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构建人才地图

hr如何构建人才地图
hr如何构建人才地图

2013-04-22 15:15:20 来源:互联网字体放大:大中小

【摘要】:麦肯锡曾进行了一次人才争夺战调查,提出了“人才争夺战”的概念,这在当时引起了大家对即将出现的企业高管短缺问题的关注!这是一场从未停止过的不见硝烟的战争,对人才的争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以及一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时间过去了已经有十多年了,人才争夺战压根就没有停息过,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对于正在快速扩展以及开始国际化进程的中国企业尤为激烈!

目前不少中国企业正面临“两多一缺”的现状:即资本多、机会多、人才缺。研究表明,中国企业要支撑全球化的发展模式,需要构建一个三级企业人才梯队:第一级是5万名能够领导百亿人民币收入的中国大型企业或胜任全球500强企业高管职务的顶尖企业管理人才;第二级是500余万名能够胜任大型企业部门经理及以上职务的中高级企业管理人才;第三级是1,500余万名能胜任大型企业的一线业务和基层管理的人才。但中国目前的人才储备情况与这个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这使得中国企业的人才争夺战形势更为严峻。

于是,在人才供给和储备“青黄不接”的局面下,“拔苗助长”式的人才速成方式开始出现。在发达国家,一个总监的成熟期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而在中国,甚至5年都不到,就被委以高管重任。客观现实决定管理人才必须速成,这样才能赶上市场快速发展的班车,核心人才“被上岗”,这也致使企业的中高级管理者的能力与素质良莠不齐。

hp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大卫·帕卡德曾深刻的讲到:“没有哪家公司能在收入增长持续超出能找到足够合适的人员来实现这种增长所需的能力的情况下,仍然能成为卓越公司。”这句名言哲理很拗口,但含义浅显易懂——如果公司的收入增长速度持续快于人才的补给速度,那么结果很简单,是不能建立起一个卓越的公司。

“人才补足率”滞后于业务的增长速度,组织能力就不能得以提升和有所保障,整个组织无法驾驭“高速的增长”,此时此刻只能享受“增长的痛苦”!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才储备的不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人才不足已经导致了企业不得不放慢成长的速度。

如果在战争中缺乏清晰精准的地图,我们可以想象最后的惨败结局!在人才争夺战中,我们迫切需要一张张清晰精准的“人才地图”,这既是在人才争夺战中获胜的基本保证,也是制胜的关键策略!很遗憾的是,很多中国企业缺乏清晰的“人才地图”,而在人才争夺战中胜出概率颇低!

从人力资源管理升级到人才管理

人才争夺战是一场“持久战”,绝不能做到速战速决!很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家们却缺乏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他们希望人才能像“豆芽”一样在三天内快速长成。当在短期内看不到成效时,ceo们便不支持了,开始大敲“退堂鼓”!人才争夺战需要具备“猎人”式的制胜策略,更需要“农夫”般的耐心耕耘——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持续努力,不容松懈!

企业高管层目前遇到的人才短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他们自己。在过去几年中,所有的中国企业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在宣称人才的重要意义,高管们似乎对此极为关注,但是掌握具体方法,并建立起人才发展体系的最佳实践并不多!对于短期业绩的偏重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企业的管理层们往往是以被动反应的方式对待人才,“短期化思维”分散了管理者对于人才继任储备、领导力培训开发、培训体系构建等长期问题的注意力,比如只有当新产品销量猛增时才去招募更多的销售和营销人员,人才储备成为“救火式”的应急工作。

由于对人才这种无形资产的投资被视为费用而不是资本,管理人员可能会通过削减用于人员开发上的可支配支出来提高短期收益。虽然人力资本投资效益高,但是周期比较长,再加上人才培养本身具有天然的滞后性,更加导致这一趋势陷入恶性循环:人才短缺阻碍企业发展,带来更大业绩压力,而更大的业绩压力又进一步促使企业高管将注意力放到短期业绩上。此时此刻,我们更需要深入理解并坚定信奉哈佛商学院教授卡普兰平衡计分卡(bsc)的理念和方法:平衡短期和长期、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当企业确实把人才作为战略重点时,它们经常陷入另一个误区:即狭隘地关注人力资源系统和流程,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里原地踏步;而忽视大多数障碍所在之处——员工的技能和素质,未真正升级为现代的人才管理体系。

人才管理(talent management),这一概念2000年左右在美国被提出来,并迅速在企业应用并发展。在中国,很多一线企业如联想、万科、国航、李宁,已经超越了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步入人才管理阶段。并且,人才管理已经在中国呈现

大规模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一个真正的卓越的公司首先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公司(product company),同时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服务公司(service company),而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公司(talent company)。

人才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并非迥异或者割裂,大部分公司建立了基础的人力资源体系后必然进入人才管理阶段,人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按其自身逻辑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两者也有根本的差别:人力资源管理更关注于流程和岗位,而人才管理更强调人员和能力。人才管理阶段要求企业的hr要更懂得战略、更具前瞻性和预见能力,并且逐渐由事务工作转向战略思考工作,从服务于企业战略转变成为构建企业战略。因此,人才管理已经不仅仅传递组织整体发展战略,同时也是组织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那么,何谓人才管理体系呢即从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出发,通过人才标准界定、人才测评、人才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手段,对人才进行系统的甄别、评价和培养,从而使人才不断涌现,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图:一体化人才管理体系

研究证明:人才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明确任职标准、评估现有人才、弥补人才差距持续不断的循环过程,如上图所示。

人才管理体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三大问题:

1、确定人才要求:

哪些人才是企业发展所急需的

在企业里,满足什么样标准的员工可以被称为“人才”

2、评估现有人才:

企业目前的人才现状(数量、素质、潜力)怎样

3、弥补人才差距:

企业的人才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有怎样的差距

如何提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弥补这一差距

人才管理体系建设能够起到两大关键作用:首先,从组织层面看,能够使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使人才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其次,从员工层面看,能够使人才明确自己的职业道路和发展方向。

对于许多组织而言,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和运用人才,也就是说要做到人尽其才。从组织的角度出发,能够让员工适应不同的岗位,保证关键岗位的人才供给至关重要。同时,组织应该避免因放错人而面临巨大风险,而且员工在错误的岗位上也会非常挣扎。同时,对于个体而言,是否决定留下来还取决于公司提供给他们的机会。他们需要知道是否存在调任到其他部门的可能,以及这样的调动是否可行。如果他们渴望得到更高的职位,组织可以提供的路线中有哪些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

总之,企业通过人才管理体系可以找到解决以下问题的钥匙:员工能力和岗位要求如何匹配员工能力如何持续提升以适应其职业发展员工能力如何经过团队学习、知识显化等耦合为组织能力如何保证连续的人才供应

如何构建人才地图

构建企业人才地图,旨在帮助企业明确关键人才发展的现状,了解关键人才的整体优势、弱势,以便企业在构建培训和发展体系,以及在内外部招聘和选拔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的放矢,为企业人才梯队的建设奠定基础。

将关键人才定位到不同的关键岗位层次和类型上,并配合人才测评的结果所形成的人才地图,可以指明人才使用和发展的路径,也量化了人才的缺口,一张清楚的人才地图,公司能精确掌握人才分布,也将知道,最迫切需求的人才类型,可以更有效地招募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补足人才缺口。

借助于人才管理系统等it技术,企业就能像在谷歌卫星地图上直观察看地形地貌一样,高管层通过“人才地图”能及时了解不同区域、不同职能、不能岗位的人才分布、结构与需求,为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人才地图构建的基础在于:对关键人才的全面、客观的评价;对不同层级关键人才优势、弱势的整合分析,从而明确不同层级管理者的现实状况,形成企业人才阶梯队伍的构建的客观、有序的依据,其具体步骤是:

1、从企业内部和外部进行人才供求分析。企业内部的人才需求预测,直接受到业务规划的驱动。企业可根据战略业务规划,从财务、经验、标杆等方面预测关键的岗位和人才在未来一定发展阶段的数量需求,对企业内部现有关键人才进行数量和质量上的盘点。当然,也需要对企业外部相关人才市场进行相关的分析。

2、明确人才缺口,形成人才地图。通过对比企业关键人才的供求分析,明确关键人才的缺口并进行量化,并结合岗位分析和通过人才素质测评的成果,将关键人才定位在不同的关键岗位类型和关键岗位层次上,配合关键人才与岗位适配度和人才特征的标示,形成直观的关键人才地图。因为企业的不同需要,直观的关键人才地图有三种表现形式,具体可见附录。

3、根据人才缺口,建议各种人才地图的应用策略。填补人才缺口一要靠外部获取,二要靠内部培养,为此需要利用人才地图的成果制定各种应用策略,包括针对关键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建议、继任政策建议、审阅关键人才招聘策略、职业发展等,形成关键人才规划的体系。

图表:人才地图构建方法论

依据以上步骤,企业可以建立跨行业、跨区域、跨职能的关键人才地图,包括关键人才相对于岗位层次和类型的分布、关键人才与关键岗位之间的适配度、

关键人才之间的关系、关键人才使用的路径等。在人才地图中,我们需要回答以下关键问题:

哪些岗位的人才是充足的

哪些岗位的人才是目前足够,但在未来是紧缺的

哪些是目前就出现了短缺

哪些人员准备好承担更高层次的工作胜任

哪些人员胜任目前的岗位

哪些人员目前岗位尚不能胜任

同时,这些评估使员工对战略目标有了清晰的理解,为其当前能力和业绩提供了有意义的反馈,基于测评结果和未来岗位的要求,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实际方法:

基于人才测评的结果,描绘最合理的职业发展路线

制定个性化的能力提升计划

对测评结果进行反馈辅导,确保双方对发展计划达成一致

同时,根据人才地图成果,还可以制订各种应用策略,如为关键人才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提出建议,为关键人才继任提出建议,为关键人才外部招聘方案提出建议,为人才库建设提出建议,为内部人才流动平台建设方案提出建议,如下图所示:

人才地图的表现形式

1、常见的人才九宫格示例

在人才管理制度中,最有名的非ge公司的session c莫属。“session c”是ge公司的年度人力资源评价流程,ceo杰夫伊梅尔特说:“这个根据我们的战略目标对员工及其绩效进行的评估无疑是我们最重要的运作流程。这是我身为本公司一份子最感自豪的时刻,这时我就可以直接看到ge各业务集团无可匹敌的人才。”“session c”是获取对组织内人员能力及潜能的了解以及对组织及其人员的现在和未来需求进行计划的一个系统方法。

“session c”的重要成果就是人才“九宫格”,如下图所示。

当然,也有企业根据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企业文化进行变化,如adidas(阿迪达斯)的别具特色的“人才九宫格”。

当然,在人才九宫格图上,可以增加人才分布及其动态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

2、基于人岗匹配及时间序列的人才地图

另外一种是人岗匹配度模式,见下图。这种模式把岗位所有需要考虑到的信息综合到一起,通过对不同后备之间的直接对比,分析不同候选人的准备度。准备度通常可以划分为三级,已经准备好,需要1-2年,以及需要3-5年。根据不同的人才准备度,我们可以进一步形成关键岗位的继任计划。为了更加直观,可以采用下图的模式来展现,见下图。

图表:人岗匹配分析

图表:关键岗位继任计划

3、更复杂的人才地图示例

对ceo而言希望能够看到所有高管人才的质量和发展动向。整个高管团队往往包括不同职位层级、不同的岗位类型,如何把这些信息都囊括在一张人才地图里如下图所示,把岗位类型按照价值链的前后端,分为运营类岗位、协调类岗位、规划和政策类岗位三大类型。运营类主要是对公司的经营结果直接负责的岗位,如销售、生产类岗位;协调类主要是对公司的经营结果间接负责的岗位,如采购、it、客户服务等岗位;规划和政策类主要包括职能类岗位和研发技术类岗位,如人力资源、财务、研发等岗位。

从职位层级上划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协同、战略执行、战术执行,把不同高管岗位按照对战略的贡献性质不同划分不同职位层级。对每一位高管标出了其

所在的岗位类型和所在职位层级,同时给出其发展潜力的大小(用不同颜色表示,绿颜色表示高潜力,浅黄颜色表示在发展潜力一般,红颜色表示没有发展潜力),以及给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调动方向,用箭头表示。

最佳实践:一家银行(consumer bank)的人才地图

绘制人才地图的关键步骤就是确定战略性岗位(strategic job families)——在这些工作岗位上,拥有合适的技能、才智和知识的员工能对增强推动战略落地的组织能力能产生最大影响。确定战略性岗位,需要我们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去思考以下问题:

理解战略性岗位:哪些岗位对战略定位和业务贡献具有最大的价值

理解关键性人才: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和速度对人才的数量提出哪些需求未来的战略所引致的组织能力对人才的技能和素质提供哪些新的要求

在罗伯特卡普兰《评估无形资产的战略准备度》一文中,他通过一些企业的具体案例指出,有些企业仅仅5种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就决定了公司80%以上的战略重点;某家公司的高级管理团队则确定了8种关键工作岗位,认为它们对公司战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创新方案——至关重要,这些关键岗位共有员工100名,不足公司员工总数的7%。

战略性岗位上的“人才充足率”(数量上的)和“人才准备度”(质量上的)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因此,战略人力资本管理流程必须确定和关注对战略产生极大影响的战略性岗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很多公司的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它们在培养这些不到10%的员工的能力上成效如何。

在第一步完毕之后,第二步就是确定以上每一项战略性工作所必需的一套具体能力。公司一旦确定战略性岗位,就必须非常详细地界定这些岗位的具体要求,这一项工作通常被称为“岗位描述”(job profiling)或“素质建模”(competency

model),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将未来竞争战略“翻译”成现在可培养的人才“属性”(技能、知识、素质)的过程,为人才战略的实施建立统一的“度量衡”体系。

图表:job profiling及competency model示例

有效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能力与公司员工当前具有能力之间的差距就是“能力差距”(competency gap),它可以评估组织的人力资本的战略准备度。人力资本准备度指标反映了员工技能、知识和价值在执行战略流程时的有效性。

评估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评估个人业绩和潜力,比如自我评估或360度反馈,下图是某个绩效主管岗位评估示例。比如一家化学公司经过计算确定,组织能力中的“客户管理业务流程”需要40名方案工程师,但是,通过评估该公司目前只有30名方案工程师能够满足战略需求,因而方案工程师岗位的人力资本准备度为75%.

图表:岗位知识技能评估示例

副栏:专业知识和技能评估分类

a(入门):对此项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这一等级包括对相关概念、原理和技术有初步的了解,包括能够解释专业术语的含义以及知道标准的操作程序,但缺乏应用这些概念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且对部分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

b(熟悉):对此项知识或技能有比较深入和准确的了解。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常见的问题,但熟练度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学习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地步。

c(掌握):准确理解该项知识的含义,能够熟练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常见问题。此外,能够比较灵活地应用该项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非标准化的问题。

d(精通):能够清楚地把握知识和技能背后的原理,并能够通过掌握这些原理,有效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e(权威) :对行业和专业知识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熟悉行业和专业中前沿的知识和理论,善于通过技术创新创造额外价值。

把这些一个一个的针对性评估进行总体汇总,我们就可以完成下表,对人才进行整体判断,判断人才和岗位要求的匹配度。

图表:人才评估汇总表示例

要弄懂如何完成这一切,战略地图及平衡计分卡创始人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在其《评估无性资产的战略准备度》一文中展现了消费者银行(consumer bank)的案例,这是从罗伯特卡普兰与10多家零售银行合作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一个综合性案例。

当时,消费者银行正想改变促销单个产品的传统战略,转向为目标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务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的战略。在这一新的战略地图上,公司确定了7个关键的内部流程,其中之一就是“交叉销售产品”。接着,人力资源经理和直线经理确定了财务规划师是对这一流程取得绩效最为重要的岗位。一个规划小组又进一步确定了财务规划师这一岗位必须具有的四项技能:解决方案销售、关系管理、产品知识和专业资格证书。对于战略地图上的每一个内部流程,消费者

银行都采取同样的方法,确定其中的战略性岗位和该岗位需要的关键能力。副栏“消费者银行的人力资本准备度”对此进行了总结。

第二个步骤是评估每一类战略性岗位上每一名员工当前具备的能力。要完成这一步骤,公司可以选取的方法林林总总。例如,员工可以自己评估目前具备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合乎工作要求,然后与导师(mentor)或职业发展经理就评估结果进行讨论。另一种方法是360度反馈,评估者可以根据员工的上司、同事和下属的反馈评估其表现。通过这样的评估,员工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人们对自己当前技能水平和绩效反馈,并得到关于未来个人发展目标的具体建议。

消费者银行估计自己需要100名训练有素的财务规划师来执行交叉销售这一流程。但是在评估近期有针对性的招聘、培训和开发项目时,银行的人力资源团队发现仅有40名财务规划师对业务的精通程度能达到要求。

因此,如下图所示,公司在这一项战略方面的人力资本准备度仅为40%。在用同一方法对各类工作进行分析后,消费者银行弄明白了公司当前的人力资本准备度状况,并且由此知道了银行采取新的战略能否快速前进。

资料来源:哈佛商业评论hbr,罗伯特·卡普兰,《评估无性资产的战略准备度》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使用下表完成人力资本准备度评估报告。

图表:人力资本准备度评估表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所研究的综合性公司消费者银行的人力资本如何与关键的战略流程联系在一起,以及该公司在所需技能与能力方面的得分情况。第一行列出了银行确定的对银行实现价值主张十分关键的内部流程。第二行显示了对以上这些流程产生最大影响的岗位,即银行的战略性岗位。第三行列出了每一个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而第四行列出了银行所需要的拥有这种技能的员工人

数。最后一行显示了消费者银行的人力资本对于实施新战略的准备度。综合起来看,这些内部评估指出了消费者银行对所需能力的实际拥有情况。在两个运营管理流程方面,该银行目前情况良好(准备度分别为100%和90%),但是,在两个客户管理流程(准备度仅为40%和50%)和一个创新流程(20%的准备度)方面表现欠佳。人力资本的综合准备度(红色区域)为65%,这是所有7个战略性岗位的加权平均值。就人力资本而言,这份报告告诉管理者他们可以用多快的速度实施新的战略。

如何构建企业的人力资企业培训源战略地图

如何构建企业的人力资企业培训源战略地图 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如何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人力资源战略地图的构建和人力资源计分卡的应用很好的回答了这一问题。 一、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是由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提出的,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目标(财务层而、客户层而、内部运营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为核心,通过分析这四个层而目标的相互关系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 战略地图的核心内容是企业通过运用人力资木、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木、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学习与成长),创新和建立战略优势和高效的运营系统(内部流程),进而使公司把特定价值带给市场(客户角度),实现股东价值(财务角度)。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这种价值传递关系把企业希望达到的战略目标与目标的驱动因素连结起来,战略地图用图的逻辑形式很好地描述了企业的价值传递与战略实现路径。 二、如何构建战略地图 绘制战略地图的目的是明确战略目标实现的路径,战略地图的出发点是企业的战略选择,因此,构建战略地图时要从企业的战略选择出发, 沿着“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一“给客户带来的价值”一“高效的内部运营系统”一“学习与成长”这条反向的因果链,制定从“财务角度” 的目标到“学习与成长“角度的目标,然后使之相互之间关联,这样最

终就可以绘制一幅“战略地图” 了.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实现过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实现过程是在分析企业业务战略的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根据企业的价值链确定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通过招聘甄选、培训开发配置企业战略实现的人员,通过业绩评价、薪酬激励引导员工的绩效行为指向企业的战略目标,其具体过程如下:1、制定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企业总体战略,在对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并将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战略进行对接; 2、分析企业的价值链确定人力资源能力需求 企业战略的实现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基础上的,企业的绩效实现是通过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实现的。因此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明确实现企业绩效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能力,以及与此配套的政策和措施; 3、明确战略实现的的绩效目标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在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管理能力与之相匹配的前提下实现的。因此只有当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达到预定目标,才能够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现实的业绩支撐;因此必须明确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管理绩效目标。 4、明确员工的能力素质结构 根据绩效目标的要求确定员工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才能实现相应

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其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关人力与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总体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抓住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目的,并将他们转化为前后一致的、整体化的、完善的员工管理计划和政策,是“从人力资源的“质”和“量”入手,评估目前人力资源的质量与企业目前及未来发展变化所需之间的差距,并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过程”。 人力资源战略的五个需求层次 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符合人的本性需求。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自我实现。因此,现代企业的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战略就应该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层次,并通过各种渠道去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事实上,任何一个层次的需求我们都是不能忽略的。 一、生理需求 首先在生理需求方面,体现在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上就是要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体系,使员工寝食无忧,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沃尔玛的人力资源战略就非常重视员工生理需求的充分满足,并将此种需求与企业利益挂钩,实现双赢。利润分享计划:每个在沃尔玛工作两年以上的并且每年工作1000小时的员工都有资格分享公司当年利润。此项计划使员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之后,山姆又推出了雇员购股计划,让员工通过工资扣除的方式,以低于市值15%的价格购买股票。这样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休戚相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伙”。沃尔玛公司还推行了许多奖金计划,最为成功的就是损耗奖励计划。如果某家商店能够将损耗维持在公司的既定目标之内,该店每个员工均可获得奖金,最多可达200美元。这一计划也大大降低了公司的损耗率,节约了经营开支。 二、安全需求 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就会产生新的需求———安全需求,主要包括安全、稳定、依赖、免收恐吓、焦躁与混乱的折磨,对体制法律、秩序、界限的依赖等等。 那么具体体现在人力资源战略中,就是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工作大环境,这个大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例如公司的各种安全防护措施要完善,工作环境要尽量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要考虑到员工的感受;保证一个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频繁裁人的公司会让员工失去稳定感,从而会诱发主动跳槽等等。 三、归属的需求 现代社会中各方面压力的增大加剧了人们对于归属感的渴望,人们希望能够真正团结起来,共同地应对外来危险,共同地面对同一件事情,人们会在别人对自己的协助中获得满足。广大的足球球迷在观看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热情、同仇敌忾的凝聚力,正是现代人追求归属感的有力证据。 那么,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要想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例如丰田公司建立的“公司内的团体活动”就使员工找到了归属感。它设立的“亲睦团体”是同学、同乡或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加入到其中,为了避免机构庞大,它还按照各种条件分成更小的团体,这样可以使参加者更加随意,亲近地接

如何构建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地图

如何构建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地图 瑶臣猎头09-08-11 11:34:42 关注度:302 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如何衡量 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人力资源战略地图的构建和人力资源计分卡的应用很好的回答 了这一问题。 一、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是由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提出的,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目标(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运营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为核心,通过分析这四个层面目标的相互关系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 战略地图的核心内容是企业通过运用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学习与成长),创新和建立战略优势和高效的运营系统(内部流程),进而使公司把特定价值带给市场(客户角度),实现股东价值(财务角度)。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这种价值传递关系把企业希望达到的战略目标与目标的驱动因素连结起来,战略地图用图的逻辑形式很好地描述了企业的价值传递与战略实现路径。 二、如何构建战略地图 绘制战略地图的目的是明确战略目标实现的路径,战略地图的出发点是企业的战略选择,因此,构建战略地图时要从企业的战略选择出发,沿着“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给客户带来 的价值”—“高效的内部运营系统”—“学习与成长”这条反向的因果链,制定从“财务角度”的目标到“学习与成长”角度的目标,然后使之相互之间关联,这样最终就可以绘制一幅“战略地图”了。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实现过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实现过程是在分析企业业务战略的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根据企业的价值链确定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通过招聘甄选、培训开发配置企业战略实现的人员,通过业绩评价、薪酬激励引导员工的绩效行为指向企业的战略目标,其具体过程如下: 1、制定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企业总体战略,在对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并将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战略进行对接;

基于战略地图的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需要一支具有愿意持续为民办高校服务的高承诺度、高责任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规划、招募、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员工关系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基于战略地图的视角,制定民办高校的战略地图,有利于解决当前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引入战略地图的意义及途径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用战略地图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战略地图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一、战略地图的内涵 战略地图(strategy map)是平衡计分卡的创始人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在《战略地图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实际上,战略地图是一种图形工具,应用在组织战略实现过程的分解环节之中。它形象地展示了为确保组织战略得以成功实现而必须完成的各种关键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驱动关系。因此,战略地图亦可被形象地比喻成蓝图,这幅蓝图有助于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了解组织的战略实现过程,同时了解自己的绩效是如何为组织总体战略目标的达成作出贡献的,从而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应当怎样做,才能更有助于组织战略的实现。 战略地图与平衡计分卡之间的关系。战略地图是平衡计分卡在应用中的产物,是其发展和升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王华成教授称战略地图为平衡计分卡的持续之旅。平衡计分卡用于衡量战略,战略地图用于描述战略,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战略、衡量战略和管理战略完整且严密的体系。因此,战略地图是组织战略的形象化、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平衡计分卡本身。 二、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引入战略地图的意义 1、民办高校的发展与取得的成果。民办高校已经不再是创办之初举步维艰的境况,近年来,民办高校越来越注重自身办学特色,重视其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2012年北京城市学院等5所民办高校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是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2、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其困境主要集中在教师规划、招募、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员工关系等若干方面。(1)教师规划困境。教师规划是指根据民办高校未来的教师需求和供给分析,找出教师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从而制定民办高校在未来平衡教师供求关系的各种相关计划。而当前民办高校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可供借鉴的经验和相关数据缺乏,教师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波动较大,难以预测。(2)招募困境。招募困境并非是招不到教师,而是招不到资源优秀的教师。从学历角度来看,民办高校专职教师的学历普遍都是硕士,而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寥寥无几,即民办高校在招聘市场中的竞争力弱于

我的个人职业发展战略地图

我的个人职业发展“战略地图” 文/赵日磊 曾经,你所立下的所有誓言、目标和计划,都像是一面镜子,每当看到它的时候,它都会告诉你:无论你走多远,你都要记得你当初的样子!无论现在的状态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要明白,和曾经的你相比,你已经走了很远! 2007年1月22日,我正式进入管理咨询行业,到今天刚好满10年。10年的管理咨询生涯给我了很多,有痛苦,有困惑,有惊喜。最初的时候,我只是把管理咨询当作一份工作,一份收入相对不错的工作,可以养家糊口,顺便学习各种知识,促进自己的成长。现在,我其实更多的是把管理咨询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可以很好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方式,甚至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离开这个行业。 下图是2017年我按照个人想法写的未来三年的个人规划。 图2- 2017-2019年个人规划 未来三年甚至更多的十年、二十年,我会按照这张图的目标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体验更深层次的管理咨询生活。

于是,我提出了我的使命: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营造绩效文化、塑造绩效领导力,也明确了我的个人愿景:成为共同工作理念和教练式咨询模式的知名推广人。 进而,我采用咨询工作中经常为客户实施的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的形式梳理了我个人的战略目标,包括: 1.财务层面的目标 (1)年度总收入3年累计×××万:××万/2017年-5 ××万/2018年- ××万/2019年 (2)单位时间价值持续提高:在项时间:220天/2017年-180天/2018年-150天/2019年 2.客户层面的目标 (1)创新定制化咨询产品价值:聚焦于阿米巴绩效模式创新、战略创新与转型,提供差异化价值:追本溯源、量身定制、逻辑简洁、情感注入、务实执行(2)强化伴随式服务品质:差异化服务:职业态度、贴身服务、共同工作、二楞精神、价值创新 (3)塑造务实、专业、合作的品牌影响力:着力点——高手身影般案例提炼、深度专业文章、个人博客深耕、和君产业思想实践、阿米巴模式组织变革,提高在公司和市场上的知名度 3.内部运营层面的目标 (1)教练式咨询模式创新与应用:深化“共识报告形成+共识报告行动转化”两大阶段,“以终为始+问题清单+作业准备+专家会议+共识报告+行动转化”为核心的教练式咨询模式 (2)以客户为是的客户启示总结:以客户为是,持续有意识地总结提炼项目中客户给予的启示,提炼总结,贯穿于咨询实践,做到知行合一(3)发展变革领导力:提高变革领导力,有意识地强化咨询项目中的客户变革意愿度评估,把握好咨询手感,做可以推动客户改变的咨询方案 4.学习与成长层面的目标 (1)建设“羽泉式”团队:团队认可,公司知名,用“造钟”的理念建设团队,致力于共同工作,推动团队高效合作,追求合作长期化,固定化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地图”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地图” 关键词: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力资源战略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 +战略目标、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描述: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为组织的人力资源目标服务、要解决人力资源供需动态平衡问题。本案例中客户公司的人力 资源战略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工作正处于由人事管理体系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过渡的阶 段。华恒智信在围绕该公司所属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下,结合该能源环境公司自身关于人力资源战略规 划设想及实际状况,创建和完善其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体系,分搭建人力资源整体架构、系统规划、完善升级三 个步骤,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改善方案。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为组织的人力资源目标服务、要解决人力资源供需动态平衡问题,同时,它包含了一系列计划,也反映了一系列行动。本案例中客户公司所面临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问题是如何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 人事管理体系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过渡。华恒智信在围绕该公司所属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下,结合该能源环境公司实际状况,通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目标确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三 个步骤,逐步创建和完善其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体系,打造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及实际状况,对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综合统筹、分级管理、相互协调,使得集团公司与各企业人力资 源管理层级形成职责明晰、各司其职的状态,促成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化。 【客户行业】能源环境公司 【问题类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 【客户背景及现状分析】

如何构建人力资源战略地图

如何构建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地图(上) [我的钢铁] 2009-08-11 10:27:16 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如何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人力资源战略地图的构建和人力资源计分卡的应用很好的回答了这一问题。 一、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是由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提出的,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目标(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运营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为核心,通过分析这四个层面目标的相互关系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 战略地图的核心内容是企业通过运用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学习与成长),创新和建立战略优势和高效的运营系统(内部流程),进而使公司把特定价值带给市场(客户角度),实现股东价值(财务角度)。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这种价值传递关系把企业希望达到的战略目标与目标的驱动因素连结起来,战略地图用图的逻辑形式很好地描述了企业的价值传递与战略实现路径。 二、如何构建战略地图 绘制战略地图的目的是明确战略目标实现的路径,战略地图的出发点是企业的战略选择,因此,构建战略地图时要从企业的战略选择出发,沿着“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给客户带来的价值”—“高效的内部运营系统”—“学习与成长”这条反向的因果链,制定从“财务角度”的目标到“学习与成长”角度的目标,然后使之相互之间关联,这样最终就可以绘制一幅“战略地图”了。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实现过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实现过程是在分析企业业务战略的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根据企业的价值链确定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通过招聘甄选、培训开发配置企业战略实现的人员,通过业绩评价、薪酬激励引导员工的绩效行为指向企业的战略目标,其具体过程如下: 1、制定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企业总体战略,在对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并将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战略进行对接; 2、分析企业的价值链确定人力资源能力需求 企业战略的实现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基础上的,企业的绩效实现是通过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实现的。因此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明确实现企业绩效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能力,以及与此配套的政策和措施; 3、明确战略实现的的绩效目标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在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管理能力与之相匹配的前提下实现的。因此只有当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达到预定目标,才能够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现实的业绩支撑;因此必须明确企业的经营绩效和

XX公司人力资源年战略规划

XX公司人力资源5年战略规划 一、总体目标 根据集团总体战略经营目标,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围绕公司核心产业,以积蓄人力资本,构建企业文化为目标,整合组织流程、规范人事体系、建立素质模型、优化薪酬激励,通过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发展,有力地推动集团向现代化新型企业发展。 二、目标解读 积蓄人力资本:利用3到5年时间,以培养为主、挖掘为辅、引进为补充,造就一支有操守、懂专业、善经营、能管理的人才队伍,包括房地产相关专业人才队伍、营销策划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资本运作人才队伍;并将这支人才队伍锻炼和凝聚成一个上下目标一致、内外价值一致、内部沟通协调、专业能力互补和共担分险成果的高效能团队, 构建企业文化:公司成立和动作多年来,已经形成一定的"文化"和"习惯力量"。但是这种"文化"与刘总倡导的文化还有差异,还存在一些消极面。因此,需要花一段时间来逐渐总结、提炼企业的文化精髓;并通过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把这种文化逐渐固化下来,从而影响人的最终行为。企业文化建设一个工期的工程,一方面其建立需要改造人的思想,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企业文化需要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而发展,需不断建设。希望五年之内可能形成一个初步的框架和适合企业实际的文化建设模式。 整合组织流程:组织机构和部门间权限流程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通过整合组织流程,规范各部门职责和相互间的配合关系,理顺分工合作和业务流程,实现高效管理支作可以整合各部门的人力资源,实现人力配置的科学合理,也为整个集团与各控股公司之间理顺关系打下基础。 规范人事体系:作为一家集团公司,一个合理规范的人事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为选用育留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也是集团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动的基础。因此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集团职位体系、组织架构流程、招聘录用流程、培训发展规范、绩效管理制度和淘汰选拔机制。这一整套人事体系有助于将整个公司对人的管理都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建立素质模型: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业务能力和工作动力。其中业务能力是基础和前提。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不同的职位,业务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也

集团人力资源运营的监控体系建设方案

集团人力资源运营的监控体系建设 目录 一、事业部人力资源管理审计 (1) 1.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三个特点 (1) 2.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三个主要内容 (1) 二、事业部人力资源平衡记分卡报告 (2) 1.事业部人力资源战略地图报告界面 (4) 2.事业部人力资源平衡记分卡报告界面 (4) 3.特别说明: (5) 4.KPI指标追踪报告 (6) 5.战略行动计划追踪报告 (7) 三、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质询会 (7) 1.集团人力资源部会议准备 (7) 2.集团人力资源部通报与事业部述职 (8) 3.集团对子公司进行人力资源质询 (8) 4.KPI与战略计划达成评分 (8) 5.整理、汇总人力资源质询会议纪要 (8) 一、事业部人力资源管理审计 集团总部应对事业部定期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其内容包括审核事业部的人力资源的总体目标和政策,以评价事业部管理能力。 1.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三个特点 1.1 关注问题:集团人资定位于政策指挥中心,以统一组织集团人力资源系统建设,帮助事业部创造价值。所以管理系统的建设应当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事业部去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同时,集团人资管理本部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审计,发现事业部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偏差以预防事业部力资源管理不当所带来的价值损失。 1.2 关注方法:发现问题是需要深厚的专业背景作为支持的。与传统的人力资源诊断相比,集团人资管理审计更加强调以数据作为基准分析,强调全面的分析工具的使用。 因此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管理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必须擅长各种人力资源数据的基准分析技巧,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力资源审计的分析方法与工具。 1.3 关注目标:管理解决方案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要推动或督导事业部解决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因此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报告不仅仅要罗列问题,还要详细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同时指出该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并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以推动或监督解决。 2.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三个主要内容 2.1集团人力资源战略审计 2.1.1 外部环境审计——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文化因素

HR战略地图

HR战略地图,还HRM一个本原 默认分类2008-10-15 12:38:09 阅读66 评论3 字号:大中小 从人事管理过渡到人力资源管理,以为能够摆脱人力资源管理的尴尬地位,能够从二流部门前移到一流部门,孰不知,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清楚界定本部门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将终究避免不了被边缘化,直至被取消番号的命运。 一直以来,我们人力资源部门始终没有清晰地禅述这个部门的价值在哪儿? 老板不清楚,只是感觉没有这个部门不行,至于为什么要花钱供养这个部门,老板心中是一笔糊涂帐,如果他清楚地知道这个部门并没有为他带来什么价值,终有一天,他会毫不犹豫地撤掉这个部门。 人力资源部门不知道,只是感觉有做不完的工作,老板吩咐的,其他部门交待的,员工期望的,都是他们的工作,他们自己也感觉要做许多工作,只是从来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做完这些工作,其成果从价值方面又如何衡量。 相关部门更不知道,只是感觉需要打杂了,如果找不了行政部门,就要人事部门,什么招聘、辞退、办个手续,搞个什么满意度调查,好象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在他们心里是从来看不上这个只拿钱,没有什么产出的部门。 员工对这个部门既爱又恨,很少会说这个部门一丝一毫的好。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人力资源管理的本原是什么,他能够为企业带什么样的价值贡献。 事实上,真正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实现公司股东长期价值过程中,主要成果有以下两条:提升人力资源的生产效率和实现HR增产战略。 HRM本原之一:提升人力资源的生产效率 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生产效率呢?一般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是优化HR价值组合;二是优化HR转换成本。所谓优化HR价值组合,就是通过薪酬安排,福利安排,健康与社会保险的安排,正确处理劳资关系和权益保障,对企业所能够给HR部门的各种价值进行最佳组合,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最小化。二是优化HR转换成本,就是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相应的工作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的分析,提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同时进行合适的HR配置,在合适的时候招聘到合适的任岗人员,通过素质模型建立、培训和职业生涯设计来达到较好的人岗适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还要通过绩效管理和竞聘上岗及合理的淘汰机制,淘汰不能胜任岗位的人,使企业的HR转换成本最小化。 HRM本原之二:实现HR增产战略 实现HR增产战略,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提高HR准备度,二是提高HR的增量产出。 提高人力资源准备度,需要从企业战略出发,进行HR战略规划,制定企业HR战略地图,准确规划设定出对企业战略实现最关键的战略工作群组,确定各

战略地图、人力资源管理计分卡、数字仪表盘

战略地图、人力资源管理计分卡、数字仪表盘 考点五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工具 这个是一个重要考点。我们首先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工具是哪三大工具?第一个就是战略地图。名字来看,它是个地图,但这个地图上显示的不是山山水水,显示的是我们企业的战略。第二个工具是人力资源管理计分卡,它是一个计分卡,这个卡是拿来干嘛的?是用来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它不是传统意义上打分的卡。第三个是数字仪表盘,就像我们开车一样,开车驾驶位前面不是有很多仪表嘛。 我们先看第一大工具,叫战略地图。 名字上看,是一个地图。就像小时候看战争片,地图一挂,还有那种沙盘的地图,哪个地方有山,哪个地方有水,部队应该怎么走,几点到哪里?一个指挥官往那儿一敲,就出来了。那我们战略地图,你描述的不是战争,你描述的是企业战略。所以,它是为了展现为确保公司战略得以成功实现而必须完成的各种关键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驱动关系。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家描述的是部队怎么打胜仗,你描述的是企业怎么实现战略。怎么实现战略?一步一步问下来的。图4-5看到西南航空公司的一个战略地图。我们首先来看,你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市场份额提高6%,利润率保持4%的年增长。那为了实现你的战略目标,我们干哪些活,活和活之间是什么样的一个驱动关系?好了,你要想市场份额提高,这是市场占有率的问题,利润的增加,那我认为你价格低点就行。你的票价低了,坐飞机的人多,你的市场占有率就高了。单价虽然有所降低,但是坐飞机的人多了,企业总体利润还是上涨的,年利润率也增长。那怎么保证我的票价能低一点啊?我说用较少的飞机执行飞行任务就可以,简单说就是,让每个飞机尽可能的坐满人。怎么让飞机少一点啊?好了,航班准点,就是让飞机在天上

如何建立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地图

如何建立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地图 一、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是由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提出的,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目标(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运营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为核心,通过分析这四个层面目标的相互关系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 战略地图的核心内容是企业通过运用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学习与成长),创新和建立战略优势和高效的运营系统(内部流程),进而使公司把特定价值带给市场(客户角度),实现股东价值(财务角度)。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这种价值传递关系把企业希望达到的战略目标与目标的驱动因素连结起来,战略地图用图的逻辑形式很好地描述了企业的价值传递与战略实现路径。 二、如何构建战略地图 绘制战略地图的目的是明确战略目标实现的路径,战略地图的出发点是企业的战略选择,因此,构建战略地图时要从企业的战略选择出发,沿着“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给客户带来的价值”—“高效的内部运营系统”—“学习与成长”这条反向的因果链,制定从“财务角度”的目标到“学习与成长”角度的目标,然后使之相互之间关联,这样最终就可以绘制一幅“战略地图”了。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实现过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实现过程是在分析企业业务战略的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根据企业的价值链确定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通过招聘甄选、培训开发配置企业战略实现的人员,通过业绩评价、薪酬激励引导员工的绩效行为指向企业的战略目标,其具体过程如下: 1、制定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企业总体战略,在对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并将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战略进行对接; 2、分析企业的价值链确定人力资源能力需求 企业战略的实现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基础上的,企业的绩效实现是通过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实现的。因此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明确实现企业绩效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能力,以及与此配套的政策和措施; 3、明确战略实现的绩效目标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在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管理能力与之相匹配的前提下实现的。因此只有当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达到预定目标,才能够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现实的业绩支撑;因此必须明确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管理绩效目标。

HR战略地图,还HRM一个本原

HR战略地图,还HRM一个本原 HR战略地图,还HRM一个本原 从人事管理过渡到人力资源管理,以为能够摆脱人力资源管理的尴尬地位,能够从二流部门前移到一流部门,孰不知,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清楚界定本部门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将终究避免不了被边缘化,直至被取消番号的命运。 一直以来,我们人力资源部门始终没有清晰地禅述这个部门的价值在哪儿? 老板不清楚,只是感觉没有这个部门不行,至于为什么要花钱供养这个部门,老板心中是一笔糊涂帐,如果他清楚地知道这个部门并没有为他带来什么价值,终有一天,他会毫不犹豫地撤掉这个部门。 人力资源部门不知道,只是感觉有做不完的工作,老板吩咐的,其他部门交待的,员工期望的,都是他们的工作,他们自己也感觉要做许多工作,只是从来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做完这些工作,其成果从价值方面又如何衡量。 相关部门更不知道,只是感觉需要打杂了,如果找不了行政部门,就要人事部门,什么招聘、辞退、办个手续,搞个什么满意度调查,好象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在他们心里是从来看不上这个只拿钱,没有什么产出的部门。 员工对这个部门既爱又恨,很少会说这个部门一丝一毫的好。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人力资源管理的本原是什么,他能够为企业带什么样的价值贡献。 事实上,真正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实现公司股东长期价值过程中,主要成果有以下两条:提升人力资源的生产效率和实现HR增产战略。 HRM本原之一:提升人力资源的生产效率 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生产效率呢?一般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是优化HR价值组合;二是优化HR转换成本。所谓优化HR价值组合,就是通过薪酬安排,福利安排,健康与社会保险的安排,正确处理劳资关系和权益保障,对企业所能够给HR部门的各种价值进行最佳组合,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最小化。二是优化HR转换成本,就是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相应的工作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的分析,提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同时进行合适的HR配置,在合适的时候招聘到合适的任岗人员,通过素质模型建立、培训a和职业生涯设计来达到较好的人岗适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还要通过绩效管理和竞聘上岗及合理的淘汰机制,淘汰不能胜任岗位的人,使企业的HR 转换成本最小化。 HRM本原之二:实现HR增产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