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注册计量师计量专业实务与案例分析练习题有答案

二级注册计量师计量专业实务与案例分析练习题有答案
二级注册计量师计量专业实务与案例分析练习题有答案

计量专业实务与案例分析

1.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个量所得测量结果与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差是测量(B)的估计值。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不确定度D.引用误差

2、当测量结果与相应的标准值比较时,得到的系统误差估计值为( C ) 。

A.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

B.标准值与测量结果之差

C.测量结果与标准值之差D.约定真值与测量结果之差

3、估计测量值J的实验标准偏差的贝塞尔公式是( ) 。

4、若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偏差为s(x),则n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S(X)为( ) 。

5.在重复性条件下,用温度计对某实验室的温度重复测量了16次,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通过计算得到其分布的实验标准偏差s=0.44℃,则其测量结果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是(B ) 。

A.0.44℃B.0.11℃C.0.88℃D.0.22℃

6,对一个被测量进行重复观测,在所得的一系列测量值中,出现了与其他值偏离较远的个别值时,应( C ) 。 A.将这些值剔除 B.保留所有的数据,以便保证测量结果的完整性

C.判别其是否是异常值,确为异常值的予以剔除D.废弃这组测量值,重新测量,获得一组新的测量值

7.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测量值为:0.0lmm,0.02mn 0.01mm,0.03mm。用极差法计算得到的测量重复性为( B ) 。(注:测量次数为4时,极差系数近似为2)

A.0.02mm B.0.01mm C.0.015mm D.0.005mm

8.为表示数字多用表测量电阻的最大允许误差,以下的表示形式中( A ) 是正确的:A.土(0.1%R+0.3μ?) B.土(0.1%+0.3μ?) C.土0.1%土0.3μ? D..(0.1%R+0.3μ?,k=3

9.一台0~150V的电压表,说明书说明其引用误差限为土2%。说明该电压表的任意示值的用绝对误差表示的最大允许误差为( A ) 。

A.土3V B.土2%C.4-1%D.土1V

10.对被测量进行了5次独立重复测量,得到以下测量值:0.3l,0.32,0.3,0.35,

0.32计算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即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B ) 。

A.0.31

B.0.32

C.0.33

D.0.34

11用标准电阻箱检定一台电阻测量仪,被检测量仪的最大允许误差(相对误差)为:土0.1%,标准电阻箱评定电阻测量仪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10-‘(包含因子庚为2),当标准电阻箱分别置于0.1Ω,1Ω,10Ω,100Ω,1000Ω,1MΩ时,被检表的示值分别为:0.105Ω,0.9987Ω,10.005Ω,100.08Ω,999.5Ω,1.0016MΩ,。检定员判断该测量仪检定结论为( A ) 。

A.不合格B.合格C.不能下不合格结论 D.不能下台格结论

12,在检定水银温度计时,温度标准装置的恒温槽示值为100℃,将被检温度计插入恒温槽后被检温度计的指示值为99℃,则被检温度计的示值误差为( C ) 。

A。+1℃B.+1%C.一1℃D.一2%

(三)选择题(多选)

1.使用格拉布斯准则检验以下r2:5个重复观测值:1.79,1.80,1.9l,1.79,1.76。下

列答案中(A 、C ) 是正确的。(注:格拉布斯准则的临界值G(0.05,5)=1.672) A.观测值中存在异常值B.观测值中不存在异常值

C.观测值中有一个值存在粗大误差D.观测值中不存在有粗大误差的值

2.注册计量师在检定或校准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或消除一切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例如采取(A、B 、C ) 措施。

A.在仪器使用时尽可能仔细调整B.改变测量中的某些条件,例如测量方向、电压极性等,使两种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中的误差符号相反,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C将测量中的某些条件适当交换,例如被测物的位置相互交换,设法使两次测量中的误差源对测量结果的作用相反,从而抵消系统误差 D.增加测量次数,用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对测量结果或测量仪器示值的修正可以采取(A、B、D ) 项措施。

A.加修正值B.乘修正因子 C.给出中位值D.给出修正曲线或修正值表

1.在相同条件下对被测量X进行有限次独立重复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是(B ) 。

A.被测量的期望值B.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C.被测量的真值D.被测量的近似值

2.均匀分布的标准偏差是其区间半宽度的(C) 倍。

A. B. C. D.

3.借助于一切可利用的有关信息进行科学判断,得到估计的标准偏差为(B ) 标准不确定度。

A.A类B.B类C。合成 D.扩展

4.如果有证书或报告给出的扩展不确定度是U90,U95或U99,除非另有说明,可以按( A. ) 分布来评定B类标准不确定度。

A.正态B.均匀 C.反正弦 D.三角

5.当被测量的函数形式为y=,各输入量间不相关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y)可用( ) 式计算。

6.为了使所有给出的测量结果之间能够方便地相互比较,在确定扩展不确定度时,大多数赁况下取包含因子为(D )

A.k=3 B.k=2.58 C.k=1.73 D.k=2

7.扩展不确定度的符号是( C ) 。

A.u B.ui C.U D. uc

三)选择题(多选)

1.下列表示中( A、 B ) 的表示形式是正确的。

A.U=0.01cm(k=2) B.Ur=1%(k=2) C.Uc=0.05cm D.U=土0.5%(k=3)

2.可以用以下几种形式中的( C. D ) 定量表示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A.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

B.A类标准不确定度uA

C.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D.扩展不确定度U

3.某个计量标准中采用了标称值为1Ω的标准电阻,校准证书上说明该标准电阻在23℃时的校准值为1.000074Ω,扩展不确定度为90μΩ(k=2),在该计量标准中标准电阻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 B、D )

A.90μΩ

B.45μΩ

C.4.5X10-6

D.4.5X10-5

4.数字显示仪器的分辨力为1μm,可假设在区间内的概率分布为均匀分布,则由分辨力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 C、 D ) 。

A. μm

B. μm

C. μm

D.0.29μm

1.计量检定的对象是指(B ) 。

A.包括教育、医疗、家用在内的所有计量器具

B.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

C.企业用于产品检测的所有检测设备

D.所有进口的测量仪器

2.处理计量纠纷所进行的仲裁检定以( C) 检定的数据为准。

A.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D.经考核合格的相关计量标准

C国家计量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D.经强制检定合格的工作计量器具

3,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检验应依据( c. ) 进行。

A.产品标准B.检定规程c.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D.包装商品检验大纲4.检定或校准的原始记录是指(A ) 。

A.当时的测量数据及有关信息的记录B.记在草稿纸上,再整理抄写后的记录

C.先记在草稿纸上,然后输入到计算机中保存的记录D.经整理计算出的测量结果的记录

5.型式评价应依据( D ) 。

A.产品规范,评价其是否合格 B.计量检定规程,评价其计量特性是否合格

C.校准规范,评价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和可靠性

D.型式评价大纲.评价所有的项目是否均符合型式评价大纲要求,提出可否批准该型式的建议

(三)选择题(多选)

1.强制检定的对象包括(A、D ) 。

A.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B.标准物质

C.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D.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

2.测量仪器检定或校准后的状态标识可包括(A. C ) 。

A.检定合格证

B.产品合格证C准用证 D.检定证

3,对检定、校准证书的审核是保证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核验人员对证书的审核内容包括(A B C ) 。

A.对照原始记录检查证书上的信息是否与原始记录一致B.对数据的计算或换算进行验算并检查结论是否正确·

C.检查数据的有效数字和计量单位是否正确D.检查被测件的功能是否正常

4.检定工作完成后,经检定人员在原始记录上签字后交核验人员审核,以下(A、C. D. )情况核验人员没有尽到职责

A.经核验人员检查,在检定规程中要求的检定项目都已完成,核验人员就在原始记号上签名

B.核验人员发现数据和结论有问题,不能签字并向检定人员指出问题

C.由于对检定人员的信任,核验人员即刻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D. 核验人员发现检定未依据最新有效版本检定规程进行,原始记录中如实填写了老版本,核验人员要求检定员在原始记录中改写为新版本号

1.对检定结论为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出具(B ) 。

A.检定证书B.检定结果通知书C.校准证书D.测试报告

2依据计量检定规程进行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相关部分校准。出具的证书名称为( C.) 。

A.检定证书B.检定结果通知书C.校准证书D.测试报告

3.存在计算机中的证书、报告副本应该( B. ) 。

A.经实验室最高领导批准后可修改

B.不得再修改

C只有经过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修改D.必要时由检定员负责对错误之处作修改4.发现已发出的证书中存在错误,应按(C.) 处理。

A.将证书中的错误之处打电话告诉用户,请用户自行改正B.收回原证书并在原证书上划改和盖章后重新发出C.将原证书收回,重新出具一份正确的证书并重新编号.在新出的证书上声明代替原证书和原证书作废D.按原证书号重新出具一份正确的证书

5.计量检定机构收到一份要求鉴定真伪的该机构出具的检定证书,应按( D ) 处理。

A.请求司法机构给以鉴定B.要求在被鉴定证书上签名的人员核对笔迹C调查这份要求鉴定的证书是从哪里获得的D.按检定证书上的惟一性标识查找保留的证书副本和原始记录进行核对

(三)选择题(多选)

1.检定、校准和检测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型式评价大纲、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规则和经确认的非标准方法文件,都必须是(A、B ) 。

A.经审核批准的文本B.现行有效版本 C.经有关部门注册的版本D。正式出版的文件

2.计量检定印、证的种类包括(A. C ) 。

A.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B。检验合格证C,检定合格印、注销印D.校准证

3.检定证书的封面内容中至少包括(A.B 、C ) 。

A.发出证书的单位名称;证书编号、页号和总页数B.委托单位名称;被检定计量器具名称、出厂编号

C检定结论;检定日期;检定、核验、主管人员签名D.测量不确定度及下次送检时的要求

4.校准证书上关于是否给出校准间隔的原则是(B C D ) 。

A.一般,校准证书上应给出校准间隔的建议

B.如果是计量标准器具的溯源性校准,应按照计量校准规范的规定给出校准间隔

C一般,校准证书上不给出校准间隔

D.当顾客有要求时,可在校准证书上给出校准间隔

1,某企业建立一项三等量块计量标准作为企业最高标准。应将其主标准器送以下机构中的哪一家检定才合法?答案是(A ) 。

A.具有相关能力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B.本市某产品检测所

C.另外一家建立了二等量块计量标准的企业D.另外一家建立了一等量块计量标准的企业

2.新建计量标准稳定性的考核,当计量检定规程中无明确规定时,可选一稳定被测定对象每隔一个月以上测一组结果,共测m组,m应大于或等于(B.) 。

A.3 B.4 C.5 D.6

3.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计量标准保持其(C ) 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A.示值B.复现值C计量特性D.测量范围

4.按规定,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是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计量标准对常规的被检定或被校准对象进行n,次独立重复测量,用( A。) 来表示重复性。

A。单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差B,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C加权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D.B类估计的标准差

5.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方法为(D ) 。

A.只能选择传递比较法B.只能选择比对法C可以在传递比较法和比对法中任意选择一种

D.原则上应采用传递比较法,只有在不可能采用传递比较法的情况下才允许采用比对法

6,《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有效期为( C) ·

A.新建3年.复查5年

B.新建5年,复查3年

C.4年

D.5年

7。某计量标准在有效期内,扩大了测量范围而没有改变准确度等级,则应(B. ) 。

A.报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批准 B.申请计量标准复查考核

C.重新申请考核D.办理变更手续

8.部门最高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应当经(C ) 批准后,在本部门内部开展非强制计量检定。A.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B.本单位领导C.其主管部门n组织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三)选择题(多选)

1.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的量值应当经(A B. ) 检定或校准来证明其溯源性。

A.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C具有计量标准的计量机构D.知名的检测机构

2.下列条件中(A.B D) 是计量标准必须具备的条件。

A.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能满足开展计量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

B.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及设施C.具有一定数量高级职称的计量技术人员 D.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3.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的主要配套设备中的计量器具可以向(A B C) 溯源。

A.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B.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C.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D.具有测量能力的高等院校

4.计量标准文件集应做到(A B D ) 。

A.每项计量标准都应当建立一个文件集,适用时,文件集要包括《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等18个方面的文件

B.计量标准文件集的目录中应当注明各种文件保存的地点和方式

C.文件集中的所有文件均应归档,并永久保存D.申请考核单位应当保证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正确性

5.每项计量标准应当配备至少两名持有( A B. ) 的检定或校准人员。

A.与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相一致的《计量检定员证》

B.《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和相应项目的注册证

C.相应专业的学历证书D,相应技术职称证书

6,下列关于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描述中,( A D ) 是正确的。

A.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当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B.若计量标准需要加修正值使用,则稳定性应当小于计量标准修正值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经常在用的计量标准,可不必进行稳定性考核

D.新建计量标准一般应当经过半年以上的稳定性考核,证明其所复现的量值稳定可靠后,方能申请计量标准考核

1.检定规程是( B. ) 的技术文件。

A.保证计量器具达到统一的测量不确定度

B.保证计量器具按照统一的方法,达到法定要求

C.保证计量器具达到出厂标准

D.保证计量器具达到客户要求

2.通常,校准方法应该统一到( C ) 上来,这是量值统一的重要方面。

A国家计量检定规程B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C国家计量校准规范D国家测试标准

3.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是由(D ) 组织编写并批准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作为确定计量器具法定地位的技术文件。

A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B全国计量测试学会C.国家计量院D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4. 计量检定规程是用于对( D ) 领域计量器具检定的依据。

A.教学B科学研究 C.产品检测D.法制计量管理

5.JJG是( A ) 的符号。

A.计量检定规程B,计量校准规C测试标准D.检测规范

6,开展校准可否依据实验室自己制定的校准规范? ( B ) 。

A.可以,只要有校准规范就行B.可以,但需要经过确认并获得客户对校准规范的认可C.不可以,只有依据国家校准规范才可以开展校准D.不可以,该校准规范只能校准本实验室的仪器

三)选择题(多选)

1.制定校准规范应做到( A B D.) 。

A.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B.适用范围应按照校准实际需要规定,力求完整 C.必须规定被校仪器的计量要求和使用的计量标准的型号 D.应充分考虑采用先进技术和为采用最新技术留有空间

2.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的内容至少应包括(A B C ) 。

A.被校仪器的计量特性

B.校准条件C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D.记录格式和检定结论

1.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D ) ,测量同一生能稳定的传递标准器,通过分析测量结果的量值,确定量值的一致程度。

A国家标准的规定B实验室校准规范的要求C检定规程的规定D预先规定的条件

2.进行比对时,由( B) 提供传递标准或样品,确定传递方式。

A.参加实验室B主导实验室C,比对组织者D.与本次比对无关的实验室

3,在比对工作中,参考值的确定方法有多种,由主导实验室提出经专家组评审并征得(B ) 同意后确定。

A.同行专家B.参加实验室C.比对组织者D.主导实验室的领导

4.在比对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之前,所有与比对相关的实验室和人员( C ) 。

A.可以与其他参加实验室交流比对数据,但不得在刊物上公布

B.不得泄露本实验室参加比对的标准器的规格型号

C.不得泄露比对结果D.不得泄露参加比对的人员情况

5,当比对时间延误时,( D ) 应通知相关的参比实验室,必要时修改比对日程表或采取其他应对措施。

A.比对管理者B.发生延误的参加实验室C比对组织者D.主导实验室

(三)选择题(多选)

1、比对中,主导实验室应(A. B C D) 。

A.做好传递标准的稳定性实验和运输特性实验

B.起草比对实施方案

C处理比对数据和编写比对报告 D.做好比对总结工作

2.比对中,参加实验室应做到(B. C. D ) A.起草比对方案B.按要求接收和发送传递标准C.上报比对结果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报告D.遵守保密规定

3.对比对结果的评价通常是通过比较各实验室的(A B ) 来进行的。

A.测量结果偏离参考值的程度

B.En值(又称为归一化偏差)

C.实验标准偏差

D.测量结果间的差

1.进行期间核查是为了( A ) 。

A.是为了在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期内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B.代替校准获得新的校准值C代替检定获得溯源的证据D.节约成本

2.在下列计量器具中,需要对( B ) 进行期间核查。

A.稳定的实物量具,如砝码等.经常使用的计量标准装置

C.检测中使用的采样、制样、抽样的设备 D.没有量值要求的辅助性设备,计算机及其外设等设备

3.选择核查标准的一般原则是必须( A ) 。

A.具有良好的稳定性B.具有准确的量值

C,是经校准证明其有溯源性的测量仪器D.是可以搬运的测量设备

(三)选择题(多选)

1.常用的期间核查方法是:用被核查的测量设备适时地测量一个核查标准,记录核查勤据,必要时画出核查曲线图,以便(A C) 。

A.证明被核查对象的状态满足规定的要求,或与期望的状态有所偏离而需要采取措施

B.使测量设备具有溯源性C.及时发现测量仪器、计量标准出现的变化

D.使测量过程保持受控,确保测量结果的质量

2.按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关于期间核查的规定要求,下列各项中需要期间核查的对象是(A.

C D) 。

A.计量基准

B.工作计量器具

C.工作标准

D.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

3.不定期核查通常是在(A. C D.) 情况下进行

A.测量仪器即将用于非常重要的或非常高准确度要求的测量B.大型测量仪器在周期检定前C.测量仪器发生了碰撞、跌落、电压冲击等意外事件后 D.测量仪器带到现场使用返回时

选择题(单选)

1、型式评价是为(A ).

A.承认计量器具的型式符合法定要求提供数据和技术评价。

B.批准计量器具的出口提供依据。

C.批准法定计量器具准予使用提供证明。

D.代替产品检测以提供计量器具合格的证明。

2、型式批准的对象是(D )

A.列入强检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B.凡申请制造的计量器具新产品。

C.列入强检目录的进口计量器具。

D.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的计量器具。

3、型式评价结束后,经审查合格的,由(B )向申请单位颁发型式批准证书。

A.计量技术机构B.受理申请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C。上级政府计量主管部门。D。国家质检总局

计量经济学 案例分析

第二章 案例分析 研究目的:分析各地区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关系,对更多规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一. 模型设定 2011年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Y 与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总收入X 的关系 图2.1 各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与人均总收入的散点图 由图可知,各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随着人均总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近似于线性关系,为分析其数量性变动规律,可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Y t =β1+β2X t +u t 50 60 708090100 110120130140 X Y

二.估计参数 假定所建模型及其随机扰动项u i满足各项古典假设,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E)估计模型参数.其结果如下: 表2.1 回归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13/17 Time: 12:50 Sample: 1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1.95802 5.622841 2.126686 0.0421 X 0.002873 0.000240 11.98264 0.0000 R-squared 0.831966 Mean dependent var 77.08161 Adjusted R-squared 0.826171 S.D. dependent var 19.25503 S.E. of regression 8.027957 Akaike info criterion 7.066078 Sum squared resid 1868.995 Schwarz criterion 7.158593 Log likelihood -107.5242 Hannan-Quinn criter. 7.096236 F-statistic 143.5836 Durbin-Watson stat 1.656123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由表2.1可得, β1=11.9580,β2=0.0029 故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可写为: ^ Y X t t=11.9580+0.0029 其中:SE(β1)=5.6228, SE(β2)=0.0002 R-squared=0.8320,F=143.5836,n=31

2016年一级注册计量师《计量专业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2016年一级注册计量师《计量专业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案例 1】: 某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招聘了一批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从事计量检定工作。由于该机构承担的计量检定任务比较繁重,考虑到这批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好,动手能力比较强,所以经过所在实验室的同意和机构领导的批准,就让他们直接从事计量检定工作并出具计量检定证书。问题在于:计量检定机构是否能批准未经考核合格取得计量检定员资格的人员从 ---! 2 —事计量检定工作并出具计量检定证书? 【答案解析】《计量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执行计量检定任务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计量检定人员从事计量检定活动,必须具备相应条件,并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取得计量检定员资格。”所以,该机构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不符合《计量法》第二十条和《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新分配的大学生参加工作后,应认真学习相关的计量检定专业知识,熟悉计量检定操作技能,并在计量检定员的监督下参与计量检定过程,但是不能出具计量检定证书。只有在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计量检定员资格,才能独立从事计量检定工作并出具计量检定证书。 【案例 2】: 某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对已经取得型式批准证书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产品进行了技术创新,扩大了测量范围,提高了测量准确度。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该企业立即组织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销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请问:已经生产的计量器具性能变更后是否需要履行型式批准手续? 【答案解析】《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计量器具新产品是指本单位从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包括对原有产品在结构、材质等方面做了重大改进导

2018年一级注册计量师专业试题与参考答案

2018一级注册计量师计量专业案例分析 第一题(20 分) 焦度计是用于检测镜片顶焦度的仪器。 某省级计量院的光学实验室于 2016 年以数字式一级焦度计作为主标准器建立了工作镜片组检定装置,经授权对列入国家强检目录的工作镜片组开展检定。建标后,该标准检定工作量很大,还经常到现场开展检定服务。 该实验室于 2017 年以标准镜片组为主标准器建立了焦度计检定装置,作为该实验室的最高计量标准,经授权开展一级和二级焦度计的检定。同时,实验室购置了一套工作镜片组和一台二级焦度计,用于内部计量培训。 焦度计检定装置建立时的重复性实验记录:选择一台常规的焦度计,并将其分度值设置为,对焦度计检定装置中一块标称值为-10m-1的标准镜片重复测量10次,测量数据(单位:m-1)为:,,,,,,,,,。 焦度计检定规程中规定:①标准器为标准镜片组,其顶焦度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 m-1,k=2;②对每个标准镜片进行3次重复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得值计算顶焦度示值误差;③在(0,5] m-1顶焦度测量范围内,一级焦度计的顶焦度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为± m-1。 (1)实验室过去将其一级焦度计溯源至上级计量技术机构。今年利用本实验室的焦度计检定装置对其进行计量检定。经检定,该焦度计5 m-1检定点顶焦度示值的修正值为 m-1。 (2)实验室分析了自由的四套计量仪器的结构特点和使用需求后,决定仅对一级焦度计开展期间核查,并使用其自有的工作镜片组中部分镜片作为核查标准。 (3)实验室对一级焦度计顶焦度进行期间核查时,选择了包括顶焦度为5m-1在内的几个核查点。首次核查中,用5m-1顶焦度的镜片作为核查标准进行的一组测量,所得到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为。 问题: 1. (1)中,该实验室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2. (2)中,实验室作出仅对一级焦度计开展期间核查的决定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3. (2)中,实验室采用工作镜片组中的部分镜片做核查标准是否合理说明原因。 4. 实验室应如何确定期间核查的时机 5. 给出(3)期间核查的参考值及控制区间。 6. 根据建标时的重复性试验记录,评定利用焦度计检定装置测量顶焦度时,由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答:1. 不正确,标准器应溯源至上一级计量技术机构。

计量经济经典案例分析1

案例1:用回归模型预测木材剩余物(一元线性回归) 伊春林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全区有森林面积2189732公顷,木材蓄积量为23246.02万m 3。森林覆盖率为62.5%,是我国主要的木材工业基地之一。1999年伊春林区木材采伐量为532万m 3。按此速度44年之后,1999年的蓄积量将被采伐一空。所以目前亟待调整木材采伐规划与方式,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为缓解森林资源危机,并解决部分职工就业问题,除了做好木材的深加工外,还要充分利用木材剩余物生产林业产品,如纸浆、纸袋、纸板等。因此预测林区的年木材剩余物是安排木材剩余物加工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下面,利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林区每年的木材剩余物。显然引起木材剩余物变化的关键因素是年木材采伐量。 给出伊春林区16个林业局1999年木材剩余物和年木材采伐量数据如表2.1。散点图见图2.14。观测点近似服从线性关系。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 t = β0 + β1 x t + u t 表2.1 年剩余物y t 和年木材采伐量x t 数据 林业局名 年木材剩余物y t (万m 3) 年木材采伐量x t (万m 3) 乌伊岭 26.13 61.4 东风 23.49 48.3 新青 21.97 51.8 红星 11.53 35.9 五营 7.18 17.8 上甘岭 6.80 1 7.0 友好 18.43 55.0 翠峦 11.69 32.7 乌马河 6.80 1 7.0 美溪 9.69 27.3 大丰 7.99 21.5 南岔 12.15 35.5 带岭 6.80 1 7.0 朗乡 17.20 50.0 桃山 9.50 30.0 双丰 5.52 13.8 合计 202.87 532.00 510 15 20 25 30 10203040506070y x 图2.14 年剩余物y t 和年木材采伐量x t 散点图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试卷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试卷 【案例1】2012年3月,某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一检定员持计量检定员证对一销售计量器具的公司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该公司无固定经营场所,在销售计量器具同时为方便客户还进行计量器具的修理,而其工商营业执照仅体现销售。在售的计量仪器中有一批劣质的不合格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10万元人民币;有一批以英尺标记的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8万元公司负责人辩称是出口转内销的计量器具;同时还查获了一批未经检定的进口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20万元,公司负责人辩称该批进口计量器具已送该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只是证书未取回。鉴于以上情况,该检定员口头责令停止营业,封存修理的计量器具,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人民币40万元的处罚,并告知公司负责人(当事人)如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现问:请指出本案例中的错误之处,并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改正。 [案例2] 一个计量技术机构通过考核,取得了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测距仪、经纬仪的型式评价授权。某个原来生产测距仪和经纬仪的计量器具生产企业,新开发研制了全站仪要求做计量器具新产品的型式批准。考虑到该计量技术机构对测绘仪器比较熟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就将全站仪的型式评价工作下达给了该计量技术机构。该技术机构接受任务后,根据有关技术资料编写了型式评价大纲经实验室主任审核批准后实施型式评价。由于是第一次接受全站仪的型式评价工作,该机构用了5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型式评价,并将型式评价结果通知了申请单位。请问在这次型式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为什么?

【案例3】请指出表中错误之处 【案例4】某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要评定某被测量Y的测量结果y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y cμ,测量Y的过程中使用了某标准器,其证书上给出的该标准器校准值x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 μ,考虑到证书上并未给出±10mV的包含因子k是多少,10mV.为评定x的标准不确定度()x 按一般惯例,取k=2,于是计算得到 ()xμ=±10mV/2=±5mV 问:这样做法对吗?

二级注册计量师考试真题与答案

一、计量法律、法规及计量监督经管 单选题 1、以下哪个内容不属于计量法调整的范围? D 。 A、建立计量基准、计量规范 B、制造、修理计量器具 C、进行计量检定 D、使用教案用计量器具 2、法定计量机构不得从事以下哪些行为? B 。 A、按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检定 B、使用超过有效期的计量规范开展计量检定工作 C、指派取得计量检定员证的人员开展计量检定工作 D、开展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工作 3、省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主要包括 D 。 A、《法定计量定检定机构监督经管办法》规定内容的执行情况 B、《法定计量定检定机构考核规范》规定内容的执行情况 C、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所建计量基、规范状况进行赋值比对 D、以上全部 4、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是 A 。 A、计量基准 B、社会公用计量规范 C、部门最高计量规范 D、工作计量规范 5、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有 B 制定。 A、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B、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C、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D、计量技术机构 6、计量师初始注册者,可自取得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之日起 A 内提出注册申请。 A、1年 B、2年 C、3年 D、没有时间限制 7、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经管的对象主要是以重量结算的 A 。 A、食品、金银饰品 B、化妆品 C、药品 D、以上全部 8、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经管的对象是以销售为目的,在一定量限范围内的具有统一的 D 标注等标识内容的预包装商品。 A、质量、体积、长度 B、面积 C、计数 D、以上全是

多选题 9、计量立法的宗旨是 A B C D 。 A、加强计量监督经管,保障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 B、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C、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D、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10、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应根据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授权履行下列职 责 A B D 。 A、建立社会公用计量规范 B、执行强制检定 C、没收非法计量器具 D、承办有关计量监督工作 11、在处理计量纠纷时,以 A B 进行仲裁检定后的数据才能作为依据,并具有法律效力。 A、计量基准 B、社会公用计量规范 C、部门最高计量规范 D、工作计量器具 12、计量检定规程可以由 A B C 制定。 A、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C、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D、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13、需要强制检定的计量规范包括 A B C 。 A、社会公用计量规范 B、部门最高计量规范 C、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规范 D、工作计量规范 14、申请注册计量师初始注册需要提交的材料至少包括下列文件中 的 A B C 。 A、相应级别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 B、申请人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或聘用合同 C、计量专业工程考核合格证明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的《计量检定员证》 D、个人身份证 15、注册计量师享有的权利包括 A C D 。 A、在规定范围内从事计量技术工作,履行相应岗位职责 B、晋升高级职称 C、接受继续教育 D、获得与执业责任相应的劳动报酬 16、注册计量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包括 A B C D 。 A、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经管规定,恪守职业道德 B、执行计量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 C、在本人完成的计量技术工作相关文件上签字 D、不得准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的数据: 表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案例分析(量的计量)

《量的计量》案例分析 秦安路小学 张艺

教材分析:《量的计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P118—P119的内容。 1.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复习课是学生在学习某一阶段数 学知识之后,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2.设计思路: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应把它看 成是启发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在整堂课中,通过分类、归纳、有序整理,小组合作描述、比划、举例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注意的问题:⑴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复习,帮助同学再 次建立计量单位的实际表象。⑵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⑶不仅要求学生分别掌握好知识,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所有学生均来自城市,且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学生知识面广,善于问“为什么?”,但是大部分学生自理能力弱,遇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注意观念和合作意识。所以,在本节课

中教师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提高学习能力,体现协作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各种量及其计量单位,进一步熟悉两个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进一步建立各种计量单位的表象,从而学会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 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课堂实录: 一.情境导入,点明课题 师:请看大屏幕,猜猜她是谁?(大屏幕出示我的资料,基于学生对量的计量已有的认知经验和对我情况的熟悉,同学们一下就能猜出这位老师就是我。) 师:其实在我的个人资料中,我的出生年月日、身高、体重和办公室的面积所用到的量的计量,正是我们数学的知识,这也反映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初,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模拟题1

简答题 1、 【案例一】 某计量监督机构的计量监督人员,在某超市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检查了该生产企业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标注,并抽样检查了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没有发现违反《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所以评定该企业的定量包装商品符合计量要求。 在对一个超市货架内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中,发现有6种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标注分别为:A,含量:500克;B,净含量:500g;C,净含量:5 00 Ml ;D,净含量50L;E,净含量:5Kg;F,净含量:100厘米。 问题: (1)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计量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2)指出该超市定量包装商品错误的标注有哪些? 本题分数(20) (1)依据《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应当准确反映其标注净含量,标注净含量与实际含量之差不得大于规定的允许短缺量。 第九条规定,批量定量包装商品的平均实际含量应当大于或者等于其标注净含量。用抽样的方法评定一个检验批的定量包装商品,应当按照办法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和计算。样本中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标注净含量与其实际含量之差大于允许短缺量的件数以及样本的平均实际含量应当符合办法的规定』所以,上述监督检查不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要求的规定,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检查应该包括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的检查和批量定量包装商品的平均实际含量的检查两个方面,只有两个方面都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才能做出合格的结论。仅仅进行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的检查是不能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的。 (2)《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标注由“净含量”(中文)、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或者用中文表示的计数单位)三个部分组成。“净含量”不应用“含量”代替,法定计量单位应正确书写,所以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六章

第六章 案例分析 一、研究目的 2003年中国农村人口占59.47%,而消费总量却只占41.4%,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消费模型是研究居民消费行为的常用工具。通过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模型的分析可判断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参数。同时,农村居民消费模型也能用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预测。 二、模型设定 正如第二章所讲述的,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通常只引入居民收入一个变量做解释变量,即消费模型设定为 t t t u X Y ++=21ββ (6.43) 式中,Y t 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X t 为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u t 为随机误差项。表6.3是从《中国统计年鉴》收集的中国农村居民1985-2003年的收入与消费数据。 表6.3 1985-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 单位: 元

2000 2001 2002 2003 2253.40 2366.40 2475.60 2622.24 1670.00 1741.00 1834.00 1943.30 314.0 316.5 315.2 320.2 717.64 747.68 785.41 818.86 531.85 550.08 581.85 606.81 为了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影响,不宜直接采用现价人均纯收入和现价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而需要用经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后的1985年可比价格计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作回归分析。 根据表6.3中调整后的1985年可比价格计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消费模型得 t t X Y 0.59987528.106?+= (6.44) Se = (12.2238) (0.0214) t = (8.7332) (28.3067) R 2 = 0.9788,F = 786.0548,d f = 17,DW = 0.7706 该回归方程可决系数较高,回归系数均显著。对样本量为19、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 L =1.18,d U = 1.40,模型中DW

计量案例分析

案例】某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设置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正在筹建一项新的最高计量标准,准备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在计量标准装置安装完毕进行调试时,企业送来了2台计量器具,需要使用新的计量标准进行检定。该机构为了满足企业的需要,就帮助企业进行了检定,并出具了检定证书。请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筹建中的某项最高计量标准是否能够对外开展计量检定并出具计量检定证书? 【案例分析】《计量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计量法》第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实施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所以该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做法不符合《计量法》第六条、第九条的规定,从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考核和社会公用计量强制检定两个方面分析,都是不符合有关计量法律规定的。用于计量稷定的社会公用准,必须依据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计量标准考核,取得相应的计量标准考核证书。 【案例】一个经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外单位送检的计量器具进行计量检定。检定时发现该计量器具是新开发的多功能测量设备。该计量检定机构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自己编制了计量检定规程,经过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按规程进行了检定,并出具了计量检定证书。请问:一个经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是否可以自己编制计量检定规程,并对外开展计量检定? 【案例分析】依据《计量法》第十条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分别制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并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所以,该计量检定机构自行编制计量检定规程,并开展检定的做法是不符合《计量法》第十条规定的,是不正确的。如果需要,该机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编制相应的校准方法,经过机构批准和用户同意后,进行校准。如果需要制定计量检定规程,则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案例】某企业通过当地县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计量授权项目的考核,取得了计量授权证书,计量行政部门授权其对本单位内部使用的3项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执行强制检定。最近,该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新增加了2项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在取得了相应的《计量检定证书》和《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后,就对其内部使用的另外两个项目的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实施了强制检定。请问:一个单位被授权对内部使用的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执行强制检定,授权范围外的新建计量标准在取得了《计量检定证书》和《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后是否可以开展强制检定工作? 【案例分析】依据《计量授权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被授权单位必须按照授权范围开展工作,需新增计量授权项目,应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新增项目的授权。”所以上述做法不符合《计量授权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一个单位的最高计量标准考核相申请计量授权考核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考核。在考核程序和要求上是有所不同的。不能用单位的最高计量标准考核代替计量授权考核。被授权单位必须按照授权范围开展工作,需新增计量授权项目,应按照《计量授权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新增项目的授权。 【案例】某个企业有10台天平,其中2台用于进厂原料分析检测、4台用于工艺过程检测、2台用于产品出厂检验、2台用于环境监测。企业在安排周期检定计划时,出现了三种观点。

二级注册计量师考试法律法规模拟试题

14年二级注册计量师考试法律法规模拟试题 计量法律、法规及计量监督管理单选题 1、以下哪个内容不属于计量法调整的范围? D 。 A、建立计量基准、计量标准 B、制造、修理计量器具 C、进行计量检定 D、使用教学用计量器具 2、法定计量机构不得从事以下哪些行为? B 。 A、按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检定 B、使用超过有效期的计量标准开展计量检定工作 C、指派取得计量检定员证的人员开展计量检定工作 D、开展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工作 3、省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主要包括 D 。 A、《法定计量定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内容的执行情况 B、《法定计量定检定机构考核规范》规定内容的执行情况 C、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所建计量基、标准状况进行赋值比对 D、以上全部 4、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是 A 。 A、计量基准 B、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C、部门最高计量标准 D、工作计量标准 5、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有 B 制定。 A、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B、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C、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D、计量技术机构 6、计量师初始注册者,可自取得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之日起 A 内提出注册申请。 A、1年 B、2年 C、3年 D、没有时间限制 7、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以重量结算的 A 。 A、食品、金银饰品 B、化妆品 C、药品 D、以上全部

8、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的对象是以销售为目的,在一定量限范围内的具有统一的 D 标注等标识内容的预包装商品。 A、质量、体积、长度 B、面积 C、计数 D、以上全是 9、计量立法的宗旨是 A B C D 。 A、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 B、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C、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D、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10、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应根据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授权履行下列职责 A B D 。 A、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B、执行强制检定 C、没收非法计量器具 D、承办有关计量监督工作 11、在处理计量纠纷时,以 A B 进行仲裁检定后的数据才能作为依据,并具有法律效力。 A、计量基准 B、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C、部门最高计量标准 D、工作计量器具 12、计量检定规程可以由 A B C 制定。 A、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C、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D、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13、需要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包括 A B C 。 A、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B、部门最高计量标准 C、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 D、工作计量标准 14、申请注册计量师初始注册需要提交的材料至少包括下列文件中的 A B C 。 A、相应级别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 B、申请人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或聘用合同 C、计量专业项目考核合格证明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的《计量检定员证》 D、个人身份证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八章

第八章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城乡居民的储蓄存 款也迅速增长。经济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体制、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制的变化,使居民的储蓄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为了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与收入的关系是否已发生变化,以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代表 居民储蓄(Y),以国民总收入GNI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分析居民收入对储蓄存款影响的数量关系。 表8.1为1978-2003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和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及增加额的数据。 单位:亿元 2004 鉴数值,与用年底余额计算的数值有差异。 为了研究1978—2003年期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随收入的变化规律是否有变化,考证城

乡居民储蓄存款、国民总收入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8.5 从图8.5中,尚无法得到居民的储蓄行为发生明显改变的详尽信息。若取居民储蓄的增量 (YY ),并作时序图(见图 8.6) 从居民储蓄增量图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储蓄行为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特征: 2000年有两个明显的转折点。再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量与国民总收入之间关系的散布图 看(见图8.7),也呈现出了相同的阶段性特征。 为了分析居民储蓄行为在 1996年前后和2000年前后三个阶段的数量关系,引入虚拟变 量D 和D2°D 和D 2的选择,是以1996>2000年两个转折点作为依据,1996年的GNI 为66850.50 亿元,2000年的GNI 为国为民8254.00亿元,并设定了如下以加法和乘法两种方式同时引入 虚拟变量的的模型: YY = 1+ 2GNI t 3 GNI t 66850.50 D 1t + 4 GNh 88254.00 D 2t i D 1 t 1996年以后 D 1 t 2000年以后 其中: D 1t _ t 1996年及以前 2t 0 t 2000年及以前 对上式进行回归后,有: Dependent Variable: Y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16/05 Time: 23:27 120000 8.7 1996年和 100000- 40000 2WM GNi o eOB2&ISEea9a9l2949698[Ma2 20CUC ir-“- 1CC0C 图 8.6 *OOCO mnoot , RtKXD Tconr GF*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题库4-1-8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题 库4-1-8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检定员小张进行检测需要使用自动综合分析仪,就向使用过这台仪器的检定员老高询问这台自动综合分析仪的测试软件的测试情况。老高说:自动综合分析仪的测试软仵是由本单位研究所设计编制的,使用一直正常。小张问:软件是否经过确认。老高回答“没有,如果我们发现问题,可以请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来处理。”老高的说法是否正确?试分析。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某企业建立了0.3级、(1~60)kN测力仪标准装置,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增加了一台0.3级(10~100)kN测力仪和一台0.1级(3~30)kN测力仪,该测力仪标准装置到期复查时,该企业拟利用新购仪器扩展标准装置的测童范围,但未修订《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把开始建标时撰写的《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作为申请复查的资料上报。问题:这种行为是否正确,根据规定分析。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计量标准负责人老高安排检定员小赵对本单位在用的一项多参数、多量程计量标准装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小赵认真准各后,提交出测量记录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老高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检定员小龙发现小赵的实验是仅在某一参数的特定量程的一个测量点上进行的,实验测量记录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没有给出装置实际使用范围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小龙认为,小赵的实验不够充分,应该补充实验数据,对于装置的每一个测量点,都应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在常用测量范围内,应当分段给出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问题:根据相关规范分析以上材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1232773.html,/ 手游

二级注册计量师试题与答案

二级注册计量师试题与答案(专业务实) 一、测量误差的处理 单选题 1、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个量所得测量结果与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差是测量的的估算值。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不确定度 D、引用误差 2、当测量结果与相应的标准值比较时,得到的系统误差估计值为。 A、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 B、标准值与测量结果之差 C、测量结果与标准值之差 D、约定真值与测量结果之差 3、此处省略,关于贝塞尔公式的 4、在重复条件下,测量16次,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通过计算得到其分布的实验标准偏差s=0.44 ,则其测量结果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是。 A、0.44 B、0.11 C、0.88 D、0.22 考这样的题我就无语了,我肯定不答。 5、对一个被测量重复观测,在所得的一系列测量值中,出现了与其它值偏离较远的个别值时。应。 A、将这些值删除 B、保留所有的数据,以便保证测量结果的完整性 C、判别其是否是异常值,确为异常值的予以删除 D、废弃这组测量值,重新测量,获得一组新的测量值 6、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连续测量,测量值为:0.01mm,0.02mm,0.01mm,0.03mm。用极差法计算得到的测量重复性为。(注测量次数为4,极差系数近似为2) A、0.02mm B、0.01mm C、0.015mm D、0.005mm 7、对被测量进行了5次独立测量,得到以下测量值:0.31, 0.32, 0.30, 0.35, 0.32

计算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即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A、0.31 B、0.32 C、0.33 D、0.34 8、用标准电阻箱检定一台电阻测量仪,被检测量仪的最大允许误差(相对误差)为正负1%,标准电阻箱评定电阻测量仪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001(包含因子为2),当标准电阻箱分别置于0.1欧,1欧,10欧,100欧,1000欧,1000000欧时,被检表的示值分别为:0.1015欧,0.9987欧,10.005欧,100.08欧,999.5欧,1000160欧。检定员判断该测量仪检定结论为。 A、合格 B、不合格 C、不能下不合格结论 D、不能下合格结论 9、检测电压表,标准表示值100V,被检表示值99V,则被检表的示值误差为。 A、+1V B、-1V C、-1% D、-2% 多选题 10、使用格拉布斯准则检验以下N=5个重复观测值:1.79 , 1.80 , 1.91 , 1.79 , 1.76 。下列答案中是正确的。(格拉布斯准则的临界值G(0.05,5)=1.672) A、观测值中存在异常值 B、观测值中不存在异常值 C、观测值中有一个值存在粗大误差 D、观测值中不存在粗大误差 11、注册计量师在检定或校准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或消除一切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列入采取措施。 A、在仪器使用时尽可能仔细调整 B、改变测量中的某些条件,列入测量方向、电压极性等,使两种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中的误差符号相反,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C、将测量中某些条件适当交换,例如被测物的位置交换,设法使两次测量中的误差源对测量结果的作用相反,从而抵消系统误差 D、增加测量次数,用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12、对测量结果或测量仪器示值的修正可以采取措施。 A、加修正值 B、乘修正因子 C、给出修正曲线或修正值表 D、给出中位值 我能录这个,自己都不信,看来有些事是可以改变的,打字真是受罪,喝酒也是个受罪的事,可是大家都在喝,还喝得酣畅淋漓……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二章

第二章案例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6029.88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4462.08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2.35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 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2.5的数据: 表2.5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试卷(答案)

《计量专业案例分析》试卷1 【案例1】2012年3月,某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一检定员持计量检定员证对一销售计量器具的公司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该公司无固定经营场所,在销售计量器具同时为方便客户还进行计量器具的修理,而其工商营业执照仅体现销售。在售的计量仪器中有一批劣质的不合格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10万元人民币;有一批以英尺标记的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8万元公司负责人辩称是出口转内销的计量器具;同时还查获了一批未经检定的进口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20万元,公司负责人辩称该批进口计量器具已送该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只是证书未取回。鉴于以上情况,该检定员口头责令停止营业,封存修理的计量器具,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人民币40万元的处罚,并告知公司负责人(当事人)如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现问:请指出本案例中的错误之处,并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改正。 【答】1)《计量法》第9,31条,县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进行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计量行政部门决定。案例中“某市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一检定员持计量检定员证对一销售计量器具的公司进行监督检查”执法主体不合格,而且非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须两人执法,持计量执法证,而非持计量检定员证。 2)《计量法》第12条,《计量法》实施细则第16,47条。案例中“该公司无固定经营场所,在销售计量器具同时为方便客户还进行计量器具的修理,而其工商营业执照仅体现销售”,修理计量器具应有固定场所,取得《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由计量行政部门考核颁发,而非工商行政部门。未取得《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修理计量器具的,责令其停止生产,停止营业,封存修理的计量器具,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相当其违法所得10%至50%的罚款。案例中处罚金额错误。 3)《计量法》第25条,《计量法》实施细则第23,24,49条。案例中“在售的计量仪器中有一批劣质的不合格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10万元人民币,该检定员口头责令停止营业,封存修理的计量器具,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人民币40万元的处罚”,该公司不得销售不合格计量器具,执法人员的处罚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4)《计量法》第3,24条,《计量法》实施细则第2条。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应当废除案例中“有一批以英尺标记的计量器具,价值人民币8万元公司负责人辩称是出口转内销的计量器具”,英尺非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该公司不得销售此类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执法

二级注册计量师试题与答案

二级注册计量师试题与 答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二级注册计量师试题与答案(专业务实) 一、测量误差的处理 单选题 1、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个量所得测量结果与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差是测量的B 的估算值。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不确定度 D、引用误差 2、当测量结果与相应的标准值比较时,得到的系统误差估计值为C 。 A、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 B、标准值与测量结果之差 C、测量结果与标准值之差 D、约定真值与测量结果之差 3、此处省略,关于贝塞尔公式的 4、在重复条件下,测量16次,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通过计算得到其分布的实验标准偏差s= ,则其测量结果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是B 。 A、 B、0.11 C、 D、 考这样的题我就无语了,我肯定不答。 5、对一个被测量重复观测,在所得的一系列测量值中,出现了与其它值偏离较远的个别值时。应C 。 A、将这些值删除 B、保留所有的数据,以便保证测量结果的完整性 C、判别其是否是异常值,确为异常值的予以删除 D、废弃这组测量值,重新测量,获得一组新的测量值 6、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连续测量,测量值为:0.01mm,0.02mm,0.01mm,0.03mm。用极差法计算得到的测量重复性为B 。(注测量次数为4,极差系数近似为2) A、0.02mm B、0.01mm C、0.015mm D、0.005mm 7、对被测量进行了5次独立测量,得到以下测量值:, , , , 计算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即得到的测量结果为B 。 A、 B、 C、 D、 8、用标准电阻箱检定一台电阻测量仪,被检测量仪的最大允许误差(相对误差)为正负1%,标准电阻箱评定电阻测量仪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为(包含因子为2),当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