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人与自然下册第一单元 保护环境2粒米虽小实不易

二年级人与自然下册第一单元   保护环境2粒米虽小实不易
二年级人与自然下册第一单元   保护环境2粒米虽小实不易

课题2粒米虽小实不易设计者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粮食是怎样种出来的。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重点得要爱惜粮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

3、懂得从小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粮食是怎样种出来的。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难点得要

爱惜粮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

教学用具课件、图片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

谈话导入

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因此,我们学生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教室的垃圾桶里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面包;家里的餐桌下洒了一地的米饭;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同学们,我们先看一些浪费现象。播放课件)看了这些图片,此时老师的心情也难以平静,这种种的浪费粮食现象让我们深思,那么今天就从我们做起,一起来“爱惜粮食”吧。

1、同学们知道我们吃的白米饭,包子,馒头都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自由说

2、同学们都能大概了解,也能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请跟随老师到田间去看看,(播放课件)

3、从这一一图里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假设生1:想到了一首古诗《悯农》。

生 2:看到农民伯伯那么辛苦的在田间劳作,我想对同学们说:粮食是汗水换来的,同学们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生 3:以前我们浪费了许多粮食,太不应该了,太对不起农民伯伯了。

生 4:我知道了爱惜粮食就是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表现。

4、是啊,农民伯伯历尽千辛万苦,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汗水,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伯伯的辛勤汗水,是那么得来之不易。真可谓是“粒粒皆辛苦”呀。浪费一粒米饭,觉得没什么,扔掉一个馒头,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可实际上就是丢弃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5、同学们,你看这些地区因遭受自然灾害,比如说: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等。

课堂总结粮食没有收成,这时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粮食》此时此刻:粮食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6、是啊,粮食那么来之不易,而且还有更多的人需要我们节约的粮食。有人统计过,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全国人民一年节约的米足够1000个学生吃50年。这小小一粒米,还真不能小瞧。真是积少成多了不起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爱惜粮食,规定每年的 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让我们都来记住这一天。

书设计粒米虽小实不易爱惜粮食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