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术后护理图文稿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图文稿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图文稿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1、气管插定管的固定

质地柔软的气管插管要与硬牙垫一起固定,可用胶布、寸带双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寸带固定不宜过紧,以防官腔变形,定时测量气管插管与在门齿前的刻度,并记录。同时用约束带束缚双手,防止病人初醒或并发精神症状时自行拔管而损伤咽喉部。每日更换牙垫及胶布,并行口腔护理。

2、保持气管导管通畅

及时吸出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口腔、气管吸痰管要严格分开。吸痰管与吸氧管不宜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以免堵塞气道。每次吸痰做到一次一管一手套,吸痰管在气道内停留少于15秒。

3、保持气道内湿润

吸氧浓度不可过大,一般以1—2升/分为宜,吸氧针头插入气管导管内一半。痰液粘稠时,每4小时雾化吸入一次,或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每次2—5ml,24h不超过250ml。

4、随时了解气管导管的位置

可通过听诊双肺呼吸音或X线了解导管位置和深度,若发现一侧呼吸音消失,可能是气管插入一侧肺,需及时调整。

5、气囊松紧适宜,每4h放气5—10分钟一次,放气前吸尽口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气管导管保留72h后应考虑气管切开,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气黏膜缺血、坏死。

6、拔管程序:

(1)拔管指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恢复,咳痰有力,肌张力好即可拔出气管导管。

(2)拔管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备好吸氧面罩或鼻导管。

(3)吸出口腔分泌物,气管内充分吸痰,并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一分钟。

(4)解除固定气管导管的寸带与胶布,置吸痰管于气管导管最深处,边拔管边吸痰,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

7、拔管后护理:

(1)观察病人有无鼻扇、呼吸浅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等缺氧及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2)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严重喉头水肿者,雾化吸入20分钟或静滴滴塞米松5mg仍无缓解者,则立即行气管切开。

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呼吸系统:占麻醉总并发症的70%。常见的有: 1、呼吸暂停:多见于未行气管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者,尤其使用硫喷妥纳、丙泊酚或氯胺酮施行门诊小手术、眼科手术、人工流产及各种内镜检查者;临床表现为胸腹部无呼吸动作. 2、上呼吸道梗阻:见于气管内插管失败、极度肥胖、静脉麻醉未行气管内插管、胃内容物误吸及喉痉挛者。病人往往在自主呼吸时出现“三凹征”,务必预防在先。一旦发生则应立即处理: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或立即人工呼吸 3、急性支气管痉挛:好发于既往有哮喘或对某些麻醉药过敏者,气管内导管插入过深致反复刺激隆突,或诱导期麻醉过浅也可诱发。病人表现为呼吸阻力极大,两肺下叶或全肺布满哮鸣音,重者气道压异常增高可〉3.92kPa (40cmH2O 4、肺不张:多见于胸腔及上腹部术后病人。主要是术后咳痰不力、分泌物阻塞支气管所致,也可与单侧支气管插管、吸入麻醉药所致区域性肺不张有关。预防:术前禁烟2~ 3周,避免支气管插管,术后有效镇痛,鼓励病人咳痰和深呼吸。 5、肺梗死:多见于骨盆、下肢骨折后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预防:对原有血脂高、血液黏稠度大的老年病人,术前口服阿司匹林;麻醉诱导后翻身时动作宜轻柔。 6、肺脂肪栓塞:多见于老年长管骨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或关节置换术病人。系器械挤压髓内脂肪,使大量脂肪滴入血,导致肺微血管广泛

阻塞,造成肺动脉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竭、发绀、血压急剧下降, 以至心搏停止等。 循环系统 1、高血压: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原发性高血压者外,多与麻醉浅、镇痛药用量不足、未能及时控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有关。故术中应加强观察、记录,当病人血压>140/90mmHg 时,即应处理;包括加深麻醉,应用降压药和其他心血管药物。 2、低血压:以往血压正常者以麻醉中血压v 80/50mmHg有高血压史者以血压下降超过术前血压的30%为低血压的标准。麻醉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包括麻醉药引起的血管扩张、术中脏器牵拉所致的迷走反射、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失血,以及术中长时间容量补充不足或不及时等。 3、室性心律失常 4、心搏停止:是全身麻醉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前述呼吸、循环系统的各项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均可导致心搏停止。需立即施行心肺复苏。预防: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杜绝因差错而引起的意外;严密监测,建立预警概念。 5、术后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上消化道手术、年轻女性、吸入麻醉及术后以吗啡为主要镇痛药物的病人。 6、术后苏醒延迟与躁动:苏醒期躁动多与苏醒不完全和镇痛不足有关。预防:正确施行苏醒期操作,并于拔管前应用肌松药拮抗剂,补充镇痛药 及避免低体温。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 1、气管插定管的固定 质地柔软的气管插管要与硬牙垫一起固定,可用胶布、寸带双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寸带固定不宜过紧,以防官腔变形,定时测量气管插管与在门齿前的刻度,并记录。同时用约束带束缚双手,防止病人初醒或并发精神症状时自行拔管而损伤咽喉部。每日更换牙垫及胶布,并行口腔护理。2、保持气管导管通畅 及时吸出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口腔、气管吸痰管要严格分开。吸痰管与吸氧管不宜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以免堵塞气道。每次吸痰做到一次一管一手套,吸痰管在气道内停留少于15秒。 3、保持气道内湿润 吸氧浓度不可过大,一般以1—2升/分为宜,吸氧针头插入气管导管内一半。痰液粘稠时,每4小时雾化吸入一次,或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每次2—5ml,24h不超过250ml。4、随时了解气管导管的位置 可通过听诊双肺呼吸音或X线了解导管位置和深度,若发现一侧呼吸音消失,可能是气管插入一侧肺,需及时调整。 5、气囊松紧适宜,每4h放气5—10分钟一次,放气前吸尽口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气管导管保留72h后应考虑气管切开,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气黏膜缺血、坏死。

6、拔管程序: (1)拔管指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恢复,咳痰有力,肌张力好即可拔出气管导管。 (2)拔管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备好吸氧面罩或鼻导管。 (3)吸出口腔分泌物,气管内充分吸痰,并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一分钟。 (4)解除固定气管导管的寸带与胶布,置吸痰管于气管导管最深处,边拔管边吸痰,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 7、拔管后护理: (1)观察病人有无鼻扇、呼吸浅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等缺氧及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2)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严重喉头水肿者,雾化吸入20分钟或静滴滴塞米松5mg仍无缓解者,则立即行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全麻并发支气管痉挛60例

气管插管全麻并发支气管痉挛60例 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韩庆峰万文锦462000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并发支气管痉挛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60例气管插管全麻并发支气管痉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病因、预防及抢救处理的方法。结果:支气管痉挛发生与麻醉用药不当相关39例,浅麻醉下操作刺激诱发18例,呕吐误吸诱发3例。经抢救处理,58例继续完成手术,2例暂停手术,除5例颅内出血患者术后死亡外,其余预后良好。结论:术前做好麻醉风险评估,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用药和管理,加之术中及时正确的治疗,是降低支气管痉挛发生率,提高围术期安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气管插管全麻支气管痉挛急救 支气管痉挛是指麻醉期间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进行性收缩,主要表现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气道变窄,通气阻力骤然增加,呼气性呼吸困难,终致严重缺氧和CO2蓄积,并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1]。支气管痉挛是麻醉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气管插管全麻中支气管痉挛或哮喘的发生率比外围神经阻滞及椎管内麻醉的高许多,据统计哮喘病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中哮喘的发生率占6.4%,而未插管麻醉的患者发生率<2%[2]。选我院近年气管插管全麻并发严重支气管痉挛60例,笔者就其诱因、抢救处理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3—15岁26例,23—75岁34例。术前ASA分级Ⅰ-Ⅱ级40例,Ⅲ级20例。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47例。肺癌根治术10例,小儿斜视校正术8例,小儿扁桃体摘除术18例,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病灶清除术8例,颅脑内出血手术7例,胃癌根治术3例,甲状腺手术4例,胆囊切除术2例。支气管痉挛发生于麻醉诱导插管期25例,维持期20例,术后麻醉苏醒拔管期15例。 1.2 诱发支气管痉挛的原因:⑴近期上呼吸道感染者12例,有呼吸道慢性炎症病史,长期吸烟10年以上者21例,曾有支气管哮喘或支气管痉挛发作性史者8例,有过敏史者11例,其他无特殊既往史者8例。〔2〕采用硫喷妥钠诱导发生8例,琥珀酰胆碱诱发2例,阿曲库铵诱发6例,美托洛尔诱发6例,新斯的明诱发10例,Y-羟基丁酸钠诱发3例,药物过敏诱发4例。〔3〕浅麻醉下手术操作诱发14例,气管内吸痰诱发4例。〔4〕呕吐误吸诱发3例。 1.3 典型症状及处理:⑴全麻诱导期:发生于硫喷妥钠静注完后及诱导期呕吐误吸后。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出现紫绀,心率加快。立即托起患者下颌,面罩加压供氧,手控气囊感到阻力大,胸廓起伏差,听诊两肺布满干性罗音和哮鸣音,呼吸音弱。⑵插管期:发生于琥珀胆碱、阿典库铵、美托洛尔静注插管后,插管顺利,手控呼吸时感觉气 囊阻力大,气道阻力和峰压增高,SpO 2及PETCO 2 明显下降。患者发绀、心率快、血压升高、 两肺闻及哮鸣音,其中1例发生加压给氧气道峰压高达30cmH 2 o时胸廓仍无起伏,听诊两肺呼吸音消失,持续约80秒后才闻及两肺哮鸣音和呼吸音,胸廓开始起伏。⑶维持期手术进行至剥离骨膜,牵拉胆囊、眼肌、肺门、内脏等强烈刺激性操作时,突然出现气道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护理体会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的护理需求。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情况进行观察总结,针对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以帮助患者在恢复室的平稳过渡。结果本组患者120例经过治疗与有效地护理119例痊愈。结论针对患者情况预见性地给予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可较好地预防或减轻麻醉恢复期间相应的并发症。 关键詞:气管插管;护理 许多手术的进行及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需要在良好的通气保障下应用全身麻醉来完成。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及麻醉科条件的限制,部分全麻术后患者在意识不恢复或需生命体征支持者要保留气管导管回病房。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共施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120例,现将全麻术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男95例、女25例,年龄18岁~83岁,其中急诊手术14例,占11.7%,择期手术106例,占88.3%。手术类型:胸腹刀刺伤5例,车祸和矿石砸伤9例,脊椎骨折和椎间盘手术25例,乳腺癌手术1例,胃肠手术61例,肾和前列腺手术17例。全麻后带气管插管回病房12例,拔管后回病房108例,其中1例在回病房后40min后突发呼吸停止、心率34次,血压和氧饱和度为0,立即行复苏抢救,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恢复正常平稳,但患者未清醒,15d 后患者死亡。1例麻醉拔管后几分钟呼吸停止再次插管给氧恢复正常。 2护理体会 各类手术患者,手术的结束,并不表示麻醉的结束,特别是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由于麻醉药物在体内蓄。手术结束麻醉终止,但患者麻醉药物的影响并未消除,其潜在的危险并不亚于在手术室内及麻醉诱导。如何保征患者可以在这一阶段平稳过渡,对护理工作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患者由于生理及心理需要的护理需求,也包括对恢复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护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两例再次插管患者,其中1例死亡代价是惨重的。从120例分析手术结束患者返回病房,多数患者仍处于全麻状态,睡状,因此全麻术后患者的护理异常重要。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护理。 带管回病房的患者。患者在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转向一侧,避免口内分泌物,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并每15~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直到清醒后6~8h。 在搬动过程中可能移动气管导管,接通呼吸机,调整呼吸频率,再次确定导管的深度。每班记录气管插管距门齿距离,用听诊器听两肺呼吸音变化并进行对比,如呼吸音不对称,可能为导管插入过深,进入一侧主支气管所致,此时可将

气管插管术的护理

气管插管术的护理 目的: 1.建立人工气道,使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 2.为机械通气治疗、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3.为临床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估: 1.身体评估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2.心理评估患者及家属有无紧张、焦虑等。 准备: 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指甲修剪、洗手,戴口罩。 2.患者准备核对患者;向患者说明气管插管的目的;安慰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有义齿者应取下。如有呼吸困难者,插管前应先进行人工呼吸、吸氧等,再进行插管,防止患者缺氧。 3.用物准备气管插管盘内放:喉镜(有成人、儿童、幼儿3种规格);镜片(有直、弯 两种类型);镜柄(内装2号电池);气管导管(导管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高、插管途径来选择);导管管芯(可用导丝,多用铜丝,软硬适当,可任意弯曲,导丝不能伸出导管外);开口器;牙垫;喉头喷雾器(内装局麻药);10ml注射器;胶布;听诊器;吸痰管;吸引器式负压吸引装置;氧气;呼吸机;衔接管;插管钳(鼻腔插管时用)。插管前检查用品是否齐全。 4.环境准备环境清洁,安静,温度适宜,无对流风。 经口明视气管插管

术后护理 1.插管后随时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导管插入时间不宜过长,超过72h病情不好 转者,应根据病情需要考虑行气管切开术(插管后,查通畅,时间久,行切开) 2.套囊应定时充气与放气。每4h放气5-10min一次,放气前吸尽口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 (充放气,要定时) 3.注意吸入气体的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痂而影响通气。(湿化气,防阻塞) 4.及时吸净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洗痰夜,保通畅) 5.每日更换牙垫及胶布,并行口腔护理,保持鼻腔和口腔的清洁(口鼻洁,防感染) 6.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窒息、肺不张、气道粘膜顺损伤、继发肺部感染等。 7.拔管程序: ①拔管指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恢复,咳嗽有力,肌张力好即可拔出气管导管。②拔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备好吸氧面罩或鼻导管。③吸出口腔分泌物,气管内充分吸痰,并用呼吸囊加压给氧1min。④解除固定气管导管的胶布,置吸痰管于气管导管最深处,边拔管边吸痰,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 8.拔管后护理: ①观察患者有无鼻扇、呼吸浅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等缺氧及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②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严重喉头水肿者,雾化吸入20min或静注地塞米松5mg仍无缓解者,则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注意事项 1.如有呼吸困难者,插管前应先进行人工呼吸、吸氧等,再进行插管,防止患者缺氧。(插 管前,先吸氧) 2.插管前检查用品是否齐全。导管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高、插管途径来选择。(查 用物,选导管) 3.插管时,操作要轻柔、准确、迅速,以防损伤局部软组织或缺氧。喉部应暴露充分。(动 作柔,充分露) 4.导管插入深度适当,且固定牢靠。(适当深,固定牢) 5.导管插入后应立即检查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防止肺不张出现。

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

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常见并发症 呼吸系统:占麻醉总并发症的70%。常见的有: 1、呼吸暂停:多见于未行气管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者,尤其使用硫喷妥纳、丙泊酚或氯胺酮施行门诊小手术、眼科手术、人工流产及各种内镜检查者;临床表现为胸腹部无呼吸动作. 2、上呼吸道梗阻:见于气管内插管失败、极度肥胖、静脉麻醉未行气管内插管、胃内容物误吸及喉痉挛者。病人往往在自主呼吸时出现“三凹征”,务必预防在先。一旦发生则应立即处理: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或立即人工呼吸 3、急性支气管痉挛:好发于既往有哮喘或对某些麻醉药过敏者,气管内导管插入过深致反复刺激隆突,或诱导期麻醉过浅也可诱发。病人表现为呼吸阻力极大,两肺下叶或全肺布满哮鸣音,重者气道压异常增高可>(40cmH2O) 4、肺不张:多见于胸腔及上腹部术后病人。主要是术后咳痰不力、分泌物阻塞支气管所致,也可与单侧支气管插管、吸入麻醉药所致区域性肺不张有关。预防:术前禁烟2~3周,避免支气管插管,术后有效镇痛,鼓励病人咳痰和深呼吸。 5、肺梗死:多见于骨盆、下肢骨折后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预防:对原有血脂高、血液黏稠度大的老年病人,术前口服阿司匹林;麻醉诱导后翻身时动作宜轻柔。 6、肺脂肪栓塞:多见于老年长管骨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或关节置换术病人。系器械挤压髓内脂肪,使大量脂肪滴入血,导致肺微血管广泛阻塞,造成肺动脉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竭、发绀、血压急剧下降,以至心搏停止等。

循环系统 1、高血压: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原发性高血压者外,多与麻醉浅、镇痛药用量不足、未能及时控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有关。故术中应加强观察、记录,当病人血压>140/90mmHg时,即应处理;包括加深麻醉,应用降压药和其他心血管药物。 2、低血压:以往血压正常者以麻醉中血压<80/50mmHg、有高血压史者以血压下降超过术前血压的30%为低血压的标准。麻醉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包括麻醉药引起的血管扩张、术中脏器牵拉所致的迷走反射、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失血,以及术中长时间容量补充不足或不及时等。 3、室性心律失常 4、心搏停止:是全身麻醉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前述呼吸、循环系统的各项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均可导致心搏停止。需立即施行心肺复苏。预防: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杜绝因差错而引起的意外;严密监测,建立预警概念。 5、术后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上消化道手术、年轻女性、吸入麻醉及术后以吗啡为主要镇痛药物的病人。 6、术后苏醒延迟与躁动:苏醒期躁动多与苏醒不完全和镇痛不足有关。预防:正确施行苏醒期操作,并于拔管前应用肌松药拮抗剂,补充镇痛药及避免低体温。

气管切开术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气管切开术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主讲人:钟孝霞 一、气管切开术护理: (1)、术后护理 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应用湿化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 ⑴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 ⑵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 (2)、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1.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一般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相对大的12或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用专制的吸痰管,也可将导管前端较厚的盲端剪去,使之成向内凹之月牙形,再将两侧剪两个小孔,以减少头端吸痰时的负压,增加吸痰面积。如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及痰中带血,要警惕有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生大出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同时进行止血等抢救措施。 2.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导管严格消毒,一根导管只用一次,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 3.吸痰前应深呼吸3~5次,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分钟,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窒息。如分泌物过多,一次吸不净,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 4.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 5.吸引负压以 6.7kpa(50mmHg)为宜。 6.在吸痰过程中病人常有咳嗽反射,这有利于排痰和痰液的吸出。 (3)、拔管的护理

__气管切开术和气管插管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气管插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处理预案 气管切开术和气管插管术是指经皮或口、鼻将特定的管道置入气管内,建立一个人体与外界直接通气的人工气道,以缓解各种因以上呼吸道导致的呼吸困难或为呼吸机治疗提供气道准备。器官切开术和气管插管术常用于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等所致的呼吸困难。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气管切开术是将颈断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置入适当大小的金属或塑料气管套管,以接触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直难过常见手术。目前,气管切开有4种方法:常规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皮下气肿、气胸及纵隔气肿、窒息、气管食管瘘致伤口感染等。 一、出血 (一)临床表现 1、一般切口部位会有轻微的渗血,量少,24小时后可缓解。 2、手术过程和患者自身的某些因素可造成切口部位出现活动性出血、良多,24小时后不能缓解。 (二)预防措施 1、手术前必须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当凝血功能障碍时慎行此手术。 2、手术中采用钝性分离技术,减少微小血管的损伤。 3、切口尽量要小,以刚好暴露气管可以置入套管为宜。 4、手术损伤小血管时要严格结扎,关闭伤口前确认切口内没有出血。 (三)处理措施

1、少量渗血无需处理,24小时后会自然缓解。 2、出血量较多时,可在伤口处滴止血药如去甲肾上腺素、酚磺乙胺(止血敏)等。 3、如止血无效后可在切口内填充凡士林纱布压迫止血。 二、皮下气肿 (一)临床表现 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头颈部皮肤出现水肿,触之有捻发感。 (二)预防措施 1、气管前软组织不宜分离过多。 2、气管切口不能外短内长。 3、皮肤切口不宜缝合过紧。 (三)处理措施 1、轻微的皮下气肿组织可自行吸收。无需做特殊处理。 2、严重的皮下气肿可经皮气肿引流减压。 3、如患者病情允许尽早撤除呼吸机,皮下气肿可自行缓解。 4、如患者病情较重,不能撤除呼吸机且皮下气肿进行性加重,可考虑改为气管插管。 三、气胸及纵隔气肿 (一)临床表现 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困难缓解或消失,而不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二)预防措施 1、右侧胸膜顶位置较高,儿童尤甚。在气管暴露时避免向下过多的分离而损伤胸膜导致气胸。 2、手术中不宜过多分离气管前筋膜,导致气体沿气管前筋膜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 (三)处理措施 1、轻微无症状的气胸可不做处理让其自然缓解。 2、必要时可行胸膜腔穿刺,抽除气体;严重者可行胸

气管插管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处置

气管插管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处 置 气管插管是将特制的气管导管,经病人的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是临床麻醉及心肺复苏重要的操作技能组成部分。气管插管途径,以经口腔在直接喉镜明视下作插管最为常用,其次为经鼻腔在喉镜直视下或盲探插管。气管插管过程中,即使按技术常规要求进行,气管插管技术操作也可以引起危象和并发症,特别是在困难插管患者中更是如此。研究发现,气管插管危象和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头面和口腔的解剖学特点以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处理措施有关,现将一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总结如下: 1 喉头水肿 气管插管的主要并发症是喉头水肿。 1.1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术后声音嘶哑,吞咽时咽喉部疼痛及喉部有发紧不适,病理改变主要为咽喉、会厌下和声门区肿胀,术后24h是发作高峰。 1.2 原因 并发症主要与插管过粗;插管后麻醉不平稳,呛咳;插管困难,反复试插或插管用力过猛;长时间置管;术中头过度后仰,过多扭动颈部等有关。此类并发症发生率4~13%不等。 1.3 预防及护理处置 1.3.1术后雾化吸入激素和抗生素类药物。 1.3.2插管前将气管导管管身及套囊涂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1.3.3合理选择导管,管径大小适宜。 2 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 2.1 临床表现 主要有牙龈出血、唇出血、口腔粘膜损伤、声带损伤,严重的有牙齿脱落。 2.2 原因 ①肌肉松驰不完全;②操作者插管动作粗暴;③插管方法不正确,动作不熟念;④困难插管所致。 2.3 预防及护理处置 选择大小合适的喉镜片;插管动作轻柔;有牙龈出血、唇出血者可用消毒纱布压迫止血;有牙齿脱落者将病人脱落的牙齿保管好,局部也用纱布压迫止血;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 3 环杓关节脱位 3.1 原因 多为麻醉喉镜上举牵拉会厌皱襞、盲目插管导管尖端或导丝误撞软骨或弯曲部挤压软骨、导管气囊充盈时暴力拔管等引起。 3.2 预防及护理处置 ①合理选择导管,注意管径大小适宜,材料无刺激,气囊设计合理;②选择良好的插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1、气管插定管的固定 质地柔软的气管插管要与硬牙垫一起固定,可用胶布、寸带双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寸带固定不宜过紧,以防官腔变形,定时测量气管插管与在门齿前的刻度,并记录。同时用约束带束缚双手,防止病人初醒或并发精神症状时自行拔管而损伤咽喉部。每日更换牙垫及胶布,并行口腔护理。 2、保持气管导管通畅 及时吸出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口腔、气管吸痰管要严格分开。吸痰管与吸氧管不宜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以免堵塞气道。每次吸痰做到一次一管一手套,吸痰管在气道内停留少于15秒。 3、保持气道内湿润 吸氧浓度不可过大,一般以1—2升/分为宜,吸氧针头插入气管导管内一半。痰液粘稠时,每4小时雾化吸入一次,或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每次2—5ml,24h不超过250ml。 4、随时了解气管导管的位置 可通过听诊双肺呼吸音或X线了解导管位置和深度,若发现一侧呼吸音消失,可能是气管插入一侧肺,需及时调整。 5、气囊松紧适宜,每4h放气5—10分钟一次,放气前吸尽口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气管导管保留72h后应考虑气管切开,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气黏膜缺血、坏死。

6、拔管程序: (1)拔管指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恢复,咳痰有力,肌张力好即可拔出气管导管。 (2)拔管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备好吸氧面罩或鼻导管。 (3)吸出口腔分泌物,气管内充分吸痰,并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一分钟。 (4)解除固定气管导管的寸带与胶布,置吸痰管于气管导管最深处,边拔管边吸痰,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 7、拔管后护理: (1)观察病人有无鼻扇、呼吸浅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等缺氧及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2)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严重喉头水肿者,雾化吸入20分钟或静滴滴塞米松5mg仍无缓解者,则立即行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全麻技术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气管插管全麻技术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气管插管全麻技术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气管插管全麻技术主要有以下并发症:呼吸道阻塞、通气量不足、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心肌缺血、误吸、恶性高热、术后瞻妄。针对以上各并发症的发生可能,特制定以下处置方案: 1、呼吸道阻塞 (1)上呼吸道阻塞:阻塞部位在喉头以上 原因:机械阻塞的原因有舌后坠、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阻塞、喉头水肿等。性能性原因有喉痉挛。 预防及处理: ①全身麻醉下发生的呼吸道阻塞,其阻塞症状可不明显,因此应密切观察,麻醉 恢复期的护理更为重要。 ②舌后坠时可将头后仰,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道。 ③吸除口咽部分泌物,将病人头转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的流出。 ④喉头水肿多发生于婴幼儿及气管导管插进困难者,遇此情况,可预防性注射氢 化可的松—kg:术后发生喉头水肿者除吸氧、激素治疗外,严重者尚需行气管切开。 ⑤轻度喉痉挛者可加压给氧,严重者可经环甲膜穿刺置进粗针头行加压给氧,多 数均可缓解。对上述处理无效或严重喉痉挛下刺激后喉头;采用硫喷妥钠麻醉或行尿道、宫颈扩张等手术时,应给予阿托品,预防喉头副交感神经张力增 高。 (2)下呼吸道阻塞:阻塞部位在喉头以下者。 原因:机械性阻塞最常见原因是气管导管扭折、导管斜面过长而紧贴在气管壁上、粘痰或呕吐物误吸堵塞气管及支气管。性能型原因:由于支气管痉挛,多见于浅麻醉时、支气管内异物、炎症刺激、肌松药的组胺开释作用以及支气管哮喘者。 预防及处理: ①仔细挑选气管导管,过软或分歧格者应丢弃。 ②经常听诊肺部,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气管插管即刻后并发症和危象的预防和处理演示教学

气管插管即刻后并发症和危象的预防和处 理

气管插管即刻后并发症和危象的预防和处理 1.插管后呛咳 表面麻醉不完善,全身麻醉过浅或导管触及气管隆突部等情况下,可在气管插入声门和气管期间表现呛咳反应。轻微的呛咳只引起短暂的血压和心动过速;剧烈的呛咳则可引起胸壁肌肉强直和支气管痉挛。 处理:静脉注射小剂量的利多卡因或肌松药,并继以控制呼吸,即可迅速解除胸壁肌肉强直。如果是导管触及隆突而引起,则将气管导管退出至气管的中段部位。 2.插管应激反应 表现为喉镜和插管操作期间发生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反应,并可诱发心律失常.这种反应是一种多突触反射,呼吸道受到刺激后,冲动通过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纤维传入,脑干和脊髓整和处理后,大量的神经冲动由心加速神经和交感神经纤维传出,从而引起全身性自主神经反应,其中包括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广泛释放和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的分泌。一般正常患者能很好的耐受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但在心血和脑血管疾病患者,此不良反应则可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如多源性室性早博和室性心动过速等)、急性心功能衰竭、动脉瘤破裂等。 预防和处理: 1)喉头表面麻醉,一般是在插管前即刻用4%利多卡因或1%地卡因喷雾麻醉喉头气管,可显著减轻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2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予较深的麻醉,适量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常用芬 太尼2-5ug/kg、舒芬太尼15-25ug/kg)可预防插管反应。 3)在放置喉镜前1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可有效抑制喉部反射、插管引起的心血管系应激反应,可能与利多卡因加深全麻和抑制气管反射的作用有关; 4)在气管插管操作前应用血管扩张药或肾上腺受体阻滞药也是是减 轻患者心血管反应的一种方法,一般应以效能强和时效短的药物为准,使用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艾司洛尔等,在应用中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及其与麻醉药的相互作用。 5)尽量缩短喉镜操作时间; 3.气管导管误入食管 较为常见,尽管在气管插管完成后经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可迅速发现和立即纠正这种失误,但仍有少部分意外食管内插管未能被及时发现而发生严重脑损伤或者死亡。关键在能否及时迅速做出识别。 预防和处理: 判断气管导管位置常用方法: 1)目前认为,呼气末CO2监测是判断气管导管在气管内的最可靠指征。如果多次呼吸均出现呼气末CO2记录波形,则可确认气管导管的插入正确。有时食管插管可短暂出现呼气末CO2记录波形,但在5次 呼吸后其浓度快速下降。但在明显的支气管痉挛或无CO2输送至肺(如心脏骤停)时,CO2浓度测定不能够准确鉴定气管导管位置的正确 与否。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1.

全身麻醉并发症及防治 气管插管术并发症 一、插管时的并发症及预防 1.牙齿脱落 术前牙齿已有松动或有突出畸形,因上喉镜片触碰引起脱落。一旦牙齿脱落,应及时找,并浸泡于盐水中,准备做牙齿再植。 2.软组织损伤 气道插管困难,唇、舌、咽后壁皆可擦伤出血,黏膜水肿等。 3.其他反应 可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或心动过缓等循环反应。 4.预防 (1)操作轻柔、熟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2)置入喉镜前,先做高流量过度通气,以提高血氧浓度。 (3)置入喉镜前,应有一定深度、充分完善的麻醉。 (4)限制暴露声门的时间不超过l5s。 二、导管存留期间的并发症及处理 1.管道阻塞 针对发生阻塞原因进行防治。 (1)分泌物与异物应及时吸出以防反流误吸。 (2)因导管不合规格或导管过软扭曲等引起阻塞,应予及时检查并更换之。 2.导管误入一侧主支气管 尤以小儿容易发生。通过经常听诊两肺及胸廓的扩张度及时发现,即刻将导管回拔。 3.导管误入食道 多因插管操作时误入,也可因术中体位改变、手术操作等多种原因引起导管过浅脱出后而盲目推进误入,故完成插管后必须经常监听呼吸音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固定可靠。 4.呛咳及支气管痉挛 多因麻醉变浅及气管内积存分泌物引起,可加深麻醉和加用肌松剂。严重支气管痉挛可考虑用药解痉,平稳后吸净分泌物。 5.气管黏膜损伤 多因套囊压力过高所致。 三、拔管后并发症及处理 1.喉痉挛 拔管前应充分吸引,以免分泌物刺激咽喉。一旦出现痉挛,要及时托起下颌。一般面罩供氧后痉挛即可解除;持续不止者,可用药物解除并加压通气。 2.误吸 拔管呕吐,因喉部保护性反射尚未建立而出现误吸意外,须加强术后护理。 3.咽喉痛 插管操作轻柔,所选导管适当,可减轻咽喉痛。数日后一般不经特殊治疗而自愈。 4.喉水肿

小儿气管插管常见的并发症与处理

小儿气管插管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气管插管技术的应用临床已有百余年,被用于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呼吸衰竭时的辅助通气、呼吸道管理和手术麻醉需要。但同时气管插管可能引起多种喉部并发症,特别是长期插管,包括黏膜水肿、血肿、溃疡、插管囊肿、接触性肉芽肿、杓间区粘连、声门(下)狭窄、环杓关节脱位、声带麻痹等。 1、压力相关性并发症 气管插管置于声门后部,因此杓状软骨表面、杓间区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环杓关节、环状软骨后方区域及声门后部均易受压而损伤。持续的压力作用于上述区域,改变了局部黏膜及黏膜下微循环,易发生缺血、坏死、水肿、充血及溃疡等病理改变,并且可扩展到软骨膜及软骨。 (1)充血水肿 插管后的早期病理表现,声门及声门上发生的水肿一般不会遗留远期并发症,但声门下水肿特别是在儿童可能导致气道梗阻。水肿通常发生在任克氏层、喉室黏膜、声门下(环状软骨腔内),发生于任克氏层的水肿在拔管后可能长期存在。喉室黏膜的水肿不易发现,通常在拔管后才能发现。声门下水肿和声门下喉炎所致黏膜肿胀相似,多见于长期插管的儿童和幼儿,通常拔管后可自愈。但在部分患

者,拔管后水肿组织可能会持续存在,并逐渐引起气道阻塞,需要再次气管插管。。 (2)肉芽组织 上述易受损区域损伤后48 h肉芽组织开始生长修复创面,通常在创面的外围开始生长,并且可以围绕气管插管,部分肉芽组织生长在杓间区,拔除气管插管才能发现。较大的肉芽组织在拔除气管插管后随呼吸上下移动,阻塞气道,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通常可以切除一侧肉芽组织改善通气,但不应同期切除两侧肉芽组织,以防后期发生粘连。大多数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肉芽组织可自行消退,但部分患者组织修复不完全,肉芽组织可转化成声带突表面的接触性肉芽肿、纤维小结,甚至造成杓间区粘连。(3)溃疡 黏膜受压缺血所致,早期比较表浅,后期可发展至软骨膜、软骨。由于溃疡通常被气管插管遮盖,拔除插管后才可以明确溃疡范围及深度。溃疡面由肉芽组织修复,最终转变为瘢痕组织。依据溃疡发生的部位、范围及深度,修复后可表现为局部的导管压迹、声门后部狭窄及声门下狭窄等uJ。 2、创伤相关性并发症 插管时的直接损伤所致的喉部并发症报道较多,大多数的发生与气道解剖异常、紧急插管和医师经验不足有关,但

气管插管即刻后并发症和危象的预防和处理

气管插管即刻后并发症和危象的预防和处理 1.插管后呛咳 表面麻醉不完善,全身麻醉过浅或导管触及气管隆突部等情况下,可在气管插入声门和气管期间表现呛咳反应。轻微的呛咳只引起短暂的血压和心动过速;剧烈的呛咳则可引起胸壁肌肉强直和支气管痉挛。处理:静脉注射小剂量的利多卡因或肌松药,并继以控制呼吸,即可迅速解除胸壁肌肉强直。如果是导管触及隆突而引起,则将气管导管退出至气管的中段部位。 2.插管应激反应 表现为喉镜和插管操作期间发生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反应,并可诱发心律失常.这种反应是一种多突触反射,呼吸道受到刺激后,冲动通过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纤维传入,脑干和脊髓整和处理后,大量的神经冲动由心加速神经和交感神经纤维传出,从而引起全身性自主神经反应,其中包括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广泛释放和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的分泌。一般正常患者能很好的耐受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但在心血和脑血管疾病患者,此不良反应则可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如多源性室性早博和室性心动过速等)、急性心功能衰竭、动脉瘤破裂等。 预防和处理: 1)喉头表面麻醉,一般是在插管前即刻用4%利多卡因或1%地卡因喷雾麻醉喉头气管,可显著减轻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2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予较深的麻醉,适量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常用芬太尼2-5ug/kg、舒芬太尼15-25ug/kg)可预防插管反应。 3)在放置喉镜前1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可有效抑制喉部反射、插管引起的心血管系应激反应,可能与利多卡因加深全麻和抑制气管反射的作用有关; 4)在气管插管操作前应用血管扩张药或肾上腺受体阻滞药也是是减轻患者心血管反应的一种方法,一般应以效能强和时效短的药物为准,使用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艾司洛尔等,在应用中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及其与麻醉药的相互作用。 5)尽量缩短喉镜操作时间; 3.气管导管误入食管 较为常见,尽管在气管插管完成后经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可迅速发现和立即纠正这种失误,但仍有少部分意外食管内插管未能被及时发现而发生严重脑损伤或者死亡。关键在能否及时迅速做出识别。 预防和处理: 判断气管导管位置常用方法: 1)目前认为,呼气末CO2监测是判断气管导管在气管内的最可靠指征。如果多次呼吸均出现呼气末CO2记录波形,则可确认气管导管的插入正确。有时食管插管可短暂出现呼气末CO2记录波形,但在5次呼吸后其浓度快速下降。但在明显的支气管痉挛或无CO2输送至肺(如心脏骤停)时,CO2浓度测定不能够准确鉴定气管导管位置的正确与否。2)其次是听诊,即在正压通气时听双肺有无呼吸音(小儿听诊要仔细)

麻醉意外及并发症处理规范及流程(总4页)

麻醉意外及并发症处理规范及流程(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全麻诱导麻醉相关意外及并发症处置规范 一、一般并发症的处理: 全程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当血氧监测低于90%时应 及时给予橡皮球囊持续正压通气,一般都能恢复正常。因为丙泊酚 的半衰期较短只有2-4分钟。如果发生严重的呼吸和心脏抑制大多 数是由于麻醉药物过量、病人的特殊体质引起的。要立即给予橡皮 球囊持续正压通气,必要时给予可拉明0.375毫克、洛贝林0.3毫 克静脉推注。心血管抑制时要把病人的头部放低,如果抑制严重, 应该使用扩容药和升压药,肾上腺素1毫克静脉推注,706代血浆 静滴。如病人病情急剧恶化,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并请相关科室及 时会诊。 二、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1、气管插管操作有关的各种损伤 (1)有些损伤不需处理如口唇损伤、粘膜损伤出血,如出血不止则 可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用含肾上腺素的棉球或小纱布压迫。 (2)如操作中牙齿脱落,应立即取出,应防止滑入气管或食道。 (3)如声带损伤和声门水肿,可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 2.呼吸暂 停(1)立即经面罩人工呼吸,有上呼吸道梗阻者可置入中咽通气道。(2)如无效,可插入喉罩,施行人工呼吸。(3)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插入气管导管人工呼吸。3.上呼吸道梗阻(1)托起下颌,头偏向一

侧,适用于舌下坠而引起上呼吸道梗阻。(2)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3)如无效插入合适的喉罩,必要时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4)如因喉痉挛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或反流物引起,应立即用肌肉松弛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4.误吸综合征综合(1)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充分吸引中咽部胃液和食物残渣等。(2)气管插管后立即气管内吸引,在纤支镜下吸引和冲洗。(3)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4)大剂量抗生素应用。(5)呼吸支持。5.气管导管插入食道或插入一侧支气管(1)导管过深插入一侧支气管,将导管退至总气管,并听诊确定。(2)导管插入胃,则应退出,面罩吸氧,人工呼吸后,再次插管并确定。 (3)吸出胃内气体。6.过敏反应 (1)麻醉中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该药物的使用,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人工通气。 (2)给予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或氢化考的松5mg/kg经脉滴注。 (3)严重过敏者给予肾上腺素1ug/kg。 (4)若脉搏消失,应立即按心跳骤停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