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家庭教育与中国家庭教育模式的对比思考--家庭教育论文

德国家庭教育与中国家庭教育模式的对比思考--家庭教育论文
德国家庭教育与中国家庭教育模式的对比思考--家庭教育论文

中、德国家庭教育模式的对比思考

塔城地区李艳

第2014年第二期高级班

2015年3月8日

中、德国家庭教育模式的对比思考-----三个小故事背后的故事

摘要:小孩子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如何引导:溺爱还是放养?穷养还是富样?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尊重、平等、信任、责任

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很多随意性和驱众性,

1. 平等和尊重对孩子一生的意义

故事1:一块巧克力

“妈妈,我想要一块巧克力糖!”

“这里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会影响到别人的。这星期我们计划要买的东西已经全在这里了。如果你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块巧克力糖的话,你可以去买,如果没有那你就只能放弃了。”

只有三四岁的小孩无奈,却顺从地跟随着妈妈去了收银台。

如果发生在中国,会怎样?

一种是:买就买,几块钱的事。只要孩子要就给他,怎么也不能亏待孩子。

父母或老人面对孩子的需求,言听计从。

一种是:大声呵斥:买什么买?才吃过。或者:好言相劝: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这两种态度如果是一贯的,孩子会离开,但内心不理解。年岁大了会发生言语顶撞。如果是偶尔的一次,会以家长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妥协为结局。

然而:在德国,家长都习惯于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因为一直处于公平的角度,孩子们也不将哭闹作为达到目的的“武器”。在德国,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我去过的私人家庭,都很少听到家长的责骂或是孩子的哭喊,你能听到的,只是他们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对话交谈。

这样两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谁会规划自己的未来?谁会一如既往的“啃老”?谁会学会各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手段来完成内心的需求?

我想答案一目了然。

2.信任并鼓励

故事2:你一定行。

慕尼黑的奥林匹克公园依山而建,公园内有一个漂亮的足球场。想要看看足球场内部,只有爬上这段很陡的坡路,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显然是困难重重。孩子的父亲走上来拉住他的手说:“来,抓住我的手往上爬,我的男子汉”孩子略带迟疑地慢慢向上爬,快到顶上的时候,这位父亲却放开了孩子的手先跑了下来,并喊道:“我勇敢的宝贝,自己跑下来,你一定行的。”

孩子先是一惊,但听到了爸爸的鼓励后小心翼翼地走了下来。这时夫妻俩一起抱起儿子,亲吻着他,称赞着他。父亲放下儿子后,捧着他的脸说:“这一次不要依靠别人的帮助,自己爬上去,怎么样?”

对于这个可能只有四五岁的孩子而言,这可能是最初的,也是最原始的针对胆量和独立能力的训练。

如果在中国呢?

我想:看见的一定是父亲托着孩子到了坡顶,托举着让孩子看个够,然后乐悠悠的托着孩子下来。

两者的区别在于:中国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表面是爱,实际上是让孩子生活在过度的保护中,并用实际行动告知孩子:只要你需要,我会尽全力帮助你,哪怕是牺牲我自己?

在这样的灌输下成长的孩子,没有勇气面对困难,面对困难时没有能力去解决。因为能力就在一次次的庇护中逐步丧失。

而德国父亲选择了引导孩子离开家长的庇护去勇敢地、独立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很多德国电影中看到像个小大人一样能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的小孩子。

如果一个国家的下一代这样成长,两个国家孰胜孰赢?

3.培养责任意识从娃娃抓起

故事3:布娃娃的另外一种“玩法”

德国邻居家有一对很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每次来玩都是一人推着一个小婴儿车,车里睡着一个芭比娃娃。

“这个芭比可不是光用来给她们玩儿的,而是让她们从小就要有关心和照顾他人的习惯。在照顾芭比的同时,他们自己也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按时起床睡觉,按时吃饭,照顾芭比的这件事会使她们更有责任心,也更加自律。”

两个话都还说得不是很清楚的小不点儿一边给小娃娃盖被子,一边给她们讲着刚从幼儿园里学来的童谣。

如果是在中国,布娃娃就拿来玩的。

疯狂后一地的玩具,可以理解。因为他们还小。

吃饭需要喂,可以理解。因为他们用不好饭勺。

夜里睡觉尿床,可以理解。因为白天玩的太累夜里不想起来。

……

这就是中国家长。孩子的问题在还没有呈现给孩子时,家长已想好了一百条理由为孩子辩解。

那,什么时候,孩子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什么时候,孩子才能有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责任感?

是父母闭上双眼的一瞬间间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抛向社会,任由其自生自灭?

同样的一个玩具,德国的家长却在玩中注入了他们独特的家庭教育因素。让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被照顾的对象成为去照顾他人的人,这样的角色转变,不但使得孩子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有了更多的认同感,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如果你是家长,准备何去何从?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成因及对策

张仰媚(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山东菏泽274000) 摘要: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人的教育具有不可置换的意义。中美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的观念和培养方式造成了中美两国的儿童在成人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试图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育儿观;传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B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 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 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 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导 致在两国的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一、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及原因 (一)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受传统的家庭观念影响,家长总 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在 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内部 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不平等,儿童也由此学会了对不同 的人说不同的话,懂得了父母比朋友重要,长者是权威 的象征。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 规则下生活。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 政策的执行,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孩子在家庭 中处于特殊地位并加以重点保护,孩子成了中心人。对 孩子采取百依百顺的态度。他们过分满足孩子的任何需

要,生活上过分优待孩子,经济上过多偏重孩子,这就造成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 而在美国家庭,家长更注重自由与平等的相处。从 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的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他们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 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言有独到之处,父母还会给以适当的奖励。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地想象或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两种不同的育儿观 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 能否找个好职业,能否在顺境中度过一生。基于这种期盼,很多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好,父母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愿意。为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商,为了能让孩子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却很少考虑,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毕业论文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毕业论文 目录

课题:浅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一、课题(论文)提纲 二、容摘要

三、参考文献

On 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00000000000000 Abstract Family, the first school of life, is the basis and supple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A person's success largely depends on the Family Education. 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 requires highly qualified and talented person, and good family education is the key. A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social system,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educational purpos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which also brings the different concept of family education. All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are developing the New Century Education Project; the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family education. Although family education has given rise to concerns of the community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the great concern of the Education Sector, up to now, there are still misunderstandings in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tart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then make the process comparison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nd then pointes out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Sino-US Family Educ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Sino-US Family Education. Based on these comparisons of factors, the writ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family education in the two countries. Key Words Family Education ;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 ; Comparison

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

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摘要】儿童是人生的春天,是祖国的未来。儿童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生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影响人生成败的关键时期。因此,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家重视和社会的共同关注,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再依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所谓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就是指零到六岁儿童在家庭成员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生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很有帮助。诚然,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的情绪、家长的关注、家长的教育方法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十分大,只有在亲子关系融洽的情况下加以合适的教育方法,孩子才能把家长的话听入耳、记入脑。这样,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规范的认知、身体成长、智力开发、个性发展等,都能在学前阶段启蒙并迅速发展起来。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是家长通过家庭教育活动,把自己孩子培养成自己所希望的人,任何一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其目的是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的目的,说到底,主要取决于家长的社会生活经历和思想文化素质。 总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运用能力强,创新意识强,长大能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然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育中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革,家庭结构、父母价值观等发生了明显变化,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一些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 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这当然是毋庸质疑的,越来越多家长认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很多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会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培养孩子的感受力、情绪控制力与心理承受的能力,避免孩子遭遇不必要的挫折、伤害和打击。正因为如此,家长会采用一种民主的教养方式和态度与孩子交往和进行家庭教育。由于在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也相应地出现了几个教育孩子的误区: 误区一,民主就是溺爱。这是现代父母,经常犯的错误之一。认为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就是一切按孩子的意志为转移,凡事都要满足孩子的需要,容不得孩子有一点的委屈。并且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这种认识是越来越普遍。许多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尊重孩子的表现,实际上这是一种溺爱。父母需要与孩子建立民主的平等的教养关系,然而,任何的民主与自由都是有前提的、有条件的,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允许的范围之内,特别是当孩子年龄小,孩子并不能了解父母行为的意义,而往往认为是父母在疼爱自己,从而养成一种一

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

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 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 导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由WTT为您整理出的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一、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不仅来自于学校和社会,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又与家庭收入有关。例如,有资料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家庭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对低下。其结果就是城镇家庭有能力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随着城市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资的拉大,将会有更多的家庭因为缺乏购买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资认识而无法实现学生对教育的需求。 2.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1)“全面发展观——利用各种因素促进动态生成;与“成绩至上观” “全面发展观”即德、智、体、美、劳动技能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不仅要进行智育,而且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受教育者形成来那个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美育,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杜威曾言:“教育历程本身以外别无目的,它便是自己的目的。”蔡元培也在他的教育著作中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份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而农村的一些家长不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对受教者的期望过高,把考上大学作为受教育者成才的衡量标准和唯一出路,将分数教育、比较教育、择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2)“教育无用观”与“教育有用观” “教育无用观”是在大学扩招以后才逐渐流行,并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几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大批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就业困难,毕业论文答辩。大学生就业困难状况确实存在,但也应该看到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民族素质和自身发展的深度影响,不能因噎废食。 (3)“女子无才便是德”与“教育平等观”

中美家庭教育的对比与分析

中美家庭教育的对比与分析 [1509] (2008-08-07) 将中美的家庭教育进行对比并非贬低中国,而是反思中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整个育人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鄙人作为50年代出生之人,家庭教育并不成功,虽然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80年代初为人父之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教育子女。因此,在互联网十分发达的今天,抒发一点家庭教育方面的感想,对于即将成为父母的中国 80 后一代,可能会有所启迪。 一、 美国:从小就让婴幼儿在小房间单独睡觉 中国:婴儿出生后立马睡在父母的 中间或爷爷奶奶那里 二、 美国:孩子摔跤,父母不会搀扶,一定让他自己爬起来 中国:孩子摔跤,全家搀扶,大人之间互相指责,从小养成孩子的“太子”习惯 三、 美国:小孩子按正常时间与家人一起吃饭,不开小灶 中国::经常有大人拿了调羹追在玩耍的孩子后面喂饭 四、 美国:父母要几岁的孩子做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洗衣服等 中国:父母让孩子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功课上面,不少二十多岁的青年从来不做家务 早报导读 [名家专评] 薛理泰:为何朝鲜坚持要发射卫星? [中国早点] 一薄一扁 / 7加4等于14? [南中国海] 南海对峙 中国第3艘海监船现身 [朝鲜问题] 朝鲜火箭飞行一分钟后解体坠落 1周点评:千万富翁白手起家的秘密!

五、 美国:即使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也鼓励孩子自己劳动挣钱 中国:上海、北京一些空置房的户主,是一批未成年的“公子、公主”;不过,最近几年,有一批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利用暑假打工,体验生活。 六、 美国:尊重孩子的意愿,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 中国:把高考作为指挥棒,帮孩子安排好一切,一切围绕孩子的读书 七、 美国:家长鼓励孩子做登山、攀岩、渡海等危险性运动,培养“海盗”精神,凸现海洋文化 中国:孩子的安全是全家的第一要务,“宝宝”长大以后,只能是温室里面的“花朵” 八、 美国: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自己挣钱读书,很多人勤工俭学,或十几年时间拿个博士学位 中国:在大中城市里,大多数家庭最大的投资便是教育,幼儿园“择校费’动辄几万,留学外国更是几十万、上百万。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常上网吧玩通宵游戏。 九、 美国:即使是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也很节俭,同学无论是一起进公园或到舞厅,还是在餐馆用餐,一切费用大都是“AA制” 中国:即使是“贫困生”,也有人挪用学费,用于上网玩游戏,少数男学生把小肚子吃得隆起,苏州大学学生开宝马等中高档轿车已经是屡见不鲜 10、 美国:父辈一般不给孩子财产继承权。美国人认为,让孩子坐享其成是人生中最糟糕的事,这会使孩子没有机会去经历他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比尔.盖茨是最生动的例子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7880514.html,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美家庭教育比较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金田》.2015年4期.刘琳. [2].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2期.闵正威.李昊凤. [3].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初探. 《学园》.2015年18期.杨爱荣. [4].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及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新西部 《改革与开放》.2011年1期.王雷英. [7].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新校园(下旬刊)》.2010年6期.李清杰. [8].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4期.黄小勇.黄菜方. [9].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11期.李子银. 二、中美家庭教育比较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文化价值观视野中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被引次数:17 作者:杨志华.比较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2].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及其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作者:马丽敏.思想政治教育西安理工大学2013(学位年度) [3]跨文化视角下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以《虎妈赞歌》为例. 作者:陈熙.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成都理工大学2014(学位年度)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7880514.html, [4].中美现代家庭道德教育比较.被引次数:3 作者:夏洪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海南大学2007(学位年度) [5].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被引次数:5 作者:林海玲.思想政治教育大连理工大学2009(学位年度) [6].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研究.被引次数:4 作者:杨恒.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武汉理工大学2007(学位年度) [7].中美两国亲职教育实践的差异性探析. 作者:冯丹.比较教育学曲阜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8].差异与融合——《虎妈战歌》引发的中美家庭教育观思考. 作者:张易娟.英语语言文学河北农业大学2014(学位年度) [9].中美情景剧中亲子冲突互动过程的比较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刘佳.中外教育关系华东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10].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作者:苏桃芳.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学位年度) 三、中美家庭教育比较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由中西文化的比较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张颖,20132013北京城市发展与文化创新研讨会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第二届本科学术论坛 [2]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黄河清,2012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 [3]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观念的碰撞. 李洋,2008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第六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也是最初最重要的教育环境。儿童的家庭教育教育,不仅仅一个家庭内的头等大事,更加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希望。家庭给予儿童的教育是不可逆转的,儿童时期的教育基本决定了人的一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试图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儿童的起点和基点、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四个方面,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阐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学前儿童的家长重视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重要性;教养方式;原则 引言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关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家庭教育是教育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教育与影响过程。[1]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2] 1.学前家庭教育是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从其涵义上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接受的来自家庭其他成员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作用;狭义的家庭教育则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前, 由父母或其他家庭长者对其所施加的有意识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是一种充满了亲情的教育和一种稳定的持久性教育。[1] 1.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有明显的三个特点: (1)教育内容包罗万象。家庭既要负责儿童的衣食住行,又要担负起人格发展的重任,还要培养孩子的的生活能力、体格发育、学习习惯、品行修养等,家庭要承担起儿童全面成长的重大责任。 (2)教育形式无固定模式。家庭教育没有特定的教育教学大纲、正式的教育组织形式,也没有统一的教育内容和教材,更没有行政部门的评估考核,一切教育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3)教育因素复杂多样。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因素诸多且互相交叉,并接受自然条件约束,不可人为选择,又缺乏严格的制度,因此家庭教育艰巨又复杂。 1.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及意义 1.2.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最好最全的家庭教育论文

最好最全的家庭教育论文 第一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 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

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 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 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 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 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 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 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 ……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 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 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

试谈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自考本科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试谈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 发展趋势 专业:学前教育 姓名:陈雪莹 指导教师: 院系站点:荆州教育学院 湖北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 2014年6月20日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评审表

目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1) 一、家庭教育的认识变化的四个方向 (2) 二、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2) 三、走向新时期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 家教观念上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错误!未定义书 签。 (二) 在家教内容上重视基础性、个性和闲暇教育错误!未定 义书签。 (三) 在家教方法上重视实践、兴趣、沟通及家校合作 (6) 四、我国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新的发展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8) 附录 (9)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谈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摘要: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是如何的呢?它的前景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它的发展和现状出发来阐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新趋势,使全社会更加关注并充分认识学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潜在价值,更好的推动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趋势 引言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的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幼儿的健康成长。 以往的教育学著作中,通常是把家庭教育理解为父母对于子女的批评、指导、培养和管理活动。在美国,曾经把家庭教育称作家庭生活教育。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者大都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内部的事情,对家庭成员进行家庭中的角色与责任的教育,以使每个人承担自己的义务,保证家庭的和睦。70年代之后,美国有的学者强调家庭教育应当增进人际关系。 8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更倾向于把家庭生活教育当成全面提升人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素质的手段。我国大陆学者对于家庭教育概念的阐释,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也有很大的变化。80年代赵忠心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指出: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对其子女和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1998年顾明远主编的《教育

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

中国家庭教育的痛点:从小惯,长大管 孩子养成沉溺网络的坏习惯不能自拔 我一向主张家长给孩子留下充分的成长空间,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地放任娇惯。有的家长跟我说:“我并非一定要让孩子达到我的什么期望。但孩子养成了难以容忍的坏毛病,比如沉溺于网络、手机中不能自拔。不强制不行!” 孩子陷于网络、手机而不能自拔的,是我的学生中最普遍的现象。这些东西对有些孩子来说,如同毒瘾一样戒不了,最终严重影响到学业,乃至高中毕业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甚至有些学霸型的孩子,也会熬夜玩儿网络游戏。我知道,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但是,至少就我接触的圈子的情况看,中国的情况似乎比美国严重得多。 女儿不知道乔布斯是谁,因为她有许多自己的事情 我曾经在一系列文章中介绍过,美国的家长,特别是教育背景好的家长,在网络、手机等方面对孩子控制得很严。硅谷那些创造了这些玩意儿的高科技人士,往往更严。比如,硅谷的高工、高管喜欢把孩子送到当地的华德福学校,那里在一定的年级以前甚至连频幕都禁止。这些高科技人士,往往不让孩子在13岁以前接触网络、手机等等。过了这个年纪,每天的上网时间也控制得很严,而且上网一定要在全家的起居室,不得在自己的卧室里,等等。 我们的女儿,也是从小不接触移动通讯等玩意儿,乃至乔布斯死了的时候还不知道乔布斯是谁。我把这事晒在微博上,引起很多人的抨击,说我把孩子管出毛病。我告诉大家:女儿一天到晚有许多自己的事情作,从来没有用过乔布斯制造的产品,为什么一定要知道乔布斯呢?这下子更捅了马蜂窝:怎么会?没有iPad,iPhone?这不是变态吗? 对孩子一直“不教之教”,不干涉她的行为 她有计算机,可以在自己的卧室上网,我们进去从来不需要敲门获准。显然,她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为什么我们这么放心?也许,她确实看了些“不该看”的东西。但从她的行为中就可以观察出来:她对网络没有那种病态的瘾,不可能沉溺于某种有害的影响中。 她是学校同龄孩子中最后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 14岁那年向我们提出要台智能手机,原因是运动队训练、俱乐部活动等等,大家都在手机里打短信。她没有,误了好几次。最后决定给她买,她自己上网挑了个刚过时、仅能满足基本功能的型号。可以看出来,14岁前没有,她除了感到点不便外,没有什么同伴压力,一直不提买手机的要求。等决定买了,心里想的是怎么给父母省几个钱,放弃自己不需要的功能。上瘾的孩子当然不会这样。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姓名:闫姗姗班级:1003班学号:20103952 专业:英语 一、课题研究目的 1.正确认识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原因 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分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是我们正确借鉴美国的先进育人理念的前提。 2.寻找,借鉴美国一种更加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中美在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很多差异,在这个差异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借鉴美国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使中国的家庭教育趋于完善。 3.完善中国整个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作为教育中一个重要细胞,对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差异的对比研究能够有效的完善整个教育体系。.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4.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 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

主要场所,对其日后的良好习性的养成和智力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家长应当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研究教育方法,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包含了家庭教育在内的教育,也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是出于起点位置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现今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课题,家庭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而这种观念导致中美在教育方式上产生巨大差异。正确认识两国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特征,接着,对中美家庭教育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总结出从中美家庭教育对比分析中得到的启示。通过中美家庭教育的对比分析,使人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促进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开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内容 A.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设计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导读:一、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一)家庭教育误区 目前学期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误区: 1、儿童观落后 。如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了解、教育科学知识不足、孩子是附属品、个人愿望强加于孩子、天才教育大力宣传,而出现拔苗助长现象。 2、教育目标失衡。如家长过高的文化期望、职业期望、心理预期;重智力第一,加上早期教育思潮,忽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入校后厌学、逃学现象时有发生;轻能力,认为孩子太小啥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差;重身体,一味满足吃穿;轻心理健康,这么小,认为他们不需要或漠视忽略了。 3、教育方式不科学。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如认为孩子小或是自己忙,造成教养分离;极端的教育方式,如对孩子过分亲昵、照顾、纵容、包办、甚至不适当的满足一切需要,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会起适得其反作用。 4、与托幼机构教育相脱节。如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而老师则支持在游戏中学习;父母从自己愿望出发,让孩子上各种特长班,而老师则孩子自由发展。教育容偏差,导致教育力衰弱。 (二)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纵观以上,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育中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革,家庭结构、父母价值观等发生了明显变化,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大教育观——由狭义的家庭教育向广义的家庭教育发展。以往人们把家庭教育单纯的理解为关心孩子的学习,现在更多的家庭关注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等,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单向的家长向孩子实施教育走向双向的家长和孩子相互教育;关注家庭结构、父母婚姻关系、家庭人际关系等家庭生态因素对孩子成长带来的潜在影响;从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多种角度来考察儿童家庭教育等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逐渐丰富起来。 2、重视对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家长的教育。家长是家庭教育中的关键因素。许多家庭教育工作者呼吁,家庭教育的中心不是研究孩子的教育,而是研究家长的教育,他们发现家庭教育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家长。近年来,家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日益提高,家长学校的兴起、家长刊物的创办、家教经验的交流等为家长的学习与成长提高了平台。 3、走向学习型家庭。建设学习化社会,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旋律,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每个家庭开启21世纪大门的钥匙。学习型家庭是一种较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学习型家庭中,儿童和家长都可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每个学期儿童都是家庭的活跃因素,他们与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相互分享,促使家庭持续地、生态地发展。

中国家庭教育的常见弊端及分析

中国家庭教育的常见弊端及分析 中国家庭教育的常见弊端 赏识老爸周弘老师在谈他的教育经验时,常会谈到自己身上其他股肉不发达,唯有大拇指的肌肉很发达。婷婷从小到大,只要在他身边,他的大拇指总在她眼前晃来晃去。 不同的手指不同的含义。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用食指指责孩子的脑袋:你这个小傻瓜,咋这么笨啊? 孩子出了问题,有了过错,周老师总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问“我怎么了”,而许多家长往往数落孩子的不足,未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过失的。 其实如果来谈孩子有错,更多地应从家长身上寻找原因,如孩子的自私,冷漠大多与家长的溺爱有关;孩子攻击性强,也是与家长不民主的教育方式一脉相承的。 当然,我们提出家长的责任,也是为了孩子。 有太多因父母的无端惩罚而失去欢乐的孩子;有太多因学业过重而不会玩的孩子;有太多缺乏赏识而眼睛无光的孩

子……我的心在流泪。如果家长少一份过失,孩子则多一份幸福和快乐。 本章写作特点:前半部分重在分析,摆出现象,分析后果,让家长恍然醒悟,后半部分就孩子的常见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可展开,多举实例。一、悲观的思维方式,急功近利的心态。 之所以提出“赏识”这个概念,从国民的劣根性来说,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压抑不太久了,等级的观念根深蒂固。个体的精神状态取决于权威的决定,使个体的心理总是处于脆弱状态,心态容易失衡。因此,当国家足球队的教练米卢一开始提出的“享受生活”,享受足球的观念时,大多数人包括队员都斥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不符合国情。但一年半后,当中国队四战积分10分出线在望时,范志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四年前我们的实力其实比现在更强,状态比现在更好,但我们仍然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在于心态,米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中,中国队球员都变得轻松自信心”。 有位家长说,孩子的观念源于家长,而家长的观念则源于社会。社会的现实,浮躁的心态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论文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指:在生活中家长以自己的主观思维和见解,经过言传和实践生活体验,以达到对儿童教育和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心理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的优劣,父母的榜样作用对以后幼儿个性的发展起着引导和奠基作用。但是现实却不如人意,特别是父母亲本身的文化素质、自身涵养相对低时,缺乏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这时父母亲对孩子的负影响便成了孩子成长的阻力。 一、然而当前家庭教育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误区。 (一)对孩子过分溺爱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随之,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上升为小皇帝、小公主。由此造成了父母亲,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过分宠爱,或者说是溺爱。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儿童过分溺爱,只会让孩子渐渐失去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溺爱的后果便是孩子自私、冷漠、唯我独尊,且叛逆的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由于过多的庇护,会使这些儿童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他们一旦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便会无所适从,甚至会自卑而走向极端。而不能做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勇于挑战困难的人。且在宽容、放纵型父母教养下的儿童,一般性格较为冲动,不顺从、缺乏自控、专横,而且攻击性高,对成人易出现严重的反抗情绪。这种对孩子仅仅有家长自以为是的“爱的情感”并不是最理想的家庭教育。 (二)对孩子的错误给予指责和谩骂,总是将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比较 家长不能把孩子仅仅当做自己监护的对象,动辄撕碎儿童的尊严,刺伤儿童心灵。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宽容和帮助,而决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长期的对孩子的错误给予指责和谩骂,总是将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比较,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丧失自信心,心理扭曲等不好的影响。甚至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动力,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生活。 (三)父母亲本身的素质低,不能以身作则且与孩子又缺乏心灵上的沟通 在家庭教育中由于父母是儿童最直接、最经常、最持久的榜样,结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特殊关系,父母的举止,对于儿童的各种影响自然会在儿童的心中留下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痕迹,而子女又总是在生活中以父母作为榜样进行无意识的学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摘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塑造儿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康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不同,两国的家庭教育呈现出不同的教育模式。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入手,对两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结果进行比较,呈现出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家庭教育;比较 引言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也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美两国文化的比较 文化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其界定不一。早在19世纪,最有影响的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著名的“文化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我们认为文化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进程所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民族性格和思考模式等。由于历史背景、发展过程、观念意识等因素的不同,从而使中美两国的文化存在着许多差异。 (一)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反之,被视为不礼貌。美国人深受基督教新思想的影响,等级观念淡薄。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晚辈对长辈可以直呼其名,可以与长辈争论问题,提出自己个性的主张。 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集体利益永远大于个人利益。这与美国文化却是截然不同的。美国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到限制,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这在中国却被视为另类。 (二)社会关系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儒家伦理,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幸福家庭的标准为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亲情关系密切。一片“少有所抚,老有所扶”的祥和景象。在美国却不一样。美国人平等意识强调人人平等,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人人都要尊重自己,不允许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显赫的家庭背景也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因为他们坚信,不管怎样,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并且美国式的家庭结构相比中国就简单多了。 (三)民族性格的不同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领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关系,是人 累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广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 狭义: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1)、时代性和社会性(2)、亲情性和感染性(3)、针对性和随机性(4)、连续性和一贯性(5)、权威性和专制性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 (1)、充分利用家庭优势和社区资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施以多种影响。(2)、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增强体质。 (3)、激发认知兴趣,提高认知和能力。 (4)、掌握行为规范,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5)、发展审美能力。 (6)、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5.认知教育的任务: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动口,动脑习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 6.审美教育的任务: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表现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7.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1).理智性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热爱孩子,又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到感情与 理智相结合,理性施爱,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1)调节情绪 (2)理性施爱 (3)要求适度 父母容易感情用事的典型表现 第一种偏向性的娇惯溺爱 第二种偏向是操之过急 建议:加强自身修养,要理智,科学教育孩子。 案例:孩子对待不同家长态度教育不一致 分析:这是家长对待子女教育中态度不一致教育不统一形成的易形成孩子心理上的不正常状态养成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等不良习惯。家庭教育中必须遵守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原则。(2).科学性原则: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养育对儿童施加影响,使孩子能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目标成长。 (3).一致性原则:家长应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协调,使教育内容与要求,手段与方法等能前后一致,左右贯通,保证孩子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1.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要一致 2.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要一以贯之 3.家园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要一致 (4).渐进性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循序渐进的对孩子施予影响,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在对国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实属三足鼎立。作为教育源头的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家庭教育的迅猛发展。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家庭教育的对象、环境、内涵正发生着显著变化。然而,在独生子女背景的当下,我国家庭教育面临许多新挑战、新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阐述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意义现状对策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从一定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它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上的一切必然将会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反映到家庭中来,从而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既是基础教育的场所,又是终身教育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并且关系到学校、社会,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旺发达。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将家庭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然而这又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 1.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社会细胞中,少年儿童无时无处不在受着家长的影响,在有形和无形之中,孩子也在这有形与无形之中接受着教育,由于各家庭在政治、经济、物质、文化教育手段和态度等方面参差不齐的层次,少年儿童在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情感性格、意志气质方面千差万别。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也是其精神世界的开拓者。 2.家庭教育对提高民族素质及社会文明程度影响深远。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功能对促进民族优化、社会进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是人实现社会化的起始和基础,亦是实现社会化的通道和桥梁,它为人指引基本的人生之路,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