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erchannel技术在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中的应用

Etherchannel技术在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中的应用
Etherchannel技术在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中的应用

民用航空气象管理规定

民用航空气象管理规定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的管理,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结合民用航空气象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的获取、处理、保存、使用、汇交和移交,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民用航空气象资料,是指在有关民用航空气象业务工作中涉及的各种载体形态的资料,包括基本气象资料和专业气象资料。 第四条民用航空气象中心、民用航空地区气象中心、机场气象台和机场气象站(以下简称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配备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管理所需的设施,指定专人负责资料的集中管理。 第五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制定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章资料的获取和处理 第六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根据业务需要,从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所属各级气象台站获取常规气象资料、航危报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天气雷达资料、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以及其他的基本气象资料。

第七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按职责收集本单位探测的气象资料,从民用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民用航空气象传真广播接收系统、航空固定电信网、世界区域预报接收系统和其它有效方式获取其他专业气象资料。 第八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附件一《民航气象服务机构绘制天气图的要求》,对所获得的常规气象资料进行处理,并填绘纸质的标准天气图。 第九条具有五年或五年以上24小时或13小时气象观测资料的机场气象台和机场气象站应当编写《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 具有五年或五年以上不定时观测资料的机场气象台和机场气象站,应当编写《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 第十条迁建机场的例行气象观测资料不足五年时,相应机场气象台和机场气象站应当编写或保留原机场至少最近十年的《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或《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 第十一条《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和《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的统计资料应当采用所在机场的《民航地面气象观测簿》和《民航地面气象观测月总簿》、《民航地面气象观测年总簿》的数据。上述数据不足以表明机场气候特征时,可以采用机场自动气象站资料或参考其它气象部门的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编写《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和《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所用资料应当自观测起始年份起。 第十三条《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和《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的气候资料统计和编写应当按照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民用航空气象第7部分:航空气候资料整编》(MH/T )的要求进行。

民航气象报文综合应用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民航气象报文综合应用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摘要:文章介绍了民航气象报文综合应用系统的需求及总体设计,该系统能够实现民航气象报文资料在多种业务系统之间的可靠传递,有效提升民航飞行安全保障能力。同时该系统还具备告警、监控、统计、自动索取、航危报收集、资料归档、数据库资料导入等功能,使其能在航空气象保障服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民航气象报文;告警;监控;总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3044(2011)30-7321-03 The Software Design of Civil Aviation Weather Messag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System CHEN Qi-ya, MI Chao (Northwest Civil Aviation Air Traffic Management Bureau, Xi'an 71008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design of civil aviation weather messag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system. This System can realize the stable interchange of such kind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ransaction systems, effectively increasing the capacity of civil aviation security. What's more,

民用航空气象管理办法

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的管理,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结合民用航空气象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的获取、处理、保存、使用、汇交和移交,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民用航空气象资料,是指在有关民用航空气象业务工作中涉及的各种载体形态的资料,包括基本气象资料和专业气象资料。 第四条民用航空气象中心、民用航空地区气象中心、机场气象台和机场气象站(以下简称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配备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管理所需的设施,指定专人负责资料的集中管理。 第五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制定民用航空气象资料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章资料的获取和处理 第六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根据业务需要,从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所属各级气象台站获取常规气象资料、航危报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天气雷达资料、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以及其他的基本气象资料。 第七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按职责收集本单位探测

的气象资料,从民用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民用航空气象传真广播接收系统、航空固定电信网、世界区域预报接收系统和其它有效方式获取其他专业气象资料。 第八条民用航空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附件一《民航气象服务机构绘制天气图的要求》,对所获得的常规气象资料进行处理,并填绘纸质的标准天气图。 第九条具有五年或五年以上24小时或13小时气象观测资料的机场气象台和机场气象站应当编写《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 具有五年或五年以上不定时观测资料的机场气象台和机场气象站,应当编写《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 第十条迁建机场的例行气象观测资料不足五年时,相应机场气象台和机场气象站应当编写或保留原机场至少最近十年的《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或《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 第十一条《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和《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的统计资料应当采用所在机场的《民航地面气象观测簿》和《民航地面气象观测月总簿》、《民航地面气象观测年总簿》的数据。上述数据不足以表明机场气候特征时,可以采用机场自动气象站资料或参考其它气象部门的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编写《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和《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所用资料应当自观测起始年份起。 第十三条《民航机场航空气候志》和《民航机场航空气候概要》的气候资料统计和编写应当按照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民用航空

《数据库原理》- 城市天气查询系统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城市天气查询系统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 2019 年01月06日

前言 当代社会,人们在出行前往往要了解当天或者随后几天的天气情况,然后根据天气情况推断自己的出行状态以及该携带何种物品,于是,天气预报就成为了他们判断并了解这些信息的手段。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天气预报系统及天气查询系统也在不断演变。及时,准确地向人们发布最新的天气情况是气象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但同时也要确保人们能够通过天气查询系统及时获得准确的天气情况。 这次课程设计,主要采用了SQL语言,设计者通过完善天气管理及查询系统的功能,其中包括查询,修改,增加,删除等,并利用需求分析,E-R图及相关结构设计对天气情况进行分析,为使用者及时,准确的提供当地最新及未来数天的天气情况预报,其中包括时间,温度,空气质量,相对湿度,风向,风力,气压等内容。使用者可以使用查询功能,按照地域或者时间查找相关的信息以及实现简单的统计功能。管理员可以凭借其身份认证在网络上完成修改,增加,删除等功能。从整体上看,此次设计的查询系统从某些方面来说还是可以满足人们的简单需求的,而且操作简单,布局容易,方便易懂。

目录 1 概述 (1)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 1.2相关技术分析 (1) 2 系统功能设计 (2) 2.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图 (2) 2.2系统功能模块 (2) 2.2.1员工管理模块 (2) 2.2.2城市管理模块 (2) 2.2.3天气管理模块 (3) 2.2.4用户查询模块 (3) 3数据库设计 (5) 3.1需求分析 (5) 3.1.1数据流图 (5) 3.1.2顶层数据流图 (5) 3.1.3数据字典 (6) 3.2概念结构设计 (7) 3.2.1 局部E-R图 (7) 3. 2. 2全局E-R图 (10) 3.3逻辑结构设计 (11) 3.3.1 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11) 3.3.2子模式的设计 (11) 3.4物理结构设计 (12) 3.5数据库实施 (13)

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通信分系统设计解析

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通信分系统设计解析 石家庄国际机场目前在用的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是由通信分系统、数据库分系统、综合服务平台组成,主要通过从多种渠道获取气象数据,对数据进行各种后续处理,并生成相关产品,在保证数据库应用系统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向更多的用户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其中,通信分系统是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本文通过软件设计的角度,从通信分系统的整体结构、规格需求、概要、详细设计角度,通过设计小案例对通信分系统进行了简单解析,可以了解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的数据库分系统、服务平台的设计完成思路。 标签:数据库;通信分系统设计 0 引言 在中国民用航空领域中,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需要具有飞行气象情报及气象资料的交换、备供、存储等能力,由相关网络设施、通信分系统及数据库分等部分组成。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目前使用的该系统,与民航北京气象中心联网,接收并汇交相关气象情报及资料,向其汇交本地雷达、自观、报文等气象资料,同时接收其下发的国内、国际飞行所需的综合航空气象情报信息,为石家庄航空安全提供保障。下面将以通信分系统为例,以软件设计角度对系统需求、概要、详细设计等三个阶段进行简单解析,从而更加容易理解该系统的通信分系统。 1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由上图所示,石家庄机场的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主要由气象数据收集处理和信息应用组成,展示时气象信息使用用户通过局域网,以web网页或飞行文件综合方式获取航空中所需气象情报。 业务处理部分主要包括气象数据库和通信分系统,可通过通信系统收集处理民航报告、常规报告、自动观测资料(AWOS)、风温廓线仪、自动站资料、Bufr 资料、Grib资料、Fax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本地图形图像资料、多媒体资料、雷达等资料,随后,通过预报综合平台及网页版的形式进行气象信息业务的展示。数据库管理子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可对资料处理、数据库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有资料处理子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2 通信分系统需求设计 通信分系统是航空气象数据库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全系统的气象资料接收、检查与处理、发送,及请求的应答。本通信分系统分为通信系统以及监控维护操作平台。为数据库分系统和数据交换服务器提供数据源,支持一个数据源同时向多个本地相同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功能。在系统设计时满足了以下需求。

空管气象系统介绍

空管气象系统 一、空管气象系统介绍 航空气象是保障民航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国家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气象的发展目标就是适应我国航空强国和气象强国发展战略的要求,把航空气象做大做强,尽快提高气象系统管理能力、运行水平和对外服务质量。中国民航在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以中国、新加坡、日本为代表的亚洲航空运输业在世界民航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民航正力争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由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跨越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航空气象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落后于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不能满足航空安全飞行与效益飞行的需求,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航空气象的整体能力适应新的要求。努力提高民航气象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服务方式,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人力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努力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实现集中统一服务。 下面针对空管方面正在使用的气象系统和设备我们进行一一介绍 下面是某地民航系统气象系统设备的性能参数 卫星云图系统 (1)主要性能指标: 卫星转发器:亚洲四号卫星C波段C11H转发器 上行频率范围:6258.75—6266.78MHz(发垂直) 下行频率范围:4033.75—4041.75MHz(收水平) 载波数量:单载波 符号率:6666K 调制编码:QPSK、3/4FEC、188/204RS (2)附属设备 ①静止卫星接收处理系统软件 ②极轨卫星接收处理软件 气象卫星广播传真系统

(1)主要性能指标: 工作电压:AC190V—240V 工作温度:0℃--40℃ (2)附属设备 ①计算机 ②打印机 ③调制解调器 气象数据库系统 (1)主要性能指标: 工作电压:AC190V—240V 工作温度:0℃--40℃ (2)附属设备 计算机 气象自动填图系统 (1)主要性能指标: 工作电压:AC100V—240V 150W 工作温度:10℃--25℃ 工作湿度:20%--80% 最高分辨率:6pi 600*1200 打印速度:3.3(m2/hr) 最大打印速度:610mm (2)附属设备 ①计算机 ②打印机 气象Micaps系统 (1)主要性能指标:

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目录

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卫星气象数据单收站系统接收的原始数据文件主要由报文组成。安装了MICAPS 系统(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的主机会定时从数据接收机上获取这些原始的报文数据,经过数据解码、数据格式转换,形成一系列可读的、MICAPS 系统定义的数据格式文件(共计十九类数据格式),被存放在/micaps/目录下。下面列示的是目前能接收到的数据产品的内容以及MICAPS 系统定义的十九类数据格式的说明。 一、地面常规气象观测数据产品 地面常规气象数据存放在:/micaps/surface/目录下 时次:02、05、08、11、14、17、20、23 点(北京时) 范围:国内地面报、国外地面报、船舶报 文件名:(YY 为年、MM为月、DD 为日、HH 为时次、ttt 为时效) 以下子目录存放的要素为: /plot 地面全要素填图观测数据(用于地面填图的观测数据-diamond 1) /p0-p 海平面气压(台站数据-diamond 3) /p0 海平面气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p3-p 地面3 小时变压(台站数据-diamond 3) /p3 地面3 小时变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vv-p 地面全风速(台站数据-diamond 3) /t0-p 地面气温(台站数据-diamond 3) /td-p 地面露点(台站数据-diamond 3)

/r6-p 6 小时降水量(台站数据-diamond 3) /r24-5-p 05 点的24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r24-8-p 08 点的24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p24-p 08 点地面24 小时变压(台站数据-diamond 3)/t24-p 08 点地面24 小时变温(台站数据-diamond 3)/tmax-p 02 点地面最高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tmin-p 14 点地面最低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tg-p 08 点地表最低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special 特殊天气(台站数据-diamond 3) /r12-p 12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r1-p 1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r3-p 3 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uv 地面流场(格点矢量数据-diamond 11) (以下目录暂缺数据) /vv 地面全风速(格点数据-diamond 4) /t0 地面气温(格点数据-diamond 4) /td 地面露点(格点数据-diamond 4) /r6 6 小时降水量(格点数据-diamond 4) /r24-5 05 点的24 小时降水(格点数据-diamond 4)/r24-8 08 点24 小时降水(格点数据-diamond 4) /p24 08 点地面24 小时变压(格点数据-diamond 4)/t24 08 点地面24 小时变温(格点数据-diamond 4)

民航空管系统气象工作质量管理办法(MD-TM-2012-011,2013.1.1实施)

民航空管系统气象工作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民航空管系统气象工作质量的管理,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局空管局)、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空管局)、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分局(站)(以下简称空管分局(站))所属的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及相关气象管理部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民航空管系统气象工作质量管理,是通过对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的质量体系建设、运行质量控制、质量考核、用户需求分析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规范,使其所提供的气象服务符合相关规定。 第四条民航局空管局负责监督管理全国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地区空管局负责监督管理本地区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

第五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具体实施气象工作质量管理。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 第六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气象业务运行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 第七条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机构、设施、人员、工作制度、技术标准、规范、操作规程、运行程序、质量考核及改进措施等。 第八条质量管理体系应当符合民航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及行业标准,并与现有工作制度、运行程序等构成有机整体。 第九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的业务岗位设置、业务技术人员和气象技术装备配备应当满足职责要求。 第十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民航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及行业标准,制定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运行程序。

第十一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当能够持续有效地监控气象情报的制作与交换等业务运行的各个环节。 第十二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四章规定的质量考核标准建立质量考核程序,开展质量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第十三条有条件的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可以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第三章运行质量控制 第十四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应当安排持有有效民用航空气象人员执照的人员从事相应的气象观测、预报和设备维护维修工作。 第十五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应当为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技术档案,包括人员执照、培训、业务考核、岗位工作经历等内容。 第十六条民航空管系统气象服务机构应当制定民航气

气象大数据资料

1 引言 在气象行业内部,气象数据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深入挖掘着。但是,不能将气象预报产品的社会化推广简单地认为就是“气象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大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混杂数据,气象大数据应该是指气象行业所拥有的以及锁接触到的全体数据,包括传统的气象数据和对外服务提供的影视音频资料、网页资料、预报文本以及地理位置相关数据、社会经济共享数据等等。 传统的”气象数据“,地面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天气雷达和数值预报产品四类数据占数据总量的90%以上,基本的气象数据直接用途是气象业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气象服务。“大数据应用”与目前的气象服务有所不同,前者是气象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应用”,后者是既定业务数据加工产品的社会推广应用。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这是《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的名言。天气和气候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无法通过运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预测。人们常说的南美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会在几周后引发北美的一场暴风雪这一现象,形象地描绘了气象科学的复杂性。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天气预报在数十年前便已被气象科学界否决了——也就是说,目前经典的大数据应用方法并不适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现在,气象行业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强,面向政府提供决策服务,面向公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发展节能减排。这些决策信息怎么来依赖于我们对气象数据的处理。

气象大数据应该在跨行业综合应用这一“增值应用”价值挖掘过程中焕发出的新的光芒。 2 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构成 2.1 概述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SaaS),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PaaS)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IaaS)。 大数据可通过许多方式来存储、获取、处理和分析。每个大数据来源都有不同的特征,包括数据的频率、量、速度、类型和真实性。处理并存储大数据时,会涉及到更多维度,比如治理、安全性和策略。选择一种架构并构建合适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极具挑战,因为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因素。 气象行业的数据情况则更为复杂,除了“机器生成”(可以理解为遥测、传感设备产生的观测数据,大量参与气象服务和共享的信息都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存储,符合“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

(整理)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卫星气象数据接收系统数据产品一览表 卫星气象数据单收站系统接收的原始数据文件主要由报文组成。安装了MICAPS系统(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的主机会定时从数据接收机上获取这些原始的报文数据,经过数据解码、数据格式转换,形成一系列可读的、MICAPS系统定义的数据格式文件(共计十九类数据格式),被存放在/micaps/目录下。 下面列示的是目前能接收到的数据产品的内容以及MICAPS系统定义的十九类数据格式的说明。 一、地面常规气象观测数据产品 地面常规气象数据存放在:/micaps/surface/目录下 时次:02、05、08、11、14、17、20、23点(北京时) 范围:国内地面报、国外地面报、船舶报 文件名:YYMMDDHH.ttt(YY为年、MM为月、DD为日、HH为时次、ttt为时效)以下子目录存放的要素为: /plot 地面全要素填图观测数据(用于地面填图的观测数据-diamond 1) /p0-p 海平面气压(台站数据-diamond 3) /p0海平面气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p3-p 地面3小时变压(台站数据-diamond 3) /p3地面3小时变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vv-p 地面全风速(台站数据-diamond 3) /t0-p 地面气温(台站数据-diamond 3)

/td-p 地面露点(台站数据-diamond 3) /r6-p 6小时降水量(台站数据-diamond 3) /r24-5-p 05点的24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r24-8-p 08点的24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p24-p 08点地面24小时变压(台站数据-diamond 3)/t24-p 08点地面24小时变温(台站数据-diamond 3)/tmax-p 02点地面最高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tmin-p 14点地面最低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tg-p 08点地表最低温度(台站数据-diamond 3) /special 特殊天气(台站数据-diamond 3) /r12-p 12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r1-p 1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r3-p 3小时降水(台站数据-diamond 3) /uv 地面流场(格点矢量数据-diamond 11) (以下目录暂缺数据) /vv 地面全风速(格点数据-diamond 4) /t0 地面气温(格点数据-diamond 4) /td 地面露点(格点数据-diamond 4) /r6 6小时降水量(格点数据-diamond 4) /r24-5 05点的24小时降水(格点数据-diamond 4) /r24-8 08点24小时降水(格点数据-diamond 4) /p24 08点地面24小时变压(格点数据-diamond 4)

航空天气报文详解

■备注:编近时天气,用“RE”表示,如“RETSRA 近时天气则指观测前十分钟内存在但观测时不存在的天气现象。 a)观测实况报(METAR)、特殊观测(SPECI); 1、例行观测(METAR):按固定时间间隔在指定地点观测到的气象实况的报告。 2、特殊观测(SPECI):指在两次例行天气报告之间,当一种或多种气象要素达到规定标准时发布的报告。 b)预报的应用(TAF); 类型(根据预报有效时段),有两种类型: FC:航空机场9小时预报, 国内情报交换。 FC预报每3小时发布一次,每天发布8份,包括0312、0615,0918、1221、1524、1802、2106、0009。 FT:24或18小时的机场预报,国际情报交换。FT预报每6小时发布一次,每天发布4份,包括0606、1212, 1818、0024。 ※备注:9、24小时预报为国内机场使用,27、30小时预报为国外机场使用。?c)航路重要气象(SIGMET、AIRMET)火山重要情报(SIGMET FOR VA) SIGMET:中高空(FL100以上);AIRMET:低空(FL100以下)。

报文内容解析: METAR 以及TAF ■ 风向、风速:气象风以真北为基准,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用“ffGkkMPS ”表示.风向风速组的形式为“dddffGkkMPH ”(或“KT ”或“KMH ”)其中“ddd ”表示平均风 向,“ff ”表示平均风速,“G ”表示阵风,“kk ”表示最大阵风风速。只有当最大阵风风速比平均风速大5米/秒(或10海里/小时、20千米/小时)或以上时,才报告阵风风速。静风用“00000”表示,其意义为两分钟或十分钟时距内的风速平均< 0.5m/s 的风。风向不定用“VRB ”表示,是指在观测时距内。风向变化> 180° ,平均风速< 2m/s 为风向不定。当风速> 3m/s ,风向变化> 180° ,也应确定风向,只有实在无法确定风向时,才视为风向不定。如VRB6KMH 。风向变化范围用“dddVkkk ”的形式表示。当在观测前10分钟时段内风向变化达到60度或以上,且平均风速超过2米/ 秒时按顺时针方向编报两个风向,中间用“V ”分开。如020V090。 ■能见度:能见度通常以“米”为单位,但在北美国家中也常以“英里”为单位,当能见度等于或大于10000米时,编报“9999”(或“P6SM ”)能见度小于800米时,以50 米为量级编报,在大于等于800米且小于5000米时,以100米为等级编报,在大于等于5000米且小于10000米时,以1000米为等级,大于或等于10000时编“9999”(或P6SM )美国一些国家预报的主导能见度用法定英里(SM)(SM :Statue Mile )为单位。 当预报的主导能见度用法定英里(SM )为单位时,主导能见度用整数或分数值表示,后面 紧跟测量单位SM 。 例如:3SM (1法定英里=1609.3米) 如果预报的主导能见度含整数和分数值,那么在能见度的整数和分数之间有空格。 例如:1 1/2SM 。 当预报的能见度大于6法定英里时,编报为P6SM 。例如:TAF KPIR 111140Z 111212 13012KT P6SM BKN030= “CAVOK ”定义: a )能见度10公里以上; b )没有低于1500米(5000英尺)的云,或没有低于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的云, 两者取其大,并且没有积雨云; c )没有对航空重要的天气现象 ■跑道视程(RVR ):跑道视程(RVR )用“RDD/VVVVI ”的形式表示,其中“DD ”表 示跑道号,“VVVV ”表示跑道视程的数值,“I ”表示跑道视程在观测前十分钟的变化趋 或 ? N S C ? C A V O K ? ? W S R W Y D R D R ? T ′T ′/T d ′T d ′ Q P H P H P H P H R E w ′w ′ 或 ? W S A L L R W Y ? N S N S N S h S h S h S ? 或 ? V V V V w ′w ′ V V h S h S h S ? (T T T T T T T G G g g d d d f f G f m f m M P S 或 或 或 ? C A V O K N S W S K C ? 或 或 ? N S C ? N O S I G )

气象数据一体化平台设计方案

项目编号:RJ20150020 气象数据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 设计方案 2016年1月 助事达软件科技

目录 1概述 (3) 1.1背景与预期 (3) 1.2建设容 (4) 2设计方案 (5) 2.1系统架构 (5) 2.1.1. 平台总体架构图 (5) 2.1.2. 数据流概览 (6) 2.2分布式解析引擎 (6) 2.2.1. 分布式解析引擎概述 (6) 2.2.2. 分布式解析设计架构 (7) 2.3气象分布式数据库设计 (12) 2.3.1. 气象一体化平台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概述 (12) 2.3.2.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架构 (15) 2.4气象资料云服务引擎 (17) 2.4.1. 应用授权机制 (17) 2.4.2. 授权认证机制 (17) 2.4.3. 服务请求基础参数体系建立 (17) 2.5服务版本管理体系建立 (18) 2.5.1. 版本管理设计 (18) 2.5.2. 建立服务API帮助文档 (18)

1概述 1.1背景与预期 针对以往基础数据库建设分散、标准不统一、服务能力差等问题,按照“系统集成,数据集中,资源集约,功能完善,突出特色”的思路,经过两年半的努力,依托预报业务一体化平台项目建设,初步建成全省统一的基础数据环境,有效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数据服务能力,为本省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信息中心在全省气象信息业务建设的基础上,先后出台几十项标准或规,为一体化体系提供标准支撑,完善了我省气象信息的标准规体系;优化数据传输流程,时效性可靠性提升显著,省区域自动站可实现60秒、雷达数据8分钟之、省际共享市区域自动站100秒到达预报员桌面;通过“软CAST”同步机制,省市间数据实现了秒级流转;完成了自动站、土壤水份、精细化等50多类数据的解析入库,数据解析的种类和覆盖围在不断扩充,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架设全省云平台实现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分配,达到资源集约化、应用多样化的目标。 为进一步提高和增强气象数据服务能力,科学准确的做好数据服务工作,结合前期预报业务一体化平台使用和市县推广应用情况,在气象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应用方面,提出诸多改进措施和方案,旨在不断的提高气象数据服务能力和质量。

民航气象报文解码程序代码

METAR Decoding Page

ing%2F" target="blank">directNIC cPanel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