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涂料施工规范

防水涂料施工规范
防水涂料施工规范

多组分防水涂料施工技术规范

一、施工的基层要求

1、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处理,其中修缮屋面应首先清除基层酥松、起砂及凸起物,表面平整、牢固、密实、基层干燥。可用吹风机械吹掉表面浮灰。

2、找平层厚度技术要求见下表:

设防道数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防水等级

Ⅰ级三道或三道以上设防——不应小于1.5mm

Ⅱ级二道设防不应小于3mm 不应小于1.5mm

Ⅲ级一道设防不应小于3mm 不应小于2mm

Ⅳ级一道设防不应小于2mm ——

3、找平层收水后应二次压光,充分养护,不得疏松、起砂、起皮、表面应平整。(可用二米直尺测量,找平层与直尺之间不应有大于6mm的空隙)

4、基层含水率的大小,对不同类型的涂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溶剂型的防水涂料对基层含水率要求比水乳型的防水涂料要求严格。溶剂型涂料必须在干燥的基层上施工,以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质量。

5、基层转角部位(女儿墙、立面、天窗、天沟、排水口等)均应做成圆弧或三角形,圆弧半径应大于20mm。

6、涂料施工前应先对阴阳角、预埋件、穿墙管等部位进行密封或加强处理。

7、涂料防水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涂刷或喷涂,应待前一道涂层表干后进行;涂层必须均匀,不得漏刷漏涂,施工缝接缝宽度不应小于100mm.

8、防水层上可用20mm厚1:2.5的水泥砂浆和40~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侧墙迎水面应采用20mm厚1:2.5的水泥砂浆层保护。

二、施工方法

1、防水涂料的施工须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双组份型应按要求的配比计量准确,并搅拌均匀后使用,单组份可直接使用。

2、第二道涂刮的方向宜于前一道涂刮的方向垂直;必要时应在涂层中加做玻纤布、或无纺布作为胎基。同层涂膜的先后搭茬宽度为30~50mm,对于防水层施工缝,搭接宽度大于100mm,搭接前涂膜表面应处理干净。

3、涂层应厚薄均匀,表面平整,不得有鼓泡、翘边和折皱现象。单组聚氨酯涂料施工应在第一道涂层固化后进行,一般约为8—12小时;双组份聚氨酯涂料施工在第一道涂层表干后即可进行;水性SBS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在第一道表干后即可进行下一涂层施工。

4、涂层中夹铺增强材料时,宜边涂边铺胎体,胎体应刮平,并排除气泡,胎体与涂料应粘合良好。位于胎体下面的涂层厚度不宜小于1mm,最上层不应少于两遍。

5、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时,长边搭接宽度大于50 mm,短边搭接宽度大于70 mm。屋面坡度小于15%时,平行屋脊铺设;当坡度大于15%时,垂直屋脊铺设。附加层采用一布三涂厚1mm。

6、防水涂料,每平米涂布量:1.7Kg/ 1.5 mm、三次涂刷0.3+0.7+0.7;2.3Kg /2.0 mm 、四次涂刷0.3+0.7+0.7+0.7。基层打底0.2Kg~0.3Kg/m2。每遍涂布0.7Kg~0.8Kg/m2不少于两遍。涂膜厚度可达2.0 mm 。

8、最后一遍表面上铺盖一层黄砂,便于下一步砂浆保护层的施工粘结力度。

三、施工机具

防水涂料施工机具比较简单,主要包括:扫帚、铲刀、刮板等。

四、注意事项

基层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0℃,温度过低,粘度大,造成施工不便,固化慢。

双组份产品应按配比要求进行配制,并搅拌均匀,配制好的产品要及时用完。单组份产品要随用随封闭,防止因固化造成浪费,

施工前应加强对基层的验收,对出现的裂缝应及时处理,以免施工过程中涂膜开裂。

对防水涂料进行稀释时,应按要求使用相应的溶剂

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作者:中国土建工程信息网发表日期:2005-07-12 08:58:21 人气:798

聚氨脂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各种屋面的防水工程(须覆盖保护层)

2 施工材料准备:

2.1 主体材料:

材料名称规格用量用途

甲组份(预聚体)—NCO=3.5% 1kg/m2 涂膜用

乙组份(固化体)—OH=0.8% 1.5kg/m2 涂膜用

底涂乙料—OH=0.23% 0.1~0.2kg/m2 底膜用

2.2 主要辅助材料:

材料名称规格用途

磷酸或苯磺酰氯化学纯凝固过快时,做缓凝剂用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化学纯或工业纯凝固过慢时,做促凝剂用

二甲苯工业纯清洗施工工具用

乙酸乙脂工业纯清洗手上凝胶用

107 胶工业修补基层用

水泥32.5MPa 修补基层用

石渣ф2 mm 左右粘结过渡层用

3 施工工具:

名称用途名称用途

电动搅拌器混合甲、乙料用油漆刷刷底胶用

拌料桶混合甲、乙料用滚动刷刷底胶用

小型油漆桶装混合料用小抹子修补基层用

塑料刮板涂刮混合料用油工铲刀清理基层用

铁皮小刮板在复杂部位涂刮混合料墩布清理基层用

橡胶刮板涂刮混合料用条帚清理基层用

50 kg 磅称配料称量用高压吹风机清理基层用

4 施工工艺流程:

防水层的构造及用料见下表:

项次防水构造材料名称用量

1 基层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2 基层处理剂聚氨脂底胶0.2kg/m2

3 第一度涂层聚氨脂防水涂料1.5kg/m2

4 第二度涂层聚氨脂防水涂料1.0kg/m2

5 保护层缸砖、水泥砖等

注:涂层总厚度约为2mm。

4.1 找平层与保温层施工的工艺与卷材防水相同。

4.2 基层要求及处理:

4.2.1 防水基层应按设计要求用1∶3 的水泥砂浆抹成1/50 的泛水坡度,其表面要抹平压光,不允许有凹凸不平、松动和起砂掉灰等缺陷存在。排水口或地漏部位应低于整个防水层,以便排除积水。有套管的管道部位应高出基层表面20mm 以上。阴阳角部位应做成半径10mm 的小圆角,以便涂料施工。

4.2.2 所有管件、卫生设备、地漏或排水口等必须安装牢固,接缝严密,收头圆滑,不得有任何松动现象。

4.2.3 施工时,防水基层应基本呈干燥状态,含水率小于9%为宜,其简单测定方法是将

面积为1m2、厚度为1.5~2.1mm 的橡胶板覆盖在基层面上,放置2~3 小时,如覆盖的基层表面无水印,紧贴基层一侧的橡胶板又无凝结水印,根据经验说明其含水率已小于9%,符合施工要求。

4.2.4 施工前,先以铲刀和扫帚将基层表面的突起物、砂浆疙瘩等异物铲除,并将尘土杂物彻底清扫干净。对阴阳角、管道根部、地漏和排水沟口等部位更应认真清理,如发现有油污、铁锈等,要用钢丝刷、砂纸和有机溶剂等将其彻底清除干净。

4.3 涂布底胶:

4.3.1 此工序相当于传统沥青防水施工涂刷冷底子油,其目的是隔断基层潮气,防止防水涂膜起鼓脱落;加固基层,提高涂膜与基层的粘结强度,防止涂层出现针气孔等缺陷。

4.3.2 聚氨脂底胶的配制:将聚氨脂甲料与专供底涂用的乙料按1∶3~1∶4(重量比)的比例配合,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4.3.3 涂布施工:小面积的涂布可用油漆刷蘸底胶在阴阳角、管子根部等复杂部位均匀涂布一遍,再用长把滚刷进行大面积涂布施工。涂胶要均匀,不得过厚或过薄,更不允许露抱底。一般涂布以0.15kg/m2~0.2kg/m2 为宜。底胶涂布后要干燥固化后24 小时以上,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4 防水涂层施工:涂膜防水材料的配制:根据施工的需要,将聚氨脂甲、乙料按1∶1.5 (重量比)的比例后,倒入配合后,倒入拌料桶中,用转速为100~500r/min 的电动搅拌找平层含水率

保温层9%

基层清理

洁净

施涂底胶

施铺玻璃纤维布(化纤无纺布)施涂第一度涂料

晾干

24 小时

(涂刷均匀)

固化

做保护层(稀撒石渣或做刚性保护)层)

固化

无积水

24 小时

施涂第二度涂料固化

24~72 小时

(确定涂刷宽度)

蓄水试验

24~72 小时

无渗漏

无刷漏

24 小时

器搅拌5min 左右,即可使用。

4.5 第一度涂层施工:在底胶基本干燥固化后,用塑料或橡胶刮板均匀涂刮一层

涂料,涂刮时要求均匀一致,不得过厚或过薄,涂刮厚度一般以1.5mm 左右为宜(即涂

布量1.5kg/m2 为宜)。开始涂刮时,应根据施工面积的大小、形状和环境,统一考虑施工

退路和涂刮顺序。

4.6 第二度涂层施工:在第一度涂层固化24 小时后,再在其表面刮涂第二度涂层,涂刮方法同第一度涂层。为了确保防水工程质量,涂刮的方向必须一第一度的涂刮的方向垂直。

重涂时间的间隔,由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和涂膜固化的程度(以手触不粘为准)来确定,一

般不得小于24 小时,也不宜大于72 小时。

4.7 如防水层要用玻璃纤维布或化纤无纺布加强,则在涂刮第二度涂层前进行粘贴。

4.8 稀撒石渣:为增强防水层与粘结贴面材料(如瓷砖、缸砖等)的水泥砂浆之间的粘结力,在第二度涂层固化前,在其表面稀撒干净的石渣(直径为2mm),这些石渣在涂膜固

化后可牢固的粘贴在涂膜的表面。

4.9 铺贴保护层:当涂膜完全固化后,即可进行面层铺贴。施工方法与传统铺设面砖相同。

5 质量标准:

5.1 主控项目:

5.1.1 防水涂料的种类、材质、厚度及配套材料的相容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出厂合

格证、质量检查报告和现场抽样复检报告。

5.1.2 涂料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雨后或淋水、蓄水检验。

5.1.3 涂膜防水层在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对该部位均应进行防水补强处理,并做好重点质量检查,同时应

符合关于细部构造的有关规定。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2 一般项目:

5.2.1 涂膜防水层与基层粘结并固定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无流淌、皱折、鼓泡、

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5.2.2 涂膜防水层上撒布的材料和浅色涂料保护层应铺撒或涂刷均匀,粘结牢固;水泥砂浆、块材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卷材防水层间应设置隔离层;刚性保护层的分格缝留置应

符合设计要求。

5.2.3 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80%。用针

测法或取样检测。

6 成品保护:

6.1 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损坏已做好的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保护层。

6.2 防水层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墙面、檐口及门窗等。

6.3 屋面施工中应及时清理杂物,不得有杂物堵塞水落口、斜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