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作战特点简析

联合作战特点简析
联合作战特点简析

联合作战特点简析

联合作战,是现今时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体系对抗特征异常鲜明。任何单一军种都不可能主宰战场,超越军种,无战不联,无联不胜。未来联合作战中,各种力量通过科学合理的编成编组,形成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围绕同一作战目的,在陆、海、空、天、电磁等多维战场展开激烈抗争。以下是联合作战的基本特点:

整体推进———联合作战发展一体联动

联合作战从其产生之后就在不断发展变化,并为各国所瞩目。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联合作战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从发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到爆发于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虽然只相距短短8年时间,但期间信息技术和信息作战理论却产生了质的飞跃。科索沃战争中,多国部队依托信息优势实施远程、中程和近程精确打击成为基本手段,精确制导弹药的使用由海湾战争时的8%上升到35%,此时网络化战场信息系统成为指挥控制的主角,C4ISR系统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而今,世界上各军事强国都在积极推动联合作战向更高阶段加速发展。如美军采取了创新联合作战理论、转型组织体制、发展核心信息网络手段和加强试验检验等多种措施;俄军采取了创新联合作战理论,大力发展关键装备以及建立完善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等;而德、日、印等国军队分别提出了“网络化作战”、“瘫痪战”和“冷启动”等联合作战理论。尽管各军事强国的措施不尽相同,但其目标都是推动联合作战向一体融合的方向快速发展。

可以说,促使联合作战向一体融合方向发展的动因,首先是技术推动。军事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一体融合的联合作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其次是需求牵引,一体融合的联合作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作战力量的特长和优势,实现作战行动的整体联动、多维空间的相互照应、作战时间的有机衔接和作战效果的相互利用;同时不断发展的联合作战实践,也成为联合作战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效能聚合———联合作战系统形散力聚

在网络化信息系统的支撑与凝聚下,各军兵种力量及其相互关系变得格外紧密,甚至达到了作战力量一体融合的程度。回顾一下伊拉克战争后的费卢杰之战,在网络化信息系统强力支撑下,联军建立的联合作战指挥部将海军陆战队、空军、海军航空兵、地面部队等各种参战力量凝聚为一个有机整体,达成作战行动的高度协调,以较小代价赢得了作战胜利。

可见,在未来联合作战中,随着军队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作战力量融合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力量编成上“神联力融”。即作战力量编成按照“部署分散、效能聚焦”的原则,实现不同空间作战力量单元和作战行动的效能聚合,从而形成更为强大的整体作战力量体系。在力量部署上“多维聚焦”。即根据联合作战力量作战功能的不同,形成“形散力聚”的力量部署体系,保证对敌能够实施异地、同时、聚焦打击。

在力量运用上“动中聚优”。以实时共享的信息为纽带,将分散在战场的各种作战力量进行实时动态的一体化整合,发挥临机、适时、动态聚焦的突击优势。

多维战场———联合作战指挥实时精确

实时精确控制是联合作战中极为重要的课题,这在近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美国国际战略与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在《海湾战争的军事经验和教训》中特别强调,沙漠风暴联合地面进攻战役,取胜的关键是统一指挥与精确控制。此战役中多国部队参加地面作战的部队来自于13个国家,包括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炮兵、装甲兵、空降兵、防化兵等诸多军兵种,如此多的国家和数十万的部队,在广阔的多维战场空间协调行

动,其关键正是在于对作战力量实施精确控制。

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未来联合作战实施更加精确的控制提供了新的物质手段,精确控制也必将达到更高水平,其发展重点是:对作战力量控制更加精确。能够根据作战目的、作战对象、作战样式和战场环境等复杂情况,精确选择作战力量类型,并精确控制作战力量规模,以优化的作战力量,实现“杀鸡无需用牛刀”。

对作战时间和空间控制更加精确。科学划分作战区域和作战空间,精确确定各种作战力量的使用空间和行动地点,在规定的时间点展开和结束行动,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预定任务,保证各种力量、各种行动有序展开、有机衔接、效果互用、效能叠加。

对战场信息控制更加精确。能够对战场海量信息的流量、流速和流向实施更加精确的控制,同时避免信息阻塞,排除无用信息干扰,消除信息危害。

对打击行动控制更加精确。能够借助遍布于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的立体感知体系,实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作战体系中各类目标信息,并精确评估作战效果。

技术支撑———联合作战行动丰富多样

面向未来发展,一系列先进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无疑会使军队作战物质技术手段发生质的跃变,必将对未来联合作战行动产生深远影响。联合作战自产生以来,其包含的作战行动就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而这种发展又直接与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飞速发展紧密相关。正如恩格斯所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革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以联合作战物质技术手段为基础,很可能将产生以下新的联合作战行动:广域信息攻击行动。外军认为,信息攻击是夺取信息优势的重要手段,是赢得未来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因而主张大力发展进攻型信息作战装备,组建新型信息作战部队,积极创新信息作战行动与方法。

远程精确火力打击行动。未来作战,精确化和远程化是火力打击的基本发展方向,远战的地位将显著上升甚至可能成为交战的基本形式,因而外军强调大力发展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积极探索新的打击模式与方法。

反卫星行动。主要指使用空间武器系统和陆基制天系统,对敌方卫星实施的干扰、破坏和摧毁行动。目的是彻底瘫痪敌方空间系统,使其无法利用空间系统实施侦察预警、导航定位等。

防空天袭击行动。未来,甚至“临界空间”也可能部署对地火力打击系统,其打击行动更加隐蔽,来袭方向和打击目标更难判断,因此未来联合作战中防空天袭击任务将异常艰巨。

隐形突击行动。是高效阻断“发现-命中-摧毁”杀伤链的重要手段,便于隐蔽突破敌严密设防体系,能够达成作战突然性,成倍提高作战效能。

超高速突击行动。旨在快速有效突破敌严密设防体系,在“战术时间段”内对敌实施战略性打击,对全球任何地点的危机迅速作出反应。

无人装备系统作战行动。无人装备系统具有不受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制约、在各领域和恶劣危险环境下形成自主遂行多样化作战任务的综合优势。

在新时期多样化的复杂作战环境中,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并把这种联合作战的军事思想发挥其强大的威力。最后,无论使用怎样的作战方式,我们都要始终相信,中国的军队是最棒的,他们一定会在新时期的多样化的军事环境中昂首挺胸,阔步前进,为保卫我们的国家而成为最坚固的堡垒。

空间目标轨道分布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目标轨道分布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空间目标轨道分布规律; 2、掌握TLE数据格式分析方法; 3、掌握空间目标高度分布特性分析方法与过程。 二、实验环境 Matlab或C语言 三、实验原理 1、空间目标及其分布 空间目标广义是指离地球表面120公里以外空间的所有目标,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本研究报告中的空间目标系指环绕在地球周围数万公里内的人造天体,包括卫星、平台和运载,以及上述目标解体后形成的空间碎片。对这些人造目标进行监视属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的范畴。 根据有关研究,环绕地球的空间目标数目大约为35,000,000,其中大小在1~10cm的约110,000个,大于10cm的在8000个以上。目前美国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可对30cm以上的空间目标进行例行的日常观测,对10cm以上的目标可能观测到,但不能保证例行的日常跟踪。上述空间目标中,到2008年8月24日,被美国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编目过的空间目标数目为33311个,其中21597个已经陨落,11714个仍在轨。 } 空间目标都有一定大小、形状,运行在一定轨道上,使得每一空间目标都有其独特的轨道特性、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这些特性奠定了对空间目标进行定轨和识别的基础,尤其是在用航天器一般都有特定的外形、稳定的轨道、姿态、温度等特性,是空间目标识别的主要技术支撑。 空间目标监视的核心任务是对空间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获取空间目标的几何特征、物理特征和运动参数等重要目标信息,进而确定目标威胁度、警戒空间碰撞、提供安全告警信息,是实施防御性空间对抗和进攻性空间对抗的基础。其中在空间目标的识别过程中,空间目标的轨道特性是主要依据,而其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则是对其轨道特性的进一步补

俄军新型作战力量的建设与前景

俄军新型作战力量的建设与前景 “以新制胜”是军事竞争的一条重要法则。新型作战力量是军事能力乃至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历来是世界军事发展的重点和焦点。2020年前俄军将以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现代化”与“创新型”军队为目标,积极实施编制体制改革,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由大战动员型向常备机动型转变,以适应现代战争与局部武装冲突的需要。 组建快速反应部队,强化机动能力建设 在冷战结束后的数次军事改革中,俄军曾尝试过“师改旅”,经过数次刀砍斧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未能深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后,俄军深刻认识到,庞大“苏式”编制体制已难以适应新时期需求,要提高在孤立方向、与主力失去联系以及最复杂的物理与地理条件下实施高度机动的独立战斗行动的适应能力。 “新面貌”改革以来,俄军在编制体制改革上的主要措施是“师改旅”,组建更精干、机动能力更强、装备现代化程度更高、善于独立行动的旅,使其在实施现代合成战役时更加有效,且能够保持常备状态,随时可投送和部署使用。俄军采用拆分法,在1个师基础上拆分组建2个机动旅。俄军师的编制为12000人左右,改革后,旅的编制为3000~4000人,1个师拆分为2个旅后,人员将减少1/3。在改编过程中,俄军从“营”这一环节入手,构建新型坦克营、摩步营、步兵营、山地步兵营、空降强击营等,以便灵活编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地理条件和未来作战性质,将数个营灵活组建成规模、建制不同的机动旅。新组建的坦克、摩步和山地等“新面貌”合成旅成为基本战术兵团,编成中包含了强大的地空火力支援、防空、侦察和技术与后勤保障力量,使其既能实施传统作战,又能在武装冲突中对付非正规武装。 伴随“师改旅”,为强化陆军机动能力建设,俄军重新构建轮式部队,“更加轻便、更加灵活”成为陆军装备编配的指导原则,全面实施“轮履结合、统筹兼顾”的装备发展策略。俄军正在把T-90主战坦克、BMP-3步兵战车、BMD-3伞兵战车等装备逐渐打造成为俄陆军标准型装备。在俄陆军编制改革中,数量最多的是摩步师,基本上摩步师都被拆成2个旅:第一个旅为“履带式部队”,作为骨干的3个摩步营为“履带营”,主要装备了最新型BMP-3履带式步兵战车;第二个旅为“轮式部队”,其直辖的3个主力摩步营为“轮式营”,主要装备了改进型BTR-80轮式装甲输送车。 俄军还正在酝酿整合现有的空降兵、特种作战部队,在其基础上组建快速反应部队。海军陆战师旅、1个摩步维和旅和2个部署在北高加索地区的山地摩步旅将在作战上隶属空降兵司令部。计划把空降兵司令部的规格提高至相当于联合战役战略司令部的地位,司令可授大将军衔。继4个战役战略司令部外,空降兵司令部作为第5个战役战略司令部的出现,意味着它将在国防领域承担更高责任、发挥更大作用,将可以对境内外威胁和挑战做出综合反应。

空间目标特性分析与成像仿真技术研究(精)

空间目标特性分析与成像仿真技术研究 英文题名 Small Target Characteristical Analysis and Imaging Under Space Clutter 关键词运动特性; 温度场; 动能拦截器; 探测距离; 信噪比; 英文关键词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temperature field; EKV; detection distance; signal-to-noise ratio; 中文摘要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弹在进行弹道导弹防御以及空间对抗环境中,大量采用了可见光红外等光学成像探测器。分析与研究空间目标在光学探测器上的成像特征,是实现空间目标探测、识别以及系统评估的关键。空间目标特性分析与成像仿真技术是一项综合讨论空间目标所处环境状态、目标材料特征、目标形状特征、目标运动姿态变化特征、热辐射特征、空间辐射传输理论、探测器性能以及目标成像特点的课题,是为进行空间目标检测以及识别而开展的先导性研究。本课题立足于理论建模,对空间目标在探测器中的成像特性进行研究,最后得到包含目标以及诱饵在内的红外图像序列。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提出矢量分解与坐标系映射法,很好的解决了空间非圆对称凸体目标在同时受到自旋运动以及进动影响下的面元法线方向的变化建模难题。 2、提出目标中心坐标系,研究了在此坐标系中各种辐照的实时方向矢量计算方法,详细推算了太阳高度角以及方位角。采用面元分割法,分析了空间凸体目标的表面几何结构。 3、建立了矢量表示的面元热平衡方程,对方程中的多项参数计算进行了优化,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4、研究了温度对于光谱辐射亮度的影响。为得到较高信杂比,提出最优... 英文摘要Many visiable light and infrared detectors have been adopted for Exoatomospheric Kill Vehicle(EKV) usage in Ballistic Missle Defence and Space Countermeasur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analyse and study of spacial targets in the view field of EKV is the key technology for target detection, target identification and system efficiency estimation 摘要 9-10 ABSTRACT 10 第一章绪论 11-16 1.1 课题背景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4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5 1.4 本文的篇章结构安排 15-16 第二章空间目标的运动特性分析 16-35 2.1 引言 16 2.2 目标中心坐标系以及面元分割16-19 2.3 空间目标的几何模型分析 19-33 2.3.1 太阳光照模型 20-24 2.3.2 目标运动模型 24- 31 2.3.3 目标辐射成像模型 31-33 2.4 小结 33-35 第三章空间目标的温度特性分析 35-59 3.1 引言 35 3.2 目标面元受热模型 35-41 3.2.1 太阳直接辐照功率 36 3.2.2 地球自身辐照功率 36-38 3.2.3 地球反射太阳光辐射功率 38-39 3.2.4 目标对外能量辐射功率 39 3.2.5 目标升温吸热内能增加 39- 40 3.2.6 目标表面各个面元温度不均引起的传热效应 40- 41 3.2.7 目标自身的内部器械产生的热能 41 3.2.8 热平衡方程 41 3.3 目标温度特性仿真 41-53 3.3.1 球形目标 42-44 3.3.2 锥形目标44-46 3.3.3 碎片目标 46-48 3.3.4 三角棱台目标 48-53 3.4 空间目标辐射成像分析 53- 57 3.4.1 目标波段因素 53-56 3.4.2 探测

生物科技的新型作战

生物科技的新型作战 生物科技的新型作战 基于先进科技生成的新质作战能力,是新型作战力量的最大特征与亮点所在。围绕脑机接口技术、仿生技术、会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基于生物科技的新型作战力量正阔步走上战争舞台,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地位日益凸显。 一、基于生物科技的新型作战 力量建设方兴未艾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而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与飞跃,都将战争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对参战的各种作战力量都提出了全新的能力要求和现实挑战。从军事学的角度看,每一种生物物种都是在经历多种复杂“进化战争”后脱颖而出的、攻防兼备型的生物战士。早在工业时代之前,人类就已经开始挖掘并利用生物中所蕴含的军事价值,并通过借用生物有机体以达成某种特定的训练或作战目的,例如,驯养战马以打造高速机动的骑兵,驯养飞禽、信鸽等以充当传递情报的工具。虽然生物体不能承受超高温、超高压、超高磁等极端物质条件,也不具备承担特定高速、高强度任务的作战性能,但与其他现代高科技军事技术装备相比,将“生物体”整体作为军事科技手段,理论上会产生与单一运用物质、能量或信息行为截然不同的效果。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人和武器装备的有机结合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更进一步说,武器装备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人体身体延伸出的一个“特殊器官”,进而使其发挥最大的作战效能。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脑机接口技术,旨在通过采集大脑皮层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脑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多种方法,将其转化为可以被计算机识别的信号,即利用人的意识而非肢体去操纵机器。这种新技术不仅在医学上有着巨大的临床价值,其军事学价值同样也不容低估。近年来引人注目的人体机能增强剂、心理武器、神经武器等新概念生物武器,将生物概念原理在军事科技方面的应用重点全面扩

军事理论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军事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一、国防建设 1.国防的主体是什么? 2.国防的对象是什么? 3.国防的目的是什么? 4.国防的手段是什么? 5.国防的根本职能是什么? 6.【国际法】界定的现代国家“四要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国防的主体是国家 2. 国防的对象是侵略和武装颠覆 3. 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4. 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和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活动 5. 国防的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 6. 四要素:主权,政权,领土,居民 二、世界新军事变革 复习要点 1. 人类战争先后经历了冷兵器战争、火器战争、__三种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战争演变。

2. 武器装备的新飞跃、军事理论的新发展、__、作战方式的根本改革,是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 3. __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实质。 4. 信息化战争制胜的关键是__。 5. __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全面展开的标志。 6. __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7. “三非作战”是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和__。 8. __军队正在激进转型,强力重塑大国军事体系。 9. 日本把防卫厅更名为__,企图突破战后束缚。 10. 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到__我军基本实现信息化。 11. 2020年前,我军基本实现机械化,__取得重大进展。 12. 2012年,我军首艘航母__号正式入列。 13. 目前,我军武器装备已经形成以二代为主体,__为骨干的装备体系。 14. 为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我军正在加快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__、远海防卫等新型作战力量的建设。 15. __是强国梦的重要支撑。 思考题 1. 战争形态的演变历程 2. 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 3.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实质 4.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规划

国内空间目标散射建模总结

国内空间目标散射建模总结 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的徐实学在其博士论文《材质表面散射光偏振特性分析用于空间目标探测的研究》中,研究了典型空间目标材料散射光的偏振度等偏振特性,对不同飞行姿态和探测环境的空间目标偏振特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文中的讨论是基于实验测量的数据进行的,没有应用具体形式的BRDF模型。 2004年,63916部队和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李淑军等人在《带太阳能帆板的卫星光度特性分析》中,研究了卫星主体和帆板两种基本结构在一定漫反射率情况下的地面照度计算公式,理论计算表明,虽然太阳能帆板的漫反射率要比卫星主体低30倍,但在卫星地面照度的计算和实际观测中仍不应忽略。 2010年,咸阳师范学院的王明军等人在《复杂环境下具有轨道特征目标模型光散射特性研究》中,将BRDF应用于卫星散射特性研究,但是都是测量获得而没有理论模型,文章给出了空间目标模型表面不同反射率材料对可见光散射光谱特性,以及在相同反射率条件下光散射强度随轨道高度分布特性。 2009年,长春光机所的张景旭在《国外地基光电系统空间目标探测的进展》中,介绍了国外先进地基空间监视系统的发展现状,从地基光电系统观测空间目标的角度介绍了美国星火靶场和毛伊岛光学站的情况和设备,提供了国外地基空间目标光学探测的重要参考资料。 2010年,电子工程学院的杨明等人在《基于BRDF条件下卫星可见光散射特性分析》中,将单一波长BRDF测量方法扩展到可见光波段的加权平均测量,利用实验测量的BRDF数值求解出卫星表面材料的BRDF的三维特性。 200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安徽光机所的吴振森、曹运华、魏庆农等人在《基于粗糙样片光BRDF的空间目标可见光散射研究》中,利用遗传算法,结合实验测量的五参量BRDF模型参数,获得了目标样片平均BRDF的参量化统计模型。结果显示因为卫星包覆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板都比较光滑,所以整个卫星的可见光散射强度仅在卫星某些面的镜反射方向有较大值,而在其它方向的值都很小。 200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汪洪源等人在《基于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空间卫星紫外动态特性研究》中,面向天基探测对卫星紫外特性进行建模,BRDF模型选用Davies模型,由于地球大气层吸收紫外光,文章考虑太阳光和月球漫反射光对卫星反射紫外光进行计算,给出了比较完整的目标特性计算流程。空间目标

空间目标温度的地面测量

空间目标温度的地面测量 WANG Guo-qiang,WU Yuan- hao,WANG Jian-li,ZHAO Jin-yu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chun 130033, China 摘要:空间目标的多波段红外数据可用于目标识别与空间监视等领域。目标的这些辐射特性可以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来获得。这些辐射特性包括温度、辐射范围、发射率、吸收率、反射率和时间趋势。空间目标的红外辐射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从这个特点出发可以判断空间目标在轨道中的运行状态。我们采用测量目标的光谱分布和与普朗克公式对比数据的方法来确定红外辐射温度。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我们有效地优化了中心波长和中心带宽。我们还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温度测量。 关键词:温度;波长;带宽 一、引言 温度是空间目标的一个主要的红外特性,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测量空间目标的温度来判断其性质和运行状态,还可以通过测量空间目标的温度来提供升级和检测其装备使用情况的基站来检测目标。在较低温度(180k—360 K)和距离观测站较远的情况下,由于空间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模糊不清,衡量空间目标的温度显得非常困难。目前,通过测量双波长通量并将数据拟合普朗克公式来确定物体温度的测量方法正成功地运用于高温测量。然而,关于物体的低温测量,尤其是空间目标的低温测量的报告却是少之又少。在本文中,我们尝试利用优化中心波长(测量空间目标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的方法来完成温度测量。 空间目标的通量辐射需要在两个窄带中测量得来。我们构建了两个窄波段通量的比例,然后将这些数据与普朗克公式相拟合以便计算温度。为了确保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这是测量温度的一个常用方法。该方法的要点是选择合理的中心波长和带宽来提高计算精度。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新型作战力量是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以满足新的军事需求、发展新的军事能力为目标,以新技术、新装备为重要支撑的新军事力量。新型作战力量是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军事竞争和现代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和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强国不断增加新型作战力量的国防预算,积极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力图通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来争取战略主动。 一、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发展动向近年来,美国秉承其一贯“数步领先于对手”的做法,在空间对抗、网电空间、无人作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军事和科技的前沿领域,集中资源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建设,将使其作战力量构成发生重大改变,整体作战能力得到新的补充和提高。1. 空间对抗能力逐渐发展成熟美国将空间视为国家的“高边疆”,围绕“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能力要求,大力发展空间对抗作战力量。美国已基本具备自由进出空间、利用空间、夺取空间优势和信息优势的能力。空间对抗平台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和2011年3月,X-37B成功进行飞行演示验证试验。面向空天防御的反导反卫能力向光电手段发展。地面激光反卫能力已开展了射击实验。固体激光武器系统关键技术日趋成熟,输出功率突破武器级激光器功率阈值。空间电子战技术已具备实战能力,美已公开部署用于干扰卫星通信链路的“反卫星通信系统”。2. 无人作战力量发展领先全球美国在初步尝到无人作战力量在减低人员伤亡、降低战争成本的“甜头”后,继续通过加强建设扩大无人作战力量建设规模。目前,美国已形成具备多种功能的无人机谱系,“全球鹰”等无人机已在战场上广泛应用。2011年2月,美可搭载于航母的X-47B 无人作战飞机成功进行首飞。地面无人系统技术、无人潜航器和无人艇成为当前无人系统的发展重点。例如,美Demo-III全自主无人车已具备越野自主驾驶和多车协调控制能力,“瑞慕斯”(REMUS)600型大型反水雷无人潜航器已成功进行了测试。3. 网络电磁空间优势正在形成美国将网络电磁空间视为新型战略空间,相继组建网络电磁空间作战部队,网电装备成为威慑和实战兼备的新的“杀手锏”。网络电磁空间攻击技术发展迅速,已成功应用于实战。例如,美“舒特”网络攻击系统、“震网”超级病毒在叙利亚、伊朗等的应用引起巨大影响。目前,正在发展“网络电磁飞行器”技术。网络电磁空间防御技术快速发展,美已实施“爱因斯坦-3”网络感知系统、“网络电磁防护盾”等网络电磁防御能力建设。2010年美国DARPA又启动“网络基因”计划,开发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特性分析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4. 全球快速精确打击加速发展美国为进一步扩大战略威慑和战略打击优势,加速发展可实现一小时全球到达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尽管HTV-2A和HTV-2B连续失败,美国仍在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方面狠下赌注,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完成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和10马赫自由飞行试验,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自由飞行试验。高超声速巡航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5月,美国X-51A成功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创造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时间143秒,飞行速度5马赫的新纪录。二、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主要特点美国在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上体现了世界军事和科技发展的前沿,在进度上也取得较快的进展。美国在研发新型装备、组建新型部队和研究作战理论等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上,形成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借鉴的特点。1. 重视新型作战力量的概念创新美军认为当前作战力量正面临着战争形态渐变、作战样式变革、安全威胁多样等一系列挑战,更加需要概念的创新,促进新型作战力量发展。从军事力量建设层面的“隐形部队”、“导弹防御部队”、“网军”和“无人部队”,到作战和装备能力层面的“空海一体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充分体现了美军善于通过军事理论和技术的概念创新,引领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美军通过概念创新牵引军事思想、军事体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等领域发生重大变革,成为当前美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特色。2. 善于通过战略设计推动发展美军认为新型作战力量是最新科学技术的军事运用,其能力的发挥受武器装备、

军事理论思考题整理4.0

军事理论思考题整理 本资料系国贸内部资料,由国商14学委邵智平和国贸14学痿叶冬琦(-。 -)共同制作,有遗漏之处欢迎大家补充 大家请不要传到网上,谢谢合作 第一课、中国国防 1、国防主体:国家。 2、国防对象: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 3、国防目的(职能):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4、国防根本职能:维护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5、国防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6、我国国防类型:自卫型 7、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国防政策:防御(自卫)性国防政策 8.《国际法》界定的现代国家“四要素”是主权(一个国家在其领域内享有的最高权利)、政权(一个合法政府对国家行使的管辖权)、领土(单个国家领有的区域,主权行使的空间)、居民(国家的基本标志,主权行使的对象)。 9.《国际法》规定的国家领土包括领陆、领水、底土、领空及其他权利。 10、我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基本含义:防御与反击相结合(攻防结合) 11、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1894—1895年。 12、甲午战争中我国被窃取岛屿: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3.我国的新安全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14.十八大明确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建设

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是强军固防的最佳途径。(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1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各国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宽度规定:自领海基线起0—12海里为领海,12—24海里为毗连区,24—200海里为专属经济区,200—350海里为大陆架。 17、国防动员含义:主要指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使社会诸领域的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或紧急状态的活动 18、国防动员主体:国家 19、国防动员目的: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威胁 20、国防动员的分类: 1)按动员规模分:总动员局部动员 2)按动员方式分:公开动员秘密动员 3)按动员时机分:应急动员持续动员 4)按动员区域分:分区动员跨区动员 5)按动员科技含量分:粗放动员精确动员 21.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防御(自卫)国防政策 22.朝核问题与我国关系:关系巨大(不想吐槽) 23.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 1)国防动员是打赢战争的基础环节(战时应战是根本) 1.国防动员是进行战争的前提与基础

军事理论复习重点

军理复习题 第一课国防 1.我国的国防主体是什么? 国家。 2.我国的国防对象是什么? 侵略/武装颠覆 3.我国的国防目的是什么? 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4.我国的国防手段有哪些? 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5.我国国防的根本职能? 维护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6.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 1894-1895. 1894年日本以清朝出兵朝鲜为由发动了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抚摩,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被进一步肢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7.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窃取了我国哪些领土? 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8.《国际法》界定的现代国家“四要素”? ○1主权——一个国家在其领域内拥有的最高权利; ○2政权——一个合法政府对国家行使的管辖权; ○3领土——单个国家领有的区域,主权行使的空间; ○4居民——国家的基本标志,主权行使的对象。 9.《国际法》规定的国家领土包括哪些? 领陆、领水、领海、底土(领陆、领水、领海下面的部分)、领空(领陆、领水、领海上面的空域)

10.我国现行国防政策的性质是什么? 政治性(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服从党和国家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目标)、防御性(中国永远不对外侵略和扩张,但是对于外来的侵略、颠覆以及其他严重侵犯国家利益的行为,必将给予坚决的反击)、人民性(坚信国防事业的力量源泉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坚决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国防,实行全民自卫)、自主性(不依附于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保持国防事务的自主权,同时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团结一切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而奋斗) 11.我国的新安全观是什么? 核心: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12.十八大明确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二者相统一。 13.《联合国海洋公约》对各国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宽度是如 何规定的? 领海为基线以外十二海里之水域,沿岸国可制定法律规章加以管理并运用其资源。 毗连区在领海之外的十二海里,也就是在领海基线以外24海里到领海之间。 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基线起算,不应超过200海里的海域,除去离另一个国家更近的点。

军队改革方案最新动态.doc

2019年军队改革方案最新动态 军队改革方案最新动态?? ?从10月27日起,解放军报推出了《面对改革大考,我们如何作答》系列谈文章。至11月12日共推出五篇,分别为:10月27日的《忠诚,就是面对改革绝对服从》;10月29日的《调整好心态保持“在状态”》;11月5日的《利益得失算“大账”》;11月10日的《用行动为军人荣誉增光添彩》;11月12日的《发扬“一切行动听指挥”好传统》。? 最新推出的文章指出,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如箭在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按照习主席的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也就是牢固树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观念。文章强调,“军队任何时候都听中央的话,听党的话”,仍然是我军最为可贵的军魂,是广大官兵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和行动准则。文章最后指出,只要领导干部一切行动听指挥,切实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就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从而圆满完成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各项具体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优秀的答卷。 以下为解放军报原文:? 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如箭在弦。面对这一繁重复杂任务,官兵的思想反映日趋活跃。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从多方面做好严谨细致的工作,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按照习主席的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也就是牢固树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观念。

“军令如山”“军法严明”,是古往今来所有军队都需要的铁律。“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更是人民军队在长期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早在我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针对当时出现的各种无组织无纪律现象,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又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始终不变的是,第一条都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中,面对强过我军数十倍、数百倍凶恶敌人的围剿追杀,我军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长为无坚不摧、无敌不克的劲旅雄师,靠的就是建立在广大指战员高度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党指挥到哪里,部队就打到哪里,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了执行命令、严守纪律,真正做到了“刀山敢上、火海敢闯”。战争年代是这样,和平时期同样如此。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特别是1985年百万大裁军以来,我军进行了多次精简整编,每次广大官兵都做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怎么决定就怎么办,无论是转业退伍还是调往其他单位,都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今天,尽管我军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队指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的“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好传统、好作风没有变,也不能变。“军队任何时候都听中央的话,听党的话”,仍然是我军最为可贵的军魂,是广大官兵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和行动准则。 发扬“一切行动听指挥”好传统,关键是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强军兴军目标的关键一招。“优化军委总部领导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完善各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等等,这些“顶层设计”的方案,都是关系到改革大局的战略决策,代表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但是,把这些改革方案具体落到实处,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单位的撤并降改和部分人员的进退走留问题,涉及相当一部分同志的利益“奶酪”。邓小平同志曾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