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外角》拔高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外角》拔高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外角》拔高练习

《三角形的外角》拔高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5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

A.75°B.105°C.110°D.120°

2.(5分)在△ABC中,∠A,∠C与∠B的外角度数如图所示,则x的值是()

A.60B.65C.70D.80

3.(5分)如图,顺次连结同一平面内A,B,C,D四点,已知∠A=40°,∠C=20°,∠ADC=120°,若∠ABC的平分线BE经过点D,则∠ABE的度数()

A.20°B.30°C.40°D.60°

4.(5分)如图,∠1的度数为()

A.100°B.110°C.120°D.130°

5.(5分)如图所示的图形中x的值是()

A.60B.40C.70D.8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6.(5分)在△ABC中,∠A=60°,∠B=45°,则∠C的外角等于.

7.(5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2:3,则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

8.(5分)如图,BD与CD分别平分∠ABC、∠ACB的外角∠EBC、∠FCB,若∠A=80°,则∠BDC=.

9.(5分)如图,∠A=70°,∠B=26°,∠C=20°,则∠BDC=°.

10.(5分)如图,△ABC中,BD为△ABC内角平分线,CE为△ABC外角平分线,若∠BDC =130°,∠E=50°,则∠BAC的度数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11.(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40°,△ABC的外角∠CBD的平分线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点F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DF.

(1)求∠CBE的度数;

(2)若∠F=25°,求证:BE∥DF.

12.(10分)CE是△ABC的一个外角∠ACD的平分线,且EF∥BC交AB于点F,∠A=60°,∠CEF=50°,求∠B的度数.

13.(10分)如图,已知在△ABC中,CE是外角∠ACD的平分线,BE是∠ABC的平分线.(1)求证:∠A=2∠E,以下是小明的证明过程,请在括号里填写理由.

证明:∵∠ACD是△ABC的一个外角,∠2是△BCE的一个外角,(已知)

∴∠ACD=∠ABC+∠A,∠2=∠1+∠E()

∴∠A=∠ACD﹣∠ABC,∠E=∠2﹣∠1(等式的性质)

∵CE是外角∠ACD的平分线,BE是∠ABC的平分线(已知)

∴∠ACD=2∠2,∠ABC=2∠1()

∴∠A=2∠2﹣2∠1()

=2(∠2﹣∠1)()

=2∠E(等量代换)

(2)如果∠A=∠ABC,求证:CE∥AB.

14.(10分)已知,直线PQ∥MN,△ABC的顶点A与B分别在直线MN与PQ上,点C 在直线AB的右侧,且∠C=45°,设∠CBQ=∠α,∠CAN=∠β.

(1)如图1,当点C落在PQ的上方时,AC与PQ相交于点D,求证:∠β=∠α+45°.

请将下列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CDQ是△CBD的一个外角(三角形外角的定义),

∴∠CDQ=∠α+∠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PQ∥MN(),

∴∠CDQ=∠β().

∴∠β=(等量代换).

∵∠C=45°(已知),

∴∠β=∠α+45°(等量代换)

(2)如图2,当点C落在直线MN的下方时,BC与MN交于点F,请判断∠α与∠β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5.(10分)如图,AC平分∠DCE,且与BE的延长线交于点A.

(1)如果∠A=35°,∠B=30°,则∠BEC=.(直接在横线上填写度数)(2)小明经过改变∠A,∠B的度数进行多次探究,得出∠A、∠B、∠BEC三个角之间存在固定的数量关系,请你用一个等式表示出这个关系,并进行证明.

解:(2)关系式为:

证明:

《三角形的外角》拔高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5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

A.75°B.105°C.110°D.120°

【分析】根据图形求出∠1,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得到答案.

【解答】解:如图,∠1=90°﹣45°=45°,

则∠α=60°+45°=10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

2.(5分)在△ABC中,∠A,∠C与∠B的外角度数如图所示,则x的值是()

A.60B.65C.70D.80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与∠ABC相邻的外角=∠A+∠C,

∴x+65=x﹣5+x,

解得x=7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

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

3.(5分)如图,顺次连结同一平面内A,B,C,D四点,已知∠A=40°,∠C=20°,∠ADC=120°,若∠ABC的平分线BE经过点D,则∠ABE的度数()

A.20°B.30°C.40°D.60°

【分析】首先证明∠ADC=∠A+∠C+∠ABC,求出∠ABC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ADE=∠ABD+∠A,∠EDC﹣∠DBC+∠C,

∴∠ADC=∠ADE+∠EDC=∠A+∠C+∠ABC,

∴120°=40°+20°+∠ABC,

∴∠ABC=60°,

∵BE平分∠ABC,

∴∠ABE=∠ABC=3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4.(5分)如图,∠1的度数为()

A.100°B.110°C.120°D.130°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

【解答】解:∠2=180°﹣140°=40°,

∴∠1=80°+40°=12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

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

5.(5分)如图所示的图形中x的值是()

A.60B.40C.70D.80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知:x+70=x+10+x,

解得x=6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6.(5分)在△ABC中,∠A=60°,∠B=45°,则∠C的外角等于105°.【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由题意:∠C的外角=∠A+∠B=60°+45°=105°,

故答案为105°.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

7.(5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2:3,则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5:4:3.【分析】先根据三个内角度数的比设未知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列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 的值,再求其对应的三个外角的度数并求比值即可.

【解答】解:设此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x,2x,3x,

则x+2x+3x=180,

6x=180,

x=30,

∴三个内角分别为30°、60°、90°,

相应的三个外角分别为150°、120°、90°,

则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150°:120°:90°=5:4:3,

故答案为:5:4:3.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的性质,比较简单,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并熟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其相邻的外角和为180°.

8.(5分)如图,BD与CD分别平分∠ABC、∠ACB的外角∠EBC、∠FCB,若∠A=80°,则∠BDC=50°.

【分析】先根据BD、CD分别是∠CBE、∠BCF的平分线可知∠DBC=∠EBC,∠BCD =∠BCF,再由∠CBE、∠BCF是△ABC的两个外角得出∠CBE+∠BCF=180°+∠A =260°,故∠DBC+∠BCD=(∠EBC+∠BCF)=13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

【解答】证明:BD、CD分别是∠CBE、∠BCF的平分线

∴∠DBC=∠EBC,∠BCD=∠BCF,

∵∠CBE、∠BCF是△ABC的两个外角

∴∠CBE+∠BCF=360°﹣(180°﹣∠A)=180°+∠A=260°,

∴∠DBC+∠BCD=(∠EBC+∠BCF)=130°

在△DBC中,∠BDC=180°﹣(∠DBC+∠BCD)=180°﹣130°=50°,

故答案为:5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5分)如图,∠A=70°,∠B=26°,∠C=20°,则∠BDC=116°.

【分析】BD交AC于H,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AHB的度数,再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

【解答】解:如图,延长BD交AC于H,则

∠AHB=180°﹣(∠A+∠B)=180°﹣96°=84°,

又∵∠C=20°,

∴∠CDH=84°﹣20°=64°,

∴∠BDC=180°﹣∠CDH=116°,

故答案为:116.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

10.(5分)如图,△ABC中,BD为△ABC内角平分线,CE为△ABC外角平分线,若∠BDC =130°,∠E=50°,则∠BAC的度数为120°.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CE是外角的平分线列式求出∠B的度数,再根据BD为内角平分线求出∠ABD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求出∠BAC的度数.

【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DBC+∠BDC=2(∠ABC+∠E),

∵BD为内角平分线,

∴∠DBC=∠ABD,

∴∠ABC+130°=2(∠ABC+50°),

解得∠ABC=20°,

∴∠ABD=×20°=10°,

在△ABD中,∠BDC=∠ABD+∠BAC,

即130°=10°+∠BAC,

解得∠BAC=120°.

故答案是:12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根据外角平分线求出∠ABC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也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有一定的技巧.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11.(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40°,△ABC的外角∠CBD的平分线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点F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DF.

(1)求∠CBE的度数;

(2)若∠F=25°,求证:BE∥DF.

【分析】(1)先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C=90°﹣∠A=50°,由邻补角定义得出∠CBD=130°.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即可求出∠CBE=65°;

(2)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CEB=90°﹣65°=25°,再根据∠F=25°,即可得出BE∥DF.

【解答】解:(1)∵在Rt△ABC中,∠ACB=90°,∠A=40°,

∴∠ABC=90°﹣∠A=50°,

∴∠CBD=130°.

∵BE是∠CBD的平分线,

∴∠CBE=∠CBD=65°;

(2)∵∠ACB=90°,∠CBE=65°,

∴∠CEB=90°﹣65°=25°.

又∵∠F=25°,

∴∠F=∠CEB=25°,

∵DF∥BE.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定义,角平分线定义.掌握各定义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2.(10分)CE是△ABC的一个外角∠ACD的平分线,且EF∥BC交AB于点F,∠A=60°,∠CEF=50°,求∠B的度数.

【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C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的度数.

【解答】解:∵EF∥BC,

∴∠CEF=∠ECD=50°,

∵CE平分∠ACD,

∴∠ACE=∠ECD,

∴∠ACE=∠ACE+∠ECD=100°,

∴∠ACB=180°﹣∠ACD=180°﹣100°=80°,

∴∠B=180°﹣(∠A+∠ACB)=180°﹣60°﹣80°=40°.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平行线的性质是解

题的关键.

13.(10分)如图,已知在△ABC中,CE是外角∠ACD的平分线,BE是∠ABC的平分线.(1)求证:∠A=2∠E,以下是小明的证明过程,请在括号里填写理由.

证明:∵∠ACD是△ABC的一个外角,∠2是△BCE的一个外角,(已知)

∴∠ACD=∠ABC+∠A,∠2=∠1+∠E(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A=∠ACD﹣∠ABC,∠E=∠2﹣∠1(等式的性质)

∵CE是外角∠ACD的平分线,BE是∠ABC的平分线(已知)

∴∠ACD=2∠2,∠ABC=2∠1(角平分线的性质)

∴∠A=2∠2﹣2∠1(等量代换)

=2(∠2﹣∠1)(提取公因数)

=2∠E(等量代换)

(2)如果∠A=∠ABC,求证:CE∥AB.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证;

(2)由(1)可知:∠A=2∠E,由于∠A=∠ABC,∠ABC=2∠ABE,所以∠E=∠ABE,从而可证AB∥CE.

【解答】解:(1)∵∠ACD是△ABC的一个外角,∠2是△BCE的一个外角,(已知),∴∠ACD=∠ABC+∠A,∠2=∠1+∠E(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A=∠ACD﹣∠ABC,∠E=∠2﹣∠1(等式的性质),

∵CE是外角∠ACD的平分线,BE是∠ABC的平分线(已知),

∴∠ACD=2∠2,∠ABC=2∠1(角平分线的性质),

∴∠A=2∠2﹣2∠1(等量代换),

=2(∠2﹣∠1)(提取公因数),

=2∠E(等量代换);

(2)由(1)可知:∠A=2∠E

∵∠A=∠ABC,∠ABC=2∠ABE,

∴2∠E=2∠ABE,

即∠E=∠ABE,

∴AB∥CE.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涉及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4.(10分)已知,直线PQ∥MN,△ABC的顶点A与B分别在直线MN与PQ上,点C 在直线AB的右侧,且∠C=45°,设∠CBQ=∠α,∠CAN=∠β.

(1)如图1,当点C落在PQ的上方时,AC与PQ相交于点D,求证:∠β=∠α+45°.请将下列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CDQ是△CBD的一个外角(三角形外角的定义),

∴∠CDQ=∠α+∠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PQ∥MN(已知),

∴∠CDQ=∠β(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β=∠α+∠C(等量代换).

∵∠C=45°(已知),

∴∠β=∠α+45°(等量代换)

(2)如图2,当点C落在直线MN的下方时,BC与MN交于点F,请判断∠α与∠β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写出推理过程,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2)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1)证明:∵∠CDQ是△CBD的一个外角(三角形外角的定义),

∴∠CDQ=∠α+∠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PQ∥MN(已知),

∴∠CDQ=∠β(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β=∠α+∠C(等量代换).

∵∠C=45°(已知),

∴∠β=∠α+45°(等量代换);

故答案为: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α+∠C,

(2)证明:∵∠CFN是△ACF的一个外角(三角形外角的定义),

∴∠CFN=∠β+∠C(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PQ∥MN(已知),

∴∠CFN=∠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α=∠β+∠C(等量代换).

∵∠C=45°(已知),

∴∠α=∠β+45°(等量代换).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15.(10分)如图,AC平分∠DCE,且与BE的延长线交于点A.

(1)如果∠A=35°,∠B=30°,则∠BEC=100°.(直接在横线上填写度数)(2)小明经过改变∠A,∠B的度数进行多次探究,得出∠A、∠B、∠BEC三个角之间存在固定的数量关系,请你用一个等式表示出这个关系,并进行证明.

解:(2)关系式为:

证明:

【分析】(1)依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ACD=∠A+∠B=65°,依据AC平分∠DCE,可得∠ACE=∠ACD=65°,进而得出∠BEC=∠A+∠ACE=35°+65°=100°;

(2)依据AC平分∠DCE,可得∠ACD=∠ACE,依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BEC=∠A+∠ACE=∠A+∠ACD,根据∠ACD=∠A+∠B,即可得到∠BEC=∠A+∠A+∠B=2∠A+∠B.

【解答】解:(1)∵∠A=35°,∠B=30°,

∴∠ACD=∠A+∠B=65°,

又∵AC平分∠DCE,

∴∠ACE=∠ACD=65°,

∴∠BEC=∠A+∠ACE=35°+65°=100°,

故答案为:100°;

(2)关系式为∠BEC=2∠A+∠B.

理由:∵AC平分∠DCE,

∴∠ACD=∠ACE,

∵∠BEC=∠A+∠ACE=∠A+∠ACD,

∵∠ACD=∠A+∠B,

∴∠BEC=∠A+∠A+∠B=2∠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时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检测(提高,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检测(提高,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ABC 中,AB=AC=BC,∠BDC=120°且BD=DC,现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角两边分别交AB,AC边所在直线于M,N两点,连接MN,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1)如图1,若∠MDN的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猜想:BM+NC=MN.延长AC到点E,使CE=BM,连接DE,再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可证.请你按照该思路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2)如图2,若点M、N分别是AB、CA的延长线上的一点,其它条件不变,再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用证明). 【答案】(1)过程见解析;(2)MN= NC﹣BM. 【解析】 【分析】 (1)延长AC至E,使得CE=BM并连接DE,根据△BDC为等腰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可以证得△MBD≌△ECD,可得MD=DE,∠BDM=∠CDE,再根据∠MDN =60°,∠BDC=120°,可证∠MDN =∠NDE=60°,得出△DMN≌△DEN,进而得到 MN=BM+NC. (2)在CA上截取CE=BM,利用(1)中的证明方法,先证△BMD≌△CED(SAS),再证△MDN≌△EDN(SAS),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如图示,延长AC至E,使得CE=BM,并连接DE.

∵△BDC为等腰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BD=CD,∠DBC=∠DCB,∠MBC=∠ACB=60°,又BD=DC,且∠BDC=120°, ∴∠DBC=∠DCB=30° ∴∠ABC+∠DBC=∠ACB+∠DCB=60°+30°=90°,∴∠MBD=∠ECD=90°, 在△MBD与△ECD中, ∵BD CD MBD ECD BM CE , ∴△MBD≌△ECD(SAS), ∴MD=DE,∠BDM=∠CDE ∵∠MDN =60°,∠BDC=120°, ∴∠CDE+∠NDC =∠BDM+∠NDC=120°-60°=60°,即:∠MDN =∠NDE=60°, 在△DMN与△DEN中, ∵MD DE MDN EDN DN DN , ∴△DMN≌△DEN(SAS), ∴MN=NE=CE+NC=BM+NC. (2)如图②中,结论:MN=NC﹣BM.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 学 教 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 2016年10月-11月 教师:李治民 第11章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等于1800 ,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a b c (1) C B A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拔高解答题专项(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拔高解答题专项 解答题 1.计算(每小题4分,共计16分) ⑴.()()43 3a a -?- ⑵. (ab 2)2 ?(﹣a 3b )3÷(﹣5ab ) ⑶()()22232x x y xy y x -x y 3x y ??--÷?? ⑷.()()5x 7y-35x+3-7y + 2.已知10x =3,10y =2. (1)求102x +3y 的值. (2)求103x ﹣4y 的值. 3.已知:(a +a )2=3,(a ?a )2=2,分别求a 2+a 2,aa 的值. 4.因式分解(每小题3分,共计12分) (1) 2342-x xy + (2) 822+-a a (3) 1322+-x x (4) x 2-1+y 2-2xy 5.甲、乙二人共同计算2(x +a )(x +b ),由于甲把第一个多项式中a 前面的符号抄成了“﹣”,得到的结果为2x 2+4x ﹣30;由于乙漏抄了2,得到的结果为x 2+8x +15. (1)求a ,b 的值; (2)求出正确的结果. 6.已知a +a =4,aa =2

(1)求a2+a2的值; (2)求(a?a)2的值. 7.解方程:2(x﹣2)+x2=(x+1)(x﹣1)+x. 8.请认真观察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中条件,试用两种不同方法表示两个阴影图形的面积的和. 方法1:. 方法2:. (2)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请用等式表示出来:.(3)利用(2)中结论解决下面的问题: 如图2,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a、b,如果a+b=ab=9,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9.(1)已知a+a=4,aa=1.5,求a3a+2a2a2+aa3的值; (2)已知三次四项式2a3?5a2?6a+a分解因式后有一个因式是a?3,试求k的值及另一个因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6.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一次函数拔高训练题

2014-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一次函数报告训练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已知方程0=+b x a 的解为23 -=x ,则一次函数b x a y +=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 ) (A)3 (B)32- (C)2- (D)23- 2.如图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A ,且与正比例函数y x =-的图象交于点B , 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A .2y x =-+? B.2y x =+ C .2y x =-?D.2y x =-- 3.将直线y =2x 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直线的解析式是( ) A.y=2x+2 B.y =2x-2 C.y =2(x -2) D.y =2(x +2) 4.直线l 1:y =k1x +b 与直线l 1:y=k 2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关于x 的不等式k1x+b >k2x 的解为( ) A、x >﹣1??B 、x <﹣1 C 、x<﹣2 ?D 、无法确定 5.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的直线是( ) (A )52+-=x y (B)x y 2= (C)43--=y (D )x y 34+-= 6.若一次函数m x y +-=43和22-+=m x y 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则m 的值为( )(A)3 (B)3- (C )1 (D)1- 7.如果在一次函数中,当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3 10.一次函数2-=ax y 与1+=bx y 交于x 轴上一点,则b a :等于( ) (A)2 (B )21 (C)2- (D)2 1- 二、填空题 (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已知函数y=3x+b 和y=ax ﹣3的图象交于点P(﹣2,﹣5),则根据图象 可得不等式3x+b>ax﹣3的解集是 O x y A B 1-y x =- 2 2题图 4题图 9题图 11题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 【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 【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 1.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 2.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 3.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 【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4练习. 【探研时空】 1.如图1所示,△ACF≌△DBE,∠E=∠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 2.如图2所示,△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 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 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4习题11.1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 疑难解析 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 形。 注意点: (1)三条线段(2)不在同一直线上(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记作“△ ABC ”, 读作“三角形ABC ”,除此△ ABC 还可记作△BCA, △ CAB, △ ACB 等.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 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在做题时,不仅要考虑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还必须考虑到两边之差小 直角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于第三边.) 二、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边的高,简称三角形的高。 1、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三条高都在 三角形的内部。 2、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 3、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 直线交于一点。 总结: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高在三角形内部的数量 3 1 1 高所在的直线是否相交 相交 相交 相交 高之间是否相交 相交 相交 不相交 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的位置 三角形内部 直角顶点 三角形外部 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 做这个三角形这边的中线. 三角形中线的符号语言: ∵AD 是△ABC 的中线 ∴BD=CD =1/2 BC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AD 是 △ ABC 的角平分线 ∴∠BAD = ∠CAD =1/2∠BA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重难点集锦

……………………………………………………………最新资料推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 2 1×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整式的乘法》拔高练习

《整式的乘法》拔高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5分)已知:(2x+1)(x﹣3)=2x2+px+q,则p,q的值分别为()A.5,3B.5,﹣3C.﹣5,3D.﹣5,﹣3 2.(5分)若()×(﹣xy)=3x2y2,则括号里应填的单项式是()A.﹣3y B.3xy C.﹣3xy D.3x2y 3.(5分)下面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A.b4?b4=2b4B.x3?x3=x6 C.(a4)3?a2=a9D.(ab3)2=ab6 4.(5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x2?x3=x6B.x2+x2=2x4 C.(﹣3a3)?(﹣5a5)=15a8D.(﹣2x)2=﹣4x2 5.(5分)计算()2017×(﹣0.6)2018的结果是() A.﹣B.C.﹣0.6D.0.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6.(5分)计算(a﹣1)(2a+1)=. 7.(5分)若(x+p)与(x+5)的乘积中不含x的一次项,则p=. 8.(5分)不等式(3x+4)(3x﹣4)<9(x﹣2)(x+3)的解集为. 9.(5分)若a n=3,则a2n=. 10.(5分)多项式(mx+8)(2﹣3x)展开后不含x项,则m=.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11.(10分)计算:(a+b)(3a﹣2b)﹣b(a﹣b). 12.(10分)计算:3a2b?(﹣a4b2)+(a2b)3 13.(10分)计算: (1)x2(x﹣1)﹣x(x2﹣x﹣1); (2)(2a)2?b4+12a3b2. 14.(10分)如图,某市有一块长为(3a+b)米、宽为(2a+b)米的长方形地块,中间是边长为(a+b)米的正方形,规划部门计划将在中间的正方形修建一座雕像,四周的阴影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n-·180°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条对角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

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外角》拔高练习

《三角形的外角》拔高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5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 A.75°B.105°C.110°D.120° 2.(5分)在△ABC中,∠A,∠C与∠B的外角度数如图所示,则x的值是() A.60B.65C.70D.80 3.(5分)如图,顺次连结同一平面内A,B,C,D四点,已知∠A=40°,∠C=20°,∠ADC=120°,若∠ABC的平分线BE经过点D,则∠ABE的度数() A.20°B.30°C.40°D.60° 4.(5分)如图,∠1的度数为() A.100°B.110°C.120°D.130° 5.(5分)如图所示的图形中x的值是() A.60B.40C.70D.8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6.(5分)在△ABC中,∠A=60°,∠B=45°,则∠C的外角等于. 7.(5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为1:2:3,则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 8.(5分)如图,BD与CD分别平分∠ABC、∠ACB的外角∠EBC、∠FCB,若∠A=80°,则∠BDC=. 9.(5分)如图,∠A=70°,∠B=26°,∠C=20°,则∠BDC=°. 10.(5分)如图,△ABC中,BD为△ABC内角平分线,CE为△ABC外角平分线,若∠BDC =130°,∠E=50°,则∠BAC的度数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11.(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40°,△ABC的外角∠CBD的平分线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点F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DF. (1)求∠CBE的度数; (2)若∠F=25°,求证:BE∥D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上)(含思维导图)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

(2)提负号; (3)全变号; (4)换元; (5)配方; (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 (7)灵活分组; (8)提取分数系数; (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 (10)拆项或补项.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二次根式拔高训练题).doc

富水中学八年级数学补习班试题 ( 二次根式训练题 ) 2015.3.21. 一. 计算题 1)(2 5 +1)( 1 + 1 + 1 + + 1 ). 2 3 99 1 2 3 4 100 2)( 5 32)(5 32); 3) 5 - 4 - 2 ; 11 7 4 11 3 7 4)(a 2 n - ab mn + n m )÷ a 2b 2 n ; m m m n m )( a + b ab )÷( a + b - a b )( a ≠ b ). 5 a b ab b ab a ab 6) 4 23 7) 5 26 8)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1 2 4 2 L 2003 2 2004 2 . 1 3 3 9.化简: y 2 3 2y 5 y 2 2 y 5 . 10)化简 6 8 1224 . 11)化简: 2366 4 2 . 3 2

)( 1 1 ggg 1 ) ( a 83 + a). 12 a 1 a 1 a 2 a 82 a a 83 二.比较大小 1)已知比较a,b,c的大小 2).设 a>b>c>d>0 且,x abcd, y acbd, zad bc .则x、 y、z 的大小关系. 3)比较m n 与m 1997n 1997 的大小. 4)比较19961995 与19971996 的大小. 三、二次根式的应用 (一)无理数的分割 1.设a为 3 5 3 5 的小数部分,b为 6 3 3 6 3 3 的小数部分,则2 1 b a 的值为() (A) 6 2 1 (B)1 (C)1 (D)2 3 4 2 8 2.设 5 1 的整数部分为 x ,小数部分为y,试求 x2 1 xy y2的值. 5 1 2 3.设 19 8 3 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试求a b 1 的值b (二)最值问题 1.若 x, y 为正实数,且x y 4 那么x2 1 y2 4 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____.2.实数a,b满足 a2 2a 1 36 12a a2 10 | b 3| |b 2| ,则a2 b2最大_ __.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清单: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用符号“△”加顶点字母表示,如“△ABC ”(读作“三角形ABC ”). 2.三角形(按边)分类 ?? ??????等边三角形三角形腰与底边不相等的等腰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 3.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三条高或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5.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6.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之间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 7.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边长度固定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固定不变,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所有的多边形中,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8. 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中,相邻两边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也称为三角形的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

(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9. 三角形的外角:由三角形的一条边和相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称为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为360°. 三角形外角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 (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10.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n 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叫做n 边形. 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1.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 边形的内角和为 .1802n ??-)( 12.多边形的外角:由多边形的一条边和它的相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外角和定理:n 边形的n 个外角的和为360°. 13.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n -条对角线,把n 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 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14..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也称为平面的密铺.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清单: 1.全等图形与全等三角形: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一次函数拔高训练题

2014-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一次函数报告训练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已知方程0=+b x a 的解为23 -=x ,则一次函数b x a y +=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 ) (A )3 (B )32- (C )2- (D )23- 2.如图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A ,且与正比例函数y x =-的图象交于点B , 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A .2y x =-+ B .2y x =+ C .2y x =- D .2y x =-- 3.将直线y =2x 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直线的解析式是( ) A.y =2x +2 B.y =2x -2 C.y =2(x -2) D.y =2(x +2) 4.直线l 1:y=k 1x+b 与直线l 1:y=k 2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关于x 的不等式k 1x+b >k 2x 的解为( ) A 、x >﹣1 B 、x <﹣1 C 、x <﹣2 D 、无法确定 5.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的直线是( ) (A)52+-=x y (B)x y 2= (C)43--=y (D)x y 34+-= 6.若一次函数m x y +-=43和22-+=m x y 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则m 的值为( )(A )3 (B )3- (C )1 (D )1- 7.如果在一次函数中,当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1<x <3时,函数y 的取值范围是-2<y <6, 那么此函数解析式为( ) A.x y 2= B.42+-=x y C.x y 2=或42+-=x y D.x y 2-=或42-=x y 8.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 ?=-=+n y mx b y ax 解是???-==13y x ,则一次函数b ax y +-=与n mx y -=的图象交点坐为( ) (A ))3,1(- (B ))1,3(- (C ))1,3(- (D ))3,1(- 9..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当y <2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1 C 、x <3 D 、x >3 10.一次函数2-=ax y 与1+=bx y 交于x 轴上一点,则b a :等于( ) (A )2 (B )21 (C )2- (D )2 1- 二、填空题 (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已知函数y=3x+b 和y=ax ﹣3的图象交于点P (﹣2,﹣5),则根据图象 可得不等式3x+b >ax ﹣3的解集是 4题图 9题图 11题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多边形 非正多边形: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1章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www. 12999. com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课时 本章小结………………………………………………………… 2课时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