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论文

城市生态学论文
城市生态学论文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发展

土木14-1班140234126 潘辰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现代城市的生态危机日益凸显,城市生态环境恶化,这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城市生态规划体现了一种平衡或协调性的的规划思想,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能动地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解决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文化是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生态危机反思的产物,同时也是城市生态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实施的原动力。引入生态文化,发展城市生态规划,创建生态城市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生态学;生态文化;生态城市

前言: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极易受到人为和自然换进条件变动的干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城市化进程所引起的生态危机也日益凸显,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与自然的挑战。就拿北京来说,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这个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规划从来就没有分开过,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光明城市直到今天的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城市生态规划作为一种理念已经贯穿城市发展的始终。

正文:

(一)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生态学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学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牵制的一对因子,运用城市生态学的知识可以更为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①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②城市规划是用来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一般的说,在建设一个城市之前,工程师肯定会对景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进行区域的划分,他的依据其实就应该是城市生态学,他会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状况,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在对规划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它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是协调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③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就是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最

好定义,即在不危及子孙后代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发展需求的一个城市系统,而这样一个城市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两不误的城市系统正是我们所需要和追求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学很好的结合并且有效地讲去理论运用到城市系统中。

(二)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FSCO)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和信息高效利用,生

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国内规划界的黄光字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而建设的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④王祥荣等认为,生态城市的真正科学内涵是倡导社会的文明安定、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也是一种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条件下渴望实现的目标境界。⑤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表达形式不一,但还是可以找到其共同之处:生态城市建设是出于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为目的,并融合了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各要素社会实践活动。生态城市摒弃了狭隘的环境观念,强调了在人与自然系统整体协调的基础上考虑人类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发挥各种功能,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实现社会一经济一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这是一种广义的整体的生态观,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的概念。⑥

生态规划不只是“生态学概念在城市、区域规划与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它应该真正能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高度来认识,必须综合自然、经济、文化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来指导规划实践”。⑦我们进行城市生态规划,其目的是把城市建设成为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规划不仅是新的观念的传递与接受的过程,更是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空间的创造、整合过程,把两者与城市

土地利用、人口、经济发展等城市具体规划完全协调起来,使城市的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最终达到人们所“渴望实现的目标境界”。

(三)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文化导入

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它是在生态关系要求的基础上,优化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而形成的以人为本,协调人类社会及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文化形态,是引领健康文明生活生产方式的文化。⑧从本质上看,生态文化是基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

生态文化的培育与建设,对于城市生态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生态文化为城市生态规划指明方向与道路,指导城市生态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生态文化作为一种先进、优越的价值观,客观上要求城市建设走生态化生产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追求人与自然互惠互利、共生共荣、协调平衡的发展道路。这种生态伦理观,恰恰是城市生态规划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城市生态规划能够实施的社会基础。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才有持久的动力源泉,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⑨其次,城市生态规划的根本目的也是培育和建立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文化一旦确立,将具有稳固性和自觉性。城市生态规划起源于人类对城市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的反思,而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人类生态价值观的缺失,在发展中缺乏生态目标。10为此,重建生态价值观,尽快建立和培育生态文化是城市生态规划○

的最终目的。

由此可见,生态文化建设既是从意识形态领域确保城市生态规划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结合城市生态规划的一般程序和生态文化规划的要求,城市生态规划融入生态文化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强化公众参与,保证民众权益(2)产业设计的生态化和产品设计的循环化(3)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合理开发(4)建立起生态文化的培育机制

(三)城市生态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建议

在生态发展方面,城市生态规划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

11城市生态规划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着城市生态健康的发展。○

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理,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在经济发展方面,城市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一个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规划的科学制定和有力实施,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2

我现在生活在北京,对于北京的建设,我有自己的一些看法:1)以生态健康为目标,确保生态安全。○13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合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特别是与河北、山西、内蒙古合作,加强燕山、太行山山脉生态屏障建设。入秋以后,大风天气常有,西北风吹得脸很疼,而且风中还常常夹杂着沙子,这样的情景让人很苦恼。

2)完善城市的绿化景观。增加绿化,使环境变得更优美,这样,来北京的游客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欣赏自然景观,比如说蓝调薰衣草庄园,怀柔的雁栖湖。北京的旅游业会被带动,也能增加在旅游行业的收入,游客也不会拥挤在天安门,故宫等名胜古迹了。

3)建设城市生态区。这是北京已经在实施的一个措施,我个人觉得非常有实践价值。北京开辟了生态心城区,在东城区西城区实施城市发展与旧城保护的双赢模式,生态科技区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生态发展区应该是北京未来发展的中心所在,生态涵养区则为居民的

14

休闲提供了理想空间。○

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目标并不是高不可及,只要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将生态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融合进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变单纯的建筑规划为社会、经济、自然综合规划、加强管理,我们就一定能将理想变为现实。创造出富有时代风貌特色、高效、和谐的生态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发展,让我们和后代在一片蔚蓝的天空下自由成长。

参考文献:

①《城市生态学》作者:宋永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②《城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作者:徐祖同。环境保护,1987,第8期。

③《生态学未来之展望》美国生态学会。中国生态学会编译,2005。

④《生态城市及其内涵》作者:冯端翊。绿化与生活,2001(4):4~

5

⑤《生态建设论》作者:王祥荣。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8—9

⑥《生态城市辨析及其本体论含义》作者:李哲,曾坚。建筑

师.2003(4):17一18

⑦《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欧阳志云,王如松。自然资源

学报.1995,10(3):204—205,212—213

⑧《对生态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以石家庄市无极县为例》作者:

郭会平。现代农村科技,2009(18):55—56

⑨《区域生态文化建设规划研究—以江苏省涟水县为例》作者:杨

莉,戴明忠。江苏环境科技,2004,17(3):27—29.

⑩《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作者:陈敏豪。科技导报,1997(11):7-8.

?《城市生态学与城市环境》作者:康慕谊。中国计量出版,1997 ?《城市经济生态学》作者:马传栋。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

?《生态学》作者:李博杨持林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以最高标准实事求是地规划和建设首都》作者:陈干。规划春秋,1995

城市生态规划论文

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景观规划 学院:外国语学院姓名:张杰学号:2010091230 摘要在当前城市化不断加速,城市趋于空心化巨型化的现状下,人们深切感到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身心健康受损。如何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保持景观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构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产功效、经济价值、资源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讨论在生态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园林及景观规划。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景观规划大景观 1.生态城市规划背景 1.1城市生态定义 城市生态(ecopolis或ecocity或ecoville或ecological city或ecovillage)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断升华的结果。虽然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已于199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召开过4次,但对于生态城市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都发表过各自的见解;一些国家还提出了生态城市发展原则。1987年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1992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上,组织者澳大利亚的

唐顿认为生态城市就是人类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平衡的城市,它边括了道德伦理和人们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的一系列计划,远远超出了“可持续性”这个概念。1997年中国学者黄光宇教授撰文《田园城市*绿心城市*生态城市》,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1]它具备良好的生产、生活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城市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生态城市的持续稳定。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高效利用,自然的演进过程也得到保护和发展。 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 1.2城市生态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什么是生态学?近代生态学有哪些特点? 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的自然学科,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近代生态学的特点: 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生态学不仅要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更需要研究人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人类既是一种生物,必然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但是人类生活在特殊的社会中,具有不同于一般生物的社会属性。 4)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阐述生物(包括人)与其环境间的一般相互关系,更要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生态学不能满足于描述自然,而要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2.何谓生态系统?在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中各举一例,并说明其中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1)生态系统:在任何规模的时空单位内由物理—化学—生物学活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2)水生生态系统:浮游动物(初级消费者)→草鱼(次级消费者)→鲇鱼(三级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真菌。生产者:植物微生物(藻类) 3)陆生生态系统:土拨鼠,兔子,昆虫(初级消费者)→狐,蜘蛛,鹰(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真菌,霉菌,细菌。生产者:庄稼,草 5.假定某块土地上所产的农作物可供100人食用,如果人们吃掉地里的一半农作物,另一半用来养牛,然后吃牛肉,那么这块地可供养多少人?(假设第二性生产效率为10%) 50+50*10%=55人 8.何谓生态演替?举一个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例子。 1)生态演替:生态系统发展常常被称为生态演替。它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者说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 2)举例:原生演替:火山造成的大片裸地;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重力侵蚀的陡岩 次生演替:从以前曾经生长过植物的地方,由于火烧、砍伐、洪水、干旱、局部毁灭了植被而成为裸地的地上开始。 9.何谓种群?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种群:也译为居群,人口学上就是人口,它是在一定的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2)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第二章 1.何谓城市化?我国城市化的标准是什么? 1)城市化:人口向城市或城镇地带集中的过程。 2)我国城市化的标准:市的人口一般应该在10万人以上,镇的人口应在2000人以上。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20万—50万人口的城市为中等城市,10万—20万人口的城市为小城市。 2.试述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 前工业社会手工业生产集中地农产品集散地市政设施简陋生活条件落后规模较小 数量很少城乡分离相对封闭 工业社会机器大工业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市政设施完备生活条件改善规模扩张数量猛增城乡对立差距拉大 后工业社会第三产业中心功能多元化市政设施现代化生活条件较优越规模数量稳定 形成大都市连绵区城乡融合差距缩小 信息社会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中心城市信息化、园林化、宜人化超级城市裂解中小城镇崛起城乡一体化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论文

作者:胡彪 学号;1008070174 班级:城规102班 E-mail;785911260@qq.com指导教师;黄宗胜 (教授) 课程: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作者:胡彪 学号;1008070174 E-mail;785911260@qq.com (贵 州 大 学 建 筑 与 城 市 规 划 学 院 城 市 规 划 102 班) 摘 要贵州大学新校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关 键 词贵州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建成两年有余,为了了解环境的总体和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活和社会 发展的适宜程度,以及人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新校区的环境情况,做以下的研究。人与环境生态关系环境质量延续共存 引言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是指一定 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 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贵州大学新校区的 建成两年有余,环境质量在逐步提高的同时,人 群对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人造环境与原生 态环境正在逐渐相互补充融合,人与环境的关系 也在随着环境矛盾的增加而联系更加紧密,目 前,校园人群对环境的关注度普遍不高。对于校 园生态环境是不是能够对美化校园各空间产生 作用,是不是有利于融入人群的生活,成为本次 研究的目的。由于新校区的生态系统范围较小、 结构相对大城市的生态系统简单,故其环境质量 的分析将较为明确,评价也较为准确。 第一部分为通风走廊人工环境区,第二部分以生活服务体育锻炼为主的第一生活区,第三部分是以教学办公和图书馆为主的教学办公学习区,第四部分是以原生态山区为主的原生态区,第五部分是生活服务为主的第二生活区。进行实地测量。提供计算绿地面积计算不同区域的绿地率及新校区一期建设范围的绿地率。1.2.2对植物配置进行统计研究1.2.3现场发放环境质量调查问卷,调查师生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发放100份调查问卷,问卷当场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得出师生对环境质量评价的满意程度。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准备新校区一期总体规划图、相机、 皮尺、调查问卷、访谈记录本、植物采集记录本 等。 新校区一期总体规划图 1.2方法选取贵州大学新校区一期建设范围为 研究对象; 1.2.1按空间结构和路网如图分为五个部 分,2结果与分析2.1校园各区域基本情况由于贵阳市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具有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辐射低、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宜、夏季低耗能等气候优势。新校区在建设中很大程度受到其气候的影响,使得生态系统在遭到建设破坏后能够较快的弥补及恢复。2.2各部分所占面积及比例第一部分占地9.82公顷,第二部分占地9.49公顷,第三部分占20.76公顷,第四部分占17.85公顷,第五部分占10.21公顷,合计68.13公顷。1.2.4现场访谈,记录,访谈者关心的环境质量问题和提供改善的措施建议。 用地面积比例图

城市生态学重点

什么叫生态系统?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构成系统至少应具备3个条件:①有许多成分;②各成分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③系统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 述生态系统的自我反馈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是由多样性成分所构成,它们之间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错综复杂的连锁关系,使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反馈调节的能力。反馈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负反馈使系统保持稳定,正反馈使偏离加剧。 为什么生态系统中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会逐渐减少?流动中能量逐渐减少,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掉;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不高,在4.5%~17%之间,平均约10%。林德曼的十分之一定律. 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有何特点?1.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人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主要消费者,主宰者。2.是容量大、流量大、密度高、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3.是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4.是自我维持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5.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6.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7.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生态系统 简述信息的作用及城市的信息功能。传递知识:发布消息、宣传广播、输出数据等 传递情报;军事、科技、经济情报的掌握往往居有利地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功能:输入分散无序的信息,输出经过加工、集中、有序的信息。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何不同?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因而其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除了自然系统本身外,还有以人类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营养结构 与郊区相比,城市热量平衡有些什么特点?与郊区相比,城市热量平衡的“收入”中有较多的人为热。而“支出“中的各分量中有如下特点:1.显热交换:大2.潜热交换:小3.城市的贮热量:大4.热平流量:忽略5.光合集能:少 很多城市报导城市降水量多于郊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由于有热岛效应, 空气层结不稳定, 有利于产生热力对流, 当城市中水汽充足时(城市中还有一定量的人为水汽和人工管道供应的水分), 容易形成对流云和对流性降水。第二, 城市阻滞效应。城市因有高高低低的建筑物, 其粗糙度比附近郊区平原大。它不仅能引起机械湍流, 而且对移动滞缓的降水系统(如静止锋、静止切变、缓进冷锋等)有阻滞效应,使其移动速度减慢, 在城区滞留时间加长, 因而导致城区的降水强度增大, 降水的时间延长。第三, 城市凝结核效应。城市因生产和生活强度较大, 空气中尘粒及其它微粒比周围地区多, 为形成降水提供了丰富的凝结核。第四,城市内及周边有较大面积水体,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和郊区相比,城市径流有何特点?城市地表径流系数较大;流速快;径流峰值出现较早;城市径流水多经建筑物、道路及各种堆积物表面流入排水道,一般是难以直接利用的污水。简述城市地面风的总体特点。摩擦使风速减小,但有一临界风速值。城区内因受热不均而产生街道风。城市峡谷效应产生“急流”。建筑物的阻障效应产生涡流。城市风分布不均匀,时大时小,阵性大,风向不定 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为什么?1.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造成的增温没有地面辐射造成的增温显著,所以在正常条件下,近地面的温度比上层为高。2.由于低层大气中含有更多的吸收地面辐射能较强的水蒸汽和固体颗粒物。

城市生态学试题

一、选择题(20×2分) 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 A、《执行计划》 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 C、《我们的共同未来》 D、《21世纪议程》 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 A.多变量分析B.统计分析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D.统计描述 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 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电力 B、石油 C、煤气 D、柴油 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 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 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C.估算分区用水量 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 A湖水B地下水C降水 D 江水 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 A、人文环境 B、半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 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 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五指山 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 A.120 B.100 C.80 D.50 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 A、10~50% B、25~30% C、10~30% D、50~60% 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A.职能单位B.门槛人口C.中心度D.K值 13、( )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 C 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 14、城市土地总供给是()。 A.完全弹性的B.非弹性的C.弹性的D.不完全弹性的 15、()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A城市B乡村 C 群落 D 物种 16、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论述,下列()项不妥。 A.城市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城市生态学可分成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环境保护与路色建筑 学院: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一班 姓名:张燕 学号:080313795 指导教师:赵红霞 职称: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6月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摘要 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引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提倡绿色建筑建造我们绿色的家园。 正文: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

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

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300)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将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科研道德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专门人才。基础研究方向毕业生具备较高国际视野,具有解决所在方向/领域的国际重大前沿科学和基础理论问题的潜力;应用基础方向毕业生具备务实钻研的态度,以及较强的解决所在方向/领域的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潜能。 博士毕业生具有系统、深入、扎实的生态学基础,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生态学相关领域科研的最新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门外语,毕业后能独立从事有关生态学的理论、应用、教学及管理工作,并在科学研究上能做出创新性成果。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一)采用课堂教授、实验教学、讨论和实践(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习者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二)学制4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植被生态学 2.城市生态学 3.种群生态学 4.群落生态学 5.功能生态学 6.生理与理论生态学 7.恢复生态学 8.分子生态学 9.生态工程学 10.水生生态学 11.景观与区域生态学 12.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 13.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与管理 14.全球变化生态学 15.生态系统生态学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学

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与学位专业课(必修)课程的学分之和不少于5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15学分。 导师可根据专业培养需求和博士研究生已修读课程的情况,要求博士研究生补修一些选修课程。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2016期末考试答案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期末考试(20)姓名:xxx班级:2班成绩:92.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现代城市生态设计原理不包括()。(1.0分) 0.0分 ?A、 遵循合理的生态位 ? ?B、 生态审计设计原理 ? ?C、 经济与自然相容原理 ? ?D、 民众广泛参与 ? 我的答案:D 2 影响种群密度的四个基本参数为()。(1.0分)

1.0分 ?A、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 ?B、 出生率、死亡率、低龄率、老龄率 ? ?C、 流动率、固定率、迁入率、迁出率 ? ?D、 流动率、固定率、低龄率、老龄率 ? 我的答案:A 3 游憩空间定额法提出,城市绿底的人均规划指标不低于没人()平方米。(1.0分)1.0分 ?A、 3 ? ?B、 6 ?

?C、 9 ? ?D、 12 ? 我的答案:C 4 当特定区域的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达到(),该区域已进入了老龄社会。 (1.0分) 1.0分 ?A、 5% ? ?B、 7% ? ?C、 10% ? ?D、 13% ? 我的答案:C

5 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球表层的空间中水圈的()的总称。(1.0分)0.0分 ?A、 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水体周围环境 ? ?B、 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溶解物 ? ?C、 地表水、水中悬浮物、水体周围环境 ? ?D、 地表水、水中悬浮物、溶解物 ? 我的答案:A 6 在一个生态系统里面,功能的大小决定于最弱的系统,这个体现了()。(1.0分)1.0分 ?A、 生态位的原理 ? ?B、

生物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原理 ? ?C、 食物链的原理 ? ?D、 系统整体功能最优的原理 ? 我的答案:D 7 居住小区绿化的原则中,()强调重视小区环境的文化内涵。(1.0分)0.0分 ?A、 实用性 ? ?B、 独特性 ? ?C、 经济性 ? ?D、 艺术观赏性 ?

城市生态论文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雾霾治理 帅权芮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系,20125000) 摘要:我们的自然环境已经遭受到了严重威胁。人类与自然环境已经不再和谐共处。本文通过对2012年北京雾霾事件与治理雾霾措施进行反思,提出未来治理雾霾过程中应该注意注意社会生态责任的建立、个人生态意识的提升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雾霾生态文明治理 我们的城市已经爆发,近年来,一件件大的雾霾事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十分不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被忽视的公害问题。 雾霾在京津唐地区更为严重,东部沿海、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四川未收。这些地区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而且有大,中型工业分布,人口密集。近年来,中国城市灰霾危害的爆发提醒我们,长长的雾霾天气,全市已造成了严重障碍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研究解决的办法,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 1 北京雾霾事件 1.1事件缘起 2012在冬季,空气污染就像一颗炸弹的威胁,使大多数的中国人忧心。在今年下半年到上半年,全国遭受了大面积的雾霾袭击,特别是在北部地区;在河北、石家庄等主要污染物浓度甚至爆表,局部地区的浓度超过微克立方米。持续的霜冻和大雾天气LED的道路能见度很低,能见度低,导致北方很多航班大面积延误,关闭了一些高速路,在这段时间开业之初,北方大部分城市气象台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由于风力逐渐增大,雾霾没有消散,一些公路,机场,车站被迫关闭。城市交通量巨大,车辆行驶缓慢,这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所有的中国人,甚至外国朋友都会特别关注北京的雾霾,特别是雾霾天气。 2012年开年期间的雾霾,以北京为首的受污染的城市中,污染源囊括了常见的城市扬尘污染物、机动车污染的排放物和煤炭污染排放物,还包括了工业生产中喷涂产生的污染物。当然,雾霜不仅笼罩了首都北京,也笼罩了全国的大部分省份,这些地方的数据多次爆表,大气质量均遭受到恶劣影响,此趋势更加提醒我们治理雾霾迫在眉睫。 作者简介:帅权芮(1993-),女,四川德阳人,在读本科生,

城市生态学大纲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 1.1 生态学的发展 1. 生态学的概念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类 1.2 生态系统(ecosystem ) 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群落演替、生态平衡、干扰、稳态机制 1.3 生态学一般规律及实际意义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2)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3)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 衡规律(4)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第二章城市化及其生态后果 城市、城市化(概念、特点、标志、利弊、标准)、存在问题、城市化所带来问题、城市污染、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学 3.1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的概念 3.2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 3.3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 3.3.1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3.3.2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城市是人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2)城市是具有人工化环境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是依赖性强、独立性弱的系统 (4)城市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的不同点: (1)它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2)它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 (3)它是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 (4)它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 (5)它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 3.3.3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①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②城市化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的反应;③城市 化对人群的影响 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3、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 4、城市生态系统的系统生态学研究 5、城市的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 6、城市生态系统与周围农村生态系统间关系的研究 3.4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特点 3.5 城市生态学研究重点 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 4.1 城市气候 城市气候的概念

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全校公共选修课设置

北京林业大学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全校公共选修课设置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类别学时讲课实验研讨学分开课学期承担单位备注s06c2051t1 社会学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经管学院 s01c2110t1 森林文化与美学人文科学24 20 0 4 1.5 秋林学院 d07c2024t1 大学生成功学人文科学24 22 0 2 1.5 春、秋人文学院 d07c2025t1 大学生创业学人文科学24 22 0 2 1.5 春、秋人文学院 d07c2054t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秋人文学院 d07c2045t1 大学语文人文科学24 20 0 4 1.5 春、秋人文学院 g07c2027t1 公共关系概论人文科学24 18 0 6 1.5 春、秋人文学院 g07c2044t1 古典文学欣赏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g07c2063t1 古代汉语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人文学院 j07c2028t1 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介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k07c2020t1 科学方法论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人文学院 l07c2029t1 两性关系与两性文化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l07c2030t1 领导科学与艺术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人文学院 l07c2031t1 伦理学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o07c2088t1 欧洲文明史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秋人文学院 s07c2033t1 生态伦理学人文科学24 22 2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x07c2035t1 形式逻辑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人文学院 y07c2046t1 应用文写作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z07c2036t1 哲学导论人文科学24 22 0 2 1.5 春、秋人文学院 z07c2037t1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z07c2038t1 中国林业历史文化概论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z07c2039t1 中国通史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z07c2040t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风云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z07c2126t1 政治学概论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秋人文学院 z07c2047t1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z07c2048t1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人文学院 j04c2027t1 酒类鉴赏与饮食礼仪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生物学院 r02c2015t1 人文地理学B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秋水保学院 d09c2023t1 大学英语测试人文科学24 22 0 2 1.5 春、秋外语学院 e09c2098t1 俄罗斯概况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外语学院 e09c2021t1 俄语入门人文科学24 20 0 4 1.5 春、秋外语学院 e09c2099t1 俄语入门II 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秋外语学院新开k09c2043t1 科技英语视听说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外语学院 k09c2044t1 科技英语A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秋外语学院 o09c2104t1 欧洲文化入门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外语学院新开s09c2022t1 实用英语语音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外语学院 s09c2072t1 商务英语入门人文科学24 24 0 0 1.5 春、秋外语学院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 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城市生态学简答题

简答: 1简述系统的特征 1 整体性或称集合性 2 关联性 3 目的性 4 环境适应性 5 反馈机制 2 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哪几种? 1)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黑箱,白箱和灰箱三种 2)黑箱研究思路是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性 3)白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包括输入和输出在内的整体特性 4)灰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只有部分已知,而其余部分未知的基础上来认识分析系统 3 何谓还原者?其基本功能是什么? 1)还原者属于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 2)还原者是把杂交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被生产者再次利用,所以还原者的功能是分解,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可分为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类 2)生命类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三种 3)无生命类可分为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有机物质三种 5 简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类型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根据循环的属性可分成水循环,气态循环,沉积循环三种类型2)水循环:水是自然的驱使者,没有水的循环就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气态循环:主要蓄库是大气和海洋,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质 4)沉积循环:主要蓄库是岩石圈和土壤圈,具有循环缓慢,非全球性,不显著的特点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1)生命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二者密切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沿食物链营养级向顶部方向流动,能量都以自由能的最大消耗和熵值的增加,以热的形式而损耗,因此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由外界获得能量 3)物质流动是循环的,各种有机物最终经过还原者分解成可被生产者吸收的形式重返环境,进行再循环 7 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级性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8 如何理解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答:1)环境中各种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其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疾病残疾,所以说总体上生态因子是不可代替的,但在局部能补偿 2)在一定条件下的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过程中,由于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生态因子来补偿,同样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3)但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做部分补偿,而不能以一个因子代替另一个因子,且因子间的补偿作用也不是经常存在的

生态城市相关论文

论城市生态化和生态城市 ——以杭州生态城市建设构思为例内容摘要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目前的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因其固有问题的严重化,已经开始走向衰退,当前一种新的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正在兴起,这就是说现在面临着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过渡,这种新文明即为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目前的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因其固有问题的严重化,已经开始走向衰退,当前一种新的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正在兴起,这就是说现在面临着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过渡,这种新文明即为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 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在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辩证否定,它扬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人类福利和生态后果的唯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持续发展的,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生态化发展模式是人们对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是人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开拓新文明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 城市生态化及其发展对策 在世纪之交,新旧文明转换之际,我国城市发展面临两种选择。或者走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发生根本改变,最多只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化发展之路。第一种选择是危险的,"边发展、边治理"或"先发展、后治理"使人类"生存危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甚至拖延解决,只会使为之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到最后可供选择的余地也愈来愈小。我国应该也必须选择第二种,尽管我国城市将在发展中

城市生态学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海绵城市? 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二元水循环 水在社会经济系统的运动过程与水在自然界中的运动过程一样,也具有循环性特点。社会水循环通过取用水、排水与自然水循环相联系,这两个方面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矛盾着的统一体—水循环的整体,即二元水循环系统 3、什么是城市的雨岛效应? 雨岛效应,,城市中高楼大厦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4、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 ①城市化导致不透水面积增加 ②城市化的水文效应,改变了局部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出现“雨岛效应”现象。 ③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④下凹式立交桥等设施增加 ⑤城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善 5、什么是LID?LID实现的措施。 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ID):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渗透、过滤、蓄存和滞留,防治内涝灾害。

①保护和修复城市天然河湖:划定河湖蓝线,立法禁止围填河湖及天然湿地。对已渠化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 ②修建生物滞留池:一般修建于流域上游,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化学、生物及物理特性储蓄水量并清除污染物,从而达到水量和水质调控目的。 ③湿滞带:是一种狭长的渠道,对来自于停车场、人行道、街道以及其它不透水性表面的径流进行过滤和入渗,与传统渠道区别的是其表面铺设有植被。 分为湿滞水池、干滞水池、人造湿地 ④植被覆盖:在不透水性建筑的顶层覆盖一层植被,是由植被层、介质层、过滤层以及排水层等构成一个小型的排水系统。 ⑤透水性地面:表面由透水结构铺装,让初期雨水入渗,下部填筑多孔结构材料制成的垫层,垫层具有吸附降解功能,能够消纳初期雨水的污染。 6、核心思想“一片天对一片地”,实现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 在基本遵循自然产汇流规律的基础上,城市建成后实现“一片天对一片地”,利用城市空间对降雨“化整为零”进行收集和储存。具体“滞、渗、蓄、净、用、排” 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的竖向剖面结构 1.生态屋顶 2.绿化建筑立面 3.生态景观 4.生态道路 5.生态水池 6.生态广场 7.生态公园 8.强渗透地面 9.天然洼地蓄滞 滞: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峰现时间!既降低排水强度,又缓解了灾害风险。 “渗”,是利用各种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 蓄: 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净:是通过一定过滤措施减少雨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用:利用雨水资源化,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用水效率。 排: 构建安全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避免内涝等灾害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7、建设目标(最根本目标就是:要尽量减少社会水循环对自然水循环的冲击。) ①缓解洪涝灾害:通过保护、恢复和修复天然河湖水域空间,把城市排水系统从“区域快排、末端集中”转变为“源头分散、慢排缓释” ②增加雨水利用:针对洪涝雨水的利害两重性,构建“格局合理、蓄泄兼筹、引排得当、环境优美、综合利用”的城市水系统。 ③降低径流污染:城市初期雨水中轮胎细末、生活垃圾污染、大气降尘、铅/镉重金属等污染严重。宜在表面铺装透水结构,让初期雨水入渗,下部填筑多孔结构材料制成的垫层,让垫层具有吸附降解功能,消纳初期雨水的污染。 8、三大任务 (1)海绵体建设: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生态园林是城市园林建设的目标模式,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满足景观欣赏等多重目的。因此,提高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规划建设,完善其功能,建造兼具自然和人工特设的优美景观在城市生态园林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的分析,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从而提出相对应的方法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生态学;园林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迅猛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这也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而,人们对城市的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对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渴望,已经成为城市园林建设亟待完成的事情。生态园林是当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目标模式,以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指导思想,讲究因地制宜,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完善生态系统,促使生态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 1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景观生态学原理及主要内容 1.1 城市生态园林的内容 以植物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研究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地可能影响各生态系统间的因素,并将多种生态系统理论进行融合是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主要内容。生态园林建设的宗旨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维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解决人与自然供求之间的矛盾,达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证经济的稳定高效增长,从而促进城市生态的建设与发展。生态园林依据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原理来构建城市生物群落,生态园林的发展有利于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最大程度的丰富城市物种的多样性。在这个程度上讲,生物多样性能否构建直接影响城市生态园林完善稳定与否。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①通过科学的配置,建立有着合理的结构组成的物种群落,并与城市的整体环境和谐统一的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从而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有着良性生态循环的生态环境。②合理充分地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和吸附作用来调节小气候,从而达到调节生态平衡的效果。③提高绿色植物的观赏性和经济效益,为人们提供保健修养功能带来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和人们赖以生存的绿色生态系统。 生态园林渗透在各个科学和人类的各个领域,具有综合、多属性、多功能、多效益的特点。生态园林的建立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并加以改造,尤其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利用生态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来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在以往的园林建设基础上。我们应该重点突出城市生态环境的公园和生态走廊来体现城市绿地的布局及相互制约、主次关系,从而使绿地系统机构得到一种动态稳定的平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