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经管学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集中考试安排表

惠州学院经管学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集中考试安排表
惠州学院经管学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集中考试安排表

注:监考员到学生所在二级学院领取试卷,考毕将试卷及考场登记表交回原处。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pdf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1-1、自重为P=100kN的T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试求固定端A的约束力。 解:取T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q=60kN/m,2q=40kN/m,机翼重1p=45kN,发动机重2p=20kN,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用力1 偶矩M=。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F F F, 求:A,D处约束力. 12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求杆CD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端采用铰链约束,B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在节点E和G上分别作用载荷 F=10kN,G F=7 kN。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E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又EC=CK=FD=DM

2-2 杆系由铰链连接,位于正方形的边和对角线上,如图所示。在节点D沿对角线LD方向作用力D F。在节点C沿CH边铅直向下作用力F。如铰链B,L和H是固定的,杆重不计,求各杆的内力。

惠州学院数据库期末考试试卷(A 卷)有答案版

惠州学院期末考试试卷(A 卷) ( 2009 —— 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 考试科目数据库系统概论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单选题(15分) 1)SELECT语句中与HAVING子句同时使用的是( C ) A.ORDER BY B.WHERE C.GROUP BY D.无需配合 2)数据模型的组成有三要素,下列其中不属于的是( B); A.数据结构 B.数据的关系模式 C.数据操作 D.数据的约束条件 3)当关系有多个候选码时,则选定一个作为主码,但若主码为全码时,应包含( D ) A.单个属性 B.两个属性 C.多个属性 D.全部属性4)(B)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 B. 数据库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结构 5)一个关系数据库文件中的各条记录(B)。 A.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输入的顺序排列 B.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不影响库中的数据关系 C.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但排列顺序不同,统计处理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D.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关键字段值的顺序排列 6)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7)根据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要满足第一范式。下面“部门”关系中,因哪个属性而使它不满足第一范式?( B ) 部门(部门号,部门名,部门成员,部门总经理) A.部门总经理 B. 部门成员 C. 部门名 D. 部门号 8)当关系模式R(A,B)已属于3NF,下列说法中(B)是正确的。 A.它一定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 B. 仍存在一定的插入和删除异常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A)

A 卷 第 1页 蚌埠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理论力学Ⅱ》期末考试试题(A ) 注意事项:1、适用班级:2012级土木工程班、2012级水利水电班、2012级车辆工 程班 2、本试卷共2页。满分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考试方式:“闭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 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2.已知质点的质量和作用于质点的力,质点的运动规律就完全确定。 ( )3.质点系中各质点都处于静止时,质点系的动量为零。于是可知如果质点系的动 量为零,则质点系中各质点必都静止。 ( )4.刚体在3个力的作用下平衡,这3个力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内。 ( )5.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建立的坐标系x ,y 轴一定要相互 垂直。 ( )6.一空间任意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均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 程最多只有3个。 ( )7.刚体的平移运动一定不是刚体的平面运动。 ( )8.说到角速度,角加速度,可以对点而言。 ( )9.两自由运动质点,其微分方程完全相同,但其运动规律不一定相同。 ( )10.质点系总动量的方向就是质点系所受外力主矢的方向。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平面力系对一点A 的主矩等于零,则此力系 。 A.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 B.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 C.一定平衡 D.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也可能平衡 2.刚体在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其中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四个力的作用线 。 A.一定通过汇交点 B.不一定通过汇交点 C.一定不通过汇交点 D.可能通过汇交点,也可能不通过汇交点 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 A.变形体 B.刚体 C.刚体系统 D.任何物体或物体系统 4.在点的复合运动中,牵连速度是指 。 A.动系原点的速度 B.动系上观察者的速度 C.动系上与动点瞬时相重合的那一点的速度 D.动系质心的速度 5.设有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 和B ,在同一段时间内,A 作水平移动,B 作铅直移动,则 两物体的重力在这段时间里的冲量 。 A.不同 B.相同 C.A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D.B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三、计算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1.质量为 100kg 的球,用绳悬挂在墙壁上如图所示。平衡时绳与墙壁间夹角为 30°,求墙壁反力和绳的张力 2.某三角拱,左右两个半拱在C 由铰链连接,约束和载荷如图所示,如果忽略拱的重量,求支座A 和B 的约束反力。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2019年惠州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年惠州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的是()。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答案】C 2、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生活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生活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A、福勒 B、费斯勒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A 3、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A、标准 B、标志 C、依据 D、条件 【答案】C 4、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A、广泛性 B、普适性 C、职业性 D、普遍性 【答案】C 5、为替代“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国际组织有时采用的概念有()。A、中学后教育和成人教育 B、第三级教育和中学后教育

C、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D、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 【答案】B 6、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系统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答案】B 7、以下对教师道德品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教师个体的生理特征 B、是教师个体的一般个性心理特征 C、具体体现一定社会或教育集体的道德要求中的个人意识和行为总体的特征 D、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答案】C 8、依据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D、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答案】C 9、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加涅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答案】C 10、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A、简述语意技术 B、倾听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答案】B 1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本质上是()。A、一个价值判断和取舍的过程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德国的梅伊曼拉伊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作用。 4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5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6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7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 8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9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 的连续性。 1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二.(判断只写出对或者错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是《学记》。(√) 2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消解过程来研究。(×) 3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5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10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简答(共37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6分)P61~6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10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 3.怎样认识教师主导性?(9分)p215三个层次 4.怎样评价班级上课制?(6分)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效率,但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集体教育,但不利于因材施教。 5.怎样开展德育工作?(6分) 德育内容上要更新;德育方法要改进;从小事做起,由近到远,由小到大,注重实际效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版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1-1、自重为P=100kN 的T 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 。试求固定端A 的约束力。 解:取T 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 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1q =60kN/m ,2q =40kN/m ,机翼重1p =45kN ,发动机重2p =20kN ,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用 力偶矩M=。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 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12F F F ==, 求:A ,D 处约束力.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 。求杆CD 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 端采用铰链约束,B 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 。在节点E 和G 上分别作用载荷E F =10kN ,G F =7 kN 。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又EC=CK=FD=DM。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2-2 杆系由铰链连接,位于正方形的边和对角线上,如图所示。在节点D沿对角线LD方向F。在节点C沿CH边铅直向下作用力F。如铰链B,L和H是固定的,杆重不计,作用力 D 求各杆的内力。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卷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 卷 1-1、自重为P=100kN 的T 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20kN.m ,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 。试求固定端A 的约束力。 解:取T 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 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1q =60kN/m ,2q =40kN/m ,机翼重1p =45kN ,发动机重2p =20kN ,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 用力偶矩M=18kN.m 。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 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6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12F F F ==, 求:A ,D 处约束力.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 。求杆CD 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 端采用铰链约束,B 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 。在节点E 和G 上分别作用载荷E F =10kN ,G F =7 kN 。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又EC=CK=FD=DM。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惠州学院高数2期末考试

2019~2020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高等数学2 模拟试卷 适用班级:电子学院一年级本科理科学生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 分 阅卷人 签 名 一、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解题须有过程。) 1、1、求方程x x y x y sin 1=+'的通解. 2、求方程x xe y y y 223=+'-''的通解. 3. 已知点(1,0,4)-和直线13112 x y z +-==在同一平面上,求该平面方程. 4. 设函数(2,)z f x y xy = +且函数(,) f u v 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求,x z ??2z x y ???. 5、计算二重积分 D yd σ?? ,其中D 是由两条抛物线2,y x y x ==所围成的闭区域。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100分,解题须有过程。). 1、计算 1 1 0sin y y dy x dx x ??。 2、求设函数2 2 2 40x y z z ++-=, 求(1) ,z z x y ????,并写出它的驻点坐标;(2)写出全微分(1,2) dz . 3. 如图,半径为6的半圆形钢板内有一个内接矩形,一边与半圆的直径MN 重合,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该矩形最大面积. 4.计算 dv y x )(2 2+Ω ???, 其中Ω是由yoz 面上曲线2=2y z 绕z 轴所形成的曲面与平面z =2所围成的闭区域. 5. (1)Γ为连接(1,0,2)A 与(2,1,1)B -的直线段,求Γ所在直线的参数方程; (2)计算积分? Γ zds . 6. 利用格林公式计算? +-L xydy x dx y xy y sin )sin (,其中L 为由直线1=+y x 和圆 122=+y x 围成的位于第一象限的闭区域的边界正向. 7、计算 .)()2(422dy y x dx xy x L +++? 其中L 为由点)0,0(O 到点)1,1(B 的曲线弧.2 sin x y π= 8、(1)求两抛物面2 2 2y x z +=与2 2 26y x z --=所围成立体在xoy 面上的投影区域;(2)计算所围成的立体的体积. 9. 判定级数11 (1)n n n ∞ -=-∑是否收敛?如果是收敛的, 是绝对收敛还是条件收 敛? 10. 对幂级数1234 1(1)234n n n x x x x x n -∞ =-=-+-+∑L (1)求出收敛域 (2)求出其和函数(3)求数项级数1 1(1)2 n n n n -∞ =-?∑的和.

惠州学院数字信号系统期末考试试卷

惠州学院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 2012 —— 2013 学年度第 2 学期) 考试科目 数字信号处理 考试时间 试题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选择题:(每题2分,本大题共16分,单选题) 1. ()cos(0.125)x n n π=的基本周期是( ) (A) 0.125 (B) 0.25 (C) 8 (D) 16 2. 设方波1()0t s t t ττ? ≤ ??2 =?? > ??2 ,则下列不是其傅里叶变换的是( ) (A) 2j f j f e e j f πτ πτ π--- (B) sin 2f f τππ (C)222 j ft e dt τ πτ--? (D) sin f f τππ 3. 若实信号()x t 的频谱为()X f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t -的频谱为()X f - (B) 频谱()x f 的信号为()X t (C) ()()X f X f *=- (D) 0()x t t -的频谱为0 2()j ft e X f π 4. 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系统称为( ) (A)因果系统 (B)稳定系统 (C)可逆系统 (D)线性系统 5. 下列系统(其中y(n)是输出序列,x(n)是输入序列)中______属于线性系统。( ) (A)2 ()()y n x n = (B)()4()6y n x n =+ (C)()()y n nx n = (D)() ()x n y n e = 6. 已知[()]()DFT x n X k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x n 是实数偶对称函数,则()X k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 (B) 若()x n 是实数奇对称函数,则()X k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 (C) 若()x n 是虚数偶对称函数,则()X k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 (D) 若()x n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则()X k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

理论力学考试的试题.doc

木部理论力学复习资料 计算各题中构件的动量、对转轴的转动惯量,对转轴的动量矩、动能。图a-d 中未标注杆长L,质量m,圆盘半径R,质量M,均为均质构件,转动角速度 均为w 。 填空题 1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力系的( )( )为零。 2?力系向一点简化得到的主矢与简化中心位置()关,主矩矢一般与简化中心 位置()关。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可能得到的结果为力系简化为( )、 ( )或力系平衡。 4?平面汇交力系独立的平衡方程有( )个,空间汇交力系有()个独立 平衡方程? 6.己知质点运动方程为x = -t^t\y = t 2 ,式中单位均为国际单位,贝ijr = 2秒 时质点速度在兀,),轴投影分别为( )( );质点速度大小为( ); 加速度在兀,)?,轴投影大小分别为( )( )。 8.力F 在x 轴上投影Fx 二0和力F 对x 轴之矩Mx (F )二0,那么力F 应与() 轴( )并且( )。 9. 力偶矩矢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10. 直角刚杆A0=2m, B0=3m,已知某瞬时A 点的速 度V A =4m/s,而B 点加速度与B0成"60。角。则该 5.动点作曲线运动时的全加速度等于( )与( )两者矢量和。 )和( )o

瞬时刚杆的角速度宀二(£ = () rad/s2o )rad/s,角加速度

11?物体保持原有的( )( )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12.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可能得到的结果为力系简化为( )、( )或 力系平衡。 13.质心运动定理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个投影方程为:();();( )。14?摩擦角是指临界平衡时( 15.瞬时平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人各点 )夹角。 加速度一般()。(填和等、不和等)。选择题 斜而倾角为G =3(T,物块质量为m,与斜而间的摩擦系数X=0.5,动滑动摩擦系数A =0.4,则物块置于斜而上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A)(l/2)mg (B)(V|/4) mg (C)w/5)mg (D)不能确定 质量为加的圆球,以绳索挂在墙上,如图所示,若绳长 等于球的半径,则球对墙的 压力大小为( ) (A) mg(B) \mg (C)写mg(D) 2rng 点M自坐标原点出发沿★轴作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具 () (A)6cm , 4cm/s2(B) 8cm, 4cm/s2。掘* - ?■ b (C)6cm, 8cm/s2(D) 16cm, 8cm/s2 点的合成运动'11的速度合成定理二=二+「,适用于哪种类型的牵连运动? (A)只适用于牵连运动为平动的情况 (B)只适用于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的情况 (C)只适用于牵连运动为平动和定轴转动的情况 (D)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牵连运动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一.填空题 (每空 分 共 分) . 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德国的 梅伊曼 拉伊 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作用。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 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 中实现的。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 独特的创造性、 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 二.(判断 只写出对或者错 不必说明理由每题 。 分 共 分) .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 传递和转换 消解过程来研究。(× )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 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 规模 。(√ )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 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 )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 )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 三.简答(共 分) 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 分) (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 )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 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

理论力学复习题

1.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绞D上,如图所示,转动绞,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AB与CD杆自重及摩擦忽略不算,A,B,C三处均为铰链链接。当物体平衡时,求拉杆AB和支杆CB所受的力。 2.在图示刚架的点B作用一水平力F尺寸如图,钢架重量忽略不计,求支座A,D的约束力 Fa和Fd。 3.已知梁AB上作用一力偶,力偶矩为M,梁长为L,梁重不计,求在图a,b,c三种情况下,

支座A,B的约束力。 4.无重水平梁的支撑和载荷如图a,b所示,已知力F,力偶矩M的力偶和强度为q的均布载荷,求支座A,B处的约束力。

5.由AC和CD构成的组合梁通过铰链C链接,它的支撑和受力如图所示,已知均布载荷强度q=10kN/m,力偶矩M=40kN·m,不计梁重,求支座A,B,D的约束力和铰链C处的所受的力。 6.在图示构架中,各杆单位长度的重量为300N/m,载荷P=10kN,A处为固定端,B,C,D,处为铰链,求固定端A处及B,C铰链处的约束力。

7..杆OA长L,有推杆推动而在图面内绕点O转动,如图所示,假定推杆的速度为v,其弯头高为a。求杆端A的速度大小(表示为x的函数)。

8.平底顶杆凸轮机构如图所示,顶杆AB课沿导槽上下移动,偏心圆盘绕轴O转动,轴O 位于顶杆轴线上。工作时顶杆的平底始终接触凸轮表面。该凸轮半径为R,偏心距OC=e,凸轮绕轴O 转动的角速度为w,OC与水平线成夹角φ。当φ=0°时,顶杆的速度。 9.图示铰接四边形机构中,O1A=O2B=100mm,又O1O2=AB,杆O1A以等角速度w=2rad/s绕轴O1转动。杆AB上有一套筒C,此套筒与杆CD相铰接。机构的各部件都在同一铅直面内。求φ=60°时,杆CD的速度和加速度。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题库 带答案)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1-1、自重为P=100kN 的T 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20kN.m ,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 。试求固定端A 的约束力。 解:取T 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 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1q =60kN/m ,2q =40kN/m ,机翼重1p =45kN ,发动机重2p =20kN ,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用 力偶矩M=18kN.m 。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 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6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12F F F ==, 求:A ,D 处约束力.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 。求杆CD 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 端采用铰链约束,B 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 。在节点E 和G 上分别作用载荷E F =10kN ,G F =7 kN 。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又EC=CK=FD=DM。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教育学惠州学院期末考试试卷B卷

惠州学院期末考试试卷( B )卷 (2009 ——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 考试科目教育学考试时间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横线上。) 1. 我国及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的《大教学论》。A. 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4. 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D.教书育人 10. 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 长期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连续性 11. 以下哪种主张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A. 不陵节而施 B.各因其材 C.人不知而不愠 D.开而弗达

12.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施行的学制,它标志着封建传统学校的结束。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13.教学是。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14.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6.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 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 D.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17.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固定班级、按课教学和。 A.规定内容 B.规定课程 C.人数固定 D.固定时间 18. 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 A. 阅读有关参考书 B. 钻研学科课程标准 C. 设计教法 D. 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 19.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下列哪类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A.课堂教学以外 B.学校以外 C.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 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 20.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写在题前的括号内。)(错)1.教育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2.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由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英国的洛克提出的。(霍尔) ()4.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中,遗传素质和主观能动性是内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是外因。()5.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6.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起促进作用。 ()7.美育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是唯一方法。 ()9.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教育学期末考试考卷A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考卷A 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德国的梅伊曼拉伊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作用。 4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5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6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7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 8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9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 的连续性。 1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二.(判断只写出对或者错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是《学记》。(√) 2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消解过程来研究。(×) 3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5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 (×) 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10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简答(共37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6分)P61~6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10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 3.怎样认识教师主导性(9分)p215三个层次 4.怎样评价班级上课制(6分)

惠州学院期终考试试卷( A )卷

惠州学院期终考试试卷(A)卷 (2004——2005学年度第—学期) (2005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学是研究的一门学科。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具体来说,决定教育目的和,决定教育领导权和。 3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和。 4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是,班主任的工作的中心是。 5“让学校的墙壁会说话”,运用了陶冶德育方法。注重实践,培养“言行一致”的学生,这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 6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7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3) (1)洛克(2)斯宾塞(3)杜威(4)夸美纽斯 2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性 (3)长期性、间接性(4)主题性、示范性 3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1)壬寅学制(2)癸卯学制(3)壬子癸卯学制(4)壬戌学制 4开展教育工作首先要 (1)加强德育工作(2)确立教育目的(3)设计课程体系(4)选择教学方法 5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1)主动性(2)独立性(3)自觉性(4)创造性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概括了 (1)乌申斯基(2)加里宁(3)马卡连柯(4)赞可夫 7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 (1)促进教师教的过程(2)促进学生学的过程 (3)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4)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9班主任工作总结一包括 (1)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2)课内总结和课外总结 (3)学习总结和思想总结(4)学期总结和学年总结

理论力学复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复习题1 一、 是非题 1、 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 2、 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 √) 3、 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 × ) 4、 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 ) 5、 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 ) 6、 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 × ) 7、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 ) 8、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 × ) 9、 在有摩擦的情况下,全约束力与法向约束力之间的夹角称为摩擦角。(× ) 10、 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建立的坐标系x ,y 轴一定要相互垂直。 ( × ) 11、 一空间任意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均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程最多只有3个。 ( × ) 12、 静摩擦因数等于摩擦角的正切值。 ( √ ) 13、 一个质点只要运动,就一定受有力的作用,而且运动的方向就是它受力方向。( × ) 14、 已知质点的质量和作用于质点的力,质点的运动规律就完全确定。 (× ) 15、 质点系中各质点都处于静止时,质点系的动量为零。于是可知如果质点系的动量为零,则质点系中各 质点必都静止。 ( × ) 16、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有三个力,当这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时,则此力系必然平衡。( × ) 17、 力对于一点的矩不因力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 ( √ ) 18、 在自然坐标系中,如果速度υ = 常数,则加速度α = 0。 ( × ) 19、 设一质点的质量为m ,其速度 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其动量在x 轴上的投影为mvx =mvcos a 。 (√) 20、 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一已知力分解为F1和F2两个分力,要得到唯一解答,必须具备:已知F1 和F2两力的大小;或已知F1和F2两力的方向;或已知F1或F2中任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 √ ) 21、 某力在一轴上的投影与该力沿该坐标轴的分力其大小相等,故投影就是分力。 ( × ) 22、 图示结构在计算过程中,根据力线可传性原理,将力P 由A 点传至B 点,其作用效果不变。( × ) 23、 作用在任何物体上的两个力,只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就一定平衡。( × )。 24、 在有摩擦的情况下,全约束力与法向约束力之间的夹角称为摩擦角。(× ) 25、 加速度dt v d 的大小为dt dv 。 (×)

惠州学院考试-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要求和复习要点 了解:指对事物有初步的认识,包括对概念、常识的必要记忆,但不要求清楚明白其内在规律或工作原理。 理解:指对事物有比较深入地认识,不仅包括对概念、常识的记忆,而且要求清楚明白其内在规律或工作原理,并能用自己的言语加以陈述说明。 掌握:指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 注:这是老师给的一份复习资料,我家一整理,不过不是很全。 书本上的P18-21的例题一定要做,考试出了类型题。还有一些事原题。P113的表4.5考试考了,给出算法写方式。P119的图,又出类型题 P140那两个图考试出来了没事最后一题没最好把前面的那些图也记一记,不是每次都一样的。P182第八题。重要,但是没有考16题知识点靠了。 按照下面的来复习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1.1计算机的分类 了解计算机的分类方法。 总体上两大类:电子模拟计算机和电子数字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机、服务器、工作站、微型机和单片机 1.2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5-1971,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2-1990,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五代1991年后,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3计算机的硬件 1)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要素(图1.2) 2)理解程序、指令的概念。以及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概念。 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元素: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适配器、输入输出设备、系统总线P6图1.2 2、每一个基本操作就叫做一条指令,解算某一个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叫做该问题的计算程序。 将解题的程序(指令序列)存放到存储器中成为存储程序,控制器依据存储的程序来控制全机协调地完成计算任务叫做程序控制。 1.4计算机的软件 1)掌握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 2)理解软件的发展演变 1、系统程序用来简化程序设计,简化使用方法,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发挥和扩大计算机的功能及用途,包括各种服务性程序、语言程序、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程序是用户利用计算机来解决某些问题而编制的程序。 2、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算法语言、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1.5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图1.7) 第一级是微程序设计级或逻辑电路级 第二级是一般机器级,也称为机器语言级 第三级是操作系统级 第四级是汇编语言级 第五级是高级语言级 第二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2.1数据与文字的表示方法 1)掌握定点数、浮点数的表示方法(例1、例2)*

理论力学期末复习题

1、圆柱O重G=1000N放在斜面上用撑架支承如图;不计架重,求铰链A、B、C处反力? 解:(1) 研究圆柱,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由力三角形得: (2) 研究AB杆,受力分析(注意BC为二力杆),画受力图: (3) 列平衡方程 (4) 解方程组: 2、求下图所示桁架中杆HI、EG、AC的内力?

答:F F F F HI AC EG -===00 3、重物悬挂如图,已知G=1.8kN ,其他重量不计;求铰链A 的约束反力和杆BC 所受的力? 解: (1)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BC 是二力杆),画受力图: (2)列平衡方程: (3)解方程组:X A =2.4KN; Y A =1.2KN; S=0,848KN 4、三铰门式刚架受集中荷载F P 作用,不计架重,求支座A 、B 的约束力。 答:F A =F B =0。707F P 5、求梁的支座约束力,长度单位为m 。 解:

∑M A(F)=0 F B×4-2×Sin450×6-1.5=O ∑M B(F)=0 -F AY×4-2×Sin450×2-1.5=O ∑F X=0 F AX+2×coS450=O 解得: F AX=-1.41KN,F AY=-1.1KN,F B=2.50KN 6、求刚架的支座约束力。 解得:F AX=0 F AY=17KN F B=33KN。M 7、四连杆机构OABO1在图示位置平衡,已知OA=40㎝,O1B=60㎝,作用在曲柄OA上的力偶矩大小为M1=1N.m,求力偶矩M2的大小及连杆AB所受的力(各杆的重量不计)? 解: (1)先取0A杆为研究对象, ∑M=0 F AB×OAsin300-M1=0 解得:F AB=5N (2)取O1B杆研究。 F′AB= F AB=5N ∑M=0 M2- F′AB×O1B=0 解得:M2= F′AB×O1B=3N.m 飞轮加速转动时,其轮缘上一点M的运动规律为s=0.02 t3(单位为m、s),飞轮的半径R=0.4m。求该点8、 的速度达到v=6m/s时,它的切向及法向加速度。 解:M点做圆周运动,则 V=ds/dt=3×0.02 t2=0.06 t2 将v=6m/s代入上式,解得 t=10s a t=dv/dt=2×0.06t=1.2m/s2 a n= v2/R=90 m/s2 9、已知点的运动方程:x=50t,y=500-5t2,(x、y单位为m、t单位为s)。求当t=0时,点的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及轨迹的曲率半径。 解:a n=v2/ρ=(1/ρ)×[(X′)2+(X′)2] a t=dv/dt =X′X″+ Y′Y″/[(X′)2+(X′)2]1/2 a2=( X″)2+( Y″)2 X′=50,X″=O Y′=-10t,Y″=-10 将t=0代入,得a t=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