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古文期末考试知识要点

中医医古文期末考试知识要点
中医医古文期末考试知识要点

医古文知识要点

1.《扁鵲傳》學習要點

一、通假字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穰,通“禳”。)

2.治病不以汤液醴灑。(灑,通“釃[酾]”。)

3.案扤毒熨。(案,通“按”。)

4.诀脉结筋。(诀,通“决”,疏导。)

5.揲荒爪幕。(荒,通“肓”;幕,通“膜”。)

6.以郄视文。(郄,通“隙”,缝隙。)

7.能使良医得蚤从事。(蚤,通“早”。)

二、古今字

1.因五藏之输。(藏,同“臟[脏]”;输,同“腧”。)

2.揲荒爪幕。(爪,同“抓”。)

3.以郄视文。(文,同“纹”。图纹。)

4.病应见于大表。(见,同“现”。)

5.目眩然而不瞚。(瞚:同“瞬”,眨眼。)

6.长终而不得反。(反,同“返”。)

7.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鍼砥石。(厉,同“砺”,磨。)

8.以八减之齐和煑之。(齐,同“剂”,药剂。)

三、异体字

1.彊---强

2.決---决

3.鍼---针

4.---睫

5.煑---煮

6.脅---脇(胁)

四、重点词语

(见教材)

五、词语活用

1.扁鹊独奇之。(奇: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

2.臣能生之。(生:动词作使动词,使……活。)

3.太子病血气不时。(时:名词作动词,按时运行。)

4.齐桓候客之。(客:名词作意动词,把……当作客人。)

5.闻贵妇人。(贵: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6.轻身重财。(轻、重:形容词作动词,轻视,重视。)

六、特殊语序

1.血脉治也,而何怪?(宾语前置。宾语:何。)

2.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定语后置。“喜方”是“中庶子”的定语。)

3.太子何病?(宾语前置。宾语:何)

4.是以阳缓而阴急。(宾语前置。“是”作介词“以”的宾语。)

5.何以言太子可生也。(宾语前置。“何”作介词“以”的宾语。)

七、课文重点今译

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人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2.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

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居二日半,简子寤。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2.《華佗傳》學習要點

一、通假字

1.昕卒头眩堕车。(卒,通“猝”,突然。)

二、古今字

1.一名旉。(旉,同“敷”)

2.县吏尹世苦四支烦。(支,同“肢”。)

3.君有急病见于面。(见,同“现”,显现。)

4.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酢,同“醋”。)

5.县车边,欲造佗。(县,同“悬”,悬挂。)

6.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属,同“嘱”,嘱咐。)

7.佗针鬲,随手而差。(鬲,同“膈”,膈腧穴。差,同“瘥”,好转。)8.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著,同“着”,附着。)

9.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反,同“返”,返回)

10.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县,同“悬”,维系。)

11.君病肠臃,欬之所吐,非从肺来也。(臃,同“癰[痈]”,毒疮。)12.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去,同“弆”,储藏。)

三、异体字

1.煖---暖2.虵---蛇

3.歎---嘆(叹) 4.怱---匆

5.輓---挽6.猨---猿

7.黏---粘

四、重点词语

(见教材)

五、同义词归纳

1.表示“患(病)”:

①太祖苦头风。

②见一人病咽塞。

③佗遂下手,所患寻差。

2.表示“病愈”:

①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②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③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④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⑤而病辄皆瘳。

3.表示“时间短”:

①应便拔針,病亦行差。

②須臾便如醉死。

③渍手其中,卒可得寐。

④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⑤佗遂下手,所患寻差。

⑥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

⑦佗針鬲,隨手而差。

⑧成与之。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

六、词义辨析

1.去

①无何弃去,留书骂之。(离开)

②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同“弆”,储藏)

③言久服去三虫。(除去)

2.故

①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因此)

②此脉故事有胎。(先前的)

③若不得此药,故当死。(必定)

④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特意)

⑤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先前的健康)

⑥桓侯使人问其故。(缘故)

3.许

①当引某许。(处所)

②食顷,吐出三升许虫。(左右)

③于是传付许狱。(许昌)

4.见

①视见垣一方人。(看见)

②病应见于大表。(同“现”,显现。)

③以医见业,意常自悔。(立)

④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被)

5.所

①所苦正同。(……的病)

②长可尺所。(左右)

③使人手摸知所在。(……的地方)

6.数

①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多种)

②见佗北壁县此虵辈约以十数。(计算)

③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多次)

七、词语活用

1.便饮其麻沸散。(饮,使动,让……喝)

2.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膏,名词作状语,用膏药。)

3.使人手摸知所在。(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4.家人车载欲往就医。(车,名词作状语,用车。)

5.佗脉之:“府君胃中有虫数升。”(脉,为动,为……切脉。)6.佗针鬲,随手而差。(针,名词作动词,扎。)

7.佗久远家思归。(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8.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书,名词作状语,用书信。)

9.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活,使动,使……活。)

10.熊颈鸱顾。(熊、鸱,名词作状语,象熊一样,象鸱一样。)

11.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轻,使动,使……轻。)

八、特殊语序

1.多所全济。(主谓倒装)

九、重点语句翻译。

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

4.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3.《丹溪翁傳》學習要點

一、通假字

1.辟如滴水之器。(“辟”通“譬”)

2.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葆”通“保”)

二、古今字

1.足以激贪而厉俗。(“厉”同“励”)

三、异体字

1.湊---凑

2.甦---苏

3.誌---志

四、重点词语

(见教材)

五、重点语句翻译。

4.《温病條辨·叙》學習要點

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亡:通“无”)

2.葢自叔和而下。(葢:“蓋(盖)”的异体字)

3.亦知其術之疎也。(疎:“疏”的异体字)

4.庶几幽室一镫,中流一柱。(镫:同“灯”)

5.咸知泝原《靈》《素》。(泝:“溯”的异体字)

6.学而不厌。(厌:同“餍”,满足。)

7.若夫《折楊》、《皇荂》,听然而笑。(荂:同“华”)

二、词语活用

1.我朝治洽学明,名贤辈出。(辈:名→状,一代一代地。)

2.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是:意动用法,认为……对。)

3.譬如拯溺救焚,岂待整冠束发?(动→名,溺,指溺水者,焚,指烧的火。)

4.知我罪我,一任当世。(罪:名→动,责怪。)

三、特殊语序

1.其余五气,概未之及。(宾语前置。“之”是“及”的宾语。)

2.是以后世无传焉。(宾语前置。“是”是介词“以”的宾语。

四、重点词语

(见教材)

五、词义辨析

1.[益]

①益闻道德性命之说,宏深粹密。(逐渐)

②于是,翁之医益闻。(更加)

③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有益)

2.[闻]

①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闻翁言。(听到)

②于是,翁之医益闻。(著名)

③数年之间,声闻顿著。(声誉)

3.[遇]

①乃渡浙河……皆无所遇。(遇到)

②罗遇翁亦甚欢,即授以刘、张、李诸书。(接待)

4.[良]

①翁以其法治之,良验。(确实)

②翁简慤贞良,刚严介特。(善良)

③彼,良医也。(好的)

5.[一]

①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专心)

②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完全)

③一贫妇寡居病癞。(一位)

④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或者)

6.[治]

①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研读)

②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整理)

③即命治人参膏,而且促灸其气海。(调制)

④操古方以治今病。(治疗)

⑤翁为直陈治道。(治理)

⑥血脉治也,而何怪?(正常)

⑦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举行)

7.[焉]

①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复往拜焉。(代词,之)

②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词尾,……的样子)

③而著《格致馀论》……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于此,兼词)

④庶使后之君子得以互考焉。(语气词,无义)

8.[则]

①翁之卓卓如是,则医特一事而已。(那么)

②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法则)

③然于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却)

9.[少]

①又可以医师少之哉。(轻视)

②少长,从乡先生治经。(稍微)

六、词语活用

1.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日:名词作状语)

2.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起:使……痊愈)

3.遂北面再拜以谒。(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4.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心、口:名词作状语)

5.盖得之病后酒且内。(酒:名词作动词,喝酒)

6.仍用防风通圣饮之。(饮:使……喝)

7.以五倍子作汤洗濯,皱其皮。(皱:使……收缩)

8.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声、影: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9.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友:名词作动词,交友)

七、特殊语序

1.翁穷昼夜是习。(宾语前置。宾语:是)

2.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定语后置,定语:泥陈裴之学者)

3.诸医之笑且排者。(定语后置。定语:笑且排者。)

4.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宾语前置。宾语:末)

5.而窃录其医之可传者为翁传。(定语后置。定语:可传。)

八、重点语句翻译。

5.《漢書·藝文志》學習要點

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没,同“殁”。)

2.战国从衡,真伪分争。(从衡,同“纵横”。)

3.诸子之言纷然殽乱。(殽,“淆”的异体字。)

4.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落,通“络”。)

5.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箴,同“针”。)

6.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慈,通“磁”。)

7.拙者失理,以瘉为剧,以生为死。(瘉,“愈”的异体字。)

8.《五藏六府痺十二病方》三十卷。(痺:“痹”的异体字。)

9.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辩,通“辨”,辨别。)

10.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反,同“返”。)

11.神僊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遊求於其外者也。(僊,“仙”的异体字。)

12.聊以盪意平心,同死生之域。(盪,“荡”的异体字。)

13.今其技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晻,“暗”的异体字。)

二、重点词语

(见教材)

三、词义辨析

1.生

①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使……生长不息;生命)

②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生存)

③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性命。(产生)

2.卒

①会向卒。(死)

②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完成)

3.本

①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本原)

②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根据)

4.及

①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至于)

②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到)

③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推及)

5.已

①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完了)

②则疾可已,身可活也。(愈)《扁鹊传》

6.书

①书缺简脱。(文字)

②以书颇散亡。(书籍)

③太祖累书呼。(书信)《华佗传》

7.因

①因气感之宜。(依据)

②无所知,因破取。(于是)《华佗传》

四、词语活用

1.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愚:形→使动,使……愚昧。)

2.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条:名→动,分条列出。)

3.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同:意动,认为……相同。)

4.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生:使动,使……活。)

5.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序:名→动,依次排列。)

五、重点语句翻译。

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2.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3.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4.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5.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性命。

6.《伤寒论》序

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卒然遭邪风之气。(卒:通“猝”,突然。)

2.撰用《素问》、《九卷》……。(撰:通“选”,选取。)

3.经络府俞。(俞:通“腧”,腧穴。)

4.惷若游魂。(惷:“蠢”的异体字。)

二、重点词语

(见教材)

三、词语活用

1.华其外而悴其内。(使……华丽,使……憔悴。)

2.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为动用法,为……伤感,为……伤心。)

四、特殊语序

1.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宾语前置。宾语:安。)

2.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宾语:之。)

3.唯名利是务。(宾语前置。宾语:名利。)

4.彼何荣势之云哉!(宾语前置。宾语:何荣势。)

五、重点语句翻译

7.《黄帝内經素問注·序》學習要點

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兼《灵枢》九卷,迺其数焉。(迺:“乃”的异体字。)

2.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蒸:通“烝”,众多。)

3.华叶递荣,声实相副。(华:同“花”。)

二、重点词语

(见教材)

三、词语活用

1.孔安国序《尚书》。(为动用法,为……写序。)

2.目牛无全。(目:名→动,看。)

3.日新其用。(日:名→状,每日。新:形→使动用法,使……创新。)

4.重《经合》而冠《针服》。(冠:名→动,放在……之前。)

5.群疑冰释。(冰:名→状,像冰一样。)

6.加字以昭其义。(昭:形→使动,使……明白。)

7.增益以光其义。(光:形→使动,使……清楚。)

8.庶厥昭彰圣旨。(昭彰:形→使动,使……清楚。)

9.皆朱书其文。(朱:名→状,用朱红色。)

四、重点语句翻译。

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嬴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2.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3.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於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4.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5.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6.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8.《本草綱目·序》學習要點

8.一、通假字

1.津津然谭议也。(谭,通“谈”。)

2.何幸覩兹集哉!(覩,“睹”的异体字。)

3.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共,同“供”。)

二、词语活用

1.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博:形容词用如动词。)

2.阙者缉之,訛者绳之。(绳:纠正。名词用作动词。)

3.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著:阐明。用如动词。)

4.如对冰壶玉鑑,毛发可指数也。(指:名词用作状语。)

5.博支机之石,必访卖卜。(博:形容词用如动词。)

三、特殊語序

1.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主谓倒装)

四、重点语句翻译。

1.予观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2.谓予曰: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

3.第其中舛缪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

4.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9.《類經·序》學習要點

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 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而:通“如”,像。)

2. 由是徧索两经,先求难易。(徧:“遍”的异体字。)

3. 能葆其真,合乎天矣。(葆:通“保”,保全。)

4. 苞无穷,协惟一。(苞:通“包”,包容。)

5. 因敢忘陋效矉,勉图蚊负。(矉:通“颦”。)

6. 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载:通“再”。)

7. 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锡:通“赐”,赐予。)

二、词语活用

1. 靡不缕指而胪列焉。(缕:名→状,一条一条地。)

2. 而又有目医为小道。(目:名→动,看。)

3. 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弁髦:名→状,像对弁髦一样地。)

4. 句句皆理,字字皆法。(理、法:名→动,符合道理,符合法度。)

5. 盛盛虚虚。(盛、虚:形→使动,使……更实,使……更虚。)

6. 然后附意阐发,庶晰其韫。(晰:形→使动,使……明白。)

7. 盖彼无须类,……则不容不类。(类:名→动,分类。)

8. 此欲醒瞶指迷。(醒:使动,使……明白。)

9. 阴阳既立,三才位矣。(位:名→动,确立位置。)

10. 明能烛幽。(烛:名→动,洞察。)

11. 不翼以说,其奥难窥。(翼:名→动,辅助。)

三、特殊语序

1.其何裨之与有?(宾语前置。宾语“何裨”。)

2.讹以传讹。(宾语前置。第一个“讹”是介词“以”的宾语。)

四、重点语句翻译。

10.《寶命全形論》學習要點

一、通假字、古今字

1.宝命全形。(宝:通“保”,保养。)

2.木敷者,其叶发。(发:通“废”。)

3.众脈不见。(脈:通“眽”,视。)

4.众凶弗闻。(凶:通“讻”,喧闹。)

5.三曰知毒药为真。(为:同“伪”,虚假。)

6.至其當發,間不容瞚。(瞚,同“瞬”,眨眼。)

7.神无营于众物。(营:通“荧”,惑乱。)

二、词语活用

1.余欲针除其疾病。(针,名→状,用针。)

2.若夫法天则地。(法、则,名→动,效法。)

三、课文重点今译

①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絃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

②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11.《養生論》學習要點

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嚣然思食。(嚣,通“枵”,空虚。)

2.薰辛害目。(薰,通“荤”。)

3.颈处险而瘿。(险,通“岩”,山区。)

4.风寒所災。(災,“灾”的异体字。)

5.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由,通“犹”,好比。)

6.志以厌衰。(以,通“已”,已经。)

7.綏以五絃。(絃,“弦”的异体字。)

二、词语活用

1.神仙虽不目见。(目,名词作状语,凭眼睛。)

2.轻而肆之。(轻,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3.虱处头而黑。(黑,名词作动词,变成黑色。)

麝食柏而香。(香,名词作动词,散发香味。)

颈处险而瘿。(瘿,名词作动词,长出瘤子。)

齿居晋而黄。(黄,名词作动词,变成黄色。)

4.芬之使香而无使延。(芬,名词作动词,薰染。)

5.风寒所灾。(灾,名词作动词,伤害。)

6.慎众险于未兆。(兆,名词作动词,显示征兆。)

7.和理日济。(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三、特殊语序

1.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宾语前置。宾语:五谷、声色。)

2.何以言之?(宾语前置。“何”是介词“以”的宾语。)

四、重点语句翻译。

1.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2.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

3.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

12.《大醫精誠》學習要點

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血脉荣卫之通塞。(荣:通“营”,营气。)

2.有浮沈絃紧之乱。(沈,同“沉”。絃,“弦”的异体字)

3.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俞,同“腧”。)

4.求之于至麤至浅之思。(麤:“粗”的异体字)

5.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蚩,同“媸”)

6.深心悽怆,勿避嶮巇、昼夜、寒暑。(悽:“凄”的异体字。崄:“险”的异体字)

7.但发慙愧悽怜忧恤之意。(慙:“惭”的异体字)

8.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蔕:“蒂”的异体字)

9.珍羞迭荐,食如无味。(羞:同“馐”)

10.而医者安然懽娱,傲然自得。(懽:“欢”的异体字)

11.不得多语调笑,谈谑諠譁。(諠:“喧”的异体字。譁:“哗”的异体字)

12.炫燿声名,訾毁诸医。(燿:“耀”的异体字)

二、重点词语

(见教材)

三、词义辨析

1.谅

①自衒功能,谅非忠恕之道。(确实)

②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诚实)

2.尔

①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词尾,……的样子)

②所以尔者,夫壹人向隅……。(这样)

③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罢了)

3.今

①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如果)

②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现在)

③今病有内同而外异。(语首助词)

4.审

①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详查,细究。)

②唯当审谛覃思。(详尽,仔细。)

5.其

①今以至精至微之事……其不殆哉。(犹“岂”)

②其有患疮痍、下痢……人所恶见者。(若,如果)

四、词语活用

1.不得道听途说。(道、途:名词作状语,在道上,在途中。)

2.学者必须博极医源。(博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广泛、深入地研究。)

3.虽曰贱畜贵人。(贱、贵:意动用法,认为……卑贱,认为……高贵。)

4.寒而冷之,热而温之。(冷、温:使动用法,使……寒,使……温。)

5.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耻:意动用法,认为……耻辱。)

6.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功夫:名词作动词,耽误功夫。)

五、特殊语序

1.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定语后置。定语“难精者”修饰“艺能”。)

六、重点语句翻译。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

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

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13.《汗下吐三法該盡治病詮》學習要點

一、词语活用

1.实实虚虚。(实、虚:使动用法,使……更实,使……更虚。)

2.故可得而罪也。(罪:名词作动词,责怪。)

3.可汗而出之。(汗:名词作状语,用汗法。)

4.热客下焦。(客:名词作动词,侵入。)

5.若人无病,粱肉而已。(粱肉:名词作动词,吃粱肉。)

6.吐者,瓜蒂而已矣。(瓜蒂:名词作动词,用瓜蒂。)

7.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条:名词作动词,分条列出。)

二、特殊语序

1.是之谓也。(宾语前置。宾语:是。)

三、课文重点今译

1.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

2.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

3.即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仍于三法之外,别著《原补》一篇,使不预三法。

14.《病家两要说》學習要點

一、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执抝者若有定见。(抝:“拗”的异体字。)

2.得稳当之名者,有躭阁之悮。(躭:“耽”的异体字;“阁”通“搁”。)

3.昧經權之玅者,無格致之明。(玅:“妙”的异体字。)

4.其于医也则不可,谓人己气血之难符。(“谓”通“为”,因为。)

二、重点词语

(见教材)

三、词语活用

1.烛幽隐于玄冥之间。(烛:名词作动词,洞察。)

2.此所以相知之难,自古苦之。(苦:意动用法,以…为苦恼。)

四、特殊语序

1.则仓卒之间,何所趋赖。(主谓倒装。即“所趋赖何”,“何”是谓语提前。)

2.不得已而付之庸劣之手,最非计之得者。(定语后置。“得”是“计”的后置定语。)

五、重点语句翻译。

15.《医话四则》學習要點

一、古今字、异体字

1.遂有毫釐千里之失釐:“厘”的异体字。

2.未几出痘,徧身皆肿。徧:“遍”的异体字。

3.以螃蟹数觔生捣,徧敷其身。觔:“斤”的异体字。

4.牀榻桌椅漆气熏人。牀:“床”的异体字

5.如火薪然。然:同“燃”,燃烧。

二、重点词语

(见教材)

三、词语活用

1.良将用兵,法云贵速。(贵:意动,以……为贵。)

2.今所患勿药可愈。(药:名→动,用药治疗。)

四、特殊语序

1.而用甘草之细小者。(定语后置。定语:细小。)

2.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定语后置。定语:工于草书。)

3.人咸不之信。(宾语前置。宾语:之。)

(完整版)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解析 1.某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 输导组织 B. 机械组织 C. 保护组织 D. 分生组织 2.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杨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后不能增粗,这是因为破坏了( )。 A. 韧皮部 B. 形成层 C. 木质部 D. 髓 3.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即“环剥”),这样可以增加果实产量,其原理是( )。 A. 促进果树生根 B. 防止了害虫的侵害 C. 限制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D. 限制了水和无机盐向茎叶运输 4.移栽植物时,人们常常去掉几片叶子,这样做是为了( )。 A. 方便操作 B. 降低呼吸作用 C. 降低光合作用 D. 降低蒸腾作用 5.人患急性炎症时,数量会急剧增加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红蛋白 6.如图所示的血管,只能表示静脉的是( )。 7.健康的人血液流经肾脏时不会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 废物由多变少 B. 氧气由多变少 C. 蛋白质由多变少 D. 营养物质由多变少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考点: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分析: 植物的组织是按功能来划分的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有分裂作用的分生组织、有营养作用的营养组织、有输导作用的输导组织,有支撑、保护功能,分布在茎等处是机械组织。 解答: 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所以,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输导组织。 故选:A 2.【答案】B 【解析】考点:木质茎的生长和年轮的形成。 分析:

医古文考试重点总结

医古文考试重点一、通假字 《扁鹊传》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通:酾,过滤的酒)4.案扤毒熨。(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通:肓,膏肓;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通:早,及早。)9.臣是以无请也。(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通:技,技术。)《华佗传》 1.昕卒头眩堕车。(通: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通:痢,泄泻。) 3.故当死。(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通:弆,储藏。) 5.考竟佗。(通:拷,拷打。) 《养生论》 1. 较而论之。(通:皎,明白地。) 2. 嚣然思食。(通:枵,空虚。) 3. 颈处险而瘿。(通:岩,山区。) 4. 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通:脠,腥味。) 5. 攻之者非一涂。(通:途,途径。) 6. 思虑销其精神。(通:消,减少。) 7.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通:犹,好比。) 8. 志以厌衰。(通:已,已经。) 9. 薰辛害目。(通:荤。) 《伤寒论》序 1. 卒然遭邪风之气。(通:猝,突然。) 2. 而方震栗。(通:慄,战慄,发抖。) 3. 撰用《素问》……。(通:选,选取。) 4. 并平脉辨证。(通:辨,辨治。) 5. 经络府俞。(通:腧,腧穴。)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而云世阙。(通:缺,缺失。) 2. 大济蒸人。(通:烝,众多。) 《串雅》序 1. 尝引以为憾。(通:常,经常。) 2. 过予谭艺。(通:谈,交谈。) 《大医精诚》 1. 血脉荣卫之通塞。(通:营,营气。) 2. 俞穴流注。(通:腧。) 《医案四则》 1. 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通“缺”,使…空缺) 2. 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十余贴。(通:帖.) 二、古今字 《扁鹊传》 1.揲荒爪幕。(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同“纹”。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同“返”,返回)4.厉针砥石.(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 5.八减之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同“现”,显现。)7.五脏之输。(同“腧”,腧穴。)《华佗传》 1.县车边。(同“悬”,悬挂。) 2.数乞期不反。(同“返”,返回)3.佗针鬲。(同“膈”,膈腧穴。) 4.病亦行差。(同“瘥”,好转。) 5.苦四支烦。(同“肢”。) 6.君有急病见于面。(同“现”,显现。)7.属使勿逐。(同“嘱”,嘱咐。) 《养生论》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提纲 绪论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述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历代名医和代表著作) (一)先秦、秦、秦汉时期——形成时期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二)隋唐时期——充实、系统化时期 《针灸甲乙经》、《脉经》、《诸病源候论》 (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三因记忆病证方论》宋陈无择“三因学说”、《小儿药证直诀》 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 金元 张从正(张子河)——攻邪派 李杲(东垣老人)——补土派 朱震亨(朱丹溪)——滋阴派 (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士雄 另有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二)辨证论治——辨析疾病资料以确立症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1、病、症、证的概念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生命过程(重点在全过程)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重点在现阶段) 2、辩证与辨病

医古文

扁鹊传 一、通假字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穰,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蹷,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洒。(洒,通“酾”,过滤的酒) 4.案扤毒熨。(案,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诀,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荒,通“肓”,膏肓;幕,通“膜”,横膈膜。) 7.嘘唏服臆。(服,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蚤,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无,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伎,通“技”,技术。) 二、古今字 1.揲荒爪幕。(爪,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文,同“纹”。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反,同“返”,返回) 4.厉针砥石。(厉,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 5.八减之齐。(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见,同“现”,显现。) 7.五脏之输。(输,同“腧”,腧穴。) 三、异体字 1.瞚——瞬 2.——睫 四、重点句 1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勿泄”。扁鹊曰:“敬诺” 【译】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2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彊而公族弱。赵简子爲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 【译】在晋昭公的时候,众大臣的势力已很强大而晋君家族的势力已很弱小。赵简子担任着大臣,独断着国家大事。赵简子生了病,大臣们都很担忧,于是叫去了扁鹊。 3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衆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爲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 【译】扁鹊来到虢国宫门下边,向喜好方术的中庶子问道:“太子患了什么病?京城里举办攘祭要比其他的事都隆重呢?”中庶子说:”太子患了气血不能按时运行的病。由于气血不能按时运行,而导致的郁结又不能宣散,突然发作于体外,就造成了内脏的损害。体内的正气不能遏止邪气,邪气聚集起来而又不能宣散,因此使得阳气虚衰,阴邪旺盛,所以突然昏厥而死去了。” 4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鑱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

2015年天津市津南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考题及解析

2015年天津市津南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考题及解析 2015年天津市津南区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考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女工(gōng) 安土重(zh?ng)迁商埠(fù) 花团锦簇(cù) B.莅(lì)临大放厥(juè)词挟(xié)制焉(yān)头耸脑 C.懦(nu?)弱年高德劭(shào) 两栖(qī) 沁(qìn)人心脾 D.遽(jù)然精神抖擞(sǒu) 坍(tā)陷一柱擎(qíng)天 1.【答案】C。解析:A.商埠(bù),B.大放厥(jué)词,D.坍(tān)陷。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字音。 【难度】本题考查难度为简单。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每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2.【答案】C。解析:A.唇枪舌箭(剑),B.陷井(阱),D.登陆(录)。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的能力,主要考查音同形异字。 【难度】本题考查的难度为简单。 3.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 )。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名俗文化的开展做出认真地指导。(丁)敬请届时光临。 A.(甲) B.(乙) C.(丙) D.(丁) 3.【答案】C。解析:“作出认真地指导”不得体,不宜对邀请的对象提这样的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言语表达技巧。 【难度】本题考查的难度为简单。 4.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 )。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4.【答案】D。解析:A.言外之意是中学生可以喝酒,只是今天情况特殊,不符合中学生身份,且语言不礼貌;B.“足下”“家父”过于书面,比较文雅,不合适使用有父母的朋友参与的饭桌上;C.语言生硬,没有礼貌。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运用是否得体。注意对象、场合;注意谦敬词的使用,注意“足下”等蕴含古文化意义的词语的运用。

医古文试题(考试学习)

医古文试题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 (类型说明: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 A 高贵 B 尊重 C 尊贵 D 富贵 2.“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 A 奇怪 B 惊奇 C 使……奇异 D 认为……奇异 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 A 回避 B 要求 C 征召 D 宠爱 4.“扁鹊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 A 研磨 B 锋利 C 厉害 D 针灸 5.“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 A 谥号 B 年号 C 庙号 D 别号 6.“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 A 稍微 B 逐渐 C 很快 D 一点儿 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 A 轻微的病 B 四肢的病 C 体表的病 D 严重的病 8.“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 A 纪念 B 通“记” C 回忆 D 纲纪 9.“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 A.没有B.沉没C.死亡D.隐没 10.“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的词义是:() A.删去B.缩减C.调整D.节取 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 A.一向B.从前C.趋向D.刚才 12.“省病问疾,务在口给”中的“口给”意思是:() A.才能出众B.聪明敏锐C.见解高明D.口才敏捷 1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的“赍”意思是:() A.奉献B.拿着C.赏赐D.断送 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 A使木材弯曲B揉搓C使方木变圆 D 柔软 15 “时于先生郭子斋堂”中“斋堂”指() A庙堂B书房C卧房D斋戒之所 16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 A接续B属于C种类D通“嘱”,嘱托 17 “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 A衣食粗劣之人B品质恶劣之人C体弱多病之人D处境险恶之人 18 “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 A用B通“试”C法式D形式 19.“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 A浸润B久远C逐渐D已经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整理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整理 1、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洽的科学知识体系。 2、中医基础体系形成标志,四大经典:《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3、金元四大家:①刘完素(河间)—火热论—寒凉派,《河间六书》 ②李东垣(李杲)—内伤脾胃学说—补土派,《脾胃论》 ③张从正(子和)—病由邪生—攻邪派,《儒门事亲》 ④朱丹溪(震亨)—相火论—滋阴派,《格致余论》 4、温病四大家:①清·叶天士——《温热论》 ②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③清·薛生白——《湿热条辨》 ④清·王士雄——《温热经纬》 5、整体——是指联系性、统一性和完整体。 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整体观即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自然界、社会)的统一性。 (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①结构上: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事不可分割的(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 ②生理上:五脏一体观、形神合一 ③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④病理上:相互影响,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 ⑤诊断上:察外知内 ⑥治疗上:局部病变与脏腑病变,治未病,五行传变 (2)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①生理方面②病理方面 (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昼夜晨昏变化的影响、地方区域变化的影响、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3)整体观念·人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6、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区别 症: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观异常感觉和某些病态变化):发热、咳喘。 体征:能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面黄、目赤、脉数。 证: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含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变化),是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如感冒、痢疾。 7、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8、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9、辨证和论治的关系——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具体实施。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准确。故辨证和论治是疾病诊疗中相互联系而不分割的两个方面。 10、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医古文翻译答案.

大医精诚 1.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如果对于最精深最细微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疏最浅显的想法去推求(探究)它,难道不危险吗? 2.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所以医术和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来掌握其中深奥精细的道理呢? 3.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所以学医的人必须广泛,彻底地探究医学的本源,精专,勤奋,毫不倦怠,不能够听信没有根据的言论,就说医理已经全部掌握了,(这样)很贻误自己啊。 4.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如果有因为疾苦来请求救治的人,不论他地位高低,家境贫富,年龄长幼,相貌美丑,关系亲疏,汉族异族,聪明愚蠢,都要一视同仁,都要当做至亲一样着想,不能够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考虑自身的利弊,维护品节爱惜名誉。 5.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自古名医治病,大多使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认为牲畜低贱,认为人类高贵,至于爱惜生命,人类和牲畜都是一样的。损害对方补益自己,万物之情共同憎恨,何况对于人呢!杀害生命求得生存,背离生存之道更远。我如今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入药的原因,确实是因为这个. 6.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駚醁兼陈,看有若无。

另外到了病人家中,即使美女举目皆是,不要左顾右盼,音乐入耳,不要有高兴的样子,美味佳肴交替进献上来,吃起来如同没有味道一样,美酒同时陈列出来,看见就跟没看见一样看见。 7.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我内心惦记着救世济民,所以就琐碎地谈论这些道理,学医的人不要认为我的言辞粗俗而可耻啊。 扁鹊传 1.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年轻时做别人客馆的主管人。客馆的客人长桑君到来,扁鹊独自认为他奇特不凡。常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人。进出客馆十多年,才叫扁鹊私下交谈。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见。”居二日半,简子寤。 扁鹊说:“血脉运行正常,你奇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这样,七天就醒了。现在主君的病和她相同,不超出三天一定痊愈。”过了两天半,赵简子苏醒了。 3.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先生的治疗方法能像这样,那么太子可以回生;不能像这样,却想要使他回生,简直不能够拿这种话告诉刚会笑的尚在襁褓中的婴儿。 4.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知道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论它的内在病机,知道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论它的外在症状。疾病反应表现在外表,与病人相距千里之内,判断的方法很多,不能一一详尽说明。

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多套)

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语文试卷一(小学) 第一部分课标与语文素养(26分) 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②课程目标根据()、( ) 、()三个维度设计。 2、根据诗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5分)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每小题2分,共8分) ①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可以联想到范仲淹《》中的两句话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仁人志士往往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疲惫时,不妨用孟子《》中的名句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 ③请你从积累的诗文中,写出一句与“生死”有关的完整语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④请你从《论语》或《学记》中写出一句有关教学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4、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请把十二地支补充完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②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特色。 ③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近年风靡全球。 5、成语填空。(每空1分,共5分) ()马行空()猿意马()马齐暗()马厉兵()崖勒马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也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用也?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又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本文的作者是(孟子)。(1分) 7、将此段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横线上。(2分)

医古文考试重点

医古文考试重点 一、通假字 《扁鹊传》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通:厥,昏厥。)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通:酾,过滤的酒)4.案扤毒熨。(通:按,按摩)5.诀脉结筋。(通:决,疏通。)6.揲荒爪幕。(通:肓,膏肓;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通:愊,郁满。)8.使良医得蚤从事。(通:早,及早。)9.臣是以无请也。(通:毋,不。)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通:技,技术。)《华佗传》1.昕卒头眩堕车。(通:猝,突然。)2.下利先常啼。(通:痢,泄泻。)3.故当死。(通:固,一定。)4.何忍无急去药。(通:弆,储藏。)5.考竟佗。(通:拷,拷打。) 《养生论》 1.较而论之。(通:皎,明白地。) 《大医精诚》 1.血脉荣卫之通塞。(通:营,营气。) 2.俞穴流注。(通:腧。) 《医案四则》 1.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通“缺”,使…空缺) 2.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十余贴。(通:帖.) 二、古今字 《扁鹊传》1.揲荒爪幕。(同“抓”,疏理。)2.以郄视文。(同“纹”。花纹)3.长终而不得反。(同“返”,返回)4.厉针砥石.(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 磨)5.八减之齐。(同“剂”,药剂。)6.病应见于大表。(同“现”,显现。)7.五脏之输。(同“腧”,腧穴。) 2.嚣然思食。(通:枵,空虚。) 3.颈处险而瘿。(通:岩,山区。) 4.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通:脠,腥味。) 5.攻之者非一涂。(通:途,途径。) 6.思虑销其精神。(通:消,减少。) 7.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通:犹,好比。) 8.志以厌衰。(通:已,已经。) 9.薰辛害目。(通:荤。)《伤寒论》序 1.卒然遭邪风之气。(通:猝,突然。) 2.而方震栗。(通:慄,战慄,发抖。) 3.撰用《素问》……。(通:选,选取。) 4.并平脉辨证。(通:辨,辨治。) 5.经络府俞。(通:腧,腧穴。)《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而云世阙。(通:缺,缺失。) 2.大济蒸人。(通:烝,众多。)《串雅》序 1.尝引以为憾。(通:常,经常。) 2.过予谭艺。(通:谈,交谈。) 《华佗传》 1.县车边。(同“悬”,悬挂。)2.数乞期不反。(同“返”,返回)3.佗针鬲。(同“膈”,膈腧穴。)4.病亦行差。(同“瘥”,好转。)5.苦四支烦。(同“肢”。)6.君有急病见于面。(同“现”,显现。)7.属使勿逐。(同“嘱”,嘱咐。)《养生论》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87612

中医基础理论 名词解释: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五脏一体观: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五脏为中心在结构与机能上是完整统一的。 形神一体观: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生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所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救有异。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侯,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的一种运动规律。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和实物相互感应而交合,达到最佳状态,以及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过程中。 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主维持和自主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自愈的能力和趋势。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相生:即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承: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生的过度制约和克制,又称“倍克”。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化物质。 人体之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是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精血同源:精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化源相同;两者之间又互相资生,互相转化,并都具有濡养和化神等作用。 津血同源:血和津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源”。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经络:使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扁鹊传》重点句子翻译 1.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2.中庶子说:“先生大概是在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 复活呢? 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3.先生的医术能象这样,那么太子就能复活;不能象这样, 却想使他复活,简直不能把方才的话告诉刚刚会笑的婴儿! 4.“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 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5.“私下听到先生高尚义行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但是从来 没能到先生面前拜访过先生。先生来到我们这个小国,使我幸运地得到了援救,我们这个偏僻小国的太子真是幸运得很!有先生他就会复活,没有先生他就会被扔掉去填山沟,永远死去而不能回生了。” 6.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7.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 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重点句子翻译 1.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 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2.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 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3.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 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4.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 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 5.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6.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 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丹溪翁传》重点句子翻译 1.“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模拟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部分》20分 一、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二、简答题(4分) 简要说说语文课程的几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简述题(6分)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四、(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师: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你遇到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答:位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少感情,学生的第一次回答是十分精彩的,作为教师应给以高度一点的表扬,这样可能会增强学生对于回答好下一问题的自信心;对学生很肯定自己不行的回答,老师没有及时鼓励他试一试,而是略迟疑后直接采取了下下策——让他推荐一位同学读读新课程理念第一点内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为位学生在之前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老师更应鼓励他培养朗读、表现自我的能力。 五、教材教法部分(20分) 从下面提供的两个文章片断中任选一段,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并简要阐述设计理念。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看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节选自人教大纲版第九册教材《可爱的草塘》,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专业知识与能力部分(50分) ㈠基础积累。14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2分) 2、论(lún lùn)语呱呱(guā gū)坠地大模(múmó)大样句读(dúdòu) 2、下面的词语中如有错别字,请做上记号并改正在“()”里。(2分)耄耋之年世外桃园林荫道永保青春(源、葆) 3、照样子写词语。2分“花潮”曾是一篇课文的题目,这个词很美,花像层层浪潮的意思。这样在名词之后缀一个它的喻体而构成的词在汉语中还有不少,请你写两个。花潮:人潮心潮 4、把下面的诗句填充完整。(5分)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向孩子推荐儿童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作家与相应作品之间连线。(3分)《草房子》曹文轩皮皮鲁系列郑渊洁马小跳系列杨红缨《明天要秋游》方素珍㈡古诗词阅读。5分 阅读下面的曲,并回答后面的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断肠人在天涯"这句是直接抒情,抒发了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之下的思乡之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答:小桥流水——一种温馨的感觉,这是一幅非常温馨非常美丽的一幅画面,这个画面是不是属于我的?不是!这是眼见之景,眼见别人家的美景,眼见别人家的温馨。你看,人家屋顶炊烟袅袅,在做饭,在团圆,而我呢,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重点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重点 1、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隋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2、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寒凉派。张从正,攻邪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4、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5、阴阳三分法:将一阴分为三阴:太阴、少阴、厥阴,一阳分为三阳:阳明、太阳、少阳。 6、阴阳总述: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及自和与平衡,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表达了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之间的这些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互相联系的。阴阳的对立互根是阴阳最普遍的规律,说明了事物之间既相反又相成的关系。事物之间的阴阳两个方面通过对立制约而取得了平衡协调,通过互根互用而互相促进,不可分离。阴阳交感是万物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万物就在阴阳交感过程中产生。阴阳的互藏则是阴阳交感的动力根源,同时也是阴阳消长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的消长和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消长是在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基础上表现出的量变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是阴阳消长的结果。阴阳的动态平衡由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及其消长转化来维系,而阴阳自和表达了其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这一动态协调平衡的能力与趋势。如果阴阳的这种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又失去了自和的能力,在自然界就会出现反常现象,在人体则会由生理状态进入疾病状态,甚至死亡。 7、五行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8、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9、五行基本内容: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与胜复、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的母子相及。 10、相乘与相克虽然在次序上相同,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五行之间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五行之间的异常制约现象。在人体,相克表示生理现象,相乘表示病理变化。 11、精,按其来源,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言其分布部位,则有各脏腑之精;以其特殊功能,则有生殖之精。 12、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 13、人体之气的功能:1、推动与调控作用2、温煦与凉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要熟背) 5、中介作用 14、人体之气分类: 1、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生理功能: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2、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生理功能: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行呼吸、行血气和资先天三个方面。 3、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生理功能: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 4、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生理功能:卫气有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的生理功能。 15、血相关脏腑:脾胃、心肺、肾。血的功能(重点):濡养、化神

医古文重点词句

一、扁鹊传 (1)、重点词语 过:到,来到(舍客长桑君过) 奇:认为 谨:恭敬地; 遇:接待(常谨遇之) 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 垣:矮墙(视见垣一方人) 特……耳:只就是……罢了(特以诊脉为名耳) :掌管生命的神(虽司命无奈之何) 贵:受人尊敬(闻贵妇人) 带下医:妇科医生(即为带下医) 伎:技,医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 病:担忧(人之所病,医之所病) (2)、重点句 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只有扁鹊认为她奇特而不平凡,常常恭敬地接待她。)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扁鹊按照她的话喝了三十天的药后,瞧得见矮墙另一边的人。) 特以诊脉为名耳。(只不过以诊脉为幌子罢了。) 血脉治也,而何怪?(血脉正常,您奇怪什么呢?) 问中庶子喜方者(问喜欢方术的中庶子)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扁鹊来到齐国,齐桓侯把她当做客人。) 二、华佗传 (1)、重点词语 ) 孝廉:孝子,廉吏的合称(沛相陈珪举孝廉) 就:依从(皆不就) 且:将近(时人以为年且百岁) 壮:强壮(而貌有壮容) 许:左右(吐出三升许虫) 期:预定的时间,期限(依期果发动) 暂:短期() (名五禽之戏) (2)、重点句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到徐州一带拜师学习,同时通晓几种经书。沛国的相陈珪推举她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她作官,她都不依从。)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假若疾病聚结在体内,就是针刺与药物的效力不能达到的部位,必须手术剖开割除的,就给病人饮服麻沸散,一会病人就像醉死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但她本属读书的士人,凭借医疗立业,思想中常自悔恨。)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华佗长久離家想回去,於就是说:“刚才得到家信,正想短期回家一次。”) 佗术实工,人命所县, 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 就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因此古代长寿的仙人做导引之类的事,四肢像熊一样地攀吊,头部像鹞鹰一样地顾盼,引伸腰体,活动各个关节,以求不易衰老。) 五、丹溪翁传 (1)、重点词语 益:逐渐(益闻道德性命之说) 以:用来(以推及物之仁) (2)、重点句 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您聪明不同于一般人,您肯从事于医学这种技艺不?) 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即使在当时不入仕作官,好像入仕作官一样啊。) 时方盛于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就是习。(当时正在盛行陈师文、裴宗元编定的大观二百九十七方,丹溪翁夜以继日地学习这些。) 罗遇翁亦甚欢,即授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就是也。(罗遇丹溪翁也非常高兴,就把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的各书传授给她,替她敷陈阐发三家的旨要,而一概取决于各种经书,并且说“全部抛弃您过去学的东西,那些就是不对的。”)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乡里拘泥于陈师文、裴宗元的各位医生,听了丹溪翁的话,就大吃一惊并且讥笑、排斥她,只有许文懿高兴地说:“我的病大概就要痊愈了吧!”) 于就是翁之医益闻。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凑于道,翁咸往赴之。(于就是,丹溪翁的医名更加闻名。四面八方因病来迎请的人,就像辐条取在车轴一样汇聚到大道上,丹溪翁都前往赴救她们。) 一妇人产后有物不上如衣裾,医不能喻。(一个妇人生产后有像衣服前襟样的东西不能回缩,医生都不能晓喻。) 以五倍子作汤洗濯,皱其皮,少选 ,子宫上。(用五倍子作热水冲洗,使子宫收缩表皮出现皱纹。过一会,子宫回缩。)

医古文考试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上池之水饮之”中,“上池之水”之义为 A.天池之水 B.上面的池水 C.未沾地的水 D.倒入池中的水 2、“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由”之义为 A.听随 B.任从 C.遵从 D.盲从 3、在“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中的“条”之义为 A.条理 B.条目 C.分条 D、分条列出 4、在“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中,“褊”之义为() A、衣服狭小 B、心胸狭小 C、心胸不正 D、偏心眼儿 5、以下除……之外,都有病愈之义() A、差 B、起 C、閒 D、甦 6、“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者矣”中的“于”是 A.介词,在 B.介词,对于 C.介词,被 D.介词,比 7、“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中的“发明”义为 A、阐发说明 B、创造 C、明显 D、解释 8、在“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物之滋”中,“假”之义为() A、伪劣 B、凭借 C、假冒 D、使用 9、在“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中,“壮”之义为

A.动词,刺 B.量词,灸的次数 C.名词,艾灸名 D.指壮年人的体质。 10、“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詁训”意在强调 A、天资之聪明 B、知识之完备 C、方法之得当 D、训诂之重要 11、“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之义为 A、稍、逐渐 C、缓慢 D、大略 12、“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中,表示“身体”的一组词是A、末、内、皮 B、本、外、毛 C、末、外、毛 D、本、内、皮 13、“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中,“咳婴”之义是 A.刚会笑的婴儿 B、咳嗽的婴儿 C、男孩和女孩 D、会咳嗽的女孩 14、在“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端”之义为() A、开头 B、防备 C、原因 D、道理 15、在“壮士之怒,赫然殊观”中,“赫然”之义为 A、显赫的样子 B、盛怒的样子 C、可怕的样子 D、脸红的样子 16、“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中,“兵”之义为 A、士兵 B、军队 C、武器 D、战争 17、“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中的“趣”的意思是 A、趣味 B、旨意 C、兴趣 D、趋向 18、在“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中,“经权”之义为 A、常规和变化 B、义偏于“经”,常法 C、经常和权变 D、义偏于“权”,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