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智慧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智慧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智慧教学设计

篇一:课题3生活中的智慧教案

课题3生活中的智慧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过去的日常生活用品。例如,暖被子用的汤壶、捅炉子用的火筷子、蒲扇、水瓢等。准备一两种供小组体验活动时使用的旧式生活用品。

2、学生搜集过去的日常生活用品。询问家长,教科书上呈现的东西和自己搜集的旧物品,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历史年代,有什么用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2、读后发表意见:平时你见过这些东西吗?你知道这些东西的用途吗?

3、导语:这些旧式生活用品记录着过去年代人们的生活情况,反映了过去人们生活中的智慧,通过对旧物品的回顾和体验,我们会对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物品。

2、教师展示自己找到的旧物品。

3、教师提问:当时,这些东西为什么被人们所喜爱和利用?现在哪些东西已经被淘汰了,哪些东西现在还在使用,为什么?

4、教师总结。

五、体验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用具,亲身体验一下它的用途,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

六、学看年表

2、说一说:每一横排中的内容是什么?(同一类用品)

最上面的小标题说明什么?(不同时期)

七、讨论

你刚才使用了什么用具,有什么体验?结合年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生活用品今天用起来可能觉得不是很方便,甚至有些笨拙,但是在当时确是很了不起的发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篇二:《我们的智慧》教学设计

《我们的智慧》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掌握理智处理冲突的常见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学习新课

1、智慧树上开新花

师:从《负荆请罪》中同学们能感知到一些什么?

师:宽容对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

生:宽容是智慧树上着新花;既是一个人的修养,又是交往的基本准则。

(板书)智慧之花一:宽容

(2)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的宽容事情吗?

你能说出一些有关宽容的名人名言吗?

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

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归纳:从这些关于宽容的名人名言中,可见宽容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

别人的矛盾、摩擦她都一一记在心里,一生气就拿出来讲。渐渐地,她发现班里的同学都不愿意接近她,就连几个要好的朋友也渐渐疏远了。

师:小文怎样才能摆脱孤独,获得同学的友谊?

生:容忍他人的缺点;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慎言慎独;拥有宽广的胸怀??

师:从这些同学的日记中描述的事情,请说说什么是换位思考?

归纳:心理换位是我们化解冲突的又一智慧之花。

(7)当冲突发生时,我们还有其它化解冲突的智慧的智慧之花吗?

(板书)主动道歉;控制情绪,冷静下来;开诚布公谈一谈;请人调解??

师:当我们与别人发生了矛盾或冲突,有时当面不好解决,用写道歉信的方式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引导学生学写道歉信讲解道歉信的写法。

(9)阅读“小资料”。

开展模拟调解活动。

在阅读的基础上再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我们的智慧

1、宽容

2、心理换位

3、主动道歉;控制情绪,冷静下来;开诚布公谈一谈;请人调解??

3、写道歉信

4、调解

5、彼此互相尊重

篇三: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学设计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其解析

【内容】

(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没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

进步性

局限性

、活的灵魂

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改革、

1

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三个代表”

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本质

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主题、是的集中体现

【解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物质(存在)与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第一轮复习阶段,学生在高二时就已经学习过关于哲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即将要复习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随着复习课的推进,在这一单元将对这些概念知识在进一步的进行升华,并对在这一单元所涉及到的哲学的基本关系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同时了解一些初步的哲学关系。

二、目标及其解析

【目标】

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本义、哲学的派别、哲学的任务理解: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含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理论成果

掌握:存在(物质)和思维(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的基本观

点及其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的作用

2

【解析】

在这一轮复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基本知识的整理和疏导,在此基础上,随着复习课的推进,在这一板块将对这些概念知识在进一步的进行升华,并对在这一板块所涉及到的哲学的基本关系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让学生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同时理解一些初步的哲学关系,并掌握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运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哲学知识的基本内容,以哲学的基本问题为始终,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在存在(物质)和思维(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受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加大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难度。通过新课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理解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的形态这一问题上难度较大,大多数学生难以辨清具体观点属于哪一种具体形态。另外,学生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这一知识点过程中也存在问题,原因可能是学生对教材中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记忆不够深刻。

《生活中的推理》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

《生活中的推理》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2. 让学生在推理过程中领悟出相应的方法,从而对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出其结果。 3. 通过将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把“对现象的推理”作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这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这种类型的问题原本只出现在数学奥林匹克教材中。如今,这些生动有趣而又易于学生接受的知识溶入数学课本中,也是新教材在编排上一个大胆的尝试与创新。立足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教材在问题设计的难度上都不是很大,一般都有一个可以直接判断的条件,学生只要找准关系句,就能较为轻松地推理出其他的相关结论。让学生亲身经历对生活现象判断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

教材编写的重要目的之一。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 讲述。 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笑笑和小明来咱们班做客了,他们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问题。 2. (电脑)演示。 (1)小伙伴们,你们好!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真是太棒了!根据自己的爱好,我们三人分别参加了其中的一项。 (2)演示: (3)提问:同学们,你能猜出我们在哪个兴趣小组吗? (评析以学生熟知的人物笑笑、淘气作为情境的主角,通过多媒体的生动演示,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小伙伴真的来到了他们中间。拉近了问题与学生的距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自主求知 1.交流。 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2.反馈。 (1)师:你们是怎样想的?你们愿意跟大家交流吗? (2)还有别的想法吗? 教师适时板书:淘气喜欢航模→航模小组 笑笑不喜欢踢足球→电脑小组 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足球小组 3.提问。 (1)你觉得这三句话中,哪一句最重要? (2)为什么? 4.共识。 “淘气喜欢航模”这句话最重要,因为通过它不仅直接知道了淘气是航模小组的,还能帮助我们判断其他两个人是什么小组的。 5.激趣:除了用阅读分析的方法来思考外,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 6.画表格: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26-28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一、动画情境,体会大数 1、师:同学们,你们看,他是谁?(课件出示:智慧老人图片)寒假期间,智慧老人到各地去旅游,给我们寄来了四张图片,我们去看看吧! ①图中画的是什么?知道它有多高吗? ②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有多高呢?一起读读这个数。) ③图中有什么?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多少颗?(还有更多的星星是用肉眼不能看到的,只能借助望远镜。) ④这幅图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谁来介绍一下。 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在感受画面的基础上讨论一下) 这几个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2、这些图片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新知识。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大数,把你知道的大数说

给同学们听一听。 3、像这些数都是生活中的大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些生活中的大数。(出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感悟大数 1、建立表象,数一数(1)教师出示一个大正方体(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老师有一个大 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1个小正方体),大家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 学生猜 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呢?你打算怎么数?动脑筋想想,(学生独立思考)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自由说一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2)用你们的方法我们来数数看(课件演示) ①女生1个1个的数,数出一排有10个小正方体。 ②男生10个10个的数,数出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 ③全班100个100个的数,数出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 数到9个百时,师问:现在有几个百,接下来是几个百?10个百是多少? (生:10个一百是一千)师加以肯定:对,10个一百是一千。 (3)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通过大家的共同合作,我们知道了1个大正方体是1000个小正方体。(师演示) 那么现在这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同时出示10个正方体)你想怎么数呢?同桌互 相说一说。 学生边汇报课件边演示数一数。 数到9千时,问:现在有几个千?接下来是几个千?10个一千是多少?(10个一千就是一万)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今天我主要来讲一讲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的几个趣味问题: 缪勒--莱耶错觉 看看上面的带箭头的两条直线,猜猜看哪条更长? 是上面那条吗? 错了!其实它们一样长. 这就是有名的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它是指两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外的两条斜线,另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内的两条斜线,则前者会显得比后者长得多。现在明白了吗? 大金字塔之谜 墨西哥、希腊、苏丹等国都有金字塔,但名声最为显赫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金字塔,阿拉伯文意为"方锥体",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国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员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宝塔形。是由于它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译为"金字塔"。埃及迄今发现的金字塔共约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耸巍峨而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据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国考古学者估计,胡夫大金字塔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000块,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二。1789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于当年7月21日在金字塔地区与土耳其和埃及军队发生了一次激战,战后他观察了胡夫金字塔。据说他对塔的规模之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估算,如果把胡夫金字塔和与它相距不远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和孙子孟卡乌拉的金字塔的石块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条三米高、一米厚的石墙沿着国界把整个法国围成一圈。在四千多年前生产工具很落后的中古时代,埃及人是怎样采集、搬运数量如此之多,每块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垒成如此宏伟的大金字塔,仍是十分难解的谜。 胡夫大金字塔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的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塔原高146.5米,经风化腐蚀,现降至137米。塔的底角为51°51′。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英国《伦敦观察家报》有一位编辑名叫约翰·泰勒,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他曾根据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经过计算,他发现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难以置信地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而是51°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因而,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即可求得圆周率。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它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泰勒还借助文献资料中的数据研究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使用何种长度单位。当他把塔基的周长以英寸为单位时,由此他想到:英制长度单位与古埃及人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否有一定关系?泰勒的观念受到了英国数学家查尔斯·皮奇·史密斯教授的支持。1864年史密斯实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数学上的奥秘。例如,塔高乘以109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大金字塔不仅包含着长度的单位,还包含着计算时间的单位:塔

生活中的平移 教学设计

山西电教 SHAN XI DIAN JIAO 一、教材分析 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在图形变换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七下教材中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认识平移及其性质,有助于学习探索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平移概念及探索平移性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在运动变化中寻找图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发展了空间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结合情境发现问题并交流,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经历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能积极参与对平移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与平移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故本节课“图形平移的特征”应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的运动现象,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不够准确,缺乏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的能力。因此,我特意设置概括定义模式,引导学生得出平移的定义。 在探索平移性质的活动中,虽然学生具有平移的生活常识和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但学生的抽象概括、探索能力稍显不足。我在此设置了问题串,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发现结论。 根据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难点应确立为“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 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教学模式的选择 本节课我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及其特征,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2.活动的开展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鼓励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从事观察、想象、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3.分层次的教学 考虑到学生认知方式、思维策略以及认知水平 《生活中的平移》教学设计 太原市实验中学晁阳 JXSJ·教学设计 45·SXDJ

《有趣的推理》 教学设计

《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 董莉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内容是生活中的推理,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属于实践与综合领域。把“对现象的推理”作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这些生动、有趣而易于使学生接受的知识溶入数学课本中,也是新教材在编排上一个大胆的尝试与创新。立足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教材在问题设计的难度上都不是很大,一般都有一个可以直接判断的条件,学生只要找准关键句,就能较为轻松地推理出其他的相关结论。让学生亲身经历对生活现象判断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教材编写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2. 方法与途径目标: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发展推理能力。 3. 情感与评价: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4. 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清晰的演示推理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难点: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每人一张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看他是谁(柯南),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你觉得他聪明吗?为什么?对,在一些案件中,柯南正是根据错综复杂的线索,判断推理,最终缉拿凶手的。像柯南这种通过观察,分析问题的过程的能力就是我们数学中所说的“推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推理”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在每周二开设了第二课堂,淘气、笑笑和奇思也想加入咱们的兴趣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淘气、笑笑和奇思分别参加了什么课外兴趣小组吧。(课件出示第1题) 学校有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奇思根据自己的爱好分别参加了其中的一组。他们三人都不在一个组。 (1)先齐读题目,在自由默读。 (2)通过阅读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有足球、航模、电脑兴趣三个小组;生2:他们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组; 生3:他们三人都不在一个组。 师:“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是什么意思?生举手自由说。 师:你能确定他们分别参加了那个兴趣小组吗?(不能,没有给出信息) (3)补充信息 淘气不是电脑小组的。奇思喜欢航模。笑笑不喜欢足球。 (4)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把本组认为能让别人清楚明白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在本子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5)汇报,全班汇报自己的方法。(用文字叙述表示的方法和连线法) 文字叙述略 连线法:(叫生自己上来按照自己连的边说边演示) 淘气足球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说明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 教学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26-28的教学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一、动画情境,体会大数 1、师:同学们,你们看,他是谁?(课件出示:智慧老人图片)寒假期间,智慧老人到各地去旅游,给我们寄来了四图片,我们去看看吧! ①图中画的是什么?知道它有多高吗? ②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有多高呢?一起读读这个数。) ③图中有什么?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多少颗?(还有更多的星星是用肉眼不能看到的,只能借助望远镜。) ④这幅图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谁来介绍一下。 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在感受画面的基础上讨论一下) 这几个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2、这些图片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新知识。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大数,把你知道的大数说

给同学们听一听。 3、像这些数都是生活中的大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些生活中的大数。(出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感悟大数 1、建立表象,数一数(1)教师出示一个大正方体(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老师有一个大 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1个小正方体),大家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 学生猜 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呢?你打算怎么数?动脑筋想想,(学生独立思考)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自由说一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2)用你们的方法我们来数数看(课件演示) ①女生1个1个的数,数出一排有10个小正方体。 ②男生10个10个的数,数出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 ③全班100个100个的数,数出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 数到9个百时,师问:现在有几个百,接下来是几个百?10个百是多少? (生:10个一百是一千)师加以肯定:对,10个一百是一千。 (3)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通过大家的共同合作,我们知道了1个大正方体是1000个小正方体。(师演示) 那么现在这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同时出示10个正方体)你想怎么数呢?同桌互 相说一说。 学生边汇报课件边演示数一数。 数到9千时,问:现在有几个千?接下来是几个千?10个一千是多少?(10个一千就是一万)

大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信号》含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信号》含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生活中的信号》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引导观察生活中的信号,大胆创造自己班级的信号,简单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初步了解各种信号,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生活中的信号》含反思教案吧。 背景分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通讯工具、联系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活动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体验与社会、与同伴之间的亲密联系,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信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可以为我们传递信息,指引我们做事情,在一次音乐活动小司机中我发觉大班幼儿对信号非常感兴趣,并渴望去了解它们,所以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信号这一社会活动。活动中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调动幼儿的思维兴趣,激活孩子的创新思维,展开他们的思维空间。活动中注意体现出创新思维的多种方法:扩散思维活动、想办法、模仿活动、由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活动、创新想像与操作活动等。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为日后的创造力培养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初步了解各种信号。 2.引导观察生活中的信号,大胆创造自己班级的信号。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 2.红灯、绿灯(卡片)

3.字卡:声音信号、光信号、动作信号 活动过程: 一、课前经验导入 教师出示幼儿与家长共同搜集的信号图片做成展板。 二、了解古代的信号 师:写信是我国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发生了紧急的情况,来不及写信,比如:敌人快攻打到我们这里了,古代的人会用什么方法通知其它人呢?(幼儿回答) 师利用课件小结: (1)烽火、狼烟 小朋友还记得我国最长的墙是什么吗?长城就是古代人们为了抵御敌人建造的,每隔一段距离就设一个烽火台,当发生状况时就一个接一个的点燃烽火,用烟传递敌人来侵的信息。 (2)钟、鼓 古代发生重大事情时,例如起火、发大水等,人们会敲响钟或锣鼓等通知大家集合。 师:古代人充分利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这些信号来传递信息,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信息传递得慢而且准确性不高。 三、了解现代生活中的信号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电脑、电话等现代设备及时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随时随地和远方的朋友交流。不过,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人们也利用一些现代手段创造了许多信号来传递信息。 1.师幼玩游戏小司机,将信号渗透在游戏中。 幼儿开车出发,师随机出示红灯、绿灯、做交警手势、放120的声音,提示幼儿注意倾听、观察,遵守交通规则。 师提问:你们来回忆一下,刚才的游戏中,我都用了哪些生活中常用的信号?

平移教学设计(精选3篇)

平移教学设计(精选3篇) 平移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移教学设计(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平移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2、我能说出生活中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 3、我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学习重点和难点: 1、正确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学习流程: 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课件出示8个运动的画面:升国旗、缆车、小汽车、火车、纸风车、风车、风扇、时钟。

想一想:物体在平移的有: 物体在旋转的有: 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小组汇报,说出分类的理由。 2、联系实际,理解概念。 课件出示:运动着的小汽车、火车、升旗、滑滑梯。 想一想:平移有什么特点? 看来物体不久可以()平移,也可以xx平移,还可以xx平移。在移动过程中,物体的本身方向xx,物体沿()移动。 课件出示:旋转又有什么特点? 旋转是物体围绕()或()作xx运动,本身方向()。 3、边说边做。(课件出示)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小组内说说。 5、全班展示交流。 三、学习平移距离。 课件出示: 1、小树向()平移了xx格。 2、鸭子向()平移了xx格。 3、房子向()平移了xx格。 4、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

四、反馈总结。 1、先找对应点或边,后数格数。 2、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只需看这个图形上的某一点移动多少就可以了。 五、欣赏美丽的图案。(课件出示) 平移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41至43页,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 3.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探索研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发给学生方格纸及长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到了,为我们供暖的热电厂的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三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二)》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生活中的大数的教学设计 1、课前调查:生活中有哪些大数? 2、学具:豆豆 3、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学要点、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难点: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兴趣点:大数贴近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

作业要求①基本要求: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②较高要求:准确感受“千、万”的具体含义 ③个性探究: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的大数 1、谈话:理解图中的地点吗?你喜欢这所学校吗?为什么呀?那你对这个美丽可爱的学校了解多少呢?知道吗?例如:共有多少名老师?占地面积多大?…… 今天老师就先做一次解说员!(课件显示)听了刚才的介绍,你有什么发现吗?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想看吗?(显示:四幅图)读了这些说明,你有什么感受?把收集的资料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再说给大家听!(指名上台说,并即时评价) 2、揭示课题: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大数!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和探讨《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出发,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校园引入新课,使孩子对数学有着更多的亲切感,以学生提出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为引线,先展示老师提供的资料,再交流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大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二)、理解计数单位 1、数豆子(建立个、十、百的单位概念) 先数10个:你是怎么数的(板书:一个一个地数(个) 十个一是10(十))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生活中的推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按照一定方法进行推理。教学难点: 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用表格的形式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1、判断玻璃球在哪只手里。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做好玩儿的数学游戏,想参加吗?想参加的小朋友请你把手举得高高的,哦,我看见了!大家都想参加,仔细观察,精彩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 (师出示一个彩色的玻璃球)这是一个彩色的玻璃球,老师要把它藏在老师的其中一只手里。看好了啊! (师把手藏在桌子后面,然后把玻璃球放入一只手里)来,猜猜玻璃球在哪只手里? 有的小朋友猜会在左手中,也有小朋友猜会在右手中。 能不能确定在哪只手里? 大家都说不能确定, 为什么不敢确定? 有小朋友会说:老师有两只手,谁也不知道究竟在哪只手中。 (师张开了右手,做出举手的姿势) 现在,当我打开右手的时候,你敢不敢断定它在哪只手里? 哦,大家都知道在老师的左手里。 为什么? 小朋友一定会说:因为刚才右手打开了,那它肯定藏在左手里。 你们为什么这么肯定? 哦,因为老师只有两只手。现在排除了一只手,就只剩另一只手。

这就是推理的一个小知识,它叫作排除法。 当我们排除了一种可能,它就可以确定是另一种可能。 2、猜猜他是谁。 好,现在我们玩第二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 这是一张师生合影,我们要找的人就在其中,你能很快的猜出他是谁吗? 不能吗?为什么?因为人太多了,无法直接进行判断。 那么,老师就给大家提供第一条线索:他穿着干净的校服。 根据这一条线索,我们可以判断出,他一定是一名学生,不是老师。 那咱们就把老师排除掉。 现在猜出他是谁吗? 不能,还需要线索,对吗? 第二条线索很重要:他在第一排。 范围缩小了,咱们把目标就锁定在第一排同学的身上。 现在你敢确定他是谁吗? 还不能确定吗? 最后一条线索非常关键:他是男生。 仔细观察,第一排有几个男生,只有一个,因此,我们要找的就是他。太棒了!刚才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三条线索,进行了连续的思考,最终找到了正确答案。 其实在刚才的游戏当中,我们就运用了一些推理方法,把很多线索连续起来思考,把范围逐渐缩小,最终找到正确答案。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数学中推理的一种方法。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需要推理呢?今天我们一齐来研究:生活中的推理。 (设计思考:以学生熟知的猜球和找人的小游戏作为情境,通过多媒体的生动演示,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来到了小伙伴中间。拉近了问题与学生的距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首先,那我们就一起走入熟悉的校园去看一看那里有什么推理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第一课时数一数(一)

⑵计算机演示: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数到一千。(同学跟着计算机数) 师: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怎么数。 生: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数到一千。),数到10个; 再十个十个地数(出示),数到100; 最后一百个一百个数(出示), 2个一百是多少?3个一百呢?5个一百?9个一百?数到10 个一百就是多少?(出示)。 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师:接下来可以怎样数? 生:一千一千地数。 计算机演示: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九千,数到一万。(学生一起数) 师: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10个一千就是多少? 生:10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师: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 3师:老师有几幅图,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块? ① 师:介绍一下你怎么数地这么快? 生1:第一幅图有100个小木块,第二幅图有20个小木块,第三幅图有5个小木块,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生2:先看1个一百,再看2个十,最后有5个一,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②

师:我只看到3个十? 生:最后的12个小木块里有1个十,就是4个十,所以是142个小木块。 ③ 师:一百在哪了? 生:10个十就是100,所以是105个小木块。 ④ (三)应用新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百、十、个摆好的,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个小木块。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粒豆子? 生:不能。 师:你们数一数,再摆一摆,不仅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还要让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活动要求: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 小组活动(略) 小组汇报 师:汇报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个豆子,怎么摆的? 组1:我们组有963个豆子。有9个百,6个十,3个一。 组2:我们组有972个豆子。有9个百,7个十,2个一。 组3:我们组有954个豆子。有9个百,5个十,4个一。 组4:我们组有990个豆子。有9个百,9个十。 组5:我们组有1012个豆子。有10个百,1个十,2个一。组6:我们组有988个豆子。有9个百,6个十,8个一。 组7:我们组有995个豆子。有9个百,9个十,6个一。 组8:我们组有933个豆子。有9个百,3个十,3个一。 组9:我们组有910个豆子。有9个百,1个十。 组10:我们组有989个豆子。有9个百,8个十,9个一。

陕西省咸阳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2生活中的推理

陕西省咸阳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2生活中的推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填空。 (共4题;共4分) 1. (1分)现在从甲、乙、丙、丁四个人中选出两个人参加一项活动.规定:如果甲去,那么乙也去;如果丙不去,那么乙也不去;如果丙去,那么丁不去,最后去参加活动的两个人是________ . 2. (1分)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 各是几? B=________,C=________ 3. (1分) 12个队参加一次足球比赛,每两个队都比赛一场,每场比赛中,胜队得3分,负队得0分,平局则各得1分.比赛完毕后,获得第3名和第4名的两个队的得分最多可以相差________分. 4. (1分)一种细胞,每隔1小时死亡2个,剩下的每个活细胞分裂为2个新细胞.如果最初有7个活细胞,问10小时后有________ 个活细胞. 二、解决问题。 (共10题;共46分) 5. (5分)小明、小勇、小军三个小朋友,小明比小勇轻,小军是最轻的。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6. (5分)王老师带着阳阳、小宇、小力、小颖和贝贝围成一圈做游戏(如下图),贝贝在王老师对面,王老师的两边是小力和小颖,小宇在贝贝的左边,小力正好在小宇对面.你能把他们的名字写在括号里吗? 7. (1分)有四条公路,长分别是361千米、234千米、230千米和123千米。你能根据下面小朋友的对话填出每条公路的长各是多少千米吗? ________ 8. (5分)甲、乙、丙三人,一个总说谎,一个从不说谎,一个有时说谎.有一次谈到他们的职业.甲说:

我眼中的智慧课堂

我眼中得智慧课堂 本学期我校进行了大胆得教学改革,全面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一步步得模仿、探索实践中,我对智慧课堂有了进一步得认识,我眼中得数学智慧课堂应当就是这样得: 智慧课堂应就是快乐得课堂,鲜活得素材,生动得课件,平等得对话,多元得评价,会使学生迈步在愉快得求知道路上。 智慧课堂应就是活动得课堂,独具匠心得教学活动,将引领着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不断体验着数学知识得神奇魅力。 智慧课堂应就是生活得课堂,以多彩得生活为学习背景,用真实得问题激起学习欲望,让学生走进生活,体会“生活就就是数学,数学就就是生活”。 智慧课堂应当就是反思得课堂,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就是开启智慧得金钥匙。智慧课堂应适时引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得策略,反思数学思想方法,反思“错误”得原因,从而优化思维能力,养成良好得思考习惯,提高用数学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能力. 智慧得课堂应当就是合作得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就是课堂得命脉,要营造平等、民主、与谐、轻松得课堂气氛,给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学习得平台,莫再让她们“戴着镣铐跳舞”。让她们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勇于交流,勇于展示,共同成长。教师当好帮助者、引导者,发动机,助燃器,为她们“推波助澜”. 反思我得数学课堂,孩子们能真正沉浸在愉快得学习氛围里么?一个多月以来,借着智慧课堂教学得东风,大部分孩子在小组活动中展示自己,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积极展示个性,展示风采.从她们亮晶晶得双眸里,从她们高举得小手上,从她们自信得神态上,从她们红扑扑得小脸上,我瞧到了快乐与满足,我也从她们得快乐里找到了自己得快乐! 但就是,不能否定,还有部分孩子得基础很差,对数学得兴趣不浓,数学领悟能力也不强,她们能真正地体会到数学得乐趣吗?她们能真正融入智慧课堂中来么?她们会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大胆得往前走,并坚实得走好每一步,才能寻求到答案。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享受到学习得快乐,就是智慧课堂教学得不懈追求! 一、树立新得教学理念 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师角色—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导演、教练、裁判、心理医生、辅导专家). 3、学生角色—课堂主角、学习主人、探究者。

生活中的推理教学设计(师兰)

生活中的推理 川大附小三年级数学组:师兰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推理》 教学目标: 1、通过猜年龄、选课程等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应用意识。 2、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表格进行生活中的推理。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相关图片、信封3个 学具准备:每人一张题单、每个学习小组一个信封(装有题单一份)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学习主题 情境内容:老师有多大? 孩子们,我们相处三年了,你们了解老师吗?你们知道老师的的什么信息呢?(姓名、任教学科、爱好等)你们想了解的可真多,想知道我的年龄吗?我得让大家猜猜——我可能有多大?(学生猜测) 师:刚才大家猜想时由于缺少信息提示,比较难猜准。提供大家一点信息,再猜猜并说说你的想法。“26岁、39岁、49岁中我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学生答题并说出想法。 师:大家现在用的方法就是福尔摩斯、柯南这些侦探们常用的方法——推理。(板书:推理)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一些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判断。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有趣的数学问题就是——生活中的推理。(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经历推理过程,合作交流形成一定推理方法 (一)判断粉笔在哪只手里 师:我们先通过玩一个小游戏,来感受一下什么是推理?

师出示一根短一点的粉笔,说:这是一根粉笔,老师把它藏在其中一只手里。把手藏在身后,然后把粉笔放在一只手里。问:来,猜猜可能在哪只手里?(学生猜测) 师:刚才当我攥着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可能在左手里,有同学说可能在右手里。当我打开右手的时候,你敢不敢断定它在哪只手里?(生答题并说出想法)师:这就是推理的一个小知识,它叫作排除法。 (二)猜兴趣小组 1、创设情境 师:老师从智慧老人那里了解到这样一件事(课件出示例1前半部分):“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你读懂了吗?说给大家听听,“分别”是什么意思?(生口头分析:每一项只有一个人参加。)师:从这些信息中你能确定他们分别参加了哪个兴趣小组吗? (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条件不足,就存在着很多种可能,但又都是不确定的。 2、提供推理条件 幸好智慧老人还给我们提供了几条信息(课件出示例1完整信息):“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淘气喜欢航模。” 师:现在你们能推断出他们分别是参加了哪个兴趣小组吗?(老师要请大家先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推理,然后在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记录员把结果写下来。(学生开展讨论活动,教师巡视、参与。) 3、交流推理结果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小组成员共同的参与,每个小组都把本组认为能让别人清楚明白的方法记录在作业纸上,现在请每个组选个代表来讲一讲你们组的推理过程。 (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对推理判断思维严密、口头表达清楚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对表述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和鼓励。) (提示一:题目中的每句话都要认真阅读,而且还要把每句话连起来考虑,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板书:抓住主要信息) 4、利用表格记录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

生活中的大数(教案)

《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教案(多媒体) 一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教学的兴趣。 2、通过“说一说”、“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感受大数,发展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 教具:CAI课件 学具:每人准备100粒黄豆、10根火柴棒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畅游世界,进入科技之门,看看美丽而奇妙的世界!(播放CAI:出示图片) 师:看了之后,你们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呢? 生:……(板书:生活中的大数)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 (1)说一说 ①由学生说出在准备100根火柴时,他是怎么数的?学生一起数,一个一个地数, 数到10。(出示CAI,板书:10个一是一十) ②每人都有10根火柴棒,指几名学生收集火柴棒,并说出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③由学生说出准备100粒黄豆,是怎么数的,有什么简便的方法? (2)数一数(课件显示:积木图) ①学生先思考、讨论 ②教师指导(CAI:出示一排10个小正方体),每10个一排,共10排(学生一起数)。 10个10排是100。(板书:10个十是一百) ③每100个是一层,一层层地数,数到900,10个百是多少?(出示课件)。10个百 是1000。(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④现在由学生收集1000粒黄豆,并说出用什么方法? (3)出示10个这样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正方体(课件显示)。学生们数,数到9000时,10个一千是多少? 10个一千是10000。(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3、巩固练习: (1)笑笑带来的问题——一本书有100页,10本书有多少页?(师示范:又叠上10本书) (2)淘气带来的问题——我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像这样的10所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 (出示课件:天安门广场周年庆典情境)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大数,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 师:好,现在可以把你们课前收集的关于大数的资料和小组同学门交流一下。

《群文阅读—寓言里的生活智慧》教案

群文阅读—“寓言里的生活智慧”教案 叶县昆阳中学修伟伟 选题说明: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往往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性。对于寓言,学生在小学就有所接触,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录入了《寓言四则》。因此,对于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阅读一些寓言作品,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从寓言作品中感受生活的道理,获得人生启示。鉴于此,我们本次群文阅读的议题选择为“寓言里的生活智慧”。 教学目标: 1、围绕议题“寓言里的生活智慧”,阅读七则寓言故事,发现寓言的基本特点,感受作品寓意,并从中获得生活启示。 2、在阅读中训练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围绕议题“寓言里的生活智慧”,阅读七则寓言故事,发现寓言的基本特点,感受作品寓意,并从中获得生活启示。 2、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训练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准备:

1、印发相关的群文阅读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呢?(多媒体出示图片: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坐进观天、守株待兔)这些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因为他们让我们收获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体裁,叫做“寓言”。(多媒体显示寓言概念,生齐读。)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一般篇幅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寓言”和其他的文学作品一样,都是生活的一种反映,而寓言又能够引导我们在体会作品蕴含的深刻道理的同时,从中获得教育,受到启发,这就是“寓言里的生活智慧”。(板书:寓言里的生活智慧) 二、研读《蚂蚁和蝉》,体会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 1、一生朗读《蚂蚁和蝉》,其他同学听读。 2、思考、回答问题(多媒体显示)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则寓言寄托了怎样的道理? 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板书:故事——道理——启示) 明确:

最新三级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有趣的推理 单位及作者:深圳市张丽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生活中的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及可能性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用“一定”、“不可能”描述事情的确定性,用“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学生经过二年多的学习,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基础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比较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探索,对推理活动兴致较高,部分学生对简单的推理已具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但学生用“表格法”进行数学推理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有条理地完整地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还有待提高。 本节课要经历和体验生活中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解决一些问题的过程。教材提出了两个问题:通过解决“分别在那个兴趣小组”,体验通过列表进行推理;通过解决“飞机模型分别放在了柜子的什么位置”,体验借助分类进行推理。 为帮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本册的“数学好玩”中安排了三个活动:“笑笑设计师”、“我们一起去游园”、“有趣的推理”。“有趣的推理”帮助学生感受心灵之美。 我们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由跑男撕名牌引出生活中的推理,让学生在推理过程中领悟出相应的方法,从而对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出其结果。 1.语言知识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在推理过程中领悟出相应的方法,从而对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出结果。 3.学习策略目标: 充分利用图片、情景的设置,对资源整合等教学手段,通过综合运用授导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策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将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