而学佛解脱之路,早日了生脱死!

少欲知足,自在安乐

出家修道,辞亲割爱,剃发染衣,无不是为了解脱各种烦恼之束缚,六道轮回之苦。佛在《遗教三经》中云:“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逸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所以要想解脱必须少欲、知足,放下尘缘,所谓一念放下就不受尘劳纠葛,当即得解脱,无不自在,当下即是极乐,可见知足、放下是学佛之人最为重要。

我们在这五欲六尘的苦海中漂流,处处暗藏五欲之乐的杀机,时时都有轮回的可能。所以我们必须特别警惕欲望的过患,正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报。”要用文殊菩萨的智慧宝剑(也就是般若智慧)来观照欲望,时时提起正见之心,收摄六根,不让他向外攀援,心念常常安住在知足的心当中。所谓“少欲无为,方可身心自在。”修行之人欲望极少时,内心就会光明坦荡,无忧无虑,处理各种事情时游刃有余,不会有手足无措的窘境,不仅如此还可以达到涅槃成佛的境界。如《佛遗教经》云:“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陷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索,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犹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

所以我们必须远离杂染,少欲知足,安住道中,如法行持佛陀教法,时时安住在善法欲中,依教奉行,所谓身外无所求,心内无所动,通身放下才会自在安乐。

佛教的交友观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一番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每个人都会在事业、爱情、生活中遇见形形色色,不同个性、思想的人。在茫茫人海中,能够碰见对自己有帮助和同舟共济的良师益友,则人生就会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相反地,如果不懂得识人,且自身又不求上进的,则会多数陷入种种逆境之中,导致烦恼日增,却不自知,反而怨天忧人。正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善于交友,又懂得交友,不但能让我们身心愉悦,更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助缘,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更有意义。

在交友上,应遵循那些细节,早在二千多年前,佛陀便已告知世人了,尤其是《佛说善生经》中,佛陀亲口对善生讲述了有四种朋友是不能结交的和能亲结交的。

一、不能结交的朋友有四种:

第一、有贪欲而假畏伏的人。1、你给他小利,要你报酬大利的。2、畏惧你而勉强亲近你的。3、为了谋求利益才和你交往的。

第二、有求而说美言的人。1、无论你的行为是善、是恶他都赞同的人。2、你有难时离开的人。3、见人有喜事就来求救的人。4、见到有危险的事情,便迅速躲开的人。

第三、有好处人而来敬顺的人。1、见你不好的行为而不劝谏得。2、见善事而不协助。3、见到有利便马上逢迎。

4、见到有义无利的事便告退的。

第四、有图乐而来交友的。1、有吃有喝的时候来和你交友。2、有赌博游戏的时候和你为友。3、有淫逸放纵的时候和你交友。4、有歌舞出游时和你交友。

这四种损友必须远离,因为这四种人只能让自己堕落。那么什么人可以亲近呢?

二、能结交的四种朋友:

第一、见非劝止的朋友。看见你的不当处,你马上劝阻你。

第二、有同情慈悲心的益友。同情别人,有同情心。

第三、乐于帮助他人的益友。热心肠,喜欢帮助他人。

第四、苦乐皆不相弃的益友。在你困难时不离开你的人。

如果结交了这四种朋友,名声会日渐大增,受人敬仰。现在我们知道了如何一眼看穿别人的心思,那么我们就应该受持这种法,好培养我们一个完美的人格,结交正确的朋友,成就一个和谐的人生。

无情的朋友

你是春天的轻风,缓缓的从每个人身边静悄悄地走过,生怕把迷于世梦的人惊醒;你是夏天的雨,虽然能够遍洒每一寸土地,给予人们无尽的希望,然而当人们刚刚握住你的手时,你却早已化为萧索的深秋;你是秋天的鸿鸪,在空中如闪电般划过,不留下丝毫痕迹,为的是急于告诉人们寒冬即将来临;你是冬天的积雪,覆盖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人们怎样努力,都无法逃脱这片茫茫的白漠。

你是一面魔镜,只要任何人站在你的面前,你都会用天赋所赐予的魔力加速它的衰老,即使是昔日的少年,顷刻间也会令他变成一位身形佝倦和只会唏嘘感叹的老翁。

同修啊!你为何会如此的“残忍”?是你故意不提醒我们你已经离去?还是因为你的慈悲,想让我们看你的真相,使我们不懂得如何珍惜你,而不让自己的生命在碌碌无为的度过?

时间呀!人们终将会看清你的本性,而身为佛子的我们,一定会披精进铠,挥智慧剑,追赶捉你,永不停息,直到冲向那清净自在的佛净土。

体验生命之无常

秋菊要经过秋霜的沐浴,才能显现出它的独特娇媚;梅花要经过寒冬的侵袭,才能发出她傲骨的芳香;鸟虫要在面临生命的危险时,才能开发自己不同寻常的智慧;世间的一切贤才俊良只有受到的打击、委屈、难堪与不理解,他们才能绽放生命最后的魅力。

历代祖师大德,要经过师父的层层筛选、千锤百炼,再经善知识理事圆融,方便善巧的精雕细琢后,才能堪作人天师范,令鬼神钦佩的大德法师。正如孟子说:“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能也。”

顺缘是成就的因,果报是转变命运的增长缘。轮回是一个总结人生精华的过程,道缘是改善人心的时候,是重建道德伦理的基石。果报能成全人之性能,在逆缘果报来时,才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生命价值的时候,才是挖掘自己真正价值的关键所在。

英雄要在敌人刀枪的砍杀下,才能显发出英雄的真正本色。佛教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长时间的滋养中华一代代人女,任凭岁月如何的反复洗礼与侵蚀,其褶褶生辉的光芒是遮掩不住的。佛教文化可谓是历久弥新,经典永恒,尤其是佛教法宝“三藏十二部”的伟大真理,可谓是真实不虚,放之四海而皆准。

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在顺境中长大成长的人和事,犹如温室里的花是经不起阳光照射的。逆境是人生中的苦口良药,再苦的人生终究会过去,化腐朽为神奇,调整心态,用佛法将自己雕刻成栩栩如生的一尊未来的佛是肯定没有问题的。逆缘、果报、命运就像一个酸涩的水果,只要有充足的阳光、水分及养料,酸涩的人生水果也会变得甜美,再不好的人生也会变成一条美丽如画的风景线。

杨柳枯了,也会再青;花儿谢了,也会再开;做错了事情,也可以改正,同理,跌倒了可以再爬起来继续行进。在逆境中愈战愈勇,在命运中愈挫愈勇,在轮回的旅途中披上精进甲,树立起业果的观念,积极地的自利利他,圆满人生的菩提道资料。对于名闻利养看的破放的下,对于服务大众、饶益有情的事业,要提的起拿的住。总之,我们佛子要善于总结自己的长处,改变与摒弃自己的短处,如此一来,假以时日定能成就自己的菩提道业。

初心不退,成佛有余

常言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大殿;佛学三年,佛在天边。”何故:此是信仰淡化之因,信仰淡化,道心消退,然佛法以信为入。故《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佛善根。”可谓信乃为道业之资粮。

众所周知,修学的过程乃为信、解、行、证。如何立信?印光法师曾说,佛法从恭敬中求,一份恭敬,一分收获,故在家人要恭敬三宝。学僧要恭敬法师,有人要问,恭敬是什么啊?现在还有真正的修行人吗?那我也可以说,真修行,假修行,脸上又没有写着,有这样的疑问,不足为怪,那是你对佛法不甚了解。

信仰坚固的人,不会被一些外在的现象所动摇的。看过《了凡四训》的应该还记得里面有个典故,说是昔日有一女子,家境贫寒,想到寺院布施,只供养两文钱,要知道这两文钱已经很不容易,寺院的主持师父亲自为她祈福诵经,又过了多年,或许是布施的缘故这位女子被选入皇宫做了妃子,后带来了许多财物回到原来的寺院供养,但主持只派小徒弟代劳念经祈福,女子不解,住持回告之,以前你虽贫寒,布施却出自真心,故老僧亲为念诵,今虽布施财物多于以前,但此心不如以前,只要有人代劳就可以了。

修学也是如此,如真能保持像这位女子当初布施二文之心,则成佛有余。

学会放下

放下是一种勇气,选择是一种智慧。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里,懂得放下,才能在有限的生命力活得充实、饱满、旺盛!

黄叶放下树干,是为了期待春天的葱花;蜡烛放下完美的躯体,才能拥有一世的光明;心情放下凡俗的喧嚣,才能拥有一片宁静。

人生就是选择,而放下正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是人生的必修课。没有勇敢的放下,就没有辉煌的选择。与其苦苦挣扎,碰得头破血流,不如潇洒地挥手,勇敢的选择放下。

《三摩地王经》云:“诸人病己身遭苦,无数年中无暂离。彼因重病久恼故,为疗病故亦求医。”

凡夫身处三界火宅之内,犹如陈平的恶疾,对无业医生的佛陀所开之药方,怎能熟视无睹,不能惜之如目,怎敢暂舍离身呢?

想到这里,内心惭愧不已。

风吹过,塔铃纷纷响起……

那昏暗的心灯,被如此一挑,渐渐地明亮起来。

我绕塔数匝,礼塔三拜,问讯,起身大步走向寮房。拧亮台灯,掀来书本,如捧摩尼宝,句句字字,无上妙意;护法龙天,俱降观摩,台灯射出的光线也是如此的清澈明亮。

人生为何感觉心累?问题就在于你还没有学会放下。

放下曾经的辉煌;放下昔日的苦难。

放下旧日的恋情;卸下所有的包袱。

放下是一种智慧,“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只要学会放下,才能使自己更宽容,更睿智。放下不是噩梦方醒,不是六月飞雪,也不是优柔寡断,更不是偃旗息鼓,而是一种拾级而上的从容,闭庭信步的淡然。

放下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显现,如放鸟归林,放鱼入水。人生是艰难的航行,决不会一帆风顺,当必须放下时,就果断地放下吧,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有所放下,才能有所追求,什么也不愿意放下的人,反而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放下失落带来的痛楚,放下屈辱留下的仇怨,放下无所休止的争吵,放下没完没了的辩解,放下对情感的奢望,放下对金钱的渴望,放下对虚荣的纠缠……只有当机立断地放下那些次要,枝节的,不切实际的东西,你的世界才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你才会豁然开朗地领悟到“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的真谛,你才能生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学会放下,活出你精彩的人生!

学会宽容与忍耐

学习佛法,首先我们应当要能学会宽容与忍耐。所谓“忍”字头上一把刀,一时不忍,则有可能拔刀相向,而生出祸端,到时候后悔则为时已晚。佛言:“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人生处世,接人待物,千万莫因“小不忍则乱大谋也”!凡有种种祸端亦是我们因一时不能容忍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和忍耐,遇事当冷静处之,则会化干戈为玉帛。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宽容和忍耐能化解戾气,成就自己既定的事业,即便遇难也会呈祥;宽容和忍耐,乃是趋吉避凶、万事大吉的圭臬,处世保身的灵丹妙方!

再者,我们学习佛法要能够做到遇“事”即来即去即消化。在这方面,印光大师曾经给我们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和表率。不管你是谁来向我讲闲话、说是非,看似他老人家也在听你喋喋不休地讲话,也会“嗯、嗯、嗯”不停地在回应你。其实,你哪里知道他老人家是在心里默念佛号,只是每念十句就“嗯”一下。所以,他老人家能够做到当时听了就消化掉了,更不会对自己造成丝毫的影响,既没有消减和停顿念佛的功夫,而又护了当事人的心,真是一个两全其美且值得我们学习与效仿的好办法。你能说祖师大德为我们所示现的这个“容忍”妙方不高妙吗?

我们之所以接人待物不能够宽容和忍耐,都是无始劫乃至今生所带来的无明烦恼习气使然,在不知不觉中被贪(贪婪)、嗔(嗔恚)、痴(愚痴)之毒所害、所驱使。往往烦恼来时,就怨天尤人,而不能以智慧善观,这样反倒会更加烦恼,而于事无补,就像火上浇油、头上安头。如果我们能冷静下来,善观缘起而顺其自然,观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缘生缘灭,如幻如化无一实法可得,亦无有实体的存在,这些种种烦恼事岂不是亦没有它的实体存在,都是眼前的假象而已,那我又何必跟眼前的这种假象过不去,被它所迷惑呢?!这样的智慧观照,纵然有再大的怒火也是生不起来了,那么所有的烦恼自然也会烟消云散,化干戈为玉帛!

学会宽容和忍耐,我们要学习焚化炉那样的精神,无论你什么垃圾和废物,都能够被接纳和宽容,最后皆一无所剩的焚烧殆尽。试问,还有什么不能容忍,令你愤怒而想不开?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老衲穿纳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看看这两位菩萨是何等的一种境界!而反观我们自己,难道不令我们生起一点惭愧心吗?!

所以,我们无论何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反观自己,遇事要能以空性的智慧来善观,不要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我们要学会做焚化炉,而不是做垃圾桶,在日常生活中,更需要训练我们的心力,平时把那些听进来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接受到的一切垃圾废物,都能立刻用空性的智慧把他焚烧掉,从而保持一颗学习佛法的清净心。

总而言之,我们要能学会宽容与忍耐,包括对这个时代,对周围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法都要能够宽容和忍耐。不要看什么都不顺自己的心、如自己的意,其实那都是自心所产生的种种分别妄执。所以,只有宽容与容忍,才能让我们看到世间的种种苦相,才能让人谦虚,谦虚才能让我们具足弟子相,而只有具足弟子相才能够让佛法入心。

以我个人学佛的体会而言,“宽容与忍耐”,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缺一不可的。宽容和忍耐,就是我们成就世出世间善法的最好助缘。

什么是四依法?

四依法很重要。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四、依智不依识。

什么叫“依法不依人”呢?不是说这个人名气有多大,“因为他是大和尚,我才信他”,不是的,要看他讲的话是不是佛经祖师的传承,这样叫“依法”。如果他讲的不符合经典,那就不能依从;如果有人虽然是个恶人,他说“念佛往生”,你就要依他,因为他讲的是佛法。当初释迦牟尼佛求法就是这样子的,向罗刹鬼求法,求半句偈子,佛都献身让他吃掉。这叫“依法不依人”,不依这个人的名望、学问、资格、地位。但是,我看现在“依法不依人”的人,一万个里面难得几个,讲实在的,都是“依人不依法”,“因为他是我的师父,因为他名望高……”如何如何,“哎,你讲的怎么跟大法师讲的不一样?”这就不是“依法不依人”了,你讲这句话,是在挑拨人际关系,是不是?我在这里,隆道法师在那里,“哎,你怎么讲的跟他不一样?”如果我们两个搞得有矛盾,那怪谁?怪你。他讲的是禅宗,我讲净土宗,当然不一样!佛法八万四千门,释迦牟尼佛讲的这部经和那部经就不一样,那怎么办?“师父,你讲的净土宗,经典依据在哪里?你这么讲有什么根据?”好,师父就交底出来,哪部经、哪部疏论,释迦牟尼佛怎么讲,祖师怎么讲……如果听过之后,“依法不依人”,虽然他没有名气、没有修行、没有道德,但是讲的是佛法,就要依从。

什么叫“依义不依语”呢?佛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一个意思,如果死在语言文字上了,不能懂得佛法的意趣、指向的话,那是不行的。比如说,经中讲“乃至一念”、“乃至十念”往生,如果你误解说“我只念一声佛号就能往生,再不用念了”,那就是没有懂得《无量寿经》的意思;如果“依义”,如祖师讲的,祖师讲“乃至一念”、“乃至十念”是多到一辈子念佛,如果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临终才遇到佛法,一声、十声也往生,这个叫“依义不依语”。你光依表面语言,就可能出问题。

什么叫“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就是透彻的、真实的:“不了义”就是方便的、权假的。比如说,《观经》讲到三福九品回向也可以往生,这是“不了义”,是方便;《阿弥陀经》就讲了: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念弥陀名号能往生,这个是“了义”。《阿弥陀经》是《观经》的延续,《观经》把定散二善讲完后,归到《阿弥陀经》,归到最后一句话,说:“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我讲那么多,你就念这句佛号。”这是比较法,意思是说三福九品也可以回向往生,要念佛就更好。来到《阿弥陀经》里边,就要把“持佛名号”更加详细地展开,这个时候就不含糊了,因为释迦牟尼佛讲这部《阿弥陀经》是“无问自说”,是“了义”;《观经》是有问、有请,是韦提希夫人请求才讲的,是随顺众生而讲的。《阿弥陀经》是随佛的本怀而讲的,当然《阿弥陀经》是“了义”了。“了义”怎么讲呢?“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所修的,是杂善、杂行,是“少善根福德因缘”,你想到报土去,不行的!能往生,也是边地、化土。想到报土去,只有专念弥陀名号。这叫“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什么叫“依智不依识”呢?“智”就是心智、智慧:“识”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见解。当然,我们没有智,那我们依祖师。比如讲“一心不乱”,你看到“一心不乱”四个字,如果用意识分别,“要这样子、那样子……”,那就违背了佛理。《阿弥陀经》也好,不管讲怎样念佛,不能违背弥陀本愿,如果和阿弥陀佛所发誓愿不相吻合,那一定是教化的方便,一定要归到佛的本愿,所以,善导大师把“一心不乱”解释为“专复专”。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他有智,那就依他的。从圣道门来讲,如果悟得自性了,能悟得一切佛法真理了,当然“智”就开发出来了。禅宗尤其有这个特点,禅宗的公案讲出来,我们都云里边、雾里边,为什么?凡夫都是第六意识的分别,这些公案是破除执著的,没有智慧就不能了解,那只有听祖师的。如果你不懂,看了很多公案,就会骂祖师了,“讲什么话?糊里糊涂、颠三倒四的!”那你不懂得佛法。(《念佛感应录序言讲解》2001于大连)

按照“四依法”学佛,确实能得利益。在净土宗里边,我们曾介绍过,要门、弘愿门,要门就是“不了义”,弘愿门就是“了义”,弘愿是阿弥陀佛真实本愿;要门是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请求讲的,随顺众生的根机,是调化的方便。所以,《观经疏》讲:“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请求,讲净土要门;阿弥陀佛显彰祂的本心,即“别意弘愿”,特别的意思,韦提希夫人想不到的。这才是真实、了义。

那么,了义和不了义之间的关系怎样呢?从不了义,进入了义,这叫“由方便进入真实”。

我们去劝化人家,有时讲了义,有时讲不了义。“念佛往生”是了义,“念佛保平安”是不了义,但是你不能说不对,确实有这个效果,但是,如果你先跟他讲了义,他不能接受,所以,一开始先说“念佛病就能好,就能消灾免难”,先要讲不了义,随他的根机;他进来之后,慢慢根机成熟了,就要讲了义了,“念佛不能老求这个,求往生!”各位也在作这些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