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

消息二则
消息二则

第一单元

1 消息二则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喜欢新闻,可以培养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即时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便遍知天下事。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了解两则气势恢宏的新闻,看看新闻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首先来学习第一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溃败后退。

3.背景链接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4.文体链接

(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3)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4)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5)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

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6)消息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五要素”。

【交流点拨】在这条消息中,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

2.速读消息,找出导语、主体和结语。

【交流点拨】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二)语言品析

这则消息明显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试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交流点拨】“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交流点拨】“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这可以说是在新闻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交流点拨】“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挡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四、板书设计

标题三十万(兵力)胜利南渡(结果)

我三十万大军导语英勇渡过(自豪)

胜利南渡长江主体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占领(英勇无畏)

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败(不堪一击)

结语英雄式坚决地执行(赞扬)

五、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的许多经典语言哲理深刻,广为流传。下面是毛泽东流传较广的几句话,请将它们连线。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交流】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这则消息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则消息就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 要塞.(sài) 签.(qiān)订歼.(jiān)灭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溃,败,常指(军队)被打垮。

要塞: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歼灭:消灭(敌人)。

3.背景链接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交流点拨】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交流点拨】

3.跳读课文,口头复述记叙的六要素。

【交流点拨】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二)深层探究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去。次写西路,略写。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三)语言品析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试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西起九江(不含

..)。

【交流点拨】“不含”指不包括,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

2.人民解放军百万

..长江。

..敌阵,横渡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

【交流点拨】“百万”以数量的庞大,“冲破”“横渡”以动作的激烈显现出战役的壮阔,表现我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3.不料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交流点拨】“不料”充满嘲讽的语气,显示出我军的神勇。

4.我已歼灭

..江阴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

要塞,封锁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交流点拨】连用六个动词,表现出我军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四、板书设计

标题 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 冲破(排山倒海)

人民解 导语 渡江概况

放军百 横渡(一往无前) 万大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横渡长江 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详写)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 背景 一方面……一方面……

结语 占领要塞 封锁长江

五、拓展延伸

找出下列这则新闻的电头、导语、主体。

路透社2月9日电 中美两国空军军机在南海黄岩岛附近上空相遇,两者最近距离仅为305米。受访的美国官员表示,相遇双方为美国海军一架P-3巡逻机和中国的一架空警-200预警机。这名美国官员称,中美之间的类似互动并不常见,2016年仅发生过两次。据调查,其中有一次也是发生在南海上空。2月8日事件发生后,美军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尽管仍旧使用“不安全(unsafe )”一词描述这一事件,但是表示此事是“无心之失(inadvertent )”。

【交流点拨】电头:路透社2月9日电 导语:中美两国空军军机在南海黄岩岛附近上空相遇,两者最近距离仅为305米。主体:受访的美国官员表示……是“无心之失(inadvertent )”。

扬将士神威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 文原文及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

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教案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 消息二则教案

1 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新闻(1)概念: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 专指消息,是以简洁的语言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的及 时、客观的报道。

,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引标题 ,用充分的事抵(dǐ)抵抗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教学过程 2. 结果:到21

切数字,不够严谨。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形象地写出了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的情况,满含讽刺之意;同时也衬托出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预示着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3.不到二十四小时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不到二十四小时”写出了人民解放军速度之迅猛,突出了渡江时间很短。 【把握文章主旨】 这则新闻及时地报道了三十万大军渡江的情况,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概,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快速默读本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 新闻的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2.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 3.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的作战兵力、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来总领了全

1消息二则 练习

1 消息二则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度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芜.湖(wú) kuì(溃)退荻.港(dí)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度江”,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渡江”。 (3)“摧枯拉朽”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国民党反动派被迅速摧毁。 (4)文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文学常识填空。 (1)新闻这一文体从狭义来讲又称消息,它最基本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其中,前三部分是主要部分。 (2)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3)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从兵力、战线、战况三个方面来概括全文的。 3.2018年是渡江战役胜利69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十分顺利? 战斗英雄:【示例】总体上我们的渡江过程是非常顺利的,但是战斗也十分激烈。 学生: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 战斗英雄:【示例】渡江作战当天,我们全体战士在炮火的掩护下,乘着木船,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地跨越长江。(能描述当时的场景即可) 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当回想起渡江的情况,您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 战斗英雄:【示例】在这里我要向在渡江战役中英勇战斗、奉献出自己生命的战友们致以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2)班委会拟组织全班同学到安徽名人馆参观学习。请你根据下面地图中加粗的路线图(起点—终点)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人教部编 第1单元 1.消息二则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 二、介绍新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介绍写作背景并背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1)时代背景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展示课件,通过观看表现渡江战役的影像资料,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课文旁批,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3.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

及作者情感,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

1消息二则(教案)

1消息二则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 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 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 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 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消息二则》最新优秀教案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三、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 胜利南渡长江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英勇善战(标题) 主体时间: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进军迅速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渡过长江 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

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那第9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 (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 (二)新闻的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三)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四)新闻的要素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安排了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是新闻阅读,共选入六篇新闻作品,编为五课。其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了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整体介绍了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的情况;《“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则新闻特写精彩展现了跳水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十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夺冠的场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则通讯详细叙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则新闻评论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大量新闻事实并发表评论。“任务二”是新闻采访,包括采访的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其主体内容放在现场访谈的流程与注意事项上。“任务三”是新闻写作,要引导学生学会撰写新闻作品,以及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口语交际讲述”目的是引导学生能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自然得体地把故事或见闻讲给别人听。 本单元的学习是逐层递进的,要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 ,引导学生在新闻阅读中,积累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并且通过开展新闻采访等新闻实践活动,感知新闻形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抓住身边的新闻线索、新闻热点等,尝试进行新闻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要抓住新闻的特点,培养重依据、负责任地表达的意识。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任务一新闻阅读1.消息二则 2 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 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 撰写新闻作品。 2.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 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1.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习 惯;形成求真求实、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学会准确、 负责任、言必有据地表达。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 3.“飞天”凌空——跳 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1 4.一着惊海天——目 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 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 1

人教八上《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设计 1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那第1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 (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 (二)新闻的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三)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四)新闻的要素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新闻的六要素。

1、消息二则教案

课题:《消息二则》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摘录课标相关内容)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 析、解决疑难问题。 2.学情分析 这是初中孩子第一次接触新闻体裁,学生对新闻文体的不熟悉,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陌生,需 要首先给学生介绍这一方面内容。本级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 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 3.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社出版2014年版),原刊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短小精悍,一气呵成;详略得当,层次分明。是学习消息的经典。 【教学目标】(分条陈述) 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 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 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认识到中 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课时安排】 2课时 【评价任务】(可以针对教学目标分别设计: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针对目标1: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将本课生字写三遍,然后同桌相互默写。 针对目标2:提前看导学案背景资料,结合课文找出。 针对目标3:课上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针对目标4:组织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要读出作者表现出的思想感情,以读代讲。

(完整版)消息二则教案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展示课件,通过观看表现渡江战役的影像资料,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课文旁批,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3.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情感,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

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2.知识链接 (1)消息的概念。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消息是一种报纸文体,指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2)消息的三个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3)消息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①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也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③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④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⑤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课前测:第一单元第一课《消息二则》(参考答案版)

课前测:《消息二则》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大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盛夏,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但是请大家注意,吃小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2.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②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③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④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须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A.②④③①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D.①③④②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1)(★★☆)给材料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标题:____ (2)(★★☆)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 弘扬书法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消息)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特点。 3、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重点: 掌握新闻(消息)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语言准确、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翻到单元导读,说一说你从这段话里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回答两分钟)我们现在要学习的就是一种新的体裁——新闻。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第一课这两则消息中学习关于新闻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1、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消息的结构,并用所学知识辨析消息结构。 体会消息语言准确、概括、简洁的特点。 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 2、出示渡江战役的图片和背景 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3、新闻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 新闻是一种实用性文体,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 从广义上来讲,新闻又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特点: 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

1 消息二则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 名校讲坛 1.知识链接 新闻结构 新闻,又称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紧随导语之后,是新闻的主干;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是消息的结尾,它依附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写作背景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破裂。4月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新闻稿均是毛泽东于4月22日撰写,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动态。 3.考点链接 病句:搭配不当(一) 【主要类型】 (1)主谓搭配不当。如:市民的环保意识不断落实。(主语“意识”和谓语“落实”不能搭配,应将“落实”改为“增强”或“提高”。) (2)动宾搭配不当。如:近年来,我国重大的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动词“增强”和宾语“广阔前景”不能搭配,可删掉“和广阔前景”。)【解题技巧】 提主干。当句子较长、成分较复杂时,一定要压缩句子,提取主干,看主谓、动宾等各个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 01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kuì)退。

(2)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xiè(泄)气。 (3)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dù(渡)江区yù(域)。 2.文学常识填空。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导语,指正文第一句;主体,是新闻的主干;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基础提升】 3.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要塞.(sè)顽.强(wán)锐不可当.(dānɡ) B.芜.湖(wú) 签.订(qiān) 摧枯拉朽.(xiǔ) C.歼.灭(qiān) 督.战(dū) 毫无斗.志(dòu) D.荻.港(dí) 横.渡(hènɡ) 风平.浪静(pínɡ) (解析:A.“塞”应读作“sài”;C.“歼”应读作“jiān”;D.“横”应读作“hénɡ”。)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老师一宣布完这个消息,教室顿时风平浪静 ....。 B.爷爷最喜欢在晚饭后给我讲八路军英勇善战 ....的故事。 C.他打羽毛球如同摧枯拉朽 ....,很快就胜利了。 D.我军所到之处,敌人锐不可当 ....,人民欢声雷动。 (解析:A.“风平浪静”比喻平静无事,不能用来形容教室的安静;C.“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被迅速摧毁,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含褒义,此处形容敌人不合语境。)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史蒂芬·威廉·霍金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着经常浮现在我眼前。 B.《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C.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D.在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中,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 (解析:A.主语“无限执着”与谓语“浮现”搭配不当,应将“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着”改为“执着于科研事业的情景”;B.“塑造”与“事迹”动宾搭配不当,应将“事迹”改为“形象”;C.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转变”。)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C) 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 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解析:A.“后果自负”用语不礼貌;B.“积点德吧”用语不礼貌;D.“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此处指自己的父亲用语不当。) 02课内精读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 7.这则消息的“电头”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导语”部分是第1-2句,主体部分是第3-17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冲破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消息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关键意义的。这则消息就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板书标题、作者。 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锐不可当(dāng)泄气(xiè)要塞(sài) 签订(qiān)歼灭(jiān)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当,抵挡。 (2)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3)业已:已经。 (4)歼灭:消灭(敌人)。 3.文体知识过关。 (1)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2)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一个H)是:When(何 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 故)、How(如何)。 (3)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4)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5)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6)消息通常所用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 三、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2.跳读课文,口头复述新闻的六要素。 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如何: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四、合作探究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军单写在后。详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2.关于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1 消息二则

1.《消息二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手段 提前一周准备好教学导案案,课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先完成课前预习案。收集资料、图片制作PPT课件。课堂上将导学案与PPT配合进行教学。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说新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新闻成了我们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美国著名的报业人士霍2格里利曾经这样说过:“为新闻欢呼吧!它是精选的自由卫士,是正义的利剑,是真理的灿烂阳光!”那么新闻值不值得被如此高地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新闻,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

(二)预习展示:学新闻 学生根据多媒体提示了解相关内容。 1.消息的概念: 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4.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的“六要素”。 (三)多媒体展示,检测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荻.港:dí 2.解释词语。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三)自主学习:析新闻 1.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该问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4月2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