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单相合金的凝固

金属凝固原理复习资料

金属凝固原理复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杨连锋2009年1月) 2004年 二 写出界面稳定性动力学理论的判别式,并结合该式说明界面能,温度梯度,浓度梯度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 答:判别式, 2 01()()2 (1)m c v D s g m v D g G T k ωωωω * *??- ??? =-Γ- ++?? -- ??? ,()s ω的正负决定 着干扰振幅是增长还是衰减,从而决定固液界面稳定性。第一项是由界面能决定的,界面能不可能是负值,所以第一项始终为负值,界面能的增加有利于固液界面的稳定。第二项是由温度梯度决定的,温度梯度为正,界面稳定,温度梯度为负,界面不稳定。第三项恒为正,表明该项总使界面不稳定,固液界面前沿形成的浓度梯度不利于界面稳定,溶质沿界面扩散也不利于界面稳定。 三 写出溶质有效分配系数E k 的表达式,并说明液相中的对流及晶体生长速度对E k 的影 响。若不考虑初始过渡区,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能有0s C C * = 答:0 00 (1)N L s v E D C k k C k k e δ*- = = +- 可以看出,搅拌对流愈强时,扩散层厚度N δ愈小, 故s C * 愈小。生长速度愈大时,s C * 愈向0C 接近。(1)慢的生长速度和最大的对流时,N L v D δ《1,0E k k = ;(2)大的生长速度或者液相中没有任何对流而只有扩散时,N L v D δ》1,E k =1 (3)液相中有对流,但属于部分混合情况时,0 1E k k <<。1E k =时,0 s C C * = ,即在 大的生长速度或者液相中没有任何对流而只有扩散时。 四 写出宏观偏析的判别式,指出产生正偏析,负偏析,和不产生偏析的生长条件。 答:0 1s q q C k C k = -+,s C 是溶质的平均浓度,0C 是液相的原始成分,q 是枝晶 内溶质分布的决定因素,它是合金凝固收缩率β,凝固速度u 和流动速度v 的函数, (1)(1)v q u β=-- 。0s C C =,即 1p u v β β =- -时,q=1,无宏观偏析。0s C C >时,对于01k <的合金来说,为正偏析,此时 1p u v β β >- -。0s C C <时,对于01k <的合金来 说,为负偏析,此时 1p u v β β <- -。 五 解:用2m m m m r m m k r T V T V T H H σσ?=- ?=- ? ??计算

快速凝固技术

快速凝固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快速凝固技术是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研究比较活跃的领域之一,目前已成为一种金属材料潜在性能与开发新材料的重要手段。快速凝固技术得到的合金与常规合金有着不同的组织和结构特征,对材料科学和其它学科的理论研究以及开展实际生产应用起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快速凝固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主要方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快速凝固技术;合金;应用;存在问题

1 引言 随着对金属凝固技术的重视和深入研究,形成了许多种控制凝固组织的方法,其中快速凝固已成为一种具有挖掘金属材料潜在性能与发展前景的开发新材料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了凝固过程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1]。过去常规铸造合金之所以会出现晶粒粗大,偏析严重、铸造性能差等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合金凝固时的过冷度和凝固速度很小,这是由于它们凝固时的冷速很小而引起的。要消除铸造合金存在的这些缺陷,突破研制新型合金的障碍,核心是要提高熔体凝固时的过冷度,从而提高凝固速度,因此出现了快速凝固技术。 目前,快速凝固技术作为一种研制新型合金材料的技术已开始研究了合金在凝固时的各种组织形态的变化以及如何控制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生活、生产要求的合金。着重于大的温度梯度和快的凝固速度的快速凝固技术,正在走向逐步完善的阶段。 2 快速凝固技术 1960年美国的Duwez等用铜辊快淬法,首次使液态合金在大于107K/S的冷却速度下凝固,在Cu—Si合金中发现了无限固溶的连续固溶体;在Ag—Ge合金中出现新的亚稳相;在Au—Si合金中形成非晶结构。在快速冷却所形成的亚稳结晶组织中,出现了一系列前所未见的重要的结构特征,表现出各种各样比常规合金优异的使用性能[2]。此后,快速凝固技术和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一个热点。 快速凝固是指通过对合金熔体的快速冷却(≥104~106 K/s)或非均质形核被遏制,使合金在很大过冷度下,发生高生长速率(≥1~100 cm/s)凝固[3]。通过快速凝固技术获取的粉末和材料会具有特殊的性能和用途。由于它是一种非平衡的凝固过程[4],详细的说就是凝固过程中的快冷、起始形核过冷度大,生长速率高,促使固液界面偏离平衡,生成亚稳相(非晶、准晶、微晶和纳米晶),从

金属凝固理论重点总结

金属凝固理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能量起伏:金属晶体结构中每个原子的振动能量不是均等的,一些原子的能量超过原子 的平均能量,有些原子的能量则远小于平均能量,这种能量的不均匀性称为“能量起伏” 2.结构起伏:液态金属中的原子集团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时而长大时而变小,时而产生 时而消失,此起彼落,犹如在不停顿地游动。这种结构的瞬息变化称为结构起伏。 3.浓度起伏:不同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在金属液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这种 成分的不均匀性称为浓度起伏。 4.熔化潜热:将金属加热到至熔点时,金属体积突然膨胀,等于固态金属从热力学温度零 度加热到熔点的总膨胀量,金属的其他性质如电阻,粘性等发生突变,吸收的热能。 5.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 6.成分过冷:由溶质再分配导致的界面前方熔体成分及其凝固温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过 冷。 7.热过冷:仅由熔体实际温度分布所决定的过冷状态称为热过冷 8.宏观偏析:又称长程偏析或区域偏析,指较大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表现为铸 件各部位之间化学成分的差异。 9.微观偏析:微观偏析是指微小范围(约一个晶粒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按位 置不同可分为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和晶界偏析。 10.微观偏析 (1)晶内偏析:在一个晶粒内出现的成分不均匀现象,常产生于有一定结晶温度范围、能够形成固溶体的合金中。 (2)晶界偏析:溶质元素和非金属夹杂物富集与晶界,使晶界和晶内的化学成分出现差异。它会降低合金的塑性和高温性能,又会增加热裂倾向。 11.宏观偏析: (1)正常偏析:当合金溶质分配系数k<1时,凝固界面的液相中将有一部分被排出,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质的浓度将逐渐增加,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高,当k>1时相反。正常偏析存在使铸件的性能不均匀,在随后的加工中难以消除。 (2)逆偏析:即k<1时,铸件表面或底部含溶质元素较多,而中心部分或上部分含溶质较少。 (3)V形偏析和逆V形偏析:常出现在大型铸锭中,一般呈锥形,偏析中含有较高的碳以及硫和磷等杂质。 (4)带状偏析:它总是和凝固的固-液界面相平行。 (5)重力偏析: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出现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常产生于金属凝固前和刚刚开始凝固之际。 枝晶偏析:由于固溶体合金多按枝晶方式生长,分支本身分支与分支间的成分是不均匀的,故称为~。 12.正偏析:指溶质含量高于其平均溶质含量的区域 13.负偏析:降低该区的溶质浓度,使该区C5降低,产生的偏析。(溶质含量低于其平均溶 质含量的区域) 14.重力偏析:由于沿垂直方向逐层凝固而产生的正常偏析和固液相之间或互不相容的液相 之间有的密度不同,在凝固过程中发生沉浮现象造成的。 15.过热度:指金属熔点与液态金属温度之差。 16.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称为过冷度

第一章 合金凝固理论

1.解释概念 成份过冷,有效分配系数,宏观偏析 2.杠杆定律的意义及适用条件。 3.两相平衡时,如何确定平衡相的成份,为什么? 4.根据公切线法则,画出共晶温度时各相自由焓—成份曲线示意图。 5.合金结晶与纯金属有何不同? 6.铜和镍固态完全互溶,它们的熔点分别是T Cu=1083℃,T Ni=1452℃,问Ni-10%Cu及 Ni-50%Cu两种合金在浇铸和凝固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哪种合金形成柱状晶的倾向大?哪种合金的枝晶偏析严重?为什么? 7.画图并说明共晶成分的Al-Si合金在快冷条件下得到亚共晶组织α+(α+Si)的原因。 8.画出Pb-Sn相图,求: l分析过共晶合金80%Sn的平衡结晶过程(写出反应式)、画出冷却曲线及组织示意图、写出结晶后的室温组织。 l求室温组织中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共晶组织中的共晶α及共晶β的相对重量。 l求室温组织中组成相的相对重量。 9.填空 l固溶体合金,在铸造条件下,容易产生___偏析,用___ 方法处理可以消除。 l Al-CuAl2共晶属于__ 型共晶,Al-Si共晶属于__型共晶,Pb-Sn共晶属于__型共晶。 l固溶体合金凝固时有效分配系数ke的定义是__。当凝固速率无限缓慢时,ke趋于__; 当凝固速率很大时,则ke趋于__ 。 l K0<1的固溶体合金非平衡凝固的过程中,K0越小,成分偏析越____ , 提纯效果越_____;而K0>1的固溶体合金非平衡凝固的过程中,K0越大,成分偏析越____ , 提纯效果越_____。 l固溶体合金_____ 凝固时成分最均匀,液相完全混合时固溶体成分偏析(宏观偏析)最___ ,液相完全无混合时固溶体成分偏析最____ ,液相部分混合时固溶体成分偏析_________。 10.试说明在正温度梯度下为什么固溶体合金凝固时一般呈树枝状方式长大,而纯金属却 得不到树枝状晶体? 11.根据所示的Al-Si共晶相图,试分析下列(a,b,c)三个金相组织属什么成分并说明理由。指出细化 此合金铸态组织的可能用途。 12.指出相图错误,并加以改正。

金属凝固理论答案

1.凝固速度对铸件凝固组织、性能与凝固缺陷的产生有重要影响。试分析可以通过哪些工艺措施来改变或控制凝固速度? 答:① 改变铸件的浇注温度、浇铸方式与浇铸速度; ② 选用适当的铸型材料和起始(预热)温度; ③ 在铸型中适当布置冷铁、冒口与浇口; ④ 在铸型型腔内表面涂敷适当厚度与性能的涂料。 2. 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合金凝固温度区间;②铸件断面的温度梯度。 3. 何为凝固动态曲线?有何意义? 答: 凝固动态曲线:在凝固体的断面上,不同时间、不同位置达到同一温度点(液相温度、固相温度)连接起来的曲线。 意义:判断金属在凝固过程中两相去的宽窄由两相区的宽窄判断凝固断面的凝固方式。 4. 凝固方式分为几种?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 答:①逐层凝固方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流动性能好,容易获得健全的铸件。液体补缩好,铸件的组织致密,形成集中缩孔的倾向大(形成缩松的倾向小,可以采用一定的工艺措施消除集中缩孔)。热裂倾向小(因为热裂是在凝固区形成的,凝固区域窄,晶间不易出现裂纹,即使出现也可以焊合)。气孔倾向小,应力大,宏观偏析严重。 ②体积凝固方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流动性能不好,不容易获得健全的铸件。液体补缩不好,铸件的组织不致密,热裂形成集中缩孔的倾向小。热裂倾向大(因为热裂是在凝固区形成的,凝固区域宽,晶间易出现裂纹),气孔倾向大,应力小,宏观偏析不严重。 ③中间凝固方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可大幅改善铸件的组织和降低铸件的中心缺陷,介于前两者之间。 5.凝固时间“平方根定律”与“折算厚度法则”有何区别? 答:“平方根定律”是对于大平板,球体和长圆柱体铸件比较准确,对于短而粗的杆和矩形;“折算厚度法则”考虑了铸件形状,由于边角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一般比实际凝固时间长10%~20%。“折算定律”考虑了铸件形状影响因素,接近实际,是对“平方根定律”的修正。它们形式一样但意义不一样。 6. 比较同样体积大小的球状、块状、板状及杆状铸件凝固时间的长?。 答:一般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上述物体的表面积大小依次为:A 球t 块>t 板>t 杆。 5. 在砂型中浇铸尺寸为300?300?20 mm 的纯铝板。设铸型的初始温度为20℃,浇注后瞬间铸件-铸型界面温度立即升至纯铝熔点660℃,且在铸件凝固期间保持不变。浇铸温度为 纯铝 212 1200 2700 6.5?10-5 3.9?105 砂型 0.739 1840 1600 2.5?10-7 试求:(1)根据平方根定律计算不同时刻铸件凝固层厚度s,并作出曲线; (2)分别用“平方根定律”及“折算厚度法则”计算铸件的完全凝固时间,并分析差别。 解:(1) 代入相关已知数解得: 2222ρλc b ==1475 ,

第三章 二元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

第三章二元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 一.名词解释 相图、相律、匀晶转变、共晶转变、包晶转变、共析转变、包析转变、异晶转变、平衡结晶、不平衡结晶、异分结晶、平衡分配系数、晶内偏析、显微偏析、区域偏析、区域提纯、成份过冷、胞状组织、共晶组织、亚共晶组织、过共晶组织、伪共晶、离异共晶、 二.填空题 1.相图可用于表征合金体系中合金状态与和之间的关系。 2.最基本的二元合金相图有、、。 3.根据相律,对于给定的金属或合金体系,可独立改变的影响合金状态的内部因 素和外部因素的数目,称为,对于纯金属该数值最多为,而对于二元合金该数值最多为。 4.典型的二元合金匀晶相图,如Cu-Ni二元合金相图,包含、两 条相线,、、三个相区。 5.同纯金属结晶过程类似,固溶体合金的结晶包括和两 个基本过程。 6.勻晶反应的特征为_____________,其反应式可描述为________ 。 7.共晶反应的特征为_____________,其反应式可描述为___________ _。 8.共析反应的特征为_____________,其反应式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 9.金属或合金在极缓慢冷却条件下进行的结晶过程称为。纯金属结 晶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成分,称为;而固溶体合金结晶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成分,称为。 10.固溶体合金经不平衡结晶所产生的两类成分偏析为、。 11.固溶体合金产生晶内偏析的程度受到溶质原子扩散能力的影响,若结晶温度较 高,溶质原子的扩散能力小,则偏析程度。如磷在钢中的扩散能力较硅小,所以磷在钢中的晶内偏析程度较,而硅的偏析较。 12.固溶体合金结晶后出现枝晶偏析时,结晶树枝主轴含有较多的________组元。 严重的晶内偏析降低合金的,为消除枝晶偏析,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方法。 13.根据区域偏析原理,人们开发了,除广泛用于提纯金属、金属化合物 外,还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及有机物的提纯。通常,熔化区的长度,液体

合金凝固理论

高压作用下合金凝固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高压作用下合金凝固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高压作用下晶粒形核、长大模型、溶质扩散等理论模型,以及高压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最后对高压作用下的合金凝固过程的研究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关键词:合金;凝固;高压;理论模型 0引言 金属凝固过程直接决定凝固组织的大小、分布及相组成,进而决定了铸件的各种性能。优质铸件的获得,必须对凝固过程加以控制,这一领域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材料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领域。为了控制金属凝固过程,传统的方法是通过调节温度参数来改变凝固组织,而对于影响凝固过程的另一个热力学参数——压力,通常忽略它的作用。其实,压力作为凝固过程参数空间中的一维,往往对凝固过程的发生及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以改变常规条件下的相变顺序,从而有利于一些新相或新材料结构的生成[1,2]。与常规挤压铸造研究不同的是,高压作用下的金属凝固过程突破了常规挤压铸造的压力范围(小于几百兆帕),其压力可高达10~100GPa ,在如此高的压力作用下,凝固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动力学参数都随压力而改变,从而影响了凝固过程[3,4]。与快速凝固、微重力、电场、磁场作用下的凝固相同,高压作用下的凝固也属特殊条件下的凝固研究范围,本文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对未来的发展加以展望[5-10]。 l 高压作用下合金凝固机理 在常压作用下的金属凝固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参数是熔体温度,此时压力对凝固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产生的影响可以不计,但在高压条件下,由于压力与温度变得同等重要,压力变成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压力通过影响凝固动力学参数、热力学参数,最终改变了微观组织演变机制,从而丰富了凝固理论的研究范围。 1.1 高压对熔体粘度、熔点的影响 高压作用会对熔体中原子的运动产生重要影响,从而改变熔体的粘度,通常压力P 与熔体粘度之间满足下面的关系[11]: KT PVN E )(0exp +=ηη (1) 式中: 0η为常压下的粘度系数,E 为粘滞流变激活能,V 为熔体体积,K 为玻尔兹曼常量,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T 为绝对温度,P 为作用在熔体上的压力。 式(1)表明,熔体的粘度系数随压力升高而增加,使得金属原子的自由行程受到限制。将描述液一气的克拉珀龙引入到高压作用下的固一液转变过程,可以得到: H V T dP dT m m ??= (2) 式中: m T 为物质的熔点,V ?为熔化时体积的变化,H ?为热焓,压力改变时该值的变化可以忽略。 则式(2)表明,物质熔点随压力的变化受固液相变体积变化的影响,当熔化过程为膨胀反应时,熔点随压力增加而升高;当熔化过程为压缩反应时,熔点随压力增加而减少。 1.2高压作用下溶质扩散模型

金属凝固原理(全)

《金属凝固理论》期末复习题 一、是非判断题 1 金属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熵值的增加远远大于金属由室温加热至熔点时熵值的增加。(错) 2 格拉晓夫准则数大表明液态合金的对流强度较小。(错) 3 其它条件相同时,凹形基底的夹杂物不如凸形基底的夹杂物对促进形核有效。(错) 4 大的成分过冷及强形核能力的形核剂有利于等轴晶的形成。(对) 5 大多数非小平面-小平面共晶合金的共晶共生区呈现非对称型。(对) 6 根据相变动力学理论,液态原子变成固态原子必须克服界面能。(对) 7 具有糊状凝固方式的合金容易产生分散缩孔。(对) 8.金属熔体的黏度与金属的熔点相类似,本质都是反映质点间(原子间)结合力大小。(对) 9. 以熔体中某一参考原子作为坐标原点,径向分布函数表示距参考原子r处找到其他原子的 几率。(错) 10. 液态金属中在3-4个原子直径的范围内呈一有序排列状态,但在更大范围内,原子间呈无序状态。(对) 11. 金属熔体的黏度越大,杂质留在铸件中的可能性就越大。(对) 12. 半固态金属在成型过程中遵循的流变特性,主要满足宾汉体的流变特性(对) 13. 在砂型中,低碳钢的凝固方式是体积凝固。(错) 14. 铸型具有一定的发气能力,会导致型腔气体反压增大,充型能力下降。(对) 15. 晶体生长的驱动力是固液两相的体积自由能差值。(对) 16. 绝大多数金属或合金的生长是二维晶核生长机理。(错) 17. Fe-Fe3C共晶合金结晶的领先相是奥氏体。(错) 18. 铸件中的每一个晶粒都代表着一个独立的形核过程,而铸件结晶组织的形成则是这些晶 核就地生长的结果。(错) 19. 型壁附近熔体内部的大量形核只是表面细晶粒区形成的必要条件,而抑制铸件形成稳定 的凝固壳层则为其充分条件. (对) 20.对于薄壁铸件,选择蓄热系数小的铸型有利于获得细等轴晶。(错) 21.处理温度越高,孕育衰退越快。因此在保证孕育剂均匀溶解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处理 温度。(对) 22. 铸铁中产生的石墨漂浮属于逆偏析。(错) 23.湿型铸造的阀体铸件件皮下形成的内表面光滑的气孔,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砂型的发气量 大、透气性不足。(对) 二、名词解释 1.黏度:是熔体在不同层面上存在相对运动时才表现出来的一种物理性能,其本质反映的是 质点间的结合力大小。 2.金属遗传性:指在结构上,由原始炉料通过熔体阶段向铸造合金的信息传递,具体表现在 原始炉料通过熔体阶段对合金零件凝固组织,力学性能及凝固缺陷的影响。 3.半固态铸造:指在金属的凝固过程中,对金属施加剧烈的搅拌或扰动、或改变金属的热状 态、或加入晶粒细化剂、或进行快速凝固,即改变初生固相的形核和长大 过程,得到的一种液态金属熔体中均匀地悬浮着一定球状初生固相的固液 混合浆料,然后利用其进行成型的工艺。 4. 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 5.非均质形核:指在不均匀的熔体中依靠外来杂质或型壁界面提供的衬底进行形核的过程 6. 临界形核半径:由金属学可知,只有大于临界半径的晶胚才可以作为晶核稳定存在,此

包晶合金凝固理论及过程控制基础

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公示材料 1、项目名称:包晶合金凝固理论及过程控制基础 2、推荐奖种:自然科学奖 3、推荐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4、项目简介: 包晶合金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工程合金,如航空发动机叶片材料Ti-Al、不锈钢Fe-Ni-Cr、磁性材料Nb-Fe-B、超导材料Y-Ba-Cu-O等。包晶合金凝固过程会出现典型的包晶反应:液相+初生相→包晶相。初生相和包晶相“相近相争”的生长特性,导致包晶凝固经历较长的非稳态初始过渡,引起组成相及组织形态之间竞争与选择的多样性。但这些竞争选择的物理过程还不清楚。2008年,国际著名凝固科学家Kurz在总结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凝固科学技术取得的重要进展时指出,包晶凝固理论研究仍是今后凝固科学的主要方面之一。本项目将包晶合金宏观上分为两大类,即非小平面包晶合金和小平面包晶合金,针对这两大类合金,围绕以下具体内容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1) 包晶凝固相及组织选择。通过综合考虑溶质分凝及界面过冷,推导出描述各种相临界生长条件的7个数学解析式,建立了从初始过渡向稳态生长发展整个过程的相及组织选择理论模型,获得了带状组织、共生组织存在范围对生长条件的依赖关系,解决了包晶凝固初始过渡阶段相及组织演化预测问题,填补了理论空白。 (2) 非小平面类包晶合金包晶反应动力学及两相生长机理。通过对Fe-Ni、Cu-Ge等非小平面类包晶合金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了包晶反应三相交接区内初生相的凝固、重熔与再凝固过程,建立了非小平面类包晶反应动力学模型,获得了包晶反应对包晶两相共生生长形态稳定性影响规律,建立了包晶非等温共生生长模型,定量预测其稳定形成区间,为包晶系共生复合材料制备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3) 小平面类包晶合金包晶反应模式与机理。利用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实验,揭示了温度梯度区域熔化(TGZM)驱动重熔与再凝的小平面包晶反应动力学本质,首次发现了TGZM效应引起的一种全新的“分离式”包晶反应;结合溶质守恒与Fick扩散定律,建立了“分离式”包晶反应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该成果

《金属凝固原理》思考题解答

金属凝固原理思考题 1. 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在凝固过程的作用和意义。 2. 如何从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解释自发形核的机制。 答:晶体熔化后的液态结构是长程无序,而短程内却存在不稳定的、接近有序的原子集团。由于液态中原子运动较为强烈,在其平衡位置停留时间甚短,故这种局部有序排列的原子集团此消彼长,即结构起伏和相起伏。当温度降到熔点以下,在液相中时聚时散的短程有序原子集团,就可能成为均匀形核的晶胚,从而进行均匀形核。 3. 从最大形核功的角度,解释0/=?dr G d 的含义。 4. 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在凝固过程和液态成形中的意义。 5. 在曲率为零时,纯镍的平衡熔点为1723K ,假设镍的球形试样半径是1cm ,1μm 、μm ,其熔点温度各为多少已知△H=18058J/mol ,V m =606cm 3/mol ,σ=255×107J/cm 2 6. (与第18题重复)证明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均质形核时,球形晶核与立方形晶核哪种更易形成。 答:对于球形晶核:过冷液中出现一个晶胚时,总的自由能变化为ΔG=(4πr 3ΔG V /3)+4πr 2σ。临界晶核的半径为r *,由d ΔG/dr=0求得:r *=-2σ/ΔG v =2σT m /L m ΔT ,则临界形核的功及形核功为:ΔG *球=16πσ3/3ΔG v 2=16πσ3T m 2/3(L m ΔT)2. 对于立方形晶核:同理推得临界半径形r *=-4σ/ΔG v ,形核功ΔG *方=32σ3/ΔG v 2。 则ΔG *球<ΔG *方,所以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均质形核时,球形晶核比立方形晶核更容易。 7. 用平面图表示,为什么晶体长大时,快速长大的晶体平面会消失,而留下长的速度较慢的平面。 8.用相变热力学分析为何形核一定要在过冷的条件下进行。 答:在一定温度下,从一相转变为另一相的自由能变化:ΔG=ΔH-T ΔS 。令液相到固相转变的单位体积自由能变化为:ΔG V =G S -G L ,(G S 、G L 分别为固相和液相单位体积自由能)。由G=H-S 可知,ΔG V =(H S -H L )—T(S S -S L )。由于恒压下,ΔH P =H S -H L =—L m ,ΔS m =S S -S L =—L m /T m ,(L m 为熔化热,ΔS m 为熔化熵)。整理以上各式得:m m V T T L G ?-= ?,其中ΔT=T m -T 。由上式可知:要使V G ?<0,必须使ΔT>0,即T

【免费下载】第三章 二元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

第三章 二元合金相图和合金的凝固 一.名词解释 相图、相律、匀晶转变、共晶转变、包晶转变、共析转变、包析转变、异晶转变、平衡结晶、不平衡结晶、异分结晶、平衡分配系数、晶内偏析、显微偏析、区域偏析、区域提纯、成份过冷、胞状组织、共晶组织、亚共晶组织、过共晶组织、伪共晶、离异共晶、 二.填空题 1.相图可用于表征合金体系中合金状态与 和 之间的关系。 2.最基本的二元合金相图有 、 、 。3.根据相律,对于给定的金属或合金体系,可独立改变的影响合金状态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数目,称为 ,对于纯金属该数值最多为 ,而对于二元合金该数值最多为 。4.典型的二元合金匀晶相图,如Cu-Ni 二元合金相图,包含 、 两条相线, 、 、 三个相区。5.同纯金属结晶过程类似,固溶体合金的结晶包括 和 两个基本过程 。6.勻晶反应的特征为_____________,其反应式可描述为________ 。7.共晶反应的特征为_____________,其反应式可描述为___________ _。8.共析反应的特征为_____________,其反应式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9.金属或合金在极缓慢冷却条件下进行的结晶过程称为 。纯金属结晶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成分 ,称为 ;而固溶体合金结晶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成分 ,称为 。10.固溶体合金经不平衡结晶所产生的两类成分偏析为 、 。11.固溶体合金产生晶内偏析的程度受到溶质原子扩散能力的影响,若结晶温度 较高,溶质原子的扩散能力小,则偏析程度 。如磷在钢中的扩散能力较硅小,所以磷在钢中的晶内偏析程度较 ,而硅的偏析较 。 12.固溶体合金结晶后出现枝晶偏析时,结晶树枝主轴含有较多的________组元。严重的晶内偏析降低合金的 ,为消除枝晶偏析,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 的方法。 13.根据区域偏析原理,人们开发了 ,除广泛用于提纯金属、金属化合物 外,还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及有机物的提纯。通常,熔化区的长度 ,液体多项术。线电压回源,统启高中资高中资资料免不保护置高中资料

金属凝固理论

快速凝固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快速凝固技术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的新型材料的制备技术,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冷却速率和明显的非平衡效应。本文介绍了快速凝固技术原理、快速凝固得到的组织特征及原因、快速凝固实现方法,并对快速凝固技术在制备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金属纳米结构材料中的应用作了详细介绍。快速凝固技术得到的合金具有超细的晶粒度,无偏析或少偏析的微晶组织,新的亚稳相等与常规合金不同的组织和结构特征。 关键词快速凝固;凝固原理;凝固组织;快速凝固实际应用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Rapid Solidific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Rapid solidification technology is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new materials and it is widely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recent years.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rapid solidification technology is high velocity of cooling and obvious non-equilibrium effe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 the principle, structure and the realization method of rapid solidification technology. It also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rapid solidif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in magnesium alloy, aluminum alloy, copper alloy and metal nano structure material in detail. The alloy obtained by rapid solidification technology has ultrafine grain size, micro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segregation-free or less segregation, new metastable phase that conventional alloys do not possess. These features all owned by it surely play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the need in actual production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other subjects. KEY WORDS rapid solidification; theory of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of solidificati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rapid solidification 凝固是金属材料生产过程中材料冶金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在金属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完成合金液的冶炼之后,首先需要铸造成铸坯,并进行后续的变形加工。铸坯的凝固质量不仅影响后续的加工工艺,而且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如钢坯中的成分偏析,晶粒粗大等是长期困扰钢材质量控制的难题。快速凝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凝固速度极快、凝固时间极短、扩散时间短、晶粒长大时间有限,成分偏析、晶粒粗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这对材料科学及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以及满足实际生产中的需要起到了重大作用,因此,近些年材料的快速凝固过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1]。 1 快速凝固原理、组织特征及性能 1.1快速凝固的原理 快速凝固是指通过对合金熔体的快速冷却(≥104~106K/s)或非均质形核的被遏制,使合金在很大的过冷度下,发生高生长速率(≥1~100cm/s)的凝固[2]。 1.2快速凝固的组织特征 快速凝固能改善合金的显微结构,从而能改善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快速凝固由于是非平衡凝固,因此快速凝固的组织特征不同于普通凝固,加决冷却速度和凝固速率所引起的组织及结构特征可以近似地用图1来表示[3]。

金属和合金凝固简明教程

第三章 金属和合金的结晶 通常我们把液态金属转变为固态金属的相变过程称为结晶。为了更好地研 究结晶的规律,我们首先研究纯金属的结晶。 第一节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一、金属结晶的现象 如果我们把熔融的金属液体 防入一个散热缓慢的容器中,让 金属液体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进行 冷却,同时记录其温度—时间变 化曲线即冷却曲线。通过对冷却 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以下 一些现象。 1、结晶过程伴随着潜热的释放 从冷却曲线上可以见到一个结晶温度平台,这说明在该时间段内,金属内部有热量释放弥补了热量的散失,我们把这个热量称为结晶潜热。冷却曲线上结晶平台的温度称为实际结晶温度T 0。 2、结晶时液体必须具有一定的过冷度 在结晶发生时,实际结晶温度并不是金属的熔点。如果我们把金属的熔点称为理论结晶温度的话,那么实际结晶温度要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两者之差称之为过冷度?T,?T 随着冷却条件和液体杂质的含量不同,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但是对于一定的金属液体来说,?T 存在着一个最小值称为 亚稳极限?T *。如果过冷度小于 这个值,结晶几乎不能进行或以 难于察觉的速度进行,液体可以 长期保持在亚稳状态;大于这个 值,液体才能以可观的速度进行 着结晶。这个极限值与液体的纯 洁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最高可 达熔点的0.2左右,即?T *=0.2T m 。 金属结晶时,是一个系统能

量降低的过程。在理论结晶温度时,液态金属的自由能与固态金属的自由能相等,所以结晶不能进行。只有当温度低于熔点时,固态自由能低于液态的自由能,结晶才能进行。液态金属与固态金属的自由能之差,就是促使这个转变进行的驱动力。 ????G G G G H TS H TS H H T S S L S L L S S L S L S =?=???=???()() 当结晶温度T=T m 时,?G S V =0 ??H T S S T m m L S =?=() 当T

第4章单向合金凝固_300508609

液-固界面成分 液-固界面成分 (1)A B s s G C C μμ?=-?+?3 第四章 单相合金凝固 ?第一节 凝固过程的溶质再分配 ?第二节 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成分过冷 ?第三节 界面稳定性与晶体形态 ?第四节 包晶组织与树枝晶 ?第五节 微观偏析 ? 凝固组织的控制 4 第一节 凝固过程的溶质再分配 ?平衡态凝固 ? 非平衡态凝固 ?固相无扩散、液相完全混合 ?固相有扩散、液相完全混合 ?固相无扩散、液相只有扩散 ? 固相无扩散、液相有限扩散、部分混合 5 研究对象 ? 原始成分为C 0的液态合金,在长度为L 的坩埚中凝固从一端开始凝固,开始凝固温度为T L.。 ?正常凝固:固液界面以平界面凝固的凝固过程。 ? 所有定量处理采用以下假设: ? 固液界面处于平衡态(当T 、C s 、C L 三者之一被确定时,其他两个参数可以依照相图确定,k 0近似为定值) ? 形核之前没有明显的过冷且忽略固液界面曲率作用 6 平衡态凝固下的溶质再分配 ? 固液相溶质充分扩散 LS SL L S L LS S SL C C k f f C f C f C = =+=+001S SL f k C k C )1(100 0-+= ? 最终固相溶质成分 C S =C 0

7 非平衡态凝固过程的溶质再分配 ?固相无扩散、液相完全混合 ?固相有扩散、液相完全混合 ?固相无扩散、液相只有扩散 ? 固相无扩散、液相有限扩散、部分混合 8 1. 固相无扩散、液相完全混合 ? 析出少量固体时排出的溶质与液相中溶质的增量相等。 L S L L S S L dC f L dC Lf Ldf C C )1()(-==-) 1()1(0S S S S f df k C dC --=固相 液相 距离 成分 0C k S C L C 0 C dC L Ldf S 9 1. 固相无扩散、液相完全混合 ) ()ln(ln )()(1k S 0 0S f 0S S 0C C k S S 0S S 00f 1C k C f 1df k 1C dC --=--=??101 0000)1(--=?-=k L L k S S f C C f C k C Scheil 公式,非平衡条件下杠杆定律 10 1. 固相无扩散、液相完全混合 距离 成分 0C k S C 0 C 固相 11 2. 固相有扩散、液相完全混合 ? 析出少量固体时排出的溶质等于液相中溶质的增量与固相溶质的扩散量。 固液界面推进速度 固相溶质扩散系数厚度固相溶质反扩散边界层,,,/22 1 )(v D v D dC dC Lf Ldf C C S S S S S L L S S L =+=-δδ1966, Brody and Flemings 12 2. 固相有扩散、液相完全混合 ()2 1 212 1//,f S f t t f L s Ct L Ct s ==? ==? 根据凝固厚度与凝固时间的关系式: ? 则凝固速度可表示为: S f 2 1f f t 12L tt 12L dt ds v ?=??? ? ??==

金属凝固原理思考题

金属凝固原理思考题 1.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在凝固过程的作用和意义。 2.如何从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解释自发形核的机制。 3.从最大形核功德角度,解释0 /= ?dr G d的含义。 4.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在凝固过程和液态成形中的意义。 5.在曲率为零时,纯镍的平衡熔点喂1723K,假设镍的球形试样半径是1cm,1μm、μm,其 熔点温度各为多少?已知△H=18058J/mol,V m =606cm3/mol,σ=255×107J/cm2 6.证明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均质形核时,球形晶核与立方形晶核哪种更易形成。 7.用平面图表示,为什么晶体长大时,快速长大的晶体平面会消失,而留下长的速度较慢的平面。 8.用相变热力学分析为何形核一定要在过冷的条件下进行。 9.证明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均质形核时,球形晶核与立方形晶核哪种更易形成。 8.试导出平衡凝固及液相完全混合条件下凝固时T*与f s 的关系。 9.Ge-Ga锭中含有Ga10ppm(质量分数),凝固速度R为8×10-3J/s,无对流现象,试绘出凝 固后锭长度上的成分分布图,给出最初成分、最后过渡区的长度。设D L =5×10-5cm2/s, k = 10.从溶质再分配的角度出发,解释合金铸件中宏观偏析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12.根据成分过冷理论,阐述工艺和合金两个方面的因素对结晶形貌的影响方式。 13.在揭示铸件内部等轴晶的形成机制和控制铸件凝固组织方面,大野美的实验有何意义。14.在片层状规则共晶的生长过程中,界面上各组元原子的扩散运动规律及其与生长速度的关系。 15.在长大速度一定的条件下,温度梯度G L 是否影响规则共晶的片层间距?原因何在?16.如何认识液态金属的结构特征,液态金属的结构特征对形核有何影响。 17.试分析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形成的物理原因及其与物质原子间结合力的关系。 18.证明在相同的过冷度下均质形核时,体积相同的球形晶核与立方形晶核哪种更易形成。 试导出平衡凝固及液相完全混合条件下T* L 与f L 的关系。19。Al-Cu(w C =1%)合金于单向 凝固中生长速度为3×10-4cm/s,完全没有对流(合金相图中C E =33%(Cu),C Sm =%(Cu), T m =821K, k 和m L 常数,D L =3×10-5cm2/s. 根据成分过冷判别关系,需要保持平界面前沿 的温度梯度为多少,与稳定态下,液-固界面的温度是多少19.试述细化铸件凝固组织的途径及其对获得优质铸件的意义。

金属凝固原理习题 2

Chap.1 H EAT FLOW IN SOLIDFICATION 1-3 A large slab of aluminum,25cm thick,is poured in a sand mold with no superheat. (a)How long will it take for the slab to solidify?(Assume negligible resistance to heat flow at the mold-metal interface and within the solidity metal) (b)Show schematically cooling curves for a thermocouple 6.25 cm form the surface and one at the center of the casting .(Remember,the solidified portion of the casting remains very close to M T until the casting is completely solid) 1-10 (a) A slab of iron,25 cm thick,is poured with no superheat into an iron mold.Calculate the solidification time assuming no mold-metal interface . (b) How much longer is required for solidification of the slab in a sand mold ? Neglect resistance to flow within the solidified metal and at the mold-metal interface. (c)What percentage error did you introduce in (b) by neglecting resistance to heat flow within the solidified met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